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蜂防治安全教育

合集下载

幼儿园马蜂防治安全教育(3篇)

幼儿园马蜂防治安全教育(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夏天的来临,各种昆虫也开始活跃起来。

其中,马蜂作为一种常见的昆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尤其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的好奇心强,很容易被马蜂蜇伤。

因此,为了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本文将针对幼儿园马蜂防治进行安全教育。

二、马蜂的特点及危害1. 马蜂的特点马蜂,又称黄蜂、野蜂等,属于膜翅目,蜂科。

马蜂体型较大,体长一般在1.5-3厘米之间。

它们的颜色多样,有黄色、黑色、棕色等。

马蜂的触角呈膝状,腹部细长,足部较长。

马蜂喜欢在树木、墙角、草丛等地方筑巢,巢穴呈球状或半球状。

2. 马蜂的危害马蜂具有强烈的攻击性,一旦被激怒,会群起攻击。

当人被马蜂蜇伤后,会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休克等。

对于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三、幼儿园马蜂防治安全教育措施1. 提高幼儿对马蜂的认识(1)教师应向幼儿介绍马蜂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等,使幼儿了解马蜂的基本情况。

(2)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幼儿直观地认识马蜂,提高他们的警惕性。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1)教育幼儿不要靠近马蜂窝,避免触碰马蜂。

(2)教导幼儿在遇到马蜂时,要保持冷静,迅速离开现场。

(3)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躲避马蜂的方法,如蹲下、弯腰、遮挡等。

3. 加强幼儿园环境管理(1)定期检查幼儿园内的植物,清除马蜂窝,避免马蜂在幼儿园内筑巢。

(2)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幼儿注意马蜂。

(3)加强幼儿园的绿化带管理,及时修剪树枝,避免马蜂在树洞等地方筑巢。

4. 做好应急处置工作(1)制定马蜂蜇伤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

(2)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如抗过敏药物、消毒剂等。

(3)对幼儿园教职工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总结马蜂作为一种常见的昆虫,对幼儿园幼儿的人身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幼儿园应加强马蜂防治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幼儿园环境管理,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模版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模版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模版马蜂是一种激烈的昆虫,具有强烈的防卫性,被蜇到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身体反应。

为了确保人们的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马蜂防治的基本常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以帮助人们了解如何安全地应对马蜂的威胁。

马蜂的危害:马蜂不仅具有很高的攻击性,而且它们的蜇针相当锋利且能够多次刺入人体皮肤,有些人会对马蜂的蜇伤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马蜂的蜇伤可能导致疼痛、肿胀、瘙痒、呼吸困难、呕吐等不良反应,并且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人们的生命危险。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模版(二)以下是一些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以确保人们能够避免马蜂的威胁,并在必要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一、了解马蜂的习性和生活习惯: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习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避免与其接触。

马蜂通常喜欢在高处筑巢,如树枝、屋顶等地方。

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但当马蜂被身体威胁时,它们会变得非常攻击性。

二、远离马蜂巢穴:避免靠近已知的马蜂巢穴,尤其是在巢穴周围的区域。

如果你发现有马蜂巢穴在家中或工作场所附近,最好寻求专业的帮助来将其清除。

三、避免马蜂的进攻:当你与马蜂生活在同一区域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激怒它们。

如果你发现有马蜂在你附近飞来飞去,请保持镇静,不要挥舞手臂或拍打驱赶。

如果你被马蜂追逐,试着迅速离开它们的领域。

四、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马蜂喜欢在垃圾和腐烂的食物周围寻找食物,因此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是防止马蜂进攻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理垃圾,处理食物残渣,可以减少马蜂在你周围的活动。

五、穿着适当的服装:在潜在的马蜂活动区域,穿着适当的服装可以提供保护。

尽量穿着长袖长裤,戴上帽子和长袜。

避免穿着鲜艳的颜色或花纹,因为这可能会吸引马蜂的注意力。

六、使用驱虫喷剂:如果你发现马蜂巢穴或马蜂经常在你周围出现,可以使用驱虫喷剂来驱赶它们。

请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喷剂,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七、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你对马蜂的清除和防治有任何疑问或担心,最好寻求专业帮助。

