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家乡—宝鸡》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家乡—宝鸡》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家乡—宝鸡》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针对大班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选取了“可爱的家乡—宝鸡”为教学主题,通过课堂中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宝鸡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培养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一、设计思路1. 整体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让孩子们领略宝鸡美景,了解宝鸡历史文化以及陕西省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事迹,体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2.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宝鸡的地理位置、地势地貌、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玩游戏、听故事、制作手工等多种形式,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等。

3)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感恩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和感受快乐的情感。

3.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有关宝鸡的图片和视频,让孩子们亲眼观察、感受宝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色。

2)讲解:为孩子们讲解宝鸡的概况、历史人物和名胜古迹的相关知识,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

3)活动1:制作宝鸡地图,让孩子们动手排列宝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著名景点等,并用简单的语言介绍。

4)活动2:听故事,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听宝鸡传说故事,了解传统文化。

5)活动3:制作泥塑,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制作宝鸡著名景点的泥塑,如法门寺、太白山等。

6)活动4:举行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画画比赛、识别闻名风俗比赛等,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竞争意识。

7)总结:课程结束时,让孩子们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所学知识,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反思1. 导入部分:在课前展示宝鸡的视频和图片,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特别是对于宝鸡的美景和传统特色感到非常好奇和喜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2. 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有针对性和创新性,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动手实践、通过体验来加深对宝鸡文化的了解。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家乡—宝鸡》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家乡—宝鸡》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家乡—宝鸡》一、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宝鸡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让学生对家乡的认知更加深入。

2.学习实地采集自然材料并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通过拼音学习,提高学生认识拼音的能力,掌握音形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宝鸡的相关图片、视频、书籍等资料。

2.实地采集的自然材料。

3.拼音卡片和相应的字卡片。

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出发,探寻宝鸡1.老师简单介绍宝鸡的基本概况,让学生对宝鸡有一个初步认知。

2.老师与学生一起外出,走一走宝鸡的街道,看一看宝鸡的建筑、风景等,让学生感受宝鸡的特色。

3.带着采集工具,让学生采集一些宝鸡周围的自然材料,例如树叶、鲜花、松果等。

4.回到教室,让学生将采集来的自然材料进行分类归纳,并通过手工活动进行创作。

第二课时:认识宝鸡的文化1.老师带着学生欣赏一些神秘而又神奇的中国宝鸡传统文化,例如秦嬴政、关中之美、宝鸡石窟等。

2.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对宝鸡的文化有一个初步认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讨论宝鸡的文化特色,让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

第三课时:学习拼音1.让学生认识26个字母,并教授拼音规则。

2.通过音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逐步认识拼音的音形基本规律。

3.让学生动手制作拼音卡片和字卡片,并进行拼音游戏。

3. 教学反思1.本教案充分体现了大班幼儿的活动性和感知经验,全方位地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历史、风俗等。

2.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实物、图画、人物及其他更为生动的形式和谐而统一地展示教学主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发挥自主创作的机会,因此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家乡的文化和特色。

4.教材的编撰比较简明和明了,在教学中更加容易实施和操作。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其思想品德、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要求融入教学之中。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特色;(2)运用图片、文字、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2)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3)提高学生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家乡的特色;(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2. 运用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方法,了解家乡的风貌;3. 利用图片、文字、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貌;4.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家乡相关资料、图片、课件等;2. 学生准备:收集家乡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2)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 课堂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了解,分享收集到的资料;(2)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调查成果,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3)问题解决:针对家乡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动手制作家乡的手抄报,展示家乡的特色;(2)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环境调查,提出保护家乡环境的建议。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家乡、热爱家乡的意识。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乡环境保护活动,将所学付诸实践。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调查、收集、整理信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地形地貌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

3. 家乡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

4. 家乡的人民生活:生活方式、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

5. 家乡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家乡调查任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家乡的实例,理解家乡的发展特点。

