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中毒患者护理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护理PPT课件

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注意事项
加强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救援能力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医院将进行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纯氧吸入治疗以排除体内一氧化碳
医院治疗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给予支持性治疗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并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加热设备和烟囱的通风情况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不在封闭空间使用燃气设备
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注意事 项
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注意事项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护理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应急处理措施 急救措施 医院治疗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注意事项
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性
引言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性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头痛、头晕和恶心 呼吸困难和胸闷感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如混乱和昏迷
应急处理措施
应急处理措施
将中毒者迅速移离一氧化碳源 给予新鲜空气,保持呼吸道通畅
应急处理措施
呼叫急救人员并提供详细情况
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脱离一氧化碳源后,检查患者的呼吸和 心跳 如有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急救措施
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就诊
医院治疗
医院治疗
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常规

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病史:一氧化碳接触史、中毒时所处的环境、停留时间及突发昏迷情况等。
2、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
3、社会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一)急救护理1、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处,松领口,注意保暖。
2、立即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保持呼吸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呕吐物。
3、开放静脉通道,根据病情给予脱水、降压、激素、呼吸兴奋药等药物。
4、防止脑水肿:严重中毒时,应在积极纠正缺氧的同时给予脱水疗法。
5、患者重度缺氧、烦躁不安或惊厥时,遵医嘱给予苯巴比妥或氯丙嗪等镇静药物。
(二)一般护理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神志、呼吸、脉搏、瞳孔变化及皮肤湿度及颜色、四肢肌张力。
2、药物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基础护理:留置尿管的患者做好尿管和会阴部护理;做好皮肤护理;做好安全防护,防止自伤或坠伤。
4、心理护理: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护理,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并做好健康指导。
三、健康指导要点1、正确使用各种燃气设备,注意烟气通道的畅通。
2、出院时留有后遗症的患者,应鼓励其继续治疗,并教会家属功能锻炼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1、用脱水剂后应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注意加强营养,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2、使用镇静药物时,注意防止自伤和坠床。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深度解析:一氧化碳中毒护理流程

诊断与监测
心电图监测:监测患者的心脏 活动,排除心脏问题导致的症 状。
治疗与护理
治疗与护理
氧气疗法:持续给予纯氧治疗,以加速 一氧化碳的排出,恢复正常血氧水平。
导尿与补液:为患者插入导尿管,监测 尿量和尿液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补液 治疗。
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症状和需 要,可能会使用抗惊厥药物、 抗恶心药物等,以缓解症状和 提供舒适。
深度解析:一 氧化碳中毒护
理流程
目录 引言 急救措施 诊断与监测 治疗与护理 后续护理
引言
急救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急救措施
确保安全环境:将患者从一氧 化碳泄漏源处转移至安全地点 ,远离有害气体。
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通知医务人员一氧化碳中毒 的情况。
急救措施
保持通风:打开窗户和门,增加空气流 通,帮助排除一氧化碳。
拆除阻挡物:如果可能,解开患者的紧 身衣物,确保呼吸畅通。
急救措施
输氧治疗:为患者提供100%的 纯氧输氧,以替代血液中的一 氧化碳。
诊断与监测
诊断与监测
临床症状评估: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痛 、恶心、呕吐、乏力等一氧化碳中毒的 常见症状。
血气分析:通过血液样本检测一氧化碳 的浓度和血氧饱和度,以确定中毒的程 度。
注意休息:患者可能会感到疲 倦和虚弱,提供充足的休息和 舒适的环境。
后续护理
后续护理
家庭安全教育:向患者和家人提供一氧 化碳中毒的预防知识,包括正确使用燃 气设备、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等。
随访与复查:安排患者进行定期复查, 确保康复状况良好,并及时发现并处理 任何潜在的后遗症或并发症。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查房课件

心理干预与康复指导
心理干预
