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定)

合集下载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报告名称】: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报告时间】:2022年10月【撰写单位】:某某市政府经济研究院【报告目的】:为了深入了解某某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为县域经济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和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报告内容】:一、县域概况1. 地理位置:某某县位于某某省的某某地区,地处省会城市附近,交通便利。

2. 人口情况:某某县约有X万人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域。

3. 工业规模:某某县工业规模较小,主要集中在某某县城和周边乡镇。

4. 工业结构:主要工业领域包括建材、纺织、电子制造等,但总体上缺乏高技术产业的支撑。

二、工业发展现状1. 产业结构:某某县工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缺乏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 市场需求:某某县工业品市场需求相对一般,缺乏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

3. 企业规模:某某县工业企业多为小微型企业,缺乏知名企业和龙头企业。

4. 人才队伍:某某县缺乏高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制约了工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三、存在问题1.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某某县工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

2. 产业链条不完整:某某县工业产业链条相对薄弱,缺乏高端制造和配套服务。

3. 环境污染问题:某某县工业环境污染治理不力,给工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4. 产业转型缓慢:某某县工业产业转型缓慢,依赖传统产业发展的问题突出。

四、发展策略1. 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和引导某某县工业经济向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

2. 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提升某某县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 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与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合作,完善某某县工业产业链,提高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和附加值。

4. 环保治理:加强某某县工业环境污染治理,推动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强政府支持:加大对某某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供优惠政策和公共设施建设。

关于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工业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提高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本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全面了解当前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1.产值和增长率:近年来,我国工业经济产值不断增长,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特别是一些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表现出较好的竞争力。

2.结构升级:我国工业经济结构不断升级,传统产业减少,高技术和绿色产业增加。

工业革命4.0和“互联网+”的推动,使得我国工业经济实现了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3.创新能力:我国工业经济创新能力逐渐增强,大量研发投入加大,一批科研成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同时,我国加强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结合,加快了国产装备的升级换代。

4.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工业企业积极应对环境挑战,加大了环境保护投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产业结构不平衡:虽然工业经济在结构上有所升级,但仍然存在一些低附加值、高污染的产业,产业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

2.创新能力不足:虽然我国工业经济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制约了国产装备的升级换代。

3.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工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能达到环保标准,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四、对策和建议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对高技术和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发展,用创新驱动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2.提升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同时,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

3.加强环境保护:政府应制定更为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对环境违法者进行严厉处罚,并加大环保督察力度。

关于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工业滞后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城乡居民增收缓慢、财政经济窘困的症结所在,是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传统农业大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放缓的根本原因。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寻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完成工业发展“双百亿”目标任务,我深入到工信局、招商局和部分企业,通过座谈交流、现场考察、听取汇报等形式,对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工业经济发展情况2011年,全县上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落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量化考核奖惩责任制,工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累计完成工业投资8.13亿元,增长74.7%,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7.88亿元,增长54.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1%。

在具体工作中,主要的做法:一是抓发展。

以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为重点,以打造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在全县集中精选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作为重点来扶持,***松香有限责任公司进入规上企业。

中小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去年全县138户微型企业得到扶持,水泥、酒精、食糖、精制茶、发电量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销良好,实现增量增效目标,规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55亿元,增长17.3%。

二产在三次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一产,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

初步构建起工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框架,形成了大小并举、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整体推动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

以产业基地为重点,“一区两园”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平台逐步形成。

***生态产业园被列为省级工业园区,实现由自主开发到重点扶持建设的重大突破,园区主干道及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有序推进,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24户企业入驻园区,***、***等6户企业建成投产,***集团整体搬迁项目土建和设备安装基本完工,***纸制品包装生产线、巨鹏华德天然气供气站、***府酒业橄榄酒生产线、鱼制品加工项目稳步实施,产业聚集效应和区域特色初步显现。

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可编辑)县域工业经济运行调查报告二、存在问题、支持工业增长的新项目、规模较小的项目。

目前,该县的10个在建项目继续建设,占10个新项目。

在建的1亿元投资项目中,九华供电、丁盛矿业、海逸矿业、昌黎锻造、瑞意特和方星工业分别只有9个。

今年开工的大部分新项目总投资不到1万元,也不到1万元。

三、对策和建议、增加财政支持。

一是加强银企对接。

建议县政府尽快建立金融服务联络会制度,定期报告、向企业发放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综合运用金融机构信贷激励机制、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基金等手段,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尽可能降低贷款利率,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