4.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比较家乡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家乡的地图、调查表等教学工具。

3. 安排学生进行家乡调查实践活动。

教案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自然环境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地形地貌等内容。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自然环境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人文景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内容。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人文景观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第三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经济发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介绍家乡的产业结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内容。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关于家乡的基本知识,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历史文化4. 家乡的风土人情5. 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家乡文化的独特性和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基本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保护家乡环境的具体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和如何保护家乡环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了解家乡所在的位置和地域范围。

3. 讲解家乡的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气候状况和特点。

4. 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保护家乡环境的具体实例。

6. 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家乡的特点和如何保护家乡环境。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调查,了解家乡的其他特点和保护家乡环境的具体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和环境保护意识的理解和体会。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观点。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用书:《可爱的家乡》相关章节。

2.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等信息的图片、视频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的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家乡—宝鸡》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家乡—宝鸡》

可爱的家乡—宝鸡引言本教案以宝鸡为主题,旨在通过学生对家乡宝鸡的了解和探索,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爱护自己的家乡。

通过教学反思与总结,我们能够进一步完善这个教案,使之更加适合大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宝鸡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 2. 通过观察和实地考察,了解宝鸡的特色建筑和风景名胜,并能进行简单的描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4.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宝鸡的介绍–宝鸡的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宝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名人;–宝鸡的主要经济特色和产业发展。

2.宝鸡的特色建筑–文峰塔:介绍文峰塔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泾阳古城墙:介绍泾阳古城墙的历史和保护措施;–大唐芙蓉园:介绍大唐芙蓉园的建筑特色和游览项目。

3.宝鸡的风景名胜–泾河:介绍泾河的地理位置、水域保护和文化意义;–太白山:介绍太白山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金丝峡:介绍金丝峡的地质奇观和旅游项目。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设备;2.分组安排学生,每组4-5人。

步骤一:宝鸡的介绍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宝鸡的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宝鸡的基本情况;2.教师介绍宝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名人,引发学生对宝鸡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3.教师简要介绍宝鸡的主要经济特色和产业发展,并引导学生思考宝鸡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步骤二:宝鸡的特色建筑1.教师以文峰塔为例,向学生讲解文峰塔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并展示相关图片;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峰塔的了解和感受;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泾阳古城墙和大唐芙蓉园,并以类似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讨论。

步骤三:宝鸡的风景名胜1.教师介绍泾河的地理位置、水域保护和文化意义,并与学生讨论泾河对宝鸡的重要性;2.教师以太白山和金丝峡为例,向学生讲解其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旅游项目,并展示相关图片;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太白山和金丝峡的了解和感受。

可爱的家乡教学设计-教学及反思

可爱的家乡教学设计-教学及反思

可爱的家乡教学目标:了解家乡。

了解家乡概况,家乡的位置地形行政区划、物产丰俗及传说故事激发孩子们对家乡对家乡人民的热爱之情。

以及孩子们为家乡的美丽富饶而奋发学习的激情。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概况。

教学难点:激发孩子们对家乡及人民的热爱之情。

为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激情。

教学准备:《可爱的家乡》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看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你知道这首歌中唱的自己的家乡是哪吗?那里的人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二、那么你知道你的家乡在哪吗?你热爱自己的家乡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认识一下我们的家乡。

它的地理位置?邻居?大小面积吗?同学们来听一下歌唱我们家乡的歌曲边看边想你会看到什么?播放歌曲《肥城之恋》三、看完提问回答。

板书可爱的家乡肥城市王庄镇教师引导我们的肥城非常美丽,有山有水,每年桃花开放的时候举行桃花节中外游人来观光旅游来投资。

它物产丰富盛产肥桃,粮丰物茂。

交通发达历史悠久人们生活幸福。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肥城。

四、我们的肥城很大,我们的王庄镇就是它的一部分。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

五、了解家乡概况三)家乡概况王庄镇辖8个管区,56个自然村,53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

