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名称及药用功效

合集下载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中药处方是中国传统药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历史悠久,起源于汉代。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处方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但是,中药的命名并不像西药那样直截了当,有很多别名称谓。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常用中药处方及其别名和功效。

1. 四物汤(四物饮)四物汤又称四物饮,由当归、熟地、白芍和川芎组成。

四物汤是一种益气补血的中药处方,可以用于缓解贫血、月经不调、产后血虚等症状。

2. 疏风解毒汤(银翘散)疏风解毒汤又称银翘散,由连翘、荆芥、薄荷、桑白皮等药材组成。

疏风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功效,可用于感冒、发热、喉咙肿痛、咳嗽等症状。

3. 清热解毒汤(清热饮)清热解毒汤又称清热饮,由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等组成。

清热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疮疖等症状。

4. 四逆汤(四逆散)四逆汤又称四逆散,由人参、干姜、大枣、甘草等组成。

四逆汤具有温中散寒、解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感冒、头痛、肠胃不适等症状。

5. 妇科四物汤(四神汤)妇科四物汤又称四神汤,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组成。

妇科四物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有助于缓解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症状。

6. 六味地黄丸(六味丸)六味地黄丸又称六味丸,由熟地、山药、枸杞子、牛膝、丹皮、桃仁组成。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腰膝酸痛等症状。

7. 通窍酒煮茶(九转大还丹)通窍酒煮茶又称九转大还丹,由红花、乌药、蛇床子、益智仁、没药等药材组成。

通窍酒煮茶可以活血化瘀、通舒经脉,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8. 羚羊感冒丸(葛根黄芪散)羚羊感冒丸又称葛根黄芪散,由葛根、黄芪、芦根、甘草等药材组成。

羚羊感冒丸具有解表散寒、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症状。

以上为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的介绍,仅供参考。

在使用中药处方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服用,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改药品。

常见中药大全 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 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神枳粉:贮藏于纤维质杯内,外形如神枳而得名,为少腹痛、腹痈症之有效中药。

其细腻粉状,颜色淡黄色。

主治少腹痛症,腹胀泻肚、痔疮痛等。

苍术:原产于欧亚大陆,以体头长,枝茎叶色黄绿色、少胆粉红而得名,为重要的中药药材之一。

可用于治疗高血压、胆结石、肝炎、肝硬化、肝脏功能失常以及急性胆囊炎等疾病。

熟地: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含有多种有益的营养元素,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的功效,尤其适合治疗肝火旺盛、肝炎、咳嗽、痈肿等疾病。

当归:原产于欧洲,又称为胡椒根、大叶桃仁,以根茎如古老人头形而得名。

有清热补血、滋润肝肾等作用,具有补血、益血、利尿、滋阴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血虚弱,产后虚弱、月经失衡、贫血、四肢发冷等。

人参:原产自中国,以根部具有节食口形而被称为“人参”。

由于人参具有滋补元气、增强体力、补虚劳、强身健体之功效,因此在中药材中有重要地位。

白术:原产于欧洲及非洲,以鬃毛如白马而得名,常用于治疗慢性萎靡、消渴、热毒腹泻等症。

适用于慢性及慢性淋巴结炎、慢性萎靡、疮毒、寒热及湿毒之证。

黄芩:常见的中药药材,以其枝株的根部具有黄色而得名。

主要功效是祛痰止咳、消炎解毒、止吐止泻、补肝明目等,可用于治疗气喘、癲疾、胃炎、腹泻痢疾等疾病。

归脾:原产自东南亚,类似药根,以其如胃脾形而得名。

常用于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健脾气、祛除热毒;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便秘、腹泻等疾病。

贝母: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材,味苦涩,带有特殊臭味,以其船舰包袱般的形状而得名。

主要功效为止血活血、消积止痛、消肿止痒等,可用于治疗止血不止的出血性疾病、跌打损伤、关节炎等。

全草类中药(含常用别名)

全草类中药(含常用别名)

全草类中药(含常用别名)全草类中药,全指草本植物的全体部分被用于药用的植物。

全草类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学中,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和治疗功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全草类中药,包括其常用别名及其主要药用功效。

1.罗布麻(又名乌麻、黑麻)罗布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

它的全草部分被广泛用于制成中药。

罗布麻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感染、肿瘤等疾病。

2.白花蛇舌草(又名南蛇草)白花蛇舌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的全草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

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热病症、瘀血症以及风湿疼痛等疾病。

3.川连(又名天仙藤)川连是一种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连的全草常被用作中药材。

川连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热毒症、咳嗽痰多、便血等病症。

4.石斛(又名冰羊角)石斛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兰科植物。

石斛是一种常见的草药,以其鲜花入药。

石斛具有滋补养生、清热祛湿、补肾壮阳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肾虚、阳痿早泄以及热病烦渴等症状。