年底时,将根据各银行贷款的净增长和增长率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是进一步加强担保公司建设。

尽快将县担保公司资本金提高到10000元,进一步完善制度,简化程序,规范程序,建立灵活的分级审批机制,确保成长型企业获得应有的担保贷款份额。

三是创造条件,积极帮助成长型企业办理土地证、房产证,引导企业完善相关财务报表和基础会计数据,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空间。

加强政策支持措施。

一是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建议县政府从xx开始每年设立1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整合现有的企业专利发明、税收贡献、产值进步等激励政策。

每年年末,对企业新增贷款、技术改造、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开发)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二是加强项目。

建议各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引导企业编制申请、技改扩建计划、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环保等项目,帮助企业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确保每户有项目申请、每个重点企业有一个成功的项目申请。

三是加强经济部门干部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主要经济部门的人员结构老化现象相当突出,特别是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这与我国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极不相称。

建议县政府在人员编制、人员安排上适当向经济部门倾斜,逐步完善和加强经济部门的领导和人员编制。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关于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对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我们整理了以下报告:1.总体情况:区工业经济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区内的工业产值稳步增长,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从业人员也在增加。

区内的工业结构逐渐优化,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在增加,传统产业的比重在下降。

2.主要产业:区内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能源行业等。

制造业是区内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柱,包括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

建筑业也在快速发展,不断推动地方经济增长。

能源行业在区内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涉及油气开采、煤炭开采等。

3.存在的问题:尽管区工业经济发展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较慢,亟需转型升级。

其次,环保问题仍然突出,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最后,一些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导致产品竞争力不足。

4.发展机遇:区工业经济发展有许多机遇。

首先,国家政策的支持将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发展。

其次,区域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良好,有利于工业发展。

此外,经济转型和升级将为区内的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机遇。

5.发展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支持力度,推动其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发展。

- 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管和执法,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

- 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上是对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供参考。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工业经济运行及发展趋势调查工作情况报告

工业经济运行及发展趋势调查工作情况报告

工业经济运行及发展趋势调查工作情况报告(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工业经济运行及发展趋势调查工作情况报告一、当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状况良好,企业对全年生产经营较为乐观1、绝大多数企业今年生产经营情况处于正常或良好状态。

在全部被调查企业中,有%的企业认为今年上半年生产经营总体状况“良好”;%的企业认为“基本正常”;只有%的企业认为总体状况“较差”。

分行业情况看,各行业情况差异明显。

有色金属矿采选、食品饮料和森工造纸行业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其他行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被调查企业选择回答总体状况“良好”的比例达到%,居各行业前列。

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等五个行业分别有%、%、%、%和%的企业认为生产经营形势“良好”,明显高于全部被调查企业的平均水平;受欧美反倾销和宏观调控影响,纺织服装、家具制造和建筑材料行业生产经营状况较差。

纺织业、家具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企业选择“良好”的比例最低,分别为%、%、%和%。

2、企业对生产经营全年走势判断较为乐观。

全部被调查企业中,%的企业预计生产经营状况比要好,比一季度调查结果提高个百分点;%的企业预计与基本相当;只有%的企业预计比要差。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多数企业预计生产经营情况比要好,这些行业被调查企业选择回答“比情况好”的比例分别高达%、%、%、%和%;非金属矿采选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被调查企业选择回答“比差”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二、当前企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好发挥,预计全年能力利用率会有所提高在全部被调查企业中,%的企业生产能力实际利用率较高,其中:%的企业实际利用率达到80%以上,%的企业达到70-80%;少数企业实际利用率不足,%的企业实际利用率在50-60%之间,%的企业在50%以下。

工业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工业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工业发展调研汇报材料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对工业发展进行了调研,并整理了以下的汇报材料。

在调研过程中,我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一、现状分析1. 工业发展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工业产值稳步增长,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

2. 产业结构调整: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国由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转向高技术制造业,推动了工业结构的升级。

3. 增长动力:消费需求和技术创新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二、存在问题1. 绿色发展不足:在工业发展中,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仍然突出。

一些传统产业仍未采取环保措施,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2. 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创新成果,但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尤其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3. 人才短缺:工业发展对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由于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完善,导致人才供给不足。

三、建议和对策1. 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环保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加强环境监管,提高工业部门的资源利用效率。

2. 提升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3.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推动工业人才队伍的壮大和优化。

四、结语工业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我们还需进一步突破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工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以上就是我对工业发展进行的调研汇报材料,希望对您的决策有所参考。

