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十七十八世纪欧洲油画
西方艺术史:17、18世纪法国美术-普桑【37】

西方艺术史:17、18世纪法国美术-普桑【37】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Poussin,1594—1665)18岁瞒着家里到巴黎学习雕塑和绘画,30岁定居意大利。
1640年,他被请回法国,为枫丹白露王宫和圣日耳曼大教堂作画,任宫廷首席画师,并领导装饰王宫的工作。
但法国画家的敌视与不合作态度终使他愤愤而去。
《萨宾妇女被掠》、《摩西遇救》、《阿尔卡迪亚的牧人》、《诗人的灵感》、《酒神的狂欢》等作品使我们感到这位古典主义大师既崇尚古代艺术,又善于发掘自然的美;既服从感觉,又尊重理论;既有纯熟技巧,又有高昂热情。
《井边的丽贝卡》在1630年至1640年的10年间,普桑以神话与历史为题材作了大量油画。
这些作品说明普桑在罗马时期的题材倾向,即以历史与神话形象的描绘来寻求他所向往的古典主义艺术原则。
这幅油画《抢劫萨宾妇女》是他的典型画例之一。
他从1634年起至1638年,前后画了两幅同一题材的变体画。
两幅画的构图大同小异,场面都很大,人物的搏斗动势极为激烈。
全画气势宏伟,色彩严谨。
把两幅作一比较,要算这一幅(作于1637-1638年)人物处理最得当,构图较为平衡,形象塑造也很美,动势凝练,充满着激情。
左侧一个罗马人正把一萨宾女人抱在怀里。
女人四肢乱动,疯狂狰扎,试图从他那强有力的臂膀中挣脱出来。
为加强这一组人物,画家在他们左侧又添了一个穿红衣的传令官。
他的动势与抢劫者构成明显的动静对比。
传令官似乎很冷静地站着,观看这一场野蛮的劫掠。
另一个站在建筑物高处的罗马指挥官,身披红色大氅,十分醒目。
他是这场劫掠的制造者与指挥者。
他身上的红色不仅与下面的传令官的红色相呼应,而且牵引了前景上左右两组的抢劫与屠杀行为。
右边一个老人抱住狂暴的罗马士兵,企图阻止他去杀害被抛掷在地上的婴儿。
婴孩的母亲,萨宾妇女被推搡倒地,但她仍无力地用双臂挡住那个赤裸着上身的凶残的屠杀者。
这三个形象构成一个斜三角形,稳定地置于全画的右半部。
17.18世纪欧洲艺术

荷兰小画派
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注重生活的细节,并迎合 市民阶层的审美倾向与趣味。
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十七世纪西班牙绘画
委拉斯贵支 《宫娥》
穆里略《丐童》
现实主义:一是广义现实主义,泛指 “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 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 功与否的准则。二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十 九世纪起源于法国的现实主义运动。 什么叫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应该是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
现实主义起源于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意大利,开创者是卡拉瓦乔。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 意大利画家。
17、18世纪欧洲美术
《埃丝特蕾姐妹》的作者已不得而知。画中裸体的卡芭利埃尔、埃丝特蕾是 国王亨利四世的宠姬,1599年因难产身亡。画面表现两姐妹正在洗浴的帷幕 之中梳妆打扮,房间深处一位衣着华丽的妇女正在大壁炉前缝纫。人物手捏 乳房的动作暗示着贵妃期望怀孕得子。
《秋千》 弗拉戈纳尔 法国
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
凡· 代克 《查理一世的三个子女》
十七世纪荷兰美术
荷兰画派:继承了15世纪、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的写实与纯朴,以现实题 材为创作源泉,重要课题是反映人的自尊心、自信心、现实生活、情感与愿望。
哈尔斯 《吉普赛女郎》
伦勃朗《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夜巡》
画幅较小,且适用于市民装饰。
