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政策的解读

从战略角度浅析我国的新医改政策

从战略角度浅析我国的新医改政策 摘要: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直接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政府在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医药卫生事业对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长期性的促进作用,政府已经把这项职能提到了战略的高度。本文将对2009年国家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一战略计划进行深入分析,展示其主要内容,剖析政策缺陷,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战略计划战略分析医药卫生事业新医改政策 一、我国对卫生事业进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在职能范围、管理理念与手段上,较计划经济时期发生了间距大变化。由于政府自身角色的调整、外部环境不确定的增加和全球化的影响、科技变革与进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日趋成熟等原因,政府逐部门步借鉴和引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成熟技术和方法,迫切希望自己能像在私人领域大有成就的企业一样,在公共领域也能硕果累累,增加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以满足百姓的需求,并提高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组织的未来方向制定决策和实施这些决策。战略管理在政府部门的实施,提高了对政府履行职能的要求,在履行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等职能时不能只关注自身做什么、怎么做,还要重视政府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确立和调整政府的长期目标,才能在不确定的发展环境中保持稳定性,从而实现最终目标。 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生产力进步的保证,因此发展能够促进健康的医疗卫生事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与职能。因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与社会持续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国家的全面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政府更应该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视为一项战略,进行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实施从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三个阶段分析。医疗卫生事业来的发展体现在不断的卫生方针演变与卫生体制改革之中。因此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卫生工作方针与政策就是战略规划的结果——战略计划。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即新医改,这是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13亿人口

2020年医改新变化

2020年医改新变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医疗卫生体系定位明确,中国医疗卫生创造了一系列辉煌,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医改消息,欢迎阅读! 海军总医院北京医改首个高峰日高效服务患者 10日,海军总医院迎来了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首个就诊高峰日。7时,门诊大厅已经有许多患者排队等候就诊。医务人员精神饱满的引导患者就医,发放宣传手册,协助患者挂号缴费,电话咨询耐心解惑,并及时为患者解答医改新政。 北京医改后,海军总医院信息系统运行正常平稳,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实时监测,门急诊、药房、核磁检查室、CT室、内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等诊区就医环境清新明亮,虽然候诊患者较多,但人员设备到位及时,检查流程清晰顺畅,就诊患者秩序井然。 一个多月来,海军总医院以临战状态奋战医改,全院上下形成了"加强军民融合、实施医药分开、促进合理用药、更好服务人民"的共识。医院先后召开动员部署会、政策宣讲会,邀请专家解读交流,开设医改培训班,编发宣传手册、发布微信医改政策动态等多项措施,推进医改筹备工作,并严格执行重点部门24小时值班和院领导带班制度,信息系统改造、价格公示、改革预演等14项具体工作,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34个节点具体到每个小时、每个楼层、每个岗位,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保障医院新旧信息系统平稳切换、正常运行,有效推进医改顺利实施。

又一地区医改在即取消药品加成还有啥变化 4月8日起,北京正式全面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最近,又有一个地区公立医院医改在即! 据3月29日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的《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广东省公立医院改革将在今年7月1日全面启动,除了将取消15%的药品加成之外,还有不少利好——医疗费用进行"四降五升"调整 广东中山市从去年12月起作为试点开启了公立医院改革,对医疗费用进行了"四降五升"的调整。 "四降"包括: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下调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项目价格和检验项目价格。 "五升"则是:上调诊查费;按手术级别上调手术费;上调床位费、护理费、传统中医医疗服务收费。 取消药品加成哪些人获益最多? 对取消药品加成能否让群众真正获益,广东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测算,具体惠及每个个体病人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对药物依赖性较强的门诊病人,医药费用会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对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劳务要求较高、药物依赖性不强的住院手术病人,医药费用可能有所增加。不过,总体来说,医药费用水平会趋于合理。 医院出现资金缺口怎么办? 而对于医院资金缺口的补贴,广东省推出的是"811"补偿方式:

