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法几何 量点法作建筑透视

合集下载

建筑画绘制两点透视的示例解析

建筑画绘制两点透视的示例解析

在建筑画绘制的过程中,除了一点透视外,最常用的是两点透视,建筑一般是较大体量的物体,因此,对于绘制高层建筑和表达大空间时,时常会用到。

两点透视表现要点:1、两点透视是建筑表现中最常用的透视。

2、确定视平线注意保持水平,不能歪斜。

3、注意画面中的两个消失点,所有的透视线连接那两个点。

4、所有竖向高度线保持垂直。

两点透视建筑解析示例1、要点一:首先确定视平线的高度,在连接建筑的结构线可以确定画面上的消失点的位置。

此步骤要注意找画面上的消失点是在图片上进行简单连接。

要点二: 用概括的方法,把建筑看成多个几何体的组合,然后连接消失点;主体建筑和一些凸凹部分的透视都要认真刻画,根据建筑高低不同决定消失线的倾斜角度,离视平线越远倾斜角度越大。

此步骤要注意画面的取舍处理,要以建筑为主去刻画。

要点三:这一步要丰富画面效果,不仅把建筑光影关系处理好,还要注意周围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一定要有黑白的对比和疏密的对比,主观处理这些关系很重要;画面的上下、左右均衡很关键,它决定了画面的稳定感和作画者的审美能力。

这一步骤主要是画面的艺术处理和氛围的表达。

两点透视建筑解析示例2、要点一:首先确定视平线的高度,在连接建筑的结构线可以确定画面上的消失点的位置。

此步骤要注意找画面上的消失点是在图片上进行简单连接。

要点二: 用概括的方法,把建筑看成多个几何体的组合,然后连接消失点;主体建筑和一些凸凹部分的透视都要认真刻画,根据建筑高低不同决定消失线的倾斜角度,离视平线越远倾斜角度越大。

此步骤要注意画面的取舍处理,要以建筑为主去刻画。

要点三:这一步要丰富画面效果,不仅把建筑光影关系处理好,还要注意周围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一定要有黑白的对比和疏密的对比,主观处理这些关系很重要;画面的上下、左右均衡很关键,它决定了画面的稳定感和作画者的审美能力。

这一步骤主要是画面的艺术处理和氛围的表达。

亚当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积淀,如今已经颇具规模,依托于亚当教育对“专注设计、专业精神”的执着追求,近年来,越来越多一线青年设计师、知名手绘师、设计公司总监共同参与到设计教学,不断提供新潮设计理念与国际思维,帮助许多学子顺利考取向往的高校,为众多设计公司及设计院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4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_第14章_透视的画法

4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_第14章_透视的画法
方向平移到 画面上A1a1处,则A1a1 即为A点的真高线; 作SF∥ AA1 ∥ a a1 , 交画面于F,则F为辅 助线A A1、a a1的灭 点 辅助线A A1、a a1的全透 视为FA1、Fa1,由ax作垂 线即可得A°、a°。 K为平行于基面,但与画面不平行的任意方向。
真高线及辅助线灭点的位置与K的方向有关。
14.2.3 集中真高线
在绘制建筑形体透视图时,一般是首 先画出建筑形体的基透视,然后求出各点 的透视高度,依次连线完成透视图的绘制。 若在量取高度时,每一点均取一条真高线, 则所取的真高线数量太多,不利于作图。 此时,可采用集中真高线量取建筑形体各 轮廓线的透视高度。
(例4续)
作图步骤如下: 1.延长ab交ox于n,并 在o’x’上得n’点; 2.作s fx∥ab与ox交于 fx点,由此得F点; 3.连n’F,n’F为 a°b°的透视方向; 4.用视线法求出a°b°; 5.过n’点作一条真高线 nN,使nN=L,则N为直线 AB的画面迹点; 6.连NF,得AB的透视方 向,由a°b°对应求得 A°B°。
同理作出辅助线BB1∥AA1 , BB1的灭点仍是M点,连线B1M 与NF的交点就是B点的透视B°。
量点法
根据上图所 作辅助线的原理, 可以从灭点F起在 h-h线上量取M点; 并从迹点N起在基 线上直接量取A1 和B1点。
m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根据空间线段AB的长度及辅助线的 灭点M,可以得到AB的透视长度,故把这种辅助线的灭点M, 称为直线AB的量点,这种作透视的方法称为量点法。
例3.用量点法求H面上垂直于画面的 直线AB的透视
分析及作图: 该题与前图所 不同的是AB垂直 画面,故灭点为 主点s’,ssx垂 直ox轴。
例 3续 .

