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拨乐器

合集下载

乐器的大类

乐器的大类

乐器的大类
乐器的大类:
1、吹奏乐器:如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等。

2、弹拨乐器: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等。

3、打击乐器: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达卜(手鼓)、大钹,等。

4、拉弦乐器:如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等。

5、弦乐器:弓拉弦鸣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倍低音提琴、电贝司。

弹拨弦鸣乐器:竖琴、吉他、电吉他。

6、木管乐器:唇鸣类:长笛、短笛。

簧鸣类: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大管、萨克斯管。

7、铜管乐器:小号、短号、长号、圆号、大号。

8、键盘乐器:钢琴、管风琴、手风琴、电子琴。

中国古典乐器介绍

中国古典乐器介绍

中国古典乐器介绍中国古典乐器是指中国传统音乐中使用的乐器,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独特且丰富的音乐文化。

这些乐器既有弦乐器、管乐器,也有打击乐器,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响特点和演奏技巧,给中国音乐注入了独特的韵味。

下面就将介绍几种代表性的中国古典乐器。

古筝是中国古典乐器中最有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它的外形长约1.64米,有21根弦,每根弦都是由牛肠制成,发出的音色清澈而悦耳。

古筝的演奏方式有很多,可以分为指弹、拨弦和扬弦。

在古筝的演奏中,演奏者往往需要用指尖、指甲、木制的拨片等工具来弹拨弦线,制造出美妙的音色,弹奏出各种各样的曲调。

古琴是中国古典乐器中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拥有3500年的悠久历史。

古琴的音色柔和而深沉,给人一种凝重、内敛的感觉。

古琴有7根弦,长度约为1.5米,演奏者通常用右手的三个手指弹奏琴弦,并用左手的指尖来拨弦,产生出独特的音色效果。

古琴常常被用来演奏宫廷音乐,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代表性乐器。

二胡是中国古典乐器中一种弓弦乐器。

它的外形类似于小提琴,但是只有两根弦。

二胡的音色悠扬而富有感情,演奏者通常用琴弓拉弦,产生出高亢深情的音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非常丰富,可以通过改变弓的力度和速度,以及指法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具有很大的表现力。

二胡常常被用来演奏中国民乐和戏曲音乐。

古管是中国古典乐器中一种传统木管乐器。

它的音色宏亮而洪亮,演奏者通过调整口律、换气和手指覆盖孔口的方式来控制声音的高低和音色的变化。

古管既可以独奏,也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

古管常常被用来演奏民乐、宫廷乐和戏曲音乐,为音乐增添了一种激情四溢的氛围。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国古典乐器中的几种代表性乐器,还有很多其他的乐器同样具有独特的音响效果和特点。

中国古典乐器的发展历史悠久,每一种乐器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在演奏技巧上有独特的要求。

从古筝的悦耳清澈,到古琴的深沉内敛,再到二胡的高亢深情和古管的洪亮激情,这些乐器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

民族弹拨乐器有哪些

民族弹拨乐器有哪些

民族弹拨乐器有哪些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民族弹拨乐器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民族弹拨乐器有哪些 第一类以七弦琴为代表,包括古琴、古筝等乐器。

这类乐器都有一个长方形木箱作为琴身,张以琴弦,平放着弹奏。

除七弦琴都可以按弦取音外,其余都只用其空弦音。

第二类以琵琶为代表,包括柳琴、月琴、阮、三弦等乐器,装有四根、三根或两根弦,左手按弦,右手弹拨,多放在腿上演奏。

第三类是扬琴。

平置在木架上,用琴竹击弦取音,约在明代由外国传入。

弹拨乐器总类繁多,下面,依次介绍目前国乐团中最常用的乐器:琵琶、柳琴、杨琴、和古筝、阮、三弦。

东不拉
东不拉是哈萨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在一些哈萨克族家庭里,甚至一家老少都能弹上几曲。