幼儿园防蜂叮安全教育

幼儿园防蜂叮安全教育

一、前言随着夏季的到来,蜜蜂、马蜂等昆虫开始活跃,给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制定本幼儿园防蜂叮安全教育方案。

二、教育目标1. 让幼儿了解蜜蜂、马蜂等昆虫的生活习性,认识到它们对人类的益处。

2. 培养幼儿对蜜蜂、马蜂等昆虫的敬畏之心,不随意捕捉、伤害它们。

3.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防蜂叮的方法和技巧。

4. 增强幼儿的应急处理能力,遇到蜂叮事件时能够冷静应对。

三、教育内容1. 蜜蜂、马蜂等昆虫的生活习性(1)蜜蜂:蜜蜂是勤劳的昆虫,它们采集花蜜、花粉,酿造蜂蜜,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

(2)马蜂:马蜂性情凶猛,防御能力强,它们主要以昆虫、果实为食,有时会攻击人类。

2. 蜂叮的危害(1)蜜蜂、马蜂的毒液含有酸性物质,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会引起疼痛、红肿、瘙痒等症状。

(2)过敏体质的人可能会对蜂毒产生过敏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休克、死亡。

3. 防蜂叮的方法和技巧(1)穿着长袖衣物、长裤,避免裸露皮肤。

(2)不要随意捕捉、伤害蜜蜂、马蜂等昆虫。

(3)遇到蜜蜂、马蜂时,保持冷静,不要跑动、拍打,以免激怒它们。

(4)使用驱蚊剂、防虫喷雾等驱赶昆虫。

(5)遇到蜂叮事件时,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缓解症状。

四、教育方法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讲解蜜蜂、马蜂等昆虫的生活习性、蜂叮的危害以及防蜂叮的方法。

2. 实地演练:组织幼儿进行防蜂叮应急演练,让幼儿亲身体验防蜂叮的方法和技巧。

3. 家园共育:向家长发放防蜂叮安全教育资料,提醒家长关注幼儿的安全,共同做好防蜂叮工作。

4. 主题活动:开展“防蜂叮,从我做起”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手抄报等形式表达对防蜂叮的认识。

五、教育评价1. 定期检查幼儿的防蜂叮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关注幼儿在园外的防蜂叮行为,确保幼儿的安全。

3. 针对防蜂叮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提高教育效果。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马蜂是一种十分凶猛的昆虫,当人们无意中接触到它们的巢穴或者扰乱了它们的生活环境时,它们会感到威胁并进行攻击。

被马蜂攻击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因此,了解马蜂的防治安全小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有关马蜂防治的安全小常识。

1. 避免靠近马蜂巢穴如果你发现了马蜂的巢穴,尽量避免靠近。

马蜂的攻击范围一般为30-60米,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它们就不太可能主动攻击。

因此,保持距离是预防马蜂攻击的最好方法之一。

2. 不要扰乱马蜂巢穴马蜂对于它们的巢穴非常重视,一旦感觉巢穴受到威胁,它们会进行攻击。

因此,不要试图扰乱或破坏马蜂的巢穴,比如用石块扔向巢穴或用棍棒敲击巢穴等。

3. 不要招惹马蜂当你发现马蜂时,最好保持冷静,不要试图去招惹它们。

不要用手或其他物体去抓住马蜂,也不要试图击打它们。

这样只会激怒它们,增加被攻击的风险。

4. 注意马蜂的巢穴位置在野外活动或者参观景区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尤其是树木、建筑物或者地面上是否有马蜂的巢穴。

如果发现了巢穴,应该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或者工作人员,让他们采取措施进行清除。

5. 穿着适当的服装如果你必须进入马蜂密集的地方,为了保护自己,应该穿戴适当的服装。

戴上帽子、穿上长袖长裤,将裤腿塞入长筒靴中,用手套保护手部。

另外,最好选择深色衣物,因为马蜂对于亮色更容易产生攻击欲望。

6. 若被马蜂攻击,迅速离开现场如果你被马蜂攻击,应该迅速离开攻击现场,并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比如树上的避难所、车内或者关闭的房间等。

