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知识点一化学键的定义

一、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叫做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离子或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对定义的强调】(1)首先必须相邻。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 (2)只相邻但不强烈,也不叫化学键 (3)“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相互吸引”(实际既包括吸引又包括排斥) 一定要注意“相邻..”和“强烈..”。如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而两个氢原子之间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

二、形成原因:原子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是原子体系能量降低。 三、类型:

离子键

化学键 共价键 极性键 非极性键

知识点二离子键和共价键

一、离子键和共价键比较

二、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知识点三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离子键为主,该化合物也称为离子化合物(3)只有

..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称为共价化合物。(4)在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共价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属元素(NH4+例外)

注意:(1)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是离子化合物,但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2)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1C13、BeCl2等是共价化合物。

二、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知识点四电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方法

一、电子式:

1.各种粒子的电子式的书写:

(1)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

(2)简单离子的电子式:

①简单阳离子: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

Li+、Ca2+、Al3+等。②简单阴离子:书写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时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例如:氧离子、氟离子。

③原子团的电子式:书写原子团的电子式时,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或“n+”电荷字样。

例如: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

(3)部分化合物的电子式:

①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表示方法:在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活泼的金属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活泼的非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非金属阴离子,然后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所以,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由阳离子和带中括号的阴离子组成,且简单的阳离子不带最外层电子,而阴离子要标明最外层电子多少。

如:。

②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表示方法:在共价化合物中,原子之间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键的作用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身没有阴阳离子,因此不会出现阴阳离子和中括号。

如:

2.用电子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说明: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要注意:

(1)反应物要用原子的电子式表示,而不是用分子或分子的电子式表示。用弯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而共价化合物不能标。

(2)这种表示化学键形成过程的式子,类似于化学方程式,因此,它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但是,用于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一般用“→”而不用“=”。

(3)不是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在形成过程中都有电子的得失,如NH4+与Cl-结合成NH4Cl的过程。

二、结构式:将分子中的共用电子对用短线表示,而反映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和结合方式的式子叫做物质的结构式。单双三键分别用—、=、≡表示。

知识点五化学键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1.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化学反应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任何反应都必然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与物理变化的关系

发生物理变化的标志是没有生成新物质可能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但不会有新化学键的形成。物理变化的发生也可能没有化学键的断裂,只是破坏了分子之间的氢键或范德华力如冰的融化和干冰的气化。

知识点六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一、分子间作用力

⒈定义:分子之间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主要特征:①广泛呢存在于分子之间。

②作用力的范围很小。当分子间距离为分子本身直径的4-5倍时候,作用力迅速减弱。

③分子间作用力能量远远小于化学键。

④范德华力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这种力使物质融化或汽化需要的能量越多,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对组成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2)溶质与溶剂间的分子作用力越大,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如:CH4和H2O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故CH4在水中的溶解度小。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机型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二、氢键

1.定义:某些氢化物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气化,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

常见易形成氢键的化合物:H2O、HF、NH3等.

2.特点①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②氢键的键能比化学键能小,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因此氢键不属于化学键,其强度比化学键弱得多,又不

属于分子间力(范德华力),但它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

3.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因物质熔化或液体气化时必须要破坏氢键。如:H2O比同族H2S 的熔沸点高

(2)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对物质的水溶性、溶解度等也有影响。如NH3极易溶于水,主要是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已形成氢键。

(3)水中氢键对水的密度的影响:水结成冰时体积会膨胀,密度减小。

【实验1-2】

钠和氯气反应实验的改进建议及说明:

1.教材中演示实验的缺点:(1)钠预先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氧化物,影响钠在氯气中燃烧;(2)预先收集的氯气在课堂演示时可能不够;(3)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污染。

2.改进的装置(如图1-2)。

3.实验步骤:(1)取黄豆大的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玻璃管中,按图示安装好;(2)慢慢滴入浓盐酸,立即剧烈反应产生氯气;(3)先排气至管内有足够氯气时,加热钠,钠熔化并燃烧。

4.实验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且有白烟,反应停止后,管壁上可观察到附着的白色固体。

5.改进实验的优点:(1)整个实验过程中氯气保持一定浓度和纯度,避免发生副反应。

(2)安全可靠,污染少。

6.实验条件控制:(1)高锰酸钾要研细;(2)盐酸质量分数为30%~34%。

高二化学有机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有机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有机化学在化学考试中是占很多的分数,如果没有掌握好有机物知识点化学就危险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化学有机物知识点归纳,希望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 (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 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

