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调兵山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模拟)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模拟)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划线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溽暑(rù)倔强(jiànɡ)戏谑(xuè)买椟还珠(dǔ)B . 炽热(chì)札记(zhā)谄媚(chǎn)噤若寒蝉(jīn)C . 执拗(niù)商榷(què)债券(quàn)绿林好汉(lù)D . 毗邻(bǐ)蹊跷(qī)干瘪(biě)瑕瑜互见(xiá)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度日度过难关枯燥躁动不安B . 融汇融汇贯通迁移潜移默化C . 简洁简便快捷家具病情加剧D . 复员幅员辽阔事故人情事故3.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中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对他们不能求全责备,尤其是那些无心向学的学生,他们在班级有时危言危行来恐吓同学,交上来的作业常常是文不加点,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不以为意,但是这些不良现象的背后常常是有原因的,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我认为还是不足为训好,应该多给他们关爱,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引导他们逐步走向学习的正轨。

A . 求全责备B . 危言危行C . 文不加点D . 不足为训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银行对申请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 . 松下公司这个有14毫米厚度的新产品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C .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我们谨向那些积极参与的科学家和两院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D . 日本大地震引发核电站泄漏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这次核事故也让国际社会开始重新审视核能源利用的问题。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唐代丝路沿线人文遗存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可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方面是唐至北宋丝路沿线的各类遗存古迹对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影响。

从共时性角度看,又可将此线路切分为三个单元。

首先,关中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的影响。

关中古迹众多,其中尤以宫殿、帝陵和宗教遗迹最为有名。

宫殿巨丽,与赋之精神相合,其中尤以杜牧《阿房宫赋》最为有名。

这些赋作所书写的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等宫殿群的历史记忆或现实观照均属唐人的盛世文学书写范畴,包举天地之心,并烛见时代礼治精神。

华清宫与兴庆宫则因白居易《长恨歌》在宫殿政治意蕴书写之外,展现出其浪漫唯美的一面。

秦汉以来,长安迭为帝都,京城为帝陵环拥,形成别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圈,游离于京城与地方之间,成就了诸多诗人丰富的内在生命体验。

华山、终南山是关中久负盛名的山川,与帝都在空间上形成巨大的张力,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等卓绝一代的大诗人在内心对其充满复杂感情,并借此成为他们叩问仙道与天人关系的重要载体和思考人生进退出处的重要场所。

其次,河西走廊人文遗存的文学写作。

“陇头”是河西走廊上最具影响的文学意象,由于其在人文地理层面富有特殊价值,故使“陇头诗”成为唐诗中的重要题材,也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

就其内涵而言,书写内容主要包括边塞战事、征人思乡、大漠风光、陇头风俗等,分别展现出苍凉、悲壮和豪迈三种情感,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待“家”与“国”的矛盾心理和忠孝观念的碰撞,并最终使其经典化为中国文学写作中的重要意象。

最后,西域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也有重要影响。

西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

丝绸之路在天山南北两麓共分三条道路向西通行,也因此形成了西域文学创作的绿洲化,体现出交通路线的分异与文学创作和传播的差异。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本试卷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个说法自然没错,但它在强调《诗经》的文学特征时,忽略了它在伦理层面的意义——而后者显然更为重要。

严格地说,《诗经》是一部伦理的乐歌总集,它是华夏先民把自己对于国家、社会、家庭、婚姻、人生、自然等诸多方面的态度与认识,通过自然的歌唱,最诚挚地表现了出来。

所以,如果在概括《诗经》是怎样一部著作时抛弃了“伦理”二字,对《诗经》性质的定义就是不准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关于这一点,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有很好的说明。

他说:“我们要懂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观点,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篇。

”近代学者曾经认为从文学角度研究《诗经》,是恢复了《诗经》本来的面貌。

顾颉刚连载于1923年《小说月报》上的大文《〈诗经〉的厄运与幸运》明确指出:“《诗经》是一部文学书。

”当时一批学人,如胡适、郑振铎等,都参加了关于《诗经》性质的讨论,并且达成了共识:《诗经》是文学,不是经。

但是《诗经》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仅仅是一部“诗歌总集”能够概括的吗?显然不能。

