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合集下载

土壤中的微生物分离纯化和菌相分析

土壤中的微生物分离纯化和菌相分析

(二)平板划线分离法
1.倒平板 2.划线:在近火焰处,左手拿皿底,右手拿接种环, 挑取待测菌悬液一环在平板上划线。划线的方法很 多,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其目的都是通过划线将 样品在平板上进行稀释,培养后能形成单个菌落。
划线方法 方法一:用接种环按无菌操作挑取土壤悬液一环, 先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一次平行线3-4次,再 转动平板约70°角,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待冷 却后挑取悬液穿过第一次划线部分进行第二次划线, 再用同样的方法穿过第二次划线部分进行第三次划线 或再穿过第三次划线部分进行第四次划线。划线完毕 后,盖上培养皿盖,倒置于温室培养。 方法二: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上作连 续划线,完毕后,盖上培养皿盖,温室培 养。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1.土壤 2.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50μg/mL制霉菌素 乙醇溶液) 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10滴100g/L石碳酸和50μg/mL制霉菌 素乙醇溶液)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1000mL培养基中加入2mL氯霉素) 3.溶液与试剂: 9mL或4.5mL无菌水的试管,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 烧瓶
这种计数法的优点是能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但平板菌落计数法的手续较繁,而且测定值常受各 种因素的影响。
二、实验步骤(方法一)
1.编号:取无菌培养皿6套,分别用记号笔表明 10-4、10-5、10-6各2套。另取6支4.5mL无菌水 的试管,依次表明10-1、10-2、10-3、10-4、10-5和10-6。 2.稀释:用1mL无菌吸管准确吸取0.5mL已充分混匀 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培养液,加入标 有10-1字样的试管中,此为10倍稀释,吸管中多余的菌 液放回试管中。将10-1试管在手掌中或置于振荡器上振 荡,使菌液充分混匀。另取一支1mL吸管插入10-1试管 菌液中吸取1mL,精确的放0.5mL菌液于10-2试管中, 此为100倍稀释……其余依次类推直至所需倍 数。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综合实验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综合实验

一、实验方案
1. 实验现象与结果
2. 本实验的关键环节及改进措施
⑴、接种环的灭菌操作要到位:接种环使用前, 直接在酒精灯上烧灼灭菌, 把环和金属丝烧红即可。

接种环使用后, 先在火焰周围把环上标本烤干, 再烧灼灭菌, 以免标本汽化, 爆烈四溅, 污染环境。

金属杆快速通过火焰2-3次, 杀灭表面微生物。

⑵、划线技术要很娴熟,具体要求参照上图。

⑶、整个过程要严格防止实验中被污染,每个阶梯稀释换新的移液管,要等平板冷却后再倒置。

思考题
1.食品中微生物为何繁殖迅速、种类繁多?
2.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后有哪些危害?
3、检样稀释时, 每个稀释度都要更换刻度吸管, 为什么?
1.答:因为食品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 且无机盐含量相对较低, 食品中含有一定的水分, 并且食品包装后容易使内部升温, 这些都是很适合微生物(细菌、原虫、病毒)生长繁殖的情况, 因此食品中的微生物能够繁殖迅速且种类繁多。

所以很多食物要严格灭菌或者添加防腐剂、干燥剂、脱氧剂等, 或者真空包装。

2.答:⑴、降低食品的营养;
⑵、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⑶、引起呕吐、中毒或者某些疾病(如痢疾、腹泻、呼吸道感染等)和潜在性的慢性危
害等。

3.答: 每个稀释度都要更换刻度吸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不会沾有上一个稀释度得溶液, 且减少污染, 使浓度稀释得更加准确, 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
签名: 年月日。

实验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和广泛分布的,它们对人类和自然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不同类型的细菌时,需要从土壤样品中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这可以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样品的准备。

准备好样品是关键的第一步。

需要从所需的环境中收集样品,例如,在花园中收集土壤样品,神经外科手术时,需要收集体内的样品。

样品收集后,需要将其保存在适当的容器中,并避免过度处理。

第二步是制备培养基。

为了孵化细菌,需要准备不同种类的培养基,例如,对光和氧气敏感的厌氧菌需要使用厌氧培养基。

还需要选择颜色,形状和口感不同的特殊培养基,以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第三步是分离和纯化细菌。

