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野火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中蒙边境地区草原火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中蒙边境地区草原火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中蒙边境地区草原火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丽娜;包玉龙;银山;毕力格;那日苏【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6(031)003【摘要】草原火灾是中蒙两国共同遭受的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针对中蒙边境地区的草原火灾,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及接壤的蒙古国三个苏木为研究区,采用2000-2014年的 MCD45A 火烧迹地产品,利用 GIS 空间分析方法对中蒙边境地区草原火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近15年研究区过火迹地空间分布广泛,而研究区总过火面积的95%分布在蒙古国境内。

每个像元上的过火频次较高,最高在蒙古国的哈拉哈郭勒苏木境内,过火频次达到15年内同一个像元上发生7次。

而中国的东乌珠穆沁旗境内却没有该现象。

研究区过火面积的年际变化表明,2000-2008年呈减少趋势,2008-2014年呈增加趋势。

由旬变化可知,4-6月是蒙古国过火面积最大的月份,而10月至来年4月是东乌珠穆沁旗过火面积最大的月份。

%Grassland fire is one of the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s suffered both in China and Mongolia.In view of the grassland fire occurred in 3 banner of East Ujimqin banner in China and adjacent Mongolia as research area,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was analyzed by GIS space analysis method and using the 2000 -2014 MCD45A burned products.The stud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ecent 15a,the burned area distributed widely and 95%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study area located in the territory of Mongolia,with the highest rate of 7 in Khalkhgol.But East Ujimqin Banner has not happened it.The annual variation trend of theburned area showed that the downward trend happened in 2000 -2008,and upward trend in 2008 -2014.Known by ten days change,the period that biggest burned area takes place in Mongolia is from April to June,and in East Ujimqin from October to next year April.【总页数】4页(P207-210)【作者】丽娜;包玉龙;银山;毕力格;那日苏【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内蒙古自治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内蒙古自治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54;X43【相关文献】1.近40年藏西北羌塘草原荒漠生态功能区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J], 贡觉群培;巴珠2.近40年藏西北羌塘草原荒漠生态功能区日照时数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J], 论珠群培;巴桑卓玛;措姆;其米玉珍3.自治区政府与蒙古国在呼伦贝尔市召开中蒙边境地区森林草原防火联防会议 [J], 敖东;郭利平4.新巴尔虎草原火时空分布特征及对气象因子响应 [J], 宫大鹏;康峰峰;刘晓东5.2010—2020年衡阳NOAA监测火点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J], 旷煜菲;彭双姿;汪文龙;苏勇;许笛;闫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60—2012年呼伦贝尔市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1960—2012年呼伦贝尔市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1960—2012年呼伦贝尔市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张秀珍【摘要】文章利用呼伦贝尔市1960—2012年逐日雷暴资料,对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雷暴每年集中发生在4—10月份,6月份最多;雷暴的日分布主要集中在13—19时,占总数59.8%,14—17时为峰值,占主要集中时段(13—19时)的65%.年际变化不大.空间分布是大兴安岭东部雷暴日多于西部地区.EOF分解的第一特征向量表明呼伦贝尔市雷暴日的变化呈现一致性,从1988年雷暴日呈减少趋势,第二特征向量表明以大兴安岭为界,东西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期刊名称】《内蒙古气象》【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4页(P31-34)【关键词】呼伦贝尔;雷暴;时空分布;总结分析【作者】张秀珍【作者单位】莫力达瓦旗气象局,内蒙古莫力达瓦旗 1628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雷暴是我国夏季常见的气象灾害性天气之一,是大气瞬间放电的过程,常伴随短时强降水、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其强大的电流在短时间内释放,常会造成人员伤亡,供电系统和通信系统瘫痪,引起森林火灾,造成炼油厂、储油罐等易燃易爆设施燃烧甚至爆炸。

雷暴灾害已经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列为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

随着航天、计算机等尖端技术的发展,雷电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雷电监测、预报和防护理论都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秋防火期长。

大兴安岭地雷击火灾约占该地区森林火灾总次数的21%, 最多年份可达64%[2]。

对呼伦贝尔市雷暴气候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该地区的雷暴发生特点,为森林防火、建筑物防雷等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所使用的资料是1960—2012年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站资料,采用数理统计、趋势分析、EOF分解等方法[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urfer软件制作空间分布图进行趋势分析[4,5]。

内蒙古草原火灾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内蒙古草原火灾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内蒙古草原火灾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王啟德,闫德民,郭宇,焦福东(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草原火灾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认识草原火灾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非常重要。