彼得· 保罗· 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 佛兰德斯画家,特点是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 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 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 势宏伟、色彩丰富,并具有强烈运动感的独特风格, 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
美术鉴赏——17至18世纪欧洲美术

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
6.1 巴洛克美术
6.1.3 建筑
《 圣 彼 得 教 堂 前 柱 廊 》 贝 尼 尼
贝尼尼的第一个建筑作品是位于梵蒂冈圣彼得教堂祭坛上方的铜质华盖(建于1624年1633年),另外,他还建造了罗马圣毕比亚那教堂(SantaBibiana)的正面(1624年1626年)。1629年,在祭坛华盖完工前,教皇乌尔班八世聘请贝尼尼负责整个圣彼得教堂 的建造。他也负责建造位于教堂内的乌尔班八世和后来亚历山大七世两位教皇的墓穴。位于 圣彼得教堂半圆形殿中的圣彼得主座(1657年-1666年)也是贝尼尼的一大杰作。 除了他最著名的作品--圣彼得教堂前的广场和柱廊外,贝尼尼还在罗马设计了许多著名 的建筑,如巴贝里尼宫(PalazzoBarberini,1630年始建),蒙地卡罗皇宫 (PalazzoLudovisi,1650年),基奇宫(PalazzoChigi,1664年)等。1665年,在贝尼尼 的名望达到顶峰的时候,他前往巴黎旅行,希望能为法国皇帝路易十四设计卢浮宫的东部前 门,但遭到拒绝。最后这部分建筑由克劳德〃佩劳予以完成,具有更多的古典色彩。
浓郁的生活气息 幽默、粗俗和乐观
美術鑒賞〃17至18世纪欧洲美術
6.1 巴洛克美术
6.1.2 雕塑
该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描绘的是太阳神阿波罗 向河神女儿达芙妮求爱的故事。爱神丘比特为了 向阿波罗复仇,将一支使人陷入爱情漩涡的金箭 射向了他,使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同时, 又将一支使人拒绝爱情的铅箭射向达芙妮,使姑 娘对阿波罗冷若冰霜。当达芙妮回身看到阿波罗 在追她时,急忙向父亲呼救。河神听到了女儿的 声音,在阿波罗即将追上她时,将她变成了一棵 月桂树。 雕像表现了阿波罗的手触到达芙妮身体 时的一瞬间。两人都处在乘风奔跑的运动中,身 体轻盈、优美。达芙妮的身体已开始变成月桂树, 行走如飞的腿幻化为树干植入大地,飘动的头发 和伸展的手指缝中长出了树叶,即使是她最柔软 的双乳也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树皮。但达芙妮的 整个身体仍具有凌空欲飞的姿态,手臂与身体形 成了优美的s形。她侧着头,目光由惊恐变为麻木, 具有使人怜悯的感。阿波罗眼睁睁地看到达芙妮 变成了月桂树,神情由惊讶转为悲伤,却无力挽 回。他的一只手仍然放在达芙妮的身体上,另一 只手则向斜下方伸展,同达芙妮的手臂形成一条 直线,使整个雕像有一种动荡的感觉,充满了表 现力。
欧洲17-18世纪美术

玛 莱 巴 珀 巫 婆
·
75×63厘米,柏林达 莱姆国家博物馆
哈门斯· 凡· 莱因· 伦勃朗 (Rembrandt)1606~1669
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 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 画、历史画等。自画像(约 1625~1631) 作品采取强烈 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 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 剧性 代表作品有“夜巡”、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等。
“吉普赛女郎”
• 浪迹欧洲的吉 普赛人性格开朗, 能歌善舞,哈尔斯 成功地刻画了吉普 赛人
(吉普赛女郎 1628,58*52厘 米,画布油画)
哈来姆养老院的女管理员
1664,170.5*249.5厘米。画布油画
