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考研整体复习

合集下载

生态学考研真题复习资料期末考试经典总结

生态学考研真题复习资料期末考试经典总结

10真题
一.名词解释(5*5)
1.化感作用
2.中度干扰学说
3.营养级
4.次生演替
5.高斯原理
二.分析计算(15*1)
1.下表是一植被野外调查表的一部分,调查面积为2500m2,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马尾松和南岭栲的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和重要值,确定马尾松、木荷、栲树各为什么种
三.简答题(10*5)
1.如何进行生物群落的调查?应遵循的原则。

2.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包括哪些?他们对生物的作用。

3.阐述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的关系,有何生态学意义?
4.关键种的概念?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有何意义?
5.全球变暖对海岸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判断(9*5)
1.当群落演替到顶级后,群落中的生物多样性就会减少。

2.反馈是生态系统中某一组分在数量或者浓度上的变化引起相应成分的变化。

3.相对而应,常绿阔叶林的水源涵养作用最好,灌草丛次之,针叶林最差。

4.从Walter提出的均衡大陆中,可以看出,大陆东部多为荒漠,西部多为森林。

5.湿地生态系统以其丰富的物种和气候调节作用成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6.理论上,中国亚热带地区山地垂直带普的基带一定是常绿阔叶林。

7.热带雨林林地土壤的养分非常贫瘠。

8.水电建设项目输出的热水对于河流中的生物多样性没有影响。

9.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多个小的自然保护处比同等大的大保护处。

五.论述题(15)
1.如何考虑不同空间尺度对生物生态影响?。

一站式复习指南黑龙江省考研生态学专业复习攻略

一站式复习指南黑龙江省考研生态学专业复习攻略

一站式复习指南黑龙江省考研生态学专业复习攻略在准备黑龙江省考研生态学专业的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复习方法的合理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为考研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站式复习指南,旨在帮助考生快速高效地进行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一、了解考试大纲在开始复习之前,考生首先应该认真阅读并了解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通过熟悉考试大纲,考生可以明确知识点的重要性、考察的方式和考试的难度等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同时,考生还需了解考试科目和试题形式,以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二、整理复习资料复习资料的整理是复习的重要一环。

考生可以根据考试大纲,整理出各科目的重点知识点和考点,并结合教材、课件、笔记等资料进行综合整理。

同时,还可以收集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试卷,进行针对性练习和模拟考试,以熟悉考试形式和提高应试能力。

三、制定复习计划根据复习资料的整理情况,考生可以制定一份详细的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应该合理分配各科目的复习时间,并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进行排序。

在制定复习计划时,还可以设置自测时间,及时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加强针对性的复习。

四、科学复习方法在进行正式复习前,考生需要了解一些科学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例如,可以采用归纳总结的方式整理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记忆,进行小组讨论和互相答题等方式加深理解。

此外,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也是高效复习的重要前提。

五、重点突出,精准备考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将重点知识点和难点内容突出出来,加强针对性的复习。

例如,可以将重点知识点标记出来,在复习时加以强调。

对于一些理论知识和公式,可以通过多次默写来巩固记忆。

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专业的辅导班或者组织小组互助,共同讨论复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六、注重实践和练习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实践和练习来巩固和应用。

考生可以通过实验、实习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云南省考研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详细解析

云南省考研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详细解析

云南省考研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详细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是现代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是生态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详细解析云南省考研生态学复习资料中的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征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不可生长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功能和结构相互作用的系统。

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1. 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个体的组织结构,以及不可生长的环境组成的物质结构。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2. 全球性与局部性生态系统可以是全球的,例如地球生态系统;也可以是局部的,例如湖泊生态系统。

不同尺度的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3. 开放性与闭合性生态系统对能量和物质具有开放性,能够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同时,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闭合性,能够通过循环利用物质维持自身生态平衡。

二、生态系统的分类生态系统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

根据生态系统的类型,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等;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根据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分为光能型生态系统、化学能型生态系统和混合能型生态系统。

光能型生态系统以光能为主要能量来源,如森林生态系统;化学能型生态系统以化学能为主要能量来源,如海洋生态系统;混合能型生态系统能够同时利用光能和化学能,如湖泊生态系统。

三、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维护人类和生物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自然环境单位,环境保护需要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和实践。

1. 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河流、湖泊、地下水和海洋等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

通过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减少水污染、增加水环境生态修复等措施,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天津市生态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推荐

天津市生态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推荐

天津市生态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推荐在当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生态学专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生态学专业,并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然而,面临诸多复习资料的选择时,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料成为他们最为困惑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值得推荐的天津市生态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教材类资料1.《生态学》(第五版)本教材是生态学专业的经典教材之一,内容系统全面,对考生复习生态学基础知识非常有帮助。