通过对内蒙古草原近20年(1997-2016)发生的火灾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草原火灾发生在不同年际、不同季节等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草原火灾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草原中的可燃物的载量,直接原因是相对湿度,间接原因是降水、风速、温度。

这三个因素侧面影响草原火灾的燃烧。

关键词:草原火灾;发生规律;影响因素;统计分析;内蒙古中图分类号:S812.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9-04-10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软科学研究项目(2018-R1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75)。

作者简介:王啟德(1997-),男,在读本科学生。

草原火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草原产生之初就有火与之相伴,草原火灾的存在是草原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1]。

中国是一个草原大国,草原面积3.93×108hm 2,占国土总面积的41%。

内蒙古草原面积位居全国第二,占到7.88×107hm 2,但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气候等因素,使内蒙古草原火灾受害面积达到2.15×103hm 2,占全国总草原火灾受害面积的70.5%,远超草原面积最大的西藏[2,3]。

草原火灾的相关研究对于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以及草原火灾的防控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草原近20年(1997-2016)发生的火灾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草原火灾发生在不同年际、不同季节等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出降水、气温、风及可燃物湿度等因素对内蒙古草原火灾的影响,对于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草原火灾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呼伦贝尔草原火格局及气候驱动因子分析

呼伦贝尔草原火格局及气候驱动因子分析

呼伦贝尔草原火格局及气候驱动因子分析秦希【摘要】气候因素对于草原火发生的驱动作用在草原火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呼伦贝尔地区2000—2015年16年的MODIS火产品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在多年时间尺度下对研究区内草原火的发生与气候因素响应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通过ArcGIS的Ripley's K函数对呼伦贝尔地区的草原火进行空间分析以及Pearson相关性检验,呼伦贝尔地区草原火在一定空间尺度内呈现聚集分布.其发生与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127和-0.306(P<0.001);与多年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042和0.394(p<0.001).【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9(025)005【总页数】4页(P127-129,139)【关键词】草原火;空间分布;气候因素【作者】秦希【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草原火的发生是草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驱动过程[1-3],也是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素之一[4],草原火的发生不仅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也给当地的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5]。

因此,对草原火的分布格局以及发生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和预防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草原火的发生受到气候、可燃物自身性质、人为因素以及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6]。

然而,在影响火发生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气候因素,它不但影响可燃物的燃烧性质,还会对火发生的蔓延和传播有一定程度的影响[7,8]。

近些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世界各地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次数都在增加,气候变化会增加地区内草原火发生的可能性[9],因此,开展气候与草原火发生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于气候与火发生的研究已有了很多成果,例如,加拿大森林火险等级系统是世界上发展最完善,应用最广泛的系统之一[10],加拿大森林火险气候指数系统(FWI,fire weather index)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1—2015年呼伦贝尔市野火分析

2001—2015年呼伦贝尔市野火分析

1研究区域概况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以境内的呼伦湖与贝尔湖得名。

介于115°31′~126°04E,47°05′~53°20′N。

呼伦贝尔市的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

边境线总长1733.32公里,其中中俄边界1051.08公里,中蒙边界682.24公里。

呼伦贝尔草原资源与森林资源丰富,草原区的主要植被为贝加尔针茅、羊草和线叶菊等;森林区的主要植被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黑桦、山杨、蒙古栎等[1]。

2数据准备呼伦贝尔市的野火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数据中心的火灾数据统计,以及2001—2015年的《内蒙古统计年鉴》。

利用火灾发生点的经纬度信息,在ArcGIS中形成火点的矢量数据。

为了检验所获取的2001—2015年的呼伦贝尔市野火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将转换得到的火点数据矢量文件与研究区范围矢量文件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

对在研究区之外的火点进行检验。

检验过程主要是对比异常点与获取该点的原始数据是否吻合,对于误差较大的异常点,对其进行剔除。

经过上述对数据的处理过程,得到最终实验所需的火点数据。

3研究结果与分析3.1呼伦贝尔市野火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观察2001—2015年呼伦贝尔市野火火点空间分布情况。

呼伦贝尔市火点分布的空间格局表现为“东北—东南—西北”呈“V”形分布。

“东北—东南”走向的火点分布密集,该区域主要位于森林—农田过渡带。

“西北—东南”走向的火点分布较稀疏,该区域属于草原—森林过渡带。

其他地区火点呈零星分布,这些地点位于地理要素相对单一的区域[2]。

在“东北—东南—西北”野火分布带的野火过火面积占2001—2015年全部过火面积的90.14%,其他地区,野火过火面积相对较小,占全2001—2015年呼伦贝尔市野火分析Analysis of the Wildfire in Hulunbuir from2001to2015田亚君,徐英睿(长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春130032)TIAN Ya-jun,XU Ying-rui(TheCollegeofUrbanandEnvironmental Sciences,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32)【摘要】论文收集了2001—2015年呼伦贝尔市的野火数据,分析了呼伦贝尔市野火的时空分布特征。