在哈萨克语中,东不拉有特殊的含义:“东”是乐器弹奏之声,“不拉”是给乐器定弦的意思。

东不拉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它就在中国的新疆流传了。

东不拉的琴身为木质结构,它的形状就象一把放大了的勺子。

最早的东不拉制作非常简单,民间艺人把一整块木料砍成勺子形状,装上面板,拉上两根羊肠作为琴弦,再在勺把儿上装上9个音品,“东不拉”就制成了。

东不拉是哈萨克族的民间歌手离不开的伴奏乐器。

哈萨克人有了它,外出放牧的时候再也不孤独了。

傍晚回到家,人们弹奏着东不拉,载歌载舞,与家人共享欢乐。

东不拉可以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表现力非常丰富。

东不拉的。

弹拨乐器介绍

弹拨乐器介绍

我国的琵琶最初来自波斯的梨形曲项琵琶,公元五世纪前后,经丝绸之路传人我国中原。

隋唐时期已在中国宫廷中广泛运用。

如官方“大乐署”、“教坊”、“梨园”等均设有专门的琵琶课(见白居易《琵琶行》)。

在琵琶到中国后,无论从外形、结构还是演奏方法、演奏韵味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变化,使它终于变成了一种地道的中国民族乐器。

如,原来隋唐琵琶的演奏是用拨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于演奏范围由宫廷扩散向民间,琵琶的乐目也开始增多。

现有的传统琵琶曲主要是清代以来的传谱。

它们包括有汉宫秋月、夕阳箫鼓、月儿高、塞上曲(其中包括五首可以连续演奏,也可以分段演奏的小曲)等文曲,又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等武曲。

还有一些被称为琵琶大曲者,其特点是综合文曲、武曲技术表现于一身,如阳春古曲等,它们都广泛地表现出自隋、唐以来,琵琶在中国生根、演化和发展的大体状况。

琵琶以其颗粒性音响见长,音色独特,演奏灵活多变,自古就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赞喻。

它不仅能唱、能吟,还长于通过精美的节奏表现歌舞动作,或通过各种多音演奏技术表现复杂的戏剧性音乐内容等,所以近年来,发展尤其迅速。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件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早在《诗经》中,就客所喜爱。

古琴的音域宽广,共有四个八度和一个大二度。

虽然音量较小,但表现力特别丰富,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出很多极富特色、极有韵味的乐音。

其基本音响大体可分为三类:散音(即左手不按的空弦音)、按音(也称实音,即左手按弦,右手拨弦时发出的声音)、泛音(即右手拨弦,左手轻碰琴弦所发出的较清亮的声音)。

但实际操奏起来,吟、揉、绰、注以及由双弦同时拨奏的和音等,又各有自己的讲究。

古琴不仅音色优美,同时还具有精深高妙的美学内涵、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古色古香、典雅质朴的文人气度。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


• 月琴和阮比,比阮小,音色更亮些, 柳琴俗称土琵琶,音色明亮悦耳刚性 较强,这三件乐器和琵琶比较,前三 者都是用拨片弹奏,而琵琶使用假指 甲,琵琶最早是横弹,后来发展到竖 弹,而其它三样乐器打一开始就是竖 着弹,最大的不同就是外形不一样了, 因为外形,所以音色也有区别,虽然 月琴和柳琴都算高音乐器,但月琴由 于它的琴身是圆形,所以他出来的声 音较柳琴更圆润些。
弹拨乐器
古筝
古琴:原名“琴”,亦称“瑶琴”、 “玉琴”、“七弦琴”,是我国历史最 悠久的弹拨类乐器,有实据可考至少形 成于3000多年前,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
已盛行的乐器。
• 古筝又名"秦筝"。早在战国的时候 筝就已经流行了,自秦、汉以来从 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 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 派。
竖琴
冬不拉
独弦琴Biblioteka 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 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 徵",可以弹奏出许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 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 异常丰富,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
书、画"之首;在艺术表现上属于写意类。
• 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 弦中移动弦马(柱),可以调作音高,音 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 悦耳,表现力丰富而形象。

弹拨乐器的演奏技法与指法训练

弹拨乐器的演奏技法与指法训练

弹拨乐器的演奏技法与指法训练弹拨乐器是一类非常受欢迎的乐器,例如吉他、古筝、琵琶等。

学习弹拨乐器需要掌握一定的演奏技法和指法训练,才能提高演奏水平并演奏出动人的音乐。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弹拨乐器的演奏技法与指法训练,希望能对学习弹拨乐器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第一节:弹拨乐器的演奏技法1. 拨弦技巧拨弦是弹拨乐器演奏的基本技法之一,正确的拨弦技巧可以使音色更加丰富和稳定。

