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针灸传心录
董氏针灸彩色穴位图收集

董氏针灸彩色穴位图最全收集(董氏奇穴)-董氏针灸穴位图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着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体系。
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流派,堪称针道。
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
本站收集最新的董氏穴位图,包括董氏彩色穴位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仅供参考!。
【董氏奇穴-针灸配方】全集珍藏版(二)

【董氏奇穴-针灸配方】全集珍藏版(二)学习妇科偏方第三章脏腑疾病十三.心脏疾病(一)心脏病:大间;心常(慢性擴大特效);四花上;四花里;天地人士(心跳过速)(二)心脏炎:心门;四花中上(三)心脏衰弱:指腎;天地人士加灵骨(四)心脏性之风湿病:火膝;心常;三通(五)心脏二尖瓣血管阻塞之胸痛:灵骨加大白(六)心痛:火膝;四花中副刺;火包;腎关(七)心跳:小间;中间;心常;火串;心门;肩中;火菊;四花上里;伏兔(八)心惊:胆穴(九)强心(昏迷时使用):火硬(十)心下胀:心门;通关、通山(十一)心跳过快:心门特效;通关、通天;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十二)心肌炎:心门(十三)血管硬化:四花中、副点刺出血十四.肺脏疾病(一)肺炎:重子(特效);大白刺(二)肺积水:四花中(特效)(三)肺结核: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再针驷马(四)肺瘤:四花中(五)肺气肿: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六)支气管炎:小间(七)肺癌、肺气肿:心常加灵骨、大白(特效)(八)咳嗽、气喘:重子(小孩最有效);大白刺;火腑海穴;天地人士配灵骨(特效);人宗;曲陵;四花外强刺激;土水穴(特效)(九)哮喘:四花上中;驷马(十)痰咳不出:重子重仙十五.肝胆疾病(一)肝火旺:木穴;木炎(二)肝炎:木炎;肝门;上曲刺;火包;火主(三)肝肿大硬化:木炎;上曲刺;再针肝门,明黄;肝俞点刺,再针上三黄(四)肝炎之肠炎:肠门;木斗;木留;三重(五)肝弱:富顶(六)口苦睡不着:木炎(七)慢性黄疸:眼黄加三黄;火枝加火全加其黄(八)急性黄疸:眼黄加肝门;火枝加火全加其黄(九)面黄四肢浮肿:人宗(十)胆病:木斗;木留(十一)胆结石:木枝(十二)胆囊炎:火枝;火全十六.脾胃疾病(一)脾肿大:脾肿;上三黄;三重;木斗;木留;人宗(二)反胃(倒食):天皇;腎关(三)胃酸过多:天皇;腎关(四)胃痛:浮、外间、肠门;火主;门金;花骨四;四花中、上、下、里(五)胃下垂:脾肿加足三里加内关加中脘,并灸神阙、气海、关元(六)胃炎,久年胃病:土水;门金十七.腎、膀胱病(一)腎脏病之腰痛、腰酸:中白;腕顺一、二;水相(二)腎脏病之背痛:中白(三)腎亏:指腎;地士;搏球加四花中(四)腎痛:二角明(五)腎募穴京门处痛:二角明(六)腎脏炎:後椎加首英;水愈刺(特效);水相;天地人皇;通腎胃背;马金水加快水;腕顺一、二(七)腎结石:水愈;马金水(八)膀胱结石、膀胱炎:马快水(九)蛋白尿:天地人皇;通腎胃背十八.大小肠病(一)肠炎:指五金;千金;肠门;门金;四花下;腑肠加门金;四花外刺;足千金;五金;通腎加通胃(二)肠痛:灵骨;四花里(三)肠胃慢性出血:姐妹一、二、三(四)肠风下血:中白(五)痔疮出血:委中刺加中白(六)大便脱肛:其门(七)顽固性便秘:其门(八)便秘:火串(九)肚脐周围及腰痛:腕顺一、二(十)大肠部胀痛:肠门;门金(十一)肠出血:四花中、外点刺,再针姐妹穴第四章其他疾病十九.妇科疾病(一)子宫瘤:凤凰巢加妇科;重子加重仙;火硬;火主;水晶;姐妹一、二、三(二)子宫炎:凤凰巢;妇科;木妇;火硬;火主;水晶(三)子宫不正:凤凰巢加妇科(四)卵巢炎:重子加重仙(五)输卵管不通:木妇;凤凰巢加妇科(六)妇科产后风:水相(七)妊娠呕吐:三通(双足取穴,特效)(八)月经不调:凤凰巢;妇科;灵骨;其门;木妇;上三黄;姐妹一、二、三(九)经痛:灵骨;木妇;三泉(十)赤白带下:凤凰巢;妇科;灵骨;其门;天宗(特效);云门;木妇(特效);姐妹一、二、三;通腎、通背、通胃(十一)安胎:凤凰巢加妇科(十二)不孕:凤凰巢加妇科(十三)难产:灵骨;火包;火主(十四)胎衣不下:火包;火硬(十五)回乳:指驷马(十二年乳水不收)(十六)乳癌:外三关(十七)乳肿大:指三重(十八)乳房硬块:三重(20次左右可消)(十九)陰道痒:天宗;云白(二十)陰道炎:云白;海豹(二十一)陰门发肿:凤凰巢(二十二)女人性冷淡:其门(二十三)难达高潮:其门(二十四)原发性痛经:合阳,承山(二十五)宫寒痛经:至阴,承山(二十六)回乳:光明,足临泣(二十七)急性乳腺炎:内关;肩井;太冲、梁丘二十.