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中存在问题

合集下载

会泽县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会泽县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会泽县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建议摘要:在我国,山洪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性大、防治困难等特点,但又不能放任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迫害,所以要结合国家颁布的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意见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文章主要是对会泽县的山洪灾害防治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当前的防治现状以及在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存在问题;思考;建议山洪灾害的危害极为严重,一旦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着很大的威胁,而由于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因素,山洪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山洪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如提高防洪等级、调整人类活动方式等,所以应对山洪灾害的防治措施进行深刻的思考。

一、会泽县的基本地理情况(一)自然地理情况会泽县处在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全年降水丰沛。

全县人口共计1033711人,其中农业人口894764人。

全县的总耕地面积为178.56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8%左右;林地的总面积为52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近40%,森林蓄积量1000余万立方米。

但全县范围内山地多,坡地多,人均土地占有率低。

而且全县内有河流共计155条,水能资源丰富;县内大中小型水库共计21座,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分布位置的限制、水利工程设施的影响,对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仍不高。

(二)气象、水文情况会泽县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县内大部分区域常年阳光充足,日温差较大,雨热同期,干湿季节分明。

其中深山区、石山区、冷凉地区、干热河谷地区及泥石流滑坡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原季风气候和丰富的立体气候特色;者海坝子、会泽坝子、娜姑坝子等大盆地属暖温带高原季风气候。

县内年平均气温12.7℃,极端最低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1.4℃;高山区年平均气温仅4.3℃,江边河谷年平均气温达20℃;全年干雨季节分明,雨季5月开始,10月结束,共155天,其中雨日有97.3天。

浅析山洪灾害的存在问题与防御对策

浅析山洪灾害的存在问题与防御对策

浅析山洪灾害的存在问题与防御对策摘要:在全球气温逐步向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现象时常出现,洪灾现象也是愈加凸显,应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想要在根本上转变这样的局面,强化防汛减灾能力,就应当尽快全面优化相关工作体系,强化防汛减灾技能。

需要充分结合灾情发展动向,建立落实更加有效的防汛减灾对策。

关键词:防汛;减灾;对策引言阿坝州历来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严重的地区,全州地表整体轮廓为典型高原,落差较大,地势高亢,有一半属于山地狭谷地貌,地质结构松散。

境内江河纵横,地势狭窄、陡峭,道路、城镇、乡村大多沿河谷布置,房屋“依山傍水”而建。

每每遭遇较大强降雨或局部大暴雨时,极易发生山洪暴涨,还引发泥石流,对农田、房屋、交通等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近年来,阿坝州频繁发生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无数次事实证明,在应对这些突发生自然灾害事件中,健全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构筑群测群防体系,全面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作用显著,意义重大。

一、州内山洪灾害成因分析我州山洪灾害频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地理因素。

我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地貌以山地为主,占全州总面积的80.73%。

二是气象因素。

同时我州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天气多变。

三是工程基础因素。

全州农村水利工程基础较为薄弱,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还不全面,防御山洪能力不高。

四是人为因素。

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侵占河道影响行洪等都可成为山洪灾害的诱因。

二、防汛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不完善问题。

健全和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应对山洪地质灾害关键性保障。

近年来,在省水利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防总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各级防办多年持续努力工作,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基本建成。

建成后,能实时监测降雨,观测水情异常变化,及时发布预报、警报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山洪灾害损失。

暴雨洪灾后的灾害预警系统需要加强建设和优化

暴雨洪灾后的灾害预警系统需要加强建设和优化

暴雨洪灾后的灾害预警系统需要加强建设和优化引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暴雨洪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如何有效预警和应对暴雨洪灾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然而,目前我国的灾害预警系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建设和优化暴雨洪灾后的灾害预警系统,以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警系统的重要性预警系统的作用灾害预警系统在灾害发生前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人们做出应对措施,从而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对于暴雨洪灾来说,预警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及时疏散危险区域,提前做好防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警系统的不足之处然而,当前我国的预警系统在暴雨洪灾预警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预警信息的传递速度较慢,往往不能在灾害来临之前及时发出预警。

其次,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很多时候,由于信息传递不畅或者预警技术不成熟,预警信息存在偏差或者错误,给人们带来误导,导致灾害损失加剧。

此外,预警系统的覆盖范围和精度也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加强建设和优化的必要性拓展预警信息采集手段为了加强暴雨洪灾预警系统的建设和优化,我们需要拓展预警信息采集手段。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气象卫星、雷达和气象站等观测设备,能够提供一定的气象数据。

