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治疗现状
中西医结合在生殖健康中的应用探讨

中西医结合在生殖健康中的应用探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殖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模式,在生殖健康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在生殖健康中的应用。
一、中医在生殖健康中的应用中医认为,生殖健康与人体阴阳平衡、脏腑功能调节密切相关。
通过针灸、中药等手段,中医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1.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治疗手段,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效果。
在生殖健康领域,针灸可以调节女性的月经周期,增加排卵率,提高受孕机会。
同时,针灸还可以改善男性的生精功能,增强精子的质量和数量。
2.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理全身健康的作用。
在生殖健康方面,中药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水平,改善月经不调、卵巢功能不全等问题。
对男性而言,中药可以提高精液的质量,增强生精功能。
二、西医在生殖健康中的应用西医注重科学研究和现代医疗技术的应用,尤其在生殖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西医主要通过手术、药物和辅助生殖技术等手段来调节生殖系统的功能。
1.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生殖系统结构异常或疾病引起的不孕不育问题,西医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
如子宫肌瘤、输卵管堵塞等问题可以通过手术进行修复,恢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2. 药物治疗西医使用药物来调节生殖系统的功能。
例如,对于女性的排卵问题,可以使用促排卵药物来刺激卵泡发育和排卵;对于男性的精子质量问题,可以使用抗氧化剂和促生精药物来改善精子质量。
3. 辅助生殖技术辅助生殖技术是现代医学在生殖健康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
试管婴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可以帮助那些无法通过自然方式受孕的夫妇实现生育愿望。
三、中西医结合在生殖健康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生殖健康的治疗效果。
1. 中西医结合诊断中西医结合可以综合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与西医的实验室检查相结合,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药在生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生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近年来,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形式,在治疗生殖系统疾病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在改善生殖系统健康、调节内分泌功能、提高生育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两个方面,探讨中医药在生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一、中医药在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 前列腺炎的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
针灸和中药汤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针灸可以改善前列腺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中药汤药可以通过抗炎、抗菌、消肿等作用,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促进前列腺的康复。
2. 早泄的中医药治疗早泄是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心理压力。
中医药治疗早泄的方法有很多,如中药内服、外用药膏和针灸等。
中药内服药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功能,延长性交时间;外用药膏可以达到局部麻醉的作用,减少对刺激的敏感性;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脊髓的功能,增强性交控制能力。
二、中医药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 子宫肌瘤的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中医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缓解子宫肌瘤引起的症状,并逐渐收缩瘤体;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经络,调节内分泌的功能,减缓瘤体的生长速度。
2. 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不孕症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医药在不孕症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内分泌平衡,改善子宫内环境,提高卵巢功能,增加受孕机会;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生殖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生育能力。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生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中医药通过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改善生殖系统健康、调节内分泌功能、提高生育能力等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在实践中,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生殖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3、做好计划生育:避免人流等,防止感染。