化学键知识点

离子键 一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2.离子键 (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实质: (3)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4)离子键的形成条件: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是原子成离子键时,一方要容易失去电子,另一方要容易得到电子。 ①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如第IA、ⅡA族的金属元素(如Li、Na、K、Mg、Ca等)与第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S、F、Cl、Br、I等)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②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OH-、SO4-2等)形成离子键。 ③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酸式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如NH4NO3、NH4HSO4。 【注意】①形成离子键的主要原因是原子间发生了电子的得失。 ②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平衡的结果,所以阴、阳离子不会无限的靠近,也不会间距很远。 3.离子化合物 (1)概念: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主要包括强碱[NaOH、KOH、B a(O H)2等]、金属氧化物(K2O、Na2O、

MgO 等)和绝大数盐。 【注意】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二 电子式 1.电子式的概念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元素周围标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以单电子分步,多于4时多出部分以电子对分布。例如: (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的符号表示,如: Na +、Li +、Mg +2、Al +3等。 (3)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 n ”电荷字样。例如:氧离子 、氟离子 。 (4)多原子离子的电子式: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括 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 ”或“+ n 电荷字样。例如:铵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 (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每个离子都要单独写,而且要符合阴阳离子相邻关系,如MgCl 2要写成 ,不能写成,也不能写成 。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如:NaCl 的形成过程:; Na 2O 的形成过程: CaBr 2的形成过程: F

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例题解析

化学键 【学习目标】 1.了解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以及化学键的含义||。 2.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3.明确化学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 4.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涵义||。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化合物以及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要点诠释: 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使自己的结构变成稳定结构的倾向||。例如Na与Cl2反应过程中||,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这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我们把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3.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 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括: ①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 ②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③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之间的作用||。 4.成键原因:通过电子得失形成阴阳离子||。 5.成键条件: (1)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如IA、ⅡA族的金属元素(如Li、Na、K、Mg、Ca等)与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S、F、Cl、Br、I等)之间化合||。 (2)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OH-、SO42-等)含有离子键||。 6.存在离子键的物质:强碱、低价态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盐等离子化合物||。 7.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表示: 要点二、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要点诠释: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和考点例析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和考点例析本部分知识主要包含: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的比较、原子的电子式、简单阴阳离子的电子式、原子团的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离子间的形成、共价键的形成、结构式的书写、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比较、分子的极性、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等知识。主要的知识点是: 1、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化学键是强烈的相互作用,所谓“强烈”是指原子间存在电子的转移,即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电子的得失。 2、原子的电子式: 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4、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Li+、Ca2+、Al3+等。 5、原子团的电子式:书写原子团的电子式时,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或“n+”电荷字样。 6、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在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活泼的金属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活泼的非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非金属阴离子,然后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所以,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由阳离子和带中括号的阴离子组成,且简单的阳离子不带最外层电子,而阴离子要标明最外层电子多少。

7、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在共价化合物中,原子之间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键的作用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身没有阴阳离子,因此不会出现阴阳离子和中括号。 8、离子键的形成: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使自己的结构变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9、共价键的形成: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我们把这种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10、非极性键与极性键的比较: 11、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例如:X2型双原子分子(如H2、Cl2、Br2等)、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互相抵消的分子(如CO2、CCl4等)都属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例如

乙烯知识点归纳总结

乙烯 一.乙烯 1. 分一子、结乙构烯 1.分子结构 分子子式式: :C 2H C 4 2H 4 分子式: C 2H 4 H H H H 结构式: 结构式: H H C=C C=C H H 结构简式: 结构简式: CH 2=CH 2 CH 2=CH 2 或 H 2C=CH 2 或 H 2C = CH H H ..H ..H 电子式: H:C::C:H .... 电子式: H:C::C:H CH CH CH 2 2 CH 2 2 2 空间构型 : 平面结构 : 6个原子共平面, 键角 120° 乙烷与乙烯的比较 乙烷 乙烯 分子式 C 2H 6 C 2H 4 电子式 H H :H :H H:C:C:H :::: H:C::C:H H H -H -H H H 结构式 H-C-C-H - - - - H-C = C-H H H 结构简式 CH 3-CH 3 CH 2= CH 2