该教材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编写,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

它既适合初学者入门阶段使用,也适合考研复习阶段进行系统梳理。

2.《生态学导论》(第三版)该教材是一本简明扼要的生态学入门教材,也适合初学者使用。

它由美国生态学家Peter D. Stiling编写,重点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等内容。

该教材的亮点在于简明扼要的文字和图表,能够帮助考生快速理解和记忆重要概念。

二、参考书类资料1.《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三版)该书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推荐的一本考研专业必读参考书。

它由环境科学专家杨建平等人编写,内容包括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

该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帮助考生将生态学的理论知识与环境问题相结合,提升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态学与环境学研究方法》(第二版)该书是一本介绍生态学与环境学研究方法的参考书,对于生态学专业考研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部分非常有帮助。

该书由李成等人编写,内容包括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等。

通过学习该书,考生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在线学习平台1.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该网站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研究生招生官方网站,提供有关考研政策、招生信息和复习资料等。

江苏省考研生物学复习资料生态学重点梳理

江苏省考研生物学复习资料生态学重点梳理

江苏省考研生物学复习资料生态学重点梳理一、生态学概述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主要关注生物群落、种群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联系。

其研究的核心是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圈的稳定性。

二、生态基本概念1.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所处环境的整体,由生物、非生物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所组成。

2. 种群:指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个体群集,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

3. 群落:由多种不同种群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生物群体。

4. 一度生产者:植物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自主合成有机物质的生物。

5. 消费者:按食物来源的不同,分为草食者、肉食者和食腐动物等。

6. 分解者:通过分解有机物质获得能量和养分的生物。

三、生态学的分支1. 人口生态学:研究人口数量、分布和结构,以及人口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群落生态学:研究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演替规律。

3. 景观生态学:研究不同生态系统的空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4. 生态恢复学:研究受到干扰或破坏的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

5. 生态学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生态系统的运行和预测其发展趋势。

四、生态位与生态位分化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内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及其所占据的一组资源利用策略。

而生态位分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为了降低竞争而采取的不同资源利用策略,以避免直接竞争,实现共存共生。

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两个方面。

1. 能量转化: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来完成。

a. 光合作用:是植物等一度生产者利用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释放氧气。

b.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利用有机物质进行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 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

a. 碳循环:碳在大气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传递到食物链中,最后以有机碳的形式归还到土壤。

b. 氮循环:氮通过氮气固氮、植物吸收、食物链传递和分解者分解等环节循环。

上海市考研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常见理论解析

上海市考研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常见理论解析

上海市考研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常见理论解析生态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的是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则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关注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功能和效应。

本文将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常见理论进行解析,帮助考研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结构1.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要素之一,它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物种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高物种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并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2. 功能群组功能群组是指具有相似生态功能的物种的群体。

通过研究功能群组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群体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植物的根系可以影响土壤的结构和水分的分布,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水文循环。

3. 网络结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其中包含了各种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网络结构反映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强度和方向,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和相互关系网络等。

研究网络结构可以揭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脆弱性,并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二、生态系统功能1. 能量流动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运转的基础,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组成部分向另一个组成部分的转移过程。

能量通过食物链的形式从一个物种传递到另一个物种,最终被微生物降解并释放为热能。

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2. 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从一个组成部分向另一个组成部分的转移和循环利用。

典型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物质循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干扰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

3. 生物群落调控生物群落调控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通过相互作用和竞争来调节物种数量和种群结构的过程。

生物群落调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它可以抑制物种过度繁殖和扩散,防止生态系统发生过度生长和崩溃。

生态学考研复习必背

生态学考研复习必背

概念与术语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3生态福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4.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5.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6.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7.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8.广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

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9.内温动物(endotherm):指通过自己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

10.内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热水平会比在温暖环境中高,这些变化过程是由实验诱导的,称为驯化(acclimation),如果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则称为气候驯化(acclimatization)。

11.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developmental threshold temperature)或生物学零度(biological zero)。

12.由低温诱导的开花,称为春化(vernalization)。

13.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小而呈黄白色的现象,称为黄化现象。

14.湿生植物(hygrophyte):通常是指一类生长于隐蔽潮湿环境中,抗旱能力弱的植物,这类植物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通气组织发达,以保证供氧。

15.中生植物(mesad)指一类具有一套保持水分平衡的结构与功能的植物,这类植物根系与疏导组织比湿生植物发达,叶面有角质层。

吉林省考研生物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常考知识点整理

吉林省考研生物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常考知识点整理

吉林省考研生物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常考知识点整理生态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吉林省考研生物学考试中,生态学是一个常考的重点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本文将针对吉林省考研生物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常考知识点进行详细整理。

以下是吉林省考研生物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常考知识点的内容梳理:一、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对象: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生态位:生态位是生物在生态系统内所占据的地位和角色。