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1透视图基本画法
1.1 直线迹点法(全线相交法) 1.2 视线迹点法(建筑师法) 1.3 量点法和 距点法
先画立体的基(面)透视(基础平面的透视图)
后画立体的体透视图
平面的 透视作 图
1.1全 线相交 法
1.2
视线迹点法(建筑师法)
3、降低或升高基面作图
直线迹点法(全线相交法) 方法: 1、作出主 向灭点。 2、延长主 向线至画面 作出其的迹 点。 3、利用真 高线作体的 透视。
视线迹点法:
第一步: 作基透视
(建筑平面图 的透视) 两点透视
第二步:利用真高线作体的透视
量点法
量点的概念:辅助直线的灭点(M)。 辅助直线:一组平行线(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例题1:平面图的透视 画面与墙面的偏角为30°-60°
例题2:建筑形 体的透视(1/3)
画面与墙面的偏 角为30°-60°
见下页

例题2:建筑形体(2/3)
例2:建筑形体(3/3)
例题3: 建筑形体的透 视(1/3) 画面与墙面的 偏角为45° 见下页 ↓
例题3: 建筑形 体的透 视 (2/3)
例题3:建筑形体的透视(3/3)
距点法(量点法的特殊情况)
例题4:建筑形体的透视
第四次作业
04
1、幅面:A3横式 2、内容(任选2题) 教材(建筑阴影与透视图学)P118,P167 习题集P125(8-8),P127(8-11)(8-12) 3、要求: 用全线相交法,视线迹点法(建筑师法)。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透视投影PPT课件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透视投影PPT课件
视高:视高一般选用人体的实际 高度。一般取1.5~1.8米,以获得 人们正常观看建筑形体时的透视效 果。
降低了视平线,图形有仰视效果; 视平线高度适中,图形生动、自然; 提高了视平线,图形具有俯视效果。
如果是画室内透视,视高可取 1.0~1.3米,这样房间的透视会 显得开朗、亲切。
透视图有一点透视透视图 中。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 图透视投影
视角:见教材P166页;
视角在 60 范围内,视野清晰, 而尤以 30 ~40 为最佳。在特 殊情况下视角可稍大于 60 ,
但不宜超出 90,否则画出的
透视图会发生严重的失真。画 透视图时,主要是通过调整视 距来控制视角,以使其在合适 的范围之内。
站点:宜以视距为画宽的1.5~2 倍的关系来确定。