至2O09年底全镇有14221户,55405人。

肥城市王庄镇政区图王庄镇地势东高西低,较明显地分为东部山区、丘陵,西部平原三种地形。

东部丘陵山区占全镇面积约三分之一,群山环绕形成天然的镇边缘分界线。

间闰屯五个管理区为平原,占全镇面积的三分之二。

境内金线河、项白河、黄泥沟三条季节河均从东部、东北部的丘陵山区蜿蜒流向西南,流入东平县境内的汇河。

境内山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以产小麦、玉米、棉花、地瓜、白菜、土豆为主,适宜农、林、牧、副各业生产。

肥城至梁山、王庄至湖屯、王庄至边院三条公路交叉过境,镇内道路纵横交错,绝大部分村通上了柏油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镇驻地王庄村位于全镇中央,商业繁荣,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可爱的家乡教学教案

可爱的家乡教学教案

可爱的家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关于家乡的基本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基本概况: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

2. 家乡的特色美食、风俗习惯和旅游景点。

3. 运用英语介绍家乡,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关于家乡的基本词汇和句型,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准确、生动地介绍家乡。

四、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英语。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风景、美食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家乡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用英语介绍家乡的特色美食、风俗习惯或旅游景点。

4. 展示环节:各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 总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所学内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家乡的其他方面,如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下一节课分享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乡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学生的口头展示和作业,评估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对家乡的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美食等。

2. 教学课件:包含家乡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3. 作业模板:用于学生课后探究和展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家乡的基本概况。

2. 第二课时:介绍家乡的特色美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爱的家乡教学目标:了解家乡。

了解家乡概况,家乡的位置地形行政区划、物产丰俗及传说故事激发孩子们对家乡对家乡人民的热爱之情。

以及孩子们为家乡的美丽富饶而奋发学习的激情。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概况。

教学难点:激发孩子们对家乡及人民的热爱之情。

为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激情。

教学准备:《可爱的家乡》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看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你知道这首歌中唱的自己的家乡是哪吗?那里的人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二、那么你知道你的家乡在哪吗?你热爱自己的家乡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认识一下我们的家乡。

它的地理位置?邻居?大小面积吗?同学们来听一下歌唱我们家乡的歌曲边看边想你会看到什么?播放歌曲《肥城之恋》三、看完提问回答。

板书可爱的家乡肥城市王庄镇教师引导我们的肥城非常美丽,有山有水,每年桃花开放的时候举行桃花节中外游人来观光旅游来投资。

它物产丰富盛产肥桃,粮丰物茂。

交通发达历史悠久人们生活幸福。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肥城。

四、我们的肥城很大,我们的王庄镇就是它的一部分。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

五、了解家乡概况三)家乡概况王庄镇辖8个管区,56个自然村,53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

至2O09年底全镇有14221户,55405人。

肥城市王庄镇政区图王庄镇地势东高西低,较明显地分为东部山区、丘陵,西部平原三种地形。

东部丘陵山区占全镇面积约三分之一,群山环绕形成天然的镇边缘分界线。

间闰屯五个管理区为平原,占全镇面积的三分之二。

境内金线河、项白河、黄泥沟三条季节河均从东部、东北部的丘陵山区蜿蜒流向西南,流入东平县境内的汇河。

境内山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以产小麦、玉米、棉花、地瓜、白菜、土豆为主,适宜农、林、牧、副各业生产。

肥城至梁山、王庄至湖屯、王庄至边院三条公路交叉过境,镇内道路纵横交错,绝大部分村通上了柏油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镇驻地王庄村位于全镇中央,商业繁荣,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三、王庄特产王庄镇素有“牛肉粉皮历史长,蔬菜之乡美名扬”的盛誉。

