打油诗
打油诗例子

打油诗例子
1. 《四季歌》
春天花儿笑,夏天知了叫,秋天果子熟,冬天雪花飘。
例子:你看这四季的变化多有意思呀,难道不是吗?
2. 《小猫咪》
小猫咪,真调皮,上蹿下跳找东西,还爱和人做游戏。
例子:小猫咪那调皮的样子,不就像个小孩子似的吗?
3. 《太阳公公》
太阳公公起得早,照亮大地哈哈笑,给咱温暖和光亮。
例子:太阳公公每天都这么勤劳,我们咋能不喜欢它呢,对吧?
4. 《小星星》
小星星,亮晶晶,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例子:那小星星一闪一闪的,不就像无数双眼睛在看着我们吗?
5. 《小鸭子》
小鸭子,嘎嘎嘎,摇摇摆摆走天下,快乐玩耍在水洼。
例子:小鸭子那可爱的模样,难道你不想抱抱它吗?
6. 《风儿吹》
风儿吹,树叶摇,吹得花儿点头笑,吹得小草弯下腰。
例子:风儿的威力可不小呢,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是不是?
7. 《小雨滴》
小雨滴,淅沥沥,落在地上笑嘻嘻,滋润万物功劳大。
例子:小雨滴虽然小,可作用大着呢,你说神奇不神奇?
8. 《小闹钟》
小闹钟,滴答答,每天叫我早早起,上学从来不迟到。
例子:要是没有小闹钟,咱可不得天天睡过头呀,哈哈!
9. 《小蜗牛》
小蜗牛,慢悠悠,背着房子到处走,一步一步不回头。
例子:小蜗牛那慢悠悠的性子,还挺有趣的呢,对吧?
10. 《月亮婆婆》
月亮婆婆弯弯腰,对着我们微微笑,照亮夜晚好美妙。
例子:月亮婆婆总是那么温柔,多像我们的长辈呀!
我觉得打油诗简单又有趣,很适合用来表达各种情感和生活中的小事情,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和乐趣呀!。
搞笑打油诗 古诗改编

搞笑打油诗古诗改编1、《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夜来大狗熊,谁也跑不了。
2、《望炉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
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
3、《早发白帝城》
朝辞宿舍心喜欢,网友见面倏忽还。
满脸哀伤啼不住,方才险到鬼门关。
4、《望炉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
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
5、《江南春》
大千网络绿映红,聊天见面心渐空,见面四百八十次,多少恐龙在其中6、《静夜诗》
床前明月光,李白去开窗,
遇到一耳光,牙齿掉光光。
7、《如梦令》
昨夜饮酒过度,误入校园深处,
呕吐呕吐呕吐,惊起鸳鸯无数。
8、《锄禾》
锄头正中午,贪官也辛苦,
白银两万五,关门把钱数。
9、《山行》
远上香山石径斜,白云深处你和他,原想王子会公主,实是恐龙见青蛙。
打油诗(通用6篇)

打油诗(通用6篇)打油诗篇一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调张籍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1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1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1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1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陋室铭14、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1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1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18、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1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2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2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23、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24、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打油诗100首

打油诗100首文/向日葵歪脖树上挂吊床,身心得闲人自凉。
小烟口哨-起吹,好似神仙云中飞。
文/爱迪,爱蕾耳听小曲嘴刁烟,自得其乐醉容颜。