《玛莱· 巴珀 巫婆》是哈尔 斯于1650 年左右完成的 一幅风俗性肖 像画。这个人 的原型是酒馆 的老板。
亦可说是巴洛克艺术的创造者。罗马城中布满他的作品,, 即使他晚年的产物亦没有天才枯竭或疲乏的痕迹。
•
《阿波罗和达芙妮》,大理石 雕像,作者为乔凡尼· 洛伦 茨· 贝尼尼,作品创作于1622-1624年,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 的博格斯美术馆。 该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
描绘的是太阳神阿波罗向河神
女儿达芙妮求爱的故事。爱神 丘比特为了向阿波罗复仇,将 一支使人陷入爱情漩涡的金箭 射向了他,使阿波罗疯狂地爱 上了达芙妮;同时,又将一支 使人拒绝爱情的铅箭射向达芙 妮,使姑娘对阿波罗冷若冰霜。 当达芙妮回身看到阿波罗在追
《劫夺吕西普的女儿》
• 《劫夺吕西普的女儿》 鲁本斯 1616-1619年 油画 222X209厘米 现藏慕尼黑美术馆 此画所描绘的是希腊神话中两 个英勇矫健的孪生兄弟,看中了两个 娇艳美丽的孪生姐妹,并把她们抢来 为妻,它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一种所谓 “抢婚”风俗,看似一场“暴行”, 画家却是在歌倾勇士那青春的热情 和不羁的性格,歌颂他们对爱情的大 胆追求。在这里,画家以强劫和挣扎 的运动作为基础,把人物组成一幅富 于装饰性的图画,是一件成功的把戏 剧性和装饰性相结合的绘画作品。
西洋美术欣赏_17、18世纪欧洲美术

二、卡拉瓦乔与地方画派
Caravaggio and Local school
卡拉瓦乔 Caravaggio
《女占卜师》是卡拉瓦乔早期的 一幅油画。此画表现了一个风俗 性的场面,那位给人看手相的吉 普赛女人是来自街头的下层人物, 丝毫没有荚化和理想化成分,那 个正被看手相的青年男子的形象 也是直接按画家一个朋友的形象 画下来的。卡拉瓦乔这种大胆探 索生活的作法,自然会引起一些 保守派的不满,有人攻击他的艺 术是描写“粗野的自然人”,缺乏 美和理想化。然而这却是他艺术 的真正价值所在,他正在为现实 主义的艺术开辟着一个新的时代, 在他的一生中,从生活到艺术, 他都是一个叛逆者和革新者。
逃往埃及途中 Fled to Egypt
三、巴洛克绘画与建筑
Painting and Architecture of Baroque
圭尔奇诺 Guercino
意大利画家。博洛尼亚画派后期代表,1591年2月8日生于琴托, 1666年12月22日卒于博洛尼亚。他师承卡拉奇兄弟,受G.雷尼 影响甚大,也积极向卡拉瓦乔学习。他代表着巴洛克美术渐趋 成熟的倾向,人物形象动态强烈,感情充沛,并且大胆运用透视。
第四章 17、18世纪 欧洲美术
European Art in 17、18 Century
第一节 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
Italian Art in 17、18 Century
一、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
The Art of Italian School in 17 Century
阿巴尼 卡拉契 A. Carracci
欧罗巴是位于爱琴海的腓尼基台 洛斯王阿盖诺耳的女儿,是台洛 斯著名的美人,画家着意于劫持 欧罗巴时的激动与紧张。画面的 构图依对角线向上升华和向外扩 张,欧罗巴由于紧张一手紧抓住 牛角,仰面的身体呈自然的袒露 开放状,透过贴身的薄纱现出丰 艳的肉体,极富感官刺激,女神 的紧张和挣扎与天空飞翔的小天 使形成呼应,动荡激越的画面多 少带有几分欢乐的意趣。画家运 用流畅的笔触和丰富多变的色彩, 使画面呈现欢乐热情的气氛。
大学美术鉴赏【第五讲】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法国美术 课件PPT

绘画的成功没有使他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 ,或许是性格的原因,他总是处于打架和 斗殴的狂乱生活之中,常常因为争斗而声 名狼藉。
他无视宗教的神圣,将基督和圣徒画得如 乞丐一般。而《诗琴演奏者》的男孩却又 画得如此性感,极富女性的柔媚。
卡拉瓦乔的绘画对荷兰绘画和西班牙绘画 都有较大的影响。
二、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美术
普桑自画像
洛兰(Claude Lorrain, 1600—1682)