首先,要注意拨片与弦的接触角度,合适的角度可以产生清晰的音色。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拨动力度,力度过大容易产生嘈杂的声音,力度过小则音色不够饱满。

最后,练习蓄力拨弦,即在拨弦前先稍微停顿一下,在拨弦过程中发力,可以产生更有力度和感染力的音乐。

2. 弹奏速度控制弹拨乐器的演奏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要掌握快速弹奏和慢速弹奏的技巧,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适当使用练习曲目来提高。

在快速弹奏时,要注重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保持指尖与琴弦的接触稳定。

在慢速弹奏时,要注重表现音乐的情感,通过控制音符的时值和音乐的呼吸感来表达出音乐的美感。

3. 和弦演奏技巧在弹拨乐器的演奏中,和弦演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掌握和弦的演奏技巧,首先需要熟悉和弦的构成和指法,然后通过练习不同的和弦转换来提高手指的灵活性。

在演奏和弦时,要注意保持手指的放松和自然,避免用力过度或者手指过分弯曲造成不良的演奏效果。

同时,要注意每个音符的清晰度和音量的平衡,使和弦的演奏更加协调和谐。

第二节:弹拨乐器的指法训练1. 手指灵活性训练弹拨乐器的指法训练是提高演奏技巧的关键之一。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训练方法来增强手指的灵活性:- 扩展指法:将手指自然地伸展开,并用力按压在一起,然后轻松松开手指,重复练习几次。

- 独立指法:将每个手指单独放在琴弦上,用力按压下去,同时其他手指要保持放松状态。

- 手指关节训练:通过旋转手腕、屈伸手指等运动,锻炼手指的关节活动度。

2. 指尖力度训练手指的力度对于拨弦和按弦是至关重要的。

古筝(弹拨乐器)

古筝(弹拨乐器)

乐器保养 古筝使用的场合最佳温度为20℃,最佳湿度 为50%。一般情况下,温度保持在16-28℃、 湿度在50~70%之间的空间内使用古筝对乐 器振动和发音都较有利。 古筝在使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或剧烈 震动。 古筝应置于干燥、阴凉通风处,避免潮湿、 雨淋和阳光直接曝晒(北方地区冬季不能靠 近散热的暖气片,以免曝烈或变形),不要 放在厨房内或容易接触油烟的地方,油烟的 吸附会直接影响乐器音色。 古筝使用后可用干软布拭抹去琴弦上的汗渍 等,以防琴弦生锈。不用时最好用筝罩罩上, 以减少灰尘、光线或潮湿空气等对古筝侵蚀。 古筝应经常使用,有利于琴弦张力的稳定, 琴体经常震动,能促进音色日趋完美。 古筝的音准受温度、湿度及震动等条件的影 响。一旦发现琴的声音不准应及时调音,否 则会影响演奏效果。 定期对古筝进行护理,可用软毛刷或干软布 等清理擦拭琴体,切不可用水淋洗,特殊情 况可向厂方或当地经销商咨询。 如短时间不弹筝,也不要将弦子松掉或将筝 柱下掉,只要防潮、防晒、防灰即可,不可 直接放在地上或挂在潮湿的墙上。湿气较重 时,将古筝放入盒内,并在盒内放入干燥剂。 古筝的高音弦易断,可购置1—9弦做备用, 低音弦一般不易断。断了弦要立即补上。 经常把音调准,才能保持音色的纯净。
基本构造 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 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 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tán]材,古筝的音质取决 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 紫檀、金丝楠木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 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 筝”、“转调筝”等。 面板 一台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面板以阳面中段为最 佳,阳面是指整株桐木置于水中,露出水面的一面为阳面,去 头斩尾为中段,一般以9-12年树龄的桐木为最佳,尤以河南兰 考的桐木为最佳,沙土地,木质疏松,利于音质的传导。 专业演奏古筝的面板以通纹为最佳,中音区纹理间距5-9厘 米,高音与低音区间距1.5-2.5厘米为最佳,面板厚度高中低音 的厚度一般为9mm、11mm、10mm,眼下面板大多数采用弦 切工艺。 琴弦 早期的琴弦以马尾、鹿筋为原料,到了当下这段时期以尼 龙钢丝弦为主流,增加了音量,也提高了韵味,琴弦以德国进 口钢丝为主,含碳量均匀,寿命长,手感好,以五音不全牌、 宝泉牌、敦煌牌为代表,较受专业人士欢迎。 筝码 一般来说红木古筝配套红木筝码,楠木古筝配套鸡翅木筝 码,紫檀古筝配套紫檀筝码,筝码要求纹理垂直向下为最佳, 上嵌牛骨,搁弦槽一般为元 前3世纪的战 国时代,就 在当时的秦 国(现陕西) 一带广泛流 传,又名秦 筝。算起来, 它已经有 2500年以上 的历史了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

