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拾贝——走进古代诗人》教学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教案)《诗海拾贝》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教案)《诗海拾贝》教学设计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海的浩瀚,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搜集、整理、诵读、欣赏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

2、通过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回忆积累的诗歌,从中受到启发,选择专题。

3、制定适合实际的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中要安排好搜集和欣赏诗歌、给诗歌分类、举行诗歌朗诵回的活动时间,确定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分工。

课前准备:1、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阅读材料中古诗词的意思。

2、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表格。

教学重点: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制定切合实际的实践计划。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强烈愿望。

板书设计:内容写景诗、送别诗、爱国诗……发展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地域中国诗外国诗…………诗海拾贝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走近诗歌,激发探究诗歌的兴趣1、谈话: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我国的古典诗词是历代先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历经岁月淘洗,保留下来的语言的精华,直到今天这些作品仍然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表达。

当我们欣赏美如画卷的西湖时,会想起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我们望着从高高的悬崖上直挂下来的瀑布时,就会情不自禁吟诵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当我们回忆起浓浓的母爱时,就会自然的想起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可以说,没有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就没有当代汉语的多姿多彩。

4、揭题:几年来,我们学校一直都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同学们也积累了不少的诗歌。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单元课文《轻叩诗歌的大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诗歌的海洋里,畅游拾贝壳!揭题:诗海拾贝第二板块:浏览材料,初探诗歌门路1、自由浏览“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p100—105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里的6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吧。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诗海拾贝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海拾贝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⑴让学生了解诗、词、曲:西江月:词牌名。

(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天净沙:曲牌名。

(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诗海拾贝教案模板

诗海拾贝教案模板

诗海拾贝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2. 通过学习诗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提升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同理心。

4. 锻炼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词欣赏:《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等。

2. 诗词解析:了解诗词的背景、意境、韵律等特点。

3. 诗词创作:学习诗词的基本格式,尝试自己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欣赏并解析诗词,理解诗人的情感。

2. 难点:学会诗词创作,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意境、韵律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背诵诗词。

3. 实践法:学生尝试诗词创作,展示并评价。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诗词欣赏及解析的相关资料。

2. 课件:展示诗词图片、背景资料等。

3. 音频设备:播放诗词朗诵。

4. 黑板、粉笔:用于书写关键词及板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诗词朗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

2. 新课导入:介绍诗词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魅力。

3. 诗词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等诗词,解析诗词的意境、韵律等。

4. 诗词解析:分析诗词的背景、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美。

5. 诗词创作:讲解诗词的基本格式,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实践。

七、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欣赏与解析。

2. 各组汇报自己的欣赏与解析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3. 教师总结评价,指出欣赏与解析中的优点和不足。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喜欢的诗词进行欣赏与解析,写在作业本上。

2. 尝试创作一首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欣赏与解析的深度,创作的创意等。

十、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诗海拾贝活动教案教学设计

诗海拾贝活动教案教学设计

诗海拾贝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体验诗歌的魅力,培养对诗歌的兴趣。

2. 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表达美。

二、活动主题“走进诗海,感受美好”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1课时(40分钟)五、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素材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主题:“走进诗海,感受美好”。

二、诗歌欣赏(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诗歌,如《春晓》、《小池》等。

2. 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三、诗歌解析(5分钟)1. 教师针对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诗歌创作(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创作话题,如“夏日的海滩”。

2. 学生现场创作诗歌,可以自由发挥,体现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五、诗歌分享(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读给全班同学听。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诗歌,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3.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收集学生的诗歌作品,用于后续的评价和反馈。

六、诗歌品鉴(10分钟)1. 教师选取几首风格迥异的诗歌,让学生欣赏和比较。

2.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每首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交流学习。

七、诗歌游戏(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个诗歌相关的游戏,如“诗歌接龙”。

2. 学生参与游戏,增强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海拾贝教案1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海拾贝教案1新人教版
“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
编写教师:单位: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二次备课
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教学准备:
搜集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前情回顾
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②按形式分,有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
③按体裁分,有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等。
2.我们还可以按国家和作者分,如:
①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苏轼、陆游;
②外国的歌德、雪莱、拜伦、海涅、普希金……
3.在资源特别缺乏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回忆小学五年课内外读过的诗歌,按题材或作者归类。
温馨提示:搜集诗歌的时候,不要局限于创作的诗歌,还可以记录当地的民歌和童谣。诗歌可以先摘抄或记录,然后分类。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
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ຫໍສະໝຸດ 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总结方法
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通过“阅读材料”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这一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搜集诗歌。比如:
①按题材分,有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等;
四、搜集诗歌
1.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用条件的学校也可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2.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搜集并记录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教学反思: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追忆演变
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诗海拾贝活动教案教学设计

诗海拾贝活动教案教学设计

诗海拾贝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一、活动主题:探索古诗词之美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的古诗词资料。

2. 学生带来的古诗词作品。

3. 教学PPT。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古代诗词大家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PPT,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修辞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魅力。

3.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古诗词作品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互动环节:教师提出与古诗词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5. 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词。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深入学习和赏析。

2.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背诵古诗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2. 评估学生在互动环节的思维活跃度和理解能力。

3.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古诗词的深入学习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邀请家长参与古诗词主题的亲子活动,增进家庭对古诗词的了解和关注。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别辅导。

2.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注重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资源:1. 教师自制的PPT,包含古诗词的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古诗词教材、参考书目,供学生深入学习。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诗海拾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启情导入我们来对诗好吗?对诗过瘾吗?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大国,自古以来,诗人门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

经过时间的筛选,那些不朽的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今天,我们将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走进诗的国度。