【doc】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规律及特征

【doc】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规律及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规律及特征28内蒙古气象2003年第2期文章编号:1005—8656(2003)02—0028—03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规律及特征郭西峡,李兴华,李树森.(1.内蒙古气象科技开发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2.内蒙古气象卫星遥感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3.内蒙古森林草原防火信息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摘要:在全面系统地对近20年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火灾历史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内蒙古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时空分布,周期变化和影响因子;同时依据历史资料对内蒙古森林,草原火灾进行区划,并建立相应的区划图形库和历史资料库.为火灾预防和火险等级预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防火工作提供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关键词:森林}草原}火灾;规律及特征中围分类号:$762文献标识码:A森林,草原火灾是一种对林牧业生产及森林,草原生态环境有巨大破坏力的灾害,它是指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在一定自然背景下)导致森林,草原燃烧的一种灾害.全球每年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几十万次,平均损失率1以上.我国每年发生森林,草原火灾有几千次,燃烧面积几十万hm.我区历来是森林,草原火灾的高发区之一,尤其每年的春秋两季,火灾发生更加频繁.因此,深入研究我区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分布特征,对于防灾减灾,趋利避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撂*逝赫对于我区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规律及特征,我们着重对2O世纪8O年代以后的火灾次数和发生频率做了系统分析,统计数字表明,由于防火部门的大力宣传,森林,草原地区民众的防火意识逐渐加强,特别是9O年代以后国家对防火投入逐年加大,同时近几年在春季防火开始后,对重点林,牧区实行戒严管理,火灾发生次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对火灾发生的规律和特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是新形势下防火工作的需要.1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图1内蒙古森林,草原火灾次数与降水量年分布图1.1森林,草原火灾次数的年变化统计资料(1981~2000年)表明,近2O年来我区共发生森林,草原火灾4266次,平均每年发生火灾次数为213.3次.由图1可以看出,我区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次数从8O年代初至今呈逐年递减趋势. 其中2O世纪8O年代初期是火灾发生的高峰期,9O 年代末期是火灾发生的低谷.从图1的降水分布曲线看,8O年代我区东北部林牧区的降水量明显比9O2003年第2期内蒙古气象29年代少.随着防火工作投入的增加,高新技术在防火工作中的应用,9O年代的火灾次数明显减少.1.2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统计资料表明(1981~2000年),我区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季变化十分明显,其中冬季(12~2 月)发生火灾次数较少,占全年火灾发生总数的0.6;春季(3--6月)发生火灾的次数最多,占全年火灾发生总数的78.1;夏季(7~8月)火灾发生次数最少;秋季发生火灾的次数次多,占全年火灾发生总数的2O.7.从气候情况看,由于我区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增加,地被物十分干燥,因此极易发生火灾;秋季虽然气温下降较快,但昼夜温差较大,使人们早晚野外用火增加,同时降水减少, 地被物干枯,因此火灾次数为次多;冬季本区的降水主要以降雪为主,髓着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形成积雪和人员活动的减少,使火源减少,火灾发生的次数较少;夏季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增大,地被物含水量增多,因此,火灾发生次数最少.1.3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月变化l500~1000亡&lt;500Ol23456789l0lll2月份巨巫因图2内蒙古各月火灾发生次数变化图我区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月变化,从图2可以看出,4,5月份发生火灾的次数最多,占全年火灾发生总数的61.3;10月份火灾发生次数次多,占全年发生火灾总数的14.4;7,8月份火灾发生的次数最少,1981~2000年期间只发生了1次火灾;1月和12月发生的火灾次数次少,1981~2000年期间发生了11次火灾,平均2年1次.1.4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颤23{S6789l0I1l21314I516l7ll19202l22232●州巨亟固图3内蒙古森林,草原火灾次数日分布图我区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从图3可以看出,每日4~5时是火灾的高发期;每日的12时是火灾的次高发期;每日的21时至次日2时是火灾发生的低谷.火灾发生的日变化与人们的日常用火习惯相关密切,在春秋两季每日的5时, 我区东北部地区的农民已经开始做早饭,12时是午饭时间,而21时至次日2时正是每日用火最少和人类活动最少的时期.1.5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空间变化由火灾总次数区划图(图略)可以看出,我区森林,草原火灾空间分布呈东多西少.