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电层分割基本原则
PADS内电层分割与铺铜

PADS电层分割与铺铜一、约定软件:PADS LAYOUT 9.3(PADS2007也可以参考通用步骤)二、一般步骤多层板的分割一般步骤为:定义叠层→设置层的属性(正、负片)→分配网络→分割→铺铜。
首次定义多层板的叠层结构。
四层板堆叠一般为:SIG1/GND/POWER/SIG2;六层板堆叠为:① SIG1/GND/SIG2/SIG3/POWER/SIG4;② SIG1/GND1/POWER/SIG2/GND2/SIG3;在PADS当中板层定义如下图所示:其次,为电源层分配电源网络。
上图中强调一下“Plane Type”的问题。
首先从工艺角度讲,电层实物为薄薄的铜箔。
在制造流程上有“正片”和“负片”之分。
在PADS LAYOUT中,电层属性配置当中,CAM PLANE为负片属性,其他两层为正片属性。
以下部分是摘自PADS help文件:· No Plane — Prevents planes from being added to the layer. The No Plane layer is available for routing. If you select No Plane, you can only create Copper and Copper Pour areas on the layer.· CAM Plane — Sets the entire layer to be solid copper and connected to only one net. The CAM Plane layer is a negative image, and the copper does not appear in the design as it normally does for all other copper objects. You can not manipulate the shape/ou tline of the copper on this layer since it is generated automatically and covers t he entire layer. This is an outmoded layer type. You can not route traces on a CAM Plane layer. Copper Pours and Plane areas can not be created on CAM Plane layers.· Split/Mixed Plane — Enables one or more planes on the layer, and enables routing on the layer. Rout es can be placed within or without plane areas. Plane areas avoid traces within th eir outline by a clearance area defined in the design rules. Copper Pours can not be placed on Split/Mixed layers. Plane areas are created on Split/Mixed plane laye rs and are similar to but more feature-packed than Copper Pours.简单的讲,NO PLANE自由度更大一些,除了“Plane Area”以及相关的操作命令不能用以外,我们可以在NO PLANE层进行布线、铺铜、铺铜切割、2D图形边框的绘制等常用操作。
内电层分割基本原则

内电层分割基本原则1.安全性和操作风险降低:内电层分割的首要原则是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通过将不同的电气设备和系统分隔开来,可以减少因故障或意外事件而引起的潜在危险。
例如,将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分开,可以降低电击、火灾和短路等风险。
2.易于操作和维护:内电层分割还应使电气设备和系统易于操作和维护。
通过将相似的设备放在同一个区域内,可以方便维护人员进行检修、维护和更换。
此外,使用标记和标识可以帮助操作人员迅速找到所需的设备。
3.热负荷管理:内电层分割还可用于管理建筑物的热负荷。
将高热负荷设备和系统与低热负荷设备和系统分离,可以减少热传导和空调负荷,提高能源效率。
4.系统扩展性和灵活性:内电层分割应具备良好的系统扩展性和灵活性。
不同的电气设备和系统应能够添加或删除,以适应建筑物的需求变化。
通过合理的分割设计,可以减少更改和重新布线的时间和费用。
5.符合法规和标准:内电层分割应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如国家电气规范、建筑法规和安全规程等。
这些规定将指导内电层分割的布置、设备选择和安装方式,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合规性。
6.效率和可持续性:内电层分割还应追求效率和可持续性。
合理的分割设计可以降低电气系统的能源消耗,并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寿命。
此外,使用能效较高的设备和技术也可以减少环境影响。
7.统一管理和监控:内电层分割应便于管理和监控。
通过将相似的设备和系统放在一起,并使用中央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整个建筑物的电气设备和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远程监控。
总结起来,内电层分割的基本原则是为了确保安全性、操作便利性、易于维护、热负荷管理、系统灵活性、符合法规和标准、高效可持续性以及统一管理和监控。
这些原则将指导分割的布置、设备选择和安装方式,以满足建筑物的需求,并为建筑物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内电层分割基本原则

