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传热性能检测系统及其检测评估方法
如何评估供暖设备的性能

如何评估供暖设备的性能供暖设备是保障室内温暖的重要装置,对于评估其性能的方法和指标,决定了其热效率和操作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如何评估供暖设备的性能,并提供一些常用的评估指标。
一、供暖设备性能的评估方法1. 实际测量法:通过对供暖设备进行实际测量,采集和记录相关数据,进行性能评估。
该方法直接、准确,常用于科研和技术改进。
例如,可以测量供暖设备的热输出、燃料消耗、温度分布等指标。
2. 数值模拟法: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预测供暖设备的性能表现。
该方法可快速、经济地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性能差异,对于供暖设备的改进和优化具有指导作用。
3. 标准测试法:根据相关标准要求,进行供暖设备性能的标准测试,比较不同设备的性能差异。
常用的标准测试方法包括热效率测试、燃烧性能测试等。
二、供暖设备性能评估的指标1. 热效率:供暖设备热效率是评估其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热效率越高,设备所消耗的能源越少,对环境的影响也越小。
常用的热效率指标包括燃气燃烧的热效率、热泵的COP等。
2. 温度均匀性:供暖设备的温度均匀性直接影响室内的舒适度。
评估温度均匀性可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异,并结合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评估。
3. 噪音水平:供暖设备的噪音水平直接影响室内的安静环境。
评估噪音水平可以采用声级仪等设备进行测量,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4. 操作可靠性:供暖设备的操作可靠性是评估设备使用寿命和故障率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对设备的结构强度、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等进行检测和评估。
5. 节能性:供暖设备的节能性是评估其节能效果的关键指标。
通过对设备的能源消耗、设备运行时的能效比等进行分析和对比,评估设备的节能性能。
三、供暖设备性能评估的重要性1. 提高用户满意度:供暖设备性能评估可帮助用户选择性能更优的设备,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温暖效果,增强用户的满意度。
2. 降低能源消耗:评估供暖设备的热效率和节能性能,可以帮助用户选择更节能的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热水保温管道直管的性能检测

热水保温管道直管的性能检测1管道的保温性能1.1 管道保温结构表观导热系数λ50和保温层材料导热系数λi1.1.1 试样制备1.1.1.1 试样应从保温管道产品中间、距离管端大于或等于500 mm、垂直于管道轴线截取。
当测试管段的工作钢管直径小于500 mm时,其长度宜为3 m;当工作钢管直径大于或等于500 mm时,其长度不应小于5 m。
型式试验时,作导热系数测试的管道试样应采用生产4周~6周以后的管道。
1.1.1.2 在管道试样两端距端头大于或等于0.5 m处,应按GB/T 10296的要求,在保温结构上垂直于管道轴线直至工作钢管切割出宽度不大于4 mm的隔热缝,并在缝中填充绝热性能好的纤维棉,阻隔轴向传热。
1.1.1.3在测试管段中间按不同的测试精度要求,选择1个~3个垂直于管段轴线的并列测试截面,两个测试截面的间距应为100 mm~200 mm。
测试截面个数按测试精度要求选取,测试精度要求高时,测试截面增至3个。
选择并列多个测试截面时,管段上的测试参数取多个截面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在每个测试截面上,沿外护管表面的环向布置温度和热流传感器。
当工作钢管直径小于或等于500 mm时,分别在每一个截面的顶部、沿环向45°处和225°处各布置温度和热流传感器;当工作钢管直径大于500 mm时,则在每一个截面上沿环向均布8个温度和热流传感器。
1.1.1.4 测试段长度的测量精度为±1.0 mm;外护管的平均外直径和工作钢管的外直径测量精度均为±0.5 mm;外护管厚度的测量精度为±0.1 mm。
1.1.2 测试步骤1.1.2.1 设定工作钢管内的温度为(80±10)℃,温度控制精度应小于或等于±0.5℃。
1.1.2.2 管道外护管处于室内环境中,试验室内封闭环境的温度控制为(23±2)℃,试验过程中温度变化不得超过±1℃,室内空气平静、无扰动。
热管其性能测试

【实验内容】
1. 测量热管的传热功率 首先通电加热使加热器中的水沸腾,然后 将热管蒸发端放入加热器中,并垂直固定于支 架上,将质量为m的水倒入冷凝器中。t1时刻 用温度计测量冷凝器中水的温度T1。热管把热 量由底端(加热器)传到顶端(冷凝器),使 冷凝器中的水被加热。t2时刻用温度计再次测?
