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整理版]企业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

[整理版]企业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依据《培训考核控制程序》,为促进员工自身的成长,保证集团各岗位特别是骨干岗位的持续胜任能力,建立健全提升中大贝莱特人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机制,创建学习型组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所有人员的的在职提高培训(依据教材情况逐步推进)。

三、职责:1、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本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健全集团培训系统、推进本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2、各专业职能单位负责与其专业技术有关的作业规章及培训教案、试题库的编制、传授、答疑,以确保相关岗位任职人员掌握必须的专业技能。

3、各单位负责人负责本制度执行、实施及对下级专业技能的考核。

四、内容:(一)课程设置:课程大纲分为必修课(占75%学分)和选修课(占25%学分),按其岗位类别又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课程、实践与活动及课程等,具体岗位考核大纲由本岗位所在单位负责人组织与本岗位相关的职能部门设计,经人力资源中心评审、行政总裁批准后生效执行。

(二)课程教案:依据岗位考核大纲由人力资源中心选定各门课程的讲师、讲师作为课程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和更新维护教学大纲、教材(作业规范)、教参或讲义、试题库,经充分备课经人力资源评审通过后发布培训计划开课。

培训课件上传培训信息系统。

(三)学习机制:课件学习按照集团培训信息系统要求,以自主学习、专员跟踪、讲师答疑、考试测评和提交学以致用成果报告为主,除重要课程外一般不再采用集中讲授。

所有员工必须通过入厂培训和新入职岗位的岗前培训合格的方能上岗。

(四)学员考评机制:1、学员考评依据包括:1)学习记录包括信息系统记录、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2)学以致用成果;3)学习表现;4)闭卷、开卷、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等考试成绩;5)、创新性与建设性问题意见及建议,具体详见《学分考核要素表》。

2、学员依据岗位考核大纲及培训计划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标准,依据《学分考核要素表》确定各学员每门课程的实际学习要素得分。

实际学分=学分标准×实际学习要素得分。

培训学分管理制度(new)

培训学分管理制度(new)

培训学分管理制度1. 引言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是为了对企业的培训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而制定的。

通过建立学分制度,可以有效激励员工参与培训,并对其培训成果进行评估和记录。

本文将介绍培训学分管理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学分获取方法、学分使用规则等内容。

2. 目的培训学分管理制度的目的是: - 激励员工参与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能力; - 促进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提升整体绩效; - 对培训成果进行评估和记录,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以及实习生等。

4. 学分获取方法4.1 培训课程学分员工参加企业内部或外部组织的培训课程,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

具体学分的获取方式和学分值将根据培训课程的内容和难度进行评估。

4.2 自主学习学分员工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学分。

自主学习可以包括: - 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文章; - 参与在线学习平台的课程学习; - 参与行业相关的研讨会、讲座等。

5. 学分使用规则5.1 学分兑换奖励员工累积一定数量的学分后,可以将学分用于兑换相应的奖励,例如: - 奖金或绩效考核加分; - 职称晋升加分; - 特殊荣誉或认可。

5.2 学分记录和查询学分将由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记录和管理,员工可以通过内部系统查询自己的学分情况和使用记录。

5.3 学分有效期学分一般有一定的有效期,过期未使用的学分将失效。

具体的学分有效期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定。

6. 学分管理责任6.1 培训部门责任培训部门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并保证培训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培训部门还应及时将培训课程的学分信息提供给人力资源部门。

6.2 人力资源部门责任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学分的记录和管理。

他们应设立相应的学分系统,并及时更新员工的学分信息。

同时,人力资源部门还负责与其他部门共同制定学分使用规则,确保学分的公平、公正和合理使用。

7. 外部培训学分认定对于员工参加外部机构的培训课程,人力资源部门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学分认定。

公司培训学分考核管理制度

公司培训学分考核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提升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促进公司整体实力的提升,特制定本培训学分考核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三、主管责任人人力资源部四、执行部门控股人力资源培训发展部、各区域人力资源部、各职能部门五、培训学分管理(一)学分设置1. 基础学分:员工入职后,每月自动获得一定的基础学分,用于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各类培训。

2. 专业技能学分:员工参加公司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内部或外部培训课程,按照课程等级、课时、考核成绩等因素给予相应学分。

