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PPT课件

合集下载

杜甫《春望》课件PPT

杜甫《春望》课件PPT

与同时代诗人作品风格异同点分析
01
与李白作品比较
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注重个性和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春望》
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表现,风格沉郁顿挫。
02
与王维作品比较
王维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杜甫的《春望》
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映和批判,风格更加沉重。
03
与白居易作品比较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春望》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它不仅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古代诗 歌中描写春天景象和表达忧国忧民情感的经典之作。
05
《春望》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对唐代诗歌发展贡献
丰富了唐诗题材
杜甫的《春望》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 局动荡、国破家亡的深沉忧思,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内容。
诗歌意象与意境分析
意象
国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鸟、 烽火、家书、白头、簪等。
意境
通过描绘破败的景象和抒发深沉的 情感,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忧 国思家的意境。
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表达技巧
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拟人等手 法,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诗歌更 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艺术特色
语言凝练,对仗工整,音韵和谐。通过 细腻入微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 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学 功底。
杜甫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对于时 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诗中也表达了杜甫对于 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展现 了其深沉的人生思考。
04
《春望》与其他同类题材作品比较
Hale Waihona Puke 与其他春天题材诗歌比较情感表达差异

《春望》优秀课件(共18张PPT)

《春望》优秀课件(共18张PPT)
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春望
国都破——草木深(见) 翘首望京 花溅泪——鸟惊心(感)
烽火连——家书少(盼)
思念家人 白发稀——不胜簪(思)
__沉__痛__悲__苦____ 的心情。
▲合作探究 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
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
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 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
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 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 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 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
炙人口的名作。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 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 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 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 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 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 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 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 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 皆情语。表面上读的是景色,其实读的 却是作者的感情。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
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 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 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
的反衬手法。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今义:国家
城:都城,这里指长安城 深:茂盛。
译文:国都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在,长 安城春意盎然,草木茂盛。
诗人看到的景象:
(破败的 )国都 (原来的 )山河 ( 春意盎然的 )长安城 (遍地乱生的 )草木 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荒凉景象:

2024版《春望》ppt课件

2024版《春望》ppt课件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春望》关注现实,通过描绘具体景象反映社会 现实,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诗歌散文化的倾向 《春望》在形式上趋于散文化,打破了诗歌严格 的格律限制,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价值
中西文化交流
《春望》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跨文化交 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界文学的贡献
《春望》所体现的情感深度、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等普世价 值,为世界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激发跨文化创作灵感
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在阅读《春望》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创 作出具有跨文化特色的作品。
06
《春望》课堂互动环节
学生朗读、背诵指导
教师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注 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逐句解析与注释
注释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稀疏,几乎不能插 住发簪。
解析
此句通过描写诗人自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愁绪满 怀的心情。“白头搔更短”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苍老和愁苦, “浑欲不胜簪”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悲痛和无助。
诗歌意象与意境描绘
意象
诗中运用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花溅泪”、“鸟惊 心”、“烽火”、“家书”、“白头”、“搔更短”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 战乱后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和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原文内容概述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 首五言律诗。
诗歌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战 乱后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 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 一。
逐句解析与注释
注释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 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春望》ppt课件

《春望》ppt课件

分析讨论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 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 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分析讨论
你认为尾联中哪个字用得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白头"是写实,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搔"字是对诗 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更短"可见愁的程 度,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 家之情。
国破
和平年代
热闹繁华 人来人往
对比 长安城
城春
安史之乱
残破荒凉 杂草丛生
一个“破”字写尽国破家恨的悲哀; 一个“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感伤国事 恨别:痛恨离别
这是因何而流的眼泪? 这是一种怎样的分别?
这是国破城败的悲哀之泪;
这是
妻离子别的痛苦
这是
担忧亲人的思念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
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
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
痛恨叛军的愤怒
……
之泪; 之泪; 之泪
分析讨论
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 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1、移情于景(拟人)。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苦于家 人的离散,内心愁苦。看到花、鸟,似乎有了人的情绪,在 落泪、心惊。这是作者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外物上来,表达 感时伤世的感情
杜 甫
诗人简介

26 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24张PPT)

26 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24张PPT)

②“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
③“春”字表明了季节时令。
④“草木”二字表面写山河依旧、草木丛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 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⑤“深”字写出了长安城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为全诗渲染悲凉的气氛。
⑥“城春草木深”表现出国都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 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此诗描绘了春日长安凄惨残破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眷恋亲人,以及渴
望安宁和平的生活。
比较这两首诗,它们蕴含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了,新中国成立也有72周年了,作为祖国的未 来栋梁,你想对伟大的党和祖国说些什么呢?
民世 间上 疾疮 苦痍 笔诗 底中 波圣 澜哲
赞美泰山的巍峨秀丽,对祖国山河 的热爱之情;表达诗人不怕困难、 敢攀顶峰的雄心壮志。(25岁)
伤时、忧国、念、悲己; 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 心情。(45岁)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战火多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 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主题?
杜甫(公元712—770)字____,自号______,唐朝伟大的 _____诗人。