如有任何问题,欢迎进一步指导和讨论。

谢谢!。

关于普洱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3篇

关于普洱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3篇

关于普洱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关于普洱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3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关于普洱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3篇,欢迎参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洱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白仲元罗宗寿(执笔)为切实了解掌握宁洱县当前工业发展情况,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县委政研室对县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报告,供参考。

一、宁洱县工业经济的基本情况(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0年,全县共有工业企业577户,从业人员6881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15户,从业人员3200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562户,从业人员3681人。

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50247.8万元,同比增加29164.2万元,增长1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9895.6万元,上缴税金53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9.8%;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048万元,上缴税金1071万元。

2010年,全县有轻工业242户,重工业335户,轻重工业齐头并进,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态势。

全部轻工业实现产值50066万元,同比现价增长35%,重工业实现产值100181.8万元,同比现价增长19.2%。

工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显著增强。

工业增加值完成46224万元。

上缴税金7000万元,对全县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43.8%以上。

第一、二、三产业比例达到26.9:34.5:38.6,形成了以木材加工制造业、茶产业、电力和水泥的供应业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

在工业化发展中,培育了普洱茶集团、林缘香料、天壁水泥等一批名牌企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以茶叶加工、林产化工、电力供应、水泥建材为支撑的四大支柱产业的增长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

2010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34251.3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5%。

其中:煤炭开采和矿产冼选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34万元,同比增长10.1%;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70.3万元,同比增长141.3%;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093.5万元,同比增长15.8%;饮料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794.6万元,同比增长24.9%;木材加工及木、竹、藤等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107万元,同比增长22.1%;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176.9万元,同比增长46.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74.9万元。

(二)招商引资进展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实施的招商引资项目共计22个,其中在建20个,协议总投资39.23亿元,累计到位资金20.75亿元,2010年实际到位5.94亿元,同比上年实际到位资金6902万元,增长8.6倍,其中市资金2.8亿元,市外资金3.1亿元。

项目涵盖水电、建材、种植、化工、生物资源、市政建设、房地产、旅游开发等8个领域。

(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2010年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86466万元,其创造的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8.6%。

其中,个体工业企业486户,实现的工业总产值达46518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1%。

非公有制经济正逐渐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四)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为:一是完成了园区的总体规划修编。

自2007年启动园区规划以来,先后完成了《宁洱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宁洱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等评审批准工作。

2010年3月,完成了《宁洱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2010年8月,完成了《宁洱工业园区温泉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10年10月纳入普洱园区成为全省三十一个重点园区之一。

工业园区总规划控制面积19.25KM2,按布局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四个片区,即:温泉河片区(该片区为核心区)占地8.26 KM2,主要承载林产林化、建材、物流功能;民安片区主要承载茶产业和生物资源产业;民政片区主要承载林产林化功能;同心片区主要承载建材产业功能。

二是园区基础设施得于逐步改善。

园区用水水库除险加固2个。

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管道实现了与园区的连接。

220KV中心站和110KV枢纽站项目正在报批,温泉河水库加快了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三是园区产业不断聚集,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实现园区产值2.3亿元,安置就业2220人,实现利税2100万元。

园区的水、电、路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正在加紧改善,一个立足自身优势,彰显宁洱工业特色的工业园区正在形成。

产业涉及林产、林化、生物资源、建材、茶叶加工等多个行业。

三是园区的吸引力不断扩大,通过园区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不断扩大,福通木业、金色田野集团、商会等多家企业积极与宁洱对接沟通,表现出了浓厚的投资意向。

二、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宁洱作为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集散中心,茶马古道的源头,昆曼国际大通道上的重镇,已逐步形成了如下优势:(一)区位优势。

宁洱位于省南部,普洱市中部,地跨北回归线,南临东南亚周边国家。

全县陆路和航空交通十分便捷,是连接东南亚的交通要道。

公路方面:县境共有高速公路69.2公里,二级公路77.3公里,三级公路49.9公里。

昆曼国际大通道、兰磨线、瑞临线、小水线在宁洱交汇;县城距省会370公里,距普洱市政府驻地33公里,距泰国曼谷1438公里。

铁路方面:泛亚铁路中线将在宁洱县城附近穿过,并在宁洱县城设立火车站点。

航空方面:从宁洱出发仅20多分钟车程即可到达普洱机场。

(二)资源优势。

宁洱年平均气温18.2℃,降水量1398毫米,日照1920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