前后阴病(一)尿道痛(非细菌性):火主;灵骨(二)尿道炎:浮、外间;六快(三)尿道结石:马快水加六快加七快(四)小便不通:火硬刺;下三皇;肩中、云白、下曲(五)小便出血:三皇(六)小便过多:凤凰巢(七)陰茎痛:六快(八)龟头长红点:六快(九)尿意频数:海豹、木妇特效;马快水;腎关(十)淋浊:通腎、通胃、通背;马快水(十一)睾丸坠痛:大间(十二)疝气:大小中外浮间;海豹;腹快(十三)性病:上、下唇(十四)陽痿、性能力不够:三皇(十五)遗精、滑精:三皇(十六)尿石所致绞痛:太溪;精灵(十七)急性睾丸炎:灸阳池二十一.疑难病(一)糖尿病:天宗;天地人三皇;四肢穴(二)血糖过低:上三黄加腎关(三)感冒后四肢酸痛:三通任取二穴加四肢穴(四)感冒:木穴(又名感冒穴);火腑海穴加分金;人宗(五)感冒流清涕:木穴(六)头晕眼花:中间;指驷马;火腑海穴;四花上;三通(针(七)头晕脑胀:灵骨;富顶;後枝;支通;落通;火菊;火散(八)血压高:富顶;後枝;上曲;下曲;支通;落通;五岭刺加火硬(九)血压高引起之头晕眼晕,心跳,心衰:火连(十)血压高(肝阳亢进),中风後神志不清:火连(十一)血管硬化:後枝;肩中;地宗;支通;落通;火菊;四花中、副(十二)脑神经不清:正会、镇静、三重(十三)伤之流血不止:火包刺;六完(十四)止血:花骨四(十五)全身关节痛、神经痛:水曲(十六)妇人美容要穴:三皇(十七)妇人黑斑:上三黄(十八)骨头胀大:复原穴(十九)骨骼肿大:中白;火硬;消骨穴(二十)四肢骨肿:腕顺一、二;水曲;水相(二十一)扎针数日后麻觉未除者:木留(二十二)白血病:木留(二十三)白血球过多:上三黄;火枝加火全(二十四)丹毒:心门(特效)(二十五)抽筋:曲陵(二十六)狐臭:天宗;李白(二十七)减肥:水曲(二十八)小儿睡中咬牙:三重、四花下(二十九)特大号青春痘:腑肠加外三关(三十)癫痫:三通(天、关、山)任取二穴加上三黄(久扎必好);火枝加火全加土水(一个月断根);肺俞,厥阴俞点刺(三十一)雄胸:金前上、下穴(三十二)灰指甲:水愈附近刺(手指甲週期性溃烂、脫甲、似(三十三)皮肤病:指四马;木穴;後枝;四馬(用中心四馬不便時,可用指四馬)(三十四)牛皮癬:四馬(三十五)頸項皮肤病:肩中(此穴治頸項皮肤病,頗奇特)(三十六)手掌心脫皮:木穴(三十七)手掌皮肤硬化(鵝掌風):木穴(三十八)外感風邪不宣之皮肤騷癢:木穴(神效)(三十九)臉面黑斑:指四馬(四十)小兒夜哭:瞻穴小兒夜哭、小兒發驚風:血海(四十一)驱风:指三重(四十二)睡中咬牙:四花下特效(四十三)脂肪瘤:明黄特效;外三关(四十四)失眠:下三皇;镇静(四十五)高血压:五岑、委中、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四十六)暴瘖:失音(四十七)半身不遂:木火;灵骨加火白;肩中;上曲;下曲;六完加三重;驷马;九里(四十八)半身麻痹:肩中;夹宗;云白;上曲;下曲(上曲云白肩中;下曲李白肩中)木斗;木留(四十九)肌肉萎缩:指三重;水曲(五十)生气而痰迷心窍:火膝(五十一)难产:火包(五十二)子宫炎(经痛):木妇;妇科;门金穴(特效)(五十三)发汗、止汗:木穴(五十四)痞块:三重(五十五)发寒熟:木穴(五十六)阳症起死回生:地宗(五十七)脑部各种病变:上瘤(五十八)脑瘤、脑膜炎:四散加火菊加火连(单脚);上瘤;(五十九)脑骨胀大、脑积水:正筋、正宗、正士;配上瘤(六十)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三重(六十一)外感风邪不宣之皮肤骚痒:木穴(神效)(六十二)各种瘤:外三关(与三重交替使用)(六十三)帕金森:上三黄加百会加镇静加腎关;复溜、明黄(六十四)舞蹈病:上三黄(六十五)游走性痛:上三黄;中九里(六十六)精神紧张引起之失眠:上三黄(六十七)神经性呕吐:三通(六十八)呕吐:心门(六十九)全身麻木属气血不通者:木留(特效)(七十)全身之骨痛、酸麻:列缺透太渊;鱼际透劳宫(七十一)消化不良:脾肿穴加通山、关、天(特效);木斗;木留(七十二)干霍乱:心门(七十三)霍乱转筋:搏球加四花上、里(七十四)疲劳:富顶;支通;落通;木留;木斗(七十五)全身疲劳:背面刺、落通(七十六)西药中毒面呈黑色:解穴(七十七)痿症:正会加三通:正会加下三皇加腎关加足三里加阳陵泉加肩中(七十八)一切气逆(肺气、胸胀、腹胀、腎不纳气):水金、水通(七十九)呃逆:水金、水通(八十)腰围大由於胀气者:水金加水通加灵骨加大白(八十一)胆绞痛:太冲(八十二)注射后臀部疼痛:阳陵泉(八十三)过敏性鼻炎:印堂(八十四)胃肠型感冒:胸背部反应点灯心草点治(八十五)急性黄疸型肝炎:足三里,合谷,三阴交(或中封)(八十六)急性细菌性痢疾:阴陵泉,外陵,高热者配内关。
【董氏奇穴】针灸大全:口诀、取穴,配穴,五腧穴!