需要采取逐步流程来分离和纯化细菌。

首先,需要将土壤样品分散在培养基中,并容纳在瓶子或平板上。

然后,将样品暴露于光线和空气下,以让细菌开始生长。

细菌的生长取决于培养基的条件,例如,温度,pH,光线等。

为了获得单个细胞,需要通过挑选法或分离检查板来分离细菌。

挑选法是一种分离单个细菌的技术,其中使用草地绿和某些特定镜头。

经过一些练习和专业技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分离出单个细菌。

为了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还可以在不同的特殊条件下进行培养。

最后,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检验细菌的纯度。

例如,可以使用静电鉴别法来检测细菌的标记。

通过这种方法,细菌可以在电场的方向下移动,并根据它们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是细菌学研究的关键步骤。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取不同种类的细菌,进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了解并掌握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征, 如营养需求、代谢途径、酶活性等。
微生物纯化
在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反复划 线培养或平板克隆培养,获得纯培养 的微生物。
熟悉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实验操作流程
土壤样本采集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 采集时要避免污染,并记录采
样点的环境信息。
微生物的纯化
对分离得到的菌落进行纯化, 通过反复划线或平板克隆培养 ,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
菌落形态观察
观察纯化后的菌落形态,记录菌落 特征。
微生物的保存与鉴定
菌种保存
将纯化的菌株进行冷冻干燥或甘油保 藏,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微生物鉴定
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或分子生 物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 。
04
CATALOGUE
实验结果与分析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结果观察
微生物分离
通过划线分离法,成功将土壤中的微生物分离到了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形态 各养基
根据目标微生物的特性, 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培养
将土壤稀释液涂布或滴加 在培养基上,放入恒温培 养箱中培养。
观察与记录
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记录菌落形态、颜色、大 小等特征。
微生物的纯化
挑选单菌落
从培养基上挑选单菌落,采用划 线法或稀释涂布法进行纯化。
纯化培养
将纯化的菌株进行多次划线培养或 传代培养,确保获得纯培养物。
01
微生物纯化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单一特性进行分离,使同一种微生物在培养 基上形成单一菌落。
02
常用的微生物纯化方法包括划线分离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操作法等。这 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使用,以获得纯培养。
03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一、目的1.了解从土壤中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掌握几种常用的分离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原理在自然界中,土壤是微生物生活中的最适宜的环境,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但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因此,为了研究某一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地培养和利用某种微生物,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中分离出来。

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

这种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之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三、器材1.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高氏l号培养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

2.盛有10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9毫升无菌水的试管,无菌吸管,无菌玻璃涂抹棒,10%的酚液,25%的乳酸,土样,接种环,标签。

四、方法(一)涂抹平板分离法1.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10克,放入装有玻璃珠和10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摇15—20分钟,使土与水充分混合,将菌分散,静止片刻,用吸管从中吸取1毫升土壤悬液注人盛有9毫升无菌水试管中,吹吸三次,并振摇使之充分混匀,然后再吸取1毫升注入另一支盛有9毫升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10-1、10-2、l0-3、10-4、l0-5……的各种稀释度的土壤悬液。

2.倒平板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溶化。

待冷至50—60℃时,在高氏l号培养基中加入10%酚2滴,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中加入25%乳酸2滴,然后分别倒平板,每支培养基倒一皿(用右手持盛培养基的试管,左手拨出棉花塞,试管口在火焰上灭菌,然后左手将培养皿在火焰附近打开少许,迅速注入培养基,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平放在桌面上,待凝后即成平板。

(见图18)。

3.涂抹将上述每种培养基平板标上10-3、10-4、10-5稀释度,然后用无菌吸管分别从10-5、10-4、10-3稀释度的试管中吸取土壤悬液,每一平板注入0.2毫升,再用灭菌玻璃涂抹刮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静止5分钟。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观察及保藏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观察及保藏
微生物学实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 化、培养观察及保藏
实验流程
土 壤 分样 离品 纯中 化微 生 物 的
细菌 酵母菌 放线菌 霉菌
形态结构观察
生理生化反应
nisin效价测定
生长曲线测定


形态观察

直接计数

死活细胞鉴定
形态结构观察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和培养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观察及保藏
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液中能分解葡萄糖 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 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二乙酰,二 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 反应。
细菌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
吲哚实验- 1
细菌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
吲哚实验- 2
细菌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
其基本原理是选择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条件如营养成分酸碱度温度和氧等或加入某种抑制剂在平板上培养微生物当平板上长出单菌落后挑取得到纯种的微生物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观察及保藏试剂与器材1材料含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乳球菌黑曲霉根霉青霉和放线菌的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斜面液体半固体马丁氏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等2试剂10酚4水琼脂3器材盛9ml无菌水的试管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涂布器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无菌培养皿显微镜细胞计数板等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试剂与器材
1、材料
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2、试剂
结晶紫染液、碘液、95%乙醇、番红等。
3、器材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双层瓶(内 装香柏油及二甲苯)、擦镜纸、生理盐水等。
Procedures of Gram Staining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 纯化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 纯化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土壤微生物是指生长在土壤中的微弱的、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对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就是针对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进行研究。

