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识别与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方案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方案1. 简介美国白蛾(Gypsy Moth)是一种外来的有害昆虫,常见于北美地区。
它的幼虫主要以树叶为食,可以对林业和园艺产业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防治美国白蛾是林业和园艺领域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美国白蛾防治的工作方案,包括识别、监测、预警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内容,旨在帮助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效地控制和防治美国白蛾,维护生态环境和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
2. 美国白蛾的识别美国白蛾成虫的外形美国白蛾成虫是一种大型夜行性蛾类昆虫,展翅宽度可达7厘米左右,前翅呈灰色带黑斑,后翅呈白色。
它们往往在晚上活动,白天则躲藏在树皮、岩石等处。
美国白蛾幼虫也是比较容易辨别的。
它们体型较大,呈现出明显的黑色点斑和深色縫合线,与其他幼虫有明显区别。
3. 监测和预警监测和预警是有效防治美国白蛾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监测和预警工作的常用方法:3.1 雄虫性信息素监测法雄虫性信息素监测法是一种利用雄性美国白蛾释放的信息素来诱捕雌虫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
3.2 追踪监测法追踪监测法是使用标志和诱捕器在美国白蛾的主要分布地区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可以监测到美国白蛾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繁殖状况,为防治提供及时的指导。
3.3 卵鉴定法卵鉴定法是采集美国白蛾的卵并将其送到实验室进行鉴定,以确定美国白蛾的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在早期发现美国白蛾的危害,对防治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 防治措施根据监测和预警的结果,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防治措施:4.1 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法是一种利用美国白蛾的天敌、寄生生物、病原体等,在自然界中控制其种群数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经济的特点。
4.2 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是利用杀虫剂在美国白蛾主要活动时期对其进行防治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
4.3 机械防治法机械防治法是加强林地管理,适当改变森林密度、树种组成等来控制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的方法。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美国白蛾又称美国白灯蛾,秋幕毛虫,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该虫原产于北美洲,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后迅速扩散蔓延,严重暴发成灾。
一、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1、成虫雄成虫:体长9-12mm,触角双栉齿状,多数前翅有黑褐色斑点。
雌成虫:体长9-12mm,触角锯齿状,前翅多数纯白色。
2、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卵块紧密排列,有密毛粘连,卵绿色,孵化前变褐色。
3、幼虫老熟幼虫头黑色有光泽,体长28-35mm,体色黄绿至灰黑色,背毛疣黑色,生有白色长毛。
背部有一条灰褐色纵带。
4、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下颚须长达前翅2/3处,前翅延伸到第四腹节的3/4处。
臀棘8-17根,跟棘前端喇叭口状。
二、美国白蛾生活史规律美国白蛾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砖石瓦砾、枯枝落叶、房檐、窗台下、墙体砖缝、土壤裂缝、柴(草)堆、树洞等处越冬。
翌年4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零星羽化,5月初达到羽化高峰,越冬代成虫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5月初第一代幼虫开始出现,5月中旬第一代为网幕高峰期,6月中旬第一代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6月下旬为下树化蛹高峰期,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成虫羽化2天后即可产卵,6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开始零星出现,7月上中旬为第二代网幕高峰期,7月下旬第二代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羽化,8月下旬羽化达到高峰,8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出现,9月上、中旬为第三代网幕高峰期,9月底越冬代老熟幼虫开始陆续下地寻找隐蔽场所化蛹越冬,最晚11月上旬老熟幼虫下树化蛹越冬,部分发育晚的幼虫不能完成发育。
