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试题3.古诗三首(有答案)
202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202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dì tăn shāo wēi căi hóng yī shangxĭ quèdiăn zhuìbèn zhuōdān bó二、辨一辨,用“ ”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蒙.骗(mēng méng)参差.(cī cān)蛮横.(héng hèng)倔强.(qiáng jiàng)湖泊.(bó pō)提.防(dī tí)人头攒.动(cuán zǎn)日薄.西山(bó báo)三、形近字组词。
拌(_________)旬(_________)醋(_________)饺(_________)伴(_________)甸(_________)醒(_________)皎(_________)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事之秋(____)破人亡内忧(____)患熟能生(____)兵荒马(____)夜不闭(____)流离(____)所政(____)人和五、选词填空周密精密1.这是我们小队的第一次活动,活动前大家考虑了各种情况,设计了________的方案,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2.________的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艰难艰巨3.建造三峡水电站是一项十分________的工程。
4.手术后第三天,他能够下床并________地迈出了第一步。
六、词语积累填空。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有六句用了叠词,它们分别是迢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这些叠词展示了这首诗的韵律美、节奏美和音乐美。
含有叠词的四字词语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如,形容路途遥远时,可以用______________;形容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可以用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试题 六年级下册 第3课古诗三首(部编版,有答案)

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1.作者介绍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著有《韩君平诗集》。
2. 主题《寒食》一诗描摹出了寒食节时浓郁绚烂的春景,以及皇室的雍容恩宠、王侯的富贵娴雅,不仅再现了唐时的节日习俗,也呈现出一派承平景象。
同时借古讽今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3. 字词解释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权贵豪门4.鉴赏全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迢迢牵牛星》1. 诗歌介绍《古诗十九首》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
诗中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2. 字词解释①河汉女:指织女星。
河汉,银河。
②擢(zhuó)伸出,抽出。
③素:白皙的。
④札(zhá)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⑤机杼(zhù):织机的梭子。
⑥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⑦零:落下。
⑧盈盈:形容清澈。
⑨脉(mò)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3.主题《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4.使用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这些叠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朗朗上口。
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是极难得的佳句。
《十五夜望月》1. 作者介绍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 》(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答案解析于尾页3.古诗三首一、默写《十五夜望月》,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看拼音写词语。
hàn ɡōnɡwáng hóu pǔsù wén zhānɡkū qì qīxī qīnɡyínɡwūyāmò mò hán qíng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合适的释义。
(填序号)素:①白皙的。
②本来的。
③平素,向来。
1.他们俩素.不相识,对此问题的看法却不谋而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3.我们要做一名有素.质的公民。
()四、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节日?请选一选。
A.元宵节 B.清明节 C.元日(正月初一) D.寒食节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五、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
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________出墙来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________无处寻。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_开。
④竹外___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红杏桃花菜花梨花B.红杏菜花梨花桃花C.红杏桃花梨花菜花D.红杏菜花桃花梨花六、《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下面哪项也表达了思亲之情?()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答案解析于尾页七、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桃李”喻指“学生”,“同窗”代指“同学”,“手足”喻指“兄弟”,“鸿雁”指代“秋天”。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试题3古诗三首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3.古诗三首课内阅读食(一)寒[唐]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 本诗描绘了传统节日节的景象,前两句写的是 (时间),后两句写的是 (时间),诗人借汉喻唐,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2.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①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②第一句诗中的“飞”字能不能换成“开”字,下面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
“开”字写出了春天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景象,比“飞”字更传神。
B. 不可以。
“飞”字写出了落花随风飞舞时的情态,明写花而暗写风。
而“开”字略显呆板,不能表现出风的作用。
C.不可以。
“飞”字写出了花儿千娇百媚、神采飞扬的形态,而“开”字只写出了花开放得多,不能表现花的神韵。
D.可以。
“开”字写出了春天里花朵的动态美,而“飞”字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后两句使人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使我们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长安城景色的赞美之情。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D.后两句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官宦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二)迢迢牵牛星佚名)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练题含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航空王侯。
蒲苏文战鼓气棋棋兴影屋鸦二、用“√”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脉搏(mài bó)皎皎河汉女(jiǎo jiǎo)擢素手(zhuó zuó)XXX(zhá zhá)机杼(zhù zhù)含情脉脉(mò mài)五侯(hóu)栖息(qī xī)千里迢迢(zāo tiáo)三、填空1.《迢迢牵牛星》选自《诗经》。
此诗借民间传说中XXX、XXX被XXX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思念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遗憾。
2.《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XXX的诗作。
全诗前两句描写月亮的美丽,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
3.《寒食》是一首唐诗,诗中的名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家家户户都祭祖。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望君王家来,细雨如愁。
6.秋夜月明湿桂花,露凉不语梦华发。
四、写出下面诗句中划线的字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到处都飞花)(2)寒食东风御柳斜(斜着生长)(3)盈盈一水间(满满一水之间)(4)泣涕零如雨(眼泪像雨一样落下)(5)脉脉不得语(眼神含情而无法言说)(6)纤纤濯素手(纤细的手洗洁白的衣服)五、品析句子。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诗使我想起牛郎织女的故事,类似的诗句还有“银汉迢迢两岸柳”。