碳碳键型C- C单键C=C 双键键角109o28ˊ120°键长 (10-10m) 1.54 1.33键能 (kJ/mol)348615 C=C的键能小于 C-C 键键能的 2倍,为什么? ☆乙烯为平面结构,分子内的 2 个碳原子与 4 个氢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C=C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容易断裂,有一个键较稳定。☆C=C双键两边的碳原子为不饱和碳原子。 2.物理性质 乙烯是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是 1.25 g/L ,比空气略轻(相对分子质量为 28),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 ⑴ 氧化反应: ①乙烯与酸性 KMnO4溶液 现象:紫红色褪去 结论:此性质用于鉴别乙烯和甲烷,但一般不用于混和气体中除去乙烯,因为此反应中会产生 CO2气体。 学性质: 化反应: 烯与酸性KMnO 4溶液 紫:红色褪去 ②可燃性 (点燃前验纯) ② ②可燃性 ( 点燃前验纯 ) 现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放出大量热 现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放出大量热 :此性质用于鉴别乙烯和甲烷 C2H4+3O2点燃 2CO2+2H2O 乙烯含碳量(85.7 %) 比甲烷 (75% ) 高,燃烧时更不充分,故有黑烟 规律:含碳量越高,黑烟越浓。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键

授课教案 常见的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内容(①温故而知新;②新课知识要点;③例题经典分析;④课堂作业(5—10分钟);⑤家庭作业;○6下次课预授内容(和学生讨论下次课要上的内容)) 【新课内容】 (一)化学键 一、离子键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已形成离子键,如第ⅠA族、第ⅡA族中的金属与第ⅥA族、第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如: Na、Cl、Mg、S的电子式可分别表示为: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AB型(如NaCl): AB2型(如MgCl2): A2B型(如Na2O): 注意: 1. 2. 3.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的相互作用。如: 用电子式表示Cl2的形成过程: 2、成键粒子:原子 3、形成条件: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课形成共价键,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化学反应的本质:

7. 晶体共有五种: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过度晶体 金属晶体熔化破坏金属键,离子晶体熔化破坏离子键,原子晶体破坏共价键,分子晶体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和氢键),过度晶体(主要是石墨)破坏共价键和范德华力。所以,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的是原子晶体和过度晶体,原子晶

(完整版)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知识点一化学键的定义 一、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叫做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离子或原子间的强烈 的相互作用。 【对定义的强调】(1)首先必须相邻。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2)只相邻但不强烈,也不叫化学键(3)“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相互吸引”(实际既包括吸引又包括排斥) 一定要注意“相邻 ..”和“强烈 ..”。如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而两个氢原子之间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 二、形成原因:原子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是原子体系能量降低。 三、类型: 离子键 化学键共价键极性键 非极性键 知识点二离子键和共价键 一、离子键和共价键比较 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 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原子 成键性质静电作用共用电子对 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 a.IA、ⅡA族的金属元素与ⅥA、ⅦA族的非 金属元素。 b.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带电的原子团之间(如 Na+与0H—、SO42-等)。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 某些不活泼金属与非金属之间。 形成示例共用电子对 存在离子化合物中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和部分离子化合物中作用力大小一般阴、阳离子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作用 力越强 原子半径越小,作用力越强 与性质的关系离子间越强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越高。 如:MgO>NaCl 共价键越强(键能越大),所形成的共价分子越 稳定,所形成的原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如稳 定性:H2O>H2S,熔沸点:金刚石>晶体硅实例NaCl、MgO Cl2、HCl、NaOH(O、H之间) 二、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 概念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相同不同 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 形成条件由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通式及示例A—A、A==A、A≡A,如Cl-Cl、C=C、N≡N A—B、A==B、A≡B,如H-Cl、 C=O、C≡N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之《化学键》

化学键 ——2016.3.20 一、化学键与物质类别 【例1】 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B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化学键 D .在氧化钠中,除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 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例2】 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 应是( ) A .NH 4Cl=====△ NH 3↑+HCl ↑ B .NH 3+CO 2+H 2O===NH 4HCO 3 C .2NaOH +Cl 2===NaCl +NaClO +H 2O D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总结:化学键与物质的类别 除稀有气体内部无化学键外,其他物质内部都存在化学键。化学键与物质的类别之间的关系可概括如下: ①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如 SiO 2、 HCl 、 CH 4等。 ②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是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如 Cl 2、 P 4、金刚石等。 ③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般由多个原子组成,如 H 2O 2、 C 2H 4等。 ④只含离子键的物质主要是由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 Na 2S 、 CaCl 2、 NaCl 等。 ⑤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如 NaOH 、 K 2SO 4等;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如 Na 2O 2等。 ⑥仅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如 NH 4Cl 、 NH 4NO 3等。 ⑦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间可能存在共价键,如 AlCl 3等。 二、八电子稳定结构 【例3】 含有极性键且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 ) A .CH 4 B .CH 2===CH 2 C .CO 2 D .N 2 【例4】 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 ) A .PCl 5 B .P 4 C .CCl 4 D .NH 3