洛兰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的风景画大师。他也生活在罗马,从小就 有绘画天赋,师从古斯蒂诺·塔西。
洛兰主要用古典主义的手法描绘罗马郊区的景色。在他的眼里,罗马 郊区是山林水泽的仙女和《圣经》里的人物生活的地方,沐浴着金色 阳光。他用自己的直觉和想象把这里的风景描绘出来,而不是像普桑 那样用学者的思维对风景进行严谨的安排。洛兰的风景常常具有固定 的模式,古典的建筑、大树、水和人物是常用的元素,它们共同构成 了静谧、和谐和抒情的世界。
《俄底修斯把克莉赛斯交还其父》 洛兰
2. 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一词源于法语Rocaille,意指“假山庭园”。家具中的半弧 形、螺旋形的装饰都属于这一类,发端于室内装饰风格。
洛可可绘画是受委托为个别室内而做的,因此,与室内环境的关系非常 密切。这种风格在18世纪流行于法国,是对17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反动。
洛可可绘画充满感官刺激甚至带有色情的倾向,给洛可可绘画贴上审美 趣味低下的标签。
洛可可画家具有很高的绘画技巧,但为了迎合当时的市场,只能表现妇 女的娇颜粉态、谈情说爱的情景。
华托(Antoine Watteau, 1684—1721)
洛可可绘画早期的代表画家。 他的艺术表明18世纪的法国贵族喜欢华丽的
1. 古典主义
权力与理性 17、18 世纪西方美术(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18世纪的法国美术:罗可可美术 「洛可可」( rococo)的原涵义是「具壳形」,源 于法语 rocaille。洛可可美术兴起于法国国王路易十 五统治时期,亦被称为为「路易十五式」,流行于 十八世纪前期。 洛可可美术脱胎于巴洛克古典主义,但其风格更加 微细轻巧、华丽繁琐,对应着路易十五所崇尚的享 乐主义,以美化妇女和歌咏男女恋爱为主题,主要 描绘无所事事的男女们幽会、玩乐的情景。画家们 发挥色彩的感性作用,通过飞扬的色彩画面,将豪 华的场面、亲切的风景、魅惑的体态,混合成洛可 可艳情艺术温柔而华丽的风格。其代表人物是法国 著名画家弗朗索瓦·布歇。
作为18世纪法国 巴洛克时代最负 盛名的肖像画家,
Hyacinthe Rigaud(亚森 特·里戈,16591743年)是法国 王室的御用画家。 在他的一生中, 他绘制了400多 幅作品,并且一 度成为法国皇家 美术学院的总负 责人。而这幅 《路易十四肖像》 是他最重要的作 品之一。
舟发西苔岛(布面油彩)
班宁·柯克射击手连队的出发 ( 又名《夜巡》)( 布面油画 )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乃 至欧洲美术史上最伟大 的画家之一。《班宁·柯 克射击手连队的出发》 是一幅群体肖像画伦勃 朗一改传统、呆板的构 图方式,将人物安排成 整装待发的集合场景, 从而创造出一幅具有巴 洛克式运动感和光感的 杰作。
理性的光芒
法国画家普桑就认为 艺术家应努力追求启 迪心灵而不是唤醒感 觉。他的作品《我也 在阿卡迪亚》描绘了 三位年轻人研究墓碑 铭文的场景。
雅克·路易·大 卫
伦勃朗·哈尔曼 松·凡·莱因
让·安东尼·华 托
17、18世纪欧洲美术是一个承前启后 的阶段,一方面继承了文艺复兴的写 实传统,另一方面为19世纪美术的变 革做了准备。
17、18世纪欧洲美术 3

画面上,火热的红色调子 表现了特有的宗教的庄严 气氛,白色的法衣和红色 的披肩形成了诱人的色调 的对比,笔触显得十分自 由,表现了艺术家的高超 技巧。 作品既表现了教皇凶狠、 狡猾的一面,又表现了这 个76岁老头子精神虚弱的 一面。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1650年
《玛格丽特公主肖像》
《镜前的维纳斯》:17世纪西班牙绘画中惟一的一幅裸体画。这幅作品 是在国王的特批下画成的,以美妙的色彩描绘出一位充满天赋的娇媚、 可爱的西班牙民间美女的典型。
《酒神巴库斯》
1626-1628年
火神的锻铁场
1630年
布列达的投降
1634-1635
• 肖像画在委拉斯贵支的作品中占有一定数 量。 • 力图在肖像画中揭示出人物的本质和性格 特征,总是真实地揭露出人物内在的精神 面貌。
• 肖像画可以分为三类: • 第一类:宫廷肖像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可以说是17世纪肖像画中 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 第二类:亲友肖像 • 第三类:表现下层人民的肖像。这些下层人物的 肖像,不仅是真实的、生动的,而且具有社会和 时代的特色,有时还包含有对社会批判的意味。
