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讲义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2)首义告捷与湖北军政府成立
1911年10月9日晚,武昌城内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后队熊 秉坤等首先发难。经过激战,第二天黎明,起义军占领督署, 控制全城。同日,汉阳新军在革命党人率领下起义。十月十 二日,起义军光复汉口。三日之中,起义军占领了武汉三镇。
武昌起义的第二天(即十月十一日),革命党人和湖北省谘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区的响应
1、武昌起义
(1)起义时机的成熟
首先,在辛亥革命前几年间武汉地区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增长较快,给这次起义的发动提供了一定的阶级基础。
武汉地区的民族资本家,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是进步的社 会力量。武汉是仅次于上海的国内第二大工业城市,资本主义比 较发展,交通又比较便利,这更为革命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 件。
(3)假革命党——军阀和流氓政客
在陕西和山西,革命后的政权直接落到类似于前面所说 的浙江的朱瑞那样的军人手里。在革命前他们在军队中的地 位并不高,他们沾过革命党的边,靠革命而起家,成为割据 一省的当权者。
(4)旧巡抚穿上了新都督的外衣
这一类是,原来的当权者,即清朝的地方的军政长官, 在当地的地主绅士的拥戴下,摇身一变,变成了新政权的首 脑。
议局议员组织政府,议决以黎元洪为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都
督,立究派首领汤化龙担任民政总长。 为了处理当时的紧急军政事务,革命军组织了一个临时的
谋略处,担负起实际的领导责任。军政府成立后,立即宣布
废除清朝皇帝年号,称中国为中华民国;号召各地响应起义, 推翻清朝统治,“永久建立共和政体”;制订了体现当时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的《鄂州约法》。
1月3日,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同日,孙中山发 布各部总长、次长名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总长即国务员,共 九人。他们是: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PPT课件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PPT课件

.
19
• 袁世凯
.
20
总结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 和预定目标是否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 命的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 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国共和国,直接目标是推 翻清政府.从直接结果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 专制的政体,颁布了革命纲领因而是成功的.从 最终结果看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辛亥革命是失 败的 。
.
8
辛亥革命的成功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完全意义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个伟 大事件。在中华民族振兴的进程中,具有不可 磨灭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实现了 我国国家体制的一次重大转变,使民主共和的 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因此辛亥革命被称为二十 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当之无愧 的。
.
2Hale Waihona Puke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辛亥革命的概述 辛亥革命的成功 辛亥革命的失败
.
3
孙中山
.
4
辛亥革命的概述
•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
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 宣统三年),即西元 1911年至1912年初, 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 制王朝、建立共和政 体的全国性革命。狭 义的辛亥革命,指的
是自1911年10月10日 (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 起义爆发,至1912年 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 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
.
21
谢谢!
.
22
17辛亥革命的失败由亍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廸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廸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辛亥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03
失败之因
失败之因
• 尽管辛亥革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失 败因素:
• 内外部势力的干扰 辛亥革命遭到了内外部反动势力的干扰,特别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和压力。
• 缺乏强大的中央政府 革命胜利后,中国没有建立起强大的中央政府,导致治理和统一的困难。
• 政治家的分散和内斗
• 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
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
• 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推翻满清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02
胜利之因
胜利之因
• 辛亥革命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 军事力量的壮大
辛亥革命通过积极组织和建设军队,使反革命势力的武装力量大大削弱。 • 政治家的领导
辛亥革命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他们具有远见卓识和领导才能,成功地统一 了行动。 • 团结一致的群众 辛亥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他们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2023-09-09
• 背景介绍 • 胜利之因 • 失败之因 • 未来的影响与启示
01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和民主 革命的开始。
• 辛亥革命的起因 1911年,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固步自封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反抗。此外,国际形 势的变迁也为中国的革命提供了机遇。
政治家的分散和内斗
• 革命胜利后,政治家之间的意见分歧和内斗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04未来的影响与启示
未来的影响与启示
•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对中国的历史和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 关键的启示:
• 引发了中国的革命潮流 辛亥革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激发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随着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的第一声枪响,在中国近代具有很大历史意义的武昌起义爆发了!它爆发在满目疮痍的清末,那时候的清政府,沦落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沦为“洋人的朝廷”。