由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心 理干预,如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康复状况,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包括进行适当的运动锻 炼、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以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预防复发的措施
由于一氧化碳中毒病情危重,患者和家属心 理压力较大,因此心理护理尤为关键,需注 重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和干预。
健康宣教
病情观察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了解病 情的严重性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 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望未来
完善护理流程
进一步完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流程 ,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建立静脉通道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在需要时迅速给予急救药物和液体。
给予高压氧舱治疗
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给予高压氧舱治疗, 以减轻中毒症状。
院内急救
中毒程度的评估
到医院后,医护人员应迅速评估 患者的中毒程度,以便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案。
给予高压氧舱治疗
根据中毒程度,医护人员可能会 给予高压氧舱治疗,以加速一氧 化碳排出体外。
预防电解质紊乱
注意观察患者尿量及血生化指标,预防电解质紊 乱。
04
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
对症治疗与生活指导
对症治疗
针对一氧化碳中毒的疾病特点,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首先应立即脱离中 毒现场,吸氧治疗,同时根据病情进行高压氧治疗,以减轻脑水肿、改善心 肌缺血等对症治疗措施。
生活指导
在恢复期间,应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进食辛辣、刺激 性食物。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健康教育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
1.专科护理
(1)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应立即将病人撤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流通处。
(2)尽早吸氧,给予高浓度的氧气吸入,8~10L/分,有条件的尽早进高压氧舱治疗,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的应立即给予气管插
管接呼吸机给氧。
(3)密切观察病情,作好对症处理。
2.饮食清醒病人进普食,昏迷病人急性期禁食,必要时鼻饲流食或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3.休息与睡眠急性期卧床休息1~2d,以减轻脑组织氧消耗,症状减轻后可适当活动。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
4,药物对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主要治疗是氧疗及防止并发症,严重中毒病人在24—48 h脑水肿发展到高峰,多采用甘露醇脱水及激素治疗。
5.心理护理一氧化碳中毒多突发,病人及家属惊慌失措,同时害怕遗留后遗症,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地抢救病人,轻度中毒
病人可不留后遗症,对神志清醒的病人应做好心理疏导,增强抗病
信心,作好功能锻炼。
对蓄意自杀的病人,也应作好心理支持,同
情和理解病人,防范再次自杀。
6.卫生宣教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工作场所,应戴一氧化碳防毒面具。
家庭炉灶、煤气安装符合要求。
室内通风,火炉装烟囱,保持通畅。
7.出院指导加强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必要时行康复治疗。
一氧化碳中毒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护理问题及措施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一氧化碳(CO)进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氧气无法正常供给身体组织,造成一系列严重的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主要包括早期急救、病情观察与评估、治疗干预以及预防措施等。
首先,在早期急救中,需要迅速将患者迁离一氧化碳污染环境,将其置于空气新鲜处,在保护患者的同时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
随后,应立即进行复苏措施,如行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等,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患者。
然后,进行病情观察与评估,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状况、意识状态的监测,以及血气分析等检查。
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是否异常,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其他与一氧化碳中毒相关的表现。
治疗干预方面,首先是氧气治疗,旨在替代血红蛋白上的CO,使其被氧气取代。
可以通过低流量鼻导管、面罩、氧气帐篷等方式给予高浓度氧气,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
另外,对严重中毒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高压氧舱治疗,以加快CO的排出。
此外,还需要给患者补充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酸碱平衡调节。
对于有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应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如保护好呼吸道、维护体位、防止压疮等。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人员需时刻保持警醒,以防止患者瞬间发生严重的呼吸道闭塞、心脏骤停等情况。
而对于有并发症的患者,如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应予以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干预。
最后,要加强对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工作。
对于易产生CO的场所,如煤气集中供应点、车库、工厂等,应进行定期排查和检测,确保安全。
同时,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室内污染。
