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村土地流转工作总结_村工作总结

村土地流转工作总结_村工作总结一、工作回顾自从去年底开始,我们村在土地流转工作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经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完成了土地整合、流转和利用的重要任务。
在政府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依法、科学、合理”的原则,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成果展示1. 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整合优化。
在土地整合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整合,解决了散地难种、规模小产能低的问题,为土地利用提供了更多选择。
2. 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我们成功引进了一些大型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引导了农村劳动力向现代农业转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助力了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成长。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我们鼓励和支持了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他们通过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成为了当地农业的领头羊。
三、经验总结1.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村民的参与度。
在土地流转工作开展之初,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网络和村级宣传栏等媒介,向村民宣传土地流转的好处和意义,增强了大家的参与意识。
2. 依法合规,确保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我们始终牢记“依法办事”的原则,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进行流转,通过签订合同、办理手续等程序,确保了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顺利性。
3. 注重政府引导,形成合力推动。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提供了流转费用的补助、技术指导等服务,为土地流转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存在问题1. 土地流转主体单一。
在土地流转中,主要以农业企业和合作社为主,农户流转意愿较低,个体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仍然以小农经营为主,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支持。
2. 土地流转合作机制亟待完善。
目前虽然成功引进了一些大型农业企业和合作社,但合作模式单一,合作机制不够成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3. 农民收益分配不均。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些农民收益较高,而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得到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流转效益的公平分配。
昌吉市大西渠镇土地整合及流转工作经验总结

昌吉市大西渠镇土地整合及流转工作经验总结作者:祁美容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4年第02期[摘要] 实行农村家庭二轮土地承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种种弊端显现,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产量的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大西渠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稳定做好二轮土地承包关系的同时,大力进行土地的整合,实施节水灌溉,推动土地的大面积规范流转,极大地解放了土地对农民的束缚,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同时依托土地整合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 农村耕地整合流转做法成效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02-01大西渠镇位于昌吉市近郊,为解决土地低产出率和低利用率导致的土地相对紧缺及土地分散经营现状与土地规模化经营趋势之间的矛盾。
自2005年大西渠镇政府在坚持土地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大力协调各方资金、争取项目资金,鼓励和引导村民进行土地整合,陆续完成了60%的耕地整合,新增土地整合面积4.2万亩,全镇作物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 9.6万亩,增加到2013年的12.9万亩,全镇耕地总面积达到14.83万亩。
实现节水滴灌11.4万亩,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733元,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20741万元。
一、土地整合前现状1.全镇有七个行政村下辖33个片区,农业人口10025人,农户数2951户,家庭承包经营面积8.75万亩,机动地面积3.57万亩,二轮土地人均经营面积5.8亩。
2.农户耕地经营情况:2005年全镇土地大多为分散经营,只有部分小规模种植,其中经营耕地10-30亩的有2117户,占总户数的94%;经营耕地50-100亩的有20户,占当时总户数的1%;经营耕地10-30亩的有120户占5%。
3.土地资源利用及分配情况:2005年之前,全镇种植的土地只有9.6万亩,耕地利用率45%;在二轮土地分配中,依据土质的差异,基本上采取耕地好坏搭配的做法,农户的承包地被划分在多块条田中。
村土地流转工作总结

村土地流转工作总结近年来,村土地流转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村土地流转工作在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作为村土地流转工作的负责人,深入推动了流转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面是对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供大家参考。
一、工作回顾1. 推动政策制定:作为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推动者之一,我积极参与并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制定。
与村委会、承包方以及农户进行了频繁的沟通和协商,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具体可行性。
2. 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向村民介绍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意义和好处。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座谈会等形式,提高了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接受度。
3. 流转协议签订:负责与承包方进行流转协议的签订工作,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与农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和顾虑,使他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流转的好处。
4. 监督与管理:建立了村土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流转协议的切实执行。
定期对承包方进行监督检查,了解流转土地的耕种状况和流转收益情况,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二、成效分析1.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村里出现了一批专业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引导农民从传统的个体农户生产方式转向规模化生产,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流转,许多小块分散的土地综合利用起来,形成了规模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一些不适合种植的农田流转给了能够有效利用的农户或企业,充分发挥了土地资源价值。
3. 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农民通过流转将土地出租或者转包给有经营能力的合作社或企业,不仅增加了工作岗位,增加了就业机会,也获得了固定的租金或分红收入。
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4. 解决土地承包问题:随着农民向城市或其他地方流动,大量农村闲置土地无人耕种。
通过流转,这些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使农民承包权益得到保障,避免了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
推进昌吉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