我们还必须看到,它是“诗”也是“经”,它是文学与伦理的凝合。

“诗”成就了它的美质,伦理成就了它“经”的地位。

如果我们仅仅把它作为文学对待,我们就会把两千年来研究《诗经》的大著作当作封建的垃圾处理掉,这对前人的成果是一种极不尊重的态度。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考试)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考试)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______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______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______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______,情感还没有凝练。

A . 所以必须表现透彻B . 虽然必需表示精确C . 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 . 所以必需表示透彻2. (2分) (2017高二上·扬州期末) 下面几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______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②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______呢?③辛德勒______良久,最终作出决定要尽力挽救那些即将遭灭顶之灾的犹太人。

④伽西莫多又显出______的样子,他脸上的呆笨表情变成了痛苦和懊丧,他闭上独眼,把头垂到胸前,仿佛死去了似的。

A . 服用袖手旁观权衡筋疲力尽B . 使用熟视无睹思考身心交瘁C . 使用袖手旁观思考筋疲力尽D . 服用熟视无睹权衡身心交瘁3. (2分)(2017·黄石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当被问及在家庭财务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国内地女性受访者的63%表示她们是家庭财务的决策者。

B . 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

C . 实施分类通关改革后,上海海关在“管得住”的前提下,保税货物推出了“网上审批、分送集报”等新型监管模式,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最大通关便利。

D . 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活跃在各类媒体,而且进入了教科书。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I)卷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I)卷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 伺候/伺机弥补/披靡汗涔涔/岑参B . 江堤/提防谛听/剃头昧心财/联袂C . 雪茄/商贾沉吟/殷实勾当/苟且D . 缜密/滇池半晌/滥觞暂时/称赞2. (2分) (2015高一上·桐乡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糟粕兼程食不裹腹枉加揣测B . 身份宣泄汗牛充栋金榜提名C . 乔装孽根和言悦色相形见拙D . 简练晕眩删繁就简茹苦含辛3. (2分) (2019高三上·济南月考)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B .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C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犹且从师而问焉D .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 (2分)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B .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C . 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D .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5. (2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正不讳言之讳:忌讳B . 载于此编者,备矣备:齐备C . 更千五百年更:经过D . 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徒:白白的6.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此非曹孟德之诗乎B . 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之C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D . 哀吾生之须臾不知东方之既白7. (2分) (2016高二上·双鸭山期中) 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B . 悦亲戚之情话C .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D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8. (2分) (2015高一上·安阳期中) 下列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 . 月出于东山之上B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 . 其制稍异于前D . 亦将有感于斯文9. (2分)下列选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生活按部就班,波澜不惊,有没有想过为生活按一下“暂停键”,放慢步伐,也认真审视自己走过的路。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2分)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 “中国好声音”节目中呈现的向上、向善、向美的价值取向,导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通力合作、共同拼搏的和睦关系,十分契合中国人的时代情绪和传统文化。

B . 西湖国际烟花大会两发烟花改变轨道窜入观众台,导致多人死伤,引发劳民伤财的指责,民众呼吁停办的话题又成为舆论热点。

C . 如果出现恶性的心率失常,导致突发性猝死,一般都是心源性猝死,必须由专业的专科医护人员进行急救,但能够抢救过来的机率依然非常低。

D . “元芳,你怎么看?”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主人公的这句追问近来走红网络,成为公众表达诉求和置疑的经典句式。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在舆论监督下工作。

2. (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在遥远的山谷里,有一处高数千尺的断崖,崖上有一株小小的百合,小百合和野草长得一模一样,但它知道自己并不是野草。

它心里有一个内在的念①②③头:“我是百合,不是野草。

唯一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百合深深地扎根,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终于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很④高兴,周围的杂草却很不屑,七嘴八舌地嘲讽道:“你别费力气了,即使你真的能开花,在这偏僻的荒郊野外,不也是没人欣赏吗?”百合说:“我会开⑤⑥花,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天,百合终于开花了,那洁白成为新崖上最美的颜色。

(1)请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要求:①既能回应野草的讽刺,又能表现百合坚定地信念;②不少于20字,不多于25字。