总之,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需要进行早期急救、病情观察与评估、治疗干预以及预防措施等措施。
通过及时的氧气治疗、水电解质调节、心肺复苏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同时,加强预防工作,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对于减少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措施概述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中毒病症,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一氧化碳(CO)在空气中的浓度过高,进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影响氧气的输运和利用。
一氧化碳中毒无色、无味,且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十分关键。
护理措施1. 确认中毒程度首要任务是确定中毒的程度。
根据中毒患者的症状以及一氧化碳的浓度,可判断中毒的轻重。
一般分为轻、中、重度中毒三个等级。
轻中度中毒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但尚能自行活动;重度中毒患者则表现为意识不清、昏迷等症状。
2. 确保安全在处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时,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尽快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点,远离中毒源。
在救援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一氧化碳。
3. 给予高浓氧给予高浓度氧气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氧气能够与一氧化碳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有利于还原碳氧血红蛋白。
使用面罩、鼻导管等给患者吸入100%氧气,以加速一氧化碳的排出。
4. 密切监测患者状况在处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意识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意识改变。
5. 协助吸氧治疗在给予高浓度氧气的同时,协助患者进行其他吸氧治疗也是必要的。
这可以包括使用正压给氧,如面罩、鼻导管等装置,以增加患者吸入氧气的浓度和压力。
对于重度中毒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插管和人工呼吸。
6. 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氧合水平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这对于判断一氧化碳中毒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7. 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代谢性酸中毒。
在输液处理中,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8. 防治并发症在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急性CO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长期暴露于CO会导致头痛、眩晕、恶心、肌肉无力等一系列身体问题。
CO中毒的常见症状
1 头痛和眩晕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可能伴随呕吐和意识模糊。
2 呼吸困难
CO会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供氧不足,导致呼吸困难和胸闷。
3 精神恍惚
CO家人支持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戒烟、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
家人应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照 料,帮助其尽快康复。
CO中毒的预防措施
安装CO报警器
在家庭和工作场所安装CO报 警器,能及早发现CO泄露。
定期检查设备
定期检查火灶、热水器等设 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防止 CO泄露。
通风良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排 除污染物,减少CO的积聚。
1
立即撤离危险区域
将患者移至清新空气中,迅速切断CO的接触源。
2
呼叫急救
拨打当地紧急救援电话,报告CO中毒情况,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3
施行急救措施
如有必要,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复苏等急救措施,但需由专业人员执行。
CO中毒患者的护理
密切监测
定期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观察症状的变化,并提供心理 支持。
促进康复
急性CO中毒的急救与护 理
急性CO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可以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本 演示将重点介绍CO中毒的急救措施和护理,以及预防措施。
CO中毒的危害
1 隐形凶手
CO是无色、无味且无刺激性的气体,很难被察觉,使人无法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危险之中。
2 中毒风险高
CO中毒风险最高的场所包括家庭、车辆、工作场所和户外空间,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CO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里湖总院高压氧舱。
护理
6.药物治疗的护理:使用脱水剂时观察患者局部皮肤,以防药液 渗出引起坏死,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观察脱水剂使用的效果。 使用激素时密切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是否出现腹痛、呕 血、黑便等症状,减量或停用激素时注意是否有反跳现象。 7.心理护理:由于发病突然,特别是重病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身体 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表现为焦虑或抑郁。此时,护士应鼓 励患者表达他们的感受,真诚耐心地倾听,表示理解和同情。科 学准确的用语,通俗易懂的语言,易与病人顺畅沟通为目标,使 病人详细、清晰地了解自身病情,举止大方得体,让病人信任医 务人员对其进行的治疗与操作。并提供有关疾病的客观资料,引 导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增强战胜疾 病的信心。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安慰,为患者讲解中毒后目前先进 的医疗知识及救治方法,尽量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合理要求,增加 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担 8.注意有无痴呆性木僵、偏瘫、失语等,以便及时防止一氧化碳 的后遗症。