吊床悠哉寻感觉,诸位是否羡慕俺?我为画作配首诗(19)奇想文/二夯绳床编好舒服躺,香烟缭绕生奇想:老朽发明超“5G”,不用手机也上“网”!文/指点传鸿躺在吊床吐烟圈,日子不愁吃和穿。
一壶茗茶慢慢品,逍遥自在美如仙。
文/瀚海星云题图打油悠然自在小神仙,泯点茶水抽着烟。
忘却凡尘名与利,一双慧眼识大千。
文/李庆丰七古悠哉游哉半盏清茶半节烟,感觉胜过小神仙。
心中清净无闲事,树下纳凉度夏天。
文/知遇之恩天为被子地作床,弃扇来喜扑山风。
山河锦绣潜入梦,福报佳音暮辰钟。
文/厚德载物题破老头老来才得一生闲,茗茶伴我度晚年。
已经来喜不流泪,来福只念半生缘。
文/芬儿闲来无事小神仙,夏日纳凉吊床间。
来福来喜身边伴,一扇一茶一支烟。
无题-题杜老师图文/馨儿闲来无事卧吊床,蹉跎流年只奔忙。
风里雨里已半生,所幸喜福伴身旁。
文/四季花一扇一床心便安,来福来喜儿女眼。
一烟一茶理自得,简欲老头活神仙。
文/风雨花香烟一只茶一盏,吊床悠悠享清闲。
莫问红尘烦琐事,半醒半睡是神仙。
文/huwang《闲》凳上香茶旁倚扇,来喜来福伺两边。
闲躺吊床无啥事,老头竟在玩香烟。
文/莫丽萍闲品茗茶好陶然,手夹香烟吐花圈。
仰卧吊床悠悠荡,蒲扇轻摇赛神仙。
文/东方阵闲来无事小神仙,坐上绳床荡秋千。
犬鸟作伴真惬意,信手品茗吐云烟。
文/大海的声音闲卧吊床手夹烟,酷暑盛夏茶一盏。
两耳不闻窗外事,多彩人生须尽欢。
文/呆呆闲来无事一张床,大树底下好乘凉。
心无杂念好入梦,清风明月夏日长。
文/轩昂打油诗·题画这个老头真清闲,有名有利不差钱。
邀乐狗鸟来作伴,闲来无事荡秋千。
文/墨北老汉退休不差钱,悠哉悠哉度流年。
赏花逗鸟遛遛狗,吞云吐雾看云帆。
文/孙桂润(看图说槐园)酒足饭饱一枝烟,仰卧吊榻享清闲。
半壶花茶解暑气,槐萌树下做神仙。
打油诗大全顺口溜大全

打油诗大全顺口溜大全
打油诗,又称顺口溜,是一种以押韵为主要特征的民间短诗体,通常是用来调侃或者幽默的方式表达观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打油诗吧!
1. 天上星星多灿烂,地上煤气烧得烂。
星星虽美不实际,煤气实在又环保。
2. 老鼠爱上了猫咪,猫咪却爱上了鱼。
爱情本就是无常事,谁也不知道最后谁输。
3. 世上本无事,床前明月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一枝红杏出墙来,牛郎织女鹊桥会。
人间美好多奇迹,世间情深终相随。
5. 人生苦短少年郎,一朝风雨一朝凉。
但愿岁月静好,人间皆安。
6.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人生无常难预料,笑看风云任徜徉。
7. 桃花红了春风暖,梨花白了雪花飘。
人生无常多变化,随遇而安才最妙。
8. 鸡毛蒜皮闹矛盾,一言不合就动手。
世间纷争多无谓,宽容包容才是福。
9. 人生如戏多戏剧,悲欢离合皆是缘。
且将心事莫牵挂,笑看人生最精彩。
10. 风花雪月情长久,琴瑟和鸣心相协。
相濡以沫才是爱,携手共度岁月长。
打油诗,以其简洁、生动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情感、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或讽刺、或赞美,或幽默、或激昂,都能在打油诗中找到一种特别的表达方式。
让我们在琐碎的生活中,通过这些顺口溜,感受生活的乐趣,感悟人生的真谛。
愿我们能在平淡中发现快乐,在打油诗中找到共鸣。
打油诗大全顺口溜大全

打油诗大全顺口溜大全打油诗,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学形式,它以简练、幽默、生动的语言形式,表达出了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慨和思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打油诗和顺口溜吧!1. 天上星星亮晶晶,地上小草绿油油。
一颗心心相印,一对情侣甜甜蜜蜜。
2. 一只小鸡咯咯叫,一只小猫喵喵叫。
一只小狗汪汪叫,一只小鸭呱呱叫。
3. 人生如梦难自由,一朝成功又何忧。
风雨兼程路崎岖,心中坚定梦飞扬。
4.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不尽人生离合苦。
且将心事抛脑后,笑看风云任洒脱。
5. 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只黄鹂唱春蝉。
三五好友齐聚首,四季平安乐无边。
6. 山水有情人更有情,绿水青山伴君行。
一生相伴不离别,白头偕老梦甜长。
7. 世间繁华皆浮云,一笑一颦皆过眼。
何须忧愁何须怨,随缘随性笑自由。
8. 春风吹又生,夏日热又烈。
秋风萧又凉,冬雪白又洁。
9.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一叶一如来,一砖一宇宙。
10.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演尽人生百态,笑看红尘梦一场。