【董氏奇穴】针灸大全:口诀、取穴,配穴,五腧穴!珍藏岐黄名家经方大全一、针灸口诀头面颈项部病症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腎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其他病症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三里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瘾疹。
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一一部位)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一一部位)董氏奇穴为董师景昌绍衍祖学狭心症,研究发展,自成一派之。
一家之学,其效果与境界较之“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心绞痛治疗,若能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即:一、手指部称“一一部位”。
二、手掌部称“二二部位”。
三,小臂部称“三三部位”。
四、大臂部称“四四部位”。
五、足趾部称“五五部位”。
六、足掌部称“六六部位”。
七、小腿部称“七七部位”。
八、大腿部称“八八部位”。
九、耳朵部称“九九部位”。
十、头面部称“十十部位”。
除以上十个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此胸背两部多以三棱针刺之,无需毫针深扎。
董氏奇穴虽有部分与“十四经穴”位置相同,然用法与治效完全不同,董师有独特创见者,概从董氏命名,并加以对比说明心绞痛症状心绞痛的治疗,以资区辨。
至于其它“解剖、主治、取穴、手术、应用、注意”等亦就原文照录,再分项说明,“解剖”部分与实际之神经解剖颇有出入,原书之意义系指该穴作用之部位及脏腑而言。
本文不做删补,读者可就该穴所在位置之解剖自行参考。
其它“手术、主治、取穴、应用”等有必要特别补充者,均详加叙述心绞痛治疗,无特殊作用或应用机会较少者,则暂且从简。
董氏针法与一般所传之针法相较,计有下列多项优点:一、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取穴用针,足可治疗全身诸病变异性心绞痛,如必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时,亦仅以三棱针浅刺即可心绞痛的症状,危险性少。
二、施针手术简便心绞痛治疗,仪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上转”、“下转”、“留针”各种手法即可达到所斯望之治效。
不采“弹”、“摇”、“捻”、“摆”等手法,可减轻患者之痛苦,减少“晕针”的情况,亦不必拘泥于“补”、“泻”等理论。
三、董氏针术乃循“正经”之“奇穴”刺之,如诊断正确心绞痛的原因,认穴准确,手法精确,则奏效神速,立除沉疴心绞痛的原因,其治效之宏,非一般所传之针术可比拟。
董氏奇穴针灸治疗耳鸣、耳聋、中耳炎,经验分享之详解(一)

董⽒奇⽳针灸治疗⽿鸣、⽿聋、中⽿炎,经验分享之详解(⼀)(1)、神经性⽿鸣:三重、驷马、腕顺、⽿后头⾻区放⾎;
(2)、神经性⽿鸣,昨天扎了三重、腕顺、驷马、乳突下后放⾎(每周⼀次,加此⽳的原因是减
压)后⽿鸣声⾳明显减⼩,今在上述⽳位基础上加了灵⾻⼤⽩,但病情没有多⼤变化,请师兄们
指点。
可观察三重⽳处有没有青筋,有则放⾎;
(3)、感冒呕吐后突发⽿鸣⼀天,现⽿聋怎么办?扎对侧的三肩、⼟⽔⽳;
(4)、男,六⼗五岁的病⼈,前天感冒了,呕吐后⽿鸣,今天就听不见声⾳了,今天扎了三肩
⽳、⼟⽔⽳:半个⼩时后取针,病⼈说能听见声⾳了;
(5)、今天我的⽿朵后下⾯痛,⼀直痛到风池位置,⾃⼰扎了侧三⾥,针⼀下去,马上就感觉
不到疼痛了;
(6)、伟雪,⼥,48岁,⽿鸣⼀个半⽉,在北京各⼤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神经性⽿鸣,⽤西药
治疗⼀个⽉⽆效,针驷马、三重、腕顺,加⽕主、肾关,治疗四次,现⽿鸣症状完全消失,另外
感觉头脑特别清醒;。
董氏奇穴针灸学习1-1手掌无小大指

董氏奇穴针灸学习1-1手掌无小大指董氏奇穴针灸学习 1-1手掌无小大指C、无名指1.凤巢穴,无名指一节+外侧五分处,共三穴,在三眼穴外。
*五分针,直刺二~三分固有掌侧指神经、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子宮癌、子宮瘤、子宮炎、月经不调、赤白带、崩漏、输卵管不通、子宮前傾或后屈、不孕症、阴门肿痛、肩凝症、卵巢炎。
2.还巢穴,无名指中节+外侧五分线上正中央,共1穴。
※本穴配妇科穴,左右交替(即针左妇科配右还巢,针右妇科则配左还巢,治不孕症有极佳疗效。
)※本穴位于无名指,与三焦经有关;透过理三焦、疏肝胆之作用,治疗妇科病变颇有效验。
*使用五分针,直刺二~三分。