有耕地面积76.97万亩,热区土地面积240万亩,适宜发展林业、茶叶、烤烟、咖啡、蚕桑、核桃等产业;有林地面积425.5万亩,森林覆盖率74.04%,活立木蓄积量2076万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53.7万千瓦,已开发30.8万千瓦;矿藏资源丰富,探明有铜矿(储量52万吨)、煤矿(储量492.4万吨)、铁矿(储量12.6万吨)、岩盐(储量3899万吨)、铅锌矿(储量16.6万吨)等矿藏资源。

(三)产业优势。

宁洱工业门类齐全、有一定产业基础,工业发展起步较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宁洱茶叶、水泥、制药、火柴发展迅速,经过多年来的积累、技改和结构调整、产业拓展,目前已形成了以资源为依托,以骨干企业为龙头,茶叶、林业、电力、建材等行业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以茶叶加工、林产化工、电力供应、水泥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产业集群。

截止2010年,全县共有各类工业企业577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户,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20.6%。

逐步形成了如下产业集群:茶叶产业集群。

以宁洱镇为中心,扩展到勐先、黎明、磨黑等乡(镇),这些乡(镇)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全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118家。

其中宁洱镇67家,有普洱茶集团、永年茶厂等一批骨干企业;磨黑镇有茶叶加工企业4家,勐先乡13家,同心乡20家,德化乡5家,德安乡3家,普义乡3家,梅子乡1家,黎明2家。

茶叶加工企业遍及全县各乡(镇)。

林业产业集群。

全部集中于宁洱镇,现有企业52户,其中有43户为个体经营户。

主要为本地及国相关行业提供原材料供应和初级产品生产。

拥有绿潮木业、卫国森工等一批骨干企业,产品主要为初级产品,出口较多。

电力产业集群。

是宁洱县发展较快的产业,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093.5万元。

先后落户宁洱开发电力产业的企业有:大唐国际电力、华能澜沧江水电、济海源集团等,在把边江、勐野江、澜沧江等流域规划建设8座大中型水电站。

目前,宁洱已建、在建及拟建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660万千瓦。

电力主要供应沿海、东北,具有良好的市场。

目前该行业发展状况良好,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建筑建材产业集群。

宁洱充分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建材石材产业,全县有30余户企业。

主要集中于宁洱镇,并逐步向德化乡、同心乡等周边乡发展。

德化石材产品在市场有了一定的竞争能力,产品规模也不断扩大。

(四)优越的政策和软环境优势。

在“十二五”期间,宁洱面临着三大发展机遇: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大需政策,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强化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扶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宁洱加快发展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宁洱被省政府列为全省8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将赋予“计划直接上报,财政、审计直接管理,税收管理权部分调整,项目直接申报,用地、矿产资源开发及森林资源利用直接报批,资质直接认证,部分价格管理权限下发,统计直接发布”等八个方面的权限,为宁洱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三是省委提出的“民族文化强省、绿色经济强省、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两强一堡”战略)和普洱建设桥头堡“绿色经济试验示区”,“积极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推动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为宁洱扩大对外开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四是随着思宁城市一体化推进,宁洱作为主要工业项目转移的承载地,加之宁洱工业园区软硬环境的不断改善,为宁洱工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三、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一)工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工业经济量小质弱,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全县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有7户,占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15户的46.7%,有大中型工业企业3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

工业企业产品结构单一,名牌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主导产业带动辐射作用不强,缺乏能以一个企业壮大一个行业、带动一个产业的规模大、发展快、势头好的大型企业。

2.县属中小企业普遍融资困难,财务成本高。

一方面,金融部门青睐大企业,对小企业贷款程序复杂,条件较高,且贷款审批权在省、市行,县属企业贷款难;另一方面,小企业融资过份依赖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单一。

因此,一些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苦于没有发展资金,错失了发展壮大的机会。

3.企业缺乏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县属企业由于环境条件位置和待遇等因素,很难吸引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企业本身一些技术人员,有了一定技术后,也不愿在本企业发展,而选择到市级或外地一些大企业,从而造成县属小企业招不到人才,也留不住人才。

4.县级财政收入有限,对工业扶持资金相对不足。

由于县级财政比较困难,专项用于工业发展的资金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5.发展用地紧缺。

由于宁洱县预留工业用地少,因此,不少企业在创业阶段是用乡(镇)、村中的民居进行生产,而在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后,政府没能给予解决扩厂搬迁所需用地,导致目前产业集群主要布点与居民住宅相互交错。

以前小规模生产时可以将就的车间,现在已无发展空间,个别企业由于生产场地狭窄,人员拥挤,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