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药物

合集下载

多肽药物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多肽药物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多肽药物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多肽药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类型,逐渐在生物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本文将从多肽药物的概念入手,简要介绍多肽药物在疾病治疗、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一、多肽药物的概念多肽药物是由多肽链组成的化合物,其分子量小于蛋白质,但功能和作用机制与蛋白质类似。

与传统的小分子化合物药物相比,多肽药物具有以下优势:①靶向性强,具有高度特异性;②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减少了对人体的毒副作用;③分子结构较为简单,制备方法相对简单,易于改变分子结构;④具有灵活的分子结构和3D空间构象,可与复杂靶分子相互作用,是带有多个功能基团的合成药物的理想替代品。

二、多肽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肿瘤治疗多肽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已有多种肿瘤治疗多肽药物获得了FDA的批准,如莫西汀(Mositinib)、道立替尼(Dalteparin)和曲妥珠单抗等。

这些多肽药物能够通过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抑制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来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2. 心血管疾病治疗多肽药物也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心肌肝细胞素(ANP)是一种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多肽激素,能够通过靶向肺部和心脏的受体,起到降低血压、扩张血管等作用。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人工合成的ANP类多肽药物被广泛应用,如奈尔匹肽(Nesiritide)等。

3. 免疫调节多肽药物还有一种广泛应用领域,即免疫调节。

多肽类抗体是一类能够识别肿瘤抗原、病毒感染等特定目标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多肽药物,如PD1抗体、CTLA-4抗体等。

这些抗体能够抑制T细胞活性、激活免疫细胞等多种机制,达到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效果。

三、多肽药物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1.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多肽药物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最主要应用之一是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由于多肽药物具有较高的靶向性和特异性,能够与靶分子进行较为稳定的相互作用,因此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酶促反应、免疫反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物化学中的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

生物化学中的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

生物化学中的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多肽药物是一种基于多肽分子结构的药物,由两个或更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相较于小分子化合物药物,多肽药物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亲和力,因此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多肽药物的研究历史多肽药物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内源性多肽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

例如,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能够调节血糖水平。

随着对多肽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合成和修改多肽分子,以获得更好的药物活性和稳定性。

二、多肽药物的研发挑战然而,多肽药物的研发过程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多肽分子的结构复杂,合成困难。

许多多肽药物需要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来制备,但合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副反应、低产率等问题。

其次,多肽药物在体内容易受到酶的降解,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此外,多肽药物还面临着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方面的挑战。

三、多肽药物的改进与优化为了克服多肽药物的研发挑战,科学家们采取了许多策略进行改进和优化。

一种常见的策略是通过化学修饰来增加多肽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例如,引入D-氨基酸、磷酸化、乙酰化等修饰可以提高多肽药物的稳定性和药效。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成非天然氨基酸、引入剪切酶抑制剂等方法来提高多肽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四、多肽药物的应用领域多肽药物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例如,多肽类抗癌药物西妥昔单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

此外,多肽药物还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由于多肽药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亲和力,可以减少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因此备受关注。

五、多肽药物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多肽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一方面,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多肽药物的生产更加便捷和经济。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多肽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等表达系统中,实现大规模的多肽药物生产。

另一方面,纳米技术的应用也为多肽药物的传递和释放提供了新的途径。

多肽药物的研究及应用

多肽药物的研究及应用

多肽药物的研究及应用多肽药物是目前生物医学领域中备受瞩目的一种疗法。

它们拥有许多优点,例如较高的特异性和生物活性、较好的药代动力学、较小的潜在毒性等。

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多肽药物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多肽药物的定义、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角度探讨它们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

一、多肽药物的定义多肽药物是由2到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天然或合成的生物分子,它们可以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

它们可以通过带电、亲水或亲疏水的特性与靶标蛋白相互作用,从而具有药物活性。

多肽药物通过特定的受体或酶的识别,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多肽药物的研究进展1. 多肽药物合成技术的进步多肽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无法离开多肽的合成技术。

近年来,针对多肽药物的合成技术不断发展,合成成本得到了降低,合成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目前,多肽合成技术的常用方法有化学合成、生物合成、分子印迹法、固相合成等。