一、实验原理由于土壤微生物数量繁多而多样,分离出单一的菌落对于此实验来说非常的困难。

但是采用适宜的富培养基后能够轻松的促进土壤微生物菌群的生长。

富培养基包括有机和无机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碳源和氮源。

地衣素琼脂(ISP)是一种富含多种碳源和氮源的优质菌落培养基,是常用的微生物培养基。

本实验的基本原理就是在能够生长的环境中分离出单一的菌落,通过多次分离和鉴定获得纯种菌株。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地衣素琼脂培养基2.试管、移液器、移菌环、烧灼器、电热蚊子香、灭菌器3.已经壳霉菌疫苗接种的贵州悬钩子种子和土壤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

用移液器将壳霉菌疫苗接种在新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上,将其灭菌,以备之后的使用。

2.准备土壤基质。

将土壤样品剪碎成非常小的颗粒,并放入烧灼的试管中,加入恰当的地衣素酵母素琼脂,变形后形成一个接种板。

在较大的容器中放置电热器设备,以保持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适宜。

接下来,将接种板和采样站放在单独的区域以免混淆。

3.接种。

从土壤中取一小部分,倒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并将其摇动均匀,使菌群溢出。

等到土壤均匀地分散在地衣素琼脂培养基中之后,用移菌环扭曲并切出一个菌落,并将其置于新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中。

重复此步骤至少三次,每次都要将新的分离土壤菌落剪出来。

4.孵育。

将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置于电热器设备中,以使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并等待菌落的生长。