护理
5.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对于严重CO中毒患者,有条件的应尽早给 予高压氧治疗,中毒后6h内效果最好,许多研究已证实,早期高 压氧治疗可以加快CO中毒症状的解除,并可减少CO中毒迟发性 脑病的发生,临床治疗结果表明高压氧治疗时间越快,疗效越明 显,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越低,并发症越少。而高压氧舱 治疗急性CO中毒的主要机制是:提高血含氧量,直接纠正患者的 低氧血症,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和排出体外,大大缩短体内 CO半量清除时间,增加组织氧储量和血氧弥散半径,有利于解除 CO中毒引起的生物化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脑水肿、肺水肿、心 肌损害等并发症。因此,一旦发现急性CO中毒患者,应及时送往 有条件的医院救治,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因延误治疗而 造成的终身残疾。
七.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按时测量生命体征,注意神志、面色、瞳孔变 化,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治脑疝发生。 2、意识状态:大多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经治疗后,昏迷于数 小时至1~2日恢复,部分病人于清醒后数日、数周出现神经系统 后遗症,如神经衰弱、痴呆、去大脑皮质综合症、再次昏迷等。 病人再次昏迷,前期出现意识障碍,如精神错乱、谵妄、错觉、 幻觉、躁动等症状。此时,应密切观察记录。其内容包括意识、 言语、知觉、思维、情感、行为以及智能等 3、重度患者给予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检测以及血压检测,并定 时做血气分析。 4、昏迷患者,应留置导尿管,做好口腔护理,给予鼻饲高热量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应定时给与翻身按摩肢体,防止压疮,注 意维持循环功能。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脑组织损伤和脑功能障碍是急性CO中毒最主要的病理 改变。 首先,缺氧是CO中毒脑损伤最重要的原因 ,部 分脑组织对缺氧极度敏感,如大脑皮层、大脑白质基底 核和小脑浦肯野纤维等 多数观点认为,这些区域是缺氧 的敏感区,因此,也是缺血缺氧性损伤最严重的区域。 然 而在血管较少的区域,以及两种血供来源的组织分界区, 如苍白球主要由前脉络膜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深穿支供血, 是血运薄弱区,损伤亦非常严重 损伤程度除了与缺氧程 度相关外,还与供氧中断的突然性和持续时间相关 。其 次CO所致的组织缺氧伴随着随后的再氧合过程,与缺血再灌注损伤非常相似,是造成CNS损伤的另一个重要因 素 过度氧合造成自由基生成增加,从而损伤细胞核,出现 类似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表现 。再次,CO暴露还可使 细胞内黄瞟吟脱氢酶转化成黄瞟吟氧化酶,造成氧自由 基生成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强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最 后,CO暴露可造成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使不饱和脂肪酸 降解,引起CNS 可逆的脱髓鞘改变。
三. CO中毒的生物化学和病理学 特点
CO经肺部吸入后,迅速在肺泡内弥散,并可透过由肺泡 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中间基底膜组成的肺泡毛细血管屏障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HD)紧密结合, 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D),从而与氧气(O2 )竞 争结合血红蛋白,使氧合血红蛋白(HDO2)减少,血 液携氧能力下降,造成组织缺氧由于CO与血红蛋白的 结合力比O2 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高200 倍以上,致使 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同时, COHD 的解离速度却比 HDO2 的解离慢3600倍,且COHD 的存在影响HDO2 的解离,阻碍氧的释放,导致低氧血症,进一步加重组织 缺氧(见图1),COHD 为 樱桃红色,因此,典型的 CO中毒患者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5.血、尿、脑脊液常规化验
周围血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重度中毒 时白细胞数高于18×109/L者预后严重。1/5的患者可出现尿糖 40%的患者尿蛋白者阳性。脑脊液压力及常规多数正常。
各种检查
6.血液生化检查 血清ALT活性及非蛋白氮一过性升高。乳酸盐及乳酸 脱氢酶活性于急性中毒后即增高。血清AST活性于早 期也开始增高24小时升至最高值,如超过正常值3倍 时,常提示病情严重或有合并症存在合并横纹肌溶解 症时,血中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明显增高。血 气检查可见血氧分压正常血氧饱和度可正常,血pH 降低或正常,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常有代偿性下降血钾 可降低。 7.心电图 部分患者可出现ST-T改变,也可见到室性期前收缩、 传导阻滞或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
六.救治原则
பைடு நூலகம்
1、现场的初步将救治:立即脱离中毒环境,将患者 移至通风和空气新鲜处,取平卧位,松解衣服,保持 呼吸道通畅,冬季注意保暖,并迅速转运至医院。 2、迅速纠正缺氧:对轻中度中毒者,采用鼻导管或 面罩给予100%纯氧或5%二氧化碳混合氧吸入, 氧流量8-10L/分。重度患者及早高压氧疗,以 便尽快改善症状,恢复病情,防止并发症。高压氧可 使体内的碳氧血红蛋白解离,恢复正常携氧能力,纠 正组织缺氧。高压氧方法:采用多人空气加压舱,治 疗压力0.25mpa,昏迷者2次/日,清醒后1 次/日,10次/疗程。中重度患者疗程1-4个疗 程。
二.一氧化碳中毒流行病学特点
在通风较差的汽车修理间或车库、有壁炉的密闭空间和使用燃气 热水器的卫生间等均易发生CO中毒,且由于其通风较差,若未及 时发现极易造成患者的立即死亡。在美国,每年约有超过50 000 人因急性CO中毒而送入急诊接受治疗,它是当今世界中毒性疾病 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 在我国 CO中毒被列入国家法定 职业病目录,非职业性急性CO中毒好发于秋冬季节,主要由于浴 室燃气热水器意外中毒和室内燃煤取暖,而门窗密闭通风不良或 阴雨天气压低,大风吹进烟道,一氧化碳气流逆流与室内,造成 室内浓度升高引起中毒。直升机座舱大多为非密封性, 舱内空气 污染较其他机种严重。CO为直升机座舱内最常见的有害气体。因 此,从事炼钢、炼焦、烧窑等工作的作业人员, 浴室使用燃气热 水器和室内燃煤取暖的人员,以及直升机飞行员等,都是急性CO 中毒的高危人群 .