2.纤纤擢素手,XXX弄机杼。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比,描写了女子勤劳的场景。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诗写出了人们对思乡之情的共鸣,表达了思乡的无奈和苦涩。
六、课内阅读。
一)寒食唐]XXX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XXX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春天的景象,第三、四句写寒食节日的气氛,日暮汉宫传蜡烛则是转折。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第3课《古诗三首》一、默写诗歌。
1.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2.,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
,。
3。
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二.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7.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8.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9.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参考答案一、1.寒食东风御柳斜轻烟散入五侯家2. 迢迢牵牛星札扎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
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二、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3.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
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5.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6.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第3课《古诗三首》一、默写诗歌。
1.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2.,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
,。
3.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二.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7.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8.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9.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参考答案一、1.寒食东风御柳斜轻烟散入五侯家2. 迢迢牵牛星札扎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 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二、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3.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
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5.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
“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6.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
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同步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字词积累练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日暮汉宫传(chuán zhuàn)蜡烛,轻烟散入五侯(hòu hóu)家。
2.迢(zhāo tiáo)迢牵牛星,皎(jiāo jiǎo)皎河汉女。
二、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这篇wén zhānɡ()讲述了一个忧伤的故事,读着读着,他的眼里满是泪水。
此时,树上qī xī()的wū yā()啼叫起来,他想到自己的身世,禁不住低声kū qì()。
三、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迢迢牵牛星(遥远的样子。
)春城无处不飞花(指春天的京城。
)B.纤纤擢素手(伸出。
)泣涕零如雨(落下。
)C.中庭地白树栖鸦(白色的地面。
)札札弄机杼(织布机。
)D.皎皎河汉女(明亮的样子。
)脉脉不得语(相视无言的样子。
)语句应用练四、诗句品析。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这两句诗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描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诗人透过“飞”字重点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景物来凸显季节特征。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所呈现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达了大臣深受皇恩的感激之情。
B.表达了臣民对皇权的敬畏之情。
C.表达了诗人对天子宠幸之臣的愤慨之情。
D.表达了臣民对皇恩的渴望之情。
3.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去”在这里的意思是“距离”,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两位主人公隔河相望的情景。
B.“清且浅”说明河汉并不深广,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能相遇充满了疑问。
C.“复”在这里的意思是“又”,写出了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得相见的慨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
3.古诗三首
课内阅读
(一)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 本诗描绘了传统节日节的景象,前两句写的是(时间),后两句写的是(时间),诗人借汉喻唐,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2.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①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②第一句诗中的“飞”字能不能换成“开”字,下面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
“开”字写出了春天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景象,比“飞”字更传神。
B. 不可以。
“飞”字写出了落花随风飞舞时的情态,明写花而暗写风。
而“开”字略显呆板,不能表现出风的作用。
C.不可以。
“飞”字写出了花儿千娇百媚、神采飞扬的形态,而“开”字只写出了花开放得多,不能表现花的神韵。
D.可以。
“开”字写出了春天里花朵的动态美,而“飞”字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后两句使人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使我们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长安城景色的赞美之情。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D.后两句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官宦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
(二)迢迢牵牛星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 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类文阅读
(一)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
玉盘:
2.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
(二)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①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②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③。
【注释】①砌:台阶。
②回廊:回旋的走廊。
③看花:赏花。
1.解释下列词语。
(1)胧月:______________
(2)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描写的是清明节夜晚的景色。
( )
(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清明节的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有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
( )
(3)作者在这美丽的夜晚唱歌跳舞,听音乐,赏桂花,心情特别愉悦。
( )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
(一)1. 寒食白昼夜晚
2.①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杨花飘散,寒食节皇家花园的柳树在春风中飘拂
② B.
3. B
(二)1. 牛郎织女夫妻分离
2. 泣涕零如雨
3. 动作情态
类文阅读:
(一)1.银河月亮
2.A
3.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4.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1.(1)朦胧的月亮。
(2)独自
2.(1) √(2)√(3)×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诗人的闲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