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试验的相关理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片的溶出度

( r = = 0 . 9 9 9 9 ) , 平均 回收率 : 9 8 . 2 %; R S D = 0 - 4 %。5 - 4 0 m i n内甲硝唑 片溶 出度范 围为 2 5 %~ 9 3 %。结论 : 该方法具有准确性 高、 可靠性好
等 特点 , 可 以应 用 于测 定 甲硝 唑 片的 溶 出度 。 关 键词 : 高效 液 相 色谱 法 甲硝 唑 片 溶 出度 中 图分 类号 : R 9 2 7 .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5 ) 0 8 — 0 0 1 6 — 0 2
甲硝唑是临床常用 的抗菌药物 , 多用 于溢 脂性皮炎 、 痤疮 、 0 . 4 5 1 . z m微孔滤膜滤过 取续滤液作 为供试 品溶液 。 毛囊炎等细菌性皮肤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以往 临床多采用紫外 1 . 3 . 3对照品溶液制备 : 精密称取 2 5 0 0 mg甲硝唑对照 品, 放置在 分光光度法对甲硝唑片 的溶 出度进行测定 , 专属性较差 , 结果不 5 0 m L的量 瓶中 , 采用 流动相溶解并稀释 至刻 度 , 摇 匀后 作为对
甚理想I ” 。 目前 , 国内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片溶 出度 的 照 品贮 备液 ,精 密量取对 照品贮备液 2 . 5 m L置于 5 0 0 m L量瓶 分析较少。为进一步探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甲硝 唑片溶 出度 中, 并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 摇匀 , 作为对照 品溶液 。 的价值 , 寻求测定 甲硝唑片溶出度 的最佳方式 , 提高测定准确度 分别取上述 两种溶液 , 照“ 1 . 3 . 1 ” 项下色谱条件 同法测定 , 按 及灵敏性 ,此次实验过程 中将该方式与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 比 外标法 以峰面积计算 每片的溶 出量 , 限度为标示量 的 8 0 %。 较, 结果证 明该方法简便 , 并能准确测定 甲硝唑片的溶出度 。 1 . 3 . 4空白溶液测试方法 : 将溶 出介质 、 流动相进行过滤后进样 , 1 仪 器 与 方 法 结果证实 , 空 白溶液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1 . 1 仪器: Wa t e r s e 2 6 9 5高效 液相 色谱 仪及 Wa t e r s 2 9 9 8紫 外检 1 . 3 . 5精密度试验方 法 : 在 相 同色谱 条件下 , 将对 照品溶液连 续 测仪 , 色谱 数据处理 系统为美 国 Wa t e r s 公 司提供 的 E m p o w e r 系 统, Z R S 一 8 G 一 溶 出试验仪 ( 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 ) 。 1 . 2药品与试剂 : 甲醇为色谱纯 , 盐酸为分析纯 , 甲硝唑对照品由 中 国食 品药 品检定研究院提供 , 批号为 1 0 0 1 9 1 ~ 2 0 0 6 0 7 。甲硝唑 进 样 六 次 ,对 峰 面 积进 行 测 定 ,峰 面 积 分 别 为 : 6 4 2 0 1 1 3 、 6 4 1 8 6 3 7 、 6 4 1 9 3 3 6 、 6 4 1 6 8 8 9 、 6 3 9 8 9 3 2 、 6 4 1 6 2 8 9 ,平均峰面积为 : 6 4 1 5 0 3 3 , R S D = 0 . 1 %( n = 6 ) , 结果证实本方法精密度 良好 。 1 . 3 . 6稳定性试验方法 : 将对照 品溶液放 在室温环境下 , 在0 ~ 8 h
苯磺酸氨氯地平 [1]-溶出度-日本
![苯磺酸氨氯地平 [1]-溶出度-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7110a220482fb4daa58d4b48.png)
【苯磺酸氨氯地平】日文名:ベシル酸アムロジピン(アムロジピンベシル酸塩)英文名:Amlodipine Besilate结构式:解离常数(25℃):pKa = 8.85(针对氨基、采用滴定法测定)在各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37℃):pH1.2:3.3mg/ml pH4.0:3.3mg/mlpH6.8:1.0mg/ml 水:3.5mg/ml在各溶出介质中的稳定性:水:37℃/26小时稳定。
在各pH值溶出介质中:在pH1.2溶出介质中,37℃/6小时降解约5%。
在pH4.0溶出介质中,37℃/26小时降解约3%。
在pH6.8溶出介质中,37℃/26小时稳定。
光:未测定。
《四条标准溶出曲线》溶出度试验条件:桨板法/75转、溶出介质中不添加表面活性剂。
< 2.5mg规格(以氨氯地平计)片剂> A型< 2.5mg规格(以氨氯地平计)片剂> B型< 5mg规格(以氨氯地平计)片剂> A型< 