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活动中心设计说明全解-共24页
居住小区文化活动中心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文化活动中心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郑州市某新建居住小区为了完善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满足居民在工作、生活之余,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拟建小区文化活动中心。
二、用地概况:1、基地图(附后)。
2.地理气候条件:位于中国中南地区,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37摄氏度,最冷月气温零下5摄氏度。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1.学习和掌握文化类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有关知识2.初步了解文化建筑内部流线的组织和功能布局的合理分工,学习复杂建筑空间的有机组合和灵活处理,加强上下交通空间内容设计的认识。
3.解决好建筑布局同自然环境和基地的关系,注意内外空间的结合。
加强建筑设计环境观及人本思想,给公众提供一个富有时代感、轻松的休息、交往的空间环境。
4.了解建筑结构的布局与形式。
5.加强线条、字体、构图、着色透视图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四建筑使用内容和使用面积分配小区会所总建筑面积约1000㎡(按轴线设计,可增减10%)。
建筑层数2—3层。
面积分配:♦1.公共活动用房♦多功能厅:150 ㎡,(功能上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作报告厅、小型演出集会厅,附设放映室15㎡,储藏室15 ㎡,多功能厅要设置独立对外的出入口。
)♦咖啡厅:60㎡,操作间15㎡。
阅览室:60 ㎡,书库15㎡。
♦展览厅:60㎡(可设置成展廊、展厅,可独立布置,也可结合走廊、休息厅等布置)♦游艺室用房:60㎡x2,学习用房:60 ㎡x2♦2、行政管理用房♦办公室15㎡x2;会议室30㎡;接待室30㎡♦3、辅助用房:♦设备室15㎡;值班室15㎡;厕所15㎡x2♦走廊、楼梯和门厅、过厅等面积合理考虑♦4.室外空间环境布置♦要求室外道路交通组织合理,布置一定的室外休息活动场地、绿化、建筑小品等,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五、图纸成果及表现要求♦ 1. 图纸张数:一号绘图纸2张,800mm(长)×550mm(宽),透视图二号图幅大小,(可依据需要单独一张二号透视图表现,表现方法不限)♦ 2. 图纸内容:♦(1)设计说明:包括经济技术指标及图示分析说明。
某文体中心设计说明

Xxx文体中心弱电系统1.概述工程概况 :xx县文体中心基地位于XX县开发新区,南临二环西路,西临文体路,北向为城市规划道路,用地面积107300,平方米.该建筑群含体育馆,体育场,文化活动中心以及待建的游泳馆.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设计主要解决xx县文体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文化活动中心的弱电系统整体规划设计问题。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深入的、与xx文体中心各场馆使用功能相一致的施工图设计。
根据“xx县文体中心设计需求报告”,我们把弱电子系统分为智能化、信息化,比赛专用,演出专用相关的系统四部分。
智能化包括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广播系统。
信息化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固定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和数据网络系统。
比赛专用系统包括电子显示屏系统、计时记分与现场成绩处理系统、扩声系统、赛时管路预留、电动升旗系统、信息发布系统。
演出专用系统包括舞台机械、舞台灯光、剧场扩声系统。
2.设计依据3.园区整体规划XX县文体中心的智能化设计应将文体中心的各场馆,剧院及预留设施作为统一的整体考虑,建立联系各场馆的电信通道,各单体(体育场、体育馆、文化活动中心)设置相对独立的智能化各子系统,在文化活动中心设置智能化监控中心(位于体育馆的消防安保监控室)、数据网络中心、固定通信中心,作为整个园区的总控制中心和通讯中心。
智能化监控中心作为整个区域的智能化总控中心,在智能化监控中心形成统一的消防中心、安防中心、广播中心。
各场馆的智能化子系统与体育馆的智能化监控中心之间进行联网,信息共享,由体育馆的智能化监控中心统一指挥调度。
3.1 园区固定通信规划体育馆的固定通信中心机房作为整个区域的中心机房,通信外线来自电信运营商,双路由(通信外线接驳点位置需由甲方提供具体位置)引入体育馆固定通信中心机房,考虑在体育馆固定通信主机房采用中心模块、其它场馆单体设置远端模块组网成局。
完全满足现组网要求,并均有一定的扩容能力,系统为容量型全分散结构,系统可扩展性好,可实现平滑扩容,做到网络建设于业务发展同步。
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说明

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说明作业名称: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者:高艳东专业班级:建筑学1004班日期:2012年12月16日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说明大学生活动中心是为活跃校园文化,增进文化交流,改善校园环境,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而拟建的高品位、高质量、综合性的建筑,以满足现代学生文化活动和学术交流的需要。
