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 引言农业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设计和实现一套科学高效的农业信息化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从需求分析、系统架构、数据管理、功能模块等方面进行探讨。
2. 需求分析在设计农业信息化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需求,可以确定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如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物流管理、农业政策信息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用户群体的特点和使用习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功能拓展。
3. 系统架构设计在系统架构设计中,需要确定系统的层次结构和模块关系。
农业信息化系统通常包括前端界面、后端服务和数据库三个层次。
前端界面是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应具备友好易用的特点。
后端服务负责数据的处理和逻辑控制,需要具备高效稳定的性能。
数据库负责存储和管理大量农业数据,需要具备高容量和高可靠性的特点。
4. 数据管理农业信息化系统需要管理大量的农业数据,包括土壤环境数据、气象数据、作物种植数据等。
对于这些数据,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统一标准。
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环节都需要考虑,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还需要制定优化的数据存储结构和索引策略,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
5. 功能模块设计农业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是系统的核心部分。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内容和交互逻辑。
例如,农业生产管理模块可以包括作物管理、农药施用管理、灌溉管理等子模块;农产品市场信息模块可以包括价格监测、销售管理、供需分析等子模块。
每个功能模块都需要考虑与其他模块的协同性,以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
6. 系统实现系统实现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可运行的软件产品的过程。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发语言和技术栈,以满足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要求。
开发团队需要按照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设计进行任务分工,并严格遵循开发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在现代社会,信息化已经深刻影响了每个领域。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和建设。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农业管理的重要工具,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
一、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定义和特点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是指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中,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的的管理系统。
它具有以下特点:1.信息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对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多个方面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2.高效性:农业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和处理海量的农业数据,对农业生产和管理过程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益。
3.适用性: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应用于多种农业业态的管理,包括农田种植、畜牧业、渔业等多个领域。
4.智能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
5.可远程管理: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远程管理,让农业从业人员能够了解生产过程、管理进展等情况。
二、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1.数据采集: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智能设备等手段对农田、畜牧场、渔场等场地进行数据采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数据存储: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数据分析: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功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优化农业生产和管理过程。
4.决策支持: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功能,对农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进行科学分析和辅助决策。
5.监测预警: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数据监测和预警功能,对农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农业生产。
6.智能管控: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智能管控功能,对农业生产、管理等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农村管理方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农村管理方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农村管理方案也不例外。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引入,能够提高农村管理效率,促进农村发展,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农村管理方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述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实现对农村管理方案进行全面、快捷、准确的管理。
该系统通过对农村人口、农田资源、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推动农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二、农村人口信息管理农村人口是农村管理的基础。
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建立农村人口信息库,记录农村人口的基本信息、就业情况、教育情况等。
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可以制定有效的人口政策,调整村庄人口结构,提升农村人口素质,推动乡村振兴。
三、农田资源信息管理农田资源是农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建立农田资源信息库,记录农田的地理位置、土壤肥力、灌溉条件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农业生产信息管理农业生产是农村管理的核心任务。