内电层分割基本原则1.功能区域划分原则:根据建筑物的不同功能需求,将空间分割成不同的功能区域。
一般而言,办公区、会议区、卧室区、起居区等都应该有清晰的界限和相互独立的空间。
2.空间利用率原则:在内电层分割中,应尽可能使用每一寸空间,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可用空间。
避免出现空间浪费的现象。
3.使用灵活性原则:考虑到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变化,内电层分割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例如,采用可移动隔断或可折叠隔断,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空间的大小和使用方式。
4.私密性原则:根据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和使用要求,保证每个功能区域具有相应的私密性。
例如,卧室应具备一定的隐私保护措施,避免与公共区域过于接近。
5.通风与采光原则:在内电层分割中,要合理考虑通风和采光的需求。
确保每个功能区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自然光线。
6.转换流线原则:在内电层分割中,要考虑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连接和流线。
便于人员在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移动和转换,提高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7.声学隔离原则:根据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和使用要求,合理设置隔音措施,避免噪音对邻近功能区域的干扰。
8.安全性原则:在内电层分割中,要关注安全问题。
例如,在对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划分时,要考虑到逃生通道、防火设施等安全要素。
9.美学原则:内电层分割也需要关注美观和协调性。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装饰,打造一个舒适、美观的室内环境。
10.可持续性原则:在内电层分割中,要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保性。
例如,在选择分隔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这些原则是内电层分割的基本指导,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合理、实用和美观的室内空间。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还需要进行具体的调整和细化。
PADS内电层分割与铺铜

PADS内电层分割与铺铜一、约定软件:PADS LAYOUT 9.3(PADS2007也可以参考通用步骤)二、一般步骤多层板的分割一般步骤为:定义叠层→设置层的属性(正、负片)→分配网络→分割→铺铜。
首次定义多层板的叠层结构。
四层板堆叠一般为:SIG1/GND/POWER/SIG2;六层板堆叠为:① SIG1/GND/SIG2/SIG3/POWER/SIG4;② SIG1/GND1/POWER/SIG2/GND2/SIG3;在PADS当中板层定义如下图所示:其次,为电源层分配电源网络。
上图中强调一下“Plane Type”的问题。
首先从工艺角度讲,内电层实物为薄薄的铜箔。
在制造流程上有“正片”和“负片”之分。
在PADS LAYOUT中,内电层属性配置当中,CAM PLANE 为负片属性,其他两层为正片属性。
以下部分是摘自PADS help文件:· No Plane — Prevents planes from being added to the layer. The No Plane layer is available for routing. If you select No Plane, you can only create Copper and Copper Pour areas on the layer.· CAM Plane — Sets the entire layer to be solid copper and connected to only one net. The CAM Plane la yer is a negative image, and the copper does not appear in the design as it normally does for all other copper objects. You can not manipulate the shape/outline of the copper on this laye r since it is generated automatically and covers the entire layer. This is an outmoded layer ty pe. You can not route traces on a CAM Plane layer. Copper Pours and Plane areas can not b e created on CAM Plane layers.· Split/Mixed Plane — Enables one or more planes on the layer, and enables routing on the layer. Routes can be placed within or without plane areas. Plane areas avoid traces within their outline by a clear ance area defined in the design rules. Copper Pours can not be placed on Split/Mixed layers. Plane areas are created on Split/Mixed plane layers and are similar to but more feature-pack ed than Copper Pours.简单的讲,NO PLANE自由度更大一些,除了“Plane Area”以及相关的操作命令不能用以外,我们可以在NO PLANE层进行布线、铺铜、铺铜切割、2D图形边框的绘制等常用操作。
POWERPCB内层正负片设置和内电层分割

看到很多网友提出的关于POWER PCB内层正负片设置和内电层分割以及铺铜方面的问题。
今天抽空把这些东西联系在一起集中说明一下。
时间仓促,如有错误疏漏指出还请多加指正!一、POWER PCB的图层与PROTEL的异同我们做设计的有很多都不止用一个软件,由于PROTEL上手容易的特点,很多朋友都是先学的PROTEL后学的POWER,当然也有很多是直接学习的POWER,还有的是两个软件一起用。
由于这两个软件在图层设置方面有些差异,初学者很容易发生混淆,所以先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直接学习POWER 的也可以看看,以便有一个参照。
首先看看内层的分类结构图===================================软件名属性层名用途-----------------------------------PROTEL: 正片MIDLAYER 纯线路层MIDLAYER 混合电气层(包含线路,大铜皮)负片INTERNAL 纯负片(无分割,如GND)INTERNAL 带内层分割(最常见的多电源情况)-----------------------------------POWER : 正片NO PLANE 纯线路层NO PLANE 混合电气层(用铺铜的方法COPPER POUR)SPLIT/MIXED 混合电气层(内层分割层法PLACE AREA)负片CAM PLANE 纯负片(无分割,如GND)===================================从上图可以看出,POWER与PROTEL的电气图层都可分为正负片两种属性,但是这两种图层属性中包含的图层类型却不相同。
1.PROTEL只有两种图层类型,分别对应正负片属性。
而POWER则不同,POWER中的正片分为两种类型,NO PLANE和SPLIT/MIXED2.PROTEL中的负片可以使用内电层分割,而POWER的负片只能是纯负片(不能应用内电层分割,这一点不如PROTEL)。
内电层分割基本原则