清政府为了违法腐朽的统治,对内实施“新政”,从而加捐增税,勒索人民。

广大人民难以为生,民怨沸腾。

再加上帝国主义在国内的横行霸道,更是让国人感到怨恨。

种种原因,激化了清政府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抗捐抗税、抢米风潮等各种类型的抗清斗争遍布全国城乡,连绵不断。

据统计,从1902年至1911年,各地民变多达1300次。

日趋尖锐的阶级斗争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使清政府陷于困境,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客观环境和群众基础。

二是清政府一次又一次拒绝立宪要求,拒绝速开国会和成立责任内阁的请愿运动,变本加厉地加强了皇族集权,并于1911年组成被称为“皇族内阁”的“责任内阁”。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立宪派人士对清政府感到绝望,放弃了改良的幻想而投入到革命政营。

这时候,孙中山站出来了。

当他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小团体兴中会的时候,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他在1905年发起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完整地提出以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并且努力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纲领。

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后几年间,同在它影响下的其他革命团体一起,积极开展革命宣传鼓动工作,联络会党(主要是南方几个省的三合会等江湖帮会组织)和新军(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建立的、采用新式军械和新式训练的军队)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

每次起义的失败都在全国民众中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加深了人们对清政府的憎恶。

革命形势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成熟。

于是,在孙中山的带领下,辛亥革命爆发了。

随后,犹如星星之火,迅速全国都纷纷独立,解放,推翻了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这是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但这里面也有很大的隐患,他们当时只是没注意。

那些有些临时改变政营的,都不是为了真正的革命,只是想为自己多捞点好处,这些革命人士都没注意这些人。

辩论: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辩论: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辩论: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主持人:大家好!在课前我们已对辛亥革命成败问题进行了分组合作探究,大家的观点不一,所谓理越辨越明,今天我们选出了八名代表组成两个正方和反方两个代表队,就这一问题展开辩论。

请代表入场。

(掌声鼓励一下)正方一辨:我方的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这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丰碑,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反方一辨:我方的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因为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正方二辨:我们认为衡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否取得成功,有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否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看看辛亥革命吧。

他推翻了帝制,等于砍掉封建制的头,使整个封建统治群龙无首。

不仅如此,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中华民国,破除了很多陈规陋习。

如:等级制度、官场礼仪、尊卑身份以及缠脚、蓄辫、服饰。

所以他沉重的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反方二辨:我方一辨已经声明:衡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标准是要看:是否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后落入了袁世凯手里,袁世凯何许人也,他是大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的集体代理人。

我们并不否认辛亥革命多少触动了旧的体制和观念,但绝对谈不上完成了这个任务。

南京临时政府号称“民国”,实际情形怎么样呢?请看:“清朝巡抚”:一学生(大腹便便)胸前别着白纸。

一小卒来报:大人,革命军来了。

(惊慌失措,气喘吁吁)巡抚:急什么?天塌下来了,真没出息,怕什么,不就是革命吗?拿竹竿来。

(不慌不忙)小卒:竹竿送到巡抚手上。

(充满疑惑)巡抚:,革命不就是破坏吗?革命过了。

(从房顶挑下几片瓦)革命军:竖起大拇指,拿出“民国都督”的纸片别在胸前。

巡抚:哈哈哈哈下台这是个真实的事情,描述的清朝江苏巡抚、民国都督程德全的革命经过,民国政府内部充斥着旧官僚、立宪派,他们伺机而动,“民国”仅仅是块招牌而已,革命潜伏着危机。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辛亥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的影响目•辛亥革命的启示•总结录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挫败了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阴谋。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01020304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实行了三权分立、五权宪法等制度。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推动了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

