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中生物选修3模块易误解的知识点

合集下载

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上)近年来,生物学研究领域发展迅速,新的科技手段的引入,使得我们对生命的认知更加深刻。

选修三作为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部分,涵盖了人体免疫系统、遗传奥秘、生态系统和生物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本篇文章将对这些知识点一一进行总结。

人体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

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部分。

1. 先天免疫先天免疫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机械性屏障、化学性屏障、吞噬作用等。

机械性屏障即皮肤与黏膜表面形成的物理屏障;化学性屏障通过皮肤汗液和黏膜分泌物等对病原体进行消毒;吞噬作用是由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细胞负责的,它们通过吞噬病原体来消灭它们。

2.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一种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

细胞免疫指的是由T淋巴细胞负责的免疫反应,主要分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T细胞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体液免疫则由B淋巴细胞负责,它们合成并分泌抗体,中和病原体毒素,从而达到消灭病原体的目的。

遗传奥秘遗传是生物学的核心,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基础。

选修三中,我们学习了基因、DNA和遗传变异等内容。

1. 基因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内控制某一特性的DNA片段。

基因可以分为等位基因和基因型。

等位基因指的是某一基因的各种不同形式,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表现型。

基因型则指的是个体在染色体上两个等位基因的组合情况。

2. DNADNA是生物体内包含遗传信息的化学物质,它通过四种碱基的排列组合形成遗传密码。

DNA分为双链和单链两种形式,人类DNA的基本单位是一对互补的核苷酸。

3.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种群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它涉及到基因变异和染色体变异两个方面。

基因变异指的是基因序列的改变,包括嵌合、转座和突变等。

染色体变异则是指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缺失、易位和多倍体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主要包括进化论、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和病毒学三个部分。

下面是具体的知识点总结:一、进化论1. 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是指种群遗传结构和适应环境的性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改变。

进化可以分为宏进化和微进化。

2. 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生态学、生理学比较等方面的证据。

化石记录是最为直接的证据,可以通过化石记录推测生物的起源和发展。

3. 进化机制:包括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流动和遗传漂变等。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驱动力,通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逐渐改变种群的遗传结构。

4. 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人类最早出现在非洲,经历了直立行走、手的独立运动、大脑的扩大等特征的演化。

二、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1. DNA技术:包括DNA提取、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NA电泳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DNA分析、DNA重组和基因检测等。

2. 基因工程:包括DNA重组、基因克隆和转基因技术等。

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治疗疾病和生物工业等方面。

3. 生物工程应用:包括基因药物、转基因农作物、转基因微生物等应用。

基因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转基因微生物可以生产有用的化学物质。

三、病毒学1. 病毒的基本特征: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需要寄生于细胞内才能繁殖。

2. 病毒的分类: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根据寄生细胞的类型可以分为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

3. 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源传播等。

病毒传播可以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4. 抗病毒的技术:包括病毒的预防和控制、病毒的诊断技术以及病毒的治疗等。

疫苗接种可以预防某些病毒感染,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感染。

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精选文档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精选文档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1、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

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胚胎,还需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生产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2、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1)受精场所是母体的输卵管上段。

(2)卵裂期:特点:细胞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减校(3)桑椹胚:特点: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胚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形似桑椹。

是全能细胞。

(4)囊胚:特点:细胞开始出现分化(该时期细胞的全能性仍比较高)。

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中间的空腔称为囊胚腔。

(5)原肠胚:特点:有了三胚层的分化,具有囊胚腔和原肠腔。

(二)胚胎干细胞1、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

2、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

3、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用途是:①可用于研究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②是在体外条件下研究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黄酸等化学物质时,就可以诱导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这为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③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疾,如帕金森综合症、少年糖尿病等;④利用可以被诱导分化形成新的组织细胞的特性,移植ES细胞可使坏死或退化的部位得以修复并恢复正常功能;⑤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通过E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定向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三)胚胎工程的应用1.体外受精和胚胎的早期培养(1)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主要方法: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总结(全)高中生物选修3课程主要涉及动植物的生殖与发育、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病毒与人类健康、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破坏等内容。