浅谈中国医改之路

浅谈中国医改之路 来源:发布时间:2012-04-12 10:39:46 阅读次数:185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医疗改革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到新医改方案公布实施为止,大致经历了6个阶段。尽管每次改革的背景不同,任务不同,过程有难易,效果有大小,但历次改革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 1979年,医疗改革“初露端倪”。当时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媒体采访时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1985年,中国医改“元年”,卫生部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1989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医改在争议中继续前行。 1992年,向“医疗市场化”进军。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化阶段。 2000年,公立医院产权“变卖”。江苏宿迁掀开了一个在以后被冠以完全“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卖医院。因为当时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确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其中,“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等条目,被解读为完全“市场化”的医改开了绿灯。2003年,SARS疫情在全国蔓延,中国开始反思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进而开始检讨整个卫生事业。 2005年,医改风云突变。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提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同时“国务院研究机构称,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中国医改再次引起关注。2007-2008年,医改进入最后冲刺,最新医改方案提交2008年3月“两会”讨论。至此,中国医疗改革近三十年的风雨征途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2009年,国务院出台最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其中重点提出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此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纵观改革开放32年,国务院2009年出台的第6次改革方案,在梳理过去5次医改的得

最新新医改对零售药店的影响

2013 届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新医改形势下零售药店的应对策略 系部经营与管理系 专业医药营销 班级D10医药营销8班 学号D1004050824 姓名程允江 指导教师施能进 完成日期2012 年12 月05 日

浅析新医改形势下零售药店的应对策略 程允江 摘要:新医改对我国的零售药店的影响很大,如何使零售药店在这种新体制下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医改内容的解读,分析了新医改对零售药店的可能影响,结合SWOT分析,为零售药店提出在新医改形势下的应对策略。比如:向农村市场推进、增加经营品种。 关键词:新医改;零售药店;SWOT分析;调整;策略 0引言 近年来,老百姓普遍感觉到“看病难、看病贵”。同时,由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大量的医疗费用需要个人直接支付,这就使得人们收入的不平等转化为获得医疗服务的不平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4月7日,国家最终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对零售药店提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危机与契机并存。零售药店应积极配合国家政策法规抓住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遇,不要盲目实施各种应对方案或者轻言放弃。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初步分析新医改下零售药店的环境,并作了相应的调整,为零售药店提出了调整方向及策略,使零售药店在新医改形势下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 1新医改的背景叙述 1.1新医改的进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相对滞后是无法否认的的事实。2005年7月29日,《中国青年报》披露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估报告,报告认为“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

新医改政策解读

新医改政策解读 1月21日,国务院通过新的医改方案,今后3年国家将投入8500亿,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近日,新医改的具体方案出台已在各大媒体、网络炒的热火朝天,30年的医药体制改革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终于有了新突破,从药品制度到医院改革,从药品零售到市场监管,从政府到人民,医药改革是一大难点,也是一大重点,能否真真正正的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解决药品生产安全隐患、解决市场运行的矛盾,国家的政策调整、市场机制改革,我们期待着…… 一、政策背景解读 2.资金扶持状况

二、政策看点解读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解决“看病贵”问题 未来3年,国家将使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主要指城镇非就业人群)医保和新农合三大公立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

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两项医保的最高报销水平(即“封顶线”)已经锁定,为人均收入的6倍。加大对尚未纳入医保人群的关注,如国家将增加投入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医保问题;大学生也被纳入医保。从我们的生活中不难感觉到,许许多多的大学毕业生、很多没能够有合适的企业工作,还有许许多多的打工农民朋友们,因为没有良好的机会、(很多中小型企业因为资金的投入而没能够对员工参保做相应的补贴和保障),很多个体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医保,就算入保,也似乎找不到合适的渠道方式,他们大多是生活流动性主流,没有稳定的基础性保障而失去了投入医保的队列中。从这一点来看,国家需更多的关注尚未纳入医保的弱势人群,有了医保,还担心看病贵的问题吗? 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治药价虚高“顽疾” 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基本药物的“定点生产”改为“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制定零售价”修改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即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基本药物零售价格;在基本药物使用上,由“全部使用”改为“全部配备和使用”,尊重医生和患者的用药选择权。“全部配用和使用”和“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不仅形成了高品质、高质量的市场竞争模式,也使行业的集中度会有所提升,形成一种类似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大机器化,大农场主的生产。使产品、市场在量、质上有了保证,使市场价格在竞争调节中有效的发展。有效的遏制和减少医药安全事故的再现。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结构性看病难的问题 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和困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国家3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疗机构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与过去医疗改革不同,新医改重点是将“医疗人才建设”纳入其中。通过试点推广“住院医师培养制度”,让乡村医生、基层医生进入大医院接受培训,然后走出医院下到基层;通过大力发展“县级医院”,建立“县医院为龙头,农村医务室为网底、乡镇卫生院为节点”的体系,通过在基层医院加强硬件投入、人才输入,切实缓解农村看病难。相信身为农村的我们都有深刻的体会,平常的感冒,村里的医生开的一点小药,一两天,两三天就会好了,但是,如果碰到大病呢,急病呢?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患病者从小县城的医院