3. 自我提升学分:员工通过自学、考取相关证书等方式提升自身能力,经审核通过后给予相应学分。

(二)学分累积1. 员工的培训学分在培训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累积。

2. 员工参加培训时,需携带身份证、培训证明等相关材料,以便核实。

3. 培训学分累积情况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记录,每月进行一次汇总。

六、考核与奖惩(一)考核1. 培训学分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员工年度培训学分不得低于规定标准。

2. 员工晋升、评优等环节,培训学分将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二)奖惩1. 培训学分达到规定标准的员工,公司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2. 培训学分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员工,公司将进行提醒,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改进。

七、培训学分使用范围1. 员工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课程。

2. 员工考取相关证书、提升自身能力。

3. 员工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活动、竞赛等。

八、附则1. 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人力资源部另行通知。

3. 本制度如与公司其他制度冲突,以本制度为准。

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

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

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
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对员工参加培训活动进行积分管理,以激励员工学习和
发展的一种管理制度。

该制度将培训活动分为不同的学分,员工通过参加培训活动获
得相应的学分,累积一定学分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或者晋升机会。

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的核心是通过明确的目标和激励机制,促使员工持续学习和自我
提升。

该制度的具体规定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学分获取:明确员工参加培训活动所获得的学分计算方式,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成果等。

同时可以设置不同学分的培训级别,以引导员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
的培训课程。

2. 学分累积:设定员工学分的累积规则,例如规定一年内需要累积一定数额的学分才
能获得相应奖励或晋升机会。

同时要求员工在培训后提交相应的学习总结或证书,以
确保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3. 学分奖励:制定激励机制,根据员工的学分累积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

奖励可以是
物质性的,如薪酬提升、岗位晋升,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如表彰、荣誉称号等。

4. 学分管理:建立学分管理系统,实时追踪员工的学分获得情况,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同时可以设置学分查询和申诉机制,保证员工对学分管理制度的公正和透明。

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可以促使员工持续学习和成长,提升组织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同时,该制度也需要与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相结合,灵活操作,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

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

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1.目的: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通过引入学分制是为了建立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鼓励和帮助全体员工在掌握本质工作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通知,更进一步的提高自我素质,从而增强员工自身的职业能力,更有效提升培训系统效能。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下属子公司。

3.定义:培训学分:是指员工成功地完成某项培训科目所获得的分值单位,用于表明员工获得某种资质、文凭、技术证明或达到某个级别所需要的学习量,并掌握一定知识或技能。

4.职责及权限:4.1 管理部:是培训学分的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汇总和保管公司全员的培训记录,完善培训档案资料库,核算培训学分,并建立个人学分培训记录。

4.2 各部门:负责部门内部的培训计划执行及考核,并按月定期将培训记录及考核成绩汇总至管理部。

4.3 全体员工:根据本制度要求参与或选择参加公司安排的相关培训课程,修满规定的学分。

5.执行程序5.1 基本学分标准员工序列一:管理人员员工序列二:工程技术人员员工序列三:生产人员5.2 学分核定标准5.2.1 员工参加公司内部培训、外派学习,兼职授课,公开发表论文,参加各类知识和技能竞赛,参与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技术发明等所获得的成果,参加培训或个人自学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参加网络和多媒体学习,参加非国家直接认定的职称考试、技能考评、资格评审等都可以折算成相应的学分。

5.2.2 学分认定严格按照《教育培训年度学分认定标准》进行,计入的学分必须有满足要求的备案材料。

5.3 学分制执行细则5.3.1 员工申报学分由公司管理部负责组织审核确认,各单位内部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需通知管理部培训小组参与,方可计入个人学分。

5.3.2 员工培训学分由管理部培训小组进行统一管理,并定期公布,接收各部门的监督检查,以提高学分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5.3.3 公司各单位须在培训结束后3天内,将本单位员工参加培训的相关签到记录与相关培训依据材料报管理部培训组审批登记。

公司培训体系管理制度

公司培训体系管理制度

公司培训体系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和促进公司培训工作持续系统地进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素质,增进团队绩效,促进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和公司与员工的共同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培训体系、培训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以及培训计划实施所涉及的各个环节。

