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 1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优秀8篇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优秀8篇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优秀8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一学习目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课前导语:〔略〕导入新课:一、出示中国地图,说说中华奇迹1、听说同学们上课前,都作了预习,对吗?对课于课文中出现的生词,你们一般都通过什么方法去理解?那么,在字典中,奇迹是怎样解释的呢?〔出示幻灯:〕2、中国地图。

这是我们居住的国土,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的中华奇迹,谁能说说看,你都知道哪些奇迹?3、学生的答复力求简练,只要说知名称即可,不必具体描述。

二、在图上找出长城和运河的位置,导入新课1、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盘古开天劈地,到现在,有过多少人间奇迹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人间奇迹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的横线运河〕2、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今天啊,佘老师就带着304班的同学们去看一看长城,去游一游运河。

3、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的上空去观看〔俯瞰〕,长城和运河会是怎样的。

一种景象呢?想知道吗?哪赶快翻开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第一局部:长城的教学三、了解长城的特点,指导美美地诵读1、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像巨龙穿行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为什么用巨龙来比喻长城呢?〔因为长城长〕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俗称万里长城。

〔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2〕为什么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呢?可不可以改为爬行〔想想看,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长城?对,飞机上,穿行更生动〕〔3〕穿行的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样的呢?〔请看录像〕〔4〕什么叫连绵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为什么会曲折?〔因为长城是顺着山势而建,随着山势,自然有起伏,有曲折〕〔5〕词语积累:山峰可以有起伏,长城可以有起伏,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有起伏呢?〔江水、麦浪〕有时候,心情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变化,也可以有起伏。

2023年《长城和运河》教案集锦5篇

2023年《长城和运河》教案集锦5篇

2023年《长城和运河》教案集锦5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人激趣1、师:俺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 、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2 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时,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__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__指诗歌传诵千古。

发明:__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局部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

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俺的眼前。

俺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2)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

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

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驾驶篮异像绵峪蜿蜒扁棉浴碗诞篇折绸朽州飘拆调巧洲漂附板书:2.长城和运河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人奇迹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民的创造(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篇二第一课时一、看图片,导入新课1、出示运河和长城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

2023年有关《长城和运河》教案三篇

2023年有关《长城和运河》教案三篇

2023年有关《长城和运河》教案三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1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驾驶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交流,介绍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精读课文过渡引入: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学生起齐读相关部分。

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好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

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远远望去,长城像什么在大地上?指导说话(长城像巨龙一样盘旋在大地上。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相机板书: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指导说话。

指好这两句话。

试背。

启发思考: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丽,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儿?引读:运河像……及时板书:绸带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风景秀美)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及时板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介绍:“京杭大运河”是运河的全称。

再读这两句,试背,思考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师生对答末两句。

指导朗读全文。

先欣赏配乐朗诵,再让学生练习朗读。

练习背诵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尝试背诵。

课堂练习P11第四题指导说话。

附板书:2长城和运河长城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山海关)西(嘉峪关)运河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北(北京)南(杭州)《长城和运河》教案篇2学习目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篇一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理解长城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发表后教师归纳小结)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

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

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

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2023年《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5篇

2023年《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5篇

2023年《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5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1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驾驶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交流,介绍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精读课文过渡引入: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学生起齐读相关部分。

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好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

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远远望去,长城像什么在大地上?指导说话(长城像巨龙一样盘旋在大地上。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相机板书: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指导说话。

指好这两句话。

试背。

启发思考: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丽,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儿?引读:运河像……及时板书:绸带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风景秀美)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及时板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介绍:“京杭大运河”是运河的全称。

再读这两句,试背,思考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师生对答末两句。

指导朗读全文。

先欣赏配乐朗诵,再让学生练习朗读。

练习背诵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尝试背诵。

课堂练习P11第四题指导说话。

附板书:2长城和运河长城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山海关)西(嘉峪关)运河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北(北京)南(杭州)《长城和运河》教案篇2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精编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三篇

精编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三篇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三篇篇一1.我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白勺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点:我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白勺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白勺骄傲。

三、学习难点:通过课外更多白勺中国建筑白勺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1.诗歌白勺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2.作者以什么样白勺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白勺?为什么要以这样白勺方式看?3.在作者白勺眼中他们是什么样子白勺?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5.文中运用了什么问句形式和修辞手法?(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1.速读,了解课文,圈点疑难。

(课文中不理解白勺句子)2.细读,疏通文意,小组内讨论交流。

(读通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白勺神态和语气。

3.研读,深入分析,总体把握(分析理解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4.创读,独特感悟,情感升华,(选择自己喜欢白勺方式品读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白勺见解)(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1.个人朗读:挑选自己喜欢白勺自然段或一句话,为什么喜欢?2.根据课文中白勺插图说一段话3.组之间赛读:声音、动作、表情、各组学生白勺注意力。

4.比赛背课文(五)小结:1.通过今天白勺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白勺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我们白勺祖先还创造了那些人间奇迹?(布达拉宫、故宫、苏州园林、兵马俑)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点明中心主旨)(六)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完成快乐导航剩余部分,组长批改,及时矫正。

篇二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白勺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白勺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白勺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白勺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人激趣1、师:我们白勺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3、师出示图,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精选《长城和运河》教案四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1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习语文开学第一课――《长城和运河》,要让学生了解万里长城之雄伟、京杭大运河之壮丽、中华民族祖先之聪慧,我便带了学挂图、生字卡片走进了室:师:在我们,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

穿行与东西,另一个像绸带,连接着大陆南北,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生齐答:长城、运河。