内电层分割基本原则内电层分割基本原则(1)在同一个内电层中绘制不同的网络区域边界时,这些区域的边界线可以相互重合,这也是通常采用的方法。
因为在PCB板的制作过程中,边界是铜膜需要被腐蚀的部分,也就是说,一条绝缘间隙将不同网络标号的铜膜给分割开来了,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内电层的铜膜区域,也不会造成电气隔离冲突。
(2)在绘制边界时,尽量不要让边界线通过所要连接到的区域的焊盘,由于边界是在PCB 板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被腐蚀的铜膜部分,有可能出现因为制作工艺的原因导致焊盘与内电层连接出现问题。
所以在PCB设计时要尽量保证边界不通过具有相同网络名称的焊盘。
(3)在绘制内电层边界时,如果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将同一网络的所有焊盘都包含在内,那么也可以通过信号层走线的方式将这些焊盘连接起来。
但是在多层板的实际应用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因为如果采用信号层走线的方式将这些焊盘与内电层连接,就相当于将一个较大的电阻(信号层走线电阻)和较小的电阻(内电层铜膜电阻)串联,而采用多层板的重要优势就在于通过大面积铜膜连接电源和地的方式来有效减小线路阻抗,减小PCB接地电阻导致的地电位偏移,提高抗干扰性能。
所以在实际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通过导线连接电源网络。
(4)将地网络和电源网络分布在不同的内电层层面中,以起到较好的电气隔离和抗干扰的效果。
(5)对于贴片式元器件,可以在引脚处放置焊盘或过孔来连接到内电层,也可以从引脚处引出一段很短的导线(引线应该尽量粗短,以减小线路阻抗),并且在导线的末端放置焊盘和过孔来连接。
或者更大的滤波电容来滤除电路中的高频干扰和纹波,并用尽可能短的导线连接到芯片的引脚上,再通过焊盘连接到内电层。
(6)关于去耦电容的放置。
前面提到在芯片的附近应该放置0.01uF的去耦电容,对于电源类的芯片,还应该放置10uF(7)如果不需要分割内电层,那么在内电层的属性对话框中直接选择连接到网络就可以了,不再需要内电层分割工具。
pcb内电层分割原则

pcb内电层分割原则在PCB设计中,电层的分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合理地分割电层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降低信号传输时的损耗,并提高电路板的抗噪声能力和阻抗匹配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电层分割原则。
1. 电源分割原则在设计电路板时,通常会有多个电源,如数字电源、模拟电源、高频电源等。
为了避免电源之间的相互干扰,可以通过将不同电源的电层分割开来实现。
例如,可以将数字电源的电层与模拟电源的电层分割开来,以减少数字信号对模拟电路的干扰。
2. 信号分割原则不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相互干扰,导致信号失真或降低抗噪声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将不同信号的电层分割开来实现。
例如,可以将高频信号的电层与低频信号的电层分割开来,以减少高频信号对低频信号的干扰。
3. 地面分割原则地面层在PCB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信号提供回流路径,还能起到屏蔽和干扰抑制的作用。
为了提高地面的效果,可以将地面层分割成多个区域。
例如,可以将模拟地和数字地分割开来,以减少数字信号对模拟信号的干扰。
4. 阻抗匹配原则在高速信号传输中,阻抗匹配是非常重要的。
电层分割可以用来实现阻抗匹配。
通过将信号层和地层分割开来,可以在信号层上布置信号线,而在地层上布置地引线,从而实现阻抗匹配。
5. 层间距离原则在PCB设计中,层间距离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层间距离的大小将影响电磁干扰和信号传输的性能。
通常情况下,信号层和地层之间的距离应尽量保持一致,以减少信号的损耗和干扰。
总结起来,PCB内电层分割原则是为了提高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而制定的。
通过合理地分割电层,可以减少电磁干扰、降低信号传输时的损耗,并提高电路板的抗噪声能力和阻抗匹配能力。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需求和设计要求来确定电层的分割策略,并结合层间距离的考虑,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ad内电层分割操作步骤