2. 多肽药物的设计与筛选多肽药物的接受性受到许多因素影响,例如口服可及性、生物稳定性和免疫原型。

因此,多肽药物的设计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评估技术,可以调整多肽药物的特征,例如亲水性和电性等,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改善其生物利用度。

筛选优化后的多肽药物,可以使用现代的技术和设备进行验证活性和特异性,例如生物传感器、生物成像、活细胞学等。

三、多肽药物的应用多肽药物在疾病治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多肽药物应用。

1. 降糖药现代医学中,许多人将胰岛素视为降糖药。

实际上,由于胰岛素本身并不能长时间稳定的存在于人体里,因此,现在最常用的降糖药物是胰岛素释放激素类多肽。

2. 肿瘤诊断与治疗许多肿瘤生长与表面标记物相关。

这就是为什么多肽药物可以作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好方法。

例如,有一个名为Somatostatin受体的标记可以适用于神经内分泌和小细胞肺癌,同时充当治疗剂。

3. 肌无力症的治疗肌无力症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口中可溶性蛋白质骨架上乙酰氯酶活性不足而导致的自体免疫疾病。

多肽药品的注册分类

多肽药品的注册分类

多肽药品的注册分类
多肽药品的注册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因素。

在中国,多肽药品被归类为生物制品,这是根据多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决定的。

生物制品是指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多肽药品作为一种生物制品,在注册分类时需要考虑其特定的结构、功能和用途等因素。

在中国的药品注册体系中,多肽药品的注册分类主要依据其适应症和给药途径。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规定,多肽药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多肽合成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由人工合成的多肽组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例如,重组人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2. 多肽疫苗:利用多肽作为抗原制备的疫苗,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传染病。

例如,甲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3. 细胞因子:这些是生物体内的天然蛋白质,通过基因工程或其他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用于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等。

例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4. 其他多肽药物:包括一些激素、酶抑制剂等,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在注册分类时,还需要考虑多肽药品的创新程度和市场规模等因素。

对于创新程度较高、市场规模较大的多肽药品,可能会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支持,以鼓励创新和促进产业发展。

总之,多肽药品的注册分类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在具体操作中,申请人需要根据多肽药品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申请,并按照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进行注册申报。

多肽药物的制备和应用

多肽药物的制备和应用

多肽药物的制备和应用多肽药物是指具有多个氨基酸残基的生物分子。

它们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多肽药物制备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获得良好的纯度和活性。

本文将介绍多肽药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多肽药物制备方法1、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多肽药物制备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的特点是生产过程控制简单,产量大,但合成难度较高。

该方法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将氨基酸逐个连接成多肽链,最终获得目标多肽药物。

这种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氨基酸的活性化、氨基酸的耦合反应、固相合成、脱保护等。

化学合成法需要高纯度的氨基酸、蛋白质质谱分析和液-液相色谱层析等设备,能够制备高质量的多肽药物。

2、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是指利用真菌、细菌、酵母等生命体在发酵过程中生产多肽药物。

这种方法需要发酵设备、微生物培养技术等支持,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但需要额外进行纯化步骤,例如透析、硅胶层析等,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

生物合成法的优点是生产成本较低,产量大,制备过程中不含有有害化学物质。

第二部分:多肽药物的应用1、癌症多肽药物在治疗癌症方面已经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如利用人造血管生成素(Angiostatin)、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素(Endostatin)等抑制成血管细胞生长的多肽药物,它们对癌细胞的生长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2、糖尿病多肽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胰高血糖素、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等多肽药物可以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并调节血糖水平。

3、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肽药物还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如生长抑素、三联疗法等都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结:多肽药物制备和应用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

不同的制备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制备场景。

多肽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生物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未来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肽药物合成

多肽药物合成

多肽药物合成引言多肽药物是一种由2-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

多肽药物的合成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合成策略的选择、氨基酸保护基团的选择和去保护、纯化和质量分析等多个步骤。

本文将介绍多肽药物合成的基本步骤和一些常用的合成策略。

多肽合成的基本步骤多肽的合成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保护基团的引入:为了防止氨基酸在反应过程中发生副反应,必须在每个氨基酸上引入保护基团。