肖像画《跛(bǒ)足者》 1642年
画面上跛足的孩子,脸上 泛着淡淡的笑容,在笑容 后面似乎隐藏着悲伤、寂 寞和孤独,他的手上拿着 一块小纸头,上面写着: 可怜,可怜我吧!看在上 帝的面上。 人物身后的风景十分宁静、 美丽,充满大气和阳光, 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侏儒塞巴斯蒂安》
委拉斯贵支
西班牙17世纪最著名的绘画大师,是西班牙王权高涨时
诗人的灵感阿尔卡迪牧人诗人的灵感萨宾妇女被掠一洛可可时期的文化背景18世纪西欧各国资产阶级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势力逐渐增强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在文化艺术方面以法国为中心的18世纪的文化是从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交生活中产生和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理四世一家》
戈雅 《1808年5 月3 日的枪杀》
知识要点
(五)17-18世纪法国油画
17-18世纪法国著名画家有:普桑、华托、布歇、弗拉戈纳尔、夏尔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普桑《阿卡狄亚的牧人》
华托《乘船赴西特拉岛》
布歇《庞巴杜尔夫人》
弗拉戈纳尔《秋千》
夏尔丹《做祷告》
《倒牛奶的女人》这 幅作品是最具典型的维 米尔的光源。以窗户为 光源,着意避开阳光直 接照射那一刻,选取天 光进入厨房内,让阳光 慢慢地浸润着厨房里的 每件物品,清晰而又迷 蒙。这种精心的选择, 显示了维米尔在表现光 感方面的卓越技巧。
知识要点
(三)17世纪佛兰德斯油画
17世纪佛兰德斯著名画家有:哈本斯、凡.代克
知识要点
(二)17世纪荷兰油画
17-18世纪荷兰著名画家有:哈尔斯、伦勃朗、维米尔
哈尔斯《吉卜赛女郎》
伦勃朗
伦勃朗(1606~1669),他是杰出的现实主义 者,是肖像画、历史画、风俗画和风景画的大 师。他的技法的主要特点是巧妙地运用了明暗 法,不仅采用聚光式的构图,而且通过明暗的 虚实效果,表现了深刻的内心世界,并善于运 用笔法表现物象的质感。
鲁本斯《抢夺留西普斯的女儿》
凡.代克《查理一世像》
知识要点
(四)17-18世纪西班牙油画
17-18世纪西班牙著名画家有:委拉士开兹、戈雅、
委拉士开兹
《 教 皇 英 诺 森 十 世 肖 像 》
委拉斯开兹《宫娥》
戈雅
戈雅的作品,注重于作者感情的表达,而一反古典主 义那种调和的理智的描绘。他善于探索人物的性格, 并表现和反映社会的矛盾斗争,画风深沉、浑厚,色 彩和用笔热情、奔放,《1808年5 月3 日的枪杀》、 《查理四世一家》、《圣伊西多尔的幻觉》等,是他 的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的艺术,对于欧洲19世纪绘画 具有深刻的影响。
伦 勃 朗
《 戴 金 盔 的 人 》
荷兰
★ 维米尔:(荷兰)(1632-1675年)
绘画巨匠维米尔(荷兰,1632-1675年)用亲 切而纯朴的画风,描绘着身边平凡的日常生活,被 艺术史家称之为优秀的风俗画家,最能体现维米尔 绘画风格的是著名的《倒牛奶的女人》。
作 品:《倒牛奶的女人》 画 家:维米尔 国 家:荷 兰
17-18世纪欧洲油画
17-18世纪欧洲油画
一、 17-18世纪意大利油画 二、 17-18世纪荷兰油画 三、 17-18世纪佛兰德斯油画 四、 17-18世纪西班牙油画 五、 17-18世纪法国油画
知识要点
(一)17-18世纪意大利油画
17-18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有:卡拉奇、卡拉瓦齐
卡拉奇
卡拉瓦齐
伦勃朗《夜巡》
塑造了一个庄严有序的战士出征场面。巧妙的光线运用为画面增添了某种神秘感, 两个主要人物处于照明中心,神情逼真生动,强化了画面宏伟的巴洛克风格,作 品因此带有风俗画和历史画的性质。
伦勃朗《呢绒商同业公会的理事们》
是一幅描绘的呢绒商同业公会的理事们的群像画,体现了画家卓越的塑造人 物的才能和对于画面情节渲染的非凡的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