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合理应用

合集下载

关于临床不合理应用中成药的分析与对策

关于临床不合理应用中成药的分析与对策
滋 补性 中成 药 ; 由于 医药 营销 中 的不 正之 风助 长 了不 或 合 理用 药导 致 了一 些 医生滥 用 滋补 性 中成 药 。
对 策
地 黄 丸 ” 咳嗽 就用 “ 支糖 浆 ” 现 象 。如 若 选 用 不 当 、 急 等
要 求很 严 格 , 剂量 过 小 达不 到治 疗 效 果 , 量 过 大 则 会 剂
引起严 重 的毒 副作 用 。
然 而 , 多人 对 中成 药认 识不 够 , 很 不能 正确 使 用 中成药 , 导致 治疗 效 果不 佳 , 甚至 发生 不 良反应 。根据 我 院住 院 病历 用 药和 门诊 处 方 用药 检 查 中发 现 中成 药 不 合 理 用 药 的原 因 主要 存 在 : 证 不 足 、 法 用 量 不 当 、 伍 不 辨 用 配
当、 滥用 滋 补性 中成 药 等 。必 须 加强 对 中 医中药 知识 的
3 含毒 性药 品 的不合 理 应 用 : . 由于 临床 医务 人 员技 术 水平上 原 因引起 的 治疗 方 案选 择不 合 理 、 物使 用 不 药 合理或药 品销售 行 为 不规 范 等一 系 列不 合 理 用 药 问题 。 如有些 中成药含 有 毒性 成 分 , 用 不 当 能给 患 者造 成极 使 大 的损 害 饶 向荣 报道 1 7例 与木 通有 关 的慢 性 肾 功 能 衰竭病人 中 1 例 与长期 服用 中成药 龙胆 泻肝 丸有 关 , 3 而 且 4 明显恶 化 , 例 因其 中 的关 木通 含 有 肾毒 性 成 分 马 兜 铃酸 。因此在使 用 中成 药 时要 弄 清 其组 方 成 分 , 含 毒 对 性成分 的 中成 药更应 注意 , 确保 临床用药 的安全 有效 。 4 配伍 不 当 : . 中成 药 成 分 复 杂 , 与其 他 药 物 尤 其 在

中药不合理使用诫勉谈话记录

中药不合理使用诫勉谈话记录

中药不合理使用诫勉谈话记录一、背景介绍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的特点。

然而,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缺乏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导致中药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和安全隐患。

因此,对于中药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医疗机构应及时进行诫勉谈话记录。

二、什么是中药不合理使用1.滥用中药:指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盲目地大量使用中药或过度依赖中药而忽略其他治疗方法。

2.误用中药:指选错了适应证或者选用了不适合的剂型、剂量等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者产生不良反应。

3.超量使用中药:指超出规定剂量或者长期使用某些有毒性或剧毒性的中草药而导致严重毒副作用。

三、为什么要进行诫勉谈话记录1.保障患者安全:对于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的患者进行诫勉谈话记录可以提醒患者注意中药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规范医疗行为:对于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医生进行诫勉谈话记录可以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生的职业素养和医疗质量。

3.防止法律纠纷:对于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医生进行诫勉谈话记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不当用药而引发的法律纠纷。

四、诫勉谈话记录应包括哪些内容1.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2.就诊信息:包括就诊时间、就诊科室、主要症状和体征等。

3.中药使用情况:包括中药名称、剂型、剂量、用法用量等详细信息。

4.不合理使用情况:具体描述中药使用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如滥用、误用或超量使用等。

5.处理措施: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处理措施,并告知患者和家属,如调整治疗方案、强调注意事项等。

6.签字确认:患者和家属应签字确认诫勉谈话记录的内容,并保留原件作为医疗纪录。

五、中药合理使用的建议1.严格遵循中药使用规范,按照适应证选用中药,避免滥用、误用或超量使用。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剂型和剂量,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等问题。

3.加强对中药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合理应用问题在中成药处方中的分析和防范措施分析

不合理应用问题在中成药处方中的分析和防范措施分析

不合理应用问题在中成药处方中的分析和防范措施分析摘要: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下,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相应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成药是门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药物类型,但是在中成药处方开具中,却存在一系列不合理应用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可能会加剧患者的病情,带来严重的后果。

