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一、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观: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1)社会性(2)连续性和阶段性(3)实践性(4)不平衡性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发展方向(1)产生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2)能够自然顺畅的运用语言(3)为书面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1、完整语言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要完整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应该是真实的、形式多样的。

2、整合教育观:目标、内容、方式3、活动教育观:(1)提供学前儿童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2)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3)儿童主体,教师主导三、认识儿童学习语言的特殊规律: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渗透性;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易行性;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积累性。

四、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正常的发音器官;正常的听觉功能;正常的智力发展;2语言环境:亲子环境;社区环境;幼儿园环境4、语言教育;4、认知发展。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①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②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④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和成熟五、心理研究证明,0~3岁阶段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最快、学习效果最好的阶段。

因此,从孩子出生到三岁都是孩子学说话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

六、0~3岁儿童语言培育的目标:0~1岁半阶段主要是语音训练阶段,首先要让孩子听到语音。

其次要培养孩子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用声音、手势、表情或单词做出反应。

1岁半到3岁是儿童语言快速发展时期,也是说话能力培育的关键期。

具体目标可以定为:喜欢听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意听别人说话;喜欢听成人讲述玩具、图片上的物体以及念儿歌、讲故事,并能参与念儿歌、讲故事,喜欢翻阅图书,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能简单回答别人的问题,能说方言或普通话的词,并能让别人听懂,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词和新句型,喜欢在游戏中和同伴交谈等。

4-第四章 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4-第四章  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第四章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重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难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方法自;讨论学;答疑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复杂的语言?儿童语言知识和能力从何而来,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对此,20世纪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进行了各种探究。

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理论,有许多流派、学说,他们之间相互纠缠、或貌相似而实相异,大体上可以把他们归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有三大理论:1.后天环境论:↗机械模仿说①模仿说↘选择性模仿说②强化说:斯金纳的观点及批评③中介说:基本观点及批评2.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及乔姆斯基的基本观点②自然成熟说及勒纳伯格的基本主张3.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①皮亚杰的认知说以及基本观点。

②布朗等的规则学说及基本观点。

③布鲁纳等的社会交往学说及基本观点。

第1节后天环境论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基础理论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环境的因素。

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都是被称为后天环境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儿童撑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的习惯,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

以行为主义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一)主要观点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儿童的的语言是其父母语言的翻板。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识考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识考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识考点一、填空题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符号。

2.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带有较强的直觉性特点。

3、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

4、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两部,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经开始渗入这些单的学习之中。

5、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段。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来确定,还应该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来选择。

7、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8、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他们组合在一起。

9、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10、自然观察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

1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知思考的能力。

1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统一的,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13、一般说来,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特殊的“小儿语”发音阶段。

1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1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16、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17、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0分)1.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3.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4.(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5.1 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6.幼儿阅读内容主要是(画报)。

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9.(自然观察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

10.(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2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22、婴儿在发音上表现出来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

二、判断题(×)1、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具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不能任意联系。

(×)2、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3、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被动接收知识和能力的,听到什么才有可能说出什么。

(×)4、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5、学前儿童获得词义的过程比获得语音、语法的过程缓慢。

(√)6、学前期是儿童语音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普通话发音的最好时期。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儿童语言获得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儿童语言获得基本理论
• (3)乔姆斯基把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看得过于容易。事实 上,儿童学习语言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不仅有大量的失 误,而且所花费的学习时数是非常多的。
• 语言学家马蒂估计如果一个孩子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撑握 每一语言的话,那么,他所花费的时间是2500个小时。 足以说明儿童学习语言,决不是一件轻易而举的事情。
• (二)评价
• (1)乔姆斯基的理论是思辨的产物,人脑中是否存在一个 如乔姆斯基所说的那种由语言普遍特征和先天的语言评价能 力构成的LAD,还是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
• (2)过于低估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儿童 各阶段语言的以展,同成人与儿童交谈的话语成正相关。我 们在研究成人同儿童交际的语言问题时曾经发现:成人同儿 童交谈的话语,在复杂程度上具有“略前性”,对儿童的语 言发展起着“导之以先路”的向导作用。
(2)强化说
强化说是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 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非常盛行。 强化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称为联想派大师的斯金 纳。
儿童的模仿性发音会对儿童产生强化作用。
斯金纳的基本观念:所谓“强化依随”,是指强化 刺激紧跟在语言行为之后发生,它有两个特点:
2. 评价
① 强化在儿童语言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
于是提出了伟人和天才出自名门世家的 “遗传决定论”。这方面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是 先天语言能力说和自然成熟说。
1. 自然成熟说
1967年,美国哈佛医学院心理学家勒 纳伯格发表著作《语言的生物学基础》, 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先天性的。
(1)语言是个体的先天行为
(2)语言是人类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
(3)语言发展有关键期
• 刺激、反应、强化等概念,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实验室