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建立农业生产信息库,记录农作物的种植情况、病虫害防治措施、农业机械使用情况等信息。
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可以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五、农村基础设施信息管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管理的基础保障。
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信息库,记录村庄的道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情况。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可以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活和生产的便利性。
六、农村环境信息管理农村环境问题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
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建立农村环境信息库,记录村庄的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垃圾处理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可以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及应用

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农业管理需求,构建一个信息化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包括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系统开发两个方面。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建设包括服务器、数据库、网络设备等在内的网络基础设施,以便支撑农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软件系统开发方面,需要开发农业信息管理软件、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决策支持系统等各类软件,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面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二、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1. 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情况、土壤养分水平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通过平台,农民可以获得及时的种植技术指导,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 农田资源管理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农田面积、土壤类型、地形地势等信息的精准采集和管理,为合理规划农田利用、节约资源提供依据。
通过平台,农民可以实现对农田资源的动态监测,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3. 农产品销售管理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程跟踪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通过平台,农民可以直观了解农产品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及时调整销售策略,提高销售效率和降低销售风险。
4. 农业政策宣传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农业政策法规、种植技术、市场信息等内容的及时发布和普及,提高农民对农业政策的了解和遵守程度。
通过平台,政府可以向农民传递相关政策信息,引导农业发展方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5. 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带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农村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
通过平台,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便捷的互联网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运用

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运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和运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1、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基础设施。
包括建设完善的农村通信网络,提高网络覆盖率和带宽,保证信息传输的畅通和快速。
同时,还要配备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如计算机、传感器、智能终端等,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支撑。
2、数据采集和处理在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采集作物生长数据和产量信息。
同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3、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还需要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平台可以整合农业政策法规、市场行情信息、农业技术、培训资源等内容,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结合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提供在线购物、在线支付、远程培训等功能,方便农民生产经营。
二、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1、精准农业管理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根据土壤、气候等环境数据和作物生长需求,为农民提供种植、施肥、灌溉等方面的精准指导。
通过系统分析和预测,可以帮助农民科学调整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通过对种植、生产、加工等环节进行监管和记录,建立农产品产地溯源系统。
一旦发现农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快速追溯到问题源头,保障消费者权益。
同时,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3、产销对接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产销对接,通过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渠道,帮助农民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处理和管理。
通过对农业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和应用,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就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进行探讨。
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农业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和信息应用等四个方面。
