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路线图14847

合集下载

各路红军长征路线图

各路红军长征路线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整整两年中,红军转战14个省,冲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受了艰难险阻的考验,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红军长征的路线: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一、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湘鄂边根据地——沅江——乌江——贵州盘县——云南宣威——云南石鼓镇——渡金沙江——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将台堡——会宁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渡嘉陵江——四川茂县——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四川松潘——甘孜——会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各路红军相继长征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至1934年夏,湘赣各革命根据地(苏区)反“围剿”失利,苏区日益缩小,红军遭受重大损失,陷入被动境地。

1934年秋~1936年10,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相继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战略转移。

由于分别处在敌军的分割、包围之中,红军各部队长征的起始时间、地点各不相同,行程亦大相径庭。

红7军团——第一支北上抗日先遣队红7军团是长征中第一支先遣队。

1934年7月,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将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34年7月6日晚,由红7军团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委员刘英、中央代表曾洪易等率领下,从江西瑞金出发,通过敌两道封锁线,进入闽浙皖赣苏区,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幕。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比中央苏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出发时间提早了三个月,它为策应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的战略突围转移,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红军长征路线图

红军长征路线图

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 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 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 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 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 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 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经5昼夜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 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 方面军和红二十五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 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 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 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10月12日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除留下红七十四师和红七十五师及各独立部队编成红二十五军由沈泽民负责坚持游击战之外军部和主力红十师红十一师红十二师和红七十三师转战陕西南部取消各军番号12月转移到位于四川陕西边界的通江县在四川省通江县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总指挥部
红军长征路线图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
1934年 7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形势恶劣,分别派出萧克领导的红六军团西进探路并 寻找贺龙领导的部队,以及寻淮洲领导的红七军团北上引敌,名为“北上抗日先 遣队”。 10月,红六军团与贺龙的部队在贵州会合后,贺龙的部队改称红二军团,此后, 红二六军团统一行动,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开始长征)。 11月,留守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因条件艰苦也被迫开始长征。 12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突破敌军三道封锁线后到达湘江(第四道封锁 线),经血战后突围,部队由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红军从江西瑞金到甘肃会宁的长征路线图用表格表示出来。

红军从江西瑞金到甘肃会宁的长征路线图用表格表示出来。

红军从江西瑞金到甘肃会宁的长征路线图用表格表示
出来。

红军长征主要路线的起点是瑞金,红军长征主要路线的终点是甘肃会宁。

红军长征主要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镇(现吴起县),行程2.5万英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省延川市永平镇。

加入陕甘红军,组建第十五红军军团。

行程近万里,到达陕北最早的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从漳明、中坝、青川、平武出发,到闽江以西。

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参加红一军1万多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1935年11月19日从湖南桑植、刘家坪出发。

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江太堡,一方面会见了红军,行程2万多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24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24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A.强渡乌江 C.渡过金沙江
B.攻克遵义 D.会宁会师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6.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其中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的地点应该是( D )
A.A C.C
B.B D.D
7.(跨学科·音乐)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会师 歌》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转战的历史,如歌词中三大主力军 胜利会合的地点是( A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A.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B.长征前,红四方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江西 C.红二方面军途经安顺场、泸定桥、毛儿盖到会宁 D.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变得机动灵活
14.(2023·湖北武汉)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 军里程加起来超过8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极寒的情况下, 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73 座海拔4 000米以上的雪山,3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 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 A ) A.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 D.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
开的伟大意义
家国情怀:了解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红军的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瑞金
生死攸关
吴起镇
围剿 毛泽东
核心概念梳理
红军长征是指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期间,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分别从长江南北各 苏区撤离,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余里,因此长征又 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1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略转移”是什么。 (1分)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主要原因。(2分)