言语发展三个理论

言语发展三个理论
第四节 婴儿的言语发展
教学目标:
言语发展的三个理论
操作条件论 先天论 相互作用论
言语发展的理论
(一)操作条件论
代表人物:斯金纳
代表观点:语言像其他行为一样
都是通过操作条件作用获取的。 模仿和强化
斯金纳和他的经典实验
婴儿怎么学会说话的?
当婴儿发音的时候,父母就用微笑、拥抱来 反馈来强化那些像词汇的声音。
婴儿又通过模仿来快速学到复杂言辞,比如
整个短语和句子。
理论的不足之处?
一、家长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家长教不了孩子创新表达
操作条件论的意义:
对于那些言语和语言治疗家努力帮助语言发展
迟缓和有语言缺陷的儿童克服困难而言,行为 主义的观点是有价值的。
言语发展的理论
(二)先天论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代表观点:决定人类幼儿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
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 LAD)的语言能力。
婴儿怎么学会说话?
激 活 产 生
语言 输入
LAD
语言 处理技能
语言 理论
音韵学 词法 语义学 句法
儿童 语法 能力
对他人言语 的理解言语 产生
先天论的合理性:
一 语言普遍性 二 语言具有种属特异性
言语发展的理论
(三)相互作用论
主要观点:语言学习的社会语境。与他人交流 的先天能力与丰富的语言环境、社会环境结合
工作内容与方法
3婴幼儿试听结合的训练(0-12个月)
1播放卡片,准备2到3张相同类别的卡片例如水果的卡片,将卡片放在脸的左侧缓缓 移动 2学发音游戏,拿一个带响的玩具,一边逗宝宝玩,一边让宝宝发出玩具发出的声响 3.铃儿响叮当。拿手铃距离宝宝30厘米,摇晃手铃问 “丁玲玲”在哪里?让宝宝拿在 手里发出声音

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ppt实用资料

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ppt实用资料
出条件反应 ❖ 在外显的刺激和反应中间,有一系列因联想而引起
的隐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所构成的中介体系
2021/7/23
第二节 先天决定论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 (二)语言能力的自然成熟
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成人的语言刺激(S),儿童的模仿反应(R)。
❖❖ 又认先称为天“决遗定 传转儿 的换童 语生能言成说能语话力法的说因”素,不由乔是姆经斯验基和提学出习,而是 强儿儿认认儿 在一心在儿(二 语二儿第在机在第在((认强1二三三、化童童为为童外个理外童、言、童二外械外二外为化)))语语 语 语说 对 的 决 决 的显 词 学 显 的 规获 规 的 节 显 模 显 节 显 决 说言言言言以规语定定语 的或家的语则 得则语的仿的的定以是能发发先先刺则言儿儿言 刺一勒刺言学 不学言刺说刺刺儿刺儿力展展天天激的学童童学 激句纳激学习 仅习学激激激童激和童的的的决决归习能能习 和话伯和习说 需说习和和和能——后许自关关定定纳主说说主 反都格反主和 要和主反反反说——来多然键键论论,要话话要 应可提应要社 先社要应应应话反反发符成期期凭是的的是 中以出中是会 天会是中中中的应应展号熟借对因因对间具。间对交的交对间间间因和和的中的规素素规 ,有,规往 语往规,,,素模模选的是则不不则 有刺有则说 言说则有有有不仿仿择一工的是是的 一激一的能的一一一是说说性种具学经经学 系的系学力学系系系经为为模,性习验验习 列性列习,习列列列验基基仿符条。和和。 因质因。而。因因因和础础说号件学学联,联且联联联学,,。功反习习想可想也想想想习并并能射,,而以而需而而而,特特是,而而引诱引要引引引而别 别指是是是起发起一起起起是强强儿刺先先的出的定的的的先调调童激天天隐条隐的隐隐隐天““应遗遗含件含生含含含遗强强—用传传的反的理的的的传化化—一的的刺应刺成刺刺刺的””概种语语激激熟激激激语在在括象言言和和和和和和言儿儿的征能能隐隐认隐隐隐能童童学或力力含含知含含含力语语习符的的的的的的言言过号反反发反反反学学程来应应展应应应习习,代所所。所所所中中是表构构构构构的的先某成成成成成作作天种的的的的的用用因事中中中中中,,素物介介介介介认认和的体体体体体为为后能系系系系系儿儿天力童童因是是素通通的过过相不不互断断补强强充化化和学学相习习互语语影言言响的的。。。