(2)文章①②③④⑤⑥处,有三处多余,这三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3. (6分) (2017高一上·武邑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代的书铺说到中国古代的“书铺”,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专门刊书售书的“书肆”。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 假(jiǎ)暑假假嗓子假以辞色假模假式B . 供(ɡònɡ)口供供销社供认不讳供不应求C . 角(jiǎo)角膜唱主角钩心斗角凤毛麟角D . 冠(ɡuān)皇冠冠心病衣冠楚楚冠盖相望2. (2分)(2017·深圳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 如何跳出大学排名的功利化窠臼,驱除大学排行榜衍发的种种病态,保证大学的独立精神,确是费思量的一件事。

B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C . 有些车主给爱车洗车打腊,就如同自己吃口香糖一般,想到了就来一遍,认为这样会使自己的爱车更加光彩夺目。

D . 所谓大排档,多半是聚成堆的小吃摊,一溜排开去。

每一个摊点在最显眼的地方树着火光熊熊的锅灶,餐桌在搭起的简易塑料棚里,朝向大街,点菜、吃饭一目了然。

3. (2分) (2017高一上·济南开学考) 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什么?()A .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B .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C .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D . 无立足境,是方干净4. (2分) (2018高一下·天水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 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 . 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 . 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 . 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阶段测试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画范畴里,笔墨好不好是个基准,笔墨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黄宾虹先生在画论中表述,“中国画的渊源派别及其章法,必归之于用笔用墨,以植其基”,笔墨的高下影响着画的水平。

中国画的笔墨不是虚的,更不是空洞的。

勾勒轮廓是用笔,渲染明暗则是用墨;刚劲挺拔、婉转顿挫在于笔的使用,浓淡干湿、水墨淋漓则在于墨的发挥。

画家因为个性、天赋、学识,眼界等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笔墨的使用也不尽相同:有笔强于墨者,如倪瓒、沈周、弘仁;亦有墨重于笔者,如吴镇、龚贤、李可染。

用笔过程中的顺逆、顿挫、轻重,缓急、偏正、曲直等变化,全从笔出。

因此,从技法的角度来说,用笔总是首要的。

陆俨少曾说:“所称‘墨分五彩’,笔不好,决无五彩之妙,关键还在用笔上。

”这也点明了中国画以笔为主、墨为辅的笔墨关系。

南齐谢赫建立起“六法”的理论,把“骨法用笔”列为第二重要的内容。

笔是中国画的骨干、是墨的筋骨。

用笔好,“画成方能立得起”(华琳《南宗抉秘》),好的用笔,能够使画面的神韵、风采自然且有变化,这种丰富变化的“骨气”,自然是归乎用笔。

要做到好的用笔,黄宾虹讲要在平、留、圆、重、变五字上下功夫。

平如锥画沙,起讫分明,不平就会轻浮柔弱;留则是积点成线,笔意贵留,如书法屋漏衰;圆转如意,恰如书法无往不收,无垂不缩,如折钗股;重不是浊、滞,重如高山坠石、如万岁枯藤,如金重中而取其柔、铁之重而有其秀;八面出锋,顺逆兼施是变,融合古人之法而推陈出新也是变。

笔的变化是通过墨的痕迹来记录的,无墨也就不见用笔之妙,墨是为笔服务的。

墨法的使用最重要的是泼,惜两字。

泼墨用得好,画面就淋漓烂漫、见骨见肉;在适当的地方再间以惜墨法,泼墨惜墨穿插互用,正如古人所说,“汪滄泼墨,李成惜墨,两家相合,乃成画诀”,笔墨俱妙是中国画以笔墨见高度的基本准则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调兵山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8高一下·舟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在古代曾经以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闻名于世,可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20世纪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到中国考察,他满心赞叹又充满困惑。

然而放眼今日中国,一轮新的科技创新热潮正如火如荼席卷神州大地……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高铁奔腾刷新了“中国速度”,“中国天眼”拓宽了“中国维度”。

【乙】而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更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还有已经领先全球的超级计算机、量子卫星……高精尖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出现。

从基础建设到消费方式,从商业理念到经济业态,“新四大发明”折射出“中国式”创新的澎湃动能。

这种动能正方兴未艾,它让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飞驰,令“墨子号”量子卫星腾飞。

【丙】如今,越来越多的“发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备受青睐,带来久违的感觉,独特的味道。

(1)文段中划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考察B . 然而C . 如火如荼D . 方兴未艾(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二下·安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传统文化事业下的人和自然楼宇烈当前的生态问题源于人类中心主义,人类自视无所不能,能够征服自然。