首先,农业信息的采集。
农业信息的采集是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以及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对农田、作物、天气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获得准确的农业生产信息。
其次,农业信息的处理。
农业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挖掘等过程,通过建立农业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对采集到的大量农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农业信息的传输。
农业信息的传输是指将处理好的农业信息传输给农民、农业企业、政府等各方,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服务。
通过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手机App等工具,实现农业信息的即时传输和分享。
最后,农业信息的应用。
农业信息的应用是指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实现生产过程的动态监测、实时调控和智能决策。
通过应用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一批领先的技术平台和优质的服务体系。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还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在我国农村地区普及较为广泛,不仅有政府发起的“互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等工程项目,还有众多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建立的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第一章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述本章将介绍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本章还将对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需求分析。
第三章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本章将详细介绍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
首先,通过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农场管理、作物管理、肥料管理、农药管理、病虫害管理等。
然后,本章将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设计,包括数据表结构的设计和数据字段的定义。
最后,本章还将介绍系统的界面设计,包括用户界面和管理员界面。
第四章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本章将介绍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
首先,本章将介绍系统的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的选择。
然后,本章将通过具体的代码实现,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逐一开发。
最后,本章还将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五章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本章将介绍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
首先,本章将通过实地调研,对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然后,本章将介绍系统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包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作用。
最后,本章还将分析系统在农业信息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六章结论本章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行归纳。
同时,本章还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包括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功能模块、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拓展系统的应用范围等。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 IT (课程)工程技术文档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名称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2级班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组组小第5xxxxx 组长xxxxxx任课教师月112013年文档Word`IT项目管理是计算机相关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从全局的、系统的角度,对IT项目管理的三大约束和9大领域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项目作为载体,在IT项目实施的各环节结合IT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进行感受和领会,利用管理学的原理,对IT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流程域进行梳理,让相关专业的学生对IT工程项目的实施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专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根据IT项目管理的特点,结合课程的容以项目实施为主线,以组建的项目组为单位,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形成相应的工程技术文档,工程技术文档的格式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做中学”和“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化素质。
以课程知识指导课程实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完成对一个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实施过程的感受和体验,把理论学习与工程化实践相结合。
课程要求:以理论学习为指导,把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的各实施环节结合。
通过项目实施,以具体IT项目开发流程的实施为载体,结合IT项目管理课程相关容,在项目实施环节中感受和领会IT项目管理的实质和涵。