整理课件
41
预防与调护
4、注意卫生:避免生殖器官感染及性传播性疾病。
5、生活有节制:加强锻炼,注意营养,不吸烟、不
酗酒、保证充足的睡眠。
6、调节情志,避免精神紧张:
男女双方如精神过度紧张可影响精子的产生、排卵 和输卵管的功能。因此,必须调节情志,注意避免情绪 的变化,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才有利于受孕。
中医通过对男性精液的调理,通过滋阴补阳、
益髓生精,可显著提高精子数量、活力、改善精
子畸形率及促进未成熟精子的发育成熟。对阳痿、
早泄、少精、弱精、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男
性不育等疾病具有明显优势。
整理课件
20
l
病理基础
l 一、肾虚
• 禀赋不足 • 房事不节
损伤肾气 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 耗伤精血
• 摄生不慎 • 涉水感寒 • • 阴虚内热
整理课件
42
l
菟丝子 五味子 枸杞子 覆盆子 车前子
l 加减:
l 子宫发育不良:及早治疗。加紫河车、鹿
l
茸、桃仁、丹参、茺蔚子。
性欲淡漠:加淫羊藿、仙茅、肉苁蓉。
整理课件
27
l 月经后期未至,加川芎10克,丹参20克,牛膝15克 l 以活血调经。
基础体温显示有排卵但黄体不健,加紫河车12克(先 煎)以补肾益精、大补气血。
不能摄 精成孕
邪与血结 瘀阻胞脉
整理课件
23
l 五、痰湿
• 素体肥胖 • 食膏粱厚味 • • • • 饮食不节 • 脾失健运
躯脂满溢 痰湿内盛 阻塞气机 闭塞胞宫
湿痰内生 流注下焦
不能摄 精成孕
壅塞胞脉
中医药与辅助生殖技术对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中医药与辅助生殖技术对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中医药与辅助生殖技术对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价值。
方法:对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内收治的不孕不育患者做回顾性分析,从中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组,给予不同理论下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的子宫内膜与卵子排出数量、妊娠概率与临床产后存活率。
结果:研究组对象的子宫内膜厚度较薄,且排卵数量相对更多,妊娠概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产后婴儿存活概率均为1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将中医药调理手段应用到辅助生殖技术中,不仅能有效改善机体内生殖组织、调节卵子排出情况,还能提高妊娠成功概率,临床具有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辅助生殖技术;妊娠概率;存活率部分女性因排卵功能存在障碍,致使卵子排出异常,使得卵子与精子无法正常结合,或由于子宫内膜过厚等缘故导致不孕不育。
目前临床上,辅助生殖的理论与实践均具备丰富的经验,辅助生殖技术的出现能够基本应对不孕不育患者的妊娠需求,但妊娠概率依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1]-[3]。
本研究就此现象提出应用中医药从旁协助调养,以期能够起到帮助效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样本数量为80,采用双盲法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年龄在25-35岁;研究组40例,年龄在26-34岁。
80例研究对象均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知情,为确保数据结果具备能被临床采纳应用的科学严谨性,经比对80例研究对象的就诊档案,确认基础数据不存在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严格按照标准行辅助生殖技术,即对本组研究对象给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药治疗,治疗基础方为排卵助孕补肾养血方:仙灵脾、龟甲、熟地、枸杞、菟丝子、当归、益母草、红花。
服用方法:每日取一剂中药,加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
中医调理生殖系统疾病中医理疗与生殖疾病

中医调理生殖系统疾病中医理疗与生殖疾病在现代社会中,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疗法之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追捧。
中医理疗在调理生殖系统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中医理疗在生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中医理念中医理疗的基础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器官之间相互关联的概念,而“辩证思维”则是根据疾病的表现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理疗强调平衡身体的阴阳和气血,调和脏腑功能,达到整体调理的目的。
对于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医理疗具有其独特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二、中医理疗在生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理疗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生殖系统疾病的症状和疼痛。
例如,对于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可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来调理和缓解症状。
2. 中药疗法:中医的中药疗法在调理生殖系统疾病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中药可以通过内服和外用的方式,改善生殖系统疾病的症状,提高生殖系统的功能。
例如,中药可以通过调节女性荷尔蒙水平,改善不孕症的症状和疗效。
3. 食疗疗法:中医理疗中的食疗疗法是利用食物的药物性能,通过饮食的调理来改善生殖系统疾病的症状。
例如,在中医治疗男性阳痿时,有些特定的食物,如蛤蜊、海参等,被认为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可以作为食物疗法的一部分来辅助治疗。
4.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中医理疗中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手法,调理经络、活血化瘀,改善生殖系统疾病的症状和功能。