当新的菌落形成后,即可重复上述步骤以获得更多的菌株。

5.纯化。

检查菌落后,需要进行纯化。

鉴定每个菌落,把每个菌落分别悬浮在新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中,并等待菌落的生长。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目录摘要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以及选择培养基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纯化,得到能够产生果胶水解酶的细菌以及能够分解几丁质的霉菌;根据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结果,芽孢有无及位置,运动性以及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试验的结果,对照种属特征初步鉴定分离纯化的微生物所属的类群;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细菌、果胶、霉菌、几丁质、划线分离、纯培养前言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常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群居杂聚;群落是不同种类微物的混和体;为了生产和科研的需要,人们往往需要从自然界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具有特殊功能的纯种微生物;或重新分离被其他微生物污染或因自发突变而丧失原有优良性状的菌株;或通过诱变及遗传改造后选出优良性状的突变株及重组株;这种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技术;纯培养是指一株菌种或一个培养物中所有的细胞或孢子都是由一个细胞分裂、繁殖而产生的后代;分离纯化技术主要由采集样品、富集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实验目的1.学习利用选择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能够产生特殊水解酶的细菌以及霉菌的方法;2.学习运用划线分离法纯化分得的细菌以及真菌的方法;3.学习测定土壤中细菌数目,种类的方法;4.根据菌落形态,染色结果,运动性以及生理生化试验鉴定未知细菌;小室培养法观察鉴定未知真菌;实验原理一、经典分类鉴定方法以上便是在微生物鉴定过程中的经典思路及流程,因此我们可以针对以上各项指标设计一系列试验包括形态学观察,染色,生理生化试验,免疫学试验等对其进行逐步定位;二、现代分类鉴定方法1.微生物遗传型的鉴定(1) DNA碱基比例的测定 G+Cmol%以下为该方法的关键因素:解链温度法Tm值G+Cmol%值只能做否定判断;G+Cmol%值差别>5,属不同的种;差别>10,属不同的属;2 核酸分子杂交法DNA-DNA分子杂交原理:DNA分子解链的可逆性和碱基配对的专一性;结论:I DNA同源性≥ 60% 同种II DNA同源性≥ 70% 同亚种III DNA同源性60~ 70% 不同亚种IV DNA同源性20~ 60% 同属316s rRNA作为细菌进化的计时器本次实验中由于实验性质以及仪器试剂限制,主要以微生物形态鉴定以及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为主;实验整体思路:在确定取样环境之后,对微生物原样进行梯度稀释,产生合适的浓度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涂板用于微生物的选择与计数;通过检测得到有特定功能的细菌以及霉菌进行菌种的分离纯化,用平板划线法多次划线得到纯种;对得到的纯种细菌染色并镜检,利用形态学方法以及运动性对微生物做一粗略的定位;根据镜检设计相关生理生化试验作进一步定位;运用小室培养法观察霉菌形态并对其进行鉴定;根据以上获得的信息确定微生物类群并加以定位;实验仪器及材料1.土样:18号土样2.试剂及培养基a)培养基:果胶酶筛选培养基;几丁质酶真菌筛选培养基;果胶酶划线分离培养基;几丁质酶划线培养基;细菌半固体培养基;淀粉培养基;葡萄糖酵解培养基;乳糖酵解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b)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番红复染液等各种染料以及卢戈氏碘液、95%乙醇、5%孔雀绿水溶液、无菌水等3.仪器锥形瓶500mL×2;300mL×2;100mL×3、培养皿20套、试管20支、移液管3支、烧杯、玻璃棒、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涂布棒、U型管、德汉氏小管、酒精灯、漏斗、接种环、滤纸、棉塞、牛皮纸、无菌操作台、灭菌锅、纱布等实验步骤A.细菌的筛选,分离纯化及鉴定1.细菌的筛选a)土样处理i.配制生理盐水:在烧杯中配置%的生理盐水,用移液管各移取9ml于五支洁净试管,再移取90ml配置好的生理盐水于三角烧瓶,并放入少许玻璃珠,包好灭菌;ii.加土样:冷却后准确称取10g土样放入盛有90ml无菌生理盐水并带有少许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充分震荡摇匀,然后放在30℃恒温培养箱中静置15min;b)果胶酶菌种筛选i.梯度稀释:用一支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混匀,此为10-1稀释液,以此类推制成10-2、10-3两种稀释度的土壤溶液如下图;ii.涂布:配制果胶酶筛选培养基,110度灭菌20-30分钟,冷却后倒平板在培养皿盖周边用记号笔做好标记,分别写上10-1、10-3两种稀释度字样,每稀释度标记三皿,然后用无菌吸管分别由10-3、10-1两管土壤稀释液中吸取适量对好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平板中央位置,每皿准确放入,用无菌玻璃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其方法是将菌液先沿一条直线轻轻地来回推动,使之均匀分布,然后改变方向90度沿另一垂直线来回推动,平板内边缘处改变方向用涂布棒再涂布几次;iii.培养:将平板倒置于30℃恒温箱中培养1-2天;iv.