第一代发育较整齐,第二代和第三代虫态重叠现象严重。
三、各虫态特性1、成虫羽化多在15-19时,静止时间长,交尾时间多达8-36小时,交尾结束后不久就会产卵,产卵时间较长。
飞翔能力较差,一般在200—300米范围内。
属弱趋光种类,尤其雌蛾对光线不敏感,雄成虫对光线(尤其是紫外光线)稍强些。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北美地区的有害昆虫,它的幼虫会对多种植物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农林业损失巨大。
本文将就美国白蛾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美国白蛾的危害:1. 对森林的危害:美国白蛾的幼虫主要以树木的叶片为食,大量的幼虫聚集在一起,会对森林中的树木造成大面积的破坏。
在重复的攻击下,受害树木的叶子将被完全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树木枯死。
2. 对农作物的危害:除了对森林的危害外,美国白蛾的幼虫还会对农作物造成破坏,例如水果树、蔬菜等,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3. 对环境的危害:美国白蛾的大规模繁殖与攻击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得植被减少,影响土壤保持,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例如引进寄生蜂、天敌昆虫等来捕食和寄生美国白蛾的幼虫,从而起到控制害虫数量的作用。
2. 化学防治: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喷洒杀虫剂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
3. 机械防治:这种方法通常是在小范围内进行,采用捕捉或者人工排除的方法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4. 性信息素防治:利用美国白蛾成虫的性信息素来进行防治,通过干扰成虫的交配和繁殖来控制害虫数量。
5. 预防措施:定期清理庭院、农田周围的野草,清除树干上的卵包,及时剪除受害枝叶,减少美国白蛾的滋生地和食源。
6.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普及美国白蛾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到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中。
以上就是关于美国白蛾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的介绍。
在面对这一有害生物时,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全面防治,以期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中,共同保护我们的农田和森林资源。
美国白蛾是什么?美国白蛾的危害特征和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是什么?美国白蛾的危害特征和防治方法【常建问题】美国白蛾是什么?该如何防治?【专家解答】美国白蛾又称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等,为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昆虫,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一、美国白蛾是什么?1.形态特征:美国白蛾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
老熟幼虫体长28~35毫米,头黑,具光泽。
体黄绿色至灰黑色。
成虫白色,体长13~15毫米,复眼黑褐色,胸部背面密布白色绒毛,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通常为纯白色。
2.生长习性:美国白蛾现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陕西、河南、吉林、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在辽宁等地1年繁殖2代,近几年经观察在山东省一年能繁殖三代,以蛹在树皮下或地面枯枝落叶处越冬,幼虫孵化后吐丝结网,群集网中取食叶片,叶片被食尽后,幼虫移至枝杈和嫩枝的另一部分织一新网。
二、美国白蛾的危害特征美国白蛾可危害果、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在果园密集的地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
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幼虫喜食桑叶,对养蚕业构成威胁。