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自我膨胀,肆意向自然攫取,不尊重天地万物,非但没有取得真正的独立,反而是被物质、财富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自我。

从“人和天地浑然一体”的观念,变成“人与天地相对立”,于是天地就被作为外在的研究开发、对象。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在中国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我们曾引进了很多西方哲学理论和思想学说,例如欧洲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自然并不是存在于人类之外、与人类实践无关的自然,而是经过人类实践改造了的自然,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自然。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要依靠自然界而生活。

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必须与自然界持续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

很多人却将其误读为:人类的根本任务是征服、改造自然。

上世纪初,中国的学术界就开始从中国哲学里寻找改造自然的资料。

但是,在中国哲学里面没有“改造自然”的提法,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历史上国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

学者们找到的天人关系资料大都是讲“天人合一”的,当时把“天人合一”“畏天命”“奉天”理解为天是绝对不可侵犯的,人在天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去适应天。

但后来,有人把荀子“明天人之分”的主张理解为人不能做天的奴隶,提升到“人定胜天”的高度,为征服、改造自然找到了了理论根据。

但这显然不符合荀子的原意——天、地、人各有其道,能够分清天与人的职责的人是圣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思想值得借鉴。

道家认为,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很伟大,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渺小。

人确实有伟大的一面,但人不能主宰万物,天无为,人也要学着无为。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个世纪,西方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建人文主义,人既不能成为神的奴隶,也不能异化为物的奴隶。

人类破坏自然,源于人的贪婪,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破坏了生态环境之后再去治理,所需成本比破坏它的收益要更多,也无法再完全恢复原貌。

因此,开发自然资源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而且考虑环境问题时,需要抑制人的欲望。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淡薄,推崇以消费来推动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有人文精神。

倡导不耗尽资源,让现代人可以发展,让子孙后代也可以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是建立在生态伦理的基础上,生态伦理的核心是要相互尊重,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相互尊重的观念,不去随意破坏、改造自然。

另外,食品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我们不能光吃人造的东西,还要多吃自然的东西。

这里讲的“自然”是老子讲的“道法自然”,我们要把自然人文的精神和现代科技更好的结合,不是用现代科技去淹没自然人文。

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便利,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数据化让人越来越失去主动性,人在征服物质世界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些人成了机器、信息的奴隶。

“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

”(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人类要思考一下,有没有必要向自然、社会攫取那么多的财富呢?(选自《大家》,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人类自我膨胀,肆意向自然攫取,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完全能够征服自然,正是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了当前的生态问题。

B . 中国人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最初认为“人和天地浑然一体”,到后来的“人与天地相对立”。

C . 西方哲学理论和思想学说研究的自然,是作为人的“无机身体”的自然,是经过人类实践改造且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自然。

D .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却被很多人误解为人类的根本任务是征服、改造自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中国历史上“天人合一”“畏天命”“奉天”的主张,曾被理解为天是绝对不可侵犯的,学者们没有从中发现“改造自然”的说法。

B . 荀子提出“明天人之分”,其原意不是为了强调“人定胜天”,而是说天、地、人各有其道,能够分清天与人的职责的人是圣人。

C . 道家认为,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渺小,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伟大,甚至能主宰万物。

而应该效法天地自然,这种思想值得借鉴。

D . 西方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建人文主义,是因为人类向自然的索取破坏了生存环境,而恢复原貌所需成本比当前获得的收益要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人类要借鉴传统文化的天人思想,尊重天地万物,抑制欲望,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寻求建立生态的平衡。

B . 食品安全问题应高度重视,我们应该把自然人文的精神和现代科技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不是用现代科技去淹没自然人文精神。

C . 数据化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越来越失去主动性,丧失自我,所以不要过度依赖数据,更不能做机器、信息的奴隶。

D . 文章结尾引用《史记》中的句子,通过对比论证的方法,引人深思,意在呼吁人们“知足”“知止”不能向自然、社会攫取财富。

3. (12分)(2017·珠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湖王蒙①我喜爱湖。

湖是大地的眼睛,湖是一种流动的深情。

湖是生活中没有被剥夺的一点奇妙。

早在幼年时候,一见到北海公园的太液池,我就眼睛一亮。

在贫穷和危险的旧社会,太液池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是一个奇异的温柔,一种孩提式的敞露与清流。

