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亲情友情》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亲情之爱》教学设计3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亲情之爱》教学设计3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亲情之爱》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亲情之爱》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教材的一章,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关爱家人,培养良好的家庭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三课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父母对子女的爱2.子女对父母的爱3.兄弟姐妹之间的爱4.家庭和谐与亲情之爱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家庭和亲情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对亲情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此外,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出现矛盾,对亲情的理解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亲情之爱,学会关爱家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学会感恩和回报。

2.让学生认识到子女对父母的爱也是重要的,学会关心和照顾家人。

3.让学生了解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是家庭和谐的重要保障,学会和睦相处。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情感,提高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父母对子女的爱的无私性2.子女对父母的爱的表现方式3.兄弟姐妹之间的爱的培养4.家庭和谐与亲情之爱的关系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亲情之爱。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4.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热爱和珍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材料,如视频、图片、故事等。

2.设计好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4.准备情感教育素材,如歌曲、名言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首关于亲情的歌曲《相亲相爱》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亲情之爱。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亲情的生活情境图片,如父母为孩子付出的场景、子女关爱老人的画面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亲情之爱。

沪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亲情友情》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沪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亲情友情》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亲情友情主题构思本单元以“亲情友情”这一人文主题来组织内容,旨在向学生展示“音乐”作为一种极富有感情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如何体现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感情——亲情友情,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亲情友情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使学生感性地体会到音乐具有情感性的特征,它能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极其富有感染力。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启发学生体会到音乐是最富有情感性的艺术,并从音乐作品中认识到亲情、友情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情感,应加以珍惜与精心呵护,逐步形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行。

2.通过听赏不同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体验音乐的情感表现,初步知道音乐是通过各种表现要素来表达音乐内容的。

3.通过教学,指导学生用柔美、连贯及明朗、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爱人人间》,并正确表达歌曲中的思想情感;4、用即兴编创、情景小品表演等各种音乐活动方式,引领学生进行有情感的表演。

5、了解作曲家格里格及其生平;能辨别不同音色特点,并感受各种西洋管乐器的音色所具有的表现力及领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教材内容介绍及教学建议一.欣赏(一)《母亲》1.内容介绍这是一首具有真挚情感的歌曲。

它以生活化、情景化的歌词、民族化、叙述性的旋律表达母爱的无私、伟大,同时也表达儿子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

第一乐段以委婉的曲调、叙述般的词语唱出了母亲对自己的百般关爱,好象是一个成年后的儿子在回想母亲为自己所作的点点滴滴,虽然是那么平凡,但又是那么无私,因此旋律低回曲折,较好地表现了儿子的心情。

第二乐段音乐突然上扬。

高亢而有力量,表现出一种迸发的激情,使人有一种升华的感受,体验到母亲是平凡的,然而是伟大的,母爱是令人一辈子难以忘怀的。

这首歌虽然是创作歌曲,但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六声宫调式。

为现在经常采用的民族唱法的一首抒情歌曲。

歌词如下: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陷儿,有人她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 你身在那他乡中,有人在牵挂; 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她掉眼泪, 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 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多富有, 无论你官多大,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七年级语文上册“感受亲情体会真爱”作文指导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感受亲情体会真爱”作文指导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感受亲情-体会真爱”作文指导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入体会亲情的伟大和真挚,激发对亲情的感悟和热爱。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和思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中发现亲情,体会真爱,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亲情的含义1.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亲情的定义和内涵,明白亲情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讲解亲情的含义,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亲情的理解。

第二章:感受亲情1. 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感受亲情的存在和伟大。

2. 教学活动: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观察家人之间的互动,感受亲情的温暖。

第三章:体会真爱1. 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真爱的含义和价值。

2.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真爱的理解和体验。

第四章:亲情的重要性1. 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明白亲情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分析亲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第五章:表达亲情的作文写作指导1.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和思考。

2. 教学活动:讲解作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进行作文示范和点评。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了解他们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2. 评价学生的作文,检查他们是否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亲情的定义、亲情的存在、真爱的含义等内容。

2. 作文评价标准:用于评价学生的作文。

教学时间:1. 每章教学时间约为45分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亲情的定义、亲情的存在、真爱的含义等内容。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人之间的互动,感受亲情的温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体验。

4. 写作指导法:讲解作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进行作文示范和点评。

第六章:亲情故事分享1. 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分享亲情故事,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亲情之爱》教学设计6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亲情之爱》教学设计6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亲情之爱》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亲情之爱》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教材中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亲人,以及学会与家人沟通和交流。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对家人的依赖性逐渐减少。