传统产品演马牛肉具有300多年的历史,是风味独特,驰名南北的地方名吃。

另一传统特色产品孔庄粉皮继承了“孔氏祖先”的传统工艺,以其“晶莹滑爽、纯正劲道、营养保健”而成为广被人们喜爱的桌上佳品。

王庄是有名的蔬菜生产专业镇,境内蔬菜面积6.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蔬菜种植20万亩。

(一)演马清真牛肉演马牛肉,陈氏牛肉的制作已有26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精妙的祖传药料配方,传统的制作工艺,历时二百多年的老汤,其色味独具一格。

演马牛肉,营养丰富,其色泽微红透亮,食之肉味醇美,质鲜肉嫩,有一种诱人的芳香。

有“安中益气,健脾胃,强筋骨”的功效,是极好的保健食品。

产品远销泰安、济南、青岛、北京及东北各地,是待客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其制作工艺是:将牛宰杀后剔除骨胳,把肉分割成块,置木架上晾干后下锅,加水漫过10公分,烧煮。

水开后,将适量火硝置铁勺里点燃,加入锅内。

然后除去白沫和污物,再按比数加盐,并将配好的佐料大茴香、小茴香、三奈、白芷、砂仁、紫寇、花椒、丁香、桔皮、边桂等轧碎装入纱袋,放入锅内中层,并将上次煮肉的老汤注入,继续烧煮。

约1个半小时改用文火,2-3个小时后停火,将肉捞出,晾至无水汽。

(二)王庄粉皮王庄镇生产的孔庄牌粉皮产于王庄镇东孔村,是继承了孔氏祖先的传统工业,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以纯、色、感具佳成为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名吃,为肥城市的特产之一,畅销海内外。

孔庄牌纯绿豆粉皮由于用料纯正,色泽透明,清爽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具有食用方便和长期保存不变质的特点。

该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等功能。

孔庄粉皮用绿豆加工而成,工艺精细,用料纯正,薄如白纸,色泽透明,营养丰富,清爽可口,且食用方便。

可切丝,可撕片,可凉拌,可煮炖,特别适于做凉菜。

绿豆性寒,故粉皮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有较好的医疗和保健价值,倍受人们青睐。

1 993年孔庄粉皮获“国际风联金鸡奖”,1994年6月获“山东省样本样品展销会特等奖”,同年被山东省推荐为“建国45周年晋京展品”。

孔庄粉皮易于储藏,便于包装,运输轻便,不变质,不霉烂。

目前,产品畅销泰安、济南、青岛、北京、东北各地,还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三)王庄马铃薯肥城市王庄镇盛产马铃薯。

该产品块大整齐,长椭圆形,薯皮淡黄色而光滑,薯肉淡黄色,肉质脆嫩。

可做菜、白煮、烧烤,味道鲜美,适合炸薯条、薯片加工,且极适合出口创汇。

王庄镇农业生态环境良好,远离厂矿企业,无三废污染,土地肥沃、土质疏松、耕性及通透性良好,地下水源丰富,灌溉条件好,有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适于大力发展无公害马铃薯。

钱顶山的传说钱顶山坐落在肥城县王庄乡北尚任村东面,有一个独立的高点,名叫钱顶山,提起钱顶山,还有一段很好的故事哩。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卖油郎,整天挑着油楼走乡串户的叫卖,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一天,卖油郎翻山去卖油,行至山顶,下油挑子歇息,正掏出烟带抽着烟,发现山顶上一个小石洞里往外淌铜线,他可高兴坏了,赶忙过去捡了起来,拾一个又一个,手里装不下,往身上装,身上装不下往地上放,也不知多长时间,放了怪好的一堆,把钱盛到油楼里,油淌过之外,至今草木不长,油光两片。

等卖油郎装满两油楼后,准备回返,钱还在没完没了的淌着,油郎心想:我走后叫别人看见我怎么再发这个财呀,干脆我用块石板堵上,等我回来再捡,真的这样,堵上后,挑起油楼回了家,等再拿东西来捡时,石头长在了洞口再也拿不动,洞里也不往外淌钱。