弹拨乐器的历史悠久,种类和形制繁多,是极富特色的一类弦乐器。

根据乐器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的差别,弹拨乐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以一个长方形木箱做为琴身,张以琴弦,平放着弹奏古筝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拨弦乐器,最早鉴于(史记)记载,在秦国以流传于民间,故称秦筝,至今已有2300年的历史。

它的流传甚广,从岭南至内蒙,几遍及全中国。

尤以河南、山东、浙江、广东、内蒙等地更被广泛的采用而闻名。

最初的筝为五弦,到了隋代固定为十三弦,成为雅俗共赏的"众彩之师"。

古筝的共鸣箱上依次并行排弦,发音轻柔、典雅、华丽、委婉,可表达刚、柔、哀、乐之情感。

现经改良,由十三、十六弦不等而发展到二十一至二十五弦,性能大为提高,深受人们欢迎。

被用作独奏、重奏、合奏以及多种戏曲、曲艺和舞蹈等的伴奏古琴在古代称为琴、瑶琴。

现代称为古琴、七弦琴,是中国历代文人雅士所崇尚的乐器之一。

在中国古代文献《诗经》、《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都有记载。

其造型优美,常见的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

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琴面外侧有十三个圆的标志,叫做徽,用以标明泛音位置和按音的音位。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

古琴的音域有四个八度零两个音。

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技音一百四十七个。

一般采用减字谱与五线谱(或简谱)相结合的方法来记谱。

第二类:乐器装有四根、三根或两根弦,左手按弦,右手弹拨,多放在腿上弹奏远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国就有常柄、皮面、圆形音箱的琵琶,名「弦」。

汉代亦有木面十二柱的琵琶出现。

约在公元三百五十年前后,通过印度传到中国的一种琵琶,梨形音箱、曲颈、四条弦,叫「曲项琵琶」,这是现代琵琶的前身。

它吸收了秦、汉琵琶的长处改造发展,并经后人不断改进,由有相无品增加至四相十多品,民国后,采用十二音平均律,增至六相二十四品,音域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演奏技法
• 古筝(Chinese zither)常用演奏手法采用 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掌握节 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 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筝的指法颇多,右手 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左手 有按、滑、揉、颤等。 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 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 作了《庆丰年》,解放了左手,曲调上运用复 调的手法,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 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 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彈撥樂器
指導老師: 主講:
女子十二乐坊《流雲》
简介

弹拨乐器的历史悠久,种类形制繁多, 是极富特色的一类弦乐器。远在三千年 前的周代,就已有「琴」、「瑟」等乐 器,随后陆续产生了或输入了周末 战国时的筑、筝、秦代的 弦豉、汉代的箜篌、阮、 隋唐的琵琶、元代的 三弦、明代的杨琴等 等。

