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语文模拟卷1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完整版】1.本卷共四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亘古(gèng) 狩猎挺而走险(tǐng) 怒不可遏B.干涸(gù) 炽热尽态极妍(yán) 万恶不郝C.花圃(pǔ) 荫蔽锐不可当(dāng) 粗制烂造D.恣睢(zì) 取缔鲜为人知(xiǎn) 眼花缭乱◆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B.②⑤④③①C.④③②①⑤D.④⑤①③②◆5.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困境无可避免。

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_______________……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________________……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6.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

北京市2017年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2017年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2017年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2017.5一、基础▪运用(共20分)名人故居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诸多历史文化信息。

走进名人故居,可以发现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价值。

1.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它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

右边的这幅“浩然之气”匾额,就悬挂于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的文天祥祠。

请你欣赏匾额,完成(1)-(3)题。

(共6分)(1)对这幅匾额的欣赏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墨浓笔畅,笔力道劲有力。

B.采用楷书书体,浑厚大气。

C.笔走龙蛇,整体潇洒淋漓。

D.四字道出了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

(2)请你配合“浩然之气”匾,为文天祥祠内侧大门两侧的楹柱拟写一副楹联。

下联为“永剩丹心照古今”,下列最恰当的上联选项是(2分)A.河岳日星垂万世B.唯留正气参天地C.长荣青史壮乾坤D.报国文章尊李杜(3)看到匾额,你能联想到的关于“浩然之气”的诗句是什么?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2分)答:。

2.高楼林立的北京城里,坐落着不少名人故居,齐白石故居就位于南锣鼓巷雨儿胡同。

作为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曾以“耕砚牛”自称。

请你结合下面这首小诗,推测解释“耕砚牛”的意思。

(2分)自嘲齐白石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耕砚牛:。

3.东晓市大街203号是满清开国重臣洪承畴的故居。

洪承畴原为明朝大臣,相传他曾以一联句感谢皇恩。

在他降清之后,有人将此联句的标点稍作修改,就表达了对洪承畴的强烈讽刺。

结合上述内容,依次填在下面方框中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修改前: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修改后: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A.!。

B.!? C .?。

D.,?4.名人故居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存。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共4分)名人故居一般是指名人出生或较长时间居住生活过的住宅建筑,是名人成长和生活的见证。

它提供.了①(保存保护)和传承名人信息的场所,讲述着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

浙江省临海市2017年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临海市2017年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临海市2017年中考模拟语文试卷说明: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书写分根据作文书写评定,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一、语文知识积累。

(29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纳百川的海将它们róu__▲_和,无论在陆上曾经多么澎湃的江河,海都以拼合的心接受,接受江河激情的力量,拥起海浪。

但海不允许一丝浮zào__▲_和不羁.__▲_。

海就是这样——人们给yǔ__▲_的,不全要,它留下该留的,成就了伟大的孤独。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1)__▲_,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2)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3)无限山河泪,__▲_。

(夏完淳《别云间》)(4)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⑸五月,梅子黄了,江南的雨季来了,田野的歌声也响起来了,赵师秀将这种美丽诗化成这样的句子:“__▲_,__▲_。

”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质推进,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呈现出“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景象;展望蓝图,我们信心满怀,豪情万丈,正如诗云“___▲_,__▲_(李白《行路难》)”。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8分)⑴学而时.习之(▲)⑵其.此之谓乎(▲)⑶世隶.耕(▲)⑷寻.病终(▲)⑸其两膝相比.者(▲)⑹长跪而谢.之曰(▲)(7)弗敢加.也(▲)(8)左右流.之(▲)4、读书与积累。

(7分)①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

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选自《西游记》第六回)②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驾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

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B.鄙夷(bǐ)戳穿衣衫褴褛(lǚ)萎糜不振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果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不能持有理性的态度,就会影响正常的研究、工作和生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D、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就做不成什么大事。

4.下列组句成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B.②⑤③①④5.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困境无可避免。

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

C、明日出伺贼,丛祠欲自经。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分)1)间(时间)(2)讨(讨伐)(3)走(离开)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方暑,披单衣,率四骑诱贼,伏精甲冈下。

___时节,穿着单薄的衣服,带着四个骑兵引诱贼兵,潜伏在精甲冈下。

11、选文叙写了___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___写了___率兵讨伐贼寇,勇敢杀敌;在战斗中,他的马被射中,他却仍然坚持战斗;最终,他带领大军取得胜利,赢得了民众的赞誉。

12、文中的___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文中的___是一个勇敢、坚韧、果敢的人,他率领大军勇敢讨伐贼寇,不畏艰险,最终取得了胜利。

三)古诗文积累。

(8分)13、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1分)(改编)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鞍辔黄飞虎。

大漠孤烟直。

3)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俗子胸襟谁识我?樽前无语似有言。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4-17题。