一:概述该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主要为北方某高校设计的,建设于规划新校区的交流广场,四条校园主干道在此交汇,而且此处是校园景观主轴上重要的一个节点。
基地东侧是规划中的体育场,南侧主教学楼,西侧是体育教学楼,北侧是景观带。
该大学生活动中心基地外主要采用窗户与屋顶协作采光,主要材料为黄砖砌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二:设计依据《大学生活动设计任务书》《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规范》三:设计构思1.文化性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大学生观看文艺演出,进行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参与各项校园活动和进行交流的地方。
因此,本方案体现的是一种高贵、典雅、富有戏剧性又极具个性的校园文化建筑的品质。
方案造型简洁大方,显得宁静优雅而又不失动感,主入口位于建筑的南侧2.运动性大学生活动中心紧邻校区规划中的的校园交流广场,在空间上应与校园的交流广场乃至校园进行场所上的交流与互动。
因此,作为校区景观轴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的活动中心,与整个校园环境相匹配。
活动中心的前广场与校园的交流广场形成开放、交流的空间关系。
3.开放性大学生活动中心与校园交流广场形成空间上的交流与互动,在这里,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活动场所,活在交流广场上闲庭信步,或在活动中心前广场驻足观赏,或在剧场选择优秀的节目等。
总之,这座建筑给大学生提供了进行各项开放的文化活动的选择。
机会。
4.时代性大学生活动中心是为活跃和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大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个人的爱好得到更好的发挥,而新建的校园文化活动基地,因此,活动中心的设计不仅反映了高等学府教书育人的文化气息,和优雅的环境,而且体现了个性化时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的时代精神。
文化体育中心文化体育及公共设施初步设计说明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文化体育及公共服务设施初步设计说明(节选)概况五棵松文化体育及公共服务设施位于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内,是20XX年北京奥运会的配套设施。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建设用地位于北京市区西部,复兴路(西长安街延长线)以北,西四环路以东,西翠路以西,总用地面积约52.0377公顷。
规划用地分为两部分,包括城市公共绿化带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
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内沿西四环路东侧和复兴路北侧分别预留了100米和50米宽的城市公共绿化带用地,共约11.2698公顷。
其余为城市建设用地和公共绿地,共约40.7679公顷。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被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中路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临时由20XX年北京奥运会篮球馆和棒球场组成,赛后南部为一个体育公园,篮球馆保留。
本工程位于用地北侧呈L型并跨过五棵松体育馆中路,是体育中心内的主要建筑物。
交通条件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位于西三环和西四环之间,用地南侧紧邻东西向贯穿北京市区的地铁1号线,交通极为方便。
其周边共涉及10条城市快速路和主次干道,从西向东依次为:永定路、西翠路、东翠路、西四环路;从北向南依次为:阜石路、金汤路、玉渊潭路、万寿路西街、复兴路。
本用地北侧新开城市次干道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北路,红线宽度40米;在用地内与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北路平行新开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中路,红线宽度30米。
五棵文化体育及公共服务设施由五部分组成① 商业建筑② 酒店式公寓③ 文化体育产业④ 综合楼⑤ 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约28.7万平方米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设计指导思想① 注重形成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的整体效果,突出五棵松体育馆的主体地位。
② 充分考虑本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在交通、绿化、奥运场馆等方面的优势。
③ 综合考虑功能、环境、交通、建筑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本工程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设计特点① 线性布局,南北切分② 简洁体型本方案在造型上忠实的反映了用地条件及功能对造型的要求,没有进行过多的装饰和变异。
体育馆建筑设计说明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一.项目概述:xx市一中拟建的综合体育馆坐落于xx市第一中学校区内,总建筑面积7750平方米,占地面积3870平方米。
规划用地总面积与学校用地面积平衡,本项目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