(原注: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3.复原穴,无名指内侧第一节+三分线上,共3穴配五虎穴,治全身骨痛。
4.三眼穴,无名指+第一节+外侧三分线上,共3穴。
消化不良、胰脏炎、脾脏炎、下痢、胃病呕吐、失眠症、发烧、功同足三里,本穴具有預防疾病、保健及强壮的作用。
治疗失眠配镇静穴。
(三眼凤巢)香山:这个三眼穴,一点也没有看到与眼有什么关系??可以改称:指三里5.木炎穴,无名指二节+內侧三分处,共三穴。
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两胁痛、脚抽筋、气喘。
6.定喘穴,无名指+二节+外侧三分,共三穴;内侧为木炎穴。
支气管喘息、脾喘、右心衰竭。
(还巢定喘)7.木灵穴(七十二绝针之一),无名指二节横纹上,共二穴。
*以三棱针出血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枝、肝之神经。
肝硬化、肝炎、肝癌、两胁痛、胆囊炎、胆道蛔虫症。
痿症、半身不遂。
以三棱针刺出黄白色液体、或刺出黑血均效。
D、小指1.太阳一穴(原名眼黄穴),掌面小指第一节正中央处。
太阳头痛、偏头痛、黄胆病、头晕、头昏、低血压高、三叉神经痛、眼病、手指痛、眉棱骨痛。
太阳一穴配太阳二穴(二节正中央)同时下针,效果较佳。
2. 通骨穴,小指一节横纹上,共二穴*斜刺二~三分,坐骨神经痛、腰痛、脊椎炎、脊椎长骨刺。
3.水源穴,小指第一节+內侧三分线上,共三穴。
董氏奇穴---心脏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穴位

第十七章心脏血液.轮回体系疾病(一)治疗心脏疾病经常应用穴道1.心灵一穴.心灵二穴.心灵三穴2.通关穴.通山穴.通天穴3.地宗穴4.四花上穴.四花中穴.四花外穴点刺放血5.委中穴的高低阁下找青筋点刺放血6.背部第四到第六胸椎之间区段放血7.火包穴8.委中穴.阴陵泉穴邻近放血治心脏病.痔疮,一次轻,多次愈.(阴陵泉穴邻近见青筋,非心脏病即痔疮).9.一切心脏病:皆可于背部第五.六椎间及阴阳泉穴邻近放血.10.心脏病总治(1)肘弯处点刺放血(2)四花中穴点刺放血(3)五岭穴点刺放血.(二)心绞痛1.上俞穴.下俞穴.委中穴点刺出血,立愈.2.火包穴点刺出血,再针心灵三穴,立愈.3.四花中穴点刺出血,再针地宗穴,有用.4.小腿阳明区找青筋放血,针火包穴.妇灵穴5.针火包穴(因为火包穴在胃经上,依据脏腑别通道理,胃与心包通,故治心绞痛,特效)6.心绞痛急救:针地宗穴.7.真肉痛.心肌炎.心绞痛:火包穴,三棱针点刺放出黑血,有特效. (三)狭心症(心肌梗塞)1.委中点刺,配心灵穴,特效.2.针通天穴.通关穴,配通肾穴.驷马穴,特效.3.尺泽穴点刺出血,配心门.地宗穴,特效.4.四花穴.委中穴点刺出血,针心灵穴.5.先在面前心肺区第四至六椎间放血,再针地宗穴,配心灵穴.6.心常穴.双灵穴.火星上.火星下穴.三火穴.7.膝后太阳区.小腿阳明区及手肘横纹上青筋放血,针通心穴.通灵穴. (四)血管硬化1.足小腿阳明区.足膝后太阳区点刺放血,针地宗穴.2.面前心肺区放血,针富顶穴.后枝穴.肩中穴.建中穴.3.四花中穴.四花副穴,点刺放出紫黑色血.4.委中穴点刺出血,有用.5.四花中穴.四花外穴点刺,有特效.6.五岭穴(第四至七椎旁开1..5.寸~3.寸)点刺出血,有特效.7.心脏血管硬化:四花中穴.四花副穴点刺放血.(五)胆固醇过多1.手五金穴.手令媛穴.2.肩中穴.建中穴,配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3.十八星穴.委中穴.四花穴点刺放血.4.心脏血管硬化:四花中穴.四花副穴点刺放血.(六)冠心症1.针心灵穴.地宗穴,配通心穴.通关穴.通天穴.灵骨穴.2.心脏血管硬化:四花中穴.四花副穴点刺放血(七)胸口两旁痛闷1.四花中.四花下穴及其旁一带放血,再针木穴.人士穴.心灵穴. (八)心悸1.针地宗穴,配心门穴,后果卓越.2.针上九里穴,有用.3.针通心穴.通关穴.通天穴,有用.4.针中央穴.下间穴,有用.5.针心灵穴,有奇效.6.针三灵穴有用.点刺出血,后果卓越.7.在江口穴.火曲穴.火云穴点刺出血,特效.8.在四花穴点刺出血,效佳,针心灵穴.9.针火硬穴.火连穴.火菊穴.10.针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三针倒马,特效11.心门穴,有特效.12.针通关穴,通天穴,有用.13.四花中穴.四花外穴,点刺放血,有用.14.心跳激烈:四花中穴.四花副穴点刺放血.15.心惊慌引起心悸:胆穴点刺放血.(九)心跳过速1.天士穴.地士穴.人士穴,配神耳穴.2.四花中穴.四花外穴点刺放血,针心常穴.心灵穴,配重仙穴.3.心门穴,有特效.4.针通关穴,通天穴,有用.5.四花中穴.四花外穴,点刺放血,有用.6.心跳激烈:四花中穴.四花副穴点刺放血.(十)心律不整1.针心灵穴.地宗穴.2.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针心常穴.