是 平 置 击 奏 的 , 如 扬
罗小慈
林玲
• 林玲(1963—),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 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古筝硕士研究生 导师;天津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厦 门大学艺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硕士生导 师、客席教授。林玲的演奏富于强烈的艺 术感染力,演奏曲目蕴含深厚的传统功底, 被香港《文汇报》等知名媒体誉为“中国 当代首屈一指的古筝演奏家”。
《霸王卸甲》
• 刘德海 琵琶演奏家,
(4) 名 家 简 介
教育家。著名琵琶演 奏家刘德海是中国五 十年代末期成长起来 的演奏家中的优秀代 表。人们称他为琵琶 大师,国宝,在国内 外享有盛誉。
刘德海
刘芳
• 刘芳 琵琶演奏家 1974年生于云南昆 明,现居加拿大蒙特利尔市(Montreal)。 她被法文周刊· 时报(L’Actualite,2001) 誉为 "琵琶皇后" 和 "最伟大的琵琶演 奏家之一" 。 蒙城法语日报(La Presse,2002)认为 "刘芳无疑是琵琶 艺术在欧美最伟大的使者" 。
《草原英雄小姐妹》协奏曲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 • 它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相传这是春 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 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 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 《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唐智宾演奏
林 冲 夜 奔
李 玲 玲
《将军令》
• 《将军令》 乐曲表现古代将军升 帐时的威严庄重、出征时的矫健轻 捷、战斗时的激烈紧张。共分四段: 散板、慢板、快板和急板。
將 軍 令
许学东《草原随想曲》
(4)名家简介
• 项祖华 著名扬琴演奏家、作 曲家、音乐教育家,项祖华教授是 新中国第一代扬琴艺术家和第一位 扬琴硕士生导师,他精擅江南丝竹、 广东音乐扬琴,兼容并蓄,开拓创 新,突破丰富了扬琴的表现力,形 成自己“细致入微、跌宕多变、刚 柔并济、韵味隽永”的艺术风格。 他的扬琴演奏、创作及论著,是最 早在全国音乐比赛的获奖者。
李廷松

扬 琴 为 主 要 伴 奏 乐 器 。
江 南 丝 竹 , 广 东 音 乐 等 ) 都 以
人 台 等 ) , 民 间 器 乐 合 奏 ( 如
曲 ( 如 泸 剧 , 苏 剧 , 吕 剧 , 二
北 京 琴 书 , 广 西 文 场 等 ) , 戏
艺 ( 如 四 川 扬 琴 , 山 东 琴 书 ,
•管平湖
• 管平湖的古琴演奏运指 稳重刚健,刹有神韵,风格 苍劲古朴,刚柔相济,先生虽逝,但有录音资料所存,大 部分为五十年代或更早期灌制,限於当时的条件,其音响 效果显然不能与现在的录音相 比。但正因如此,更使得这些流传
于世的罕有录音弥足珍贵。 聆听管先生琴 曲,正如李白云:为我一挥手,如听万 壑松;遥想先生 当年风姿,令人神往。
(3)扬琴作品欣赏
• 《林冲夜奔》 是由我国著 名扬琴演奏家、作曲家、音 乐教育家项祖华教授于1984 年创作完成的一部力作,作 品一问世即获得广泛好评, • 《林冲夜奔》取材于我国家 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水 浒传》,作者以《新水令》、 《雁儿落》等昆曲音乐曲牌 库依托,用一种更深层次的 思维方式来表现民族气韵, 把扬琴这件外来乐器的民族 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演奏技法
• 扬琴的基本竹法是两手轮流交替.传 统竹法有“左竹法”和“右竹法” 两种。五十年代未王沂甫先生总结 出弹、轮、颤、滑、点、拔、揉、 勾”扬琴八法。随着扬琴的发展, 我国扬琴已自成一体,具有丰富多 彩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归纳起 来,大致可分为七类:单音技术、 双音、轮音、弹轮、分解和弦、两 声部配臵和色彩技巧。
管 平 湖
(1897 — 1967)

2 古筝
古筝 又名“秦筝”,是 因为它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秦 国(今陕西地区);称为古筝, 就像七弦琴被称为古琴一样, 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筝传到 高丽、日本和越南以后,又演 变成高丽的伽椰琴、日本的筝 道和越南的十六弦琴,在音乐 上各具特色。
(1)外形
• 长方形木质音箱上,以弦孔与 弦轴张弦。弦架于可以自由移 动的“筝柱”(即“马”)上,一弦 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
《战台风》
《渔舟唱晚》
• 《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古筝曲。一般 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 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名 句——“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 寒,声断衡阳之浦”。
《渔舟唱晚》 罗小慈演奏
(4)名家简介
• 罗小慈,女,出生于1974年。 上海民族乐团独奏演员,上海 音乐家 协会会员,上海音 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常务 理事。罗小慈的演奏委婉华丽、 刚柔并济、挥洒自如,其音乐 表现细腻传神,显示出上乘的 功力。鉴于她的艺术成就, 2002年, 罗小慈被评为 “第四届上 海文化新 人”。 还被评为上海传媒十 大青年才俊。
琴 等 。
柳 琴 , 月 琴 , 三 弦 等 。