5mg规格(以氨氯地平计)片剂> B型《质量标准》【A型】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桨板法),以水900ml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75转,依法操作,经15分钟或30分钟时,取溶液适量滤过,弃去至少10ml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适量,加水稀释制成每1ml中含氨氯地平(C20H25ClN2O5)2.8μg的溶液,精密量取2ml,精密加流动相2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精密称取经105℃干燥2小时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照品19mg,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量取2ml,精密加流动相2ml,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每片溶出量(结果乘以0.721,将苯磺酸氨氯地平换算成氨氯地平),限度均为标示量的75%,应符合规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7%(v/v)三乙胺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3.0)-甲醇-乙腈(5:3: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7nm,设定柱温为35℃,调整流速使氨氯地平峰保留时间约为9分钟,理论板数按氨氯地平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拖尾因子应不大于2.0。
影响溶出度测定试验结果的因素(标准版)

影响溶出度测定试验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药物性质
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对溶出度测试有很大影响。
不稳定的药物可能会在测试过程中分解,导致测得的结果不准确。
二、溶出介质的选择
不同的溶出介质,对药物的溶解度有不同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情况。
三、测试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溶出度测试方法,其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桨法和篮法测试结果可能有所差异。
因此,在选择测试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实验目的和要求。
四、温度的影响
溶出度测试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药物的溶解速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测试结果。
五、搅拌速率的影响
搅拌速率的快慢也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度。
较高的搅拌速率可以使药物更快地溶解,但是也可能导致药物的不均匀分布。
六、样品制备的影响
样品制备的过程中,药物的粉碎程度、颗粒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溶出度测试的结果。
因此,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制备。
七、测定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
测定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对测试结果也有很大影响。
如果设备存在误差,那么测试结果就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影响溶出度测定试验结果的因素较多,需要在试验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溶出度概况及注意事项

溶出度概况及注意事项溶出度是指在一定的溶液条件下,溶质在溶液中达到平衡时达到的最大溶解度。
它是描述溶质和溶液相互作用的重要参数,对于物质的溶解性质、分子间相互作用、溶液的稳定性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了解溶出度的概况及注意事项对于物质的溶解过程、溶解速度的控制、溶液的制备与处理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溶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溶剂、溶质的性质、温度、压力、溶液饱和度等。
溶质的性质是溶出度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溶质的化学特性决定了其在溶液中的溶解性。
溶剂的性质也会对溶出度产生影响,溶液中的化学物质的溶解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涉及到溶质和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如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的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或疏水作用等。
温度的变化对溶出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会增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常用的测定溶出度的方法有平衡法、过饱和法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等。
平衡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将溶质与溶剂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然后通过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来计算溶出度。
过饱和法是通过在高于溶点温度下溶解溶质,然后缓慢冷却,使溶质过饱和,最后测定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是通过测量溶液中特定离子浓度的变化来研究溶出度。
2.溶出度与溶质溶解速度的关系:溶出度与溶质溶解速度的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溶质的溶解速度越快,溶出度也会较高。