2009新医改方案全文

2009新医改方案全文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着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医药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二、医药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医药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基本原则。医药体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从

新医改政策解读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新医改政策,破除医药养医体制势在必行 以药养医体制为什么会导致看病贵问题? 首先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是,医院靠药品的收入作为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就是15%的药品利润加成,而医生也要靠药品来拿提成,简单的说就是医生开的药越多,拿的提成就越高,这样医生看病的积极性就越高,当然这提成是和医院没关系的,药代给的,是灰色收入,可以说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是,在药品利润方面,医院的利益是和医生的利益是一致的,医院就会进一些高价药,当然高价药并不是好药、安全、有效的药,只要价格虚高,医院就偏向引进,自然会默认鼓励医生开高价药,医生也喜欢开高价药,因为有钱拿,大家都不傻,所以一个盒10元的药品,加上层层利润加成,可能要卖到了40元。看病能不贵嘛?当然这只是从经济角度阐述看病贵的问题。 医药养医体制弊端,从而导致医患矛盾不可调和 讲这个话题,需要从药品属性谈起,药品用的好是治病,用的不好就是毒药,是一把双刃剑,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任何药品都会有副作用,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个药我吃下去没什么反应,就认为这个药没有毒副作用,错了,不是这个药没毒副作用,而是不同药的毒副作用,不同的人用轻重各不一样,有的药用了不出现毒副作用,不代表它没有毒副作用,而是不表现出来而已,可能过几年之后才能表现出来,也可能需要体内蓄积一定程度会表现出来,比如说反应停事件,激素的使用,都是这样的。儿科经常给小儿输的地塞米松就是属于激素,这个药不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肾功能,而且可以降低小儿的免疫力等等副作用,但医生为什么给小儿用呢,只是见效快而已,大家可以看看地塞米松的说明书,就可以看出,这个药并不适用于小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只有严重的疾病才可能会考虑到使用这个药,而且使用时候要非常谨慎。用句不好听的话说,用这个药就是杀鸡取卵,只顾眼前利益,根本不考虑激素对儿童身体的长期损害,为什么有的小孩,三六九就感冒发烧,很简单,激素用多了,免疫力下降,对细菌,病毒抵抗力下降,自然就容易生病,一生病,激素,抗生素,维生素都来了,而儿科处方90%以上都要开抗生素,为什么?第一,医生有利润提成拿,第二,长期养成习惯了,不挂抗生素患者家属还不放心。而大量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的结果是什么?耐药菌,超级细菌的产生,患者用药风险的增加,药品资源的浪费,长此以往,对于严重的感染,我们将无药可用。而在医院住院病房这种药品滥用的情况更加严重,随便举个例子,比如一个脑出血的病人,随时可能面临再出血的风险,正规诊疗,可能只需要选择一些基本药物,比如说降低颅内压药物,降血压药物,心血管药物,急救药物就可以了。完全能满足病人的需要,而且不会出现太大风险。基本药物是最基本用药,其在安全、经济、有效性方面毋庸置疑,这些药是没有利润加成的,但医生为了能拿到更高的提成,反而不会使用这些药物,优先选择一些有提成的药物,而且一开可能会开很多,尤其是中药制剂,价格高,效果差,而且极不安全,而这些药医生却非常愿意开,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个病人自从到医院,就从早晨挂水一直挂到晚上,医嘱用药是一页接着一页。我们知道,药品在人体内代谢是通过肝脏,肾脏的,这么多药病人用下去,可能会由于药物相互作用等原因,会导致患者肝肾功能损害,而且不恰当的用药,不仅耽误病情,有可能会对治疗起到反作用。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生命。如果病人肝肾功能损害,许多药物剂量都必须要调整,否则会雪上加霜,而现实中大多数医生用药水平都很一般,只关注药物的治疗作用,对药品的禁忌,剂量调整可能一窍不通。这样水平给病人用药无疑是在谋财害命。为什么医患关系这么严重,好好一个病人,因为这个疾病住院的,结果却因为另一种疾病而死亡,这个例子数不胜数。患者家属能不急吗?但这个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医药养医体制不破除,这矛盾一天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不是纯经济问题,这涉及到患者的用药安全。 如何破除医药养医体制?