11. 一杯清茶解尘缘,一段心事任飘渺。
一生情深不忘却,一世浮生恍若梦。
1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朵花儿一片叶,相依相伴永不渝。
13. 一壶老酒醉心田,一曲离歌泪满天。
一生情长不离别,一世缘浅难相见。
14. 一叶扁舟渡江河,一生相伴不离舍。
一世情长难忘怀,一叶扁舟梦自由。
15.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一缕相思情,一笺相思意。
16. 一笑一颦皆过眼,一生一梦恍若梦。
一世浮生笑自由,一生情长不离别。
17. 一壶老酒醉心田,一曲离歌泪满天。
一生情长不离别,一世缘浅难相见。
18. 一叶扁舟渡江河,一生相伴不离舍。
一世情长难忘怀,一叶扁舟梦自由。
19. 人生如梦难自由,一朝成功又何忧。
风雨兼程路崎岖,心中坚定梦飞扬。
20.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不尽人生离合苦。
且将心事抛脑后,笑看风云任洒脱。
21. 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只黄鹂唱春蝉。
三五好友齐聚首,四季平安乐无边。
22. 山水有情人更有情,绿水青山伴君行。
打油诗大全

打油诗大全打油诗11、《错认大汤团》水月最清寒,低头认真看。
鱼龙张嘴望,错认大汤团。
2、《笑煞一群牛》明·解缙春雨滑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3、《围城诗》张打油天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救兵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4、《割肉诗》东方东方,你太鲁莽,肉还没分,怎能领赏?拔剑割肉,举止豪爽,割肉不多,还算谦让。
拿给殿军,情义难忘,皇上宽大,谢过皇上。
5、《瞒人汉》唐·寒山我看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6、《登山》司马光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
天地只在把握中,五湖四海归一望。
7、《睡丞》宋·陆游相对蒲团睡味长,仆人与客两相忘。
须臾客去仆人觉,一半西窗无夕阳。
8、《静坐》宋·苏轼无事只静坐,一日如两日。
若活七十岁,如同百四十。
9、《四菜一汤》皇帝请客,四菜一汤。
萝卜韭菜,着实甜香。
小葱豆腐,意义深长。
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10、《夏鼐同志吓一跳》白夜夏鼎同志你可好?夏鼐同志吓一跳:偷我头上一个乃,还来同我打交道!11、《几何诗》人生在世能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
学了几何值几何?不学几何又几何?12、《你姓胡来我姓章》你姓胡来我姓章,你讲什么新文学,我开口还是我的老腔。
你不攻来我不驳,双双并坐,各有各的心肠。
将来三五十年后,这个相片好作文学纪念看。
哈哈,我写白话歪诗送把你,终于是俺老章投了降。
13、《题李白墓诗》采石湾头一堆土,李白文章冠今古。
来的.去的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刀斧。
14、《雪诗》张打油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15、《雪诗》张打油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打油诗21、旧日一点不留痕,全部尘埃扫出门。
干洁净净迎新春,满城都是笑脸人。
2、一家老少春节归,围炉团聚向火堆。
亲情最重今夜暖,其他过眼尽余灰。
3、瘦小离家老胖回,乡音未改肉成堆。
打油诗最精辟的十首诗

打油诗最精辟的十首诗《雪诗》 - 诗题:《雪诗》 - 作者:张打油(唐) - 诗文: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题黄鹤楼》 - 诗题:《题黄鹤楼》 - 作者:李白(唐) - 诗文: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戏杜甫诗》 - 诗题:《戏杜甫诗》 - 作者:李白(唐) - 诗文: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竹笋焖肉诗》 - 诗题:《竹笋焖肉诗》 - 作者:苏轼(宋) - 诗文: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猜谜诗》 - 诗题:《猜谜诗》 - 作者:欧阳修(宋) - 诗文: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清廉为官诗》 - 诗题:《清廉为官诗》 - 作者:包拯(宋) - 诗文: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讽“到此一游”诗》 - 诗题:《讽“到此一游”诗》 - 作者:孙维奇(清) - 诗文:粉白墙上狗屁多,不成诗文不成歌。