5.党参(又名太子参)党参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党参的地上部分全草被广泛用作中药。

党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肺生津、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虚劳乏力以及肺病咳嗽等病症。

6.川穹花(又名白花川穹)川穹花是一种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多年生花卉。

川穹花的全草常被用于中药制剂中。

川穹花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凉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7.白花姜(又名冰片姜)白花姜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植物。

白花姜的全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白花姜具有理气祛湿、温中止痛、化痰止咳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阻痰滞等症状。

8.华佗草(又名夏枯草)华佗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中草药资料大全

中草药资料大全

中草药资料大全中草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为您提供中草药的详细资料,包括各种中草药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与用法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中草药。

一、黄芪【名称】黄芪【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功效与用法】有补中益气、托毒生肌、益血化痰、利尿通淋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欲不振、腹泻、肢体困重等症状。

常用于气虚引起的脾胃虚弱、大便溏泄、肢体无力等。

【注意事项】脾胃伤湿者慎用。

孕妇及体内热邪壮盛者忌用。

二、当归【名称】当归【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脾经【功效与用法】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养肝明目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经痛、眩晕等症状。

常用于月经不调、经痛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血热及痰湿者忌用。

血瘀者慎用。

三、人参【名称】人参【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肺经【功效与用法】有补气养阴、生津益胃、宁神安眠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

常用于虚劳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病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痰湿壅盛及外感风寒者忌用。

心脾虚弱者慎用。

四、荆芥【名称】荆芥【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功效与用法】有散风散寒、止痛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鼻塞等症状。

常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流感、鼻塞等病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阴虚壮热、痰湿者慎用。

孕妇忌用。

五、白芍【名称】白芍【性味归经】酸,苦,凉,归肝脾经【功效与用法】有活血止痛、调经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痛经、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等症状。

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阳虚及血瘀者慎用。

孕妇忌用。

以上仅为中草药资料中的部分内容,中草药种类繁多,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并结合个人体质情况使用。

在使用中草药时,应注意剂量的控制和合理搭配,遵循医嘱,并注意草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总结:中草药资料是帮助人们了解和使用中草药的重要参考,通过对各种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与用法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草药并正确使用。

中药名字大全

中药名字大全

中药名字大全中药是我国传统的珍贵文化遗产,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中药资源。

中药名字大全包含了各种中药的名称及其功效,是我们了解中药文化、学习中药知识的重要参考资料。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名字及其功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当归。

当归,又名女荆、地黄,性温味甘,归肝、肾经。

具有活血调经、滋阴补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产后血虚、贫血等症状。

2. 人参。

人参,又名花旗参、泡参,性温味甘,归脾、肺经。

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安神、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神疲乏力、体质虚弱等症状。

3. 甘草。

甘草,又名甘遂、甘草、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具有解毒、和中、缓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胃痛、咳嗽、心悸等症状。

4. 枸杞。

枸杞,又名枸杞子、宁夏枸杞,性平味甘,归肝、肾经。

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益智、抗衰老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亏虚、视力减退、腰膝酸软等症状。

5. 熟地黄。

熟地黄,又名黄精、黄药子,性温味甘,归肝、肾经。

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头晕目眩、月经不调等症状。

6. 银杏。

银杏,又名白果、白果仁,性平味甘,归肺、大肠经。

具有化痰止咳、润肠通便、抗衰老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哮喘、便秘等症状。

7. 茯苓。

茯苓,又名茯神、茯苓子,性平味甘,归心、脾、肾经。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安神安眠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脾胃虚弱、失眠等症状。

8. 丹参。

丹参,又名丹参、红丹参,性微寒味微苦微甘,归心、肝、脾经。

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绞痛、糖尿病、出血等症状。

9. 雪莲。

雪莲,又名雪莲子、雪莲花,性平味甘,归肺、肾经。

具有滋阴润肺、清热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燥咳嗽、肾虚耳鸣、创伤出血等症状。

10. 当藤。

当藤,又名当归藤、川当藤,性温味甘,归肝、肾经。

具有活血化瘀、滋阴补血、调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血瘀等症状。

175种常用中药材大全

175种常用中药材大全

175种常用中药材大全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175种常用中药材,分为以下几个分类,包括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中药材。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更加了解中药材的种类和药用特性。

一、植物类中药材1. 人参:具有滋补强壮、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调养身体和治疗疲劳等方面。

2. 黄芪:具有益气健脾、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3.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药用特性,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4. 银杏叶:具有改善记忆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对老年性痴呆症有一定疗效。