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图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江西省瑞金。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于1934年10月10日率红1方面军从这里开始长征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江西瑞金武阳围渡口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向湘西转移示意图(1934年10月10日-12月10日)一渡赤水河要图(1935年1月19日-2月9日)红军一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土城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二渡赤水河要图(1935年2月11日-3月1日)红军与黔军激战的地点之一——娄山关三渡赤水河要图(1935年3月11日-19日)红军三渡赤水的渡口之一——茅台四渡赤水河与南渡乌江要图(1935年3月20日-4月5日)红军四渡赤水渡口之一——二郎滩西进云南与巧渡金沙江要图(1935年4月8日-5月9日)红9军团部分干部合影红军渡金沙江时的皎平渡口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住过的石洞突破大渡河封锁线战斗要图(1935年5月15日-6月2日)泸定铁索桥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红一、四方面军会师要图(1935年6月2日-18日)懋功会师旧址红军翻过的大雪山——打鼓山红军走过的水草地红军走过的白龙江栈道天险腊子口红军长征时设在哈达铺的司令部旧址陕甘边苏区吴起镇旧址红4方面军长征中走过的岷江栈道红4方面军在长征中刻的标语红2、6军团与红4方面军会师旧址——甘孜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线图(1935年11月19日-1936年10月22日)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1月-1935年9月)红2、6军团长征出发地——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1936年3月30日朱德和张国焘指示与红4方面军会师的电报红2、6军团部分干部在长征途中于贵州省大定县城合影红2、6军团在西康省稻城写的布告任弼时写的《二、六军团从湘鄂边到康东北长途远征经过报告大纲》关向应的长征日记及部分手迹红二、四方面军北上路线要图(1936年7月2日-9月1日)红4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示意图(1936年9月-10月)欢迎红军会师的彩门红2方面军长征带到陕北的唯一的一门山炮红军长征中使用过的竹饭盒和水壶1936年红1、2、4方面军团在甘肃省宫和镇合影到达陕北的红1方面军一部到达陕北的红4方面军一部长征中的红军女干部。

中央红军过全州路线图

中央红军过全州路线图

蒋廷松整理1军委一纵 (1)2军委二纵 (1)3红一军团 (2)4红三军团 (3)5红五军团 (4)6红八军团 (4)7红九军团 (5)1军委一纵11月24日,到达福禄岩西岸四里之咀塘25日到达麻园、禾塘26日经高明桥、永安关进抵伍家村、玉溪地域。