任课教师:成绩评定:对项目管理课程,需要通过项目实施去体验,因此成绩评定以项目文档、展示效果进行评价,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评:1)阶段个人展示、回答问题2)文档的逻辑规性、语言表达、格式3)项目验收展示评价4)60%交付成绩×40%+=总评成绩阶段成绩×文档Word`项目团队组织构架及分工文档Word`汶川芤山农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与设计汶川芤山农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与设计 (4)第一章系统分析 (6)1.1背景与发展 (6)1.2芤山现状 (6)1.3需求分析 (7)1.3.1畜类 (7)1.3.2禽类 (7)1.3.3水果类 (8)1.3.4蔬菜类 (8)1.3.5谷类 (8)1.4容布局 (9)第二章养殖业 (10)2.1家畜养殖 (10)2.1.1方案概述 (10)2.1.2方案主要容 (11)2.2禽类养殖 (12)2.2.1硬件设置概述 (13)2.3禽类养殖核心应用流程 (15)第三章栽培业 (17)3.1物联网在果园中的利用 (17)3.1.1 当前形势 (17)3.1.2果园环境的采集和监控 (18)3.1.3 果园对土壤的采集和监控 (18)3.1.4 果园的防盗报警系统 (19)3.2物联网在蔬菜大棚方面的效用 (19)3.2.1智能种植较于普通种植优势 (19)3.3智能化种植系统的应用 (20)3.3.1智能种植较普通种植的优势 (20)3.3现代化大棚绿色蔬菜栽培控制 (22)3.3.1温度控制 (22)3.3.2灌溉控制 (22)3.3.3施肥控制 (23)3.3.4 虫害控制系统 (24)3.3.5精密智能化除草 (25)3.4远程控制 (26)3.4.1远程控制组成 (26)3.4.2远程控制工作基本原理 (26)3.4.3蔬菜智能专家服务 (26)3.5绿色蔬菜全程信息化管理 (27)3.6农作物硬件设置甜玉米: (28)文档Word`82 ............................................................................................................ 3.6.1甜玉米简介0 ........................................................................ 33.6.2监测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需求:0 ..................................................................... 33.7利用数学原理对植物生长环境进行预测32第四章风险评测.............................................................................................................................4.1不可规避因素应对法 (32)第五章成本预估 (34)第六章参考文献 (35)文档Word`第一章系统分析1.1背景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古国,历来注重精耕细作,大量施用有机肥,兴修农田水利发展灌溉,实行轮作、复种,种植豆科作物和绿肥以及农牧结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T项目管理(课程)工程技术文档项目名称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小组第5组组长xxxxx任课教师xxxxxx2013年11月IT项目管理是计算机相关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从全局的、系统的角度,对IT项目管理的三大约束和9大领域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项目作为载体,在IT项目实施的各环节结合IT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进行感受和领会,利用管理学的原理,对IT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流程域进行梳理,让相关专业的学生对IT工程项目的实施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专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根据IT项目管理的特点,结合课程的容以项目实施为主线,以组建的项目组为单位,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形成相应的工程技术文档,工程技术文档的格式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做中学”和“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化素质。
以课程知识指导课程实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完成对一个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实施过程的感受和体验,把理论学习与工程化实践相结合。
课程要求:以理论学习为指导,把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的各实施环节结合。
通过项目实施,以具体IT项目开发流程的实施为载体,结合IT项目管理课程相关容,在项目实施环任课教师:成绩评定:对项目管理课程,需要通过项目实施去体验,因此成绩评定以项目文档、展示效果进行评价,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评:1)阶段个人展示、回答问题2)文档的逻辑规性、语言表达、格式3)项目验收展示评价4)总评成绩=阶段成绩×40%+交付成绩×60%项目团队组织构架及分工2.1小组组织结构2.2小组成员分工及安排汶川芤山农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与设计汶川芤山农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与设计 (5)第一章系统分析 (7)1.1背景与发展 (7)1.2芤山现状 (7)1.3需求分析 (8)1.3.1畜类 (8)1.3.2禽类 (8)1.3.3水果类 (9)1.3.4蔬菜类 (9)1.3.5谷类 (9)1.4容布局 (10)第二章养殖业 (11)2.1家畜养殖 (11)2.1.1方案概述 (11)2.1.2方案主要容 (12)2.2禽类养殖 (13)2.2.1硬件设置概述 (14)2.3禽类养殖核心应用流程 (16)第三章栽培业 (18)3.1物联网在果园中的利用 (18)3.1.1 当前形势 (18)3.1.2果园环境的采集和监控 (19)3.1.3 果园对土壤的采集和监控 (19)3.1.4 果园的防盗报警系统 (20)3.2物联网在蔬菜大棚方面的效用 (20)3.2.1智能种植较于普通种植优势 (20)3.3智能化种植系统的应用 (21)3.3.1智能种植较普通种植的优势 (21)3.3现代化大棚绿色蔬菜栽培控制 (23)3.3.1温度控制 (23)3.3.2灌溉控制 (23)3.3.3施肥控制 (24)3.3.4 虫害控制系统 (25)3.3.5精密智能化除草 (26)3.4远程控制 (27)3.4.1远程控制组成 (27)3.4.2远程控制工作基本原理 (27)3.4.3蔬菜智能专家服务 (27)3.5绿色蔬菜全程信息化管理 (28)3.6农作物硬件设置甜玉米: (29)3.6.1甜玉米简介 (29)3.6.2监测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需求: (31)3.7利用数学原理对植物生长环境进行预测 (31)第四章风险评测 (33)4.1不可规避因素应对法 (33)第五章成本预估 (35)第六章参考文献 (36)第一章系统分析1.1背景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古国,历来注重精耕细作,大量施用有机肥,兴修农田水利发展灌溉,实行轮作、复种,种植豆科作物和绿肥以及农牧结合等。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仍需保持和发扬中国传统农业特点,逐步走“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道路,建设优质、高产、低耗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区别:1)原始农业特点:看天吃饭!刀耕火种,地、肥料、灌溉都几乎靠天。
较少养殖家禽家畜等。
2)传统农业特点:战天斗地,采用简单的农用工具和机械设备,挖井修渠灌溉、人工沤肥、平整土地和修筑梯田,播种经济作物。
广泛养殖家禽家畜。
3)现代农业特点:生态和谐!采用现代农用机械、人工育种,现代化水利设施(滴灌、喷灌)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等广泛应用,杂交作物、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作物单产大幅增加,农业延伸产业发达,次级加工开始普及,畜牧养殖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
1.2芤山现状芤山村位于汶川县雁门乡,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环绕整个区域,村域地形较为平坦。
芤山村距离汶川县雁门乡政府9公里,人口数165户、人口728人,徒弟面积共1308亩、水果地面积750亩、蔬菜地面积350亩。
该村全村实现通村通组路的硬化工作;现水果种植主要以大樱桃、大枣、金太阳杏子等;蔬菜种植主要以萝卜、白菜、番茄、莴笋等。
居要从事农业,兼有畜牧业。