如若是有真才学,为何当年不登科?《早餐诗》 - 诗题:《早餐诗》 - 作者:袁世凯(清) - 诗文:一杯牛奶,一块面包,夹着一根香肠。
《赠小偷》 - 诗题:《赠小偷》 - 作者:郑板桥(清) - 诗文: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不气歌》 - 诗题:《不气歌》 - 作者:阎敬铭(清) - 诗文: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废。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油诗万岁!今天谈一谈打油诗的问题。
首先做一下自我批评。
我曾在一个帖子里对打油诗进行了讥讽。
因为是在和网友论辩时匆匆写就的,当时没有考虑那么多,现在看来,我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这与我一贯的文艺主张并不符合。
不过这也暴露了我反精英主义文化观之不彻底。
我应该向打油诗道歉,向打油诗人们道歉!打油诗,据说是唐代一个姓张的打油人最先创作的,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典型的如“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后来泛指那些平仄、押韵不合“规矩”、比较口语化的诗歌。
若从这意义上讲,打油诗的历史要悠久得多,也许历史上的第一首诗就是打油诗。
而张打油,无非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罢了。
不合律与口语化是构成打油诗的基本要件,两者缺一不可(这是我的观点,可以商榷)。
因诗歌语言有其比较特殊的地方,有时是名词或现象堆集,有时是语序拆分或颠倒,典型的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我余因之梦吴越”,“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等,之所以这样,有的是为了平仄压韵,有的则是为了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所以,有些不合律的诗并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归为打油诗,而应该归为古风一类。
杜甫从律最严,但有时也会下意识地作些古风一类体裁的诗歌。
同样,有些看上去非常口语化的诗,因其合乎格律,所以也不能归为打油诗。
所以,要判断是否打油诗,应当同时看它是不是合律和是不是口语化这两点。
老百姓称打油诗为“顺口溜”,我认为是再贴切不过了。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共有多少首打油诗,已无从查证,但想必数量绝不会少,三百篇、汉乐府中许多都该算作是打油诗(这也是我的看法,不一定确切)。
劳动人民是打油诗的创作主体,虽然他们被剥夺了基本的受教育权利,虽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识字,或识字不多,他们不懂得什么音律,不懂得什么平上去入,东冬董肿,宫商角徵,不懂得什么一三五,二四六,什么粘对拗救,扇面蜂腰,但他们还是可以歌,可以唱的,正如他们虽不懂得之乎者也,但还是要说话而且还能把话说得非常明白一样。
所以,尽管倍受圣贤们的奚落,尽管自汉乐府以降的典籍中几乎再也找不到它们的影子(我是个大外行,这一判断全凭印象,不知道确切不确切,希望方家指正),但打油诗还是顽强地存在了下来,比如各地的民歌、山歌中就有大量的打油诗。
记得毛泽东在给陈毅的一封信中曾说过:新诗要发展,还非得从民歌中汲取营养(大意如此)。
这是深具历史眼光的。
可惜我们的许多大诗人们不明白这一点,以至诗路越走越窄,除了自己,已没人愿意读他们的诗。
毛泽东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式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以往颠倒的历史被颠倒了回来,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文学史教材中,张打油及打油诗就被赋予了应有的历史地位。
