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种中药的独特功效及用法
治肺病中药秘方13单

治肺病中药秘方13单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肺病方面,中药秘方有着显著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13种治疗肺病的中药秘方,希望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1. 小蓟药用部位:全草或花序。
主治作用:清热解毒、祛风散寒。
使用方法:每日服用20-30克。
小蓟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和祛风散寒的作用,对于肺病引起的咳嗽、痰多、气短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2. 桑白皮药用部位:桑树的树皮。
主治作用:滋阴润燥、清热解毒。
使用方法:每日服用10-15克。
桑白皮有滋阴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肺病患者体内的热毒有一定的排除作用,减轻咳嗽、咳痰等不适症状。
3. 杏仁药用部位:杏仁中的种子。
主治作用:润肺止咳、降逆平喘。
使用方法:每日服用10-15克。
杏仁有润肺止咳、降逆平喘的作用,对于肺病引发的咳嗽、气急和喘息等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4. 茯苓药用部位:茯苓的菌核。
主治作用:利水渗湿、健脾益气。
使用方法:每日服用10-15克。
茯苓可以起到利水渗湿、健脾益气的作用,有助于减轻水肿、咳嗽、痰多等症状。
5. 枸杞子药用部位:枸杞子。
主治作用:滋阴降火、明目安神。
使用方法:每日服用10-15克。
枸杞子有滋阴降火、明目安神的作用,可以辅助治疗肺病引起的咳嗽、痰多、失眠等症状。
6. 罗汉果药用部位:罗汉果的果实。
主治作用:润肺止咳、化痰散结。
使用方法:每日服用10-15克。
罗汉果有润肺止咳、化痰散结的作用,对于肺病所引发的咳嗽、痰多、气短等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7. 杭白菊药用部位:菊花。
主治作用:清热解毒、平肺降气。
使用方法:每日服用10-15克。
杭白菊有清热解毒、平肺降气的作用,对于肺病所引发的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8. 苦杏仁药用部位:杏仁中的苦杏仁。
主治作用:祛痰止咳、平喘宽气。
使用方法:每日服用10-15克。
苦杏仁有祛痰止咳、平喘宽气的作用,对于肺病引发的咳嗽、痰多、气急等症状有辅助疗效。
9. 海蛎黄药用部位:海蛎的壳。
中草药的作用及用法大全

中草药➢灯心草甘,淡,微寒。
归心、肺、小肠经。
1,利水渗湿,利水通淋,热证之小便不利,淋漓涩痛。
2,清心火,除烦,心热烦躁,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儿夜啼,惊痫等症。
➢珠子参苦,甘,微寒。
归肝、肺、胃经。
3-9克。
可单味煎汤或研末服。
外伤出血,研细粉敷伤口。
祛风除湿,补肺,养阴,舒筋活络,滋补强壮,补血止血。
烦热口渴,关节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咳血,外伤出血,吐血,便血,月经不调,熟品气血双亏,虚劳咳嗽。
通活经络。
➢生姜皮辛,凉。
归脾、肺经。
2-5克,温中回阳、温肺化饮、温经止血用干姜;止泻止血、温中散寒用炮姜;生姜皮利水渗湿行水消肿;生姜辛温解表、发汗解表、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化痰。
利水渗湿,行水消肿,兼和脾胃。
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多配合其他渗湿,利水,行气药同用。
➢地枯蒌辛、甘,平。
9-12克,利水消肿,化积滞,面黄肿胀,胸腹肿胀,食积腹泻,痢疾,痞块。
化道等各种癌症。
➢金雀根甘、苦,辛,平。
归肺、脾经。
15-30克。
益气,补脾,祛风除湿,活血, 肺脾气虚之倦怠乏力,咳嗽,盗汗,眩晕耳鸣,浮肿,妇女月经不调,白带,乳少,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等。
➢茺蔚子苦,微寒。
有小毒。
归心包、肝经。
4.5-9克。
过量中毒症状:突然全身无力,下肢不能活动呈瘫痪状态,严重的可出汗虚脱。
理血活血化瘀,调经,清肝明目。
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头晕胀痛,崩中带下,产后瘀血作痛,肝热头痛,目赤肿痛,或目生翳膜等症。
➢楮实子寒。
归肝、肾经。
煎服:6-12克。
胃寒呕吐,中满滑泄者勿食。
小儿多食损牙。
补益,补阴,补肾,清肝明目,利尿。
腰膝酸软,虚劳骨蒸,体弱,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气浮肿➢胡芦巴苦。
归肝、肾经。
4.5-9克,阴虚火旺者忌用。
补益,补阳,温肾阳,散寒祛湿,止痛。
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寒湿脚气,腿膝冷痛无力,小肠寒疝,少腹连睾丸作痛等症。
亦可癌症病人表现腰酸体软,四肢不温,怕冷,小便清长,精神不振,阳痿,闭经,免疫系统低下等脾肾阳虚证候者。
各种中药名称用途说明