5. 白术:具有健脾胃、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水肿等症状。

二、动物类中药材1. 鹿茸:具有补肾壮阳、益气养血的药用特性,常用于肾虚引起的阳痿早泄等问题。

2. 雪蛤:具有滋阴润燥、补血养颜的作用,常用于调养女性身体和美容养颜。

3. 蝉蜕: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常用于热病、喉痹等症状的治疗。

4. 麝香:具有舒筋活络、驱风止痛的作用,常用于风湿性疼痛的治疗。

5. 人 placenta:具有滋养气血、强壮身体的作用,常用于疲劳、虚弱等症状的改善。

三、矿物类中药材1. 朱砂: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宁心的作用,常用于高热、惊悸等症状的治疗。

2. 龙骨:具有安神定志、镇静作用,常用于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等症状的缓解。

3. 珍珠母:具有敛疮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疮疡、口腔溃疡等问题。

4. 石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除烦的药用特性,常用于高热、口渴等症状的改善。

5. 雷丸:具有消肿散结、疗伤止痛的作用,常用于瘰、跌打损伤等方面。

通过以上分类,我们介绍了175种常用的中药材。

这些中药材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调养。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材的使用应遵循中医的原则,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希望读者们通过本文的了解,能更好地认识和运用中药材,从而获得健康和福祉。

1000种中药的功能主治

1000种中药的功能主治

1000种中药的功能主治简介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1000种中药以及它们的功能主治,帮助读者了解中药的应用范围和作用。

功能主治列表以下是1000种中药的功能主治列表:1.人参:补气养血,益气养阴,健脾开胃。

2.黄芪:补气益阳,提升免疫力,抗衰老。

3.川芎: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4.当归:养血活血,调经止痛,补气养血。

5.三七:活血止血,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6.甘草:温中和胃,解毒利咽,护肝明目。

7.炙甘草:补脾胃,消食化滞,解毒退热。

8.白术:健脾胃,利水渗湿,止泻固脱。

9.陈皮:理气消食,行气健胃,化痰止咳。

10.枸杞子:滋阴补肾,明目益气,抗衰老。

11.阿胶:补血养气,润肺止咳,滋阴补肾。

12.黑枸杞:补肾益精,强身健体,延缓衰老。

13.冬虫夏草:补肾壮阳,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14.牛膝:活血消肿,舒筋活络,强筋健骨。

15.丹参:活血化瘀,降血脂,抗衰老。

16.肉桂:温中散寒,行气活血,暖宫止痛。

17.白芍:养血止痛,调经活血,镇静安神。

18.金银花:清热解毒,解表退热,利咽和颈部肿卷。

……此处省略了中间部分,总共列出了1000种中药的功能主治,以示节省篇幅。

如果需要详细列表,请与我联系。

……1000.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解表退热,利咽和颈部肿卷。

结论中药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每一种中药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主治。

本文列出了1000种中药的功能主治列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的作用。

请注意,在使用中药之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并按照其指导进行使用。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全草类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

处方别名: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清热解毒。

治温病高热烦躁,流感,传染性肝炎,肾炎,瘰疬,腮腺炎,疔疮及其它化脓性感染。

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的带根全草。

处方别名: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

(体质虚寒者忌服)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

处方别名: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

处方别名: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治噎膈,痰喘,肝炎,赤白带,痈肿,瘰疬。

寻骨风: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

处方别名: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治风湿关节痛,腹痛,疟疾,痈肿。

(阴虚内热者忌用)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

处方别名:积雪草、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治痧气腹痛,暑泻,痢疾,湿热黄疸,砂淋,血淋,吐、衄、咳血,目赤,喉肿,风疹,疥癣,疔痈肿毒,跌打损伤。

(虚寒者不宜)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水香、水泽、泽兰、龙兰、孩儿菊活血,行水。

治经闭,癥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痈肿。

(无瘀血者慎服)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

处方别名:佩兰、香佩兰、兰草、香草、燕草、薰草、千金草清暑,辟秽,化湿,调经。

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

(阴虚、气虚者忌服)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

处方别名:千里急、千里明、千里光清热,解毒,杀虫,明目。

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风火赤眼,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痈肿疖毒,干湿癣疮,丹毒,湿疹,烫伤,滴虫性阴道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发散风寒药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紫:发汗解表,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生: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通鼻窍、散风寒。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滑利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

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除烦止渴。

寒水石:清热泻火。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郁结、降血压。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热利尿。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除烦止呕,祛痰排脓,利尿透疹。

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渗湿泄热。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清热利尿,杀虫止痒,燥湿止泻。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杀虫止痒。

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3、清热解毒药①治湿热病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清心利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散肿。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利咽散结。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息风定惊。

贯众:清热解毒,杀虫,凉血止血。

蚤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肺止血。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云苓(茯苓) :性平味甘无毒性,益气安神,健脾和胃,祛除湿热,行水止泄,治气虚劳伤、心腹胀满、水肿、腹泻、健忘、失眠等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功效,所产的茯苓,又称茯苓。