这就需要寻求合理的防范措施,尽可能避免安全隐患出现,提升中成药处方合理性。

本文就此展开分析,深入剖析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加强用药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关键词:不合理应用;中成药处方;防范措施中成药是门诊开具药物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将中草药作为原料,通过加工形成的药物。

其中包括丸、膏、丹和散等多种剂型,使用方式包括注射、口服和外服。

由于中成药自身特性,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用量和用法,同时了解患者的配伍禁忌和过往病史,提升中成药处方合理性,避免药物毒副作用对患者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

同时,用药涉及环节较多,可能由于客观因素影响,出现不合理应用问题。

由此看来,加强中成药处方中不合理应用问题研究,有助于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

1中成药处方中不合理应用问题分析1.1不合理的剂型选择在中成药使用中,要求医护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体质水平等多种情况来选择合理的剂型。

如果患者病情发展较为缓慢,病情较轻,可以选择片剂和丸剂,如果是病情发展较急的患者则是选择散剂和冲剂,有助于加快患者药物的吸收,如果是急救患者,可以选择注射剂方式[1]。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一系列不合理应用问题,部分医护人员未能充分询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意选择剂型,最为典型的就是驾驶人员病情严重,开具藿香正气水,忽视了药物中的酒精成分,为患者的人身安全埋下了一系列安全隐患。

1.2不规范的用法用量中成药处方实际应用中,对于药物的用法用量需要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和相关药物管理条例,诸如,安宫牛黄丸以及朱砂安神丸药物长期服用,忽视了药物中含有的汞成分,带来的毒副作用将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可能出现不同程度上的中毒症状,加剧病情,不利于患者病情快速康复、好转。

不合理中西药联用处方6例分析

不合理中西药联用处方6例分析

不合理中西药联用处方6例分析
中西药联用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同时应用中、西药物,以发挥中
西药物的互补和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中西药联
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不当地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代谢障碍等问题。

下面我们将结合六个案例来分析不合理中西
药联用的情况。

(1)小儿感冒、咳嗽,处方为板蓝根口服液联合阿莫西林颗粒。

分析:板蓝根口服液属于中成药,能够清热解毒、抑菌消炎,
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症状,但治疗咳嗽症状并不明显。

而阿莫
西林颗粒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但在治疗病毒感
染时并不适用。

因此,该处方中无论是药理作用还是病因治疗上都
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2)高血压患者,处方为降血压口服液联合复方丹参片。

分析:降血压口服液中主要成分是利尿剂,用于治疗高血压病
的轻度和中度,而复方丹参片属于中成药,用于行气活血、通经活络,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并无特殊效果。

因此,该处方中中西药物用
药存在不当。

(3)老年人关节炎,处方为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联合桂枝附子细
辛汤颗粒。

分析:双氯芬酸钠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
节炎和骨关节炎等疾病。

而桂枝附子细辛汤颗粒是一种中药复方,
1。

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的常见原因及对策摘要:近年来,关于中成药的研究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研究和开发的深入,中成药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各种各样的中成药制剂也随之产生,并得到了广大病人和医务人员的青睐。

这些制剂有着简单、便于携带的特点,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在某些西式医院里,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使得中成药的疗效大大下降,造成了中成药的大量损耗和浪费,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险,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中成药;不合理使用;常见原因;对策前言:在中医院的临床工作中,中药以及中医手段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些作用中,中药饮片是中医用药的精髓所在,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下,以中草药(中药饮片)为主要原材料,按照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制剂标准,按照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制剂标准,制作出了不同剂型的中药产品。

这两种药品的正确使用与病人的生活和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近几年,我国中医药用药种类增多,用量增多,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现象。

旨在探索在中医辨证论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从而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

1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的常见原因分析1.1用法用量不当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以为,中药没有任何副作用,没有什么剂量限制,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加多少就加多少。