下面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动物生殖与发育:- 不同动物群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 生殖器官的功能以及生殖激素的作用。

- 人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包括精子与卵子的形成、受精过程、胚胎的发育以及分娩过程等。

- 常见的生殖障碍和生育技术,如体外受精、试管婴儿技术等。

2. 植物生殖与发育:- 植物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包括花的结构与繁殖方式等。

- 花粉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受精与胚胎的发育过程。

-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包括植物激素的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的调节、水分与营养物质的吸收等。

3. 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 基因工程与基因编辑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导、基因突变等。

- 重组DNA技术在农业、医药、生物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 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技术,包括细胞分裂、细胞培养、干细胞及其应用等。

4. 病毒与人类健康:- 病毒的结构、生活史以及病毒感染与人类免疫系统的关系。

- 常见病毒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防治措施和预防方法,如流感、艾滋病、乙肝等。

- 疫苗的种类与原理,以及疫苗接种的意义和作用。

5. 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破坏:-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包括生物群落、食物链、食物网等。

- 生态位与种间关系,包括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竞争者与合作者等。

- 生态系统的流能性与循环性,包括能量流与物质循环的路径与过程。

- 生态系统的稳定因素与破坏因素,包括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措施。

以上是高中生物选修3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选修三易错知识点

生物选修三易错知识点

生物选修三易错知识点高中生物复习,尤其是后期复习,学生处于高原期,重复做题,效果不佳。

此时复习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回归课本,回归考点,回归基础,以引领学生自主复习,自我整理,查漏补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物选修三易错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生物选修三易错点辨析(1)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动物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2)标记基因(通常选抗性基因)的作用是:用于检测重组质粒是否被导入受体细胞(不含抗性);而选择性培养基(加抗生素的培养基)的作用是:筛选是否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抗生素针对的不是目的基因,而是淘汰不具有抗性的没有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3)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最重要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而不是培养出动物。

(4)基因工程中导入的目的基因通常考虑整合到核DNA中,形成的生物可看作杂合子(Aa),产生配子时,可能含有目的基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5)重组质粒(即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在细胞外形成,而不是在细胞内。

(6)质粒不是细菌的细胞器,而是某些基因的载体,质粒存在于细菌细胞内的小型环状DNA。

拟核是大型环状DNA。

(7)用植物茎尖和根尖培养不含病毒的植株,称为作物脱毒,区别于抗病毒的植株。

(8)植物组织培养中所加的糖是蔗糖,细菌及动物细胞培养,一般用葡萄糖培养。

(9)启动子、终止子是基因的结构,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目的基因插入两者之间;而起始密码、终止密码在mRNA上。

(10)克隆动物是核移植的产物,属于无性生殖;试管动物是体外受精的产物,属于有性生殖;设计试管婴儿比试管婴儿多了基因检测。

(11)排卵是卵子从卵泡中排出,排出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冲卵是冲出早期胚胎。

(12)胚胎分割、胚胎移植使用的胚胎一般是桑椹胚或囊胚,而不用原肠胚。

二、判断改错(1)基因工程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工程可以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从而制造出一种新的蛋白质。

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生物选修3知识点

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生物选修3知识点

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生物选修3知识点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逐渐发展成一门精确的、定量的、深入到分子层次的科学,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接下来WTT为你整理了生物选修3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选修3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_。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1)原理:DNA双链复制(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CDNA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C,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C,热稳定DM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Ca24-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生物选修3知识点: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1)克隆人:两种不同观点,多数人持否定态度。