呼伦贝尔市是火灾的高发区,其中鄂伦春旗历史上发生火灾次数最多,为390次;其次为莫力达瓦旗,牙克石市,扎兰屯,阿荣旗和陈旗的火灾次数都在200次以上.另外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兴安盟大部和通辽市北部是我区森林,草原火灾的另一个高发区,发生火灾次数在100--200次之间,其它地区的火灾次数都在100次以下.我区森林,草原地区地面植被的状况决定了火灾次数空间分布呈东多西少的走势.由内蒙古植被分布图(略)可知,呼伦贝尔市东北部是我区的原始林区,植被指数在0.6--0.8之间,由于人为因素较少,发生火灾的次数相对较少,并且主要以雷击火为主;呼伦贝尔市南部和兴安盟大部为农林交错区,植被指数在0.5~0.6之间,由于人员活动频繁,火源增加,因此发生火灾的次数最多;呼伦贝尔市西部和锡盟东北部的植被类型为草甸草原,植被指数在0.4~0.5之间,由于本区生产以畜牧为主,人员活动相对较少,火灾发生的次数略少;锡盟中部,通辽市北部和赤峰市北部为典型草原分布区,植被指数在0.3~0.4之间,由于植被长势受降水的影响较大,因此火灾次数明显下降;锡盟西部的植被类型为荒漠化草原,植被指数在0.1~0.2之间,植被长势较差,因此不易发生火灾.2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的主要原因通过对2O年火灾资料的统计,制做出起火原因分布图(略),从图上可以看出,发生火灾后不能查明原因的火灾占总数的33;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次数占火灾总数的61,其中吸烟引起的占19,机动车失火引起的占12,上坟烧纸引起的占7,烧茬地引起的占6,人为放火引起的占4,其它原因引起的占13;雷击引发的火灾占火灾总数的6.资料表明,吸烟和机车失火是人为引发森林,草30内蒙古气象2003年第2期原火灾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每年的4,5月份和1O月份是本区春耕和秋收的主要时期,野外人员活动和车辆使用频繁,极易引发火灾.另外,上坟烧纸虽然只占火灾总数的7,但是其集中在每年的清明前后,这类火灾如果加强管理则可以杜绝或减少.雷击火是由于天气干燥,局地出现对流云,产生干雷暴引发的火灾,它受天气系统的影响较大,因此随机性大,人为控制较难.预防雷击火的基本原则为早发现早扑救,严防火灾蔓延.根据多年资料统计,雷击火发生的主要地区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和锡盟东北部,主要发生时期为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底,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也有少量的雷击火发生,近几年由于受干燥气候条件的影响,夏季也有雷击火灾发生, 例如2002年夏季我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原始林区就连续出现多起雷击火.3森林,草原火灾等级的划分根据国家林业部的规定,森林,草原火灾等级划分为火警,一般火灾,重大火灾和特大火灾4级(表1).表1火灾等级划分指标/hm.统计资料(1981--~2000年)表明,我区共发生森林,草原火警1706起,占火灾总数的4O,其中草原火警1395起,森林或灌丛火警311起;一般火灾1499起,占火灾总数的35,其中森林火灾522起,草原火灾977起(包括灌丛和草原同时起火的部分);重大火灾505起,占火灾总数的12,其中重大草原火灾274起,重大森林火灾231起;特大火灾556起,占火灾总数的13.20年中我区平均每年发生火警85起,一般火灾75起,重大火灾25起,特大火灾28起.重大火灾和特大火灾在发生的火灾中所占的比例虽然只有25%,但是燃烧面积占总面积的65%以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则占总损失的8O 以上.4我区森林,草原火灾的基本规律和特征经过统计研究发现我区的森林,草原火灾具有以下规律和特征:(1)在火灾发生的空间分布上呈东多西少的规律,具有与可燃物分布规律相吻合的特点.(2)在火灾年代分布上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这与政府对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重视和人们防火意识的提高分不开的.(3)火灾发生的年变化呈春季多,秋季略,冬夏火灾较少的特点,这与森林,草原地区的气候特征有关.(4)火灾的日变化呈白天多夜间少,清晨和中午最多,午夜最少的特点,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火规律密切相关.(5)在起火原因方面,人为火比自然火多,境外火也是重大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6)火灾损失方面,重大火灾和特大火灾的损失远远多于一般火灾和火警所造成的损失.(7)由于近几年气候干燥,森林,草原地区的夏季降水偏少,因此造成夏季雷击火灾连年发生,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5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和监测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是森林,草原防火部门和气象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对森林, 草原防火部门来说,就是要加强春秋防期的管理,有效控制火源,开辟防火道,提高灭火能力,制定一套防火和灭火的有效措施;对于气象部门来说,要利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优势,监测火灾的发生,并及时为防火部门提供火灾信息,根据当年气候背景,气象情报和气象预报,制作火险等级预报,为政府防灾减灾提供准确的依据,在火灾发生时为扑火部门提供火场天气预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实施人工增雨灭火.通过对我区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历史资料的统计研究,建立了火灾资料查询库,制作了火灾区划图库,为火灾预测和火险等级预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赵可新.呼盟森林草原火灾发生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3.内蒙古气象,1992,2:15--18.[2]庞万才,等.内蒙古森林火灾及气候条件分析[J3.内蒙古气象,1994,3:22--32.[33屠其璜,等.气象应用概率统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84.[4]周道伟.草地火生态学研究进展[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注:火灾资料来自内蒙古防火信息中心(1981~2000年)。