例如,在中医治疗前列腺炎时,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疗法来缓解疼痛和炎症。
三、中医理疗在生殖系统疾病中的疗效中医理疗在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
首先,中医理疗的方法独特,可以调理人体的整体状况,而不仅仅针对某一个症状。
其次,中医理疗侧重于调理身体的内部环境,改善身体的自愈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中医药在调养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调养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传统中医药在调养女性生殖系统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医药注重调理身体的整体平衡,通过中药草本配方、饮食调理、针灸等多种方法,为女性提供了一种天然且有效的调养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调养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调理月经周期女性的月经周期直接关系到生殖系统的健康。
中医药通过调理月经周期,使其恢复正常,从而保护女性的生殖系统。
在中医的理论中,女性月经是与月亮的周期变化相连的,因此月经周期的不调往往与体内阴阳气血的失衡有关。
中医师会根据女性的体质、症状以及月经周期的长短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白芍、熟地黄等,可以调理经血的流量和质量,并且减少经痛等不适症状。
调养子宫健康子宫是女性生育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女性体内的气血平衡,促进子宫的功能正常化。
在中医的观点中,子宫是血的容器,气血的流通是保证子宫健康的关键。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牛膝等,可以调理子宫内膜的生长和修复,增强子宫的收缩力,帮助女性恢复子宫的健康状态。
调理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问题之一,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女性体内的阴阳平衡,调整月经周期,从而达到调理月经不调的效果。
中医师会根据女性的症状和病因,选择中药配方进行治疗。
常见的中药有川芎、香附、柴胡等,可以活血化瘀,调节月经的周期和质量。
此外,针灸也是调理月经不调的常见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平衡女性体内的阴阳气血,从而改善月经不调的情况。
调理卵巢功能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重要组织,其功能的健康与女性的生殖健康密不可分。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女性体内的气血平衡,保护和增强卵巢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枸杞子、女贞子等,可以提高卵巢的免疫能力,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理女性的肠胃功能和免疫功能,影响卵巢的健康。
中医疗法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中医对性梦的认识
中医称为“梦交”、“鬼交”,即梦中性交 ,又称梦接纳,梦与鬼交,梦与邪交。
最早记载于《内经》,汉代张机在《金匾要略 血痹虚劳》中 说:“脉得诸芤动微紧, 男子 失精 ,女子梦交 ,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中大二院生殖科
中医病机
中医认为“精之主宰在心,心火一动,相火随之, 则梦泄也” 《大全良方》主“脏腑虚 ,神不守” 之说 。 《医学心悟》持“气血空虚神志惑乱 ”的观 点 。 《医门法律》认定 “ 淤积不行,就会夜梦鬼交” 《景岳全书》声称 “妇人之梦与邪交其证有二: 一则由欲恋,邪思牵扰意志„„ 一则由察赋非纯, 邪得以入。各自从不同的方面剖析了梦交的病因 病理 。
速眼动)睡眠期,血液向性器官流动,男性表现为阴茎勃起, 女性则会阴道湿润。每到这时,人就容易做性梦,一般持续 20-25分钟。并且,女性在月经期内更容易在梦里出现有关性 的内容。
快动眼睡眠时期
中大二院生殖科
我们面对的人群:不孕女性
ART患者常见主诉:“移植后做性梦、移 植后腹痛、宫缩”
怀孕后出现先兆流产症状
阴阳两虚者加用菟丝子、狗脊、淫羊藿、女贞子、枸杞
子等阴阳双补。
中大二院生殖科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
中大二院生殖科
针灸作用的本质: 在于促进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而不是使身体功能向一个特定方向倾斜。
中大二院生殖科
针刺相关技术的进化过程
Electrostimulation
TEAS
Electroacupuncture
*
*
* *
* *
*
*
TEAS组、TEAS+人工周期组治疗后PI、RI、S/D均低于 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
辅助生育过程中用中医药治疗的思路与方法

辅助生育过程中用中医药治疗的思路与方法【摘要】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ART)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疗效,减少其副反应显得日益重要。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同时必须注意个体差异,坚持辨证施治与辨病相结合。
具体方法:(1)输卵管积水盆腔积液者,选用补肾化湿方(自拟方);(2)卵巢反应低下者,选用补肾化痰方;(3)子宫内膜容受功能差者,选用养血调经方辨证分型加减运用。
同时要坚持治病求其本,女子顾精血的原则。
术后则以补肾护胎为首要。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思路和方法;辅助生育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ART)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疗效,减少其副反应显得日益重要。
这不仅要靠新技术、新理论的进步,同时也离不开个体辨证思维。
大量临床病例提示,做辅助生育成功与否与其治疗策略即思路与方法的正确与否密切相关。
笔者结合近5年来临床实践,重点探讨在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用中医药治疗的思路与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国外有学者对接受IVF治疗的患者在取卵前和取卵中用低频电针镇痛,针刺三阴交、血海、足三里等穴位,发现能使胚泡液中N肽γ的含量明显升高。