果胶酶透明圈平板检测:取10-1涂布平皿,用%的刚果红染色15-20min后,倒掉刚果红,用1mol/L的NaCl脱色几分钟至观察到透明圈,则说明水解圈内的菌有水解果胶的能力;v.菌落描述:取此菌进行菌落形态描述,就菌落的大小大、中,小,颜色白,黄,粉红等,干湿干、湿,边缘整齐,不整齐,表面光滑,粗糙,有无突起等分别进行阐述并详细记录;2.细菌的分离纯化a)划线分离:制备果胶酶划线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挑取具有水解圈的菌种,第一次划线分离培养1-2天后取分离所得单菌落再进行第二次划线分离,划线分离的具体方法是:先在平皿上划定区域,然后将接种针在火焰上进行灭菌操作,取含菌种的培养皿,在火图细菌的划线分离示意图焰上方注意:不能离火焰太近打开培养皿盖,先拿接种针在上盖处划线以降温,然后用接种针轻挑所选菌落一到两下,将平皿盖上放好,再取刚刚冷却了的干净平皿在1区进行划线接种操作;操作完毕后对接种针进行灭菌操作,完成后在火焰上方打开平皿盖,将接种针冷却后从1区引线到2区,再如图所示划线,划完后引线到3区,同上进行划线,划线完毕后盖盖平放;b)纯种保藏:再配制一份普通细菌培养基,分装试管后灭菌,制得斜面,将纯种划线接种在斜面上培养保存并进行下一步的鉴定;3.细菌的基本形态及运动性鉴定a)纯种果胶酶水解能力的测定配制果胶酶筛选培养基,110度灭菌20-30分钟,冷却后倒平板在培养皿盖周边用记号笔做好标记,将分离纯化的细菌点种于平板上注意:点种的量不宜过多,以3~4个为宜,在30℃培养箱中培养1~2天,取培养后的平皿用%的刚果红染色15-20min后,倒掉刚果红,用1mol/L的NaCl脱色几分钟至观察到透明圈,测量并记录透明圈的大小b)简单染色步骤i.涂片取一块载玻片,在上边用胶头滴管加半滴无菌水,用接种环无菌操作将沾有菌的接种环置于载玻片上的无菌水种涂抹,待看到微弱的浑浊即可;注意取菌不要太多ii.干燥与固定涂菌面朝上,通过火焰以干燥并固定菌物,固定过程应使载玻片通过火焰2-3次,注意温度的控制,过热的温度会将细菌杀死,温度以手背感觉微微发烫为标准;iii.染色将载玻片平放于载波片支架上,滴加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即可,染色iv.水洗倾去染液,将载玻片的涂菌面朝下,自来水冲洗,水流不宜太急、太大,至洗出水无色为止;v.干燥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后自然干燥;vi.镜检将制备好的样片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c)革兰氏染色步骤i.涂片先在载玻片一侧用记号笔标记间隔的四个区域,在另一侧四个区域的位置分别滴加半滴无菌水;分别取四种活跃生长期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一种自选菌按常规方法涂片不宜过厚,用酒精灯按照简单染色中所述干燥和固定的方法对四种菌进行干燥和固定;ii.初染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使之覆盖涂菌部位,染色后水洗;iii.媒染先用卢戈氏碘液冲去残留水迹,再用碘液覆盖1min后水洗;iv.脱色先用乙醇冲去水迹,然后用95%乙醇覆盖脱去色素,脱色约30s,立即用水冲洗;v.复染先用番红洗去水迹,然后滴加番红复染后水洗;vi.镜检将制备好的样片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用油镜观察细菌;分别以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染颜色作为对照,来判断枯草杆菌以及另一种自选菌的染色结果;d)芽孢染色步骤i.涂片,加热干燥及固定在洁净盖玻片接近中部两处分别滴一滴无菌水,分别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及梭状芽孢杆菌;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加热干燥及固定;ii.孔雀绿加热染色用木夹夹住载玻片,向载玻片上滴加5%孔雀绿水溶液使之完全覆盖涂菌部位,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孔雀绿着色能力强,加热可使较难染色的芽孢染成绿色,且再难洗脱至染液冒蒸汽开始计时并维持5min,注意加热时应以有蒸汽微微冒出为宜,过热或加热不足均会影响观察效果,且加热时在载玻片上随时补加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iii.水洗水洗一定要等载玻片冷却后进行,否则可能导致载玻片的破裂;具体水洗按常规方法进行;iv.复染用%番红水溶液复染2min;v.水洗并干燥按常规方法水洗后自然干燥;vi.镜检先在低倍镜下寻找视野范围,然后换用高倍镜调焦,最后加香柏油在油镜下仔细寻找两种细菌以及其周围或内部染成绿色的芽孢;e)半固体穿刺法观察细菌运动性i.配制培养基配制半固体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装于4支试管内,110度灭菌20-30分钟,正立于烧杯中冷却至室温;ii.在无菌操作台上右手握接种针,以针挑取菌苔.垂直刺入半固体琼脂培养的中心直至接近但勿触及试管底,然后循原路退出;如图所示:iii.接种完成后在30℃条件下培养两天观察并判断其运动性;4.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a)淀粉水解试验i.培养基制备配制淀粉培养基,灭菌后将冷却至50℃左右,无菌操作制成平板;ii.接种用记号笔将平板划成四部分,将所鉴定的菌种在不同位置点种;注:由于四种菌对淀粉的水解程度不同,为防止由于接种量过大导致四种菌对应区域水解部位发生重叠,宜采用点种的方式,如下图;接种完成后贴好标签;iii.培养将上述已接种的平板倒置于30℃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b)葡萄糖发酵试验i.培养基配制将配制好的葡萄糖发酵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同时向每只试管中加入一支德汉氏小管后放入灭菌锅中进行湿热灭菌,冷却至室温;ii.接种用记号笔在各试管上分别标明发酵培养基名称和所接种的菌名;取盛有葡萄糖发酵培养基的试管2支,接种鉴定菌,另一支作为对照;iii.培养将上述已接种的试管置于30℃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c)乳糖发酵试验i.