常用的保护基团有Boc(tert-butoxycarbonyl)和Fmoc(fluorenylmethyloxycarbonyl)等。

2.活化剂的选择:合成多肽需要将氨基酸残基逐一连接起来。

为了实现这一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活化剂。

常用的活化剂有DCCI(dicyclohexylcarbodiimide)和HATU(N,N,N’,N’-tetramethyl-O-(1H-benzotriazol-1-yl)ur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等。

3.脱保护:在多肽合成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除保护基团。

常用的去保护试剂有TFA(三氟乙酸)和HF(氢氟酸)等。

4.纯化:合成完成后,需要对多肽进行纯化。

常用的纯化方法有逆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法等。

5.质量分析:为了确定合成的多肽是否符合要求,需要对其进行质量分析。

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有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等。

多肽合成的策略在多肽合成过程中,有几种常用的合成策略:1.固相合成:固相合成是一种在固相载体上逐渐添加氨基酸残基的合成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纯化方便。

常用的固相载体有Rink Amide Resin 和Wang Resin等。

2.液相合成:液相合成是一种在液相中依次加入氨基酸残基的合成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合成的多肽可以保持天然构象。

然而,液相合成的产率较低,纯化困难。

3.多肽片段合成:多肽片段合成是将多个较小的多肽片段合成后,利用液相或溶液合成方法拼接成一条完整的多肽。

什么是多肽药物

什么是多肽药物

什么是多肽药物多肽是α-氨基酸以肽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它也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那么什么是多肽药物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什么是多肽药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多肽药物的概念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多肽、蛋白质类药物不断涌现。

目前已有35种重要治疗药物上市,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也日益全球化。

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的重点是应用DNA重组技术开发可应用于临床的多肽、蛋白、酶、激素、疫苗、细胞生长因子及单克隆抗体等。

据Parexl’s Pharmaceutical R&D Statistical Source Book报道,目前已有723种生物技术药物正在接受FDA审评(包括Ⅰ~Ⅲ期临床及FDA评估),700种药物处于早期研究阶段(研究与临床前),还有200种以上药物已进入最后批准阶段(Ⅲ期临床与FDA评估)。

生物技术药物的基本剂型是冻干剂。

常规制剂尽管其疗效早为临床所证实,但由于半衰期短,需要长期频繁注射给药,从患者的心理与经济负担角度看,这些都是难以接受的问题。

为此,各国学者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研究开发方便合理的给药途径和新制剂:①埋植剂和缓释注射剂。

②非注射剂型,如呼吸道吸入、直肠给药、鼻腔、口服和透皮给药等。

缓释生物技术药物的注射制剂,是很有应用前景的新剂型,有一些品种如能缓释1至3个月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微球注射剂已经上市,本文着重介绍这类制剂。

多肽药物的特点1) 基本原料简单易得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主要以20种天然氨基酸为基本结构单元依序连接而得,代谢物氨基酸为人体生长的基本营养成分,可通过农产品发酵而制备。

2)药效高,副作用低, 不蓄积中毒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本身是人体内源性物质或针对生物体内调控因子研发而得,通过参与,介入,促进或抑制人体内或细菌病毒中生理生化过程而发挥作用,副作用低,药效高,针对性强,不会蓄积于体内而引起中毒。

3)用途广泛,品种繁多,新型药物层出不穷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是目前医药研发领域中最活跃, 进展最快的部分,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多肽药物的合成及其临床应用

多肽药物的合成及其临床应用

多肽药物的合成及其临床应用多肽药物,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连接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与小分子化学药物相比,多肽药物具有相对较大的分子量和良好的结构可控性,可以更准确地作用于体内目标蛋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治疗领域。

多肽药物的合成多肽药物的合成过程需要借助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的方法。

其中,化学合成是指通过合成蛋白单体,通过体外反应方式合成多肽链的过程。

同时,生物合成则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使生物体内不同酶的作用作用于特定的氨基酸,最终形成多肽链结构。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要根据目标药物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在化学合成中,常用的手段包括聚肽法、脂肽法、以及一些特殊的反应方法,如借助于亲电或亲核取代反应、酰基化反应、SPPS等。