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

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和爱国热情。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对世界民主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01020304开启民主共和新时代辛亥革命的失败尽管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但并没有完全摆脱帝国主义势力的影响。

中华民国政府仍然面临列强的干涉和威胁,如袁世凯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窃取了革命果实。

反帝方面虽然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存在,如传统观念的束缚、土地制度的改革未完成等。

这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未能真正深入人心,也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反封建方面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期间掌握了大量的军政大权,他利用革命形势的混乱,通过政治手腕和军事手段,最终成功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袁世凯通过与帝国主义势力的勾结、收买革命派人士、打压异己等方式,逐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为中华民国的实际掌控者。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政治手段个人野心民主共和未真正实现虽然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但中国的政治制度并没有完全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和后来的军阀割据,使得政治权力高度集中,民主制度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社会观念传统的封建思想仍然束缚着广大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观念接受程度有限。

这使得民主制度在社会层面难以得到广泛推广和落实。

辛亥革命的影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0102030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开启了新篇章。

辛亥革命激发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历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若在高中,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它是失败的,而现在我认为其失败与成功是具有两面性的。

一、从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任务角度分析辛亥革命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其根本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但最终,辛亥革命只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并未真正的将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去除,也未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

连革命最终的果实也未袁世凯说夺取,袁世凯假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人民涂炭,山河破碎,因此可以说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其根本的任务,从根本意义上没有成功。

这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说法。

二、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来说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五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同时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也深入人心,为日后资产阶级在中国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从袁世凯称帝近3个月后就狼狈下台,到张勋复辟失败,都无一例外。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即使并未完全驱除,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也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从溥仪到汪精卫,从伪满洲国到汪伪南京政府。

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同时也催生了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清末状元张謇便实业救国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为日后的抵制日货运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各地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教学资料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教学资料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注:灰色字体为评论,绿色字体为重点引用,红色为关键字一、关于辛亥革命的成功观点: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2.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使中国进入共和时代;3.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4.带来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论述:列宁在谈到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时曾说到:“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

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就是说要以反封建的标准,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标准去衡量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完成与否,成功与否。

我们应从这个角度来衡量辛亥革命。

第一,它是反封建的。

因为它扫除了封建社会的最严重的桎梏——封建帝制,这就等于砍掉了封建社会的头,使整个封建统治乱了套,至此以后,从北洋军阀到南京政府就始终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来。

不仅如此,如清朝专制政府相联系的一些陈旧体制、封建陋习,如等级制度、官场礼仪、尊卑身份以至缠脚、蓄辫、服饰等遭到了重大打击。

人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得到了一次解放,社会风气日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列宁热情地讴歌辛亥革命是“真诚的民主主义的高涨”。

第二,从生产力的标准来看,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

辛亥革命毕竟空前打击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第一次参与国家政权,通过立法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

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涌现,中国出现了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热潮。

大量事实说明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政党政治时代,《临时约法》颁布,临时参议院成立,第一届国会召开,三权分立,民间结社而起,国民政党意识浓厚,还有民众的参政意识也成了一股世俗的浪潮。

人们以讨论革命为时髦,甚至像阿Q这样的下层民众也心向革命。

再次,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期到来,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证明,从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年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和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同时辛亥革命也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

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

中国共产党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一、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二、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三、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名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六、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1、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1911年10月中旬,英、美、法、德、日的军舰集中在武汉江面进行武力恐吓。

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各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矛盾斗争中,不可能对中国革命采取一致的军事干涉行动;同时,清政府的发动统治者已病入膏肓,帝国主义就以“中立”为幌子,扶植袁世凯,借助由袁世凯一手培养起来的北洋军来绞杀中国革命。

孙中山解职和袁世凯上台,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袁世凯多的军政大权后,各帝国主义立即表示支持,一致同意“保障袁世凯的地位,并给予便宜行事的机会”。