气候特点:汶川县气候随东南向西北地势上升,呈比较完整的垂直气候带,南湿(漩口、映秀地区)北旱(威州、绵池地区)趋势明显,光、热、水分布不均,在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年均气温13.5℃(北部)一14.1℃(南部),无霜期247~269天,雨量528.7~1332.2毫米,日照1693.9~1042.2小时,地区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是多种特色水果、反季节蔬菜的最适生长区。
1.3需求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与市场的多重约束,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压力依然存在,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任务越来越重。
实施物联网农业工程,对于探索农业物联网理论研究、系统集成、重点领域、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提高农业物联网理论及应用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
汶川在经历了08年地震之后,灾后恢复重建已经趋于或接近完成状态,在这个关键点,我们综合分析发现现今的重要工作任务————从灾后重建硬件设施应该逐步往灾后提升经济这个工作任务上来,提升人们生活信心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在这方面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我们针对芤山在各方面的条件与环境做出科学的分析,在芤山农业方面下功夫,运用新兴科技技术“物联网”对其养殖业做科学运用技术合理布置设施,保障保证在相关政策扶持与引导下使其在农业方面形成有力竞争与牵头作用。
1.3.1畜类由于现代养殖都大规模化, 畜禽养殖的数量也比较大, 仅仅靠人工标志和识别工作量大、难度高、效率低, 不能满足管理要求。
物联网中的RFID 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的快速识别技术, 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养殖业中。
1.3.2禽类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在物联ZigBee 技术的引领下,传统的“后院养殖”正在逐步消失,我们更多需要的是全面的现代化智能系统,最大程度上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是专业的大型养殖场,还是中小型养殖个体户,均可以简单快捷的进行现代化的养殖操作。
物联网智能养殖不仅具备传统养殖业产品优质、无公害的优势,更能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省时省力。
无线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可以将各种电器设备通过无线方式简便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可以实现无缝感知并完整管理,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轻松、方便。
物联网带来的神奇之处在于你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组合或DIY,所有的安装都不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即可完成。
另外,相比物联网智能养殖,传统的智能产品不易扩展,灵活性低,兼容性差,升级成本昂贵,维护成本高。
1.3.3水果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果树种植具有地域分布广泛、环境因子不确定等特点,传统的果树种植业一般是靠果农的经验来定性地估计各种环境因子,无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环境信息进行精确测量,实现最优化生产:由于果树种植的区域性特点比较强,不能有效进行环境因子的搜集,难于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因而将物联网技术引入与应用到果园信息管理中,可以提高果园的信息化、智慧化的程度,是在现代农业信息化应用上的重大突破。
同时,实现快速、有效的采集和描述影响作物生长环境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是实现“精细农业”的基础。
1.3.4蔬菜类为了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及蔬菜种植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菜农的种菜成本、降低蔬菜价格和提高蔬菜的质量,我们着手讨论并设计了智能化蔬菜种植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运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摄像头,对蔬菜的温度、湿度、缺水、缺肥、病虫害和长草进行检测,并将一系列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传到PC机上进行分析、管理及远距离测控,构成多个蔬菜大棚的综合监控网络,本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等优点。
1.3.5谷类随着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结构都发生了阶段性变化,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正处于以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特征的新阶段。
发展小杂粮生产正适应这一需求,小杂粮生育期短,适应围广,耐旱耐瘠,既可在高海拔的冷凉山地和干旱薄地上种植,也能与大宗作物实行间作套种。
同时杂粮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名、优、特产品资源,其经济效益高,更是当前中西部地区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不可豁缺的首选作物。
1.4容布局就目前高新新信息化技术的物联网应用而发展农业信息化。
其中涉及到的主要是养殖业和栽培业。
具体分支如下:第二章养殖业2.1家畜养殖2.1.1方案概述本方案以养猪业为主要应用对象,综合利用智能传感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RFID 技术、视频监控和信息融合等物联网技术,建立养猪业在生产流通环节自动控制、智能监控应用系统及面向广大养殖户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提高国养殖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强化对养殖过程安全监管等方面有显著意义,本方案的特点如下:1)物联网应用贯通养殖、流通全过程方案基于物联网技术在生产流通全过程实现全方位的信息记录、自动跟踪和智能监控,从而建立涵盖猪苗投放、肉猪养殖、生猪上市的全程监管体系,实现食品安全溯源验证。
2)将物联网技术与自动控制紧密结合通过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以养殖栏舍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与智能处理,同时对通风降温系统、自动喂料系统等机械设备相连接,实现对上述设备系统的自动控制,有效提高养殖生产过程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3)向社会提高服务建立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信息服务平台,向从事养猪业的中小型企业、集约化养殖农户提供服务,同时,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控养殖生产过程提供服务。
1-1方案架构图2.1.2方案主要容方案总体上包括六大部分:1)针对养殖过程的安全监控系统,包含针对养殖栏舍的视频监控、温湿度等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与自动控制、基于智能终端的现场巡查与生产控制。
该部分紧密与机械设备结合,由预警数据驱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养殖环境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