1.功能定位:首先满足学校正常教学要求,兼顾校际市域范围内专项比赛的要求。
2.功能要求:教学要求: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要求:应设贵宾接待室、休息室等用房,满足教学要求。
无比赛时可提供更多的教学训练场地。
比赛要求:能举办地方性、校际的手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武术、体操等项目的比赛,同时满足平时训练、演出、集会等功能。
一馆多用:满足集会、训练、比赛、演出等综合性使用要求。
提高场馆的经济性。
二.建筑设计1.功能设计:为满足日常教学及比赛、演出要求,故把整个体育馆分为二个部分,一楼为多功能体育馆及配套服务用房,二楼三楼为乒乓球室,三楼为羽毛球室。
2.形体设计:在充分研究学校的建筑风格和校园肌理后,我们将校区内现有建筑的红砖白墙进行了新的演绎。
在拟建综合体育馆外墙采用新型保温节能环保材料,不变的红与白,变化的新的肌理,营造契合体育馆建筑内涵的空间。
经济性的反映,此造型结构简单,构造明确,避免了复杂结构带来的造价上升。
3.流线设计:体育馆主入口设于西面,并设小型入口广场,正对校园北门的主干道;主要为观众及学生入口,次入口设于东面,主要为贵宾入口,结合地形在此设有入口广场,停车场,与校区对外出口相接。
兼顾了体育馆对外的功能。
至其余疏散口设于北面和南面,利用环形道路解决疏散及消防要求。
14.结构与材质设计:结构采用钢筋混凝框架,屋面为管桁架钢结构屋面体系。
三.技术设计1.剖面设计:观众视线设计:观众视线设计合理,取篮球场边缘升高800作为视点,看台每排升起6厘米,排距0.8,座宽0.5,短排座,采用折线法计算升起高度。
满足观众视线要求。
设备用房:位置合理,消控室、通风机房设置在首层。
建筑物理要求:采用消声处理,满足声学要求,比赛场地采用木地板。
文化馆设计方案说明

文化馆设计方案说明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文化馆作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我们精心设计了这座全新的文化馆。
二、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文化馆的设计以服务人群为核心,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的需求。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功能分区,为人们提供便捷、舒适、多样化的文化体验。
2、文化传承与创新在设计中,注重对本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同时融入现代创新元素,使文化馆既具有历史底蕴,又充满时代活力。
3、开放性与互动性打破传统文化馆封闭的格局,营造开放、互动的空间氛围。
鼓励人们参与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共享。
三、总体布局文化馆主体建筑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展览区、活动区和服务区。
1、展览区位于文化馆的一层和二层,包括常设展厅和临时展厅。
常设展厅主要展示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临时展厅则用于举办各类主题展览。
展览区采用了先进的展示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为观众带来丰富多样的观展体验。
2、活动区分布在三层和四层,设有多功能厅、培训教室、排练室等。
多功能厅可举办大型演出、讲座、会议等活动;培训教室用于开展各类文化培训课程;排练室供文艺团体和个人进行排练。
3、服务区位于五层,包括休息区、咖啡厅、文创商店等。
为观众提供休息、交流和购物的场所,提升文化馆的服务品质。
四、功能分区详细说明1、展览区常设展厅以时间轴为线索,展示本地的发展历程和文化演变。
通过实物、图片、文字、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本地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设计了互动展示区域,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虚拟现实等技术,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文化。
具有灵活的空间布局,可根据不同的展览主题进行快速调整。
配备了专业的灯光和音响设备,为展览营造良好的氛围。
2、活动区多功能厅拥有先进的舞台设备和音响系统,能够满足各类演出的需求。
文体活动中心设计说明全解

第一部分:** 公司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方案设计设计说明书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一节概述一、工程概况** 公司是一高效现代化矿井,现有在职职工6000人,年产量750 万吨原煤。
根据淮南矿业集团第41次董事会决定,** 公司为改善矿区职工文体活动,促进职工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满足职工体育活动、比赛训练的需要,同时兼顾** 公司的职工会议、文艺演出需求而建设的矿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
** 公司职工文体活动中心设计定位为职工文化活动综合性多功能场馆,能满足篮球比赛、职工大会、小型文艺演出及职工文体活动的需要。
主厅可举办国家级比赛——篮球、双杠、鞍马、吊环、平衡木、跳马、自由体操、单杠、高低杠等室内竞技比赛之用,主要承担矿际比赛及训练、集会、文艺演出等。
主厅包括比赛场地、固定坐席、活动坐席、主席台及支持活动正常运转的办公、设备用房。
相对于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而言,矿活动中心更加注重其经济实用性、多功能、高效节能和运行成本低,同时体现矿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矿区建筑的文脉传承。