甲烷乙烯苯知识点总结

专题复习16--甲烷乙烯苯知识点总结 核心知识图 1.烃的分类、通式和主要化学性质 氧化:燃烧 饱和烃:烷烃C n H2n+2(n≥1) 甲烷取代结构:链状、碳碳单键裂解 链烃氧化:燃烧、使KMnO4(H+)褪色 (脂肪烃) 烯烃C n H2n(n≥2) 乙烯加成:H2、X2、HX 、H2O等 结构:链状、碳碳双键加聚 氧化:燃烧、使KMnO4(H+)褪色 炔烃C n H2n-2(n≥2) 乙炔加成 不饱和烃结构:链状、碳碳叁键加聚 氧化:燃烧、使KMnO4(H+)褪色 烃二烯烃C n H2n-2 (n≥3) 1,3—丁二烯加成:1,2加成、1,4加成 结构:链状、两个碳碳双键加聚 饱和环烃:环烷烃C n H2n (n≥3) 结构:环状、碳碳单键氧化:燃烧、不能使KMnO4(H+)褪色,不能因反应使反应使溴水褪色 苯加成 环烃取代:卤代、硝化、磺化 苯及其同系物C n H2n-6 (n≥6) 结构:环状、大 键 不饱和环烃:芳香烃氧化:燃烧、使KMnO4(H+)褪色 稠环芳烃:萘、蒽甲苯取代 加成 甲烷的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较稳定,与强酸、强碱、KMnO4等均不反应。 (1)氧化反应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取代反应 ①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被其他 所替代的反应。 ②甲烷与Cl2反应 乙烯烯烃知识点总结 一、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CH2〓 CH2 乙烯分子的结构: 键角约120°,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属平面四边形分子。 二、乙烯的制法 工业上所用的大量乙烯主要是从石油炼制厂和石油化工厂所生产的气体中分离出来的。

实验室制备原理及装置 三、乙烯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2.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a.燃烧 CH 2=CH 2+3O 2??→?点燃 2CO 2+2H 2O (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b.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红棕色褪去) 乙烯除了与溴之外还可以与H 2O 、H 2、卤化氢、Cl 2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如工业制酒精的原理就是利用乙烯与H 2O 的加成反应而生成乙醇. 3)聚合反应 n CH 2==CH 2???→?催化剂[— CH 2—CH 2 ]— n ( 聚乙烯) 其中 CH 2=CH 2 为单体 —CH 2—CH 2— 为链节 n 为聚合度 四、乙烯的用途 作植物生长的调节剂,还可以作催熟剂;可用于制酒精、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 五、烯烃 1.烯烃的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一类链烃 2.烯烃的通式:C n H 2n (n ≥2) 最简式:CH 2 可见,烯烃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别为85.7%和14.3%,恒定不变 环烷烃的通式与烯烃的通式相同,故通式为C n H 2n 的烃不一定是烯烃,如右图中其分子符合C n H 2n ,但不是烯烃而是环烷烃。 (环丁烷) 一般,我们所说的烯烃都是指分子中只含一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所以也叫单烯烃,也还有二烯烃:CH 2=CH - CH=CH 2 苯及其同系物知识点 苯 分子结构 分子式:C 6H 6 最简式:CH 结构式: 结构简式:或 比例模型: 球棍模型: 空间构型: 1、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所有原子共平面 2、键角都是120°。 3、不存在单双键交替排列,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精选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精选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 2、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 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 共价键的形成及特征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 复习] 复习离子键,原子、离子、分子的电子式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书写。 [ 引言] 我们知道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成氯化钠分子,它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那我们在初中学习过的共价化合物HCl 的形成