边 疆经 C TURE UL
Nn 7 2 o .0 9
G n r1Nn 6 e ea. 7
【 民・ 农 农村 ・ 业 】 农
箍渣叠裔 糕籀盎趣 缝彗氡瀛 鳓
收 稿 日期 :20 -21 0 9 —6 0
作者简介 :邵战林 (9 7一 ) 16 ,男 ,新疆 和静人 ,讲 师 ,硕 士 ,中 国农业 大学博 士研 究生 ,从事土 地资源 管理研 究 ; 韩 斌 (9 5一 ) 16 ,男 ,新疆昌吉人 ,高级农业师 ,从 事农 业科 学管理研究 。
中图分类号 :F37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 0 ( 09 0 -0 20 625 9 2 0 )70 2 -3 4
昌吉 回族 自治 州 ( 简称 昌吉 州 ) 位 于新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中部 ,天 山北麓 ,准 噶 尔盆 地 南 缘 ,地处 天 山北坡 经济 带 的核 心 区域 ,是新疆 经 济 发展 比较 快 的地 州 之 一 。 自治 州 地 势南 高 北低 , 由东 南 向西北 倾 斜 ,南 部 是 富庶 的天 山 山地 ,中部为广 袤 的 冲积 平原 ,北 部为 浩瀚 的沙漠 盆 地 。州域 总 面积 7 6 . 1 3604 平 方公 里 ,光 照强 、昼 夜温 差大 ,适 宜并 盛产 小麦 、玉米 、水稻 、棉 花 、糖 料 、油 料 、西 甜瓜 和各 类水 果 , 目前 已基 本形 成 了粮 食 、棉花 、畜产 品 、制 种 、蔬菜 等支 柱产 业 ,全 州畜 牧业 占大 农业 的 比重 和 肉类 总产 均居新疆 首 位 ,农 业 产业 化发展 势 头强劲 ,发 展绿 色食 品产业 前景 广阔 。随着 昌吉州城 乡二 、三产 业 的迅 猛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 的不断加快 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农户承包的土地流转呈现出不断增加的 势头 ,在一 定程 度 上促 进 了农 村土 地市 场的建 立 和发展 ,但 是在农 用地 流转过 程 中也存 在着 一些 不容 忽视 的问题 ,诸 如土 地 流转 的 自发 性 、无 序 性 ,流转交 易程 序混 乱 ,相 关权利 主体 权 益时 常得不 到保 障 ,流转 形式不 规范 ,制 约 因素众 多造 成流 转不 畅等 等 。这 些 问题应该 引起 高度 重视 ,积 极采取 有效 措施 加 以引导 和规范 ,妥 善解 决 。
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汇报

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要求,以下是关于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的汇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村民
增收致富、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接下来我将就土地
流转的实施情况、流转农户收益、流转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
首先,关于土地流转的实施情况。
我村通过制定了相关政策,明确
了流转土地的范围、流转期限、流转方式等具体规定,建立了健全的
流转管理机制,确保了流转活动的顺利开展。
同时,我们加强了宣传
工作,提高了村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接受度,有力推动了流转进程。
其次,关于流转农户的收益。
通过土地流转,许多农户获得了额外
收入,增加了家庭经济来源。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耕种,也可以将土地
租赁给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实现了产业互补、效益共享,有效提高了
土地利用率,为农户增收致富提供了新途径。
再次,关于流转项目建设。
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我村积极引进了
各类农业产业项目,实施了一系列产业项目建设,涉及种植、养殖、
加工等多个方面。
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品牌产品,实现了农产
品的增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我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村民增收致富、
农业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政
策支持力度,优化流转管理模式,拓展流转项目规模,不断完善流转
服务体系,推动土地流转工作取得更大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
增长。
希望各位领导能够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土地流转工作,共同努力,共同发展,共同构建美好乡村!感谢!。
农村土地流转经验做法

农村土地流转经验做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土地流转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利用,加强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些农村土地流转的经验做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一、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法规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法规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该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土地流转的行为,明确土地流转的权益和义务,保护农民的利益,防止土地流转中出现纠纷。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二、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合同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等。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
同时,政府还应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是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
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参与土地流转市场,提供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防止土地流转市场出现乱象。
四、加强土地流转的宣传和推广土地流转是一种新生事物,很多农民对土地流转还存在疑虑和误解。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宣传和推广,向农民普及土地流转的好处和意义,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土地观念,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推进。
五、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土地流转过程中,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该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严禁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土地流转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六、建立健全的产权保护机制土地流转的核心问题是土地产权的流转。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土地产权保护机制,明确土地产权的权益和义务,保护土地流转的合法权益。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监管,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关于昌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思考

关于昌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思考作者:闫海刚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05期摘要:自2005年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以来,我市努力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昌吉市根据本市区域特点,推进土地流转模式本土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存在问题,文章针对我市的土地流转情况,指出问题并给予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问题建议昌吉市佃坝镇位于昌吉市区北郊10公里处,行政辖区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7.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0.9亩,下辖5个行政村,20个区,总人口7464人,涉及农户1598户(其中二轮土地承包户数1552户,移民46户)。
近年来土地流转面积3.5万亩,其中东沟村1.7万亩、西沟村1.2万亩、佃坝村0.6万亩(含小农场)。
1 昌吉市土地流转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1农村社保体系滞后,对于流转土地存在后顾之忧。
受农村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的影响,农民普遍把土地作为解决就医、上学、养老等问题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1.2正常的土地流转受到了来自基层干部和农户陈旧观念的阻碍带来了障碍。
受陈旧观念、恋土情结的影响,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部分基层干部素质较低,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户和经营者自己的事情,对流转中的不恰当行为听之任之,对农户与经营者的服务意识与能力不足。
1.3规范的流转手续未健全,农户纠纷问题难以解决。
一方面,农村土地流转变更、鉴证登记备案制度没有完全健立,土地流转的真实情况把握不足,另一方面,受法律意识淡薄的影响,农民私自流转土地的现象在农村不少地方十分普遍,流转土地的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全凭一张纸、一句话,加之土,极不利于土地纠纷问题的有效解决。
1.4初级阶段的流转机制容易引发一些矛盾和隐患。
由于服务机构和工作队伍未在基层政府和农村专门成立,土地流转制度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没有建立管理及建卡的土地流转档案登记制度以及土地流转矛盾纠纷排查等制度未完全建成,促使土地流转工作不够规范且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能更好地服务好农民和经营者的土地流转工作。
村土地流转工作总结_村工作总结