培养基配制将配制好的乳糖发酵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同时向每只试管中加入一支德汉氏小管后放入灭菌锅中进行湿热灭菌,冷却至室温;ii.接种用记号笔在各试管上分别标明发酵培养基名称和所接种的菌名;取盛有乳糖发酵培养基的试管2支,接种鉴定菌,另一支作为对照;iii.培养将上述已接种的试管置于30℃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d)吲哚试验i.培养基的配制将配制好的蛋白胨水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后放入灭菌锅中进行湿热灭菌,冷却至室温;ii.接种用记号笔在各试管上标明所接种的菌名;取盛有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2支,接种鉴定的菌种;iii.培养将上述已接种的试管置于30℃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e)甲基红试验i.培养基的配制将配制好的蛋白胨水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后放入灭菌锅中进行湿热灭菌,冷却至室温;ii.接种用记号笔在各试管上标明所接种的菌名;取盛有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2支,接种鉴定的菌种;iii.培养将上述已接种的试管置于30℃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5.土壤中分解果胶细菌种类和数目的测定及纯化细菌菌属鉴定取培养三天的菌液1000倍稀释涂布平板3个,观察不同形态菌落的数目以及总菌落数,并记录,求3个平板的总菌数平均值来计算1g土壤中分解果胶的细菌数目;根据以上细菌的形态,革兰氏染色结果,芽孢的位置,运动性以及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查看伯杰手册对纯种细菌做出鉴定;B.霉菌的筛选,分离纯化及鉴定1.霉菌的筛选a)涂布配制几丁质酶筛选培养基,110度灭菌20-30分钟,冷却至不烫手,无菌操作加链霉素1mL/1000mL倒平板在培养皿盖周边用记号笔做好标记,分别写上100、10-2两种稀释度字样,每稀释度标记三皿,然后用无菌吸管分别由100、10-2两管土壤稀释液中吸取适量对好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平板中央位置,每皿准确放入,用无菌玻璃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其方法是将菌液先沿一条直线轻轻地来回推动,使之均匀分布,然后改变方向90度沿另一垂直线来回推动,平板内边缘处改变方向用涂布棒再涂布几次;b)培养将平板倒置于30℃恒温箱中培养2-3天;2.霉菌的分离纯化a)划线分离:制备几丁质酶划线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挑取长出的菌种,第一次划线分离培养2-3天后取分离所得单菌落再进行第二次划线分离,划线分离的具体方法是:先在平皿上划定区域,然后将接种针在火焰上进行灭菌操作,取含菌种的培养皿,在火焰上方注意:不能离火焰太近打开培养皿盖,先拿接种针在上盖处划线以图霉菌的划线分离示意图降温,然后用接种针轻挑所选菌落一到两下,将平皿盖上放好,再取刚刚冷却了的干净平皿在1区进行划线接种操作;操作完毕后对接种针进行灭菌操作,完成后在火焰上方打开平皿盖,将接种针冷却后从1区引线到2区,再如图所示划线,划完后引线到3区,同上进行划线,划线完毕后盖盖平放;b)再配制一份PDA培养基,分装试管后灭菌,制得斜面,将纯种划线接种在斜面上培养保存并进行下一步的鉴定;3.小室培养法鉴定霉菌a)灭菌准备制作4个平皿,在每个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四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再与1个空平皿一起用牛皮纸包好;在100mL锥形瓶中用甘油配制20%的甘油,加塞包好;最后取10mL 移液管两支用牛皮纸包好;b)灭菌将上述用牛皮纸包好的仪器与试剂连同配好的PDA培养基一并放入灭菌锅中110℃灭菌30min由于培养基中有葡萄糖,为防止由于高温而使糖发生糊化而变质,灭菌温度不宜过高;c)制作琼脂薄片在无菌操作台上分别取已灭菌并溶化冷却至约50℃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6~7mL 注入两个灭菌空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在两个凝固后的平板背部用记号笔画下约1~×1~的方格,通过无菌操作,用解剖刀沿画下的方格线将其切成方形的琼脂块;注:解剖刀使用前应先在酒精中浸泡,然后在酒精灯上灼烧,冷却后再进行切割操作d)接种在无菌操作台上,先用镊子将载玻片放于U型玻璃管上,然后用解剖刀取一小块儿琼脂块,置于载玻片上注意:镊子与解剖刀每次使用前都应先在酒精中浸泡,灼烧冷却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用接种环分别从斜面培养物上挑取很少量的鉴定菌的孢子,分别接种于培养小室中琼脂块的边缘上,用无菌镊子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最后用移液管在培养小室中的圆滤纸上加3ml 灭菌的20 %的甘油用于保持平皿内的湿度 ,盖上皿盖并贴标签,每一种菌接种两个小室;e)恒温培养将接种后的平皿正置于28℃培养箱中恒温培养3~4天;f)镜检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小室培养后的载玻片,用低倍镜即可较为清晰的观察到霉菌的菌丝体及孢子,根据真菌手册对所得的菌进行鉴定;实验结果A.细菌部分倍稀释平板的细菌种类和数目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从土壤中分离纯化细菌,掌握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技术、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8、根据菌落形态,染色结果,运动性以及生理生化试验鉴定未知细菌;小室培养法观察鉴定未知真菌。