中西医结合关于肾主生殖与生殖内分泌研究成果为将中医药用辅助生殖技术、协助其提高孕育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目前中医药在辅助生殖医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其中应用中药治疗体外授精治疗中卵巢反应低下的患者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运用中药改善盆腔内外环境和提高内膜接受性来配合体外授精及胚胎移植能提高不孕症患者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
尽管中医药的配合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着病例数较少,实验研究不够深入等缺陷。
但是中医药为我们辅助生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治疗空间,这需要我们加强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以获取更多的治疗信息,总结成熟的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9月第9卷第26期·专家论坛·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不孕不育症是世界共同关注的疑难而又常见的病症,自1978年由妇产科专家Patrik Steptone 和胚胎学家Robet Ed -wards 应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 -bryo transfer ,IVF-ET )技术,成功培育了世界首例试管婴儿以来,以IVF-ET 为代表的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 ,ART )为不孕不育症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迄今30多年来,辅助生殖技术不断发展,但是与人们的要求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祖国医学治疗不孕不育症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大放异彩,近年来,其在现代辅助生殖技术中的研究常有报道,现综述如下:1IVF-ET 周期前中药治疗在IVF-ET 前运用中医药治疗,主要是为了调整患者全身状况,做好心理准备,调整患者的生殖生理或病理状况,以适应即将而来的IVF-ET 周期。
主要包括:①调整月经周期,阴阳平衡。
女性正常月经周期中的气血阴阳变化是以一次月经来潮作为开始,至下一次行经前结束,其中阴阳的消长、转化推动着气血的活动,周而复始,将女性生理活动维持在正常范围。
②改善体质状态,逆转其敏感性。
体质与发病在生殖医学领域也常起着重要作用。
辨证加用中药调整周期,最终改善患者体质,逆转其敏感性,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
③调理气血,打破低水平的衡定,改善卵巢储备功能[1]。
谈勇[1]对35岁以上不孕患者或者IVF-ET 多次失败患者在进行IVF-ET 前,先给予补肾调周中药治疗:卵泡期用滋阴奠基汤以滋肾养阴,促进卵泡生长、成熟;排卵期予益肾促排卵汤以补肾活血通络,有利于成熟卵泡移向卵巢表面从而排卵;黄体期则用助黄汤温肾助阳,以补充支持黄体功能。
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每个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调整患者自然周期趋于正常后再进行IVF-ET 。
结果在治疗组中采卵数、受精卵数及移植胚胎数均显著增加。
黄舒娥[2]将69例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单纯辅助生育技术,实验组在中药周期疗法2~3个疗程后采用辅助生育技术。
其中,中药治疗根据月经周期中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的变化,采用“补肾-活血化瘀-补肾-活血调经”的周期治疗。
结果在IVF-ET 周期前加用中药治疗组的获卵数为10.90个/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个/例(P <0.05);优质胚胎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P <0.01);胚胎种植率为2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P <0.01);妊娠率为46%,与对照组的2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
李东等[3]前瞻性研究了因卵巢储备功能差而放弃IVF-ET 周期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西药组30例,其中中药组给予补肾调周治疗,西药组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月经第2~3天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 )、黄体生成素(LH )、雌二醇(E 2)的基础值水平,以及治疗前后窦卵泡数变化。
结果中药组治疗后患者血清FSH 和LH 基础水平、FSH/LH 比值比治疗前均降低(P <0.05),西药组治疗后血清FSH 、E 2、LH 也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对于FSH 降低程度上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 <0.05);且对于年龄较高妇女的窦卵泡数增加情况,中药组显著优于西药组(P <0.05)。
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治疗现状赖娟程玲▲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妇科,北京100102[摘要]中医药近年在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为代表的辅助生殖技术中常有报道,本文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治疗、移植周期中治疗、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节、对并发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调节、针刺治疗和食疗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现状,从而认为祖国医学与现代辅助生殖技术相结合,可有效地提高不孕不育症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中医药;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321-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9(b )-0005-03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assisted repro -ductive techniquesLAI Juan CHENG Li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Wa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Beijing 100102,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frequently reported i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s,especially 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plantation.