(16分)14、作者为什么感动于先生的举动?(2分)作者感动于先生为她留的灯,虽然楼道有感应灯,但先生还是会在家等待她的归来,这体现了先生对作者的关心和爱护。

2017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2017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一(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巍峨的高山,荫bì(▲)百样植被、万物生灵只是静默无言。

因为他胸怀广大,谦虚在他那里才huàn(▲)发出夺目的光彩,自然纯正。

一个人可以不伟大、不高尚,但他一定要是个善良的人。

远离了善良,你就会被自私狭ài(▲)裹挟,就会坠入嫉妒、仇恨的深渊,人生就会变得猥琐与卑劣。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对儿子的弑犊之情。

B. 中国队冲击本届奥运会马术首枚金牌的进程由于华天的突然翻身落马嘎然而止.C.他骄健的身姿跨过最后一道栏,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D. 杨林是我们班的解题高手。

他的解题思路往往既新颖,又简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江寺公园这株白兰花的花期就快到了,而且能从5月持续到10月, 参差不齐地开出数百朵花。

B. 南京博物院的明清瓷器陈列馆集明清瓷器之大成,青花瓷鳞次栉比,尤为壮观。

C.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杭州市区立起了很多铜塑,金牛河岸的那头“牛”铸造得别具一格。

D. 一部父子亲情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在中国掀起收视狂潮,明星爸爸们的舐犊情深,和萌娃们天真可爱的俏皮模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元朝末年,顾坚等人对南曲的原有腔调加以改进和整理,称之为“昆山腔”,这就是昆曲的雏形。

B.会不会感冒,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环境卫生的情况。

C.目前,青年中出现一阵盲目追星的热潮正在悄悄兴起。

D.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5.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1)更深月色半人家,▲。

▲,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2)闻说双溪春尚好, ▲。

2017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2017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2017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2017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雾霭荒谬(miù) 褶皱(zhě) 眼花缭乱B.匮乏濡(rú)染拮据(jū) 重峦叠嶂C.弛骋秀颀(yǐng) 磕绊(pàn) 坦荡如坻D.浮躁殉(xùn)职斟酌(zhuó) 浪敛波平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说,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高度的文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科学技术的好处。

也有人说,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灾难,核武器、太空垃圾、沙林毒气等等,威胁、破坏着我们赖以的环境。

我们要对科学技术有正确的认识。

A.便利享受生存B.方便享受发展C.便利感受发展D.方便感受生存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未来一年,神龙公司除了共计投放34款新车外,还将在生产线上引入自动驾驶技术。

B.由省商务厅、市商务局主办的2016第二届中国(武汉)国际电子商务暨网络商品博览会将于5月20日-22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C.端午文化节将持续一整月,通过开展围绕纪念屈原,全方位展示我国的端午文化,展示宜昌的美食、龙舟文化。

D.由于长期未被纳入公积金缴交范围,社区工作者对此意见较大。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

B.各级政府要着力完善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C.当其他车道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以及道路塌陷、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且仅有公交专用车道可以通行时,车辆可临时借用公交专用车道通行。

D.自然作为人的使用对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人教版2017年中考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2017年中考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2017年中考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带答案)
初中的学习至关重要,广大中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下是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提供的中考语文一模模拟试题,供大家复习时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一、基础知识(9 分, 每小题 3 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他们媚(mèi)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凌(lín)驾于人民之上。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 chá)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之分所诓(kuāng)骗,却要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C.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zī)不倦地汲(jí)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qiáo)悴可怜模(mú)样。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B.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的精力集中到这一件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
敬。

C. 读书的要决,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7年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2、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3、__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千里暮云平。

《观猎》5、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水仙子·咏江南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6、曲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选取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烟水”、“荠荷”等景象来抒发情感。

B.作者对秀丽的风光和宜人的景色加以描写来展现江南水乡美好的秋光。

C.本曲写景远近交错,极富层次感,描绘出令人心驰神往的江南美景。

D.“看沙鸥舞再三”一句景物描写动静结合,体现了作者闲适自得的感受。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8、本文选自《板桥家书》,是________朝文学家郑燮写给弟弟的一封家书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语文中考模拟卷1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 愧怍.(zuò)入不敷.出汗流浃.背焦灼.( zhuó )B. 猝.然(cù ) 望眼欲穿.吹毛求疵.落寞.( mò)C. 辗.转(zhǎn ) 亭亭..玉立众目睽睽.晕.圈 ( yùn )D. 沮.丧(jū)鸦鹊.无声屏.气凝神慰藉.(jí)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人们为什么写文章,可以有很多目的。

比如,为了_______信息,传播知识,为了艺术,创造美感。

但还有更深的一层,就像开矿一样,是为了_____新的思想。

当然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能有新的思想,但有新思想的文章肯定是好文章。

这也是写作人______的理想。

A.传扬开发追求B.传递开采追求C.传递开发追逐D.传扬开采追逐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新的《商标法》将声音商标增加为可注册的商标类型,这一现象引起大家的关注。

B.湖北省今年打算用6.23亿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购置1408台动力为天然气的公交车辆。