3.大脑诱发电位检查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性期及迟发脑病者可见视觉诱发电位VEP100潜时 延长,异常率分别为50%和68%,恢复期则可分别降至5%及22%正 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见N32等中长潜时成分选择性受损, 两类患者的异常率皆超过70%,并随意识好转而恢复脑干听觉诱发电 位(BAEP)的异常与意识障碍的程度密切相关,与中毒病情的结局 相平行。
护理
进舱前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昏迷者观察瞳孔及神志,对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 中毒患者应注意安全,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严重的昏迷患者安排医护人员陪进舱 内进行治疗,对大小便失禁或尿储留患者及时进行皮肤清洁处理,并行留置导尿 术。对烦躁不安的患者,给予必要的镇静药物,固定好四肢及衣被,且避免固定 造成患者肢体损伤或肢体循环障碍。 舱内静脉输液,最好用开放性吊瓶,加压时,应将调速器尽量放大,减压开始, 输液瓶内插入足够长的针头,直至液平面,以利排气。注意调整莫非式滴管内的 液平面及输液速度,防止液体走空。 带导管患者的护理:病情危重者,患者常带各种导管进舱,必须妥善同定好导管, 以免导管反折脱出、滑出体外。对于危重患者、脑水肿、昏迷或肺部感染、呼吸 道分泌物较多时要注意及时吸痰。高压环境下,呼吸道分泌物往往增加,更加注 意预防浓痰或呕吐物误吸阻塞气道。可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堵塞呼 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压时观察患者有无耳部疼痛,嘱其做捏鼻鼓气动作,使咽鼓管打开,防止受也 可用呋嘛滴鼻液,使鼻黏膜血管收缩,预防中耳气压伤,稳压时嘱患者戴面罩吸 氧,并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浅度,观察患者有无病情变化以及吸氧后有无不 良反应,减压时为预防颅内压反跳而加重脑水肿,静脉应用脱水剂如速尿20~ 40mg,并注意给予患者保暖,防止受凉,高压氧治疗期间应注意预防感冒和 腹泻。
正常血红蛋白和碳氧血红蛋白的 解离曲线对比
CO中毒的生物化学和病理学特点
CO还可与心肌细胞内的肌红蛋白结合,引起心肌 细胞缺氧,影响其氧化磷酸化过程,从而使心肌细胞 能量供应不足,CO中毒患者左心室心肌细胞电镜 检查发现, 心肌细胞内可见大量糖原堆积和线粒体 水肿等,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改变 除了CO 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组织缺氧外,亦有心肌细胞内 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改变,提示CO可能通过直接的 毒性作用和缺氧共同影响心肌组织 因此,对于CO 中毒的患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心电图和血清 心肌酶谱的检查。
救治原则
3、防治脑水肿:脑细胞对缺氧最为敏感,缺氧引起脑细胞水肿, 血管通透性改变,,中毒2-4小时可发生脑水肿,应及时应用 20%甘露醇、速尿有效脱水剂,可减少脑水肿的发生,同时应 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脑水肿,使用中枢兴奋剂纳洛酮可促 进昏迷清醒和呼吸恢复。使用脑细胞激活剂,可使脑细胞功能复, 并有解毒作用。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输液的速度和量,以及药 物是否渗入血管,避免输入量过多过快,防止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 4、治疗感染,控制高热。使用广谱抗生素,高热者使用物理降温, 如戴冰帽、睡冰毯等,使体温保持在32度左右,如降温过程中出 现寒战或降温效果不佳时,可用冬眠药物。 5、对躁动、兴奋或抽搐患者给予镇静、止痉处理,选用快速催眠 镇静剂或用10%的水合氯醛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