所谓药到病除,就算是中药,也会有副作用,所以还是要限制服用的好。

近几年来,因用药不当而导致中成药中毒等副作用的病例呈上升趋势。

例如,因食用过多而造成人参误用症候群,严重者会出现失去自我意识、神志不清的情况;安宫牛黄丸致水银中毒所致的肾功能衰竭,等等。

感康敏片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药物,临床上常伴有急性肝损伤的病例。

事实上,中药的用量是有讲究的,太少了,药效发挥不出来,太多的话,会造成不良反应。

1.2含毒性药品的不合理应用一系列不合理的用药问题,都是由临床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素造成的。

例如,一些中成药由于其本身含有一些有毒的物质,如果服用不当,会对病人产生很大的伤害。

中药的副作用及不合理应用

中药的副作用及不合理应用

中药是药,也有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这是从我国传统医药几千年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基本认识。

然而,近年来很多关于中药使用的宣传,尤其是用于保健目的的宣传,却在大肆渲染“中药无毒论”,这种宣传是明显错误的,容易误导患者和使消费者陷入中药毒性的漩涡当中,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甚至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中药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尽管是天然物质,但它们发挥治疗作用是通过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起作用的,进入人体后与西药一样都要经过肝肾等途径代谢,自然也就存在药物的毒性问题,会有副作用。

所以,中成药说明书中会列出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供临床参考。

中药的使用讲究辨证施治,合理组方,因人而异。

传统中药理论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就是在综合分析中药疗效与毒性之间的平衡得出的结论。

上品可长期服用,安全性高;下品又称虎狼之药,药性大,毒副作用也大,用量不宜过大、过久,仅适合短时间使用。

大部分中药在配伍使用时,也需注意“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

另外,补药也是药,服用不当同样可引起严重后果,如人参、鹿茸、阿胶服用过量可致兴奋、头昏、血压升高、鼻出血、便秘等。

中药的不合理应用主要有:一是对中医理论不了解,没有掌握功能主治,盲目按西医病名或症状用药。

二是用药过量。

含有有毒物质(如乌头类、马钱子、雷公藤、杏仁、桃仁、蟾酥、蜈蚣、全蝎、朱砂、雄黄等)的中成药常因用量过大或持续用药过久造成中毒。

据统计,在中成药毒副反应的病例中,由于超量用药引起中毒的约占85%以上,中毒死亡病例中约75%系超量所致。

长期用药,由于药物在体内蓄积,造成慢性中毒,如含雷公藤制剂长期服用可致再生障碍贫血,久服含朱砂制剂及红升丹长期外用可导致汞中毒,长期服用含雄黄的中成药可导致砷中毒。

三是长期用药。

个别药物长期服用还可引起依赖性。

据报道,有人因慢性扁桃体炎口服牛黄解毒片(每日4片),连续服药1年后停药时,咽痛加重,咽、鼻窦起疱疹,全身不适,兴奋失眠,食欲降低,上腹烧灼感,大便秘结。

临床药师就临床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研究

临床药师就临床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研究
医学 信 息

4 4・ 71
12 .
N .9 2 1 o0 0 1
M DC LIF R A 1N E IA o M T0 N
临床 医学
入治疗 。局部吸人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发 生炎症痉挛 的病 变气道 , 直接发挥 方法: 1 2 1 对 照组 : 照 组 应 用 常 规 方 面进 行 治 疗 , 要 保 证 患 者 的酸 等 其抗炎、 .. 对 并 解痉、 喘的作用。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过敏原激发后会出现 即刻及 平 即刻反应为支气管平 滑肌痉挛所致 , 表现为 F V E l在初期迅速 方 面 的平 衡 , 感 染 症 状 的患 者应 用 抗 生 素 进 行 治 疗 。 依 据 患 者 的 实 际情 迟发性反应 , 有 况 给 以患 者 进 行 吸 氧 … 。并 给予 0 5 沙 丁 胺 醇 加 到 2 l .% m 生理 盐 水 内 , 进行 下 降然 后 恢 复正 常 , 4~6小 时 后 , 现 迟 发 性 气 道 反 应 , 现 为 F V 出 表 E 1再 次 逐渐下 降, 迟发反应是由于黏液产生增加 , 黏膜水肿及炎症所致 J 。哮喘治 雾 化治 疗 , 次 进 行 1 5 n2—3次 / ,d为 一 个 疗 程 。 一 O~1mi, d7
【 摘要 】 目的: 临床药师查房中发现的 中药注射剂在使用 中存 在的诸 多问题 , 出药学监护 中需要 关注的药学信 息要 点。方法 : 就 提 对静脉给药过 程中中 药注射剂的溶媒 选择 、 对症用药、 药物配伍 、 药物剂量、 静脉给 药速度、 给药间隔和疗程等环节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 : 临床 药师在 药学监护 中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各 个环节相关药学信 息的关注和监控 , 以减少中药注射 荆在 静脉给 药过程 中的不合理现 象, 促进 中药注射 剂的安