等卖油郎回到家,数了数钱,正好等于那一挑子油钱,从此这座无名山起名叫钱顶山,这个故事,也随着这个山名源源留长。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人们习惯称“过年",是民间最重视、过得最隆重的古老传统节日一腊月始,人们便赶集上店裁做新衣、筹办年货。

二十日左右,杀猪宰羊。

待鸡、鱼、肉、菜、酒诸品备齐后,家家蒸馒头,做年糕,包团子。

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日这天,户户打扫庭院房屋,俗称“扫屋’’。

除夕人们俗称“年除’’。

家家户户再打扫院子、街道,贴对联、年画,备足初一的吃水、烧柴。

下午,人们在正房屋挂“家亲轴子’’。

傍晚,由长者用托盘端着香炉、牌位、酒具在家门口或村头,朝祖坟方向焚香烧纸(或烧谷草把)洒酒磕头,以示请已故亲人“回家团聚过年’’,“请老的’’,或称请“家亲’’。

“家亲”请到,门内置“拦门棍”,意防乱鬼进门。

院子里挂“天灯’’,供桌上摆供品,燃烛烧香,供桌两旁的座位人们不得入坐。

正月初一或初三傍晚,家人端着供和酒,到村头烧纸磕头,将家亲送回,建国后,此俗逐渐破除。

年除这天,人们敲锣打鼓,给烈、军属挂光荣匾,贴春联,送年货,打水,扫院子。

除夕之夜,阖家团聚,通夜不眠,称“守岁’’。

分居的儿子,到父母家中饮酒辞岁。

父母去世者,弟弟到兄长家,畅饮辞岁酒。

午夜,放鞭炮,叫“发犸子’’,象征进入新的一年。

是夜人们多吃素馅饺子,象征来年“素静"。

吃饺子就蒜,意味过日子会“算计”。

包饺子时,多按全家人数或6个铜钱(现为硬币)包到饺子里,谁吃到带钱的水饺多,象征谁来年“福气’’大。

饭后晚辈给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向晚辈分发“磕头钱’’,亦称“压岁线”。

随后,本族近户互拜,天亮前结束。

近年来,多数家庭以看电视代替守岁。

年初一邻里街坊开始拜年。

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妇女儿童穿红着绿,热闹非凡。

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

因有上灯的习俗,俗称灯节。

这天,人们多用蔓菁或胡萝卜或面团做灯,棉花做捻,用豆油点燃(富者面灯有用香油的)。

傍晚,先到墓地坟前上灯,后到供桌、粮囤、门口、院内、井旁等处上灯。

家家户户,大街小巷灯火辉煌。

元宵之夜,人们扶老携幼,上街观灯、看演出,到处锣鼓喧天。

此为“闹元宵’’。

六、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的家乡。

是勤劳勇敢的人民创造了我们家乡的美丽富饶,你热爱我们的的家乡、热爱我们的人民吗?你应该为家乡做出什么呢?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家乡。

了解家乡概况,家乡的位置地形行政区划、物产丰俗及传说故事。

激发孩子们对家乡对家乡人民的热爱之情。

以及孩子们为家乡的美丽富饶而奋发学习的激情。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的很少。

对一些事情熟视无睹,缺少一双观察的明亮的眼睛。

所以要启发学生要平时多注意观察,观察到自己家乡的进步,了解祖国的,家乡的进步,感受祖辈,父辈们为建设家乡做出的卓越贡献。

从而激发自己也要有理想,现在认真学习,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要弥补学生在掌握知识的上的不足。

教师要及时进行资料补充。

也可以和学生的活动结合起来。

可以先布置学生资料收集,再交流收集所得,教学主要是进行资料的交流。

还可以开展学生的展示活动,来展示学生所收集的资料,以调动学生搜集知识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