然而,在暴雨洪灾预警方面,仅依靠这些观测设备往往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预警信息。

加强数据分析和模型建设在预警系统的建设和优化中,数据分析和模型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不同暴雨洪灾的特点和规律,建立相应的模型和算法,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来处理和分析数据,加快预警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处理效率。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对策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对策

易出现生锈 、 被盗 、 水毁 、 监测站旁出现新建的房屋或新
江西水利科技
长成 的树 木 而影 响雨 量观 测精 度等情 况 , 无 线 预警广 播 出现 S I M卡被私用、 设 备 被 人 为 破 坏 等 情 况 。这些 情 况 的出现 在一定 程度 上也 加剧 了运行 维护 管理 的难度 。 ( 3 ) 时效强、 要 求 严 。 山洪 灾 害 常 是 暴 涨 暴 落 、 突 发性极 强 , 汛期必 须保 证各 类设施 设 备及平 台稳 定正 常
山洪 灾 害监 测 预警 系统 运 行 维 护 对 策
杨培生, 许 小华
(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2 9 )
摘 要 : 近年来, 江西省通过山洪灾害防治项 目 建设了大量的山洪灾害监测站点、 监测预警平台用 . 但随着这些设施设备及 平台进入 运维期 , 运行维 护管理 问题 日 益 凸显. 基 于
乡、 村, 为 山区山洪灾 害 防治工 作打下 了坚 实 的基础 , 发
1 山洪灾 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现状 及存 在的问题
( 1 ) 数量多 、 范围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 目 建设 自2 0 0 7 年启动至 2 0 1 5年, 在全省 9 4个有 山洪 灾害防治任务的县 ( 市、 区) 建立 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 系统 , 其中 自动雨量站 3 4 4 8 个、 自动水位站 1 2 6 2个 ,
灾 害防 治规划 , 2 0 1 7— 2 0 2 0年 , 还 将 进一 步 开展 监 测站
县级发布预警次数 2 6 9 9次 , 县级发布预警短信 条数
1 8 4 . 4 0 5 5万条 , 县级发布预警涉及相关防汛行政责任
点的建设 , 如此规模 的数量和大范围分布 , 极大程度的

凤阳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凤阳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预警信息传播渠道不畅
在预警信息的传播方面,虽然凤阳县已经建立了 无线通信网络,但网络覆盖范围有限,尤其是在 偏远地区,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受到限制 。
应急响应能力不足
在灾害发生时,基层应急响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影 响到灾害的损失程度。目前,凤阳县农村基层的 应急响应能力还有待提高。
03
国内外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对比 研究
拓展预警信息传播渠道
加大对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的技术 投入,引进先进的预测模型和设备,提高 预报准确率和预警响应速度。
除了传统媒体外,积极利用社交媒体、短 信、APP等新媒体渠道,提高预警信息的覆 盖面和传播速度。
加强基层防汛设施建设
提升基层防汛应急能力
对老旧、标准低的河道、水库等基础设施 进行改造升级,提高防洪能力,降低洪涝 灾害风险。
凤阳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 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引言 • 凤阳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
体系现状 • 国内外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对比
研究Biblioteka 目录• 凤阳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 体系对策研究
• 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01
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是防 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 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 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项目实施 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
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力 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及时整改问题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 整改和反馈,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现状及对策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现状及对策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现状及对策摘要:山洪灾害是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文章根据宁城县实际情况,针对宁城县山洪灾害特点,详细梳理了宁城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情况,分析了预警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可供其他地区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参考。

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减轻由此而产生的损失,在山洪灾害容易发生的地区,建设监测、预警、预报山洪灾害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区域雨水情,准确研判宁城县洪灾时空变化走向,实现实时预警;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群策群防体系,有效防御、减轻山洪造成的影响,尽量减少暴雨影响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宁城县基本情况1.1 气候气象宁城县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68mm,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控制,年降水分布趋势是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

西部多为山地,有利于热力对流及地形抬升,年降水量500mm左右;南部受海洋气团影响较大,年降水量在450~500mm;黑里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50mm;东部海拔较低,地面平缓,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且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80%以上。

1.2 河流概况宁城县境内较大的河流主要有两条,分别是老哈河和坤兑河。

老哈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柳溪川平顶山麓,干流从西南流向东北,全长425km,河道总落差近1215m,平均比降为1.5‰。