同时,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推动下,各地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赛诗会等方式,唤醒了劳动人民被压抑了几千年的文化主体意识,澎湃昂扬的时代精神又激发了他们空前的创作热情,从而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农民诗人、工人诗人等民间诗人(现在许多腰缠万贯威镇一方的文化精英主义者称自己为“民间人士”,我感到忒滑稽,正如地主要争着当贫农一样滑稽),涌现出了浩如烟海的打油诗篇,从而写就了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当然,这一页已被我们的新文化精英主义者用解放牌大剪刀给剪了下来,剪得在主流文学史中已见不到什么痕迹,但在我们劳动人民的帐簿上可是永远也抹不掉的。
这些帐簿上还清清楚楚地记录着那些声音,那些历史上第一次掌握了自己命运的奴隶们发出的战天斗地的声音:“天上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开道,五岳让路:我来了!”“高山顶上修条河,河水哗哗笑山坡:昔日从你脚下走,今日从你头顶过。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工人阶级力量大,天塌下来也不怕。
”(这首曾被收进过初中语文教材)在文化精英主义者看来,这些诗篇当然是太他妈打油了,太他妈不朦胧,太他妈不半推半就了。
不过,我宁愿读这些浅得可以却透着本真的东西,而绝不愿意去看那些曲里拐弯却不知道是什么的煌煌巨著,正如我宁愿去拣一块光达达的石头,而绝不愿意在乱草堆里扒来扒去最后却扒到一堆牛粪一样。
在这里,我愿意学一学咱们现在一些大诗人们常用的手法,把“高山顶上修条河”这首诗给去去油味:我匍匐在你的脚下我数着白云飘过的日子如死亡一般漫长啊我甚至还清楚地记得始祖鸟的咳嗽我已经习惯得麻木只有你骄傲的影子落下来的时候才能给我一丝安慰终于十月后的一天我爬上了你的肩膀原来并不宽阔啊于是我真的笑了。
这样的东西,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外人写的,修水渠的农民弟兄们是绝对不会这样来写的,太假了!也可以稍加该动几个字,使其大致能算上绝句,比如题目就叫做《吟红旗渠》吧:“开山凿石引漳河,河水哗哗笑满坡:昔日从君脚下走,看今从你头上过。
”这样虽然合律了,但却没有了原作的浑然天成,也没有了原作的感染力。
所以,如果要写这样的东西(不必专门),平均一天不说几十首,十几首是根本不成问题的。
为什么?因为不需要感情在里边,不需要真的东西在里边,只要变着花样把文字颠来倒去,弄一弄玄虚,把大家都明白的事搞得最后连自己都犯糊涂就行了。
当然也就不会打动人。
现在来说一说所谓毛主席一些诗词打油的问题。
在说以前,我还是要再罗嗦一下,那就是我在许多帖子中一再强调的:之所以说毛泽东是个杰出诗人,从文学史意义上讲,是由于他的诗歌营造了一种前人诗歌中所从来没有过的新境界,这个新境界就是“雄壮”。
所谓孟德悲凉,太白飘逸,东坡旷达,稼轩豪迈,润之雄壮,虽同属豪放一脉,然差异亦大矣。
何谓雄壮?高度与力度的完美结合是也。
如果还不明白的话,我把以前帖子中的一段话再放到这里:王国维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界有阔狭,有大小,但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优劣之分。
比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是一种境界,“古道西风瘦马”也是一种境界,谁能说李白的就一定比马致远的高出许多?同样是古战场的题材,王昌龄是“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而纳兰容若则是“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你也许更加喜欢其中一个人的,但你能明明白白地说出二者的高下吗?“境界”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景物)的再创造,是人格化了的景观(仅就诗歌而言),是情、景、语的有机统一。
所以,在一般人的眼中,比如,中秋夜,把门窗打开,月光洒进室内,直观的感受是很美,但说不出更多;三流诗人也许会拼凑几句什么“月亮,象处子燃烧的眸子,照亮了我暗夜的心灵”或“月亮代表我的心”之类的东西。
但在大诗人的笔下,就完全是另外一种境界了:“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月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或者是“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因此,对成熟的诗人来说,有什么样的人格(广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感受,就有什么样的诗,同是吟月,李白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老杜则是“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而在恬淡闲适的摩诘笔下,则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等等;同样,对同一个诗人来说,不同的处境和感受,对统一题材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李白不是有许多关于明月的诗篇吗?但篇篇主旨不同,何也?处境、心境、感受不同是也。