三火穴,双灵穴,配灵骨穴.3.足小腿阳明区点刺放血,针通心穴.通灵穴.通关穴,配外耳穴埋针.4.眼针双心区,特效5.心跳激烈:四花中穴.四花副穴点刺放血.(十一)心脏麻木1.木顶穴.土顶穴.水顶穴点刺出血,针心灵穴,特效.2.水溪穴点刺出血,针地宗穴,后果极佳.3.曲陵穴.建力穴.中力穴,配三灵穴.4.针火龙穴.灵骨穴.心常一穴.心常二穴.心常三穴.5.足小腿阳明区找青筋放血,针心灵穴.地宗穴.6.膝后太阳区及手肘横纹上找青筋放血,针火主穴.神耳上穴.神耳中穴.神耳下穴.7.曲陵穴放血,极有用.8.四花中穴.四花外穴,放血佳.9.四花中穴.四花副穴.十二井穴点刺放血.10.急性心脏麻木:曲泽穴放血.(十二)心口痛1.针通关穴.通天穴.下营穴,特效.2.针灵骨穴.大白穴.中白穴,特效.3.针地宗穴.心常穴,立止痛苦悲伤.4.膝后太阳区.足小腿阳明区找青筋放血,及后背心肺区找压痛点放血.5.真肉痛.心肌炎.心绞痛:火包穴,三棱针点刺放出黑血,有特效.6.心口痛.心侧痛.风湿性心脏病:通关穴.通天穴.通山穴,合营四花中穴.四花副穴,点刺出血,后果佳.7.心两侧痛:四花中穴.四花副穴,点刺放出紫黑色血.8.肉痛:火包穴.尺泽穴点刺放血.(十三)心脏病1.针心灵穴.2.心门穴,配心灵穴.3.先四花穴放血,再针地宗穴.4.面前心肺区第四至六椎间放血,及天皇穴邻近放血,针通心穴.通关穴.通天穴.5.委中一带点刺放血,合营针心常穴,脾肿穴.火星上.火星下穴.6.一切心脏病:皆可于背部第五.六椎间及阴陵泉穴邻近放血.7.因心脏所引起之四肢神经无力,手臂不举,上臂痛,腰酸背痛;针内通关穴.内通关山.内通天穴8.心脏病总治(1)肘弯处点刺放血(2)四花中穴点刺放血(3)五岭穴点刺放血.(十四)心脏虚弱.心脏无力1.针天士穴.地士穴.人士穴,配灵骨穴.2.后背心肺区放血,针地宗穴.心灵穴,配神耳穴.火耳穴.3.针火星下穴.三火一穴.内关穴(针尖向肘4.5.度进针),特效4.心脏虚弱:后心穴点刺放血.(十五)强心1.针地宗穴.火硬穴.四花里穴,配神耳穴.(十六)心下胀1.小肠阳明区找青筋放血,后背心肺区找压痛点放血,针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配灵骨穴.心门穴.2.针心门穴.3.针通关穴.通山穴,有用.(十七)心脏瓣膜病1.火星上穴.火星下穴,配心灵穴.通心穴.通关穴.(十八)心脏内膜炎1.针心灵穴.(十九)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1.病毒性心肌炎:通关穴.通山穴.通天穴,合营刺血针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2.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针心门穴.3.真肉痛.心肌炎.心绞痛:火包穴,三棱针点刺放出黑血,有特效.(二十)风湿性心脏病1.风湿性心脏病:通关穴.通天穴.通山穴,合营四花中穴.四花副穴,点刺出血,后果佳.2.一切心脏病:皆可于背部第五.六椎间及阴陵泉穴邻近放血.3.心脏病.痔疮:委中穴.阴陵泉穴邻近放血治心脏病.痔疮,一次轻,多次愈.(阴陵泉穴邻近见青筋,非心脏病即痔疮).(二十一)高血压1.五岭穴点刺,有卓效.2.三重穴.四花穴点刺,有用.3.针重魁穴.三圣穴,特效.4.针富顶穴.后枝穴.支通穴.落通穴,有用.5.针灵骨穴.大白穴,有用.6.先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穴,高血压立降.7.委中邻近点刺放血,再扎三圣穴,有用.8.四花外穴出血,十宣穴及正会穴放血.9.先在火连穴.火菊穴放血,针三圣穴.10.针双侧的火硬穴,再针单侧心灵穴.四花上穴,特效,可当场下降3.0毫米汞柱.11.针双侧的行间穴.太冲透涌泉穴,再针单侧内关穴透外关穴.足三里穴,特效,可当场下降3.0毫米汞柱.12.五岭穴之(第四胸椎至第七胸椎两旁一寸半.或膀胱经线上的厥阴俞穴至膈俞穴)火云穴至土泄穴,点刺放血.13.委中穴上青筋点刺出血.14.四花中穴.四花外穴,点刺出血.15.中白穴有用.16.小腿外侧及足跗上见有青筋放血,有特效,若无青筋则无效.此法亦治急慢性肠炎.十二指肠溃疡.17.四花外穴点刺放血18.针神耳上穴配和眼针肝区穴道,特效19.血汗管引起高血压:先在五岭穴.正会穴.降压点放血,再针『心灵穴』.2.0脾胃引起高血压:先在五岭穴.正会穴.降压点放血,再针『四花上穴.四花中穴.四花下穴』.2.1.肝肾引起高血压:先在五岭穴.正会穴.降压点放血,再针『上三黄穴,配三圣穴』.2.2.高血压导致手足麻木:五岭穴点刺放血.(二十二)舒张压过高1.面前第十五至十七椎间放血,及其旁开六寸放血.2.脚不和青筋放血.3.针太阳一穴.太阳二穴.4.针外耳穴.三圣穴.5.面前第十六椎外开六寸放血.(二十三)心脏扩展.心脏肥大1.在火曲穴.火云穴,点刺出血,配心常穴,有用.2.针双灵穴.上营穴.下营穴,有用.3.四花穴点刺出血,合营针心灵穴.通关穴.通天穴,极有用.4.委中点点刺出血,合营火星上.火星下穴.曲陵穴.建力穴.中力穴.5.面前心肺区第四.