中药应用中不合理的几点思考

中药应用中不合理的几点思考

中药应用中不合理的几点思考1 处方剂量单位不合理中医处方中,剂量单位除克以外,处方中常有哈蚧1对,蜈蚣2条,白花蛇1条等剂量单位,它们没有一个准确的量,大小之差也有几克或十几克,处方中每味药物的剂量都与病情直接相关,若处方中有一味或两味药物不能准确称取重量,会直接影响临床的治疗作用,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效果,剂量过大又会产生不良反应。

如果统一规范,所有中药都以克为单位,就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充分发挥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2 生品与炮制品混用不合理临床上,常有用生品代替炮制品,这是不合理的用药。

药物经炮制后,其成分和性能都发生了变化。

如柴胡,生用则升散作用强,用于解表退热;醋制后既缓解了升散之性,则用于疏肝止痛。

而现今大多中药房的柴胡均未醋制,用于解表则可,用于疏肝则少有疗效。

又如半夏,生半夏对胃黏膜有强大的刺激作用,故致呕吐;姜半夏没有刺激性,则用镇吐。

又如附子,生品含有毒性成分乌头碱,为对心脏的有毒成分,可致心肌纤维性颤动,经过浸泡、煎煮,而使乌头碱分解破坏,故毒性降低,若用生品代替炮制品就会出现中毒反应,防止中毒反应的发生,正确合理应用中药至关重要。

3 汤剂药物煎熬法部分不合理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一般不宜久煎,久煎会使有效成分损失和药性改变。

有些中药只有在特定的剂型中才能发挥疗效。

如珠砂、麝香等药只能入丸、散剂,而不能入煎剂。

因为朱砂主要含硫化汞,硫化汞不溶于水,遇高温能分解成汞和硫,汞是有毒的物质,故朱砂不应煎服,应研末吞服。

雷丸中所含蛋白分解酶,当加热至70 ℃时便失去活性,因而用雷丸驱虫必须研末冲服,而不能入煎剂,否则没有驱虫效果。

如车前子、旋复花、蒲黄、海金砂等药材,与它药入汤剂共煎,易使药液粘稠,并粘附在其它药物上,不利于其它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也不利于过滤,这类药应装入布袋煎熬,充分发挥它们的药效,使之取得临床最大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要充分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合理用药不仅关系到疗效的发挥,也关系到病人健康乃至生命安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 在
期服用等等。 4、滥用滋补类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保健药品越
的 来越为世人所重视,临床部分医生只图简单方便,甚 问 至迎合部分患者心理,不予辨证,滥用滋补性中成药,
导致了滋补性中成药的滥用。


成 5、剂型选择不当

中成药剂型在我国正式生产使用的已有40多种,临

床上须根据病因、病情及个体差异来选用适宜剂型, 中成药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临床上常发现急
注 伍宜轻;性质平和的中成药用量可适当大些。






的 合
二、安全性

中成药品种和药名种类繁多,临床使用,首在辩

证、辨病相结合用药,应掌握主治和适应证,药不 对证会使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致使病情趋重。
用 如疮疡、淋证、失血病人即使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
中 药。忌不合理的联用,合理配伍有利于治疗,但应
医 不论方证随意用之,则难以奏效,更易发生毒副作用。 生 1. 5 选择剂型有误 如中药青黛、马勃等,因其不溶于水皆 处 不入汤剂,而现在误用入汤剂很多,造成浪费。 方 1. 6 忽视配伍禁忌 总之,在中医诊病处方阶段,中药饮
片的不合理应用主要问题出现在未能按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施 治要求用药以及对中药知识认知不够。这些情况有些可以在配 方取药的流程中得到纠正和认识。