溶质溶解速度的快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溶质的物理特性(如粒径和溶解度)、溶剂的流动性等。
3.溶出度与溶液的稳定性:溶质的溶解度越高,相应的溶液的饱和浓度也会相应增加。
当饱和浓度超过溶解度时,会发生溶液的过饱和现象,导致溶质析出并形成晶体或沉淀。
因此,了解溶质的溶出度对于溶液的制备和储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4.溶剂选择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具有重要影响。
有时溶液中的多个组分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氢键或范德华力等,这种相互作用会影响溶质的溶解度。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

• 结果如下
溶出度-回收率试验
加入 量(mg) 0.504
浓度水平
测得量(mg)
0.497 0.495 0.499 0.791 0.782 0.780 1.003 0.980 0.982
回收率 (%) 98.60 99.64 100.34 99.46 98.36 98.14 100.87 98.58 98.76
空胶囊壳
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
• 分别取上述溶液适量,做紫外检测,记录紫外吸收值,结果如下:
专属性-阴性对照试验
浓度 吸光 平均标示吸 干扰量 (%) (mg/ml) 度 光度 0.020 0.565 0.555 0.54
对照品溶 液-1
0.555 对照品溶 0.020 液-2 专属性-空胶囊壳干扰试验 辅料 胶囊 胶囊 胶囊0.003 胶囊 胶囊 壳-1 壳-2 壳-3 壳-4 壳-5 A
1.方法学验证
定义: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 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检测项目的 要求。
• 方法验证的目的是判断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科学、 合理,是否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 方法验证在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并成为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的组成部分
• UV法
• 取ABC对照品,精密称定10.17mg,置10ml量瓶中, 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到刻度,摇匀,得1mg/ml的储 备液。取5ml,至50ml量瓶中,0.1M HCl定容,得 到ABC浓度为101.7ug/ml的母液。 • 分别精密量取上述母液5ml、4ml、3ml、2ml、 1ml、0.5ml置10ml量瓶中,用0.1M HCl稀释到刻度, 摇匀,得到浓度为50.85μg/ml、40.68μg/ml、 30.51μg/m、20.34μg/ml、10.17μg/ml、5.09μg/ml 的溶液。 • 分别取上述溶液适量,照溶出度测定项下方法测 定,记录紫外吸收。将所测得的吸收值(A)与对应 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 结果如下:
溶出度方法学研究

and f2 Limit
平均偏差(Average difference) 2% 5% 10% 15% 20%
F2 临界值(f2 Limit)
83 65 50 41 36
f2 因子的应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1.在进行参比与受试制剂的溶出曲线比较的过程中,时间点间隔 无需相等,但两者所取各时间点必须一致,一般除 0 时外,选择 3 点以上,即 n≥3。 2.f2 计算公式只适用于受试与参比制剂的平均累积释放度差值 <100 时的溶出曲线比较(如果二者的差值>100,就会得到一个负 值),普通口服制剂要保证药物溶出 90%以上,缓释制剂、肠溶 制剂药物释放需达到 80%以上,或达到释放平台。 3.受试与参比制剂释放曲线上各时间点的平均累积释放度差异, 在平台区达到最小(如果外推到释放 100%,差值将为 0),在该
水:纯化水(质量标准见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
1.4 注释
溶出曲线一般要考察至少 3 种介质,对于仿制药,在标准介质中的
溶出曲线必做,如果标准介质与上述常用介质不一致,与标准介质最接
近的介质不再做。
溶出介质第一次配制时,要测定 pH 值,与标准值的差值应不超过
0.1。溶出介质使用前要加热或超声脱气。
超声使充分溶解后定量稀释至标准规定浓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进
样。
对照品溶液:取对照品适量,按标准方法配制。
判断标准:空白溶液在主成分的位置不出峰;供试品溶液色谱峰的
理论板数、拖尾因子要符合要求;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峰面积相
差不超过 10% 。
4.2 系统精密度
取专属性项下的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 6 次。结果见下表。
在制剂的开发研究中,通过对比不同处方之间的溶出曲线,可以 较准确地反映药物处方、工艺、生产场地及规模等因素变化对药物体 外释放行为的影响。近年来,国外针对溶出曲线的相似性评价方法报 道很多,其中 f2 因子方法因为计算简单、判定结果可靠,作为评价 体外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已经被美国 FDA 的 CDER 和欧盟 EMEA 收 载并推荐使用。
实验三十四 葡萄糖酸钙片溶出度的测定

