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知觉

合集下载

感觉和知觉的举例说明

感觉和知觉的举例说明

感觉和知觉的举例说明感觉和知觉这两个词,说实话,很多人一听就觉得复杂,像是在看数学题一样,其实不然,简单得很。

咱们先聊聊“感觉”,就是你那种直观的体验。

比如说,当你吃到一块超好吃的巧克力时,哎呀,那种甜蜜的滋味儿,简直让你在心里跳舞。

你嘴里那种融化的感觉,像是冬天喝热巧克力的温暖,瞬间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再比如,当你坐在阳光下,阳光洒在脸上的那种温暖,简直像是被老天爷轻轻抱住了一样,瞬间感觉生活真美好。

再说说“知觉”,这个就稍微复杂一点。

知觉是你对感觉的理解和反应。

举个例子,你闻到一阵香味,脑子里可能瞬间闪过“哎,这是不是我最爱吃的烤肉?”当你意识到这是烤肉的香味时,你的心情就像是被五彩斑斓的气球填满了一样,兴奋得不行。

再比如,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一只小狗在追自己的尾巴,你可能会觉得“哈哈,这小家伙真傻!”这就是你对视觉刺激的知觉反应。

感觉和知觉就像是两口子,一起生活、一起互动。

感觉是基础,知觉则是层次。

你看,喝水的时候,水的凉意就是感觉,喝到水时的清爽和满足感,才是知觉。

这一来二去,感觉和知觉就把我们的生活填得满满的。

感觉也能把你带到过去。

比如闻到妈妈做饭的香味,那种香气瞬间把你带回童年,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心里暖暖的,真是回忆杀。

再比如,听到一首老歌,突然你就想起了那个夏天,跟朋友们一起疯玩,笑得肚子疼的日子,简直乐得像个傻瓜。

而知觉呢,有时也会欺骗人。

比如你看到一个远处的黑影,以为是小猫,结果走近一看,竟然是个垃圾桶,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人们的知觉,有时候会因为情绪波动而失真,就像在雾霭中行走,看不清前方的路。

心情好的时候,什么都是美的,心情不好的时候,连一朵花都觉得刺眼。

还有一件事,感觉和知觉的结合特别有趣。

比如,看到朋友的笑脸,你的感觉是“哇,真开心!”但知觉告诉你“这家伙今天心情不错,是不是中奖了?”这样一来,感觉和知觉就像是侦探和助手,默契地配合,解读着身边的一切。

其实生活中,感觉和知觉无处不在。

试论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试论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试论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是密切相关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感知能力。

感觉是指人类对于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是一种生理上的感受。

感觉是基于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信息,经过传递到大脑中的感觉中枢进行加工处理而产生的生理反应。

例如,眼睛感受到的光线、皮肤感受到的触摸、鼻子感受到的气味等都是感觉。

而知觉是指人类对感觉信息进行认知和理解的过程,是一种心理上的活动。

知觉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大脑对感觉信息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使得人类能够理解和认知感觉所代表的外界事物或现象。

知觉是主观的,它基于个体过去的经验、知识、信念等,对感觉信息进行筛选、组织和解释,从而形成个体对于外界的理解和意义。

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的刺激信息,就没有知觉的产生。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意义赋予的结果,它提供了对感觉所代表的外界事物更深入的理解和意义。

然而,感觉和知觉并不总是一致的。

感觉可以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改变,包括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注意力的分配等。

同时,个体对于感觉的知觉也受到其主观经验、认知偏见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同样的感觉刺激在不同的个体或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知觉结果。