各种中药名称用途说明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药的使用方法和用途不断扩展和升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药理论体系。
本文将简要介绍不少于十种中药的名称、用途和说明,供读者参考。
1. 人参人参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中药,其主要原料是茎叶和根部。
人参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改善睡眠质量,还可以作为一种治疗心脏病和糖尿病的药物。
2. 黄芪黄芪是一种生长在沙漠和旱区的植物,其根部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料。
黄芪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缓解疲劳和压力,促进伤口愈合。
3. 灵芝灵芝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其原料主要是灵芝菌体和孢子粉。
灵芝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血脂和血压,抗肿瘤和抗病毒,缓解过敏和炎症。
4. 何首乌何首乌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广泛应用于调节血脂和血压,促进头发生长,预防脱发和早白发。
何首乌还具有养血,滋肾,补肝,润肠等多种功效。
5.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女性药材,主要用于调节月经和缓解痛经。
当归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滋润肝脾肾,有很好的美颜功效。
6. 甘草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料,其根部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还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清热解毒,缓解咳嗽和气喘。
7. 川芎川芎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料,其具有活血祛瘀,调节经期和缓解痛经的功效,常用于妇女保健和美容。
8. 红枣红枣是一种富含营养的中药材料,其能够滋补养生,补充体力,改善贫血和消化不良,常用于生理期后的女性保健。
9. 白芍白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料,其具有活血化瘀,缓解疼痛,调节经期和改善失眠等功效,可用于妇女保健和美容。
10. 五味子五味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料,其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肝肾功能,缓解疲劳,帮助消化和抗衰老。
五味子还可以调节血糖和血压,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总之,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珍贵遗产,其价值和作用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被重视和认知。
虽然中药有很多种类和用途,但是正确的使用方法和药量才是确保草药疗效的关键。
中医药材了解常用中药的功效与应用

中医药材了解常用中药的功效与应用中医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独特的治疗理念。
在中医药学中,常用中药是指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具有一定疗效的药物。
这些中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通经络等作用,治疗各种疾病和保健养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并阐述它们的功效与应用。
一、人参人参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滋补药材,被广泛应用于改善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它具有补气生津、益肾健脾、调养脾肺、补虚强身等功效。
人参可以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欲不振、肺气不足等症状,并可用于辅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和癌症化疗后的虚弱状态。
二、黄芪黄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补气养血、益肾固表、托毒生肌等功效。
它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运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疾病。
黄芪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久病体虚、血虚头晕等症状,并可用于辅助治疗白血病、肝炎和肾炎等疾病。
三、川芎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通经活络等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痛经、瘀血性疾病、中风偏瘫等症状。
川芎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对于一些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四、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肝肾、明目补益、强壮身体等功效。
它可以用于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枸杞子多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肺虚久咳等症状,并可用于改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的身体状况。
五、当归当归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补血药材,具有活血调经、滋养血液、调理气血等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失血、月经不调、面黄肌瘦等症状。
当归可以调节女性生理周期,改善女性的生殖系统健康,并可用于辅助治疗贫血、血液循环不畅等疾病。
六、白术白术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固表、利湿止泻等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白术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对于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有一定帮助。
通过了解以上常用中药的功效与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学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进行保健养生或辅助治疗。
所有中药的功能主治与用途