三、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禁止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
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
3.诱杀成虫: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4.化学药剂: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药剂首选生物防治0.12藻酸丙二醇酯(藻盖杀),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喷雾,Bt乳剂400倍液喷雾,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浅析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关键防治技术

浅析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关键防治技术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来自欧洲的有害昆虫,它在北美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害虫。
美国白蛾以树木叶片为食,尤其偏好橡树、杂木和其他阔叶树的叶片,因此对美国北部和东部的森林和林业业务构成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就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其关键防治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一、美国白蛾的危害1. 对树木的破坏:美国白蛾的幼虫对树木叶片进行大量食害,导致叶片凋零,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整棵树的死亡。
在密度较高的情况下,美国白蛾的食害可以导致森林覆盖度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2. 经济损失:美国白蛾对森林和林业业务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每年美国白蛾的侵害导致大量树木凋零,进而引发了林木行业的损失。
要控制美国白蛾的侵害,相关业务和机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是一种巨大的经济压力。
3. 生态平衡失调:美国白蛾的大量食害导致了森林植被的凋零,进而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他以树木为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动植物也将受到影响,导致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
二、美国白蛾的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天敌或者天然控制因素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侵害。
在美国白蛾的防治中,可以利用其天敌——美国白蛾织被蜂、天敌植物等。
这些生物天敌可以通过捕食美国白蛾的幼虫来控制其数量,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灭虫。
针对美国白蛾的幼虫,可以使用含有合成杀虫剂的农药进行喷洒。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但是也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其他副作用。
3. 工程防治:工程防治是指像干扰或者改变生境的方法,来减少或者防治有害生物。
对于美国白蛾的防治,可以通过割伐重灾区的树木、提高树冠的光照、增加天敌数量等方法来减少美国白蛾的繁殖和侵害。
4. 防治策略的综合应用:实际上,针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综合应用多种防治策略是最有效的办法。
比如可以先利用生物防治手段来减少美国白蛾的数量,然后再通过化学农药对其进行灭杀,最后再通过工程手段来改变其生境,从而提高整个防治的效果。
美国白蛾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02
美国白蛾形态特征与识别
卵
美国白蛾的卵呈圆球形,表面光滑,有浅黄色、灰白色、浅红色等不同颜色。直径约为0.5-0.6mm,初期为浅黄色,孵化前变为灰褐色。
蛹
美国白蛾的蛹呈椭圆形,长约为2-3mm,宽约为1-1.5mm,初期为浅黄色,后变为黄褐色。
成虫
美国白蛾的成虫翅膀展开约为30-50mm,前翅近前缘处略弧状,后缘呈波状,翅脉灰褐色。
生物防治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但其效果受到环境因素和天敌种类的限制,因此需要结合其他防治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从实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人工调查
定期对美国白蛾发生地进行巡查,观察其发生情况并记录。
生物指示
利用美国白蛾的天敌如蜘蛛、瓢虫等生物的捕食量和活动状态进行监测。
美国白蛾监测技术
收集美国白蛾历年发生数据,包括发生地、发生量、发生时间等。
数据收集
数据分析