(通过预习,孩子们早已知道了她们的名字)师:看看图,结合你的预习内容,说说长城或者运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出示学挂图,指导观察,意在让孩子们感受到长城与运河雄伟、壮丽的特)生:长城很长!生:运河也很长!……(对于孩子那简单的回答我并不满意)师: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呢?生:长城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生:运河像一条飘落在大地的绸带!……(请了几个孩子,都是拿课文中的原话来回答!对于长城的雄伟、运河的壮丽并没有自己的体会。

不禁有些失望!)我想:也许是初读课文吧,学生对文本内容还不能彻底的感悟!于是乎,我和孩子们一起品读了课文!学完课文后:师:谁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奇异。

(还是有些失望)师: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请大家看看图,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生:长城接连不断,连绵起伏,像一条长长的龙。

师:你讲得真生动!她……还像什么?(生兴高采烈地看图)生:像一条游动的蛇。

生: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大街!师:太短了!(学生敞开思路,各抒己见。

)生:像一条游动的大蟒蛇。

生:像一条穿行在大地的高速公路。

生:像飞机划过天空留下的一条白色的丝带!……(这时,孩子门的脸神采飞扬!我想:这时他们才是真正体会到的长城之奇异!)师:你们的想象太精彩了!但我觉得还是像“巨龙”好,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理由!生:(沉思,翻开书本,再次阅读文本,观察插图,寻找理由,这无疑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反思我们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农村,许多孩子并没有见过长城和运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课文中的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驾、蜒、族、创”等字。

3. 联系上下文、观察图片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不朽”等词语意
思。

4. 初步了解长城与运河的相关知识点,整体把握,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初读诗歌,整体把握,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长城和运河图片,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读题。

2. 全名叫“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

它们都是享誉世界的建筑奇迹。

你们都了解长城和运河些什么呢?
3.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来进一步了解、感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 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朗读中遇到重点词语,试着观察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

(3)边读边想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

2. 自由读,教师巡视。

3.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
驾驶谱写杭州曲折蜿蜒不朽的诗篇
绸带民族嘉峪关创造奇迹奇异的景象
多种方式朗读,教师相机强调下列生字的读音:蜿、蜒、朽、绸、嘉、峪。

(2)结合图片、联系上下文指导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接连不断。

曲折蜿蜒:弯弯曲曲地向前延伸。

奇异:奇特,特别。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

不朽:永不磨灭。

(3)指名逐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好下列句子: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

2. 指名回答。

分别写了两大奇迹——长城和运河。

3. 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交流环节,让学生达到收获共享,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长城的壮丽和运河的秀美。


四、指导方法,规范书写
1. 出示生字,指导观察:哪些字难写,该注意些什么呢?
2. 指名试说,师相机点拨并范写。

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驾、蜒、族、创。

驾:“加”下面放个“马”,不要写成“木”。

蜒:右边的“延”不要写成“廷”。

族: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

创:注意左半部分的写法。

3. 学生结合注意点,认真描红、仿影、临写,师巡视指导。

4. 展示优秀作业,师生点评,提出要求。

五、布置作业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抓住文中两处比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悟长城的壮丽和运河的
秀美,并学习运用作者巧用比喻突出长城和运河特点、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

3. 结合搜集来的资料,围绕“奇异”,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生动地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结合搜集来的资料,围绕“奇异”,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生动地加以描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把握
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些奇异的景象。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一部分——领略长城的壮丽
1. 观察欣赏文中长城的插图,谈谈你的感受。

2. 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画出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从“像巨龙穿行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体会长城高踞在崇山峻岭间的雄奇风姿(结合插图理解什么叫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曲折?为什么说长城是巨龙呢?);从“东起……西到……”的诗句体会长城绵延万里的特点。

(2)出示地图,显示长城由东到西跨越的省市,深化学生对长城“长”的特点的体悟。

3. 师生交流有关长城的建造、作用、规模、地位等方面的资料,使长城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的形象,并使学生深刻认识,长城确实是一个人间奇迹。

4.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你最想说点什么?(赞美我们的祖先)
5. 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后来,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

“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

国歌中不是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指导美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领略运河的秀美
1. 欣赏运河图片。

2.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小节,想一想作者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景象?(课件出示)
(1)抓住“像绸带飘落……伸向天边”“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等语句,体会运河纵贯几千年的绵长和银光闪闪如绸带的柔美。

(说运河是一条
长长的绸带,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2)出示地图,补充资料,立体感悟运河的壮观、奇丽。

①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②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③它实现了南北的运输。

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

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

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
3. 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精读深思,重点让学生感悟长城与运河的奇异景象,为什么称之为人间奇迹。

通过看图,丰富学生的形象感知;通过补充长城、大运河的有关信息资料的阅读,让学生立体感悟长城、运河的雄姿。

指导的重点是让学生读文感悟,读中练语感,读中受熏陶。


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 本诗共描写了两幅画面,试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例)长城:像()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 )。

东到(),西到()。

万里长城谱写了()。

2. 默读课文找出两个部分的相同之处。

一、二行与七、八行内容一样,三——六句两部分诗句表达句式一样,这种手法叫做“反复”。

3. 小练笔:本文的两个比喻十分精当,突出了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请你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用上“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写一段话,体会比喻的妙处。

4. 说话训练:我们的祖先不只为我们创造了长城和运河这两大奇迹,在我们中华大地之上,有许许多多伟大的创造,都是我们祖先用双手、用血泪、用汗水修筑而成的。

请你结合搜集来的资料,仿照课文句式,围绕“奇异”这一中心,用
自己的语言简洁生动地加以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