所有中药的功能主治与用途1. 人参
•功能:补气、滋阴、提神、强心、抗衰老
•主治:气虚、心悸、失眠、疲劳乏力、呼吸困难2. 何首乌
•功能:养血、补肾、润肠、美发
•主治:贫血、肝肾不足、大便干燥、脱发
3. 当归
•功能:活血、补血、调经、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血虚、跌打损伤4. 黄芪
•功能:益气、健脾、提升免疫力
•主治:久病体虚、脾虚、气虚、乏力
5. 川芎
•功能:活血、止痛、舒筋通络
•主治:痛经、风湿痹痛、外伤、偏头痛
6. 陈皮
•功能:理气、健脾、化痰、止咳
•主治:胃痛、脘腹胀满、痰多、咳嗽
7. 茯苓
•功能:利水、祛湿、健脾、安神
•主治:水肿、湿热泻痢、脾虚、失眠、健忘8. 苍术
•功能:健脾、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泄泻、食欲不振、腹泻
9. 白芍
•功能:补血、止血、调经、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瘀血、外伤出血
10. 熟地黄
•功能:益肾、滋阴、补血
•主治:肾虚、阴虚、血虚、头晕目眩
11. 丹参
•功能:活血、化瘀、调经、抗凝血
•主治:心脏病、心绞痛、痛经、出血
12. 麦冬
•功能:润肺、清热、生津
•主治:肺热咳嗽、烦渴、口干舌燥
…
(继续列举其他常用的中药及其功能主治与用途)
以上所列中药仅为常用中药的一小部分,具备较为明确的功能主治与用途。
然而,每个人体质不同,使用药物还需根据个体情况而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常见中草药功效归纳表

常见中草药功效归纳表
1. 人参
- 功效:补气养血、益气健脾、提神益智、调理免疫力、延年益寿。
- 使用方法:煮汤、炖煮、泡茶、制成药丸等。
2. 当归
-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益气活血、养血安神。
- 使用方法:煎汤、泡酒、炖煮等。
3. 甘草
- 功效:调和药性、补脾益气、解毒止痛、清热祛湿。
- 使用方法:煎汤、泡茶、制成颗粒剂等。
4. 黄芪
- 功效:补中益气、抗疲劳、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
- 使用方法:煮汤、泡茶、炖煮等。
5. 白芍
- 功效:养血调经、活血散淤、止痛祛痹。
- 使用方法:煮汤、泡茶、制成药丸等。
6. 丹参
-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降血压、保护心血管系统。
- 使用方法:煎汤、泡茶、制成颗粒剂等。
请注意,上述中草药的功效归纳仅为常见情况,具体使用中草药时,应遵循医生或草药师的建议,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和用量控制。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具体中药材的疗效,如需详细了解,请咨询专业医生或草药师。
各种常用中药材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北沙参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9g玉竹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6~12g莲子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 6~15g百合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然。
用法用量: 6~12g芡实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
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 9~15g薏苡仁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
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用法用量: 9~30g山药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只,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 15~30g红枣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用法用量: 6~15g枸杞子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聪明目。
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 6~12g龙眼肉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用于气血缺少,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 9 ~15g党参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用于脾肺衰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9~30g当归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害,痈疽疮疡。
酒当归活血通经。
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害。
赤小豆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排脓。
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用量: 9 ~30g。
外用适当,研末调敷菊花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中草药治病大全及其作用