二.了解单元训练重点1.读单元导读部分,看看你从中能了解到什么?2.走进本单元的第一部分(出示:诗海拾贝)踏踏实实的读一读这这份的活动建议,我们将展开哪些活动。

三.了解诗歌特点大家都学过、背过很多诗歌是吧!可是你知道诗歌的特点吗?1.读一读“阅读材料”中的六首古诗,在读准读顺的基础上思考:这六首诗歌主要写了哪方面的内容?2.选择几首你喜爱的诗歌读一读,注意,读出诗的韵味来。

边读边联系注释及图画,理解诗歌的大意,想象诗的情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写在书上。

在充分自学之后,与身边的小伙伴交流。

3.集体交流4.通过以上几首诗歌的学习,你了解了诗歌的特点了吗?四.搜集诗歌你还想了解更多的诗歌吗?利用手边的工具,在网上搜集你喜爱的诗歌吧!1.汇报搜集到的诗歌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首,介绍给大家,评价3.游戏。

五、小结。

《诗海拾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了很多问题,特别是教学整合点的把握不够准确,没有体现出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特点来。

整合课应怎样把握整合点,怎样让电脑更好的为整合课堂服务,我也有一些困惑。

其次,我认为课堂的教学量过大,使很多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比较困难。

《诗海拾贝》教案模板

《诗海拾贝》教案模板

《诗海拾贝》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了解不同朝代的诗歌特点,领略诗人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不同朝代的诗歌特点及代表诗人。

3.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4. 诗歌的评价标准和原则。

5. 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 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提高诗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诗海拾贝》及相关诗歌资料。

2. 课件:诗歌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3. 诗歌创作能力:收集学生的诗歌作品,评价其创作水平。

4. 学生满意度:课后收集学生对诗歌教学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各个时期的诗歌特点。

2. 第3-4周: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学习诗人的创作风格。

3. 第5-6周:诗歌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分析优秀诗歌作品。

4. 第7-8周: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5. 第9-10周: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举办诗歌朗诵比赛。

七、教学活动1. 第1周:诗歌基本概念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魅力。

2. 第2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不同朝代诗歌的特点。

3. 第3周: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第4周:分析诗歌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第5周: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6. 第6周:诗歌创作交流与讨论,分享学生的创作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海拾贝——走进古代诗人》教学案例那天教学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这一个单元都是集中编排的有关诗歌的内容。

我领着学生们在诗歌的海洋里漫游,尽情地欣赏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的艺术瑰宝。

其中,我把搜集到的资料和他们分享:“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诗奴——贾岛,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诗囚——孟郊,诗佛——王维,诗骨——陈子昂,诗豪——刘禹锡,诗狂——贺知章,诗杰——王勃……”这么多十几个什么诗杰诗狂的,说实话,我都记不谁是谁了。

于是我把这些古代诗人和他们的雅号展示出来之后,并向大家征求:“谁有好的方法把他们记住并不弄混淆,老师也想来学一学你们是如何记忆的。


话音刚落,黄珍伟同学就举起了他的小手。

“我是这样记诗鬼——李贺的,诗鬼的‘鬼’这一字对大家来说,都会感到害怕、讨厌。

相反,李贺的‘贺’这一字却表示着欢迎、祝贺的意思,两个字形成对比,通过对比记忆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教室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微笑了表扬黄珍伟同学善于动脑思考,大家也应该向他学习。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黄珍伟同学的讲解后,同学们的思维都被激活了,纷纷举手发表他们对某个诗人和他的雅号记住的好方法。

听!熊蕾同学又是这样讲解的:“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天子就是至高无上的人嘛,可称之为‘天’,天上有太阳,太阳就是日,而王昌龄的‘昌’字有两个日字,即是两个太阳,说明王昌龄写七绝诗很厉害,无人可及,是写七绝诗的天子。

我这样把‘天子’和‘昌’字联系在一起记忆。


“厉害!厉害!”在大家的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一个又一个同学兴趣盎然地讲解着他的记忆方法,听的同学也是听得津津有味,微笑之中不住点头称好。

“诗骨——陈子昂,‘骨’字与‘昂’字联系在一起对比记忆,骨头很硬,似乎在向人说它不屈服于人,‘昂’字正如骨头一般,昂首挺胸,不屈服于人。


“诗奴——贾岛,假(谐音贾)岛上面有个奴隶。


“诗囚——孟郊,把一个犯人囚禁起来,押到郊外去了。


“诗狂——贺知章,知道章法就不应该发狂,张(章)狂。


“诗魔——白居易,把‘魔’和‘白’字联系一块,从‘魔’字可以联想到死人,‘白’色就和死人可以联系起来。


……
此时此刻的教室里,学生们都尽情地燃放着他们智慧的火花。

一会儿从教室里传来“我来,我来”他们争先恐后的强题声;一会儿又听到学生们呈现的精彩;一会儿又传来阵阵掌声。

这分明是一群精灵在自己的舞台上演奏,弹出的是一首首动听的乐曲。

没过多久,下课铃声便想了起来。

我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真没想到,真没想到我的学生原来怎么有潜力,原来你们这么会动脑思考。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有学生说:“这节课我收
获真大!””老师,您以后又这样给我们上课,好吗?”“我喜欢着堂课!”……
在学生们的叽叽喳喳声中,我不由得想到“集思广益”这个词。

原来作为老师的我都难以记住诗鬼诗杰谁是谁,上完这堂课,现在我能好好记住谁是谁了,不再搞混淆。

我又不由得想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我明白了为什么说“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主体。

”我明白了为什么说“把课堂还给学生”。

对!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以后还这样给他们上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