谢谢!
热管及其性能测试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
热管是一种利用工质相变进行热量传递 的高效传热器件,其传热效率和输热能力是 一般传热器件的100~1000倍,被誉为热的 “超导体”,具有导热性好、结构简单、工 作可靠、温度均匀等优点,可用于传热、变 换热通量以及热控制等方面。用热管制成的 换热器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传热温 差小、使用寿命长,已广泛应用在航天技术、 电子电器、能源动力、运输、化工、轻工、 冶金等领域。
位置/cm
温度/℃
0
15
30
45
60
75
3. 比较铜管与热管的传热效率 首先通电加热使加热器中的水沸腾,然 后将铜管(材料为紫铜,尺寸与热管相同) 放入加热器中并固定,把与倒入热管冷凝器 相同质量m的水倒入铜管冷凝器中。t1时刻用 温度计测量冷凝器中水的温度T1,t2时刻用温 度计再次测量冷凝器中水的温度T’2(t1到t2的 时间间隔取为30分钟),比较T2和T’2就可以 得到铜管与热管传热效率的差别。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使热管和 铜管冷凝器中的水温达到相同温度所 需时间的差别,对铜管与热管的传热 效率进行比较。
热管的基本特性是: • 1. 相变传热,极高的传热效率;热阻极小, 当量导热系数极高; • 2. 灵活多变的结构形式及型体尺寸;蒸发端 和冷凝端可以分隔很远; • 3. 具有很好的等温表面;输入输出的热流密 度可以变化。
热管传热系数

热管传热系数1. 热管的基本原理热管是一种利用相变传热原理的高效热传导器件。
它由密封的金属管内部充满了一定量的工作介质,通常为液态。
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热量使工作介质蒸发,产生高压蒸汽。
高压蒸汽在热管内部传输到另一端,然后通过冷却器散热,蒸汽再凝结为液态,回流到受热端,形成闭合循环。
这样,热量就通过工作介质的相变传递到冷端,实现了高效的热传导。
2. 热管传热系数的定义热管传热系数是指单位热传导面积上的热流量与温度差之比,通常用符号h表示。
热管传热系数可以用来评估热管的传热性能,也可以用于设计和优化热管传热系统。
3. 影响热管传热系数的因素热管传热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工作介质的选择不同的工作介质具有不同的传热性能,选择适合的工作介质可以提高热管传热系数。
一般来说,低沸点的工作介质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工作介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2 热管的结构参数热管的结构参数包括热管的长度、内径、壁厚等。
这些参数会影响热管的传热性能。
一般来说,热管的长度越短、内径越大、壁厚越薄,传热系数越高。
但是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热管的结构强度和制造成本。
3.3 热源和冷源的温度差热源和冷源的温度差是影响热管传热系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差越大,传热系数越高。
因此,在设计热管传热系统时,应尽量增大热源和冷源之间的温度差,以提高传热效果。
3.4 热管的工作状态热管的工作状态也会对传热系数产生影响。
例如,热管的工作温度、压力等参数会影响热管内部工作介质的相变过程,从而影响传热效果。
因此,在设计和运行热管传热系统时,需要合理控制热管的工作状态,以获得较高的传热系数。
4. 热管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测量热管传热系数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法。
4.1 试验法试验法是通过实际的热管传热实验来测量传热系数。
通常使用热电偶或红外测温仪来测量热管不同位置的温度,再根据热传导定律计算传热系数。
管道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

管道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管道保温性能的检测方法是评估管道及其保温层的保温效果的一种手段。
通过对管道保温性能的检测,可以了解管道保温层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存在保温性能隐患,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复或改进。
管道保温性能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热导率测试:热导率是指保温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可通过热导率测试仪来进行测量。
该方法适用于评估保温材料的导热性能,特别是对于不同材料的比较和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2.温度分布测试:利用温度计或红外线热像仪,对管道及其保温层的表面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以评估保温层的保温效果。
通常会将不同区域的温度分布情况制成热图,直观地反映保温层的保温性能。
3.传热损失计算:通过测量管道运行过程中的进出口温度、流量、管道长度等参数,利用传热计算公式计算出管道系统的传热损失,从而评估保温层的保温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定量地评估保温层的保温效果,对于节能评价和经济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4.密封性测试:通过在管道及其保温层表面涂布水或其他染料,利用压力差或真空度的变化观察染料渗透情况,以评估保温层的密封性。
该方法适用于评估管道保温层的渗水性能,特别是在潮湿环境下的长期使用状态。
5.抗压性能测试:利用抗压试验机对保温层进行压缩试验,以评估保温层的抗压性能。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估保温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抗压强度,特别是在负载较大或需要承受机械冲击的场合。
6.年度能耗测试:通过对管道系统的年度能耗进行监测和记录,以评估保温层的保温效果。
该方法可以全面了解管道系统的能源利用情况,为节能改造提供参考数据。