本次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单体方案设计,下一步将进行广场环境景观设计。
二、设计依据1、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的建设项目2008年7月16日通过淮南矿业集团董事会组织的论证和评审。
2、淮南矿业集团签发《淮南矿业集团二届四十一次董事会会议决议》同意多功能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方案的通知文件,同意在** 公司、潘三矿、顾桥矿、新庄孜矿建设职工文体活动中心。
3、规划用地地形图及规划用地红线图。
4、**公司职工文体活动中心设计任务书——2008年8月。
5、** 公司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的设计建议。
6、工程地质资料。
7、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规范与规定。
1三、设计等级1、建筑等级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 公司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工程为中型文化活动中心建筑,等级为丙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
2、防火等级根据GB 50016-2006 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现将本建筑耐火等级定为二级。
[文化广场设计说明]文化艺术中心设计说明
![[文化广场设计说明]文化艺术中心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3e1e545502d276a201292e04.png)
[文化广场设计说明]文化艺术中心设计说明[文化广场设计说明]文化艺术中心设计说明篇一 : 文化艺术中心设计说明厦门市新圩文化艺术中心方案设计说明概述一( 工程建设的场地及建设规模1.区位及项目简介:新圩文化艺术中心地处舫山北路一侧、区域及周边自然环境优美。
建筑规模:建筑面积17793.1平方米建筑使用件质:市民服务建筑物耐火等级:一级2(总体设计与建筑平面布置周围环境状况新圩文化艺术中心基地东南为规划道路,西北为其他相邻地块。
消防车道:利用城市道路及建筑物室外道路场地,能环通。
消防水源:直接从市政管网取得。
防火间距:满足。
消防控制室:位于底层,与最近出入口距离满足要求。
3(防火分区各个场馆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
4(安全疏散各防火分区均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疏散楼梯和底层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及安全出口的宽度距离符合要求。
二、给排水1(消防水源消防给水水源利用城市自来水。
喷淋泵直接从市政消防进水管抽水。
2(室内消火栓系统各层建筑均设室内消火栓系统。
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为15升,秒,系统作用时间按2小时计。
2小时消防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本工程不设消防泵。
室外设水泵接合器一套。
3(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文化艺术中心各个场馆均设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其设计流量为26升,秒。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设稳压泵稳压。
自动喷淋系统设水力报警系统一套。
喷淋泵采用100DL—2立式离心泵二台,一用一备。
4(建筑灭火器配置要求本工程各层均设有灭火器。
各处均按中危险级配置灭火器。
三、暖通报告厅设置排烟系统,设置高温排烟混流式通风及280度防火阀,平时关闭,火灾时防火阀打开,排烟风机同时运转,到280度时防火阀关闭,同时排烟风机停止运行。
四、电气1(供电电源:消防用电设备,例如喷淋泵,疏散指示灯,应急照明灯等,采用双电源末端切换供电。
,)2(走道、疏散门设置疏散指示灯,自带镉镍电池,放电时间大于20min。
3(人员集中的报告厅、多功能厅、阅览室等房间,设置自带镉镍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公司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方案设计设计说明书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一节概述一、工程概况**公司是一高效现代化矿井,现有在职职工6000人,年产量750万吨原煤。
根据淮南矿业集团第41次董事会决定,**公司为改善矿区职工文体活动,促进职工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满足职工体育活动、比赛训练的需要,同时兼顾**公司的职工会议、文艺演出需求而建设的矿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
**公司职工文体活动中心设计定位为职工文化活动综合性多功能场馆,能满足篮球比赛、职工大会、小型文艺演出及职工文体活动的需要。
主厅可举办国家级比赛——篮球、双杠、鞍马、吊环、平衡木、跳马、自由体操、单杠、高低杠等室内竞技比赛之用,主要承担矿际比赛及训练、集会、文艺演出等。
主厅包括比赛场地、固定坐席、活动坐席、主席台及支持活动正常运转的办公、设备用房。
相对于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而言,矿活动中心更加注重其经济实用性、多功能、高效节能和运行成本低,同时体现矿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矿区建筑的文脉传承。
本次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单体方案设计,下一步将进行广场环境景观设计。