27日一部在玉溪休息,一部由桂岩到达文市28日离开灌阳,到达全州石塘以东之灌山。

29日在灌山休息30日本日晨从界首渡过湘江,进抵界首西北之大田地域。

12月1日进抵鲁塘2日,本日早进到西延之护卫、枫木地域3日,仍留枫木4日,经马岭移塘坊边、六洞地域,下午开始翻越老山界5日,胜利越过老山界,进到塘洞、源头地域。

2军委二纵11月24日,第二纵队到达杨林塘地域。

25日随第四师后进抵莫索湾地域26日随三军团第六师开至雷口关、茅铺地域。

27日随三军团的后方部到达宾家桥。

28日一部尾随一纵队前进至下陂田地域,一部尾随三军团部前进。

29日一部随三军团的后方部到达界首河东;一部随第一纵队之后到达灌山。

30日第二纵队午前进抵界首以东之月亮山附近,黄昏时分渡过湘江,进抵鲁塘地域。

12月1日进抵洛江2日,本日早进到西延之护卫、枫木地域3日,移到余家坪、石丘坪地域。

4日,经马岭移塘坊边、六洞地域移至水埠塘地域。

5日,翻越老山界3红一军团11月24日,一军团主力于黄昏起向永安关方向移动。

第二师全部抵蒋家岭、永安关。

在河东的后卫第一师转到道州地域。

25日.一军团主力攻占永安关,并由此进入广西灌阳,到达桂岩、岩口一带。

第一师仍留道县地域26日.一军团(缺第一师)到达灌阳文市地域,前锋第二师继续向全州前进,准备抢占湘江渡河点。

第一师由道县附近进抵杨家桥。

27日前锋第二师全部进入全州县境,即以第四团抢占湘江重要渡河点界首,第六团由大坪涉渡湘江到达二美滩,控制了从界首至大坪的湘江所有渡口和徒涉点。

第五团受命相机占领全州,但湘敌先我到达,这一任务未能实现。

第一师仍在道县境内遏阻敌周浑元部。

28日第一师经永安关抵达文市。

红军长征路线图和地名_路线图高清版示意图

红军长征路线图和地名_路线图高清版示意图

红军长征路线图和地名_路线图高清版示意图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经过了几个省?翻越了几座大山呢?多少个省份?都有哪些省,5座雪山是那?小编整理红军长征路线图和地名高清版示意图,希望大家喜欢!红军长征路线图和地名高清版示意图初期长征路线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

1934年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

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

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

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

长征路线图详细说明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湘赣革命根据地(亦称湘赣苏区)红军反“围剿”作战的处境,也十分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给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探索战略转移的道路,命令红军第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湖南中部发展游击战争,并同红军第3军取得联系。

1934年8月7日,红6军团突围西移,经两个多月转战,于10月下旬到达黔东印江县木黄,与红3军(后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会师。

接着,两军向湘西发起攻势作战,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川黔苏区)。

《长征》PPT课件

《长征》PPT课件
诗 大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意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 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 为平常。
下一页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
绵延不断的五岭, 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 微波细浪在起伏,而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在红军眼里也只不过 是小泥丸在滚动。
1长征毛泽东长征时代背景长征路线部分照片朗读诗词分析诗词课堂练习毛泽东结束新课下一页返回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突破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走过水草地下一页红军在长征途中穿越了我国十一个省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
毛泽东
时代背景 长征路线
返回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突破四道 封锁线 巧渡金沙江
下一页
红军在长征途中穿越了我国十一个省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 陕西等。 下一页
红军在长征途中渡过的大河有:二十四条 主要有:江西的信丰河、湖南的潇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 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渭水等。 翻过的严峻高山有:十八座 主要 有:越城岭、苗岭、大娄山、乌蒙山、夹金山、岷山、六盘 山等。 返回
飞夺泸定桥
下一页
过 雪 山
下一页
过 草 地
返回


毛 泽 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 红二方面军在三大主力红军中最晚进入雪山地区, 翻越的雪山却最多。先后翻越了哈巴雪山(玉龙雪山)、 大、小雪山、扎拉亚卡山、海子山、马巴亚山、恶 热山、麦拉山、瓮水、邯坡等二十多座雪山。
•红四方面军是最早踏入雪山地 区的部队,由于曾三次跋涉雪 山草地,在雪线以上区域停留 时间最长。红桥山、夹金山、 梦笔山、雅克夏山、昌德山、 打古山、党岭山、巴郎山、鹧 鸪山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累计翻越雪山超过20次。
1
血战湘江
• 红军长征是从瑞金苏 区出发,向西南方向 到达赣粤边界,沿此 边界向西到达湖南, 沿边界行军的目的是 不犯地方军阀的控制 区域,避免作战,迅 速转移。到达湖南后 经历了最为惨烈的战 役,强渡湘江 ,军队 人数由长征开始时的 8万锐减到3万人
2
遵义会议
•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 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对第五次反“围剿” 和长征以来的“左”倾错误进行分析和批判。遵义会议结 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
四渡赤水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巧渡金沙江
•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从 此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 了战略转移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史料称 之为巧渡金沙江。
5
大渡河、泸定桥
6
爬雪山
• 在长征中,红一方面军先后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 雅克夏山、昌德山、打古山等5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 雪山。
7
过草地
8
激战腊子口
• 一九三五年秋,红军越过雪山草 地以后,直奔腊子口。腊子口山 势险峻,水深流急,两岸之间仅 有一座木桥相连。甘肃军阀鲁大 昌在山口桥头设下明碉暗堡,挡 住红军前进的道路。六连战士组 成突击队,分组从桥下,悬崖向 对岸运动,一,二连战士迂回到 敌后,两面夹击,终于歼灭守敌, 夺取了天险腊子口,然后红军继 续胜利北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