04透视图的基本画法及视点

04透视图的基本画法及视点

F2 Mx Fx=S Fx ※由此可得到求作斜
s g
由量点Mx作直线,与h-h的夹角为 a,此直线与通 线灭点的具体方法:过Fx的铅垂线相交,交点F1就是斜线AB的灭点。
二、用斜线灭点作透视图的实例
例:求作双坡房屋的透视图
p
h-h
d
c b a c′
b a
d′
b′
a′
g-g
s
p
作图步骤:
1、用建筑师法或量点法求 出房屋的透视平面图。
a
b
g
d
c
sg
g
a 1 A B
60
b 2
g
D
s′
z
h
D
h
g
dp sg
ap 1
bp
z1
g
2
§4-2
一、与画面相交的水平线的量点 和分量点的概念
1、量点、分量点、量线
量点法——建筑透视图 h 画法之二
g
P
M
Bp Ap T B
F
h
F
h
A1
B1
g
P
B
A g T
M Bp Ap
h
g
S
p
A
B1 A1
s
G
T m A1
§4-4 网格法——建筑透视图画法之三
一、网格法的概念 二、网格法画透视图实例 已知建筑物的平、立面图,用网格法完成其透视(放大 一倍画出) 作图步骤: (1)把建筑平面置于特定的网格中。 (2)用降下基面画网格透视。 (3)利用网格透视画建筑平面的透视。 (4)回升基面,确定高度,完成外形轮廓的透视。 (5) 用定比分割画门、窗及墙面划格线……等细部。 (6) 墨线加深,作出配景,完成全图。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透视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透视

点的透视与次透视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并 通过sa与ox轴的交点ax。
A

V a°
o
S
a
ax
s
x
14
点的透视规律3
A
V A°
B
B° a° o
S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b
C
b° c
s
x c°
A点在画面后方,基 透视在基线的上方
B点在画面上,基透 视在基线上
C点在画面前方,基 透视在基线的下方
点的次透视相对于基线ox的位置,反映空间点相对于画
(5)站点 s:视点 E在基面上的正投 影,相当于人站 的位置。
8
(6)视平线 h-h:过视点的水平面与画面的交线,即过 主点Vc所作的水平线。 (7)主点 s’:视点在画面的正投影,即过视点作画 面所得到的垂足(在平视透视中)。 (8)视距 Ss’:视点 到画面的距离。 (9)视高 Ss:视点到 基面的距离。 (10)视线:即投射线, 过视点与形体上任何 点的连线。
24
• 灭点:画面相交线上无限远点的透视,称为灭点。 • 直线的灭点位置,是平行与该直线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画面相交线的透视(或延长线),必定通过该直线的灭点。
25
画面相交线的透视特性4
4.直线的透视经过灭点,直线的次透视经过次灭点。次灭点一定在 视平线h-h上。
直线上无穷远点的透视称为直线的灭点。
a1m的交点a°,即为A点的次透视。
18
2.直线的透视
2.1直线的分类 2.2画面相交线的透视特性 2.2画面平行线的透视特性
19
直线的分类-画面相交线
根据直线与画面的相对位置不同,我们将直线分为两类:

建筑阴影和透视11

建筑阴影和透视11

平面的透视作图
平面的灭线是平面上所有直线灭点的集合。
平面内任意两条相交直线的灭点连线为该平面的灭线。
平面的灭线平行于平面的迹线。
特殊位置平面的灭线 1、水平面的灭线为视平线。 2、铅垂面的灭线为铅垂线。 两平面相交,其交线的灭点为两平面灭线的交点
平面的透视作图
1.H面平行面
例:已知基面上的四边形 ABCD的基投影abcd、站 点s求作四边形ABCD的透 视。 分析:作平面图形的透 视,也就是作其边线的 透视,所以可利用求直 线的透视方法来作图。 由于该图中X、Y两个主 要方向倾斜于画面,因 此应有两个主向灭点。
H面是视平面,基 面H1在其上方,基 面H2、H3在其下方, 各基面上的平面图 形(图中仅以A点 来表示)及站点的 相对位置是一样的, 故点在三个基面上 的透视处于同一垂 直线上
2. H面垂直面
利用真高线:
3. 画面平行面的透视作法
画面 平行面的 透视与空 间平面平 行,且为 实形的相 似形。次 透视为基 线的平行 线。
5.连Fx D° 、Fy B°两线相 交于C°。
交线法作图步骤:
1.过站点s分别作ab、ad的平行线,求出灭点Fx、Fy。
2.将直线的迹点n1、n2对应到o’x’上,得n1’、n2’。 3,连迹点、灭点,作出 直线AB、AD的透视方向, 两线的交点即为A°;
2 1
4.延长bc,cd交ox于1,2, 并分别作竖直线交 o'x' 于1‘、2’,连接Fy Fx 交Fx A,Fy B于B°,D°。
5.连Fx D° 、Fy B°两线相 交于C°。
2 ‘ 1'
例:已知基面上的平面图形的基投影及站点s,试画出平面 图形ABPCDEJK的透视。