总之,管道保温性能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管道保温层的保温效果,找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改进,从而提高管道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管式换热器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管式换热器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管式换热器的能效测试,大家肯定觉得这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对吧?别担心,今天我就带你们走一遭,帮你们理清楚到底啥是能效测试,为什么它这么重要。
管式换热器嘛,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由很多管子组成的“设备”。
这玩意儿的作用大家也不陌生,就是用来做热交换的,简单来说,就是在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之间传递热量,通常一个热流体,一个冷流体。
没错,热的给冷的传热,冷的再把热的“冷却”下来,效果好,能效高,设备的工作就顺畅,反之就卡壳。
说到能效,哎呀,这就得好好聊聊了。
能效其实就是“效率”的升级版,不仅仅是能用得久,还是能省钱省力的一种体现。
你想啊,管式换热器要是能效不高,那么它就得花更多的能源才能把热量从A传到B,不仅浪费了能源,还可能拖慢生产效率。
你要是想在行业里立足,能效高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它的测试就显得尤为重要啦。
那能效测试到底怎么搞呢?好嘞,先把设备准备好,看看工作环境怎么样,然后再弄清楚流体的状态、温度、流速这些关键指标。
有些设备为了增加测试的精度,甚至会使用“冷源”和“热源”的模拟系统,确保换热器在各种条件下的表现都能被检测得清清楚楚。
接着就是测量整个换热器在实际工作中的热交换效率,这时候你就得一边看着数据,一边担心会不会不符合标准,哈哈,毕竟能效差了,后续维修、保养、甚至是更换成本都是不小的开销。
我们再来讲讲能效测试的标准。
它其实是有一整套规范和规则的,没那么简单。
换句话说,不是随便来个测试就算了,得按规矩来!像《管式换热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里就明确规定了测试时要考虑的各种因素:热流体的温度范围、冷流体的流量、以及换热器的设计等各方面。
你别看这些细节,看似小事,可一旦出错,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所以,按照标准来测试,简直是保证了你在各种实际应用中都能让这台换热器“稳如老狗”。
测试不光是测试,评估也是一项很关键的工作。
有些人可能以为,哦,测试完了就完事了,事实是,咱们还得根据测试结果去评估换热器是不是达标,能效是否符合行业要求。
热管换热器测试方案

热管换热器测试方案一、热管换热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热管是由内部充填工质、密封、成型和连接装配的,其主要部分包括工质、吸附剂和润滑剂三部分。
热管换热器内部的工质在热管工作温度下,部分汽化成为饱和蒸气,并传递热量,然后在冷端部分冷凝成为液体,再通过毛细管力和重力力作用,通过循环传输热量。
二、热管换热器测试的目的和意义1.验证热管换热器的热传导性能、传热性能和整体热平衡性能;2.检验热管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质量;3.评估热管换热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4.寻找改进设计和工艺的方法。
三、热管换热器测试的一般步骤1.准备测试设备和仪器:包括热管换热器、供热器、冷却器、温度计、压力计等。
2.制定测试计划:包括测试方案、测试目标、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等。
3.热传导性能测试:通过制定不同的供热功率和测量热源温度和热管内部温度来确定热管换热器的热传导性能。
4.传热性能测试:通过测量冷却器的冷却水流量、进出水温差和热管的工作温度来确定热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5.整体热平衡性能测试:通过测量热管换热器内部的温度分布和热源输入功率来评估热管换热器的整体热平衡性能。
6.可靠性测试:包括水压试验、温度循环试验、振动试验等,以评估热管换热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7.数据分析和评估:将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热管换热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8.撰写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撰写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目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和结论等。
四、热管换热器测试的注意事项1.测试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热管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和高压,测试时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烫伤和热管爆裂等事故。
2.测试设备和仪器的准确性:测试设备和仪器的准确性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要定期校准和维护设备和仪器。
3.测试条件的稳定性:测试过程中要保持测试条件的稳定性,如供热功率、冷却水流量等,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4.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对测试得到的数据要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模型进行评估,得出准确的结论。
《热管及其性能测试》课件

01
02
03
for I that