第五.第六椎间放血.针心灵穴.6.后背心肺区及膏盲穴邻近找压痛点放血,针通心穴.通关穴.通天穴.7.心脏扩展:(1)膏肓穴邻近放血.(2)五岭穴(偏上焦部分穴道)点刺放血.8.一切心脏病:皆可于背部第五.六椎间及阴陵泉穴邻近点刺放血(二十四)心脏性喘息1.针地宗穴.心灵穴,配火星上穴.火星下穴.(二十五)静脉瘤1.局部点刺出血,合营针上三黄穴,有用.2.于静脉瘤上点刺放血.(二十六)白血球过多(血癌)1.针上三黄穴.2.可针上三黄穴的个中两穴,并旁取土昌穴成三角形倒马之批示针法.3.上三黄穴,配土灵穴,合营背部各相干反响点针刺.4.针上三黄穴,有特效.5.针土灵穴,特效(二十七)白血球过少1.针土昌穴.木黄穴.木枝穴,有用.2.针三重穴,有用.3.针其黄穴.肝门穴.4.针土灵穴,特效(二十八)红血球过少.再生障碍性贫血1.针肝门穴.2.针上三黄穴,有用.(二十九)止血1.六完穴(跌伤.刀伤.针后流血不止)2.花骨四穴(与六完穴相通)。
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特效配穴董氏奇穴特效配穴董氏奇穴特效配穴董氏奇穴特效配穴作者:董景昌胡文智HE1 正會穴治流鼻血尤具(卓效)。
流鼻血55HE1 州圓、州崙、州昆等三穴配合正會、前會、後會等穴為治療中風,半身不遂之(特效穴)。
半身不遂90SO1 上瘤穴治療腦瘤(特效)腦瘤90SO1 上瘤穴治療腦癌(奇效)腦癌90PA1 靈骨穴治療肺癌、肺氣腫、肺積水時配大白穴(奇效)。
肺癌、肺氣腫、肺積水90PA1 靈骨穴治療半身不遂時配大白穴、上三黃穴、通腎穴、通關穴、通背穴、通山穴、通天穴、正會穴(奇效)。
半身不遂90抖(舞蹈症)之(特效穴)。
神經衰弱、失眠、四肢顫抖(舞蹈症)90LE2 正筋穴、正宗穴為治脊椎痛、耳鳴之(速效)。
脊椎痛、耳鳴65PA2 大白治急性肺炎(特效)急性肺炎90PA2 大白穴以三稜針治小兒氣喘、發高燒、肺炎(特效)。
小兒氣喘、發高燒、肺炎90FI2 側間穴(腸炎特效)腸炎90LE2 正筋、正宗、正士三穴同時取用為治療坐骨神經痛、骨刺之(特效穴)。
坐骨神經痛、骨刺90TH2 通關、通山、通天、通心、通靈五穴配心靈一穴二穴治狹心症(特效)。
狹心症90TH2 通關、通山、通天、通心、通靈五穴配地宗穴治心律不整(神效)。
心律不整90UA2 合金穴治療過敏性鼻炎、鼻蓄震症、感冒、喉炎、咳嗽之(特效穴)咳嗽90SO2 三聖穴治療高血壓(特效)、低血壓過高症(特效)高血壓、低血壓過高症90TH2 通關、通山、通天、通心、通靈五穴配通腎、通胃治胃、十二指腸潰瘍、久年胃病有(奇效)。
胃、十二指腸潰瘍、久年胃病90FI2 側間穴以三稜針扎出血(有特效)治氣喘、支氣管炎、小兒肺炎90EA2 心臟麻痺(特效)、眩暈(特效)、胸悶(特效)心臟麻痺、眩暈、胸悶90PA2 大白穴配靈骨穴治療範圍甚廣,凡屬氣滯血淤之症均有(奇效)。
氣滯血淤之症90HE2 州圓、州崙、州昆等三穴為治療四肢痿弱症之特效穴四肢痿弱症90 (待续)30 州圓、州崙、州昆等三穴配合正會、前會、後會等穴為治療中風,半身不遂之(特效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氏奇穴针灸传心录主讲人:左常波董氏奇穴再传入室弟子澳门针灸学会会长国际董氏奇穴针灸学会会长一、十二年心路历程追寻还原回归二、董氏针灸心法精要•法自然。
•道法术。
三、董氏针灸临床释疑1、关于针法心不疑乎手,手不疑乎针,针不疑乎气。
三、董氏针灸临床释疑2、关于刺血阳络刺血:微络刺血,大络刺血阴络刺血三、董氏针灸临床释疑3、关于掌诊按图索骥,公度法式三、董氏针灸临床释疑4、关于王道之法和霸道之术三、董氏针灸临床释疑4、关于疼痛治疗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温柔者,无温不柔。
阴寒以去,阳气自复。
董氏掌诊真诀董氏掌诊图董公治疗龙诺总统医案解析诊断:肺经神经麻痹,肾亏,脾稍衰,肝衰,心经无病。
按语:诊断以下十七字乃整个医案之大眼目。
二、董氏刺血针法精解篇• 1.络病理论• 2.瘀血辨证• 3.瘀血本质二、董氏刺血针法精解篇•4.董氏奇穴九大特效刺血区•(1)心肺区•(2)肝胆区•(3)肾区•(4)肾脑区•(5)后头区•(6)耳区•(7)心肝区•(8)太阳区•(9)五岭区二、董氏刺血针法精解篇 5.董氏刺血真诀(1)刺血原则(2)刺血操作(3)刺血作用(4)刺血时机三、董氏刺血针法发挥篇•遵循董氏精神,形式不拘一格,理路一气呵成,道法术一以贯之。
•背景知识:阴阳五行气血应象•气血辨证的唯象理论:人体风水学三、董氏刺血针法发挥篇血病脉病血脉病病在血刺血,病在脉刺脉一种失传的古典刺脉针法三、董氏刺血针法发挥篇•调血脉,调气脉•刺血络,刺微络•如何找血络•如何找血路•临床实战技术之“解结”:畸络结、筋结。
三、董氏刺血针法发挥篇刺血后调脉头、调脉根1、脉头2、人之地根,脉之总根三、董氏刺血针法发挥篇•生命三大节律:•1、心率(调血脉)•2、呼吸(调气脉)•3、内气(调神)三、董氏刺血针法发挥篇•董门刺血针法,大而化之的霸道之法,细致入微的王道之术。
•大收大放,大开大合。
•全面覆盖,一网打尽。