第6章 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第6章 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适用于表现高耸建筑物的外观,建筑群体鸟瞰或高大 的大堂室内,更符合人眼的观感实际,但作图更复杂
些。
6.2 透视参数的合理选择
为了获得表现效果满意的透视图,在动笔之 前必须先根据建筑物造型特点和对透视形象 的要求,选择好视点、画面与建筑物之间的 相对位置。
6.2.1 人眼的视野范围
视点的位置选择,必须 使观察对象置于正常的 视野范围之内。绘画透 视图时,视角的大小一 般选择为:对室外透视 以37-54度为宜;对室内 透视,视角常用54-60度 之间,或稍大。
特点:可以同时着重表现建筑物的两相邻主立面,表 现效果较接近人眼的观察实际,但作图相对麻烦些, 常用来表现建筑物的外观造型或室内一角的透视。
6.1.3 三点透视
当画面倾斜于基面,视点位于前方,建筑物的三个主 要面,即长宽高三组主向轮廓线都与画面倾斜时,由 于在所得的透视图中,其长宽高三组主向轮廓线都分 别有一个灭点。
作题步骤:
题目已知条件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步骤4
步骤5
步骤6
步骤7
步骤8
பைடு நூலகம்
步骤9
步骤10
步骤11
步骤12
步骤13
步骤14
步骤15
步骤16
ss
6.4 量点法及其运用
建筑师法与量点法的区别:
建筑师法:对于建筑物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 上的度量问题,都是利用站点s向平面图做一 系列视线的投影与基线相交的方法解决的。 作图时离不开平面图。
6.2.2 视点的选择
6.2.2.1 站点位置的选择 (1)视距的选择。其原则是保证水平视角的大小适宜。常令
视距为拟画透视图的大小即画幅宽度的函数,d=(1-1.5)k。 (2)站位的选择。使站点的位置最好处于画面中部的正前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量点法作建筑透视§7-1 量点的概念与作法
§7-2 用量点法求建筑形体的透视
§7-3 距点
§7-4 室内透视
§7-5 斜线灭点和平面灭线的应用
§7-1 量点的概念与作法
一、量点的基本概念
二、量点的作法
一、量点的基本概念
N
A1
f
F

m
M

NA1=NA
B1
NB1=NB
SM∥AA1
二、量点的作法
1.量点的作法
2.用量点法求水平线的透视
1. 量点的作法
M
N
n
F
f
m
A °
B °
a 1
b 1
b 1
a 1
b
a
s
2. 用量点法求水平线的透视
F
M
N




f
n m
水平线高为L
s
b a
§7-2 用量点法求建筑形体的透视
一、用量点法求矩形的透视
二、用量点法求建筑形体的透视
一、用量点法求矩形的透视
g'