村土地流转工作总结_村工作总结过去一年来,我们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地推进了土地流转工作,为村民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现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如下:一、取得的成绩1.推动土地流转的意识逐渐增强:通过村干部的宣传和教育,村民对土地流转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意识到流转土地可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加强组织建设:我们成立了土地流转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具体的流转事务。
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队伍,为土地流转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协议签订:我们与农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协议的签订。
通过与农户的合作,实现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4.加强培训和服务:我们定期组织土地流转培训,提高农户流转土地的意识和技能,为他们提供流转过程中的相关服务,确保流转的顺利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1.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还存在疑虑:由于历史原因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还持保留态度,对流转的利益和风险缺乏充分了解,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
2.流转协议签订程序不够简化:目前,流转协议签订的程序还比较繁琐,需要多次来回跑,不利于农民的参与。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流转协议签订的流程,提高效率。
3.流转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们的流转服务中心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导致流转的相关信息不够及时和准确。
需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农民普及土地流转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流转意识。
4.加强政策宣传,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将主动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加大政策宣传的力度,帮助他们解决流转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通过总结与反思,我们已经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相信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村的土地流转工作将取得更大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昌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作者:祁美容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04期
摘要分析了昌吉市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其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土地流转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模式;做法;成效;新疆昌吉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334-01
1998年昌吉市实行农村家庭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限再延长30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业规模经营,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模式,已严重影响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
从2005年开始至今,为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农业规模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昌吉市结合全市区域特点,大胆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
1 昌吉市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昌吉市共13个乡(镇)、涉农街道办事处,行政村83个,农业总人口10.55万人,村集体耕地总面积5.47万hm2,其中:家庭二轮土地承包面积3.19万hm2,家庭承包经营户数21 650户。
全市家庭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0.92万hm2,流转农户7 398户,占全市家庭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的28.7%。
2 主要做法
2.1 健全机构,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为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昌吉市建立市、乡(镇)、村3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长效机构,明确职责,定期发布土地流转信息。
2.2 制定政策,鼓励农户土地流转
从2012年开始,政府就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市财政安排1 000万元资金,用于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资金补助。
2.3 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村土地流转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土地流转的重要途径[2]。
昌吉市财政安排140万元资金用于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昌吉市目前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69家,入社成员达1.4万户,带动农户1.8万户。
2.4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土地流转
昌吉市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租赁方式流转农户承包地,建立农产品基地。
通过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企业法人资格领办创办合作社,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大宗农产品生产,促进农业增产,带动农民增收。
2.5 引导同村同组农户进行互换并地
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情况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承包地进行互换并地,使土地相对集中,改善土地少而散的状况,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兴办各类家庭农场,从而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等,将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2.6 向经营大户和家庭农场流转土地
引导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各类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受让农户流转的土地,形成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开展规模经营[3]。
鼓励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2.7 结合昌吉市实际,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是加快土地流转的重要前提。
昌吉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建成一批效益高、品牌响、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如:蔬菜产业基地、特色林果业、休闲农业观光园等。
2.8 协调矛盾,保障农村土地流转
为保障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成立市、乡(镇)、村3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机构,协调土地流转中出现的各类纠纷矛盾,重点协调好受让方与村组和农户间的关系[4]。
3 取得的成效
3.1 降低种地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流转后,实施膜下滴灌后节水30%~40%,平均节省水费450元/hm2;节约劳动力50%,降低人工费用1 500元/hm2;提高肥料利用率30%,平均节约300元/hm2;破除地埂、田间小路、毛渠,可新增耕地面积7%~10%。
3.2 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达到农业机械化
土地流转后,农业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高,农业增产增效。
棉花增产籽棉750~1 200
kg/hm2,番茄增产22.5~30.0 t/hm2,西瓜增产60 t/hm2,节约农业机械作业费120元/hm2。
3.3 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土地流转,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转移部分剩余劳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5 606元增加到2013年的14 344元。
3.4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土地流转后,农作物栽种由单一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向特色农业和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刘媛.江苏省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现状与对策——以南京市和苏州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2(2):174-177.
[2] 罗琼.关于方城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4):9-11.
[3] 张建军,程诗惠.成都锦江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6):33-35,55-56.
[4] 高玉峰.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对策探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0(9):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