4-第四章--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4-第四章--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4-第四章--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第四章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重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难点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方法自;讨论学;答疑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复杂的语言?儿童语言知识和能力从何而来,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对此,20世纪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进行了各种探究。

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理论,有许多流派、学说,他们之间相互纠缠、或貌相似而实相异,大体上可以把他们归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有三大理论:1.后天环境论:↗机械模仿说①模仿说↘选择性模仿说②强化说:斯金纳的观点及批评③中介说:基本观点及批评2.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及乔姆斯基的基本观点②自然成熟说及勒纳伯格的基本主张3.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①皮亚杰的认知说以及基本观点。

②布朗等的规则学说及基本观点。

③布鲁纳等的社会交往学说及基本观点。

第一节后天环境论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基础理论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环境的因素。

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都是被称为后天环境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儿童撑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的习惯,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

以行为主义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一)主要观点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儿童的的语言是其父母语言的翻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重点
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难点
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方法
自;讨论学;答疑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复杂的语言?儿童语言知识和能力从何而来,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对此,20世纪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进行了各种探究。

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理论,有许多流派、学说,他们之间相互纠缠、或貌相似而实相异,大体上可以把他们归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有三大理论:
1.后天环境论:
↗机械模仿说
①模仿说
↘选择性模仿说
②强化说:斯金纳的观点及批评
③中介说:基本观点及批评
2.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及乔姆斯基的基本观点
②自然成熟说及勒纳伯格的基本主张
3.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①皮亚杰的认知说以及基本观点。

②布朗等的规则学说及基本观点。

③布鲁纳等的社会交往学说及基本观点。

第一节后天环境论
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基础理论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环境的因素。

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都是被称为后天环境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儿童撑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
得语言的习惯,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

以行为主义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
(一)主要观点
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儿童的的语言是其父母语言的翻板。

(二)评价
模仿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但它忽视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应当承认,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模仿是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模仿说对如下一些儿童语言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却不能作出解释:
(1)自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问世以来,人们大都有同意这样一个定义:“语言是一个由无限多个句子构成的集合。

”即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可能是无限的。

美国语言学家米勒在1965年指出,用20个英语词可组合出1020个句子;并进一步估计,如果不停地把这些句子听一遍,就需要比地球年龄还要大一千倍左右的时间。

这个估计说明,儿童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机械模仿学会由这个无限多个句子而构成的语言。

(2)许多时候,儿童对成人的语言并不能很好地模仿,例如心理学家麦克尼尔曾提供过这样一个例子:
儿子:Nobody don’t like me .
母亲:No, say “Nobody likes me ”.
儿子:Nobody don’t like me .
母亲:No , say “Nobody likes me ” .
(母亲和孩子这样反复七八次之后)
母亲:No , now listen carefully ,say “Nobody likes me ”.儿子:Oh, nobody don’t like me .
母亲反复纠正儿子的错误说法,要求模仿正确的形式,但是没有成功,孩子总是把它说成有语法错误的形式。

这在汉族儿童的语言发展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朱曼殊等对一名一岁八个月的儿童进行追踪研究时,每天向他提出“××是谁买给你的?”之类的问题,一连十几天,她的回答总是“××是妈妈(或阿姨、老师等买给你的。

”虽然每次纠正,但总不能把“买给你的”转化为“买给我的”。

(3)儿童常能说出他从未听过的成人语言中所没有的词或句子。

如:“这条路很瘦。


(4)成人所提供给儿童的语言样板并不是特别理想。

因为成人同儿童交谈时,其语言并不是十分规范,有时甚至杂乱无章,但儿童却最终学会了规范的语言。

二、强化说
强化说是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非常盛行。

强化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称为联想派大师的斯金纳。

(一)主要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