C.为了让学生都能在实验室动手操作,武汉市投资近亿元对全市65所高中的实验室进行改造。

D.武汉市房管局近期将开设“绿色专用通道”,提升老旧危楼专项维修资金的审批。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

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C.电视剧《水浒传》标明原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引起许多观众的疑惑:《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吗?怎么又多出个罗贯中?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要素。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5-7题。

轻松读经典周国平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

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二是为了消遣,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如果是出于第三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③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

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

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④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⑤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

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

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

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⑥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

一个学者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

这是学者的读法。

那么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

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

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

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

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

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

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

⑦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

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啊5.下面对“人文经典”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阅读人文经典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B.人文经典因为是人文性质的,所以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

C.人文经典影响了世世代代的读者,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D.任何一个走在人类精神探索道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人文经典的存在。

6.对“真正的阅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正的阅读能让一个人的灵魂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

B.真正的阅读是一种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C.经典里藏着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只要阅读了经典就是真正的阅读。

D. 只有懂得拒绝和排除二、三流乃至不入流的读物,才能进入真正的阅读。

7.对经典的“不同的读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几个不同方面对经典进行考证、诠释和分析。

B.普通人应该以轻松的方式和心态读经典,读自己看得懂并且有兴趣的内容。

C.心智活泼的人把读经典当做一种消遣,他们不能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愉悦。

D.轻松读经典是美妙的消遣,轻松读大众时尚读物是娱乐性质的消遣。

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0小题。

陈禾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

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

”首抗疏⑥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

②格:搁置。

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

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

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

⑥抗疏:上书直言。

⑦宦寺:宦官。

⑧曹:辈,等。

8. 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指为生事或:或者B.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根本C.悉.如其言。

悉:都D.黜幽陟.明陟:进用9.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A.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B.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C.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D.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

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

C.陈禾上书直言弹劾童贯,也弹劾黄经臣。

D.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10分)11. 将文中划横波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12.名句积累。

(6分)①,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登岳阳楼记》)③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五、(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家乡的竹林阎受鹏①故乡的竹子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约有七八十种,毛竹是竹类里的老大哥。

春天,毛竹最早献给人们味感极美的毛笋,冬日,朔风凛然,草木枯槁,山野萧索,而青枝翠叶的毛竹却在皑皑的白雪覆盖下的泥土里,悄悄地孕育着羊角大小的笋芽,这便是誉满江南的冬笋。

②采掘冬笋,要丰富的经验,要讲究技术,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

记得小时候,一辈子伺候竹山的父亲去掏竹笋时常会带我上竹山,他选择笋芽早发的朝南向阳的暖坡去找。

两眼就像扫雷的仪器,仔细地搜索着地面,他顺着略微胖起、周围有几条丝带状裂纹的泥土故乡竹民叫爆,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刨,一层层挖下去,便引来我的一阵惊呼:哇,笋!笋!只见嫩黄的冬笋像娃娃似地睡在泥土里呢!待到笋全裸,父亲便从背后的小竹筐里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黄黄的光滑的可爱的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了。

父亲说:冬笋嫩,如果刨土时不小心,锄头碰到了会皮破肉绽的,这样一棵好端端的嫩笋就弄坏了。

父亲找冬笋还有望竹觅笋的能耐。

一次,他带我走进竹山,瞧瞧一棵竹子的皮色,再瞅瞅竹枝,竹叶长势,笑指前方一片土说,那里有笋了,他估摸着找去,果真见到爆,挖到了笋。

③冬笋过后是春笋,童年时,那一夜春雷骤响后,清晨在竹山里见到的轰轰烈烈的景象令人终生难忘。

那块巨石从坎上掉下来,一棵硕大的春笋,尖上扬着一簇金色的流苏(山民叫它苏头),意气奋发地顶翻了它,那片被柴荆之根盘结硬得像锄头也难扎进去的泥土,也冒出了几颗新笋,新翻的竹山沃土里,一颗颗春笋犹如一座座宝塔,生机勃勃地矗立在地面上,还有数不清的刚露爆的春笋,有的黄苏在春风里初展,有的角尖含着晶莹的露珠,有的昂首沐浴暖暖的阳光④近些年,故乡培育了一种新的竹子雷竹,雷竹的优点在于竹农精心培育后,农历十月便可长出与冬笋媲美的雷笋。

⑤雷笋上市的价格比猪肉贵得多哩!⑥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大到豆棚瓜架,小至扫帚,光棍扁担,哪一样不是竹做的?一日三餐更是与竹子相连,量玉米的升子,淘米的淘箩,盛饭的筲箕,擦盘刷锅的洗帚,扒饭夹菜的筷子,乃至灶膛里熊熊的竹根、竹枝等燃料,件件样样都有着竹子呢!因此故乡的人,即使再穷也要苦心经营一片小小的竹林,自春至秋翻土除草,施肥浇水,营养竹子,冬日又盖糠铺草,细心地位竹子保暖,终年辛勤劳作,把自己命运与竹子连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