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tatu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s from treatment before 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plantation,treatment during transplantation cycle,regulation of endometrial receptivity,regulation of concurrent ovarian hyperstimula -tion syndrome,acupuncture treatment,diet therapy and another aspects,thus concluding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 -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oder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s can effective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infertility dis -ease treatment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s;Treatment▲通讯作者5·专家论坛·2012年9月第9卷第26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2IFV-ET 周期中中药治疗在IVF-ET 周期中运用中医药治疗,主要是为了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增加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尽量减少卵巢过度刺激征的发生,从而提高妊娠率。
常秀峰等[4]将60例因为输卵管因素而行IVF-ET 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长方案降调节,实验组在达菲林降调节的同时加服补肾调经中药,每日1剂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肌注日停药,结果发现实验组血清雌二醇水平、获卵个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妊娠率为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P <0.05)。
马景兰等[5]对IVF-ET 患者在应用西药的同时给予加服促孕丸,从月经第2天开始日3次,至胚胎移植当日。
结果发现加用中药治疗组的子宫内膜的厚度、取卵数、移植前卵泡评分、卵细胞成熟度均显著优于单用西药的对照组(P <0.05),加用中药组的生化妊娠率为39.4%,临床妊娠率为36.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2%和15.2%(P <0.05)。
李东将[6]70例曾经接受IVF-ET 并且失败1次以上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和单纯西药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IVF-ET 之后的常规西医用药基础上配合自拟方剂温肾安胎饮,每日1剂,从胚胎移植第2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5~7d ,然后去丹参、当归等养血活血药物,继续服用5~7d 。
结果生化妊娠率治疗组为4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P <0.05);临床妊娠率治疗组为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P <0.05)。
尤昭玲等[7]在诊治不孕不育患者时形成了中医辅治的“六期七步曲”,其中六期为IVF-ET 术前期、降调期、取卵前期、取卵后期、移植后期、妊娠期,七步指除降调期有2步外其余均为一期一步,所以共七步。
“六期七步曲”与常规IVF-ET 方案相适应,并且遵循中医辅治、决非主治,注重辨证论治。
IVF-ET 术前期,中医辅治目的是疏肝解郁、理气安神,从肝、心论治。
降调期先补肾养精,调和阴阳,从肾肺论治、兼顾心肝、求阳益阴,使血海充填,从而滋养胞脉。
降调期后期补肾益精,健脾理气,从而减轻超促排卵所致的腹胀、恶心等不适,此期阴长为主,兼顾护阳,从肾论治,健脾益气。
取卵前期通过益肾助卵,温阳通络,把握阳稍过而阴亦足的原则,从肾论治为主。
取卵后期通过滋肾养胞,助膜长养,使子宫内膜尽可能与种植胚胎发育同步,以提高胚胎种植率。
移植后期通过健脾益肾,助胎长养,重点在支持黄体、促进胚胎的发育,最大限度减少超排卵本身所致的黄体功能异常,此期从脾肾论治,兼顾平泻心火。
妊娠期通过健脾补肾,抑制子宫收缩,安养胎元,此期从脾论治,不忘固肾、泻心火而以防动胎。
3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节胚泡着床是IVF-ET 中成功妊娠的一个关键。
在IVF-ET 周期中常见受精后胚胎发育良好、但移植后妊娠失败,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植入窗期”子宫内膜发育情况与胚泡发育不同步、子宫内膜容受性差,胚泡不能着床、被机体吸收,从而导致移植成功但妊娠失败。
所以,目前普遍认为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改善辅助生殖技术中妊娠率的关键之一。
中医学认为,肾主生殖,中医药从整体辨证施治,多数选用补肾活血之品,可使精血充足、冲任有养,改善子宫内膜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液灌流量,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另外,补肾调经中药可促进子宫内膜的分泌功能,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发育同步化,让子宫内膜组织形态更加有利于胚泡植入,为妊娠成功提供组织形态学基础[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