这时,以孙中山为首领的革命派,受到立宪派、旧官僚的压力。

袁世凯为巩固他的统治地位,一方面大力扩充北洋军,另一方面以裁军减饷为手段削减革命党人的军事力量,迫使黄兴遣散了革命党人的10多万军队。

为镇压革命党人和人民的反抗,袁世凯还制定了《治安警察法》等一系列反动法令,建立了一套特务警察的机构,并大量罗织党羽,摧残进步势力。

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袁世凯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并且为了实行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

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军阀们还公然进行帝制复辟活动。

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军阀和官僚还借助于政治势力,组成官僚买办资本集团,操纵、垄断财政金融和工业、运输业。

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想猖獗一时。

总之,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1、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发生了分化。

一些革命党认为,推翻封建专制、建立共和政体,革命大告成功;有人热衷追逐个人官职利禄,投靠军阀,退化为新的官僚、政客;有人意志消沉,退隐山林或移居海外,以逃避国内的政治斗争。

反袁斗争的失败。

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宣告“政党政治”破产;孙中山、李烈钧等革命党人发动武装反袁,由于北洋军阀在军事占绝对优势,国民党方面缺乏兵力和财力,内部意见不一致,最终失败;1918年护法运动失败等。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客观方面上说,在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扼杀了这场革命。

主观方面上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正确的革命政策,并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抱有幻想。

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只依靠少数人孤军奋战。

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没有坚强的领导基础,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核心。

④没有坚强的革命武装,而只争取新军和联络会党。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它说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

尽管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附:政治影响政治上,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其伟大的果直接缔造了中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谱写了开篇。

思想影响思想上,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使中国的思想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也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在打破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

同时,各种主义、思潮有机会在中国社会舞台上展现,马克思主义也因此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普遍认同,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中,选择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随之摆脱失败的迷惘,走上革命道路。

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承传了辛亥革命的志业,并把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取得了现代化事业的辉煌成就。

经济影响经济上,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引向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生产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同时,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孙中山于民国创建伊始,主持制订了一系列奖促工商的法规法令,为发展工商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较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时代"。

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黄兴以民国元勋的身份努力倡行实业建设,激发了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工商业的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勃兴。

孙中山关于坚持主权、开放引进以及以外国的资本主义造就中国的社会主义等思想与主张,在今天仍不失为有益的借鉴。

社会影响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

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

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

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

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

辛亥革命对于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生活文化影响“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对海外华人的影响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华人介入中国的革命活动是史无前例的,虽然革命活动主要在于挽救中国,但这一行动已对当地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影想大致可以分为:马新华人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马新华人团结力量的增长,新思想的涌现,政党政治的影响。

孙中山于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后,许多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中立派及保皇派分子转而支持孙中山。

武昌起义后,马来亚和新加坡各地华人剪掉辫子,另一方面,在同盟会和孙中山的号召下,当地华人也积极捐款支持革命运动。

当孙中山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展开革命之前,当地华人是不团结的,常有帮派和籍贯的斗争。

不团结阻碍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帮派斗争影响华人社会的经济成长并阻止了不同方言集团的合作。

1906年,孙中山在吉隆坡主持同盟会支会成立仪式时发出警告说:当地华人的不团结最终将导致整个华人社会的崩溃。

因此同盟会展开各种宣传活动,如阅书报社、夜校、戏剧表演,使到不同方言的集团为孙中山的革命而在一起工作,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有机会学习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以解决共同的难题。

通过不间断的联系,华人的团结精神和国民意识逐渐被加强和发展起来。

1909年,在打巴成立的集群社就是灌输团结思想的组织。

另一项最主要的发展便是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学校传播标准华语,主要目的在于打破使用以往的方言教学。

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间有了共同的媒介语。

孙中山的革命思潮带为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带来了新的思想,冲击了华人传统的旧社会和旧传统。

利他主义,舍己为群,平等和自由之观念因此不断传开。

鼓励设立女子学校,女人被允许加入社会活动和参加孙中山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