高中生物选修三易混淆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选修三易混淆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选修三易混淆知识点汇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生物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易混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高中生物选修三易混淆知识点归纳1、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2、磷酸二脂键与氢键3、黏性末端和平末端4、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限制酶与DNA酶5、基因文库、部分基因文库、基因库7、运载体与基因表达载体8、PCR技术与DNA双链复制9、引物、热稳定性DNA聚合酶10、转化与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11、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显微注射技术、Ca2+处理12、分子杂交技术、DNA分子杂交技术、抗原-抗体杂交技术;13、基因诊断、基因检测与基因治疗14、乳腺生物反应器与工程菌15、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16、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技术及克隆17、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18、贴壁生长与接触抑制19、动物细胞培养液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20、种子与人工种子21、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与“生物导弹”22、试管婴儿和设计试管婴儿23、基因检测与基因身份证24、精子变形与获能25、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的发育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的培养试管动物技术26、精子获取与卵细胞的采集27、精子获能处理方法28、受精和核移植所需的卵母细胞时期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的胚胎时期29、供体与受体30、同期发期处理和超数排卵31、排卵与冲卵32、放射冠、透明带、卵黄膜33、卵裂期、桑椹胚、囊胚与原肠胚34、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35、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36、胚胎细胞与体细胞37、细胞分化程度与细胞全能性高低38、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生态学原理二、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基本知识点总结一、基因工程1. 基因工程的诞生(1)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 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2016高中生物【全套】笔记(高中生物高频考点、知识点总结)

2016高中生物【全套】笔记(高中生物高频考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或者 x a ry 183-=…………………………………………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决定细胞质遗传6、内含核糖体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8、能自我分裂增殖水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亲脂小分子高浓度——→低浓度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离子、不亲脂小分子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运载消耗细胞能量(ATP)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G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1.22癌细胞的特点1.23衰老细胞的特点1.24细胞的死亡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阻碍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蝌蚪尾部消失 花瓣凋萎扁平梭形 球形成纤维细胞癌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3模块易误解的知识点整理:从化市第六中学詹金镇1.基因工程中工具与工具酶基因工程中的工具包括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而工具酶不包括载体,只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限制酶(摘自:《生物学通报》2013年3期作者:陈卫东)关于限制酶的特异性,常会有以下几个疑问:(1)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碱基序列吗?一种限制酶通常只识别一种特定的碱基序列,但是有少数限制酶却可以识别不止一种碱基序列。

如:AccⅠ识别的序列是—GT↓MKAC—(其中M代表A或C,K代表G或T),也就是说可识别4种序列(即—GTATAC—、—GTAGAC—、—GTCTAC—、—GTCGAC—)。

HindⅡ能够识别的序列是—GTY↓RAC—(其中Y代表C或T,R代表A或G),也可以识别多种碱基序列。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碱基序列。

(2)不同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都不同吗?(或一种特定的碱基序列只能被一种限制酶识别吗?)已知发现的限制酶种类要远超过能够识别的碱基序列,这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不同限制酶可以识别同一碱基序列,即存在“同裂酶”(或“同切点酶”、“异源同工酶”)。

虽然不同酶识别的碱基序列相同,但它们的切割位点可能不同。

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同序同切酶:不同的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和切割位置都相同,如Hin dⅡ与Hin c Ⅱ均识别切割位点—GTY↓RAC—,HpaⅡ与HapⅡ均识别切割位点—C↓CGG—,MobⅠ与Sau3AⅠ均识别切割位点—↓GATC—,AhaⅢ与DraⅠ均识别切割位点—TTT↓AAA—。

②同序异切酶:这些酶识别序列虽然相同,但切割位置不同,如KpnⅠ和Asp718Ⅰ识别的序列是相同的,均为—GGTACC—,但它们的切割位点不同,KpnⅠ切割的位点为—GGTAC↓C—,Asp718Ⅰ切割的位点则为—G↓GTACC—。

(3)不同限制酶切出的末端都不能相互连接吗?因不同限制酶切出的末端往往不同,所以会有此疑问。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分为几种情况进行讨论分析:①如切出的末端是黏性末端:同序同切酶:虽然限制酶不同,但识别的碱基序列相同,且切点也相同,它们切出的末端是可以相互连接的。