但化学合成多肽药物流程中,往往为避免其分子的非特异性交联并提高其水溶性、稳定性及药效性等,需要对多肽药物进行修饰,例如交联修饰、剪切修饰、N或C端修饰等。

这些修饰手段有时甚至可影响多肽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半衰期以及免疫原性。

生物合成则通过基因工程、蛋白工程等技术,借助于各种重组蛋白质的表达、纯化和具体修饰手段,来合成多肽链,并且其能够以高度特异性地作用于目标,具有药效优势。

多肽药物的应用多肽药物能够具有很多应用,其在感染性、肿瘤性、心血管、神经和内分泌等方面应用较多。

一方面,多肽药物和衍生物可以作为肿瘤治疗药物,它们可以具有高目标性和强催化效率,能够特异性地与肿瘤细胞表面的靶点结合,促进细胞凋亡或免疫作用,从而实现肿瘤细胞的抑制和杀死,如卡培他滨、替瑞珠单抗、多糖肽、干扰素等等。

另一方面,多肽药物也可以作为心血管药物,主要通过抗高血压、抗心肌缺血、抗心血管疾病、促进血管增生等,如他汀类、降压类药物等。

除此之外,多肽药物还可以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防止中枢神经系统疼痛药物、改善血糖调节剂、促甲状腺素释放药物等等。

在应用多肽药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多肽药物的高度特异性和易降解性,需要开发合适的优化剂量方案和合适的药物传递系统来加强药物效果,增加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肽合成先行者的昂贵估值门外汉掘金生物制药《创业邦》 2009年8月从仿制药做起,以支撑新药的开发需求,10年摸索后翰宇终于找准了发展的节奏。

作为深圳翰宇药业有限公司(下称“翰宇药业”)的领头人,董事长曾少贵做石油贸易出身,总裁袁建成则是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烧伤专业博士。

这两位门外汉10年前误打误撞进入多肽药物领域,几经挫折,2004年才推出第一款多肽药品。

多肽,简单来说是蛋白质的片段,通过化学提取合成,能应用在免疫调节、止血、肿瘤治疗等多个领域。

多肽药物跟传统的化学药物比起来,副作用更小。

从2005年开始销售的翰宇此后迅速成长,次年便实现盈利,几年来净利润皆以70%~80%速度增长。

翰宇目前在胰腺炎、胆囊炎、胃肠道出血类药物中占据第一位置,在多肽止血药市场更占据了60%以上份额。

新药开发的终极目标翰宇在2009年推出了特力伽素和注射用产后缩宫素两款新产品,分别用于肝肾综合症手术以后的止血和产后恢复。

每年都有新产品上市以保证公司的收益及增长速度,不过这只是翰宇“以短养长”战略下的两款“短”产品——仿制药,“我们的最终目标肯定是新药开发。

”袁建成对《创业邦》说。

软银赛富和深创投两家机构看到了这一战略的可行性,于2008年3月联手向翰宇注资1,500万美元。

在外部资本进入前,翰宇每年将总销售额的7%~8%投入新药研发中,现在这一比例已增加到12%。

然而目前销售规模过亿元的翰宇要想开发新药又谈何容易。

国外新药开发有个“双十定律”:耗时10年,花费10亿美元;国内开发的费用相对较低,但也需要1~2亿元的投入。

2008年,美国制药企业的研发开支为652亿美元,2002年时为360亿美元。

但由于种种原因,去年仅有8种全新药品进入市场,为2001年的一半。

在浩瀚如海的多肽化合物里,如何发现一种确实有效、有开发前景的化合物,是开发新药的关键一步。

翰宇和外部机构合作,待其完成前期的筛选工作,再把取得专利的化合物拿到公司开发,袁建成在2000年就进行过尝试。

“不可否认,专业机构手上还有很多好东西,就看我们怎么挖掘了。

”袁建成对此很乐观。

这种开发方式无疑能减少未知因素,增强新药开发的可行度,相比自己开发便宜很多。

”仿制药的短期效应在软银赛富合伙人徐航等投资人看来,多肽药物是生物制药行业中一个很重要的新兴领域,不过他们赶上的已是第二次热潮。

第一次热潮是在1990年代中期,曾少贵和袁建成就是在那时“陷入”其中的。

1990年代中期,学术界和产业界都看好基因组生物学,认为癌症、心血管、脑血管等疾病很快将被攻克,整个医学界处于亢奋状态,甚至很多业外资金都砸了进来。

之前从事多年石油贸易的潮州人曾少贵就是其中一个,有了一定积累的他在1998年开始考虑涉足实业。

通过总政下属一家企业引荐,他认识了我国生物医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黎鳌教授,后者正是袁建成的导师。