②我常常认为,大地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

山是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

海是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

沙漠是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庄严的等待。

河流是一种寻求,一种机智,一种被辖制的自由……③那时候我没有见过海,颐和园的昆明湖对于我来说已经是浩浩然荡荡然的大水了。

我每去一次颐和园,都要欣赏昆明湖的碧波,惊叹于湖水的美丽与自身的渺小。

④是的,湖是一种美丽,是一种情意。

为了陆地不那么干枯,为了人的生活不那么疲劳,为了把凶恶的海控制起来,把生硬的地面活泼起来,为了你的眼睛与天上的月亮……你不觉得看到地面上的一个湖泊就像看到天上的月亮一样令人欣喜么,为了短暂的焦渴的生命中不能或缺的滋润,于是有了湖。

⑤北京的西山风景区是很美的,但是太缺少湖水了。

这样,对于香山静宜园“双清”的池水,对于小小的儿童乐园式的眼镜湖,我自然是情有独钟。

一见到这样的水波荡漾,脸上不由得出现衷心的笑容。

⑥后来到了新疆以后,那就开了眼啦。

在乌鲁木齐与伊犁之间的天山深处,著名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曾经怎么样地令人眼界开阔呀!湖水是咸的,湖水一望无际,湛蓝如玉,盘山公路傍湖而过,无数拉运木材、粮食、水泥、钢筋、百货的重型卡车从湖边走过。

四周是长满枞树的高处终年积雪的山坡。

时而有强劲的风自由地吹过。

我在这里,感觉到一种庄严,一种粗犷,一种阔大。

我不能不庆幸我终于离开了大城市,离开了那一个区一个胡同一处房子。

我面对着的是一个严峻的、带几分神秘和野性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有一个巨大而晶莹的咸湖,它冷静而又尊严,凛然而又高耸地存在着。

你觉得你其实只能向往它却很难有机会去亲近它。

⑦在天山南麓的焉耆与库尔勒之间,有一个大湖——博斯腾湖,浩淼无际,芦苇丛生,坐着汽艇穿来穿去也见不到岸。

据说有一个外国的总理看展览的时候看到博斯腾湖的照片甚感惊异,他说:“新疆不是不靠海吗?”那宛如内陆的海,那是远古时代的海的遗留,那是对于远离大海的新疆的特殊的慰安。

⑧在阿尔卑斯山的脚下,在芝加哥的北边,在布加勒斯特的市区,在高原墨西哥城近郊,我造访过许多湖泊。

我流连忘返,我抱怨自己只能匆匆邂逅,匆匆离去,我太对不起上苍的得意创造与生活给予我的机缘。

⑨而珠海斗门的白藤湖呢?它是1993年6月走入我的记忆的。

这是又一种心绪,又一番风趣。

它是那样亲切随和,那样为人所有为人所用。

它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资源,它是一种大自然的慷慨,也是特有的风水——它象征着斗门人的、白藤湖人的无限发达的可能。

度假村的修建已经开辟了新的历史。

白藤湖是一个更加人化的湖、人化的自然。

1993年我有幸在这里居住了若干天。

居住在白藤湖,我觉得好舒适而又平安。

我觉得发展其实并不难,生活其实也不是那么困难。

只要好好地做,只要不把力量放在破坏上。

只要我们变得更近人情一些,更简单一些。

只要我们多一点美好的祝愿,少一点恶狠狠的狼眼。

1994年4月(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 《湖》是一篇精美的状物抒情散文。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这篇散文能将“湖”描绘得神奇美妙、秀色可餐,是因为作者对其有着发自内心的深挚的情感。

B . 文章开头直抒胸臆——“我喜爱湖”,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主体通过想象丰富成文,夹叙夹议,最后又结于感悟,感情上有所升华。

首尾照应,圆和自然。

C . 太液池给了幼年的“我”一个奇异的温柔,天山深处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给了中年的“我”一种“庄严”和“庆幸”。

D . 本文第4段围绕“湖是一种美丽,是一种情意。

”这个中心句,连用五个排比句式,褒赞湖对人类的作用和深情。

从物质到精神,从具象到抽象,从自然到人文等方面说明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E . 香山静宜园“双清”的池水,新疆赛里木湖的盘山公路上的重型卡车,远古时代海的遗留——博斯腾湖,都体现了湖对人类的一种情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