二、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是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同一物种的个体的数量和分布规律。

种群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个体数目。

种群分布格局:包括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

种群增长模式:包括指数增长模式和对数增长模式。

种群的生长受限因素:种群的生长受到环境资源、捕食者、疾病等因素的限制。

三、群落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环境的适应。

群落结构: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

群落的组成与演替:群落内的生物种类是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生态位与资源分配:群落中的不同物种在资源利用上有明确的差异和限制。

四、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开放系统。

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以营养级的形式从一种物种传递到另一种物种。

生态位:生态位是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角色。

五、生态学实践生态学在环境管理和保护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能够帮助人们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恢复:通过生态学方法,可以帮助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生物入侵管理:生态学为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解决方案。

结束语通过本文的整理,我们对吉林省考研生物学中生态学的常考知识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希望考生们能够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取得好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专业考研复习整理第一章绪论作为绪论部分是对各模块的轮廓和整体轮廓的介绍,可不视为组建知识体系的必要部分,但对于体系的介绍又是必不可少的。

一、生态学的定义介绍生态学的概念。

应包括不同作者的定义,但应该对最为简单的、最为广泛采用的定义有肯定的赞同。

二、生态学历史、对象与范围简单介绍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各个阶段的研究的中心内容。

重点介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在范围部分,介绍普通生态学各个部分(或模块)的构成与基本内容。

这一部分不可缺少,虽然可能与后面章节重复,但是这是必要的,可以使学生或者读者了解通盘情况。

三、生态学的分支科学四、生态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五、生态学与其它学科交叉派生的学科介绍生态学学科的分支情况和与其它科学体系的交叉的情况。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生态学?你认为生态学的本质是研究什么?2、生态学的研究层次有哪些?这些层次在生态学不同的发展时期各有哪些偏重?3、生态学的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各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哪些?各时期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4、现代生态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如何认识“生态学的社会化、生态学必须科学化” ?第二章环境因子分析本章是《普通生态学》的基础内容。

因为生态学介绍的就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因此在普通生态学中首先要介绍作用于生物的环境因子的范围、内容和作用规律。

一般地,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因子的范围、认识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以及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方式(形态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就可以了。

第一节环境因子及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本节介绍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的定义。

并解释在环境学中与生态学中“环境”概念上的差异(范围的限定)。

本节介绍环境因子作用的规律,其中包括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定律(或规律)。

包括许多生态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

一、环境、环境因子及其类别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各种因素。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的某一事物都称为该环境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与生存条件:生态因子指对生物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不是每一个因子的研究都有必要,只研究对生物有作用和影响的因子即可)生存条件指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总和或环境条件。

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存条件1 非生物因子与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介绍各种可能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外界非生命物质及其属性。

介绍影响所研究的生物的生物因子,包括同种生物、异种生物的作用。

2 其他环境因子分类按性质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和人为因子按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动作用分为密度制约型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型因子密度制约型因子指环境因子中,对生物的作用强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因子,分为正负两类,在种群密度作用增加时,正作用导致物种密度进一步增加,负作用导致,种群数量的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降低。

联系:一般的生物因子常为密度制约型因子,而非密度制约型因子大部分为气候因子如温度。

按稳定性分为:稳定因子(常年恒定的因子)和变动因子(周期性波动的因子)二、环境因子作用特征1 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中的各个环境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

一个因子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因子的不同程度的变化。

如:生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受到气候、土壤、人为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非等价性:生态环境中的各个因子虽然是相互作用的,但其作用的大小并不相同,有1-2 个因子具有主导作用,这些因子的改变会引起其他因子的发生明显变化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如光照强度、气温和气体适度对光合速率都有影响,但光强影响最大。

(3)阶段性:生态因子对生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

两栖动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环境因子对其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

(4)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态因子虽然其作用大小不同,但是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子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所代替,但是如果某一因子数量不足,可以由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补偿。

如当光强减小时光合速率降低,可以通过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来增加光合速率,C3 植物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可以是直接作用也可以是间接作用,有时中间还需要经过几个中间因子。

如地形通过间接作用来影响气候条件从而影响生物,而温度可直接对生物造成影响。

2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1)最小因子法则Liebig ' s law of minimu在稳定条件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因子,是决定该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稳定条件指的是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的平衡,一旦不在稳定状态下,就不存在最小成分一说了。

实践中运用该定律时还应注意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2)耐受性法则Shelford law: 任何生态因子在质上或量上不足或过多时,即当生态因子接近或到达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耐受范围: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上限和下限,处于耐受上限和耐受下限之间的范围就是生物对该生态因子的耐受幅度或耐受范围。