和NaCl 一样吗?H2和Cl 2在点燃或光照的情况下,H2 和Cl2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呢,是通过阴阳离子间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呢? [ 讲] 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就需要得到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有7 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得到一个电子,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都可以达到稳定结构 象氯化氢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 板书] 二. 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讲]让我们进一 步深入的对概念进行一下剖析 [ 板书](1) 成键粒子:原子 (2) 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间的相互作用 [ 问] 那么什么样的元素原子之间能够形成共用电子对呢? (对照离子键形成的条件) [ 讲] 得失电子能力较强的形成离子键,得失电子能力较差的一般形成共用电子对,这也就说明了形成共价键的条件。 [ 板书]2. 形成条件: 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结合;部分金属元素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如AlCl 3,FeCl3;[ 讲] 象HCl 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化学键_知识点概括

化学键 一、化学键 1、概念:化学键是指使离子或原子之间结合的作用。或者说,相邻的原子或原子团强烈的 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注意: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惰性气体就不存在化学键。 2、分类: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 3、意义:①解释绝大部分单质和化合物的形成:绝大部分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离子或者原子 通过化学键的作用形成的。 ②解释化学变化的本质: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 成过程。原子重新组合就是通过反应物原子间化学键的断裂,然后又重新形成 新的化学键的过程。 二、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1、概念: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3、本质:静电作用 4、成键过程: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子键。 5、成键条件:活泼金属(IA IIA)与活泼非金属(VIA VIIA)之间的化合物。 6、结果:形成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就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而形成的化合物。离子晶体就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而形成的晶体。 7、范围:典型的金属与典型的非金属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特别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左下方的金属与右上方的非金属元素之间。例如:氧化钾、氟化钙、氢氧化钠、硝酸钾、氯化钾 三、共价键: 1、概念: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2、本质:静电作用 3、方式: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静电作用。 4、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容易形成共价键。 5、结果:形成共价单质或共价化合物。共价单质是指同种元素的原子通过共价键所形成的单质。共价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通过共价键所形成的化合物。 6、范围:共价单质有H2、B、C、N2、O2、O3、F2、Si、P、S、Cl2、Br2、I2. 共价化合物主要有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的氧化物、酸、非金属的氯化物。 7、类型: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的共价键。主要存在于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所形成的共价键。如:H-O、C=O、H-C、

高中化学-化学键(学生版)

高一年级化学秋季班 教师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14课型同步 课题化学键 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分子 教学重点 1、化学键 2、离子键、离子化合物 3、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共价键的本质、共价分子物质与原子直接以共价键构成的物质的差异) 4、共价化合物与共价分子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安排 版块时长 1知识温习10mins 2每识每课5mins 3新知精讲60mins 4课堂小憩5mins 5典例解析40mins 6师生总结5mins 7课后作业30mins

1. 海带提取碘的过程如下: 海带??→?灼烧 海带??→?1 操作滤液?→?A 碘水???→?四氯化碳 碘的CCl 4溶液?→ ?3 单质碘 (1) 1、3的操作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 所需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 CCl 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CCl 4加入到碘水中,充分震荡静置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仪器名称)可分离得到碘的CCl 4溶液,对应操作称为______________。 2. 将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用苯进行溴的萃取与分液操作。操作步骤有:①把分液漏 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片刻;①右手压住漏斗口的塞子,左手握活塞部分,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①打开漏斗下端活塞待下层液体流出后再关上;①向装有氯气和溴化钠反应产物的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苯;①让分液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①从分液漏斗上口倾倒出液体;①把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打开。 (1)上面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得到溴的苯溶液的一步操作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所处的世界有各种类型的物质,有点硬度大,难溶于水;有点可溶于水,熔点高;有的像水一样在常温下以液体形式存在,也可以形成美丽的固体…… 这是为什么呢? 化学键 知识温习 每识每课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知识点一化学键的定义 一、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叫做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离子或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对定义的强调】(1)首先必须相邻。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 (2)只相邻但不强烈,也不叫化学键 (3)“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相互吸引”(实际既包括吸引又包括排斥) 一定要注意“相邻..”和“强烈..”。如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而两个氢原子之间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 二、形成原因:原子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是原子体系能量降低。 三、类型: 离子键 化学键 共价键 极性键 非极性键 知识点二离子键和共价键 一、离子键和共价键比较 二、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知识点三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通常以晶体形态存在 离子键为主,该化合物也称为离子化合物(3)只有 ..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称为共价化合物。(4)在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共价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属元素(NH4+例外) 注意:(1)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是离子化合物,但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2)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1C13、BeCl2等是共价化合物。 二、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