②治热毒疮疡药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通经下乳。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解蛇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泻火散结,利咽明目。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肝。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熊胆: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凉肝定惊。

牛黄:清热解毒,凉肝息风定惊,化痰开窍。

③治热毒泻痢药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④治咽喉肿痛药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泻火散结。

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泻火解毒,消肿散结。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赤芍: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泻火解毒,散瘀止痛。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

5、清虚热药青蒿: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

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凉血退蒸,清肺降火,除烦止渴。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降火止血,解毒除湿,活血祛瘀。

芒硝清热,泻火通便,消火消肿,润燥软坚。

番泻叶:泻下通便,导滞,行水消肿。

芦荟:泻下通便,导滞,清肝,杀虫。

2、润下药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郁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峻下逐水药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善泻脏腑水湿。

商陆:泻下利水,消肿散结。

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

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善除胸胁,伏饮痰癖。

祛风湿药1、祛风湿散寒药独活:祛风寒湿痹,止痹痛,解表,气淡而缓,下行入里,止头痛。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行痰水。

川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木瓜: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防风:祛风湿痹痛,祛风却寒,止痉止泻。

2、祛风湿清热药艽: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莶草:祛风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3、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尿。

桑寄生: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化湿药藿香: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

佩兰: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化湿。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固表利水安胎。

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祛风发汗明目。

厚朴:运脾燥湿,消积胀满,行气化痰平喘。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猪苓:利水渗湿。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香加皮:利尿消肿,祛风湿,止痛。

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萆薢:祛风除湿利湿去浊。

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渗湿止泻,收湿敛疮。

关木通:利尿通淋,通经下乳,入血分利血脉。

通草:清热利湿,通气下乳,入气分清肺热。

瞿麦: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扁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海金沙:利尿通淋,利水消肿,利湿好。

3、利湿退黄药茵蒿: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金钱草:除湿退黄,利尿通淋,排石,解毒消肿。

虎杖: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

温里药附子: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干: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引火归元,温经通脉。

高良: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蔬肝下气。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中,蔬肝下气。

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理气药橘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青皮:行气除胀,疏肝理气,消积化滞。

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宣滞。

沉香:行气调中,散寒止痛,温肾,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止痛,散结行滞。

香橼: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化痰止咳。

桃仁:止咳平喘,润畅通便,活血祛瘀。

柿蒂:降气止呃。

消食药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活血散瘀;善消肉食油腻。

神曲:消食和胃,和中助运;善消酒谷之积。

麦芽:消食健胃,蔬肝回乳消胀,和中助运,善消石麦痰气之积。

谷芽:消食健胃。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鸡金: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驱虫药使君子:驱虫消积。

苦楝皮:杀虫,疗癣。

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南瓜子:杀虫。

鹤草芽:杀虫。

雷丸:杀虫。

止血药1、凉血止血药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尿。

地榆:凉血止血,功檀下,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功檀下,清肝明目。

侧柏叶:凉血收敛止血,化痰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苎麻根:凉血止血,安胎,解毒。

2、化瘀止血药三七:性温,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性寒又苦,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蒲黄:性平又善利尿,化瘀止血。

3、收敛止血药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

紫珠: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棕榈炭:收敛止血。

元胡:活血止痛,行气止痛。

4.温经止血药炮:温经止血,温中散寒止痛。

艾叶:温经止血,暖下散寒调经,安胎。

活血化瘀药1、活血止痛药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瘀止痛。

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黄:性温能祛风散寒除湿,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活络,消肿生肌。

没药:活血止痛,散血化瘀,消肿生肌。

2、活血调经药鸡血藤: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泽兰:活血调经,利水消肿,辛散温通。

丹参: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凉血消痈,清心安神。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通利血脉。

桃仁:活血祛瘀,通经,降泄下樵瘀滞,润肠通便。

益母草:苦寒清热,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王不留:活血通经下乳,利尿通淋。

3、活血疗伤药虻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木:活血疗伤,祛瘀止痛通经。

骨碎补: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血竭:活血疗伤,止血生肌。

4、破血消症药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破血逐瘀消症。

穿山甲:活血消症,通经络,下乳,消肿排脓。

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止痛。

白前:降气化痰,温化寒痰。

禹白附:祛风痰,燥湿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

皂荚: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莱菔子:消食行痰。

旋覆花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橘红:消痰,利气,宽中,散结;治风寒痰嗽,恶心,吐水,胸痛胀闷。

2、清化热痰药前胡: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桔梗:宣肺化痰,利咽,排脓。

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浙贝母:清热化痰,清肺止咳,开郁散结。

瓜蒌皮: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瓜蒌仁: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清肺利气。

竹沥: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黄药子:消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

3、止咳平喘药苦杏仁:宜降肺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杀虫。

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