同时用手或者其他物体尽量遮蔽面部,以减少被蜇伤的风险。

7. 尽快寻求医疗救治如果你被马蜂蜇伤,应该尽快寻求医疗救治。

马蜂蜇伤后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包括呼吸困难、发热、头晕等症状。

若出现以上症状,应该立刻就医。

8. 慎用杀虫剂在家中发现马蜂巢穴时,最好不要自行使用杀虫剂进行清除。

使用杀虫剂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否则可能会引发马蜂的攻击。

防马蜂蛰安全教育教案

防马蜂蛰安全教育教案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蜂的习性、分布及危害。

2. 培养学生预防马蜂蛰的安全意识。

3. 提高学生应对马蜂蛰的急救能力。

教学重点:1. 马蜂的习性、分布及危害。

2. 预防马蜂蛰的安全措施。

3. 应对马蜂蛰的急救方法。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掌握预防马蜂蛰的安全措施。

2. 让学生了解应对马蜂蛰的急救方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马蜂蛰伤图片。

3. 模拟马蜂蛰伤的道具。

4. 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马蜂蛰伤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马蜂蛰伤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防马蜂蛰安全教育。

二、新课讲授1. 马蜂的习性、分布及危害(1)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马蜂的习性、分布及危害。

(2)教师讲解:马蜂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它们具有攻击性强、繁殖速度快等特点。

马蜂蛰伤后,轻者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重者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2. 预防马蜂蛰的安全措施(1)教师讲解:在户外活动时,要尽量避免穿浅色、薄软的衣服,以免吸引马蜂。

(2)提醒学生:不要在马蜂活动频繁的地方停留,如花丛、草丛等。

(3)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3. 应对马蜂蛰的急救方法(1)教师演示:如何用肥皂水清洗被蛰部位。

(2)讲解:如果出现过敏反应,要及时就医。

(3)模拟马蜂蛰伤的急救演练。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掌握了哪些防马蜂蛰的安全知识?3.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四、课后作业1. 向家人和朋友宣传防马蜂蛰的安全知识。

2. 收集有关马蜂蛰伤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马蜂的习性、分布及危害,掌握了预防马蜂蛰的安全措施和应对马蜂蛰的急救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马蜂是一种激烈而危险的昆虫,它们常常会建造巢穴在居民区、公园和树林附近,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威胁。

为了防止被马蜂攻击,我们需要了解马蜂的特点,并采取一些适当的预防措施。

首先,了解马蜂的特点是很重要的。

马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它们通常会建造巢穴,每个巢穴内有数十到数百只马蜂。

马蜂的蜇刺含有强烈的毒素,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很大。

被马蜂蜇伤后,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引发过敏反应和休克。

为了防止被马蜂攻击,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靠近马蜂巢穴:当你发现马蜂巢穴时,尽量避免靠近。

不要试图去摧毁马蜂巢穴,这样只会激怒马蜂,增加被攻击的风险。

如果马蜂巢穴位于住宅附近,建议及时联系专业的马蜂防治单位进行处理。

2. 注意穿戴适当的服装:当你需要前往山林或草地等环境中时,尽量穿戴长袖、长裤,将裤子的下边放入袜子中,尽量避免露出皮肤。

可以选择浅色的衣物,因为马蜂对亮色的衣物更容易被吸引。

3. 避免使用香水和香水类化妆品:马蜂对香水和香水类化妆品有很强的吸引力,使用这些物品会增加被马蜂攻击的概率。

4. 不要扰乱马蜂巢穴:如果你无意中靠近了马蜂巢穴,发现有马蜂飞来飞去,不要慌张,保持冷静,缓慢地离开巢穴附近。

不要试图去驱赶或打扰马蜂,这样只会引发更多的马蜂攻击。

5. 善用马蜂防护装备:如果你需要进行一些马蜂防治工作,如清除马蜂巢穴,可以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蜂网帽、厚重的衣物和手套等,减少被马蜂攻击的概率。

6. 学习和掌握马蜂蜇伤的急救知识:如果不幸被马蜂蜇伤,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用热水泡洗被蜇伤的部位,尽量挤出蜇刺,并用冰敷降低肿胀和疼痛。