但与此同时,他们往往忽视了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关系,学会理解和珍惜家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亲情之爱的含义,知道家人对自己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家庭关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家人,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含义,知道家人对自己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会感恩家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亲情之爱。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之爱。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以便进行课堂实践。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以便进行课堂演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一个家庭聚会的情境,让学生回忆起与家人相处的美好时光,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亲情之爱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家人的关爱行为,以及案例主人公的感悟。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家庭中的亲情经历,以及如何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与家人沟通和交流中增进亲情,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演奏: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演奏: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演奏: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演奏: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让学生感受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思念、乡情、亲情、友情、爱情、别情。

学习这首歌主要是感受友情,正适合学生时代同学们之间如何建立友谊,学唱歌曲使学生能用音乐表达这种情感。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用丰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掌握弱起小节知识;准确、有表情地演唱《友谊地久天长》,并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绪,并从中领会到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能够用抒情、柔美的歌声演唱歌曲,以表达真挚的友谊和惜别时的感情。

2、通过演唱,懂得珍惜朋友间的友谊,
3、欣赏三拍子的《友谊地久天长》,体会同一歌曲不同拍子产生的音乐情感。

3.1.2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友谊地久天长
一、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唱音阶:
上行: 1.2.3.4.5.6.7.i下行:i.7.6.5.4.3.2.1
方法: 音高准确、气息悠长、均匀,换气准确。

启发学生发声时,身体就象个直筒,头顶象个天窗,声音就象阵阵轻烟,从天窗袅袅升起。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第4课第2课时-深深浅浅话友谊【教案】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第4课第2课时-深深浅浅话友谊【教案】

深深浅浅话友谊【教案】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过程】
三、【当堂达标题】
知识梳理
1.友谊的特质友谊是一种( )关系.
2.友谊是()的,()的.
3.友谊是一种()的相遇.
4.友谊不是()的.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在这些改变中,有些友谊保持不变,有些友谊会().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坦然接受新的().
5.友谊不能没有(),友谊需要()和(),这并不等于不加分辨的未朋友做任何事.
6.材料分析题:
小赵在同学中示出了名的人缘好,谁让他帮忙,他都会答应.好朋友小李经常让小赵帮忙辅导功课,每次小赵都很晚才回家,常常没有时间完成自己的作业.小赵的妈妈生病了,需要小赵回家照顾妈妈,可小李又要小赵帮忙辅导功课,小赵很为难,也很着急.....
问题:(1)如果他们一直这样下去,他们的友谊会怎样?
(2)请你帮他们想一个解决困惑的办法.
(3)你心目中美好的友谊应该是什么样的?
四、【教学反思】
附答案:
1、亲密
2、平等的双向的
3、心灵的
4、一成不变的淡出淡出友谊
5、原则信任忠诚
6、
(1)小李在接受朋友付出时没有考虑朋友的感受,没有体察朋友的难处,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们的友谊可能难以维持。

(2)小李应该懂得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给予和分担是双向的,感受关怀时,也要学会关怀对方。

小赵也要学会拒绝,在自己允许的条件下,尽力帮助小李,这样他们的友谊才能长久。

(3)友谊应该是一种亲密关系,朋友的理解和支持能让我们得到精神的满足。

友谊应该是一场精神的相遇,是超越功利的。

上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全册备课资料

上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全册备课资料

上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全册备课资料
上海版七年级音乐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缤纷四季/第二单元亲情友情/第三单元美洲掠影/第四单元节日欢歌/第五单元银海乐波
 第一单元缤纷四季
 本单元是以描绘性的标题音乐来组织内容的。

选取以“四季”为题材,是因为春夏秋冬的色彩变化是学生所熟悉的。

而音乐通过音响造型,也能产生许多色彩的变化,它能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风云变幻。

通过这两者的联系,能使学生既感受了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又体现了自然的美感与生活的乐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达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和谐与统一。

单元题的设立是运用了人的“通感”,把对色彩的感受运用于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领悟到音乐艺术的美与自然的美是和谐与统一的,从而更热爱音乐艺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并具有开阔的胸怀与活跃的艺术思维与想象能力。