知识点四电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方法 一、电子式: 1.各种粒子的电子式的书写: (1)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 (2)简单离子的电子式: ①简单阳离子: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Li+、Ca2+、Al3+等。②简单阴离子:书写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时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例如:氧离子、氟离子。 ③原子团的电子式:书写原子团的电子式时,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或“n+”电荷字样。 例如: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 (3)部分化合物的电子式: ①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表示方法:在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活泼的金属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活泼的非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非金属阴离子,然后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所以,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由阳离子和带中括号的阴离子组成,且简单的阳离子不带最外层电子,而阴离子要标明最外层电子多少。 如:。 ②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表示方法:在共价化合物中,原子之间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键的作用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身没有阴阳离子,因此不会出现阴阳离子和中括号。 如: 2.用电子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说明: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要注意: (1)反应物要用原子的电子式表示,而不是用分子或分子的电子式表示。用弯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而共价化合物不能标。

烯烃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乙烯烯烃 【知识讲解】一、乙烯的分子结构(与乙烷比较) 乙烯乙烷分子式C2H4C2H6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2=CH2CH3CH3 C原子间键C=C(双键)C-C(单键)键角120°109°28' 键长 1.33×10-10m 1.54×10-10m 键能615KJ/mol(一个键易断)348KJ/mol 分子内各原子相对位置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不在一个平面加成反应不能能 取代反应能较难 二、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试剂:乙醇(酒精)和浓硫酸按体积比1:3混合 2、反应原理 3、气体发生装置:的装置(与制Cl2相似) 4、集气方法:排水集气法 5、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和脱水 ② 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液体剧烈跳动(防止煮沸)。

③ 反应温度应控制在170℃,若温度过低(140℃)将发生副反应,而生成乙醚;若温度过高,则乙醇易被浓H2SO4氧化。为了控制温度,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在液面下。以准确测定反应液体的温度。 ④ 反应后液体易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这是由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将乙醇氧化生成C和CO2,且硫酸被还原成SO2所致。其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若要净化乙烯,可将其通过NaOH溶液除去SO2、CO2。 三、乙烯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与空气相近,难溶于水。乙烯化学性较活泼,易发生如下反应: 1、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 ① 与卤素加成:CH2=CH2+Br2→CH2Br-CH2Br(使溴水褪色,可用于检验乙烯或除去乙烯) ② 与氢气加成: ③ 与卤化氢HX加成:(可用于制氯乙烷) ④ 与水加成:(可用于工业上制酒精) 2、氧化反应 ① 燃烧:(火焰明亮有黑烟) ② 可与强氧化剂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用于检验乙烯) 3、加聚反应:(可用于制聚乙烯塑料)加聚反应是指不饱和单体通过加成反应互相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四、烯烃:含有碳碳双键的一类链烃 1、烯烃的结构特点是具有碳碳双键。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n≥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3《化学键》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化学键:(1)定义: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化学键。 (2)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分子内旧化学键的断裂和产物分子中新化学键的形成 离子键 (3)化学键的类型共价键 金属键 一.离子键 【实验1—2】 操作取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1—10) 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化学方程式2Na +Cl2点燃 2NaCl 【图1—10】 解释:Na原子与Cl原子化合时,Na失去一个电子Cl原子得到一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定结构,因此,Na原子的最外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Cl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

(完整版)化学键知识点

离子键 一 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2.离子键 (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实质: (3)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4)离子键的形成条件: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是原子成离子键时,一方要容易失去电子,另一方要容易得到电子。 ①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如第IA 、ⅡA 族的金属元素(如Li 、Na 、K 、Mg 、Ca 等)与第ⅥA 、ⅦA 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 、S 、F 、Cl 、Br 、I 等)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②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 +与OH -、SO 4-2等)形成离子键。 ③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酸式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如NH 4NO 3、NH 4HSO 4。 【注意】①形成离子键的主要原因是原子间发生了电子的得失。 ②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平衡的结果,所以阴、阳离子不会无限的靠近,也不会间距很远。 3.离子化合物 (1)概念:由离子键 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主要包括强碱[NaOH 、KOH 、B a (O H )2等]、金属氧化物(K 2O 、Na 2O 、 MgO 等)和绝大数盐。 【注意】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二 电子式