注意观察症状是否恶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头晕、嘴唇发紫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来预防马蜂的侵扰。

比如,在野餐或户外活动前,要及时清理周围的垃圾和食物残渣,减少马蜂被食物吸引的机会。

在露天用餐时,可以使用一些驱蚊草、驱蚊液等防蚊驱虫的产品,减少被马蜂侵扰的可能。

防马蜂蛰安全教育教案

防马蜂蛰安全教育教案

防马蜂蛰安全教育教案
【活动目标】
1. 了解马蜂的外形特征。

2. 知道马蜂的毒性及危险性。

3. 了解如何防范马蜂的蛰咬。

【活动准备】
1. 马蜂的图片或实物。

2. 收集有关马蜂的新闻、图片等资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引导语:同学们,你们见过马蜂吗?你们知道马蜂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有关马蜂的知识。

2. 出示马蜂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马蜂的外形特征。

3.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于马蜂的了解和认识。

二、学习新课:
1. 介绍马蜂的外形特征。

(1)头和胸部呈黑色,体型较大,翅膀短而厚实,尾部有一明显的黄色或黄黑色的横纹。

(2)毒性很强,一旦被刺伤,疼痛难以忍受。

2. 介绍马蜂的毒性及危险性。

(1)马蜂的毒性很强,一旦被刺伤,伤口会迅速红肿、疼痛,甚至出现呕吐、休克等严重反应。

(2)马蜂喜欢在隐蔽的地方筑巢,如:树洞、墙洞等,而且不容易被人发现。

(3)由于马蜂喜欢攻击干扰它们的动物和昆虫,所以当遇到威胁时,它们会主动发起攻击。

3. 介绍如何防范马蜂的蛰咬。

(1)遇到马蜂时,不要靠近或用手去触碰,应迅速离开现场。

(2)不要穿短袖衣服、裙子等容易被马蜂刺伤的服饰。

(3)如果被马蜂蛰伤,要立即到医院治疗。

三、课堂巩固:
1. 请学生根据自己对于马蜂的了解和认识,总结出马蜂的特征、危险性和防范方法。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请教或者查阅相关资料。

2024年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三篇)

2024年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三篇)

2024年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马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

属膜翅目之马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般气温在12~13℃时,马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

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

晚间归巢不动。

有喜光习性。

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

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

马蜂嗜食甜性物质。

在500米范围内,马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毒素和螫针:马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2类,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

马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人。

中毒表现:马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

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

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马蜂袭人的原因1.气候: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平均温度升高,使越冬马蜂数量增加。

安康境内目前大约有12-15万个蜂巢(平均每县区约2万个)。

2.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马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营造的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马蜂取水提供了便利;马蜂喜食蜜源性食物,数据显示,油菜推广率最高的紫阳县受马蜂危害最为严重,4年来有344人被螫伤,10人死亡。

3.人为伤亡:人中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马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饮酒的人易受到马蜂的攻击。

控制方法1.药物熏杀春季是马蜂开始建巢活动的重要时期,要重视抓住这时只有少量越冬蜂(每1只蜂建1巢)、葫芦包还较小的有利时机,在城镇周围、道路两端、游憩林区、登山路径等区域进行普查,及时发现建巢活动,要在小巢期或摘除小巢销毁或用布条、毛巾沾上农药挂在小巢上熏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马蜂防治安全教育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马蜂防治安全教育
2—3班肖鸣华
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马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

属膜翅目之马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般气温在12~13℃时,马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

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

晚间归巢不动。

有喜光习性。

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

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

马蜂嗜食甜性物质。

在500米范围内,马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毒素和螫针:马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2类,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

马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人。

中毒表现:马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

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

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马蜂袭人的原因
1.气候: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平均温度升高,使越冬马蜂数量增加。

安康境内目前大约有12-15万个蜂巢(平均每县区约2万个)。

2.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马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营造的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马蜂取水提供了便利;马蜂喜食蜜源性食物,数据显示,油菜推广率最高的紫阳县受马蜂危害最为严重,4年来有344人被螫伤,10人死亡。