二、设计依据1、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的建设项目2019年7月16日通过淮南矿业集团董事会组织的论证和评审。
2、淮南矿业集团签发《淮南矿业集团二届四十一次董事会会议决议》同意多功能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方案的通知文件,同意在**公司、潘三矿、顾桥矿、新庄孜矿建设职工文体活动中心。
3、规划用地地形图及规划用地红线图。
4、**公司职工文体活动中心设计任务书——2019年8月。
5、**公司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的设计建议。
6、工程地质资料。
7、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规范与规定。
三、设计等级1、建筑等级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公司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工程为中型文化活动中心建筑,等级为丙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防火等级根据GB 50016-2019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现将本建筑耐火等级定为二级。
3、抗震等级根据国家抗震裂度划分区域表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确定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按照7度进行构造设计。
四、设计规模1、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用地面积:23500平方米。
2、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的设计规模:总建筑面积:3286.6平方米。
3、职工活动中心分项建筑面积组成:其中:主多功能厅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辅助用房建筑面积:1646.6平方米4、会议观众席为1089座:其中固定座位270座,活动座位817座,残疾人座位2座。
演出观众席为1099座:其中固定座位270座,活动座位827座,残疾人座位2座。
比赛观众席为630座:其中固定座位450座,活动座位180座。
五、设计范围根据设计合同,由本院承担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工程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专业设计及环境工程设计工作。
设计范围不包括建筑室内二次装修、综合布线、建筑声学设计。
其它外部电源、通讯线路、工矿道路、煤气、供热、市政工程设施等均由相应的部门承担。
设计范围虽未包括建筑二次装修,但考虑到设计的完整统一性和便于建设单位掌握本工程总造价,在施工图阶段对二次装修提出方案性设计要求。
六、基地环境本项目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用地位于进矿主路北侧的地块,地势平坦。
处在矿办公区与生活区的交汇处,形成矿区新的景观节点。
地块北侧有两个大水池,与办公楼隔广场相望,景观面完全敞开,地块南侧为食堂及职工宿舍生活区。
第二节设计基本原则一、设计原则1、为煤矿中心区增添一个亮点,使其与矿区既有机融合,保持矿区建筑文脉、建筑空间的延续性、协调性和完整性,又体现出体育建筑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色。
2、追求经济实用型的矿区综合活动建筑形式,充分体现其功能使用的合理性、项目的可实施性、运行的高效、节能、低成本、多功能,以及建筑造型的时代感和标志性,创造一个健康、节能、绿色的综合活动场馆。
3、以创造宜人的矿区公共空间为原则,设计中强调合理的使用功能布局,顺畅的交通组织,丰富的空间序列,愉悦的环境气氛,通过一系列形态各异的公共空间的设置,为职工创造一个生动、实用、舒适的文体活动环境。
4、体现**公司蓬勃发展的动态趋势,创造独特的形体,在满足多功能活动场馆建筑功能要求和矿区总体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表达现代技术与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设计理念。
二、相关技术措施1、建筑1)独具特色的建筑造型,与周围环境氛围营造的设计理念,赋予多功能场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且更具雕塑美感。
通过虚实对比及材料质感对比,体现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建筑造型。
2)注重体现“环境、生态、文脉”这个当今时代建筑的主旋律,并贯彻于建筑的各个角落。
走廊的屋顶天窗,使走廊的采光效果良好,避免了暗走廊的存在,充分节约能源;侧墙顶部局部可电动开启百叶窗,可疏导气流,减少空气负压和排烟,同时还能获得虚实对比强烈的新颖建筑造型效果。
2、结构主体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屋盖为大跨度新型球形网架结构,看台下为框架结构。
充分体现建筑技术的先进性及建筑造型与结构的完美统一。
3、空调根据使用功能采用“上送下回”的中央空调系统,以满足大空间及体育比赛要求,且既经济节约又照顾到观众的舒适度。
4、信息手段现代建筑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具有现代化的通讯与智能手段。
本活动场馆除设置通常的消防控制系统(包括自动喷淋及消防水炮系统、红外消防探测报警系统)、电力照明系统、灯光音响系统外还引入综合布线系统、通讯网络系统等多种现代化控制系统,使建筑更具智能化。