1.电子式的概念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元素周围标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以单电子分步,多于4时多出部分以电子对分布。例如:(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的符号表示,如: Na+、Li+、Mg+2、Al+3等。 (3)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例如:氧离子、氟离子。 (4)多原子离子的电子式: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或“+n电荷字样。例如: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 (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每个离子都要单独写,而且要符合阴阳离子相邻关系,如MgCl 2要写成,不能写成,也不能写成。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如:NaCl的形成过程:; Na 2 O的形成过程: CaBr 2 的形成过程: 【注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是要注意: ①连接符号必须用“→”而不用“=”。 ②左边相同的原子的电子式可以合并,但右边构成离子化合物的每个离子都要单独写,不能合并。 第二课时共价键 一共价键 F

整个高中化学非常详细的知识点的总结

整个高中化学非常详细的知识点的总结 化学中琐碎的知识点 1.氢离子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即任何可溶性酸均有氧化性。 2.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化学键结合。如:稀有气体。 3.不是所有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键角为109。28,如:白磷。 5.电解质溶液导电,电解抛光,等都是化学变化。 6.常见气体溶解度大小:NH3.>HCL>SO2>H2S>CL2>CO2 7.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且等电子数,分子的极性越强,熔点沸点越高。如:CO>N2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 9.氟元素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F-是F元素能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10.HCL ,SO3,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非电解质。 11.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如:NH4CL。 1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不能导电。 13.常见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失去电子顺序: F-

16.CL2 ,SO2,NA2O2都有漂白作用,但与石蕊反应现象不同: SO2使溶液变红,CL2则先红后褪色,Na2O2则先蓝后褪色。 17.氮气分子的键能是所有双原子分子键能中最大的。 18.发烟硝酸和发烟硫酸的“发烟”原理是不相同的。 发烟硝酸发出的"烟"是HNO3与水蒸气形成的酸雾 发烟硫酸的"烟"是SO3 19.镁和强酸的铵盐溶液反应得到氨气和氢气。 20.在金属铝的冶炼中,冰晶石起溶剂作用,要不断补充碳块和氯化铝。 21.液氨,乙二醇,丙三醇可作制冷剂。光纤的主要原料为SiO2。 22.常温下,将铁,铝,铬等金属投入浓硝酸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钝化。 23.钻石不是最坚硬的物质,C3N4的硬度比钻石还大。 24.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溶液中离子浓度未必增大,溶液 的导电性未必增大。 25.浓稀的硝酸都具有氧化性,但NO3-不一定有氧化性。如:Fe(过量)+ Fe(NO3)3 26.纯白磷是无色透明晶体,遇光逐渐变为黄色。白磷也叫黄磷。 27.一般情况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但在常温下,铁遇浓硝酸会钝化,反应不如稀硝酸快。 28.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酐。如:NO2 29.能和碱反应生成盐的不一定为酸酐。如:CO+NaOH (=HCOONa)(高温,高压) 30.少数的盐是弱电解质。如:Pb(AC)2,HgCL2 31.弱酸可以制备强酸。如:H2S+Cu(NO4)2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全)

催化剂 加热、加压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物理性质:1.常温下,它们的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且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均为无色。 一般地,C1~C4气态,C5~C16液态,C17以上固态。 2.它们的熔沸点由低到高。 3.烷烃的密度由小到大,但都小于1g/cm^3,即都小于水的密度。 4.烷烃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D)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 ②燃烧 ③热裂解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④烃类燃烧通式: O H 2 CO O )4(H C 222y x y x t x +++????→?点燃 ⑤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 O H 2 CO O )24(O H C 222y x z y x z y x +-+ +????→?点燃 E) 实验室制法:甲烷:3423CH COONa NaOH CH Na CO +→↑+ 注:1.醋酸钠:碱石灰=1:3 2.固固加热 3.无水(不能用NaAc 晶体) 4.CaO :吸水、稀释NaOH 、不是催化剂 (2)烯烃: A) 官能团: ;通式:C n H 2n (n ≥2);代表物:H 2C=CH 2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20°。双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C) 化学性质: CH 4 + Cl 2CH 3Cl + HCl 光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光 CH 4 + 2O 2 CO 2 + 2H 2O 点燃 CH 4 C + 2H 2 高温 隔绝空气 C=C 原子:—X 原子团(基):—OH 、—CHO (醛基)、—COOH (羧基)、C 6H 5— 等 化学键: 、 —C ≡C — C=C 官能团 Ca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