中草药治病大全及其作用1.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健脾的作用,可用于疲劳、气虚乏力等症状的治疗。
2.白术:具有健脾消滞、益气固表的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治疗。
3.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月经不调、经血量少等症状的治疗。
4.黄芪:具有补气养血、抗疲劳的作用,可用于体虚乏力、免疫力差等症状的治疗。
5.银杏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记忆力的作用,可用于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等症状的治疗。
6.桑叶: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可用于咳嗽、痰多等症状的治疗。
7.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脂的作用,可用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状的治疗。
8.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作用,可用于感冒、流感等症状的治疗。
9.柴胡:具有解郁平肝的作用,可用于抑郁症、肝郁等症状的治疗。
10.当归:具有补血养颜的作用,可用于贫血、面色苍白等症状的治疗。
11.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的作用,可用于目赤、肿痛等症状的治疗。
12.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可用于尿路感染、水肿等症状的治疗。
13.党参: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润燥的作用,可用于气阴两虚、口干舌燥等症状的治疗。
14.茯苓:具有利水除湿、健脾消食的作用,可用于水肿、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治疗。
15.薏苡仁:具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浮肿、湿热黄疸等症状的治疗。
16.灵芝:具有养心安神、抗肿瘤的作用,可用于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的治疗。
17.柴胡:具有平肝熄风、解郁开脾的作用,可用于头痛、失眠等症状的治疗。
18.红枣:具有补血养气、健脾益胃的作用,可用于气血不足、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治疗。
19.桑螵蛸:具有杀虫止痒、活血祛瘀的作用,可用于皮肤瘙痒、湿疹等症状的治疗。
20.苦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痒的作用,可用于疮疖、湿疹等症状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种中药的独特功效及用法
◆枸杞子治疗作用:产于宁夏的银川、中宁、中卫的枸杞子为最好。
枸杞子有十大美名:气可充、血可补、阳可升、阴可涨、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肾可养、火可降、风湿可祛。
它的主要功能是补肝肾、明目、安神。
用法:泡水、煲汤或每天吃十几粒。
◆奥阳生硫磺作用: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影响深远。
其中十分推崇生硫磺,且突破历代本草硫磺有毒说的限制,“自家徐徐尝验,确知其功效甚奇,又甚稳妥,然后敢以治病。
”并治自家“饮食不忌寒凉,恒畏坐凉处……数年来常于食前服生硫磺如黑豆大一块,约有四厘,甚见效验。
”
◆杜仲治疗作用:杜仲主要产于四川。
功能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男女老少皆可服用,特别是腰膝酸软无力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用法:泡水、泡酒、炖肉。
◆党参治疗作用:党参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
脾胃虚弱者牞服用党参有较好的效果。
古人对党参有很好的概括:健脾运而不燥牞润肺而不反寒凉,滋胃而不凉,养血而不燥。
既滋补又养血。
用法:把党参切成小段,做汤。
炖羊肉放党参也很好。
整枝党参可以放在瓶子里泡酒。
◆菊花治疗作用:菊花有很多品种,如雏菊、杭菊、黄菊、白菊、祁菊等。
此为贡菊,顾名思义指过去献给皇上的。
它产于安徽歙县,贡菊有明目、清热、散风的作用。
如果受风寒而引起的头痛,泡些菊花茶即可去头风。
用法:泡茶。
◆花旗参治疗作用:花旗参又叫西洋参,它主要产于美国的绿州天脉、加拿大、法国。
西洋参与其他参不同,它既有补气的作用,又有滋阴的作用,服用后不会上火。
特别针对中年人,每天吃两三片,对身体很有益处。
用法:泡水、炖肉、直接含服。
◆山药治疗作用:山药主要产于河南省。
可分为两种:毛山药和光山药。
它有很好的补脾益肾作用。
用法:放于锅内蒸后食用,或切片后做汤。
◆鹿茸治疗作用:鹿茸分为梅花鹿茸和马鹿鹿茸牞产地为吉林省双阳县牞它有温肾壮阳、补
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
可以治疗阳虚所引起的四肢发凉、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
对肾阳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用法:泡水、泡酒、炖肉或直接服用。
◆冬虫草治疗作用:冬虫草为菌科植物,主要产于云南、甘肃、四川、青海、西藏五个省区,四十六个县。
它的功能为补肺益肾、止咳化痰止血。
如老年人的气管炎、肺气虚、肾气虚所引起的身体脏腑功能的失调,疗效比较显著。
同时它还有降血脂的作用。
用法:泡水泡酒喝至没味。
◆黄芪治疗作用:黄者,色黄;芪者,长也。
它是一种古老的中药。
产地在内蒙古、山西。
黄芪的主要治疗作用为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四大功能。
以治疗中气不足,如胃有下坠感,上气不接下气等症状较好。
它还能健脾和胃,所以有开胃进食的作用。
用法:泡水喝,泡酒饮用。
◆三七治疗作用:这种药材为三至七年采收,所以叫三七。
它的外形如狮子头,主要产地在云、贵、川。
少量食用三七可以补血,大量可以活血化淤。
用法:食用时把它捣碎,与鸡、肉一起炖,可以治疗老年人的头风痛、腰肌酸软无力等症。
◆天麻治疗作用:主要产于云、贵、川。
它的功能为镇静、散风、止痛。
如果受了风,出现头痛、手足麻木,吃了天麻即能止住,所以又叫定风草。
它的治疗效果快,可以直接达到病灶。
快似一支箭,所以又名“赤箭”。
用法:泡水、泡酒、炖肉。
◆当归治疗作用:主要产于甘肃岷县、陕西秦岭。
它分为当归头、尾、全当归。
“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不流,“全”活血而不走。
血虚引起头疼宜用当归头;身体虚弱可用当归身;筋骨疼痛、手脚麻木可用当归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