F x
f x
F y
f y


B L
b1
d1
M y M
x
A
m x
m y
二、用量点法求建筑形体的透视
n 2n 1
m y
m x
2
4
351
y
6
789
10
x
立面图
平面图
(a )已知条件
二、用量点法求建筑形体的透视
82
M x M y
c 1
d 1
10292
1161
227252
42
32
H
b d P
a g '
m y
m x
s
2435
1
y 6
78
9
10x n 2
n 1
H
F x f x
F y
f y
P
c
二、用量点法求建筑形体的透视
(c )透视图
c 1
d 1
b 1
a 1
n 1N 1
n 1
n 1
A a
C °c °
c °
B °b °
b °
d °D °d °d °
N
2
n 2n 2
n 2
§7-3 距点
一、距点的作法—立体图
二、距点的作法—透视图
三、用距点法求形体的一点透视
一、距点的作法—立体图
A °
N
A 1s p
B °
d 45°
45°
45°
45°
B 1
45°
45°
s '
D
二、距点的作法—透视图
a 1
A °
B °
a 1
b D
N
n
b 1
45°45°
d
立面图平面图
H
P
g '
s
H
g '
s p
P
s '
d 45°
b '
b '
a '
a 'b
a
c
1212
313
41
4
透视平面图
213141
22
32
42c 1
b 1
a 1
11s p 1
透视图
§7-4 室内透视
一、作室内一点透视
二、例题——作室内一点透视
一、作室内一点透视
为了使作出的透视图画面大些,往往将画面放于房间的中间,或距视点较远的墙面上,使建筑物的大部分伸在画面之。

二、室内一点透视剖面图
平面图
二、室内一点透视
6
1 '(4')
2'(3')
b
a
1
42
3
n 2
n 1
o
d c 5d
45°
二、室内一点透视
b 2
2°1°4°

s p1

12
4222
32d 2b 1
d 1
c 2
a 2c 1
a n 21
o 1
51
n 11A °
B °b °
a °
透视图
s '
6'
a '(
b ')
o
a '(
b ')D
§7-5 斜线灭点和平面灭线的运用
一、斜线灭点的概念和求法
二、在两点透视中斜线灭点的运用
三、平面灭线的概念
四、平面灭线的求法
五、用量点法求倾斜线的灭点和平面的灭线
六、应用量点、灭点求楼梯的透视
一、斜线灭点的概念和求法
M x
β
α
βα
αβ
F x
F 1
F 2
F y
二、在两点透视中斜线灭点的运用
F 2αM y
β
E °
c 1
d 1
e 1
C °B °
D °F 1
M x
b 'βF y
s
s '
g '
h
s
P
a '
c d
d 'c 'g
α
a
b h g
P
e
e '
A °
a 1g 'F x
三、平面灭线的概念
h
h
F x
平行
平行
F 1
g
g
x
y
s
S
F y
四、平面灭线的求法
平面ACKFDM 的灭线
M °f x
f y
N 2
N 1
N °
B °
C °
E °
F °
αF 2m y m x
α
F 1
F 3
交线MN 的灭点
F x
F y
M y
M x
α
g 'b '(n ')m
d
a
b (
c )
n (k )
e (
f )
n
s
五、用量点法求倾斜线的灭点和平面的灭线
1. 在两点透视中斜线灭点和平面灭线的运用(1)
2. 在两点透视中斜线灭点和平面灭线的运用(2)
1. 在两点透视中斜线灭点和平面灭线的运用(1)
已知
f x
c
a
b 1
f y
m x
m y
s
a 1
b
c 1y x
1. 在两点透视中斜线灭点和平面灭线的运用(1)
H F y
H g '
g '
F x
F 1
αB 1°
a 1°
c °A 1°F 2
βC °
B °
A
M x
M y
a c 1
b 1
a 11
作图
1. 在两点透视中斜线灭点和平面灭线的运用(1)
结果A M x M y
a c 1
b 1a 11F 1
αB 1°
a 1°
c °A 1°F 2
βC °B °
2. 在两点透视中斜线灭点和平面灭线的运用(2)
已知
2. 在两点透视中斜线灭点和平面灭线的运用(2)F 1
F 2
F 3

ⅠB °A °ⅡⅢⅣ
D °C °
F 5
F 4
作图
2. 在两点透视中斜线灭点和平面灭线的运用(2)
结果
六、应用量点、灭点求楼梯的透视楼梯的两点透视图
g'1g'1
六、楼梯的两点透视图
F x
α
E °e °
F °
F x αX 3X 2Y 1Y 2Y 1
f 1
e 1b 1c 1d 1
a 1'd °c °
b °
C °B °
D °
f °
真高线
六、楼梯的两点透视图
本章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