药 6、药名相似,混乱误用
应 用
某些中成药以君药为名,治疗同一种疾病,名称
相似,容易导致不辨证就加以选用。例如贝母,《本 草纲目》中说:“辛,平,无毒。乃肺经气分药也。
存 消痰,润心肺。末和沙糖丸含,止嗽。”临床上单

品常用于燥热咳嗽痰多,但与其他药物配成中成药 时,其气味归经等都发生了变化,所治疗的病证也
药 应空腹服,安神药应睡前服等。同时服药要明确饮食禁 忌,如服健脾胃药时应少食滋腻难消化之物;服清热药
时,少服温热食品如生姜、胡椒、辣椒等;服温里药时,
应少服寒凉之物。总之,在服用中药时,尽量饮食清淡,
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不再增加胃肠的负担。

成 优点: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能随

身携带、省去了煎剂煎煮过程、消除了中药煎 剂服用时特有的异味和不良刺激等。

中药剂型与疗效关系十分密切,古有“效与不
的 问 题
效,全在剂型”之说,现在临床广泛使用的剂型品 种繁多,适当的中成药剂型,必须根据疾病性质、 特性、方便使用来选择。

药 的
一般来说,急证、重证宜选取注射剂;同一药物剂 型不同,其作用强度也不尽相同,而同一种疾病,
合 在不同的发病阶段也有轻重缓急之别,故临床在治
因 后,应向患者细致交待煎服方法,同时交待饮食禁忌和要 求。这需要中药学工作者熟练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同时应
素 熟悉中医相关知识,细致周到地为顾客服务。按规程配方 是最基本的要求。
患者能否正确煎服中药,主要源于医师和药师认真细 致的医嘱和指导。从煎器及水的选择、加水量、浸泡 时间、煎煮时间、特殊用法、煎取药量,到服药方法
用 中
成正比,切不可因中成药副作用相对小,盲目 加大用药剂量或随意长期服用,特别是含有剧 毒药的中成药,则应严格控制用量。如过久服

用含有朱砂的中成药,可引起汞中毒,导致肾

功衰竭。“是药三分毒”,千万要记住“中病

即止”。



中 药
三、适当性

适当性是临床用药的基本要求之一。即根据
合 适当的用药对象,选择适当的药品和剂型,在适当
煎 和饮食禁忌,都需要医师和配方药师的细致说明。患 药 者在煎服中药时应按医师和配方药师的说明使用。患
者常出现以下失误:
服 (1)不注重煎煮前浸泡,取药后直接加水煎煮。中药饮 药 片经加工炮制后多较干燥,应经充分浸泡约45~60min
后再煎煮中药,同时浸泡时应注意加水应超过药面。 在浸泡过程中可翻抄饮片,使其充分吸收水分,然后煎 煮。
在 当,则可能贻误病情。因此,能否合理应用中成药
的 关系到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问题。




药 2、重复用药

同种药或同类药重复并用。例如:速效救心丸与 复方丹参滴丸同属于治疗气滞血瘀药物,选择其
用 中一种即可,可有的医生将这两种药物并开;复
存 方感冒灵与桑菊片;麝香保心丸、活血通脉胶囊

与地奥心血康等;同类药或同种药重复应用,增 大了服药剂量,增大了药物过量的风险,特别是

配方。
2. 2 配方剂量不准 中药称量应退戥分称,细致 称取。现在配方存在问题:(1)衡器长期不校验,致 使衡器不准确。 (2)在配方中称取总量后,配方分剂时直接分到各 份中,不再分别称量。
药 师 2. 3 对患者的交代不够认真细致 中药的服用有很多
讲究和禁忌,中药的煎服方法也有很多要求。在配方结束
不 良
应出现较多,如附子、川乌、大黄、细辛等,过量服 用即可中毒,导致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 ④假、劣药品:中成药的包装说明不明确,中药被农
中药的合理应用及不合理用药分 析
王亚煜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
施治及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
加工炮制后的成品。多由医生处方使用,或者
概 述
由患者自选做保健和食疗之用。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 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生产工艺标准制成具有
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
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 未能从整体观出发 未考虑人与节气、地域等自然
环境因素的相关性,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的相关性,只从患者
病情本身出发,而使药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