2、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染色方法,掌握生理生化试验的原理与方法。

4、巩固练习显微镜使用方法。

5、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复习配制培养基及消毒灭菌的一般原理和操作步骤。

6、学习利用选择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能够产生特殊水解酶的细菌以及霉菌的方法;7、学习测定土壤中细菌数目,种类的方法;二、基本原理1、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

但是,不同种类的培养基中,一般应含有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素等。

不同微生物对 pH 要求不一样,霉菌和酵母的培养基的 pH 一般是偏酸性的,而细菌和放线菌的培养基的 pH 一般为中性或微碱性的 ( 嗜碱细菌和嗜酸细菌例外 )。

所以配制培养基时,都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将培养基的 pH 调到合适的范围。

此外,由于配制培养的各类营养物质和容器等含有各种微生物,因此,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果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内,以防止其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的酸碱度所带来不利的影响。

2、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要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首先须使该微生物处于纯培养状态。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可以从中分离到很多有价值的菌株。

本实验将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

3、分离菌株的鉴定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是微生物的重要内容,一般从菌落特征、细菌特点及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鉴定。

各种细菌在代谢类型上表现了很大的差异。

不同的细菌分解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能力不同,所能发酵的类型和最终产物也不一样。

不同细菌对营养的要求不同也说明了它们有不同的合成能力。

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它们是有不同的酶系统。

细菌的这种生化反应的多样性在自然界产生了两种结果:第一、使自然界所有的有机分子都有可能得到分解;第二、使不同细菌之间有了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的基础。

另一方面,微生物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细菌的生化反应的多样性也被人们作为细菌的鉴定和分类方法来利用,可以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1、培养基:果胶酶筛选培养基;几丁质酶真菌筛选培养基;果胶酶划线分培养基;几丁质酶划线培养基;固体PDA斜面培养基;固体斜面培养基;细菌半固体培养基;淀粉培养基;葡萄糖酵解培养基;乳糖酵解培养基;蛋白胨水养基2、试剂及材料:土样、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番红复染液等各种染料以及卢戈氏碘液、95%乙醇、5%孔雀绿水溶液、无菌水等3、仪器:锥形瓶(500mL×2;300mL×2;100mL×3)、培养皿(20套)、试管(20支)、移液管(3支)、烧杯、玻璃棒、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涂布棒、U型管、德汉氏小管、酒精灯、漏斗、接种环、滤纸、棉塞、牛皮纸、无菌操作台、灭菌锅、纱布、水浴锅、分光光度计等四、实验步骤Ⅰ.细菌的筛选,分离纯化及鉴定1.细菌的筛选(1)土样处理①配制生理盐水:在烧杯中配置200ml 0.85%的生理盐水,用移液管各移取9ml 于五支洁净试管,再移取90ml配置好的生理盐水于三角烧瓶,并放入少许玻璃珠,包好灭菌;②加土样:冷却后u准确称取10g土样放入盛有90ml无菌生理盐水并带有少许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充分震荡摇匀30min,然后放在30℃恒温培养箱中静置15min。

(2)果胶酶菌种筛选①梯度稀释:无菌操作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混匀,此为10-1稀释液,以此类推制成10-2、10-3两种稀释度的土壤溶液;②涂布:配制果胶酶筛选培养基,110度灭菌20-30分钟,冷却后倒平板在培养皿盖周边用记号笔做好标记,分别写上10-1、10-3两种稀释度字样,每稀释度标记三皿,然后用无菌吸管分别由10-3、10-1两管土壤稀释液中吸取适量对好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平板中央位置,每皿准确放入0.2ml,用无菌涂布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其方法是将菌液先沿一条直线轻轻地来回推动,使之均匀分布,然后改变方向90度沿另一垂直线来回推动,在平板内边缘处改变方向用涂布棒再涂布几次;③培养:将平板倒置于30℃恒温箱中培养1-2天;④果胶酶透明圈平板检测:取培养后的涂布平皿,先观察并记录细菌形态,再用0.5%的刚果红染色15-20min后,倒掉刚果红,用1mol/L的NaCl脱色30分钟。

若观察到透明圈,则说明水解圈内的菌有水解果胶的能力;若无,则选择三个典型菌种进行观察。

⑤菌落描述:对所选定的菌种进行菌落形态描述,就菌落的大小(大、中,小),颜色(白,黄,粉红等),干湿(干、湿),边缘(整齐,不整齐),表面(光滑,粗糙,有无突起等)分别进行阐述并详细记录;2.细菌的分离纯化(1)划线分离:制备果胶酶划线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挑取具有水解圈的菌种(若无,则选择三个典型菌种),第一次划线分离培养1-2天后取分离所得单菌落再进行第二次划线分离,划线分离的具体方法是:先在平皿上划定区域,然后将接种针在火焰上进行灭菌操作,取含菌种的培养皿,在火焰上方(注意:不能离火焰太近)打开培养皿盖,先拿接种针在上盖处划线以降温,然后用接种针轻挑所选菌落一到两下,将平皿盖上放好,再取刚刚冷却了的干净平皿在1区进行划线接种操作。