3.培训体系3.1培训职责3.1.1人力资源部为公司培训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其职责为:(1)制定和修改公司培训管理制度。

(2)拟订实施全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3)组织或协助完成全公司各项培训课程。

(4)检查、监督和评估培训的实施情况。

(5)管理和控制培训费用。

(6)管理和建设公司内部讲师队伍。

(7)负责对各项培训记录的存档和教材的建设管理。

(8)负责培训效果追踪考查。

3.1.2 各部门负责人培训职责(1)制订和实施部门培训计划。

(2)收集部门员工培训需求。

(3)负责部门专业培训教材建设。

(4)负责部门培训的实施和效果反馈。

(5)确定部门内部讲师人选,支持讲师培训工作。

3.2 培训内容3.2.1专业知识培训:员工从事本职或相关联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培训。

3.2.2 专业技能培训:员工胜任本职或相关联工作应具备的岗位专业技能培训。

3.2.3 道德素质培训:构建公司和员工之间信任与和谐劳动关系的职业道德培训。

3.2.4 文化制度培训:公司推行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规章制度方面的培训。

3.3培训形式与考核3.3.1 内部培训。

(1)新员工岗前培训:人力资源部和部门对新员工组织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

(2)岗位技能培训:各部门根据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各岗位技能培训。

(3)转岗培训:员工调换工作岗位时由调入部门组织的岗位技能培训。

3.3.2 外部培训。

是指公司根据发展需要,统一组织的外派培训或部门根据部门工作需要经申请且批准的外部学习。

3.3.3培训考核。

(1)培训结束后,由讲师根据课程自行决定培训考核方式。

培训考核方式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撰写心得报告、培训座谈会、建设提案、课堂随机抽查、现场操作等。

公司员工学分制培训管理制度

公司员工学分制培训管理制度

公司员工学分制培训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提高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公司持续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1.3 本管理制度旨在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员工培训体系,实现员工个人成长与公司发展的共赢。

二、培训学分制2.1 培训学分制是指公司员工通过参加各类培训课程,获得相应学分,用以衡量员工培训效果和激励员工学习的制度。

2.2 学分设置:根据培训课程的重要性和难度,设置不同数量的学分。

2.3 学分有效期:学分自获得之日起两年内有效。

2.4 学分积累与使用:员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积累学分,用于晋升、评优、岗位调整等。

三、培训课程设置3.1 公司根据发展战略和员工需求,设置以下培训课程:3.1.1 新员工入职培训:包括公司文化、规章制度、岗位技能等。

3.1.2 在职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包括专业技能、管理技能、领导力等。

3.1.3 外部培训:邀请行业专家、知名讲师授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3.1.4 在线学习:提供各类在线课程,方便员工自主学习。

3.2 公司鼓励员工参加外部培训和认证,对取得证书的员工给予奖励。

四、培训组织实施4.1 公司设立培训部门,负责培训课程的策划、组织、实施和评估。

4.2 培训部门应定期收集员工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3 培训部门应与内部讲师和外部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培训质量。

4.4 培训部门应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员工培训情况和学分积累。

五、培训效果评估5.1 培训部门应定期对培训课程进行效果评估,包括学员满意度、培训知识掌握程度等。

5.2 培训部门应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培训课程和方式。

5.3 员工应积极参与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

六、激励与惩罚6.1 公司对积极参与培训、学分积累较多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6.2 公司对不参加培训、学分不足的员工进行提醒和督促,必要时进行处罚。

2023年企业培训学分管理制度

2023年企业培训学分管理制度

企业培训学分管理制度一、目的:建立一套公平、透明的培训学分管理制度,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职业培训和个人发展计划,提高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全职、兼职员工以及管理层。

三、学分定义:1. 学分是衡量员工参与培训活动程度的单位。

2. 学分通过参加内部或外部培训课程、研讨会、在线课程等获得。

四、学分累积:1. 员工每参加1小时的培训,将获得1学分。

2. 对于特定的高级培训或认证课程,根据其重要性和难度,可获得额外学分。

五、培训类型与学分:1. 内部培训:由公司组织的培训,学分根据培训时长计算。

2. 外部培训:由认可的外部机构提供的培训,需提交证明材料后计算学分。

3. 自我学习:通过自学完成的专业书籍、在线课程等,需提交学习报告和证明后计算学分。

六、学分管理:1. 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和维护员工培训学分记录。

2. 员工须在完成培训后的一个月内提交相关证明,否则学分无效。

3. 学分记录将作为员工年度考核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七、奖励机制:1. 年度学分达标者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如奖金、荣誉证书或额外休假等。