3.人为伤亡:人中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马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饮酒的人易受到马蜂的攻击。

控制方法
1.药物熏杀春季是马蜂开始建巢活动的重要时期,要重视抓住这时只有少量越冬蜂(每1只蜂建1巢)、“葫芦包”还较小的有利时机,在城镇周围、道路两端、游憩林区、登山路径等区域进行普查,及时发现建巢活动,要在小巢期或摘除小巢销毁或用布条、毛巾沾上农药挂在小巢上熏杀。

2.适时摘巢先用杀虫剂射喷蜂巢出口和巢外蜂群,随后用编织袋套住蜂巢快速扎紧袋口,然后摘除蜂巢,蜂巢连袋投入水中或浇上汽油用火烧掉。

摘巢时间应在晚上或雨天进行。

3.用高压水枪除蜂、火攻建在高处人员难以达到的蜂巢,用高压水枪瞄准蜂巢猛喷,将蜂巢打碎。

也可在长竹竿一端扎上浸过燃油的废旧棉花,点燃后伸到蜂巢边烧毁蜂巢。

事先需疏散周围群众,注意防火。

4.焚毁蜂群深秋季节,当气温降低至15度时马蜂就开始离巢,迁居至石洞、草堆等比较温暖处去避寒,常数百只聚拢抱成一团,抵御寒冷。

发现蜂群可用火焚烧。

5.引诱捕杀马蜂有造巢取水的特点,于蜂取水的地方,可人工挖掘水坑或放置盛水器皿,加入农药,当马蜂吸水时即会中毒死亡。

同时要注意人畜饮水安全。

6.尸体捕杀马蜂不但喜食蜜蜂,也咬食同类的尸体,利用这一习性,在它扑食尸体时,用木拍消灭。

拍打时一定要对准,否则大马蜂一拍不中就会反冲蛰人。

7.携药毒杀大马蜂笨拙,可用小纱网拍轻轻按住,然后用镊子将它夹住,将毒性较强的农药糖液涂在马蜂的胸部和腹部,再把它们放走。

这些马蜂回巢后,其它马蜂就会来舔食其身上的有毒糖液,致使全巢中毒。

使用福建农业大学研制的“毁巢灵”,通过“自动敷药法”进行防治,效果显着。

捕到马蜂后,放入100~150毫升的瓶内,瓶内预置“毁巢灵”粉剂,借马蜂挣脱振翅的气流,自动将药粉均匀地敷散到蜂体各部分,打开瓶盖放蜂回巢,即可很快污染全巢,达到毁除蜂巢的目的。

8.防范法:春季至夏季在马蜂造巢取材的牛粪中喷洒农药。

马蜂的预防:
①注意不要惊扰马蜂,出门带帽子。

②庭院要经常修剪树木,翻松土壤,减少马蜂筑巢的机会,房前屋后避免栽种多汁植物,减少马蜂进入宅院的机会。

③不要在村庄附近养蜜蜂。

④不应在空旷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以免马蜂集结。

⑤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饮酒、使用化妆品。

⑥马蜂是色盲,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

⑦被蜂群攻击,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

⑧野外作业时应观察周边环境,避免惊扰蜂巢,在马蜂分布密集区作业要穿深色长衣裤防护。

⑨野外调查时如遇见单飞的马蜂在周围盘旋,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范围,绝不要挥赶或骚扰它,也不要距离很近观察马蜂,要尽快离开,以免它发出讯息招来群蜂攻击。

⑩在人类活动区附近发现马蜂巢穴,没有完善的防护装备切勿自行摘巢,报告消防部门处理。

野外作业人员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蛇药、息斯敏等)。

紧急处理:
马蜂腹部毒针刺入皮肤即注入毒液。

中毒后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过敏性体质的人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肝功能衰竭。

若是马蜂蜇伤,要立即检查蜇伤处,挤出毒液,涂抹食醋中和毒液,还可涂皮炎平、南通蛇药、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紫花地丁捣烂外敷,重伤可用0.1%肾上腺素0.5ml皮下注射或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局部剧痛者,可用0.1%利多卡因或0.5%—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重症在伤口近心端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结扎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