总之,感觉和知觉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感觉提供了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意义赋予,使得个体能够对外界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相互影响,共 同作用,形成我们对世界 的认知和理解。
知觉依赖于感觉提供的信 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组 织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在个体和环境 互动中相互依存,共同发 展。
04
CATALOGUE
感觉与知觉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感觉与知觉在教育中的应用广泛,它们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感知特点 ,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多种方式呈现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感知需求。
研究感知觉的神经机制,探索大脑如何处理感觉信息,揭示感知 觉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探索机器如何模拟人类的感知和认知 过程,实现机器感知和智能。
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探索感知觉如何影响人类的社 会行为和文化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科学研究
颜色知觉
是指个体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 知,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组织性
知觉具有将感觉信息整合成有 意义整体的能力,即使某些部 分缺失或模糊,也能通过整体 来感知事物的完整形态。
在多种感觉信息中,人们会优 先选择某些信致的。
神经元编码机制
研究单个神经元如何编码感觉信 息,揭示神经元放电的规律和感 知觉的内在联系。
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研究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在感知觉 过程中的作用,解析不同功能区 的神经元活动和相互联系。
跨感官整合
研究不同感官之间的信息整合机 制,揭示大脑如何将来自不同感 官的信息整合成完整的感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

因此,要了解人的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必须从感觉、知觉开始。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当人们认识一种事物时,首先认识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温度、硬度等个别属性。

客观事物的这些个别属性通过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中,大脑便获得了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我们也就产生了相应的感觉。

所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而且反映肌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的状况,如人体的运动、干渴、饥饿、疼痛等内部信息。

感觉是脑反映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个别属性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体而独立存在。

因此,人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作为物体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物体同时被反映的。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属性和物体间关系的经验,而且也形成了物体各属性间关系的经验。

当物体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不仅能够反映这个物体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里将物体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的联系和关系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象,这就是知觉。

因此,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对事物的反映不是指对事物各种感觉刺激的简单总和,而是对事物多种属性和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是比感觉复杂的心理过程。

感觉和知觉虽然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其作用却非常重要。

首先,感知觉是人们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人类的知识无论来自直接经验,或者来自间接经验,都是先通过感知觉获得的。

人类的知识无论多么复杂,也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觉而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

没有感知觉,没有直接的经验,就不能认识世界,就不能获得任何知识。

其次,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没有感觉和知觉,外部刺激就不可能进入人脑,人也不可能产生如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 认识。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 知觉以及方位知觉等。

(2)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 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 度的知觉。 通过运动知觉,我们可以分辨物体的静止 和运动状态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 一般按照人所知觉到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形 成条件,将运动知觉分成真动知觉和似动 知觉两大类。
(二).感觉适应
1、定义: 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 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二).感觉适应
2、感觉适应的表现: 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二).感觉适应
3、感觉适应的意义 利:有利于减少身心负担;对于我们感知 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的 意义。 弊:使人丧失警觉性。
7.平衡觉


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 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
8.机体觉


机体觉也叫内脏感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 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 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感觉。
三、知觉的种类

(一)、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
(四).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3、联觉 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 官的感觉和表象的现象称为联觉。
3、联觉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 调……
五、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和感觉有什么区别

知觉和感觉有什么区别

知觉和感觉有什么区别知觉和感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它们在一些情景中可能被用作同义词,但从定义和概念上来看,它们是有区别的。

知觉和感觉代表着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方式,但它们在认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略有不同。

下面我将详细讨论知觉和感觉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对两个词语进行定义。

知觉指的是通过感官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获取外界信息并对其进行认知和理解的过程。

它是主观意识的产物,是对外界刺激的主观反应。

而感觉则是指由感官接受刺激后产生的直接的感觉体验。

感觉是一种感知现象,是我们对于物体、声音、味道等外界刺激的直接感受。

其次,从所涉及的活动范围来看,知觉更加宽泛而复杂,涵盖了感觉、注意力、记忆、思维等许多心理过程,它是一个多维度的认知过程。

对于外界信息的处理,知觉并不仅仅局限于接受感觉的刺激,还涉及对该刺激的分析、解释和理解。

知觉不仅仅是感觉的简单输入,还包含了对信息的加工、解码、整合等更复杂的心理过程。

相比之下,感觉更加直接和简单。

它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第一手感受,是对刺激的初级反应。

感觉主要通过感官器官对刺激进行传递和接收,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并通过神经信号传递至大脑,从而产生感觉体验。

感觉是一种生理性反应,是基于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接收和传递。

此外,知觉和感觉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存在差异。

感觉是瞬间发生的,它是在刺激存在的短暂时间内产生的反应。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朵花时,我们立即感觉到它的颜色、形状和质地。