实验三十四葡萄糖酸钙片溶出度的测定一、实验目标1.明确药物体外溶出、释放试验的意义,完成溶出度的测定;2.学会溶出、释放试验的数据处理方法,熟悉溶出仪的使用。
二、实验药品与器材药品葡萄糖酸钙片、15%氢氧化钠、蒸馏水、0.01mol/L EDTA-2Na 、紫脲酸铵指示剂等;器材分析天平、溶出仪、微型电子计算机、架盘天平、乳钵、移液管、滴定管、烧杯、滤纸、玻璃棒、容量瓶、量杯、量筒、铁架台等。
三、实验内容1.葡萄糖酸钙片的含量测定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定适量(约2片重),加水50ml 微热溶解,放冷至室温,移至100ml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滤液25ml ,加水75ml 稀释,精密量取20ml ,加15%氢氧化钠3ml ,取指示剂少许,用0.01mol/L EDTA-2Na 滴定至溶液自红色转变为紫色(1ml0.01mol/L EDTA-2Na 相当于葡萄糖酸钙4.484mg )。
计算本品百分含量。
2.样品的测定取本品6片,分别精密称定片重,按《中国药典》转篮法操作。
量取蒸馏水800ml ,加热至37℃±0.5℃,篮转速为50r.pm 。
投入一精密称定的药片,并记时,按5min 、10min 、15min 、20min 、30min 、45min 、60min 定时取样,每次取溶液25ml ,同时补入等量的37℃释放介质,过滤,精密量取滤液20ml ,照上述1法测定,(自加“15%氢氧化钠……”起)。
3.数据处理记录测定数据,填入下表1。
表1.葡萄糖酸钙片溶出度的测定片重mg 每片百分含量最大溶出药量M ∞mgM ∞=每片片重×百分含量F(t)=(M t /M ∞)×100%分别绘制F(t))-t 曲线图、ln(1-F (t ))-t 曲线图、ln(ln(1/(1-F (t ))))-ln(t-t0)曲线图。
溶出度测定实验报告(共4篇)

溶出度测定实验报告(共4篇)溶出度实验数据处理溶出度实验数据处理1.绘制标准曲线2.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样品的浓度和溶出百分率3.求溶出累积百分数根据单指数函数公式处理Y=Y∞(1-ekt)式中Y为t时间累积释放百分率,Y∞为相当长时间药物累积释放度(通常为100%),上式整理后得:Log(Y∞-Y)=LogY∞-kt/2.303 即Log(Y∞-Y)对t呈直线关系。
试片药物释放常数k为.......;50s释放百分率为.....代入公式计算得50s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3.28%.篇二:实验十溶出度检查实验十溶出度检查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转篮法测定片剂溶出度的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和判断标准2、熟悉溶出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3、巩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二、实验原理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或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A?溶出度(%)?1?D?1000100?100% 1%E1?Scm按中国药典的规定,判断是否合格。
规定限度(Q)为标示量的75%。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溶出度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声仪、注射器、微孔滤膜、吸量管、烧杯、2.试药:吡哌酸片(规格0.25g)四、实验内容:1. 溶出度仪调试:对溶出度仪器装置进行调试,使桨叶底部距离溶出杯的内底部15mm±2mm。
2. 溶出度测定:取供试品6片,分别投入6个转篮内,奖转篮降入容器内,开始计时。
经30分钟时,取溶液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加0.04%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100ml,摇匀;照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3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与溶出度。
按吡哌酸的吸收系数(E 1%1cm)为1339计算每片的溶出度。
五、结果和分析1. 结果2. 结果判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判为合格。
(1)6片中,每片的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低于规定限度(Q)。
(2)6片中,如有1~2片低于Q,但不低于Q -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3)6片中,有1~2片低于Q,其中仅有1片低于Q -10%,但不低于Q -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时,应取6片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中,有1~3片低于Q,其中仅有1片低于Q -10%,但不低于Q -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4、曲线比较法 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官方机构采用相似因子的模型非依赖 方法,采用“相似因子”和“差异因子”比较溶出度曲线。 通过计算差异因子(f1)和相似因子(f2)比较溶出行为的 相似性, 4.1 相似因子(f2)的计算
其中Rt和Tt分别表示两制剂在第n个取样点时的平均累积 溶出率
1
二、溶出度试验的意义