 2.通过欣赏《春》,《雪橇》等作品,感受音乐中的色彩变化与旋律特点,想象音乐中所描绘的意境,懂得用音乐语言来表现大自然的方法。

 3.能用欢悦的情绪,较统一的声.....。

上海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上海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上海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上海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动人音乐从音响缓缓流泄,洒落一地琉璃月光。

庭园花草沾着月色。

绽放美丽光华,真是此乐只应天上有。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特地准备了上海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上海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特点,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连音,用适当的力度处理歌曲。

3、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准确而巧妙的唱好休止符四、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请学生打开地图册,仔细观察中国版图,当看到“碧绿的平原”与“金黄的沙漠”两种颜色时。

师: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继续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地图上这两种颜色会如何变化?生:地图上“黄”色面积会越来越多,“绿”色会越来越少,干旱、沙漠化现象会加剧,耕地面积会减少,沙尘暴会更猛烈、更频繁的发生。

师:同学们该怎么做呢?生:植树造林、保护大自然2、学唱歌曲《彩色的中国》(1)初听音乐,回答问题师:碧绿的是什么,金黄的是什么,长长的是什么,弯弯的是什么,还有一座小船一样的岛是什么地方?(平原、沙漠、长江、黄河,台湾岛)(2)再听音乐,体会歌曲的情绪?(轻松、愉悦地)(3)跟琴学唱歌曲(4)处理歌曲,房子2的第一句要渐强,最后一句要渐弱,有小眼睛的地方要延长一半的时值。

(5)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3、拓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1)了解少数民族(壮族、侗族、瑶族、苗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民俗风情。

(2)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赏,帮助学生熟悉这几种民族乐器(芦笙、伽椰琴、冬不拉、马头琴等)芦笙是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的;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伽耶琴是朝鲜族的;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巴乌是彝族的。

(3)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准确的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五、小结下课上海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理解力,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2.能从完整的《溜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乐曲中,听出此曲的主旋律.3.使学生的人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二、重点难点:能较好的掌握圆舞曲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亲情友情主题构思本单元以“亲情友情”这一人文主题来组织内容,旨在向学生展示“音乐”作为一种极富有感情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如何体现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感情——亲情友情,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亲情友情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使学生感性地体会到音乐具有情感性的特征,它能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极其富有感染力。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启发学生体会到音乐是最富有情感性的艺术,并从音乐作品中认识到亲情、友情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情感,应加以珍惜与精心呵护,逐步形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行。

2.通过听赏不同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体验音乐的情感表现,初步知道音乐是通过各种表现要素来表达音乐内容的。

3.通过教学,指导学生用柔美、连贯及明朗、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爱人人间》,并正确表达歌曲中的思想情感;4、用即兴编创、情景小品表演等各种音乐活动方式,引领学生进行有情感的表演。

5、了解作曲家格里格及其生平;能辨别不同音色特点,并感受各种西洋管乐器的音色所具有的表现力及领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教材内容介绍及教学建议一.欣赏(一)《母亲》1.内容介绍这是一首具有真挚情感的歌曲。

它以生活化、情景化的歌词、民族化、叙述性的旋律表达母爱的无私、伟大,同时也表达儿子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

第一乐段以委婉的曲调、叙述般的词语唱出了母亲对自己的百般关爱,好象是一个成年后的儿子在回想母亲为自己所作的点点滴滴,虽然是那么平凡,但又是那么无私,因此旋律低回曲折,较好地表现了儿子的心情。

第二乐段音乐突然上扬。

高亢而有力量,表现出一种迸发的激情,使人有一种升华的感受,体验到母亲是平凡的,然而是伟大的,母爱是令人一辈子难以忘怀的。

这首歌虽然是创作歌曲,但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六声宫调式。

为现在经常采用的民族唱法的一首抒情歌曲。

歌词如下: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陷儿,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那他乡中,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她掉眼泪,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2.教学建议(1)可通过讲述“母亲的故事”(故事可以是自身的体验,也可是他人的)导入(2)可让学生朗诵歌词,并结合自身谈谈母亲的爱和对母亲的真情实感。

(3)听《母亲》,感受音乐情绪。

在聆听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以委婉的旋律、流畅的节奏、平缓的速度等和歌词一起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4)可让学生感受男声独唱的音色和伴奏乐器的音色和谐地结合所营造的意境。