信息发布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预测预报模型。
将预测预报结果及时向社会发布,提醒人们采取防治措施。
03
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及监测技术
美国白蛾历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每年可发生多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美国白蛾发生规律
生命周期
美国白蛾在春季和夏季繁殖迅速,秋季和冬季生长缓慢。
发生时间
美国白蛾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在湿度较大、光照充足的地方容易发生。
发生环境
灯诱监测
利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等诱虫工具诱集美国白蛾成虫,并对其数量和种类进行统计。
由于防治管理不到位,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疫情仍然存在扩散的风险。
防治管理不到位
美国白蛾防治中存在问题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有害昆虫,它在美国各地都有发生,给作物及园林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美国白蛾主要在夏季及秋季发生,主要它的幼虫会在夏季接近于表土的地方,利用恶劣环境进行它们的生长及繁殖,所以美国白蛾在这个季节比较活跃。
同时,美国白蛾也有一定的发生规律,比如说它的发生高峰期和下降期都会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吸引了很多学者进行深入研究。
二、美国白蛾的特性美国白蛾属于飞蛾科的一种,成虫翅膀呈淡棕色,前翅有白色斑点。
初齿斜上方。
其幼虫体型较大,身体颜色较浅,喜欢在枝条、树干、树叶或地面上吃树皮和根部,对植物的生长能力的影响非常大,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整个作物的死亡。
三、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法,比如引入美洲
白蜂,它能够寄生在美国白蛾的幼虫上,从而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2. 防治草酸盐有机肥配方中的低浓度氮,用于
增加植物的抗病性和生长力,从而降低美国白蛾的危害。
3.
露地覆盖选择防虫二氧化硅;幼虫和成虫飞行接触到此物后浅灰色粉尘会沾粘在它们的身上,干扰接受气味信息和视觉信息,使其很难找到它们的食物来源。
4. 监测与识别,美国白蛾的
危害与繁殖,还可以通过将一些特殊化学物质加入到诱捕器中,吸引美国白蛾飞向诱捕器,然后被粘住再进行防治。
总之,美国白蛾的危害相当的大,对于稻谷、水稻、玉米、蔬菜、果树等都会产生非常大的损失,通过对美国白蛾的研究及精准防治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美国白蛾的危害程度,从而更好的保护我们的作物及经济利益。
美国白蛾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外来物种入侵是全球性问题,美国白蛾作为外来有害生物已经对我国生态链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美国白蛾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对林业威胁性极高。
美国白蛾作为各国检疫的主要目标,具有采食类别多、采食量大、繁殖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危害性强等特点。
各地林业相关部门和单位应立足地方实际情况,全面落实美国白蛾的检疫监测工作,采用物理、生物等各种防治方式,有效解决美国白蛾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切实降低美国白蛾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我国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美国白蛾生活史与生活习性1.美国白蛾生活史。
美国白蛾为完全变态昆虫,在承德一年发生3代,整个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以蛹越冬。
越冬蛹在5月中旬羽化,第一代卵在5月中下旬始见,5月末至6月初出现第一代1龄幼虫,春末夏初第一代幼虫发育期40天左右,6月下旬始见幼虫化蛹,7月上旬始见第二代成虫羽化,夏季8月第二代幼虫发育期25~30天,8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化蛹,8月底至9月初始见第三代成虫羽化,夏末秋初进入第三代,直到10月上中旬才能完成幼虫发育(据观察,也有小部分未能完成发育),10月下旬至11月初第三代幼虫进入蛹期越冬。
幼虫有7个龄期,常于6-10月活动。
2.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
美国白蛾寄主范围广、适应性强、适生区域广、生存能力强,在北纬30°~50°地区都能生存,-16~40℃环境都能适应。
美国白蛾幼虫耐饥饿能力强,3龄幼虫可耐饥饿3~6天,老熟幼虫耐饥饿达长15天,且能正常发育和繁殖。
老熟幼虫主要在树下浅土层、房檐下、砖缝中化蛹。
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每头雌蛾产卵量平均300~600粒,最多可达2000粒,卵的孵化率高,达97%以上。