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由制剂中的释 放、生理条件下药物的溶出度或溶解作用及药物在为胃肠道 的生物膜通透性。而药物制剂中的释放、生理条件下药物的 溶出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药物的体外溶出度有可能预测 体内行为。 1、评价制剂批间的质量的一致性; 2、指导新制剂的开发; 3、产品发生某些变更后,如处方、生产工艺、生产场所的 变更和生产工艺的放大后,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
劣质药品,可能只在一种体内环境下(如青壮年、胃酸正常 者)才有一定的溶出和吸收,而在其他体内环境下可能崩解、 溶出就会很差,生物利用度也就很低。 如果某制剂,仅在pH 1.2条件下体外溶出较好,在pH 6.8 条件下体外溶出较差,结果也许只能保证对于胃酸正常的患者 吸收良好,而对胃酸缺乏的患者可能就会很差了。
9
溶出度曲线的具体操作
1、溶出介质选择(不少于四种): 【普通制剂】 (1)酸性药物 pH值分别为1.2、5.5-6.5、6.8-7.5和水; (2)中/碱性药物和包衣制剂 pH值分别为1.2、3.0~5.0、6.8和水; (3)难溶性药物制剂 pH值分别为1.2、4.0-4.5、6.8和水; (4)肠溶制剂 pH值分别为1.2、6.0、6.8和水; 【缓/控释制剂】 pH值分别为1.2、3.0~5.0、6.8~7.5和水。 与美国作法有所不同:美国统一采用1.0、4.5、6.8和水。 无论何种制剂都不建议采用pH7.6以上的介质进行;
12
3、累积释放度校正计算公式 3.1 补液时 各时间点校正后的累积溶出量(%)
其中Cn为各时间点取出后的样品浓度; L为制剂标示量(单位需与Cn一致) V1为各时间点固定取样体积 V2 为溶出介质体积
13
3.2 不补液时: 各时间点校正后的累积溶出量(%)
其中Cn为各时间点取出后的样品浓度 L为制剂标示量(单位需与Cn一致) V1为各时间点固定取样体积 V2 为溶出介质体积
6
0
5
10
15
20
25
7 6 5
0
10
20 Time (h)
30
40
胃酸缺乏患者
pH 7
4
4 3
40 20 0 0 20 40 60
2
2 1
老年人
0
0
0
5
10
15
20
25
0
10
20 Time (h)
30
40
Time (h)
Time (min)
. A药厂产品
. B药厂产品
8
三、溶出度曲线的测定
日本仿制药申报要求,体外至少四条溶出曲线与原研制剂 一致,方可申报。 世界卫生组织、美国与欧盟要求皆雷 同日本。 我国新药审评中心2010年9月发布了“关于仿制药通用技 术文件(简称:CTD)申报资料提交要求征求意见的通 知”,其中明确规定“需进行多溶出介质中的比对研究”! 说明自研产品与对照药品在不同溶出条件下的溶出曲线比 较研究结果(采用f2相似因子的比较方式)。
一、概念与适用范围
1、概念 溶出度: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率与程度(评价药品有效性) 包括溶出度与释放度。 溶出度试验是评价口服固体制剂内在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旨在保证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药品的口服固体制剂具有 相同的品质和疗效。 2、适用范围 2.1 水中难溶药物的制剂 2.2 水中虽易溶,但处方与工艺造成阻溶的制剂 2.3 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制剂 2.4 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透皮贴剂等 2.5 易溶的药物,也应考察溶出度
生物等效性试验
生物等效
均能够具有相似
的溶出曲线
大多数药物
生物不等效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生物等效性(BE)试验的 成功率!但并不能替代BE试验!
7
溶出度
100
预测体内血药浓度
6
7
6
实测体内血药浓度
胃酸正常患者
pH 1 80
4
5 4 3
60 40 20 0 0
100 80 60
2
2
年轻人
0
1 02040 Nhomakorabea60
10
<对参比制剂的遴选>
从市场上购买来不同时间点的不同批号,分别测定,观 测溶出曲线波动情况。酌情审定
<对仿制制剂样品的要求> 生产规模10万单位或今后最大生产规模的1/10。 含量与参比制剂的差值应在5%以内。
选用的样品应在重量/装量差异所规定范围的1/2内。
<对测定样品数的要求> 理论上个测定12个单位,现实情况测定6个单位即可,
11
2、测定时间点的确定 普通制剂与肠溶制剂可为5、10、15、20、30、45、60、90、 120分钟,此后每隔1小时直至6小时止;缓控释制剂可为15、 30、45、60、90、120分钟,3、4、5、6、8、10、12、24小 时。当连续两点溶出率均达90%(缓控释制剂为85%)以上、 且差值在5%以内时,试验则可提前结束。 <对于结束时间点> 在酸性介质中最长测定时间为2小时,在其他各pH值介 质中普通制剂为6小时,缓控释制剂为24小时。
4
疗 效 的 优 劣
制 剂 的 优 劣
关键、核心
5
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差异
体外溶出曲线的不同
仿制药研发思路 →“殊途同归”
生物利用度 相同
90%
生物利用度
体外多条溶出曲线
相同
体外多条溶出曲线
处方/辅料/制剂工艺
原研药
不同 企业界的使命
处方/辅料/制剂工艺
仿制药
6
体外溶出度试验,在各种溶 出介质中,在严格的溶出度 条件下(低转速)
2
如何将原料制成(固体)制剂
即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 制剂工艺/处方/辅料的筛选
主要评价:溶出度试验
3
从专业角度看:疗效的优劣,即药物在体内吸收的多寡,是 与生物利用度紧密相关的。
一个优质药品,在采用一定的装置与转速条件下(通常认为桨 板法/50转最接近中老人人群),在pH值的宽范围内(即多种 溶出介质中)可能均有一定溶出与释放,这样就可保证该药品 用于人体时,可在各种体内环境下,对任何体质患者均有一定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