•定点靶向,各个击破。
三、董氏刺血针法发挥篇•微络刺血,开启天人之际的气立程序,天人合一的真实生命体验。
•外静内动。
一滴水掀起了惊涛骇浪!三、董氏刺血针法发挥篇董氏微象手针学八关大刺取应象,刺微络。
其它的微络刺血部位三、董氏刺血针法发挥篇顽症痼疾深层瘀血之独特放血方法•斑痣乃血积毒聚之地。
•气滞→血瘀→(寒瘀凝滞、痰瘀互结)毒聚三、董氏刺血针法发挥篇•疑难顽症的针灸六字诀•动·空·通·应·化·机。
•以术契法,以法通道。
三、董氏刺血针法发挥篇•现场表演:大化至简的小周天针法。
解开疑团,点破诀窍。
四、临床篇•董氏刺血针法独步世界专治大病•包括颈腰椎病在内的慢性顽固性疼痛,十余种妇科疑难杂症及美容增白。
四、临床篇•特别推荐: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甲状腺机能亢进、顽固性皮肤病(如异位性皮炎)等十余类疾病的特效绝技。
•内外妇儿各科临床病种细致剖析,详细讲解。
【木穴】�部位:食指第一指关节,D线,二个穴点�解剖:肝神经�主治:肝火旺、脾气躁。
�手术:直刺二分至三分,针尖抵骨�发挥:•对于眼睛发干、眼易流泪、手汗、感冒、手皮发硬等皆有疗效。
•治疗手掌皱裂,手皮肤病尤具特效。
以此治愈数十例富贵手,平均三至四次即愈。
•治疗鼻涕多,不论清涕浓涕皆有效,尤其感冒流涕可止于顷刻。
•治手皮肤病及手掌皱裂,以患侧为主。
治其它各病以对侧为主。
•对外感风邪所致之皮肤瘙痒亦有著效。
•具有清利头目,开窍疏肝的作用,位在食指上,亦系透过“肝与大肠通”之关系治疗多种疾病。
其治鼻病,一系经络作用,一则与疏肝亦有关。
•与胆穴相配(均左右单取)治疗更年期妇女烦 躁、易怒效佳。
•曾治一沙姓男孩,11岁,患者双手掌干燥,皱裂五年,每年春秋季节加重,手掌皱裂,出水,瘙痒,经用木穴(双)治疗4次,配合尺泽穴刺血治疗一次,手掌皮肤光洁如新,随访一年未发。
【木穴】【还巢穴】�部位:无名指中节,E线上,一个穴点。
�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
�手术:五分针,针二至三分。
�发挥:▪本穴配妇科穴,左右交替(即针左妇科配右还巢;针右妇科则配左还巢)治不孕症有极佳疗效。
▪本穴位于无名指,与三焦经有关;透过理三焦、疏肝胆之作用,治疗妇科病颇有效验。
【还巢穴】【妇科穴】�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F线上,二个穴点。
�解剖:桡神经、正中神经、子宫神经。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性均可)、子宫肌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痛经、月经过多或过少。
�手术: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一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
�发挥:▪本穴能调治子宫位置不正之屈倾。
▪本穴为妇科常用穴,效果显著。
配内庭治痛经极有效。
配还巢穴,治疗不孕症疗效极佳。
杨老师以此组配穴治疗不孕症之夫妻已不下百对之多,董氏弟子称其为“送子观音穴”。
【妇科穴】【制污穴】�部位:在大指背第一节G线上,三个穴点。
�解剖:肺支神经。
�主治:久年恶疮、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水不止,不结口。
�手术:以三棱针刺出黑血当时见效。
�发挥:▪本穴治疗一切疮疡、刀伤、烫伤或手术后伤口溃疡出水,久不收口,仅以患侧制污穴点刺二次即见痊愈。
▪制污穴顾名思义可制血中之污毒,可用治脉管炎、痤疮。
▪有这么一个病历是我亲眼所见,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吴老师之女,14岁,左足内踝前创口两年不愈,红肿出水,经用多种抗生素及外用药物治疗无效。
从台湾来北京攻读博士学位的邱雅昌师兄,经用制污穴点刺放血三次(每五天一次),痊愈,吴老师每每提起均啧啧称奇。
【制污穴】【木妇穴】�部位:在足第二趾中节正中央外开三分。
�解剖:心之副神经。
�主治:妇科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经痛、子宫炎、输卵管不通。
�手术:针深二分至四分,贴趾骨下针(用细毫针,粗针痛苦)。
�发挥:本穴治妇科病赤白带极有效验。
【木妇穴】【大白穴】�部位:在手背面,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之间,贴近第二掌侧桡侧,距灵骨穴1寸处。
�解剖:肺支神经。
�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特效)、坐骨神经痛。
�手术:用一寸半针,针五分至一寸深,治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特效)。