同尾酶:来源不同,识别的碱基序列也不相同,但能切割产生相同末端的限制酶叫同尾酶。

所有平末端酶产生的末端均是相同的,但一般不把它作为同尾酶来研究。

因此同尾酶一般是指能产生相同粘性末端的限制酶。

同尾酶中,识别序列不同的限制酶,虽然识别的碱基序列不同,但是切开的黏性末端的碱基却能够正好相互配对,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能形成重组DNA分子,如:限制酶Bam HⅠ识别的碱基序列为—G↓GATCC—,限制酶BglⅡ识别的碱基序列为—A ↓GATCT—,限制酶MboⅠ识别的碱基序列为—↓GATC—,限制酶BamHⅠ切开的DNA两条链的黏性末端中没有被配对的碱基是GATC—,限制酶BglⅡ和限制酶MboⅠ切开的黏性末端未配对的碱基也都是GATC—。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这三种限制酶切得的黏性末端是可以相互配对连接的。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如限制酶SalⅠ与XhoⅠ,HpaⅡ与TaqⅠ等。

②平末端:平末端与黏性末端不同,由于不存在类似于黏性末端碱基互补配对的问题,因此不同的限制酶切开的平末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可以相互连接,形成重组DNA 序列。

(4)不同限制酶切开的末端如能重新连接,原有的限制酶是否还能再特异性识别并切开?对于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分为几种情况去讨论:①同序同切酶:虽然限制酶不同,但识别的碱基序列相同,且切点也相同,因此它们切出的末端重新连接后,又恢复到原有的碱基序列,这些序列还可以被这些同序同切酶再识别。

②同尾酶:同尾酶识别的靶序列不相同,但能切割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因此也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形式重组。

同尾酶重组后碱基序列与原有两种酶识别的碱基序列均不同,因此原有的限制酶均不再能够识别这种序列,也就不再能够重新切开。

如Bam H Ⅰ识别的序列是—G↓GATCC—,BglⅡ识别的序列是—A↓GATCT—,而Bam HⅠ与BglⅡ切开后的片段重新连接(非自身连接)后的碱基序列是一条链是—AGATCC—,另一条链则为—GGATCT—,已经不是“回文”序列,无论是Bam HⅠ还是BglⅡ都无法再识别,所以无法再把其切开。

③平末端:同样道理,如两种限制酶切开的都是平末端,而这两种限制酶不是同序同切酶,则两种末端虽然可以重组连接,但连接后的碱基序列与原有限制酶识别的序列不同,原有的限制酶也不再能够识别。

3.原核生物中的限制性内切酶有何作用?它为什么不剪切自身DNA?生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含有某种限制酶的细胞,其DNA分子中或者不具备这种限制酶的识别切割序列,或者通过甲基化酶将甲基转移到所识别序列的碱基上,使限制酶不能将其切开。

原核生物中,限制性内切酶往往与一种甲基化酶同时成对存在,它们具有相同的底物专一性,具有识别相同碱基序列能力。

甲基化酶的甲基供体为S-腺苷甲硫氨酸,甲基受体为DNA上的腺嘌呤与胞嘧啶。

当限制酶作用位点上的某一些碱基被甲基化修饰后,限制酶就不能再降解这种DNA了,所以限制性内切酶只降解外源入侵的异种DNA,而不分解自身DNA,在消解外源DNA遗传干扰的同时又保护了自身遗传特性的稳定。

4.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1)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的3′末端的羟基上,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不是在单个核苷酸与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2)D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将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而DNA连接酶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

因此DNA 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5.用PCR技术获得目的基因与从基因文库中获得目的基因的差别构建的文库,实际上是一组微生物构成的整体,构建文库时,先提取DNA,打成小片段(超声波或限制酶水解),和载体结合,再转到受体生物中。

构建文库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基因组文库,为了确保包含全部基因,需要培养万个以上的受体微生物。

如果已知序列详情,用PCR法获得基因(根据序列设计引物),相比较而言简单快捷多了。

既然简单,那为什么还有构建文库的方法?第一,很多基因不知道序列详情,第二,PCR扩增的长度有限,一般超过1500bp就很困难了,很多基因比这个大多了,所以大的基因还要用构建文库法,所以才有教师用书的补充材料。