早年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有上下求索的意思,晚年却是“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表现出一种莫大的无奈。
境意浑一是最高的境界,以意胜境或是以境胜意则是二等境界,至于什么“义理诗”,则等而下之矣。
东坡有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入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种诗,你说能有什么诗味?李白是咏月的大家,他的《问月》中有这么一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可谓发人深省;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同样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
但通篇比较起来,李白的《问月》显然要逊色不少。
何也?仅达到“以意胜境”的境界,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则达到了高度的境意浑一。
梁启超曾说过,大意是诗歌创作,第一,要有新意境,第二要有新语言,第三要很好地吸收古人的手法。
为什么我们说毛泽东能称得上诗人?因为,按照梁氏总结出来的三点,毛泽东是完全做到了这一点的;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杰出诗人?因为毛泽东的多数作品都达到了“境意浑一”的境界,同时这种“境意浑一”,不是小我浑小境,而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格神与天地浑一的境界。
所以,我说毛泽东创造了“雄壮”的新的诗词境界,绝不单单是从风格角度讲的。
从他的为数不多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何谓“雄壮”?高度与力度的完美结合是也。
言归正传。
我们知道,毛泽东的古典文化修养极深,从他十几岁时的《商鞅徙木立信论》,22岁时的《挽易昌陶》及26岁时写的《祭母文》等可见一斑。
有一次他说道:感谢袁大胡子(他在湖南一师时的国文老师),需要的话随时还可以写一手漂亮的古文。
对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旧学功底,从入私塾就开始习诵《笠翁对韵》之类声律启蒙读物而又有着过人天资的人,我们不必怀疑他在诗词格律方面的修为(声律课是私塾里的必修课)。
当然,毛泽东诗歌中确实是有打油诗的。
在可以确认的六十余首诗词作品中,还真就有那么一首,即《好八连》。
这很好理解。
之所以用诗的形式而不是题词或写表扬信,当然主要是为了增强效果,之所以用顺口溜的方式而不是按所谓的规矩来作,自然是考虑到它的读者群。
假如硬要显示高明,按念奴娇、沁园春或贺新郎来填,那就闹了天大笑话。
毛泽东毕竟是毛泽东,不是书呆子。
在毛泽东早期的诗词作品中,文人气还是相当重的,虽然已显露了不凡的革命家气质,但仍可以归入文人诗一类(包括标志着毛早期诗歌最高成就的《沁园春长沙》)。
开始起重大变化的是《西江月秋收起义》。
这首词浅白直露(“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要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连同后来井岗山、瑞金时期的作品,多数都比较浅露(除了《清平乐会昌》,这首词是毛在极度苦闷的心境下写的,可归入文人诗类)。
这应该是不难理解的。
因为毛这时是割据一方的革命战争领袖,写诗填词除了抒发革命豪情和记录工农红军英勇奋斗的史实外,还有着激励士气的作用。
所以是坚决不能朦胧的。
据说鲁迅当年在见到毛的一些诗作时,曾说有“山大王气”,后来毛知道后,曾哈哈大笑。
从长征路上的《娄山关》开始,毛的诗风较前有了质的变化,实现了对早年文人诗和井岗山、瑞金时期“山大王”诗的超越。
而《雪》的问世,则标志着毛体诗的全面成熟。
总的来说,在现已公开的毛泽东诗词作品中,抒发情怀或与朋友们唱和的要相对“朦胧”一些,记述类的要浅白一写,题词类的最浅白(如《仙人洞》《为女民兵题照》《八连颂》),这是颇耐人寻味的。
至于有人说毛的一些诗词韵脚不合韵书的规定,从而把这些作品也归为打油诗,则是不确切的,是属于一知半解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