在黎教授的推荐下,当时已开始做多肽药物研发的袁建成从重庆到深圳,和曾少贵一起见证了翰宇的诞生。

“我是被蒙进来的。

”在没有任何收入的那几年里,曾少贵经常半玩笑似的对袁建成这样说,他认为生物制药的机会很多,可是自己就抓不住。

在2005年实现销售之前的7年里,翰宇不断增资,累计投入达2亿元,都是靠曾少贵的石油贸易等生意支撑。

袁建成认为曾少贵内心一直对生物制药有着坚定的想法,而且身上有着潮州人敢想敢干、不服输的个性,曾不止一次说过,“我连工棚都住过,还有什么不敢干的?”搞学术研究出生的袁建成更是缺少企业经营的经验,直到2006年年底他才成为翰宇总裁。

2000年4月,翰宇与第三军医大学开展项目合作,引进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内毒素小分子多肽项目,准备完成这一国家I类新药的产业化。

2002年出国学习归来的袁建成看过了美国最优秀的多肽实验室,明白由于技术瓶颈导致多肽药物在国内无法产业化,便一心要成立自己的专业实验室。

这完全是研究员的思路,因为研发一种I类新药通常需要8~10年,彼时尚无任何销售收入的翰宇要以这种方式起步实际上非常危险。

面对巨大压力,袁建成感觉必须得转换思路了,“我们采取了…以短养长‟的方法,做仿制药达到短期内盈利,以满足研发新药的长期资金需求。

”当然,仿制的依然是多肽药物。

多肽药物多为中高端用药,因为原料贵、技术门槛高,相比其他仿制药在专利过期之后价格下降70%,多肽仿制药物只会下降30%。

2003年,翰宇开始进行仿制药研发,同时建设GMP 车间。

次年,第一款仿制药产品——降钙素走下生产线,这让曾少贵兴奋不已。

这款产品定价50多元,同类进口药则超过200元。

至今,翰宇推出的多肽仿制药物都大大拉低了国外的价格。

翰宇已经获得批文的多肽仿制药的共同点是:在国外已经上市,但国内并没有或很少有类似的产品,而且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

目前中国引进的多肽药物只有15种,翰宇拿到批文的有9种,而全世界上市的多肽药物近60种,剩下的40多种便是翰宇未来仿制药的目标。

在多肽仿制药上翰宇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虽然仍行走在自主研制多肽新药的路途中,尚无斩获,但袁建成认为,经过十年磨砺,翰宇由于多肽仿制药的规模化生产,在行业内已争取到了话语权。

目前,翰宇已建成的研发中心有80余人,是中国惟一的多肽研发基地。

看到行业的希望1990年代末到2000年初是生物制药领域受冷落的时期,资本更理性的投入到和基因相关的产品中来,其他衍生的产品也就随之出现。

从技术手段而言,新筛选手段的出现也给开发新药带来了更多可能,比如默克旗下的创投公司就投资了药物筛选企业NanoImaging,便是看中了其TCM三维成像技术可以被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制药公司的药品研发中。

今年年初,辉瑞收购惠氏,这给了袁建成更强的信心。

辉瑞本身没有生物制药业务,所以才收购了惠氏,辉瑞董事长兼CEO杰弗瑞金德勒(Jeffrey B. Kindler)表示,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在一般医疗和特种医疗、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

之后,罗氏又控股了对生物制药公司基因泰克,要打造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

“从行业的动态来看,这些大公司都看好这一领域。

”袁建成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

如果说10年前误打误撞凭的只是一腔热血,这时他认为自己才如梦方醒,对多肽产业的规律有了一定把握。

他解释道,多肽药物领域分三块:第一是外包服务,第二是原料,第三是制剂(也就是注射剂、药片或者胶囊类的产品)。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0~20家多肽原料药生产商,主要集中在欧洲,制剂则完全被大型制药企业垄断。

目前,中国介入多肽药物领域的公司有700多家,上海吉尔化工和杭州中肽生化做得比较好,其他的公司不过100~200万元的规模。

袁建成认为,“他们只是做外包,很难做大做强。

”2004年医药外包市场兴起时,翰宇也开拓了多肽药物的外包业务。

因为中国没有培养多肽人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背景基本上都是有机化学,翰宇必须自己培养,袁建成便想借助外包服务达到这一目的。

