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doc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2.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测量实验,理解和领会平均速度的含义和公式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阶段:请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下列学习问题:1.实验目的:练习使用______和_____测算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_________(公式)。
3.实验器材:_________、斜面、______、金属片、小木块、小车。
4.实验步骤:(1)将斜面固定,确定起点位置。
实验中保持斜面较小的坡度,目的是。
(2)测量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3)测量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4)计算小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二、合作探究阶段: (各组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探究)(要求:1.小组接受分配任务后,小组成员首先个人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路(大约2分钟);2.然后交流讨论说清楚自己的思路(大约5-6分钟);3.本组问题讨论清楚后,再讨论其他组的问题。
)探究1、完成课本中“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观察与分析: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部,把路程分为前半段、后半端:(1)小车是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2)若不是,小车在前半段运动的快还是后半段运动的快?(3)你认为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前半段的平均速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怎样?探究2、测量在学校操场上行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探究3、测量自行车骑慢车比赛的平均速度。
三、展示质疑四、检查反馈A.练一练“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停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 =_____cm;tBC=_____s;vAB =________m/s;vBC=________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是在做_________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填“大”或“小”)。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1.把握停表和刻度尺的差不多使用方法;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刻、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
阅读课本P23~24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速度公式v=可知,想要算出物体在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刻t,实验室中测量路程一样用刻度尺,测量时刻一样用停表。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为了便于测量时刻,斜面应保持专门小(选填“专门小”、“较大”或“专门大”)的坡度,这是为了使小车下滑不至于太快,以免下滑时刻过短不便测量。
3.正确使用停表测时刻。
各种停表一样都具有启动、暂停、回零三项差不多功能,如图所示。
秒表的中间按钮为启动、暂停键,旁边按钮为回零键。
在停表读数时,第一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刻,停表的最后读数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
4.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你认为最好的是(A)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刻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刻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刻,测定小球在这段时刻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刻,测定小球在这段时刻内通过的路程5.某班同学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记时员记录了小明同学跑步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刻并列于下表:路程/m10203040时刻/s3.25.36.89.2依照表中数据,运算出小明同学下列路程跑步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是 3.125m/s;(2)从10 m处到30 m处的平均速度是 5.56m/s;(3)从30 m处到40 m处的平均速度是 4.17m/s。
1.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停表。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方法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科学的思想感情重点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难点求平均速度.教法观察实验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课前导学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课堂导学1. 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4.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为什么?5.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二.课堂练习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实验次数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S1=75cmt1=2.6sV1=28.85cm/s2S2=75cmt2=2.5sV2=_____cm/s3S3=75cmt3=2.4sV3=______cm/sv=______ cm/s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T13、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度多大?(用km/min做单位)(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与T14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约多远(铁路线长)?大约什么时间相遇?s金属片图7____________。
平均速度的测量导学案(绝对精品)

平均速度的测量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4.会测量平均速度.5.平均速度的计算.二、学习重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学习难点测量平均速度三、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2.依据导学案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3.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上课集体讨论、突破。
四、导学内容:实验:1、实验方法:2、实验器材:3、实验步骤:4、实验注意事项:典型例题一、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例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不对课堂达标11.如图所示是路程—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A B C D2.如图所示是速度—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5:4,它们在相等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____;二、“过桥”问题例2.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此桥,则所需要的时间为( )A 120sB 140sC 160sD 180s课堂达标21.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1.2km的大桥,则共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2.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大桥,由车头上桥到车尾全部离开大桥,共用3min,则这座大桥长为_______m3.一列火车通过长4200m的隧道用去时间5min,若其速度为15m/s,则火车长_____m.4.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三、平均速度概念的考查.例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课堂达标31.“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2.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A 4.8m/sB 5m/sC 2.45m/sD 4.8km/h3.汽车从A城开往B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五、导学反思。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用刻度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根据公式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 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知识梳理】1. 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这样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 平均速度: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
3. 求平均速度的公式:v=(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4.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2)实验原理:v=(3)实验过程:①使斜面保持很的坡度,这样小车下滑的速度较,方便计时。
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1;③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④根据公式v=算出平均速度。
和小车从斜面⑤将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25.测量平均速度【达标测评】1.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既可以取时间相同时,比较的长短;也可以取相同时,比较的长短。
在田径运动会中,看台上的观众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而终点裁判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