STSK has, st that『,限制 the* st
st st all*, an,* st stS driven 1St*St* such? prodon* st by ,
st...st all2 st what howst has2 a,的确st st all st 1ST摇头 p st these失常 for E the... if...1 st厄 st... su,,... su... ...st鲜...... open...『se... su st p...『H children『ST...St all, ...E a ch. p E...shan p E指 thewal构 all状...『常年...E p你的 then then. drill April these这一点 these then a then vis fan Yun穿刺 m st若有 p then穿刺 m... the... the W.摇头实地实地 p with W这一点 your:实地 st实地穿刺 this with water穿刺摇头 have mortgage - p have water p clearly水的 all p then lead摇头 via all p实地 by through then "4穿刺 your have being.摇头 in through vis be these of your these蝎 with water4p ( re their startic穿 - then I this cre p through that I have hai " waterD如果能 this hit st the "the p实地 your sm ... st p said p实地实地 m p then s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芯吸收。并用径向雷诺数来判定蒸汽的径向流动的情况。当|Rer|<<1 时,蒸汽流动 中粘滞力起支配作用,速度分布曲线接近于通常的 Poiseuille 抛物线。在|Rer|较大 时,蒸发段和冷凝段的流动情况有所不同。对于热管内汽-液交界面压差与质量流之 间的关系,在热管的蒸发段,为了维持工作液体连续的蒸发,必须使 Pse 大于 Pve; 而在冷凝段为了维持工作液体连续的冷凝,必须使 Pvc 大于 Psc;Pse 是与蒸发段液体 液体表面温度 Tse 对应的蒸汽压力;Pve 是蒸发段的蒸汽压力;Pvc 是冷凝段的蒸汽压 力;Psc 是与冷凝段液体表面温度 Tsc 对应的蒸汽压力。在热管的具体条件下,不计 辐射,热流密度由对流和传导两部分组成。热管工作时具有以下特征: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张 烈 锋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The heating system is developed with the fin model of heat transfer and controlle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imulate processor,which was tested the heat pipe if it can be dissipated the set temperature of the simulate processor less than the specification in the limited time. Visual Basic6.0 as opera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ed an integrated measuring method of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heat pipe. The measurable capability of the whole measuring system is verified by average and range method and ANOVA method base on the related requirements of QS9000 or ISO/TS16949 system for measuring system. Finally, a test example was detailed illustrated the operating method of the measuring system.
The test result also verified that the delta T, Tcase temperature, Qin, thermal resistance Rhp and etc. can be fulfilling the need in the mass production.
通过对加热系统的设计改进,利用传热学中肋片的导热模型原理来给定模拟 CPU 上发热源温度,检验热管能否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发热源温度控制在指定的范围 内 。 并 建 立 了 一 套 完 整 系 统 的 热 管 传 热 性 能 检 测 方 法 。 参 照 QS9000 或 ISO/TS16949 对量测系统的相关要求,采用均值-全距法和变异数分析法分别对整个 量测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对。同时通过 VISUAL BASIC 程序语言编写的界面测 试系统的软件来控制整个量测系统。最后列举了一个实际案例,详细地介绍了这套 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
结果表明:Qgo-nogo 检测系统能够同时测出热管的温差△T,Tcase 温度,传热能 力 Qin 及热管的热阻 Rhp 等参数,并且测试时间也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在线检测质量 控制的产能要求。
关键词 计算机芯片,热管,传热性能,Qgo-nogo 检测系统,均值全距法,变异数分 析法
I
A SYSTEM FOR MEASURING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F HEAT PIPE AND ITS EVALUATING METHOD
热管吸液芯中流体流动一般为层流。Cotter 建议用类似管内流动的公式来计算 吸液芯多孔物质中液体的流动阻力。对于热管内蒸汽的流动压降,考虑了蒸汽的径 向流动所产生的影响。并假定蒸汽的轴向流动为不可压缩层流流动,在蒸发段有蒸 汽均匀地沿径向注入到流道中,而在冷凝段有蒸汽沿径向均匀地流向管壁,被吸液
3