1. 2 辨证施治不准 选方以大包围、重剂量,致使药物应 用时带来不必要毒副反应或造成浪费。在配方时,有些医师
药物的作用或产生毒副作用。
(3)患者难以掌握煎药时间,不同的方剂有不同的煎煮
时间。如解表剂头煎15~20min,二煎10~15min。补益
药,头煎30~35min,二煎20~25min。煎药时间是以煮沸

后算起,这一点医师和药房调剂人员应特别嘱咐,患者 遵照执行。
药 服
(4)药液的服用和饮食禁忌:中药汤剂在服用方法上都 有细致要求。如解表药应热服,清热药应温服,滋补药

注意多种药物合用会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增加不良反 应的发生率。

为了用药安全,使用中成药时,必须根据其组成
意 注意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
的 忌、饮食禁忌四个方面。






专业人员将必要的知识和用药风险告知患者,

避免发生不良反应事件。近年来,中药产生不

良反应不断增多,其毒副作用与药物的服用量
的 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发生毒副反应的风险大增。



成 3、超剂量、超疗程用药 许多人(甚至包括医生)认为中成药无毒副作用,
药 尽可长期服用,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例如:中成
应 药龙胆泻肝丸中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长期服用可造 成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成药朱砂安神丸、跌打七厘片
用 中朱砂中所含的汞对心、脑、肝、肾均有毒性,不宜长
的 相应改变。




药 二、患者因素
应 用
由于人们医药卫生知识匮乏,用药习惯不良, 多数选择服中成药的患者,有病不去看中医,自己 到药店、个体医疗、医院点名购买某种中成药,或
存 听从他人推荐介绍,不相信医师按诊断疗程开方治

疗,治病急于求成,如老年气血亏虚的肠燥便秘, 本应服用麻仁润肠丸之类,患者却自购大黄苏打片
的 甚至延误了病人的病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合 一、有效性

1、在临床使用中成药时,为增强药效或扩大治
应 用 中 应
疗范围,常与中药汤剂、中药药引、西药以及其他 中成药配伍使用,若配伍得当,确能提高疗效。 2、中成药剂量是决定中成药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用量必须根据药物的性质、病情、个体差异等因素 进行综合分析而定。单一的中成药用量宜重。而配

证、重证选用延效制剂;慢性疾病选取注射剂现象, 如此则背离以上用药原则。
存 一般急、重证适宜选注射液,吸收迅速作用快;轻、
在 的
慢性病患者宜选丸、片剂,其吸收缓慢而作用持久; 口服液、冲剂、散剂吸收较快,适用于症状明确的 急性病患者;膏剂以滋补为主,其作用缓慢适用于

体虚久病者。临床上须根据病因、病情及个体差异 来选用适宜剂型,中成药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的 确,从而促进了中成药的不合理应用。



成 四、药品广告经营因素 药
应 用
一些不法厂家或药品经销商利用电视、广播、 报刊等媒体对中成药的治疗效果进行夸大宣传,蓄 意掩盖药物不良反应、毒副作用,或出示的说明书
存 内容不真实,或采用虚高定价后再以“回扣”、

“买几赠几”等手段促销药品,扰乱中成药正常的 流通、销售、使用秩序,严重坑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用药动辄二三十味,剂量多为常用剂量的2~3倍,虽有得效,但 不良反应和浪费很大。

1. 3 中医医师对中药认识不足 中医医师应该常深入中
药,反柜之台则,应品加识量中使药用。。若现此在批很次多中中药医质不量识较中好药,可,仅以靠轻在用中其医量院
校所学一点中药知识,很难满足临床需要。
1. 4 剂量应用不准 有些中医师只记方药不知剂量。中 药剂量决定中药在处方中的君臣佐使地位,亦决定其功效方 向。以柴胡为例,轻用可以疏肝解郁,重用可发散表邪。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