其受自然控制作用小,若不防治,一年后其后代至少可达数十万只。
二、美国白蛾虫情监测技术1.监测时间选择。
在开展美国白蛾虫情监测作业时,要注意结合美国白蛾不同发育时段的生物特性,采用适当的监测方式,以保障美国白蛾的监测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ES O ~1 0 0 米 的 食 。老龄幼 虫食 叶呈现孔洞 ,严重 时树 期诱杀成虫。在距灯 中心 叶被吃光 ,造 成整株树死亡 。 范 围内进行喷药毒杀灯诱成虫。
程空霄梧瘸陶发生写防沿
花生青枯 病是 花生的一 种细 菌性维 被 破坏 ,叶片 虽无 明显 光泽 ,但仍呈绿 管束病 害 ,从幼苗 期至荚 果充实期 均可 色 ,所 以称 为青枯病 。 发生 ,但 以花 期发病 最重 。一旦 发生将 对花 生高产 造成严 重损失 。现将 其危害 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
斑点 。 卵圆球 形 ,直径 约0. 5 毫米 ,卯 冬 。 块 紧密排 列 ,有 密毛黏 连 ,淡绿 色 ,孵
化 前 变 褐 色 。幼 虫 头 黑 色 有 光 泽 ,体 长
四 、 防 治 方 法
1 . 人 工 物 理 防 治 ( 1 )剪 除 网 幕 。
~9 天换 1 次 时 ‘ 片背面 .每 个卵块4 0 0 ~6 0 0 粒 ,l ~4 起 来 ,诱 集 幼 虫 化 蛹 。 每 隔 7 龄 幼 虫 群 集 在 寄 主 叶 内 吐丝 缀 网成 网 草 把 , 解 下 的草 把 要 集 中 烧 毁 或 深 埋 。 ( 3 )灯光诱杀 。利 用诱虫灯在成虫 ̄ - ' J ' F c 幕 ,在 内取食 寄主的叶肉,4 龄后分散取
蛾老熟幼虫期 ,按 l 头幼 虫释放 3 ~5 头周
1 邮寸 至下午5 时进行放蜂 。
5 . 性 信 息素 引诱 。利用 美国 白蛾性
成பைடு நூலகம்虫。每 1 O 0 米设 1 个诱捕 器 ,诱 集半径
氏啮小 峰的 比例 ,选择 无风 天气 的上 午 信 息素 ,在 轻度 发生 区成虫期诱 杀雄性 3 . 植物 杀 虫剂 防治 。适用 于低 龄幼 为 5 0 米 。诱捕器 内放置 的敌敌畏 棉球每 虫 ,使用 1 . 2 %烟参碱乳油 1 0 0 0 ~2 0 0 0 倍 3 ~5 N换 1 次 ,以保证薰杀效果。
识 别 特征
造成 巨大经济损失 。
一
、
代幼虫 危害盛 期,8 月中旬至9 月中, 日 j 成 虫 为 纯 白 色 中 小 型 蛾 , 体 长 第1 代 幼虫危害 盛期 。第3 代幼 虫 出现 2 5 ~4 5 毫米 ,复 眼黑褐 色 ,越冬 代雄成 是第2
月中下旬 ,9 f ] 下旬成虫 陆续化蛹越 虫前翅都 有褐色斑 点 ,雌 成虫则很 少有 于9
液进行喷雾防治。
( 杨燕
新 泰 市天 宝镇 农技 站
邮
2 7 1 2 1 1) 4 . 化 学防 治。利 用敌 杀死 、速灭 杀 编 :
一
二 、发 病 规 律
花 生青 枯病 种子 不带菌 ,病 原菌 主
要 在土壤 中越冬 ,一般 可成活 3 ~5 年。 也可在病 残体 和土杂肥 中越冬 ,病土 、
、
危 害 症 状
花 生 青枯 病 多 自开 花 前 后 开 始 发 病 肥是 下年花生 青枯病 的主要 初次侵染 病 ,结 荚后期 病情有 所缓解 。感病 初期 源 。病 土的迁移 、深翻 、耙地及 地下水 顶梢 第2 片 叶首 先表 现 失水 萎蔫 ,早 时 均 可造成 该病 的扩散与 传播 ,从 寄主根 延迟开 花 ,午 后提 前闭合 , 白天虽 显凋 茎伤 口或 自然 孔 口侵入 ,从而 引发青枯 萎 ,晚上还能 恢复 。 以后病 株叶 片 自上 病 。病 害的发生 流行与 天气 、土壤 、耕 而下 急剧凋 萎下垂 ,地下 根部维 管束变 作 制度 、植株 生育期及 品种本 身抗性 等 1 ] 2 5 ℃以上 , 褐 ,纵 切根 茎部 ,潮湿时挤 捏切 口可渗 因素密切相 关 。当气温达 ̄ 降 雨 的多 少 与 迟 早 决 定 该 病 发 生早 晚 出浑浊 菌脓 。若将 根茎病段 悬 吊浸 入清 水 中 ,可见 从切 口涌 出烟 雾 状 的 浑 浊 与 程 度 。 时晴 时 雨 或 久 旱 骤 雨 及 久雨 液 ,这 是青枯 病诊 断的主要 依据之 一 。 骤 晴 时发 生 严 重 。土壤 温 度 与 湿度 骤 感病植 株叶 片灰绿 色 ,病株拔 起可 见主 变 或 花 生 地 线 虫 危 害 增 多 ,造 成根 部 根尖端变 褐湿 腐 ,根瘤 呈墨绿 色 ,根部 受 伤 或 腐 烂 时 , 病 原 菌 乘 虚 而 入 , 青 横切 面可 见环 状排 列的浅褐 色至黑 色小 枯 病 常 有 大 发 生 的 可 能 。 种 植 地 土 层 点 。感 病 后 花 生 凋 萎 叶 片 中 叶 绿 素 尚 未 浅 薄 ,保 水保 肥 力 差 的 粗 沙 土 或通 透
本栏编辑 柴兰高
苜◎@衄识别与防治技术
美 国白蛾是一 种 以危 害绿色植 物为 主 的国际性检疫 害虫 ,也叫秋幕 毛虫 , 撅 ,传播迅速 ,能危 害二 百多 种植物 ,
一
三、发 生规律
美 国 白蛾 在 山 东 省 每 年 发 生 2 到3
原 发 于 美 国 。该 虫 食 性 很 杂 ,危 害猖 代 ,有 世 代 重 叠 现 象 , 以蛹 结 茧 在 树 干 老 皮 卜、树 下的枯 枝落 叶层 和地表 士内 中旬是羽化盛期 ,并开始产卵,5 Y J 中下 旬幼虫开 始孵化 。6 月中旬至7 月上 句是 月下旬 成虫开始羽 化 ,5 月 旦爆发成 灾 ,将会 给林业和 农业生 产 越冬 。翌 年4
2 . 生物 防治 ( 1 )苏 云金 杆菌。对 丁 、灭虫净 、来福 灵l 5 0 0 倍液 喷洒 。对 4 龄前幼虫喷施B t , 使用浓度为每毫升 1 亿 以上 喷 洒 使 用 的 药 剂 ,要 求 必 须 均 匀 周 孢 子。 ( 2 )美 国白蛾周 氏啮小蜂 。在 白 到 ,不能漏喷 ,不 留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