2. 学分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员工,可参加更高级别的培训或管理培训项目。

八、培训学分的使用:1. 学分可用于申请内部职位晋升或专业技能认证。

2. 学分在一定期限内有效,过期需重新累积。

九、其他规定:1. 员工个人培训计划需与直属上级讨论并获批准。

2.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学分认定,人力资源部有最终解释权。

十、附则:本制度自____年__月__日起实施,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和更新。

公司管理层签字: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签字: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依据《培训考核控制程序》,为促进员工自身的成长,保证集团各岗位特别是骨干岗位的持续胜任能力,建立健全提升中大贝莱特人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机制,创建学习型组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所有人员的的在职提高培训(依据教材情况逐步推进)。

三、职责:
1、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本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健全集团培训系统、推进本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2、各专业职能单位负责与其专业技术有关的作业规章及培训教案、试题库的编制、传授、答疑,以确保相关岗位任职人员掌握必须的专业技能。

3、各单位负责人负责本制度执行、实施及对下级专业技能的考核。

四、内容:
(一)课程设置:课程大纲分为必修课(占75%学分)和选修课(占25%学分),按其岗位类别又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课程、实践与活动及课程等,具体岗位考核大纲由本岗位所在单位负责人组织与本岗位相关的职能部门设计,经人力资源中心评审、行政总裁批准后生效执行。

(二)课程教案:依据岗位考核大纲由人力资源中心选定各门课程的讲师、讲师作为课程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和更新维护教学大纲、教材(作业规范)、教参或讲义、试题库,经充分备课经人力资源评审通过后发布培训计划开课。

培训课件上传培训信息系统。

(三)学习机制:课件学习按照集团培训信息系统要求,以自主学习、专员跟踪、讲师答疑、考试测评和提交学以致用成果报告为主,除重要课程外一般不再采用集中讲授。

所有员工必须通过入厂培训和新入职岗位的岗前培训合格的方能上岗。

(四)学员考评机制:
1、学员考评依据包括:1)学习记录包括信息系统记录、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2)学以致用成果;3)学习表现;4)闭卷、开卷、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等考试成绩;5)、创新性与建设性问题意见及建议,具体详见《学分考核要素表》。

2、学员依据岗位考核大纲及培训计划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标准,依据
《学分考核要素表》确定各学员每门课程的实际学习要素得分。

实际学分=学分标准×实际学习要素得分。

∑(考评期间所有课程的实际学分数)
学分总成绩= ×100
3、人力资源中心依据学分制学习培训计划组织定期(一般每季度,重要专项培训及时总结通报)汇总通报学员学分,按《日常激励制度》给予及时奖优罚劣,每年汇总评定学员学分总成绩,用于年终绩效评定,按《绩效制度》进行激励,主要包括:与年终效益奖挂钩,与下年度职务技能津贴挂钩,与晋升和职位调整、调薪挂钩(80分以上的、60分以下的)。

(五)讲师考评机制:
1、讲师考评依据包括:1)讲师专业课程学习记录包括信息系统记录、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学习表现,考评成绩;2)讲师负责教案编制维护质量;3)讲师授课及答疑及时准确有效情况;4)、讲师负责课程培训结果,5)创新性与建设性问题意见及建议。

2、讲师依据所负责课程考核大纲及培训计划确定每门课程的标准分,依据《讲师考核要素表》确定各讲师课程的实际要素得分。

实际讲师学分=学分标准×实际学习要素得分。

∑(考评期间所有课程的实际分数)
总成绩= ×100
3、人力资源中心依据学分制学习培训计划组织定期(一般每季度,重要专项培训及时总结通报)汇总通报讲师考评,按《日常激励制度》给予及时的奖优罚劣,每年汇总评定讲师总成绩,用于年终讲师定级。

附表1、学分考核要素表(100%)
附表2、讲师考核要素表(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