2021年医改工作总结新医改方案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2021年医改工作总结新医改方案工作总结(精 选多篇) 第一篇:新医改方案工作总结 按照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现已全文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 (新华网10月14日) 应该承认,新医改方案凝聚着相关部门、 专家学者及广大民众的智慧,是官智和民智的结晶。新医改方案可谓很全很专业,六大方面二十四条。可普通民众不是专家学者,普通民众即便非常关注新医改方案,恐怕也不大可能字斟句酌地“研究”它。因此,普通民众能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吗?到最后,可能也就是少数专业人士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征求意见的广泛和深入程度就会大打折扣。能否在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同时,对此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呢?或者同时发布一个“通俗版”新医改方案呢?比如,可将方案中的哪一年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归纳在一起,让老百姓一目了然;再比如,可将老百姓从新方案中能获得的利好集中在一起,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看到好

处......这样,才能让民众既有兴趣又能看得懂,在此基础上提意见和建议。 方案越通俗,参与越广泛;参与越广泛,方案越完善。事实上,并不是期待已久、广受关注的方案一公布,就会收到有效的意见与建议,应充分考虑到“方便阅读、容易理解”等因素。公布只是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接下去的参与权、表达权的发挥还依赖于“引导”。其中,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是让所有公民能“看得懂”,有兴趣看,这样才会有话说、说到点子上。 民众参与公共事务参与政策和改革方案的制定是权利,也是一份责任。政府尊重民意、采纳民智,让民意民智为科学决策服务也应成为政府制定政策制度的常态。但在调动民众参与积极性上,在激发民众参与兴趣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不妨从新医方案的意见征求过程中进行尝试和改革,用通俗的方案吸引民众广泛参与,说不定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能让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的方法方式上的变革,成为今后政府征求意见、民众参与意见的成功样本,那新医改方案便有“意外”之功。 第二篇:实施新医改的工作总结 实施医改的工作总结 根据县卫生局的要求,城关卫生院基层医改工作实施进展和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新医改政策对制药企业影响