耐受范围分为最适生存区、亚适应范围和不适应范围,超出这一范围物种将不能生存。

生态幅或生态价: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范围,即耐受上限和耐受下限,在耐受上限和耐受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幅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决定着生物可以分布在哪里,但并不决定生物的实际分布。

不同条件下,生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反应是不同的,生态耐受性具有变化性和复杂性,表现在:同一生物对不同的生态因子的耐受性存在差异;不同生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同一生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幅度存在差异性;相同生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3)限制因子和限制作用Law of limiting factors: 环境因子处于最小量时会成为生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因子过量时,也会成为限制因子,故而称为耐受因子定律。

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往往需要着重考虑限制因子的作用,如研究某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生长缓慢,这些因子并非具有同等重要性,我们只需要找出起限制作用的因子,便能解决增长缓慢的问题。

Limiting factor: 指某个环境因子因接近或达到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碍其生命活动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也就是说生态因子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停止;处于最适状态时生理现象最活跃;高于最大状态时,生理现象又出现停止。

一般来说,稳定型因子很少是限制因子,而变动因子大多都是限制因子。

(4)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前者如西双版纳的环境、昆明的环境;小环境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关系:大环境直接影响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小环境对生物属于直接影响且这种影响更为重要。

由于环境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在不同尺度上同一生态因子在不同尺度对生物造成的影响不同,故而在研究时要关注大环境与小环境。

(沙漠中的绿洲)二、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规律(或一般原则)适应:从生物个体的角度来看,适应需要个体调动所有的能力,基于全部组织器官水平上统一协调,以应对环境的变化。

这时植物需要综合平衡资源获取与配置、当代生存和后代繁殖等方面的矛盾;从生物种群的角度来看,适应是群体中生存和发展能力较强的个体在应对环境中胜出,不断扩大比例,从而提高整个种群的适应性,驱动植物的进化。

Adaptation: 指生物在生长发育和系统进化的过程中应对各种环境条件及其变化,在生物学特征上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的响应和能动的调整,以使物种或种群维持更多的个体,适应是一个过程,不适应个体就会被淘汰。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一般原则表现在3个方面。

应该说明的是由于环境和生物都是复杂多样的,没有完全一致的适应原则和模式,所说的适应应该也是多样性的。

1 形态适应:流线型2 生理适应:驯化;内稳态机制3 行为适应:休眠、迁徙、滞育等。

三、补充知识:(1)生物的实际分布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实际分布是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生理耐受范围对动物和植物的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只能解释生物不能在什么地方,不能告诉我们它实际在什么地方。

因为生物的实际分布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生物因子。

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很少能够生活在对它们来说是最适宜的地方,常常由于其他生物的竞争把它们从最适的生境中排挤出去,结果它们只能生活在它们有最大竞争优势的地方。

(2)耐受限度的调整:生物的耐受范围在小时间尺度内不是不可变的,可以通过自然驯化和人工驯化等途径来调整其耐受上限和耐受下限,从而使生物调整到对环境的最适范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调整途径有:驯化、节律变化性变化或补偿、休眠(遇到不良环境降低新陈代谢速率以渡之)(3)自然驯化和人工驯化:自然驯化:在自然环境下诱发的生理补偿变化;人工驯化:通过人工诱导,使其发生生理补偿变化。

联系:自然驯化速度较慢,人工驯化速度较快。

(4)适合度Fitness:—种生物对生境的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的存活后代的数量作为衡量适合度高低的指标。

一般来说适合度较高的个体对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5)指示生物:(6)内稳态homeostasis :生物通过控制体内环境,使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而尽量摆脱对环境的依赖性,扩大其耐受范围,使其更加适应环境,这种控制是通过生理或行为的方式调节的。

如:哺乳动物具有的多种温度调节机制,使其体温恒定在一定范围内。

(7)滞育:本章主要概念:物种(种),种群,环境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主导因子最小因子法则耐受性法则限制因子生态幅适合度指示生物驯化休眠滞育内稳态复习思考题1、生态因子一般被分为哪五大类型?哪些是直接作用?哪些是间接作用?生态因子作用有什么特点?2、Liebig 的最小因子法则和Shelford 的耐受性法则分别是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什么特点?生物的耐受曲线在生态幅宽狭不同的生物中,其图形上有什么特点?3、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对生物的适合度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4、什么叫生理分布区和生态分布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5、大环境和小环境对生物的生态效应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6、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分别是对哪些生态条件的适应?具有哪些生态意义?7、内稳态生物和非内稳态生物在适应环境的方式、能力上有何差异?内稳态生物如何保持其稳态机制的?8、举例说明什么是适应组合?为什么会出现适应组合?第二节环境因子:光由于生态因子种类繁多,研究的深度和积累的知识多寡不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面介绍,所以本章只能介绍其中的最重要的一些因子,光因子为其中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