而且,外包服务对于“掌握最新的国内外多肽药物研发技术、趋势”非常有价值。

在原料药上,袁建成的思路是对外出口,定位于“原料药提供商”,目前这块业务占翰宇整个业务的20%。

而对国内市场,翰宇除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并不向其他公司供应原料药,把原料药掌握在自己手里,能“保证产品的竞争力”。

按照袁建成的计划,原料药只是翰宇走进国际市场的敲门砖,最终目的还是让多肽制剂走出去。

如果这一天迅速到来,袁建成还需解决生产能力的燃眉之急。

2008年公司生产了500万支多肽制剂,销售达到483万支,已接近生产极限。

据袁建成透露,7月底,翰宇的新工厂将迎来GMP部门的检测,产能会扩大3倍。

“随着新产品不断上马,也许两三年后产能又不够了。

”袁建成笑呵呵的说。

曾少贵觉得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的规模、技术实力处于高中生阶段,相对国外的…博士生‟公司,差距太大。

”曾少贵和袁建成都想把翰宇打造成国际知名的多肽药物品牌企业,为了这一目标,软银赛富合伙人阎焱透露,将帮助翰宇实现海外上市。

11.06上半年就开始关注翰宇药业,可是由于市盈率高高在上,相比中恒集团的低市盈率,一直不敢买进,可是,越是不敢买进的股票,它就涨到你不敢相信。

舒泰神今天又创新高,动态PE都50多倍了,翰宇药业动态PE都60多倍了,可是市场就是这么拧巴,可以涨到你不敢相信,也可以跌到你不敢相信。

翰宇药业业务来自于三块:多肽制剂、多肽原料和客户定制,其中多肽制剂是主营业务,当前占有企业整体业务的90%以上,其他两块对利润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多肽业务到底是什么玩意,我一直弄不懂,但只要弄清盈利模式和行业前景,其他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并不重要,就好比一个投资家没必要弄懂纳米技术一样。

只要知道这玩意赚不赚钱,靠什么玩意赚钱就足够了。

多肽业务全球高增长,而中国的高增长才刚刚开始,多肽制剂高增长会延续,但翰宇药业的看点并非仅仅在这里,翰宇药业有着丰富的后备品种,其中爱啡肽和贝卡缩宫素都被投资机构公认为极具潜力的品种,目前2 产品正在申请新药批件,预计12 年一季度可获得GMP 批件并开始生产。

另外,公司的保胎药阿托西班也在准备申报生产,糖尿病新药普兰林肽和治疗骨髓硬化症的格拉替雷正在研发。

所以,翰宇药业是集产品研发、储备和行业高增长龙头几个拳头齐头并进的企业。

当然,增长的潜质还有一个助推器,那就是购买了科信必成研究所的所有研发品种,在未来可以直接生产投放市场,给予对方销售额6%的提成。

从而不必要付出一次性买断的市场风险。

难怪,翰宇药业总裁袁建成说未来十年翰宇药业能卖到100亿,当然信心满满未必就能实现,但是即便打个折扣,也足以显示管理层的信心。

如果真如袁总所说,10年卖到100亿,那么今年前三季度才卖了1.1亿,十年会有多少倍上涨空间看??50倍60倍?十年上涨50倍的企业,你现在买不买?翰宇药业最牛叉的表现将在2013年之后,翰宇药业又可能演绎舒泰神的神话,市场给予如此之高的市盈率并且继续玩命攀升,说明企业的未来就是一片光明。

“十年干到100亿”,这是翰宇药业总裁的原话,换句话说,净利润即便和营业利润相当,也具备十年上涨50倍的可能。

10年50倍,哪怕你只买进20万,十年之后是不是真有可能变成千万富豪?翰宇药业,又一只令人心跳不已的长线牛股。

净利润情况:2007年为1523万元,2008年为1986万元,2009年为3537万元。

2010年为5284万元,2011年为8047万元2011年四月上市2012年半年3810产品毛利率情况:2007年为55.8%,2008年为67.9%,2009年为78%。

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2%、19%、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