操作完毕后对接种针进行灭菌操作,完成后在火焰上方打开平皿盖,将接种针冷却后从1区引线到2区,再如图所示划线,划完后引线到3区,同上进行划线,划线完毕后盖盖平放;(2)纯种保藏:再配制一份普通细菌培养基,分装试管后灭菌,制得斜面,将纯种划线接种在斜面上培养保存并进行下一步的鉴定3、细菌的基本形态及运动性鉴定(1)纯种果胶酶水解能力的测定配制果胶酶筛选培养基,110度灭菌20-30分钟,冷却后倒平板在培养皿盖周边用记号笔做好标记,将分离纯化的细菌点种于平板上(注意:点种的量不宜过多,以3~4个为宜),在30℃培养箱中培养1~2天,取培养后的平皿用0.5%的刚果红染色15-20min后,倒掉刚果红,用1mol/L的NaCl脱色几分钟至观察到透明圈,测量并记录透明圈的大小(2)简单染色步骤①涂片取一块载玻片,用胶头滴管加半滴无菌水,用接种环无菌操作将沾有菌的接种环置于载玻片上的无菌水种涂抹,待看到微弱的浑浊即可;(注意取菌不要太多)②干燥与固定涂菌面朝上,通过火焰以干燥并固定菌物,固定过程应使载玻片通过火焰2-3次,注意温度的控制,过热的温度会将细菌杀死,温度以手背感觉微微发烫为标准;③染色将载玻片平放于载波片支架上,滴加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即可,染色1.5min ④水洗倾去染液,将载玻片的涂菌面朝下,自来水冲洗载玻片背面,水流不宜太急、太大,至洗出水无色为止;⑤干燥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后自然干燥;⑥镜检将制备好的样片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3)革兰氏染色步骤①涂片先在载玻片一侧用记号笔标记间隔的四个区域,在另一侧三个区域的位置分别滴加半滴无菌水。

分别取三种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待鉴定菌)按常规方法涂片(不宜过厚),用酒精灯按照简单染色中所述干燥和固定的方法对三种菌进行干燥和固定。

共需鉴定3中典型菌种,每一种均按上述方法制片。

②初染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使之覆盖涂菌部位,染色1.5min后水洗;③媒染先用卢戈氏碘液冲去残留水迹,再用碘液覆盖1min后水洗;④脱色先用乙醇冲去水迹,然后用95%乙醇覆盖脱去色素,脱色约30s,立即用水冲洗;⑤复染先用番红洗去水迹,然后滴加番红复染1.5min后水洗;⑥镜检将制备好的样片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用油镜观察细菌。

分别以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染颜色作为对照,来判断三种典型菌种的染色结果。

(4)芽孢染色步骤①涂片,加热干燥及固定在洁净盖玻片接近中部两处分别滴一滴无菌水,分别接种三种典型菌种。

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加热干燥及固定;②孔雀绿加热染色用试管夹夹住载玻片,向载玻片上滴加5%孔雀绿水溶液使之完全覆盖涂菌部位,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孔雀绿着色能力强,加热可使较难染色的芽孢染成绿色,且再难洗脱)至染液冒蒸汽开始计时并维持5min,注意加热时应以有蒸汽微微冒出为宜,过热或加热不足均会影响观察效果,且加热时在载玻片上随时补加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③水洗水洗一定要等载玻片冷却后进行,否则可能导致载玻片的破裂。

具体水洗按常规方法进行;④复染用0.5%番红水溶液复染2min;⑤水洗并干燥按常规方法水洗后自然干燥;⑥镜检先在低倍镜下寻找视野范围,然后换用高倍镜调焦,最后加香柏油在油镜下仔细寻找两种细菌以及其周围或内部染成绿色的芽孢。

(5)半固体穿刺法观察细菌运动性①配制培养基配制半固体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装于9支试管内,110度灭菌20-30分钟,正立于烧杯中冷却至室温;②在无菌操作台上右手握接种针,以针挑取菌苔.垂直刺入半固体琼脂培养的中心直至接近(但勿触及)试管底,然后循原路退出。

如图所示:共接种三种典型菌,每种菌接种三支③接种完成后贴好标签在30℃条件下培养两天观察并判断其运动性。

4.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1)淀粉水解试验①培养基制备配制淀粉培养基,灭菌后将冷却至50℃左右,无菌操作制成平板;②接种用记号笔将平板划成四部分,将所鉴定的三种菌在不同位置点种,另一区域作为空白对照。

(注:由于三种菌对淀粉的水解程度不同,为防止由于接种量过大导致四种菌对应区域水解部位发生重叠,宜采用点种的方式。

接种完成后贴好标签;将上述已接种的平板倒置于30℃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

(2)葡萄糖发酵试验①培养基配制将配制好的葡萄糖发酵培养基分装于10试管中同时向每只试管中加入一支德汉氏小管后放入灭菌锅中进行湿热灭菌,冷却至室温。

②接种用记号笔在各试管上分别标明发酵培养基名称和所接种的菌名。

取盛有葡萄糖发酵培养基的试管9支,接种选定的三种典型菌,每种接种三只,另一支作为空白对照。

③培养将上述已接种的试管标号后置于30℃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

(3)乳糖发酵试验①培养基配制将配制好的乳糖发酵培养基分装于10试管中同时向每只试管中加入一支德汉氏小管后放入灭菌锅中进行湿热灭菌,冷却至室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