新医改政策对制药企业影响分析 王启迪 (哈尔滨商业大学 M BA 教育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摘要]新医改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新医改相关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制药企业的发 展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将促进制药企业进行优化升级、结构调整和整合;促进我国制药工业的重组和整合,提高药品生产企业的集中度;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寡头竞争。 [关键词]新医改;基本药物制度;制药企业;影响分析[中图分类号]F407.7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10-09 [作者简介]王启迪(1970-),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广告部媒介主管,高级工程师,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在读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 第2012年第10期(总第408期) 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 No.10,2012Total No.408 [文章编号]1009-6043(2012)10-0034-02 改革开放的30年使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生 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 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的要求不适应,城乡间、 区域间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城镇社区和农村医疗工作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不规范,医药费用上涨过快,“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根据中国社会调查所所长李冬民主持的“十七大老百姓关心的十大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医疗卫生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保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第六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业界称此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新医改”。 新医改的名称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前的历次医改名称都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医改与之前的医改“药”与“疗”的一字之差,反应出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即国家希望利用此次医改契机,推动国内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整合,促进国内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一、新医改政策解读及对制药企业影响分析 1.新医改相关政策文件 本文所提的“新医改政策”是指为了保证此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能顺利完成,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陆续颁布的一系列与药品生产、流通相关的政策文件。 国务院颁布的新医改相关文件,2009年4月6日,颁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4月7日,颁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2009年4月21日,颁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6月2日,颁布《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2011年2月28日,颁布《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2012年3月14日,颁布《“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 划暨实施方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新医改相关文件,2009年3月5日,发布《关于调整<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 目录>等有关问题的通知》,2009年9月28日,发布《关于公布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通知》,2009年11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 卫生部发布的新医改相关文件,2009年8月18日,卫生部等九部委局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意见》,2009年8月18日,卫生部等九部委局联合 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 ,2009年8月18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 部分)》(2009版),2010年2月10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新医改相关文件,2009年4月8日,《关于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2009年11月27日,《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其它部委发布的新医改相关文件,2009年9月22 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2009年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做好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工作的通知》,2009年11月25日,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通知》,2010年5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做好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实施工作的通知》,2010年10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 《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2.新医改政策解读及对制药企业影响分析 第一,新医改总体目标。一是政策解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 34--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全文(详细)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全文(详细)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具有改革阶段性的鲜明特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的关键环节。五项重点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抓好这五项改革,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长期薄弱的状况,扭转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使其真正回归公益性,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实现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的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适当补助。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政府对符合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费用给予补贴。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有困难的农民工,可以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具体缴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三)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各类医保基金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

中国的新医改方案基本背景

中国的新医改方案基本背景 2009年1月,中国国务院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医改方案。这样,始于2006年的新医改政策过程终于完成,其间经过了广泛的跨部门磋商和公众讨论。 2007年,针对城市居民实施了综合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2006年至2008年间继续扩大。 长达的三年医改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将面向城市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覆盖至退休人员、国有企业、大学生和农民工。 2.农民工可以在其医疗保险登记地以外的地方报销医疗费用。 3.医生晋升职称前须到农村义务服务一年。农村医疗服务一直是中国医疗卫生政策的一大挑战。 4.对到农村诊所服务满三年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提供学费补贴。 5.减少并最终消除医院对药品销售收入的依赖。 6.将部分公立医院将转为民营医院。 2011年前要完成的主要措施包括: A.到2011年,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提高到90%,并从2010年开始,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人每年提供120元的财政补贴。 B.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这些药物的生产和流通由政府监管,并纳入医疗保障体系。 C.改善地方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包括: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偏远乡村的诊所、小城市的社区卫生中心。 D.努力平衡城市和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E.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主要是使公立医院远离市场体制。 新医改还承诺:未来3年内,在农村地区建立2000所县级医院和5000所乡镇卫生所。 前景和挑战 在相当大程度上,医改计划反映了一种与日俱增的共识,即医疗是一种公共服务,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在过去的十年里,医疗费用、药费和诊疗费用的高企,是私有化和将市场规则强加给医院和医生的直接结果。新医改方案是认识到过分市场化已经导致

《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实施办法》政策解读

《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实施办法》 政策解读 一、制定背景 长期以来,我省高度重视社会办医工作,特别是2015年以来,在省政府层面相继出台《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医改办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办医若干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5〕11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闽政办〔2018〕38号)等政策文件,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形成有序竞争、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举办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据统计,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社会办医疗机构16903家,占全省医疗机构数的61.775%。其中,社会办医院390家,占全省医院数58.91%,床位3.36万张,占全省医院床位数21.80%。新业态医疗机构迅速崛起,其中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30家、影像诊断中心3家,病理诊断中心1家,血液透析中心19家,健康体检中心5家,康复医疗中心10家,医疗消毒供应中心3家。 尽管我省社会办医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社会办医服务能力水平总体不高,人力资源短缺,特别是引进优秀人才较为困难,拥有知名专家和专科特色技术服务少,运营管