第三节技术经济指标一、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23500㎡活动中心占地面积:2940㎡总建筑面积:3286.6㎡其中:计容率面积:3286.6㎡建筑高度:16.3m容积率:0.14覆盖率:12.5%比赛时观众厅总座位数:630席其中: 固定座位:450席活动座位:180席残疾人座位:0席会议时观众厅座位数:1089席其中: 固定座位270席活动座位817席残疾人座位2席演出时观众厅总座位数:1099席其中: 固定座位:270席活动座位:827席残疾人座位:2席二、主要用房面积分配:1、演出后台用房: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第一节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一、设计依据除设计总说明中所阐述的依据性文件外,尚有: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19)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19,J114-2019)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19)(J256-2019)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GJJ75—97)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7、《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31 J42-2019)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9)9、国家及地方其他有关建筑设计规范与规定。
二、工程所在地环境基础资料1、基地的地形、地质测量(详见第四章说明)。
2、气象条件:本工程位于安徽省凤台县西部,西临颍上县。
凤张公路直达矿区、潘谢公路、合阜高速及淮阜铁路从矿区边缘通过。
1)地理坐标:北纬:32°45'~32°50',东经:116°26'~116°30'2)温度:极端最低温度:-22.8℃;极端最高温度:41.2℃;年平均温度:15.1℃。
3)相对湿度:平均:74 %。
4)风速:全年主导风向东风、东南风,平均风速: 3.18m/s最大风速(10m高):20m/s5)年降水量:平均年总降雨量:926.3 mm6) 最大降雪量:16cm7)最大冻结深度:30cm8)西淝河、淮河闸百年一遇内涝水位(西淝河闸关闭时)为+25.20m。
第二节总平面布置一、总体布局本项目用地位于进矿主路北侧,进办公区主路东侧的地块,地势平坦,处在矿区现有绿化带区。
设计布局将活动中心布置在地块南侧(原有水池南侧),主办公楼的东南方向。
活动中心西面主入口正对职工生活区及食堂之间的道路,形成矿区与生活区之间的景观节点。
设计将活动中心与以后的环境设计之间进行景观处理,将两者有机地连为一体,使整个活动中心规划更加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并且分期建设的建筑文脉统一、协调完整。
二、竖向设计职工文体活动中心±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26.50m。
三、交通流线组织观演大厅以及相应的辅助用房如音乐厅、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化妆室、办公管理用房以及设备用房既有内部通道相互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拥有各自出入口。
活动中心辅助用房独立于主厅外靠近规划路一则,可通过内部通道与主观演厅紧密联系,通道关闭时亦可单独和直接对外使用,既有联系又互不干扰。
鉴于活动中心平时主要人流来自生活区,本设计主要出入口设在地块西南侧进办公区主要道路上,并设置集中硬地广场,作为活动中心集散空间,并设计若干斜向道路加强地块的导向性。
观演厅在对外开放时,观众利用东、西两侧的入口进入,左右独立。
演职人员、运动员、工作人员入口设在南面,通过广场与进矿东西向路紧密联系,方便快捷。
第三章建筑设计第一节、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一、设计依据除设计总说明中所阐述的依据性文件外,尚有: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19)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19,J114-2019)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19)(J256-2019)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GJJ75—97)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7、《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31 J42-2019)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9)9、《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11、《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J121—88);12、国家及地方其他有关建筑设计规范与规定。
二、设计要求**公司职工文体活动中心设计定位为职工文体活动综合性多功能场馆,能满足篮球比赛、职工大会、小型文艺演出及职工文体活动的需要。
主厅可举办国家级比赛——篮球、双杠、鞍马、吊环、平衡木、跳马、自由体操、单杠、高低杠等室内竞技比赛之用,主要承担矿际比赛及训练、集会、文艺演出等的需要。
第二节建筑设计一、建筑造型建筑形体采用曲线形,自由生动,和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立面设计简洁大方,用竖向的百叶和实墙穿插组合,整体中富于变化,体现出文化体育建筑活波轻快的性格特征,色彩以白色和灰色为主,淡雅明快。
建筑整体形象舒展、开阔,造型简洁、时尚,体现了现代技术与建筑文脉、经济实用与美观大方的有机结合,创造了在满足观演建筑功能要求和总体设计风格相融合协调的前提下,表达出现代技术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