而知觉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它需要时间来对刺激进行分析、解读和理解。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猫时,我们的知觉会进一步将它与我们先前的经验和记忆联系起来,从而认知出这是一只猫。

总的来说,知觉和感觉是认识世界的两个重要方面。

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感受,是感官器官的作用;而知觉则是对感觉刺激的更深层次的加工和理解,涉及到注意力、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延伸和发展。

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知觉的过程和特点
- 形成知觉的步骤:感觉信息被加工和整合,从而形成有意义的知觉。 - 知觉的主观性和可变性:知觉受个体的经验、态度和期望的影响,因此可能因人而异。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 感觉对知觉的影响:感觉提供了知觉所需的初始信息和原始材料。 - 知觉对感觉的补充和解释:知觉帮助我们理解感觉,将其解释为有意义的经验。
感觉知觉的误解
- 感觉的易被误解性:感觉受到注意力、情绪和预期的影响,可能导致感觉的 错误理解。
- 知觉的主观偏见:个体的知觉可以受到个人偏好、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的影 响。
感觉和知觉的应用
- 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觉和知觉帮助我们认知世界,做出决策, 与他人交流,以及适应环境变化。
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重要过程。感觉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 刺激,而知觉是将这些刺激转化为有意义的经验。
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感觉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而知觉是将这些感觉整合、 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感觉的过程和组成部分
- 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力、触觉、味觉和嗅觉。 - 感觉传递到大脑的路径:感觉信号经过感觉神经通路传递到大脑,进而被加 工和解释。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四、感觉的分类
❖ (一)外部感觉: ❖ 其中提供位于身体以外具有一定距离处的
事物的信息的感觉又可称为远距离感觉,包括 视觉和听觉。 ❖ 提供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的有关信息 的感觉称为近距离感觉。主要包括嗅觉和肤觉。 ❖ 肤觉又可细分为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
1、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光 (2)视觉感受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三、感觉的编码(感觉的生理机制)
❖ 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 如光波和声音,这些能量必须通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 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 过程就是感觉编码。
❖ 一种理论叫特异化理论,主张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
传递信息的,有些神经元传递红色信息,有些神经元传递甜味信息,当这 些神经元被激活时,神经系统把它们的分别解释为“红”和“甜”。
讨论:
(五)感觉与知觉间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二、感觉的意义 (一)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让人认识外界物体 的各种属性; (二)感觉保证了有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使人能够 正常生存; (三)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 斯科特(Scott)于195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 实验室进行。P90
❖ 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锥体细胞 :分布于中央窝;
感受物体细节与颜色
棒体细胞 :分布于视网膜边缘;
感受明暗 (3)视敏度:即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细节的能力。 (4)颜色视觉:杨—赫三色说、 黑林四色说(拮抗说) (5)色觉缺失:色弱、色盲 (6)闪光融合 (7)视觉后像:正后像、负后像
2、听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痛觉
当刺激的强度达到对皮肤组织有伤害作用时,就 会产生痛觉。
痛觉感受器是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在人体的分布 不均,因此身体各部位对痛觉的敏感度不同。
痛觉虽令人不快,但能够保护人避开伤害刺激。 某些化学药品、激素,人的情绪状态、动机等都 会使痛觉减弱、消失或者增强。中医的针灸、催眠、 也可以减轻甚至使痛觉消失。
3、感觉的生理机制
刺激
感受器
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
大脑皮层感觉区
产生感觉
每种感受器只接受适宜刺激。
感受器的功能是把物理、化学刺激转 化为神经冲动,即神经上的电活动。
不同感觉在大脑皮层上有不同的感 觉区,感觉区的位置、大小不同。
4、感觉的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听觉适应; 嗅觉适应;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味觉适应; 触觉适应:温蛙效应
嗅觉、味觉、触觉适应较快,视觉、听 觉适应较慢;痛觉难以适应。
B、感觉后像
感觉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
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 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这种现象成为后像。