坤兑河发源于三座店镇的龙潭梁,是老哈河的主要支流,全长101.5km,平均比降1.9‰。

1.3 主要水利工程宁城县境内水利工程主要是蓄水工程、灌溉工程和其他水利工程,蓄水工程包括1座大(2)型水库,6座小(1)型水库,8座小(2)型水库;灌溉工程主要包括1处30万亩大型灌区、8处万亩灌区;其他水利工程包括河道堤防工程、节水灌溉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等。

山洪灾害成因分析2.1 地形影响因素宁城县山丘区地形占70%以上,沟深、坡陡、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地形特点,其面层多为黏性土壤,渗透系数小,局部土壤表层为砂石土,其地层下部为半风化石灰岩及碎屑岩石,遇水容易水解软化,特别是遭遇暴雨袭击时,极易形成超渗产流,迅速变成地表径流,凶猛而下,致洪、致灾、致害。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情况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情况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情况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及时监测和预警山洪灾害的发生,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情况进行探讨。

首先,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涉及到技术设备的布局和维护。

为了实现对山洪灾害的准确监测,系统需要安装一系列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涵盖地质、气象、水文等多个方面的监测指标。

这些设备需要合理布局,以确保在整个监测区域范围内都可以获取到准确的数据。

此外,这些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其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还包括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

监测系统获取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及时的收集和传输,以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快速传达给相关部门和群众。

同时,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通过建立适当的算法和模型,确定山洪灾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这样可以提前发出预警,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应对措施。

除了技术设备和数据处理,人员的培训和组织管理也是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的重要方面。

监测预警系统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包括设备的维修保养、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预警信息的发布等。

这些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的原理和操作技能。

此外,还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确保人员的工作协调和系统的运行效率。

此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还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山洪灾害的防治涉及多个部门,包括气象、水利、环保、应急等,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应对山洪灾害的挑战。

在平时的工作中,各个部门应共享数据和信息,及时汇报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以便其他部门能够做出准确的决策和采取有效的措施。

综上所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是保障其有效运行和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技术设备、信息收集和处理、人员培训和组织管理、部门沟通和合作等方面的有效管理,我们可以提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效率和预警准确性,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存在问题与建议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存在问题与建议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存在问题与建议摘要: 本文结合山洪地质灾害的特征, 在国内外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方法的基础上, 以云南省为例, 提出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存在问题与建议。

关键词: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建议前言:山洪灾害预警指标主要包括临界水位和临界雨量两种指标, 前者是以某一特征水位作为控制指标, 较易确定;后者考虑流域或区域内的降雨分布及雨强情况。

针对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下面笔者将对此命题展开分析。

1山洪地质灾害的特征一是山洪地质灾害的成因。

山洪地质灾害是由降水引发的山洪、地面塌陷、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它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地形地质、大气降水、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等的影响。

二是地形地质影响。

云南某城地处盆地边缘, 属丘陵、U型河谷地貌。

区内广泛分布的红层中、浅丘地区的坡度在20°左右的土质斜坡, 前缘产生临空面, 在暴雨的作用下容易引发崩塌、滑坡等灾害。

三是大气降水影响。

云南某城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受南方暖湿季风活动影响常发生暴雨。

暴雨具有雨强大、历时短、降水集中的暴雨特点。

大气降水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是对滑坡、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的影响。

大气降水引发的洪灾也是该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四是人类经济活动影响。

由于当地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不强, 大面积的开矿、采石、筑路、等活动会影响山体稳定, 再加上开发建设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也是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

2国内外预警指标确定方法确定山洪灾害预警指标是山洪灾害预警的前提条件。

美国山洪预警指标的确定是基于山洪预警指导系统(FFGS), 根据实时土壤含水量, 运用水文模型计算临界流量的时段雨量作为预警指标;欧洲的山洪预警指标为基于气象的雨量预警指标(EPIC), 即运用欧洲洪水预警系统(EFAS)统计分析近30a不同时段数值天气预报的降雨数据, 根据降雨的重现期设定预警指标, 一般设定2a一遇降雨量为中级预警指标值, 5a一遇降雨量为高级预警指标值, 20a一遇降雨量为最高级预警指标值;日本运用以降雨量为指标的地质灾害警戒系统对山洪进行预警, 把短期雨量指标(雨强)作为纵坐标, 长期雨量指标(土壤雨量指数)作为横坐标, 以历史山洪灾害为基础, 绘制地质灾害预警临界线(蛇形曲线), 并以此线作为判断地质灾害是否发生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