ad内电层分割操作步骤AD内电层分割是指将芯片的内电层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电路区域,以实现不同电路之间的隔离。
下面是AD内电层分割的操作步骤:1.设计内电层:在进行AD内电层分割之前,首先要进行内电层的设计。
内电层是由金属导线组成的电路区域,用来实现电路之间的连接。
在设计内电层时,需要考虑电路布局、连接方式、信号传输等因素。
2.确定分割方案:根据设计要求和需求,确定内电层分割的方案。
分割方案可以根据电路功能、电压要求、信号隔离等因素来确定。
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和材料来实现内电层的分割,如插入隔离物、加工屏蔽电路等。
3.制作分割工具:根据分割方案,制作相应的分割工具。
分割工具通常是特制的切割刀具,用于在芯片表面进行切割。
分割工具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不同形状和大小,以适应不同的分割需求。
4.进行分割操作:将制作好的分割工具放置在芯片表面,按照设计的分割方案进行切割。
切割时需要注意力度和速度,以确保分割的准确性和平整度。
通常情况下,分割操作是在特定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以保证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5.检查分割效果:切割完成后,需要对分割效果进行检查。
可以使用显微镜或其他检测设备来观察分割面的平整度和连接情况。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修复或重新进行分割操作。
6.完成电路连接:分割完成后,需要在分割的电路区域进行信号的连接。
连接可以使用导线、焊接或其他连接技术来实现。
连接时需要注意导线的选材、焊接的技术要求等因素,以确保连接的稳固和可靠。
7.进行功能测试:连接完成后,需要对分割的电路区域进行功能测试。
测试可以通过外部电源和测试设备来进行,以验证电路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性。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进行修复或调整。
8.进行终检:分割和连接完成后,进行终检,以确保整个操作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终检可以通过外观检查、电性能测试等方式来进行,以保证芯片的质量和性能。
以上是AD内电层分割的操作步骤,这些步骤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操作指导下完成,并且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电层分割基本原则
(1)在同一个内电层中绘制不同的网络区域边界时,这些区域的边界线可以相互重合,这也是通常采用的方法。
因为在PCB板的制作过程中,边界是铜膜需要被腐蚀的部分,也就是说,一条绝缘间隙将不同网络标号的铜膜给分割开来了,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内电层的铜膜区域,也不会造成电气隔离冲突。
(2)在绘制边界时,尽量不要让边界线通过所要连接到的区域的焊盘,由于边界是在PCB 板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被腐蚀的铜膜部分,有可能出现因为制作工艺的原因导致焊盘与内电层连接出现问题。
所以在PCB设计时要尽量保证边界不通过具有相同网络名称的焊盘。
(3)在绘制内电层边界时,如果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将同一网络的所有焊盘都包含在内,那么也可以通过信号层走线的方式将这些焊盘连接起来。
但是在多层板的实际应用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因为如果采用信号层走线的方式将这些焊盘与内电层连接,就相当于将一个较大的电阻(信号层走线电阻)和较小的电阻(内电层铜膜电阻)串联,而采用多层板的重要优势就在于通过大面积铜膜连接电源和地的方式来有效减小线路阻抗,减小PCB接地电阻导致的地电位偏移,提高抗干扰性能。
所以在实际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通过导线连接电源网络。
(4)将地网络和电源网络分布在不同的内电层层面中,以起到较好的电气隔离和抗干扰的效果。
(5)对于贴片式元器件,可以在引脚处放置焊盘或过孔来连接到内电层,也可以从引脚处引出一段很短的导线(引线应该尽量粗短,以减小线路阻抗),并且在导线的末端放置焊盘和过孔来连接。
或者更大的滤波电容来滤除电路中的高频干扰和纹波,并用尽可能短的导线连接到芯片的引脚上,再通过焊盘连接到内电层。
(6)关于去耦电容的放置。
前面提到在芯片的附近应该放置0.01uF的去耦电容,对于电源类的芯片,还应该放置10uF
(7)如果不需要分割内电层,那么在内电层的属性对话框中直接选择连接到网络就可以了,不再需要内电层分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