杜甫春望PPT课件(2024)

杜甫春望PPT课件(2024)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现在《杜甫 全集》收录1400余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5
唐代社会背景分析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 时期,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 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2024/1/29
唐代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 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人们的思 想活跃,诗歌、书法、绘画等 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
追求真理
诗人在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中,追求真理和智慧,探索人生的意 义和价值。
2024/1/29
18
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感慨时代变迁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 限追忆。
思考历史与未来
诗人在感慨之余,对历史和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探寻人类社会 的发展规律和未来走向。
呼唤社会变革
草木茂盛
诗中描绘了草木葱茏、生机勃 勃的春天景象。
2024/1/29
鸟语花香
通过描写鸟儿欢唱、花儿绽放 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 的氛围。
色彩鲜明
运用丰富的色彩词汇,如“绿 ”、“红”、“黄”等,使春 天景象更加鲜明生动。
对比强烈
通过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描绘与 战乱破败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进一步凸显了诗人的主题思
2024/1/29
推动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
《春望》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真实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 荡和人民的苦难,对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 动作用。
21
对后世诗人创作的影响
启发了后世诗人的创作灵感
杜甫的《春望》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创作 的灵感和借鉴。
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有人说第二句中的“深”换成“生”字 更妙,你认为呢?为什么?
用“深”好。“深”写出了春天到 来草木疯长,荒草蔞萋,掩住了战乱后 的凄凉景象,让人更觉荒芜。而“生” 字虽然能表现春天的生机,但与诗的意 境不符。
合作探究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 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 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 声,心里却阵阵惊悸。
背景链接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倾国” 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三月,春天又 来到了长安城,然而,国家的春天已不复存 在,现实使诗人睹物神伤。诗人将自己的所 见所感,高度凝练地熔铸在40个字里,这就 是有名的《春望》诗。
朗读停顿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jiàn)泪,恨别/鸟/惊心。 烽(fēnɡ)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 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 惨景(看,眼望);
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 期盼(想:希望、盼望)。
合作探究
本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 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 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 伤世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诗歌翻译
国都 陷落
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怅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译文: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 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 鸟而惊心。
诗歌翻译
借指战争

春望(完美版)ppt课件

春望(完美版)ppt课件

称“诗史”。诗歌在创
作上风格沉郁顿挫,对
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精选课件ppt
3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 顿转折。
沉郁顿挫一般指杜诗的风格特征。沉郁顿挫 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
精选课件ppt
青 年 望 岳 抒 凌 云 壮 志
19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当 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 ,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 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 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准备赶至灵武为 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 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 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思妻之切。
(通过想象妻子对自己的思念 表达自己的思念妻子之情)
28
4、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盼?
v 对战乱局势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寄托了四海升平、有情人相聚相守的美好 愿望。
精选课件ppt
29
四、归纳小结

此诗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
索,采用借景抒情、(曲笔 )等手法望月
精选课件ppt
24
“未解忆长安”还有另一层含意? 双关
一是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一是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所以,妻 子只能“独看”。
精选课件ppt
25
资料袋1
双关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以一种语言 形式表达两种意思。一种是表面的意思, 另一种是隐含的意思,而隐含的意思才是 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双关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语音双关,一是 语义双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自选角度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簪”。 通过对肖像这一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诗 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0.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 现的画面。 一位满头白发的诗人面对沦陷的山河,因焦 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 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各小组在学科组长的组织下朗读课文
可以根据下面的提示进行朗读展示。
精彩个人读 2 多人合作读 3 即兴表演读
1
合作探究二
1用自己的话描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的画面。 2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 解。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 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4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簪”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
朗读与理解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古诗文阅读《春望》
1.诗歌表达了诗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2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
名句的妙处
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 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 念。

春 望
杜甫
背景简介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唐朝首都 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 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 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三月,春天 又来到了长安城,然而,昔日繁华的都城,却已被 叛军践踏得破败不堪。因为战乱,诗人被迫只身留 居在沦陷的都城,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 写诗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3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
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国破山 何在,城春草木深”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伤 时的感情。 4这首诗前四句触景伤怀,写春望之景;后四 句忧时伤乱,写春望之情。全诗表达了 感时 忧国思家悲己的主题。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
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 念之情。 6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 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忧国思家的情怀。 7.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的意思是“。作者移情于物的拟人手 法,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望岳》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 中的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 奇秀丽的景色。(2分)
2.“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雄伟的特点;
3.“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神奇秀丽 的特点。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参天耸立 。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 赏析。(2分) “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6.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
这句诗作简要赏析。“割”字炼字极好,那 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 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 哲理是什么?(2分)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 切,傲视群雄。(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 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 的雄心壮志。)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 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谈谈你的 理解?(2分) 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 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 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 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 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春 望

国破山河在
杜甫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练习:朗读节奏划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 感时 烽火 白头
山河 在 城春 花 溅泪 恨别 连 三月, 家书 搔 更短, 浑欲
草木深 鸟惊心 抵万金 不胜簪
合作探究一:怎样才能
读出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