2.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 .4s-8s 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0-8s 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3.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10m/s 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上图中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 图象.4. 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 ,用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前4min 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B .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375m/sC.乙同学第4min 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180m6.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5s ,跑在最第2题图 第3题图第5题图 第6题图前面的小车是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题 测量平均速度 导学案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序号:05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 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导学方法:观察实验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 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一、二、课堂导学1. 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三.课堂练习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v=______ cm/s2.(3分)小明同学想利用图8中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猜想:(1)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图7中所给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具体实验步骤是:3.如图9所示,一列长为120 m 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 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 ,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4.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
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
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五、布置作业
1.整理实验案。
【设计意图】:学会整理实验。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教后反思
审核签字审阅时间
(1)提醒学生实验时,要使木板保持很小的坡度,以方便测量时间,注意长度测量的正确性。
(2)以倒计时的方式统一计时开始时刻,避免了合作时个人反应造成的时间误差。
【设计意图】:巩固对停表的正确使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及合作精神。
4.处理数据
【学情预设】:设计表格,认真计算
导学
重难点
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平均速度的不同设计。
导学准备
斜面、小车、米尺、秒表
导学流程
师生活动
补充设计
一、情景引入
首先播放戏水乐园中滑水梯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生活中学生普遍有过的经历:骑自行车下坡。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过程,引起学生兴趣。
(1)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
(2)由于要测量的数据较多,提醒学生注意数据的对应性。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计算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理解。
5.交流评估
【学情预设】:对实验中的问题可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1)表格展示学生处理好的数据分析总结规律。
(2)表扬做实验认真、数据处理好的同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当堂训练
先个人整理实验并归纳分析,再小组讨论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学生的团体意识,合作精神。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doc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做__________ (“匀速”或“变速”)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测量长度的基本是工具 ________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____________ o二、新课导入请同学们认真观看“里约奥运会百米飞人大战——博尔特夺冠"视频,思考下列问题:1.博尔特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2•我们如何知道博尔特跑的到底有多快呢?3.需要什么测量工具来进行测量呢?请大家组内交流一下,然后请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二、新课学习V(一)实验原理:v = -t(二)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三)设计实验:请大家组内交流讨论下列问题,然后请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四)进行实验:1.使斜面轨道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球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或中部),测出小球将要通过的路程Si、S2,填在表格内。
2、测量小球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i、t2,填在表格内。
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 • s」S1二tl二S2二t2=V2=3、小组展示汇报实验情况。
(五)分析论证1、请计算小球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并填写在上面的表格内。
2、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请比较小球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你认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阶段内的平均速度一般_________________ 。
(选填“相同”或“不同”)(六)交流与评估请同学们分组进行交流评估,提出各小组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宝贵经验,分析实验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主备:李恒周)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v s
计t
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会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
〖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 1)按图 1.4-1 组装好斜面,并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固定位置,斜面底端设好挡板。
( 2)用刻度尺测量出斜面长S 1 并记在下面的表格中;
( 3)轻放小车,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斜面底端时的时间t1;
( 4)根据公式计算出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 5)将挡板移至斜面中部,测量出小车到中部的距离s2
( 6)轻放小车,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斜面中部的时间t2;
( 7)根据公式计算出小车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
5、记录数据:
从顶端到底端从顶端到中部
路程s/m s1=s2=
时间t/s t1=t2=
平均速度v/m/s v1=v2=
6、分析数据:
( 1) s1与s2是 2 倍关系,t1与t2, v1与 v2?
( 2)你能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小车从中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
7、交流与评估:
在实验的过程中,你是否发现了一些可能影响到实验顺利进行、或者影响最终的测量结果的因素?请你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提高吧!
看谁发现的问题比较多哟!
【检测反馈】
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实验: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斜面长 2.4 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 6 秒。
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
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 4.8 秒。
请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
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1和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v2。
路程(米)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米 / 秒)
s1=2.4t1=v1=
s2=1.2t2=v2=
①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__运动。
(填
“匀速”或“变速” )
②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米/ 秒。
3、某同学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 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 ,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 ,问:( 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一位同学以 3 m/ s 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后,立即又用 5 m/ s 的速度跑完另一半路程.问该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5、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 200m 以 4m/s 的速度步行,后 1000m 以 10m/s 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
速度为?
【收获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