(5)可让学生在歌声中进行表演唱,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激发。

(6)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学唱几句。

(二)《同伴进行曲》1.内容介绍又名《旧友进行曲》,德国作曲家泰克(1864-1922)作于1889年。

作者为著名的管乐进行曲作曲家。

一生作有管乐进曲与舞曲一百余首。

泰克原是一位圆号演奏员,19岁时就参加魏尔姆军乐团演出。

在军乐团任职期间创作了此曲,但不受好评。

离开军乐团后,作者沮丧地将本曲总谱仅以25马克卖给出版社,经演出后却受到人们极大的欢迎,从而他一举成名。

他在失意中离开军乐队时,曾受到军乐队同伴充满温暖的关心和勉励,为了对他们的友谊表示感激,他将本曲填上了现在的曲名。

乐曲在4小节引子后立刻呈示节奏稳健的进行曲主题(见教材谱例1)顿挫有力的音调轻快活泼。

主题反复一遍后出现对位旋律:(1=C)4/4 3 ――2| 1 6 4 3 | 1――5 | 1 3 5 1 | 3――1 |7 1 2 3 | 4―—―| 4中间部转为下属调(见教材谱例2)旋律回旋上下,平稳而略具幽默感。

乐曲最后在热情洋溢的情绪中结束。

整首乐曲具有生气勃勃的力量,是著名的进行曲之一。

(以上摘自《外国通俗名曲欣赏词典》)教学建议应让学生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描绘所联想的内容,加强对友情的体验。

要让学生感受乐曲的进行曲风格,并分析其表现作用。

可让学生哼唱谱例以熟悉乐曲主题旋律。

可结合器乐音色的教学,让学生听辨乐器并分析音色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

(三)《索尔维格之歌》1.内容介绍选自《培尔·金特》第二组曲,完成于1891年。

《培尔·金特》组曲原是为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同名诗剧所写的配乐。

诗剧《培尔·金特》取材于挪威的民间故事:培尔·全特是一个沉溺于幻想、生活放荡的青年。

他在一次朋龙的婚礼上拐骗了新娘,因怕遭到报复,不得不逃跑,可是落到山林怪物“山神”的王国,后来偷偷地回到家乡,给他母亲送终,以后又离家出走到世界各地去冒险,经历了暴富与潦倒的生活,晚年的培尔·金特如倦鸟知返回到家乡,见到忠贞于他的索尔维格还在等着他,最后,身心疲竭、奄奄一息的他倒在爱人的怀中死去。

《索尔维格之歌》是格里格最成功的创作之一。

由引子与两个完全不同的主题轮流呈现和尾声组成。

经过长期的流浪冒险生活,培尔·金特想回到故乡,在阿拉伯梦见忠于爱情的索尔维格坐在茅房前——这是寒冷的挪威北部森林中的一间茅屋,她一面纺纱一面唱着动人的歌等他归去。

引子来自主题,优美而伤感:(1=C 4/4 行板)3-13 67 | 5――0 | 3-35 12 | 3-|……然后出现第一乐段主题(见教材谱例1),旋律极为深情悠长,略带伤感,具有浓郁民歌风格。

它表现了忠贞的索尔维格思念与优虑的情绪。

第二乐段音乐情绪突然开朗(见教材谱例2),轻盈温柔的舞曲性的旋律,展示了索尔维格性格的另一面:即隐藏在心灵中的青春活力,美好的憧憬与希望,想象着见到爱人时的欢乐。

最后音乐重又回到引子部分,那深沉的冥想之中,并渐渐消逝在索尔维格茅屋前郁郁的密林中。

(参阅《音乐欣赏入门》《世界名曲欣赏》)2.教学建议:(1)听赏音乐,感受音乐主题的不同情感色彩,思考音乐展现了索尔维格怎样的一个内心世界。

(2)在听赏前适当介绍乐曲的创作过程或表现的内容,利用学生已学过的调式、和声色彩等分析音乐,使学生理解音乐。

(3)可让学生哼唱谱例,并背记主旋律。

(4)可结合听赏向学生适当介绍乐器及乐器组,并让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听辨乐器的不同音色。

(5)拓展听赏歌曲《索尔维格之歌》。

二.唱歌:《爱的人间》1.内容介绍:此歌是电视连续剧《光明世界》的主题歌。

五声宫调式。

歌曲可分为三个乐段,是A、B、A 的结构。

歌词以第一人称形式表达了盲童对给予他们关爱、帮助的人们和社会的感激之情。

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盲童的内心世界:虽然他(她)盲了,但太阳、月亮、花草都在心中,都能“看到”,这是因为有无数的人在关怀着他(她)们,使他(她)们脱离了黑暗世界。