是 抱 弹 的 , 如 琵 琶 ,

是 古 琴 , 古 筝 等 。 平 置 弹 奏 的 , 如
分 类
一 平臵弹奏的
• 1 古琴
原名“琴”或“七弦琴”。 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 “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 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 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 有着悠久的历史。
刘芳
李廷松
李廷松 祖籍江苏苏州。1906年12月18日 生于上海,1976年8月11日卒于北京。他的 琵琶演奏以武曲见长,风格古朴深厚,刚劲挺 拔,乐曲处理深入浅出,前呼后应,浑然一体。 自50年代起,他所演奏的《霸王卸甲》、 《十面埋伏》、《夕阳箫鼓》、《青莲乐 府》等传统古曲,经他与曹安和整理,由 人民音乐
李祥霆,满族,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 教授,吉林辽源人,祖籍辽宁岫岩,1957年起师 从查阜西学古琴,1958年考入中央 音乐学院,从吴景略学 古琴。1989年到英国剑 桥大学作古琴即兴演奏 研究并在伦敦大学亚非 音乐研究中心任客座研 究员教授古琴和洞箫。 1994年10月到中央音 乐学院继续任教。
(3)琵琶作品欣赏
•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之一, 又名《淮阴平楚》。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 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 《琵琶行》。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 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 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关于乐曲的 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
林 玲
二 抱弹乐器
• 琵琶 被称为“民乐之 王”,“弹拨乐器之王”, “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 弦鸣乐器。南北朝时由印度 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音 箱呈半梨形,张四弦,原先 先用丝线,现在用钢丝、尼 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 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 手五 指弹奏。是可独 奏、伴奏、合奏
(3)古筝作品欣赏
• 1965年,王昌元成功创作出 古筝曲《战台风》,《战台 风》的出现,使古筝的演奏 的技术、技巧,又进入了一 个新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古 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此 曲中的扫摇四点、密摇、扣 摇、刮奏及使用无效区的噪 音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都 是创新技法,提高且丰富了筝 的表现能力。
(1)外形
•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 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 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 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 公分左右)。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 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 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 有足。
(2)演奏技法
•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 净浑厚,风格古朴。演奏方法非常丰富。 不下50余种。有3类:音质有散音(即空弦) 泛音,按音;右手弹奏技法有擘,托,抹, 挑,勾,剔,打,摘,轮等,可同时奏两 音;左手按弦技法有吟,揉,绰(音前上 滑音),注(音前下滑音),上(音前上 滑),下(音后下滑),进复(上滑后退 回原位),退复(与进复相反)等。各种 技法的结合,使古琴发出多样的音色和具 有丰富的润饰旋律的可能性。
(1)外形
•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 • 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 • 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 分。
(2)演奏技法
• 南琶的演奏风格古朴、独特,音韵有敲 击钟磬之风味。 • 弹奏技巧主要有弹、挑、摙指(快速弹 挑)、点指、挞指、去倒、半跳、按音、 甲指(相当于竖抱琵琶的“扣”)、快 落指和慢落指等。
《十面埋伏》 刘芳演奏
《草原英雄小姐妹》
• 1973年,刘德海、王燕樵、吴祖强创作了一 首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以蒙古族 孩子玉荣和龙梅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动人 事迹为依据写成”的。这是作者在总谱的扉页上 写的说明。在这之前,有一部同名动画片在全国 放映,已经引起了巨大反响,琵琶协奏曲的主旋 律就是取自这部动画片的主题曲。 • 乐曲首演于1976年,后曾于1978年和1 979年两次在美国公演,受到了国内外听众的 赞赏,这部琵琶协奏曲可谓是中西交化交融的作 品之一,这首曲子被翻译为英文“Little sisters of grassl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