闪光融合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增加, 人们会产生融合连续的感觉,这种现象叫 做闪光融合。
C、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的心理现象。可分成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
先后对比:
视觉对比: 明暗对比是由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造成的。 颜色对比是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它周围物体颜
色的影响而发生色调的变化。
颜色的对比
D、联觉
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会因其它感受器受到 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或者称为联觉。
3、运动眩晕
人在乘车、船时感到眩晕,或者在旋转时感到眩晕, 都称为运动眩晕。产生运动眩晕的原因有:
——运动过程中内耳的毛细胞受到内耳淋巴液的刺激, 向主管运动、平衡、内脏感觉的中枢发送信息,这些信 息不能被恰当整和,从而出现眩晕感觉。 ——身体接受的运动信息与心理上的运动信息(主要是 个人的期待)发生矛盾,从而产生眩晕感觉。
嗅觉(对天然橡胶气味差异的辨别) 1/4
味觉(对盐的咸度差异的辨别)
1/3
请问,K的大小说明什么?
结论: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灵敏。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2)感觉的相互作用
A 感觉的适应 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感受器,使感受
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的适应。
适应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
视觉中的明适应和暗适应
——身体生理节奏与车、船震动节奏不协调,导致生理 调节失衡,出现眩晕、呕吐现象。
——心理暗示
味觉
1、味觉的感受器为味蕾。味蕾是一种球状的 感觉神经细胞;该种细胞多数集结在舌尖、 舌面及舌侧三处,少数散布在口腔内部。
职司四种味觉的味蕾,在舌上的分布:甜在 舌尖,咸在舌中,酸在舌两侧,苦在舌根。
感觉剥夺实验:

2、感觉的种类
视觉

外部感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皮肤觉) 动觉
内部感觉
平衡觉
内脏觉
感觉的编码
编码: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 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感觉编码: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经过器 官的换能作用,转化成为神经系统能够接 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的过程。
二、知觉
1、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 属性的反映。 (1)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
(2)知觉的组织功能依靠过去经验。
(3)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
(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区别:
1. 感觉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 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 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 的心理活动过程。
一般来说,弱刺激能提高另一感觉的感受性, 强刺激会降低另一感觉的感受性。
以下哪一件衣服厚、暖和?
补充材料:
日常生活中的其它感觉
如右图,红色管中通入热水,绿色管 中通入冷水,用手握住这个水管,你 会有什么感觉?
1、烫觉
皮肤下有两种感受温度的感受器,一种感受高 于皮肤的温度,它会产生温觉;一种感受低于皮 肤的温度,它会产生冷觉。当冷、温两种神经元 同时受到刺激时,会产生烫觉。
绝对感受性是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是能区别出两种刺激最小差异的能力。
感受性可以通过练
习得到提高,如盲人 的触觉、听觉、比一 般人敏锐;受过训练 的技师能够辨别出非 常近似的颜色、声音、 味道。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感觉类别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温 冷觉 触觉
绝对阈限
晴朗的暗夜中可以见到30英里外的烛光 静室内可以听到20英尺外表的滴答声。 两加仑水中加一茶匙糖可以辨出甜味。 闻出扩散至三个房间的一滴香水的味道。 皮肤表面有一摄氏度之差即可感受到。 能感受到一片蜜蜂的翅膀从一公分外 落 到皮肤上。
真假“蒙牛”
韦伯定律:
R:差别阈限 R:原来刺激的强度
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当刺激过强或 过弱时,韦伯分数K会出现变化,不再K是:恒常定数的值。
不同感觉的韦伯分数
感觉名称
韦伯分数K
视觉(对亮差异的辨别)
1/60(对声音高低差异的辨别)
1/10
触觉(皮肤表面对压力大小差异的辨别) 1/7
2. 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 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 觉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联系:
1. 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 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 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 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本章学习要点:
一、感觉概述(感觉概念、分类、感受性、感
觉 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 、明适应、暗适
应、 视觉后像 、联觉、感觉补偿 ) 二、知觉概述(知觉概念、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
知觉特征)
三、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 反映。)
3. 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合称 感知。
2、知觉的种类
(1)根据知觉中那种感受器起主导作用,可将其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