旋律具有抒情性特点,亲切、朴实,是一首优秀的少年歌曲。

2、教学建议:(1)可以一些献爱心的小故事导入此歌,也可观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段做导入,也可在听赏音乐后导入,介绍歌词蕴涵的意境。

(2)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来跟唱旋律,应用中速、深情甜美的声音演唱。

(3)注意第4、6、21、23小节的最后一拍中,在十六分音符进入时的节奏准确。

(4)高潮在第9小节“总有温暖的手牵着我”开始,要提示学生准备好气息,音量上与前8小节形成对比。

(5)歌曲的节奏是一个难点,教师应注意示范。

在唱第二段歌词时,要注意第11、12小节由歌词节奏而引起的节奏变化,新增切分音、后十六分音符等。

(6)这首歌是一首独唱歌曲,可作领唱、齐唱处理。

可将歌曲处理成舞蹈或表演唱。

三.演奏(一)《可爱的家》1.内容介绍:这是一首英国古典歌曲。

原是比肖普(1786—1855)的一部歌剧中的主题歌。

如今歌剧已被人遗忘,但这首歌却世代相传,以至于在英国歌唱家们在演出结束时,听众们总是再三要求加唱此歌才肯收场。

歌曲创作手法简练,音乐形象单一、朴实而亲切,采用稍慢速度演唱演奏,具有舒适的摇曳感。

原有歌词大意是“纵然游遍美丽的宫殿,享尽富贵荣华,但是无论我在哪里都怀恋我的家。

如象天上降临的声音向我亲切召唤,我走遍天涯海角总想念我的家。

”后有人改词,较为通俗:“我的家庭真可爱……”教学建议:(1)此曲在1-1八度之内,用任何小乐器都能演奏,较适合口琴与口风琴。

(2)注意气息的运用及其音色的把握。

(3)在编配打击乐时要启发学生用耳朵辩听,运用较适合此曲的音色的乐器及节奏伴奏,使乐曲更抒情优美,同时避免从头到尾用一种节奏与乐器敲击,产生单调感,应有些小小的高潮。

结尾又可安静些。

(4)如学生有兴趣可鼓励他们编词填词演唱。

(二)《友谊地久天长》1.内容介绍: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苏格兰民歌。

初见于1788年,是苏格兰诗人彭斯(1759-1796)从一个老人那里记录下来的。

后经修改与变动,成了现行的曲子。

这首歌在全英国早已成为朋友离别时的仪式歌曲。

唱到最后一段歌曲时,围成圈子的人们双手交叉互握,随着音乐的节拍反复举起又放下。

在四十年代的美国电影《魂断兰桥》中也用作插曲,但二拍子旋律变成三拍子的圆舞曲了。

也可作4/4记谱:5 | 1·1 1 3 | 2·1 2 3 | ……教学建议:(1)此曲宜作竖笛吹奏曲(1=F),速度较缓慢些。

也可由学生改成4/4拍再吹奏。

(2)此曲可作为变奏练习,能让学生巩固节拍和节奏知识,但更重要是让学生体现不同节拍所具有的不同歌曲情绪。

(3)也可由吹——唱——变奏——唱——集体舞,拓展成一个音乐沙龙式的集体表演。

(4)可配以打击乐器及用不同音色乐器、不同音区音高来演奏,如电子琴、铝片琴等。

(5)进行F调音阶的长音吹奏练习后进行。

四.活动与创造(一)听赏思考1.活动要求:能听辩不同曲目中的不同的乐器音色及其表现力,分析乐曲旋律的特点和对于主题的表现作用。

活动建议:与乐曲听赏同时进行。

3.参考答案(1)要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抒情性特点。

可参见“内容介绍”,由学生自由发挥(2)《同伴进行曲》主要用管乐器。

管乐器种类见教材。

因为管乐器音色刚健、宏亮、有力度,十分适宜用于军队进行曲。

(3)Array(二)音乐游戏1、活动要求:以“Party”形式,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尝试用不同音色奏、唱,感觉不同音色的表现力。

既复习了“音色”这一知识点,又进行了情感教育。

2、活动建议:(1)设置情景,为某一同学过生日,甚至可以为母亲过生日。

引起学生的表演兴趣。

(2)构成一个音色“Rondo”(回旋曲)其方法可以是:唱——吹口琴(竖笛)——唱——电子琴独奏——唱——XX独奏——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