�注意:孕妇禁针【灵骨穴】�部位:在手背面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与重仙穴相通。
�解剖:肺支神经。
�主治: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肠痛、头昏脑胀。
�手术:用一寸五分至二寸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穴(过量针)。
�注意:孕妇禁针。
�发挥:▪本穴日人称为泽田合谷,但泽田仅用治偷针眼,而董公则用之治全身许多大病。
▪本穴调气补气温阳作用极强,以灵骨为主,大白为辅的倒马针为治愈高棉前总统龙诺半身不遂之主穴。
临床治疗半身不遂,皆以灵骨、大白为主(针健侧),或配风市或配肾关,间以背部五岭穴点刺,效果非十四经正穴所能比拟。
▪本穴有活脑部血气之功。
针头针后再针本穴(久留针),可使头针之效果加强甚多。
依临床经验,绝对胜过朱氏之抽气法、进气法或焦氏之快速捻针之效力。
▪灵骨配大白治疗坐骨神经痛亦极特效。
治脚难举抬(无力)、腹胀、小便不节(次数过多),小便痛亦极有效。
▪灵骨穴单用治肘痛、鼠蹊胀痛、头晕等症有特效。
▪灵骨穴单用尚可治肩痛不举、食欲不振、脱肛、背痛、膝痛、腰痛、脊椎痛、耳鸣(听力不足)等,效果亦颇好。
【灵骨穴】【大白穴】【中白穴】(又名鬼门穴)�部位:在手背面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五分。
�解剖:肾分支神经。
�主治:肾脏病之腰痛、酸痛、背痛、头晕、眼散光、疲劳、坐骨神经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肿。
�手术:针三分至五分。
�发挥:▪本穴治肾亏之各种病变,效果甚好,除上述作用外,尚可治疗脊椎骨刺。
▪本穴亦可治血压高及前头痛。
【下白穴】�部位:在手背面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一寸五分。
�解剖:肾肝分支交错神经,心脾神经。
�主治:牙齿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发挥:▪中白、下白倒马并用,主治前述肾亏各病,疗效极佳。
▪中白、下白倒马并用尚可治少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颇效。
▪对一些在外久治不愈而求治的病人,其一身气机已乱,宜先调理病人的气机可取中白、下白倒马针。
此二穴在三焦经上,又为第四掌骨全息,可通调上、中、下三焦气机。
又因肾与三焦通,故此二穴又兼补肾之功。
待病人气机通调后,再对症治疗。
【中白穴】【下白穴】【火主穴】�部位:在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火硬穴后一寸。
�解剖:心脏支神经。
主治:骨骼胀大、心脏病而引起之头痛、肝病、难产、胃病、神经衰弱、心脏麻痹、手脚痛、子宫炎、子宫瘤。
�手术:针深五分至寸半。
�注意:禁灸,孕妇禁针。
�发挥:▪火硬、水主两穴以火命名,皆能治心脏病有关病变。
▪太冲穴古认为能治喉痛,本穴效果更胜一筹。
▪太冲穴古认为能治口歪眼斜,本穴效果更佳。
▪肝经环绕阴部,火硬、火主两穴夹太冲,(肚之俞原)故又能治阴部淋痛及妇科之病有显效。
▪本穴治手脚痛,配灵骨穴,作用较开四关(合谷、太冲)效果更好。
【火硬穴】【火主穴】【门金穴】�部位:在第二跖骨与第三跖骨结合部之前陷中。
�主治:肠炎、胃炎、腹部发胀及腹痛、盲肠炎。
�手术:针深一寸至寸半。
�注意:禁双脚同时取穴。
�发挥:▪本穴为治肠胃炎之特效要穴。
不论何种腹泻,针之皆有特效。
▪本穴治太阳穴之偏头痛及鼻塞、经痛,亦具特效。
▪本穴治腹胀效果亦极好(配灵骨尚可治腹痛)。
▪本穴治上述各病,若与内庭八倒马并用疗效更佳,与内庭倒马可治脱肛。
【门金穴】【一重穴】�部位: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说明:一重穴位置在悬钟穴向前,即阳明经方向横开一寸处。
【二重穴】�部位:在一重穴上二寸。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三重穴】�部位:在二重穴直上二寸。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运用:一重、二重、三重穴同下针(即所谓倒马针),为治上述各症之特效针。
�发挥:▪一重穴位于胆经之悬肿穴向前一寸,二重穴在一重穴上二寸,三重穴在二重穴上二寸,三针同下,除治上述各症特效外,尚可治脾发炎、脾肿大、脾硬化(脾家病用针以右边为主)、乳发炎、乳痛、乳房小叶增生、甲状腺肿大等症极效。
▪本穴有活脑部血液循环及祛风化痰之功效,治中风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及脑性麻痹均有极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