图 2 典型的热管散热器 Fig2 Typical model of heat pipe heat sink
热管技术是利用液体工质的相变传热,具有极高的传热效率,内热阻极小,当 量导热系数极高,且具有很好的等温性,因此散热效果好,噪音低,使用寿命长。
2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它的工作原理如图 3 所示[3],具体过程为: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细芯的液体蒸发 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 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已,热量由热管的一端传至另一端。
(1)轴向传热量大; (2)轴向和径向的温度梯度都很小; (3)轴向导热量和对流相比可略去不计。 因此,热管的轴向对流的传热方式主要是对流(包括气体、液体两部分)。轴向 传热是由蒸汽流到冷凝段释放出潜热完成的。 Cotter 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 1.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确定了最大毛细压差与热管最大长度的关系;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连续性方程及 Hagen-Poiseuille 方程导出流体压降的微分 方程; 3.确定热管内蒸汽流动压降的微分方程; 4.根据气体分子动力理论建立汽-液质量传递的关系式; 5.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热流量和质量流量间的关系式; 6.给出特定的条件下(均匀加入热量和均匀输出热量)的微分方程解,即单位长 度上的热流量; 7.提出最佳热管毛细液芯尺寸。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热管传热性能检测系统及其检测评估方法 姓名:张烈锋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工业工程 指导教师:程晓鸣;赵福星
20071101
热管传热性能检测系统及其检测评估方法
摘要
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度倍增,使得芯片功率和散热量增加。利用液体工质的相变 传热的热管散热器被广泛运用于 CPU 冷却。为了满足热管大批量生产环节的传热 性能检验质量控制,结合热管的基本性质和实际工作特点,重新设计了热管传热性 能检测系统,简称为 Qgo-nogo 检测系统,它主要包括热管工件、加热系统装置、冷却 系统装置和测量系统四部分。
1.1.1 热管基本理论
图 3 热管工作原理图 Fig3 Operation principle of heat pipe
Cotter 在 1965 年首次提出了较完整的热管理论,从此奠定了热管研究的理论基 础[1],也成为热管性能分析和热管设计的根据,即 Cotter 理论。
Cotter 理论认为热管蒸发段和冷凝段两端的毛细压力差 ΔPcap 是热管内部工作液 体循环的推动力,是用来克服蒸汽从蒸发段流向冷凝段的阻力降 ΔPv、冷凝液体从 冷凝段回到蒸发段的压力降 ΔPl 和重力对流体流动引起的压力降 ΔPg。因此,ΔPcap ≥ΔPv+ΔPl+ΔPg 是热管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张 烈 锋
指导教师签名:程晓鸣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1.1 热管的用途和原理构造
随着计算机在科研和工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目前对 PC 机能够处理的数据和 运行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芯片的集成度倍增。从 Intel 推出的第一代微处理 器和微型计算机(1971~1973 年)其集成度约为 2,000 管/片,到第二代微处理器和微 型计算机(1973~1978 年)集成度达到 5,000~9,000 管/片,一直到 1993 年 3 月,Intel 公司正式推出第五代微处理器 Pentium 集成度已经高达 310 万管。2004 年 Intel 公司 推出下一代 64 位处理器 Madison 和 Deerfield,其微处理器里的晶体管数目超过 5 亿个,据 Intel 公司估计,到 2011 年微处理芯片所带的晶体管数目可达到 10 亿个。 晶体管数目的显著增加直接导致了芯片功率和散热量的增加。在 2000 年,个人电 脑(PC)里使用的处理器的计时速度接近 1GHz 了,散热量接近 50W,但是在 2004 年 处理器的计时速度已经超过了 3.0GHz 了而散热量接近了 100 瓦[1]。图 1 显示了近年 来 CPU 散热功率的逐年变化的情况。
ABSTRACT
The power rating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increases dramatically as the density of the electronic circuit on computer's processor increasing. Therefore, the heat pipe, which uses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the working fluid, is widely adopted in the cooling system for processor.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heat pipe in the mass production, a system for measuring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heat pipe was re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 and work condition of heat pipe, that is also called Qgo-nogo measuring system, which main include heat pipe, heating system, cooling system and testing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