【教师用书的补充材料】构建基因文库是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之一,并不是惟一的方式。

如果所需要的目的基因序列已知,就可以通过PCR方式从含有该基因的生物的DNA 中,直接获得,也可以通过反转录,用PCR方式从mRNA中获得,不一定要构建基因文库。

但如果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的序列完全不知,或只知道目的基因序列的一段,或想从一种生物体内获得许多基因,或者想知道这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之间有多少基因不同,或者想知道一种生物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表达的基因有什么不同,或者想得到一种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往往就需要构建基因文库。

6.启动子与终止子、起始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的区别。

(1)启动子和终止子都在DNA上,在遗传信息转录时起作用。

启动子是启动转录的开始,终止子是DNA分子上决定转录停止的一段DNA序列,其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2)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都是mRNA上三个相邻碱基。

起始密码子决定翻译的开始,终止密码子决定翻译的停止。

7.转基因生物与原来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在转基因技术中,所转移的只是自然界中已存在的外源基因,它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只能说是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

即没有生殖隔离。

8.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概念(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包春莹)从机体上获取的组织,通过酶或机械方法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培养,在首次传代前的培养一般称为原代培养。

原代培养的最大优点是:组织细胞刚脱离机体,生物性状尚未发生较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体内的状态。

原代培养的细胞在生长、繁殖一定时间后,由于空间不足或细胞密度过大导致营养枯竭,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因此需要进行扩大培养,即传代或称为传代培养,也就是将细胞按1:2~1:4的比例传代。

但严格说来,不论在进行传代时稀释与否,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转移到另一个培养瓶即称为传代培养。

传代代数与细胞的世代(增殖代数)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在细胞培养时,所说的“第10代细胞”,仅指该细胞已经传代10次;细胞传一代后,一般能倍增3~6次,经过三个阶段,即潜伏期、指数生长期和平台期。

当细胞达到平台期时,就需要进行传代培养,否则细胞会中毒,发生形态改变,甚至死亡。

9.CO2培养箱细胞培养中所用的培养箱一般称为CO2培养箱,它的气体环境是95%的空气和5%的CO2。

如果气体环境改为95%氧气和5%的CO2,行不行?显然是不行的。

氧气是一种氧化剂,浓度太高,会损伤细胞的。

在有些细胞培养中,还需要加入抗氧化剂如巯基乙醇等。

10.细胞系和细胞株(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包春莹)细胞系和细胞株,两者曾一度混用,导致有些文献中概念不清。

下面所指的概念是现在国内外比较通用的,也是绝大多数研究者接受的观点。

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即称为细胞系(Cell Line),因此细胞系可泛指一般可能传代的细胞。

其中能够连续传代的细胞叫做连续细胞系或无限细胞系,不能连续培养的称为有限细胞系。

大多数二倍体细胞为有限细胞系。

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物的培养物称为细胞株(Cell Strain),也就是说,细胞株是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

细胞株的特殊性质或标志必须在整个培养期间始终存在。

11.为什么不用两个而要用多个细胞进行动物细胞间的融合?就目前来看,不管是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还是生物的方法,其融合率都不可能达100%。

仅用两个细胞融合,其效率太低,不一定能得到融合细胞。

更重要的是,即使两个细胞已发生融合,但并不一定是研究者期望得到的细胞类型。

目前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有价值的应用就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我们以制备单克隆抗体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我们知道,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种类可多达百万种以上,但是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如果仅取一个脾细胞(含B淋巴细胞)和一个瘤细胞杂交,我们不能确定该脾细胞分泌的抗体是否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若用大量的脾细胞和瘤细胞进行融合,就可以从融合细胞中筛选出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2.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四次培养和两次筛选(1)四次培养(如下图):(2)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由于细胞融合是随机的,因此细胞混合物中融合细胞将以多种形式出现,因此必须从中筛选出即能分泌抗体同时又能大量增殖的杂交瘤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