理水平和依法执业意识不高,在医疗技术、学科水平、服务质量、品牌声誉等方面存在短板。亟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对社会办医的鼓励扶持和促进规范发展的力度。 根据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国卫医发〔2019〕42号)和《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广“三明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闽委发〔2019〕19号)要求,省卫健委等有关单位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二、主要内容 《实施办法》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提出10项政策措施。 (一)进一步拓展社会办医空间。对社会办医区域和专业不作规划限制的同时控制公立医院业务用房增长。 (二)进一步保障医疗用地供给。本地区医疗设施不足的设区市,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时要适当向医疗领域进行倾斜。符合一定条件的闲置用房作必要改造用于举办医疗机构的,可适用过渡期政策。 (三)进一步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营利性社会办医,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在社区提供康复、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依法给予税费减免。

新医改政策对医院有四个方面的影响

新医改政策对医院有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医院要向公益性进行转变,二是医保管理机构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三是政府加大对医院的投入来缓解患者就医的压力,四是公立医院改革可全方位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医改方案在定价方面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在采购配送方面为“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在基本药物使用方面为明确提出“2009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首次提出“在零售药房也必须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基本药物定价采用了市场化机制,由政府制定零售指导价。同时,仍然指定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医疗机构首选基本药物,基本药物报销比例高。另外,药品审批将更加严格,商业贿赂会逐步治理,医药流通会得到整治。 新医改将給医药行业带来上千亿的市场扩容机会,但并不是所有的医药企业都能受益。中投顾问医药行业分析师许玲妮特别提醒道,医改的根本目的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所以药价降低是必然,那些无竞争优势(净值,档案,基金吧)、依赖低成本竞争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而核心竞争力凸显的龙头企业将牢牢把握住市场扩容机会而长期受益。 在备受关注的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新方案中提出“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医改不

仅将医药分离,还会取消公立医院对药品加成15%的收益,医院收入将大幅减少,而有限的政府投入很有可能无法弥补这部分损失。每年全国医院用药大约有4000亿元,按15%的提成算,那么医院在药品上的利润就有600亿元。现在如果要取消医院在这一部分的利润收益,而国家又不能及时补充这一部分钱给医院,那么医院肯定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肯定很大一部分就要让药企让利,那么,那些质量不过硬又无成本优势的中小企业就有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新医改规定由生产企业直接投标而不是由流通企业投标,将引发医药流通企业的洗牌。中投顾问分析师许玲妮指出,由于生产企业直接面对终端的政策规制,客观上加强了生产企业在与流通企业博弈中的优势,提高了生产企业在药品流通中的地位;而流通企业处于夹缝中生存的状态,在博弈中的地位将会下降。流通中间环节将大幅减少,使得药品流通市场份额将大幅压缩。流通企业惟一的出路就是做大做强,成为生产企业不得不依靠、医疗机构不得不利用的中间环节。在这个阶段,流通企业的洗牌和淘汰将进一步加剧。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必将大力扩张、拓展渠道,而小企业被生产厂家选为配送企业的几率极小,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新医改的根本目的,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是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医药行业的角度来来,是要对医药行业进行整合、完善和升级,这有利于提高行业可持续竞争力,

中国新医改之路回眸与展望

中国新医改之路回眸与展望 2012-09-29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实施三年来,新医改成果卓著。2012年后新医改进入深入区,8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六部委正式公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9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召开全国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工作会议,要求300余个试点县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本文撷取了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回顾了新医改三年来取得的成绩,深入评述近期医改的最新政策与举措,详细分析了新医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十二五”期间新医改的推进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回眸三年医改阶段性成果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2012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公室起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指出自《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出台以来,新一轮医改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如期全面完成了三年医改各项任务,交出了一张惠及全民的中国答卷,朝着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取得明显突破和成效,基层医改取得重大突破,亮点频现,百姓所享受的实惠也逐年增多。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教授刘远立无论是横向的国际比较,还是纵向的历史比较,中国新医改已经取得了十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举世瞩目。随着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老百姓医疗服务的利用率明显提高,“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政府对农村和基层卫生投入的增加使农村和基层卫生服务的“硬实力”得到加强,“看病难”在大部分农村

新医改政策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改革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