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时空动态研究

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时空动态研究
3. 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 :根 据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生 态 与 农 业 气 象 中 心 记 录 的 1981-2015 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起数及过火面积的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借助 Origin 等软件,分析了 1981-2015 年内蒙古 自治区草原火灾特点,结合时间、空间的因素,探讨草原火灾发生 规律。春、秋季是草原火灾多发季节,其中 3-6 月、9-11 月是火 灾频率最高期,每日 11:00-14:00 是火灾高发时段。草原火灾发 生最多的地点是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地区。起火原因中人为 原因占据很大比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预防工作重点应放在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及鄂尔多斯市,时间上应 重点关注 3- 5 月份和 10 月份,特别是每天的 11:00- 14:00 时 段。建议在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加大防火 宣传,加强防火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
修改时间:2019 年 03 月 08 日 10:06:31
电脑 XF-C 排图文 mxh 校对 应急管理研究
1981-2015 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时空动态研究
萨如拉1,张 鑫1,韩 霄1,于宏洲2,代海燕3,张秋良1,张 恒1 (1. 内蒙古农业大学 林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2.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从草原过火面积的数据看,2000 年之前过火面积相对 较 大 ,பைடு நூலகம் 化 趋 势 较 明 显 。 1981- 1982 年 面 积 下 降 37 万 hm2,之后第二年又迅速上升到 39 万 hm2。1984-1986 年 过火面积没有太大变化。到 1987 年,过火面积从 1986 年

我国31个地区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

我国31个地区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

3 ~ 4年的周期性波动 的特点 、重大火灾不 断增 此 ,本文 在 对全 国各个 地 区的火 灾资 料整 理 和统 加、 单位火灾的损失逐年增大 ; 韩恩贤等人对陕 计 分 析 的基础 上 ,研 究 了林 火 的时空 分 布格 局 以
西 省森林 火 灾发 生 规律及 原 因进 行初 探 ,认 为 陕 及发 生规 律 , 旨在为 我 国森林 火 灾预 防 以及 预测

要 :根据 1 9 5 0 ~2 0 1 1 年 间全 国各 地 区的森林 火灾统 计数 据 , 利 用 R软件 和 E XC E L等 工具 , 采用 时间序 列分析和空间格局分析对全 国各地 区森林 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 进行研 究。结果显示: ( 1 ) 1 9 5 0年 以来 ,
全 国森 林 火灾发 生 次数 和 受 害森 林 面 积 均 呈现 总体 下 降趋 势 , 并且 均 明 显呈 现 出 3个 波动 阶段 ; ( 2 ) 全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3 1
第 2期
田国华 , 等: 我国 3 1 个 地区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
2 0 1 3年
o r e T e a m 2 0 0 6 , h t t p : / / w w w - r - p r o j e c t . o r g )进 行 统 预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借鉴 ,以减少森林 C 火 灾 带来 的各 种 损失 。
森 林火 灾作 为 森林 生态 系统 中特 殊 而重 要 的 西省 森林 火 灾表 现 出 明显 的地域 分布 、年 际分 布 生态 因子 , 显 著影 响着 森林 生态 系统 动 态平衡 , 深 和 年 内月 份 分 布规 律 【 o l ; 胡 海 清 等 人 根 据 黑 龙 江 刻 影 响着 陆地 生态 系统 的过 程 和陆地 森林 景 观 的 省伊 春 地 区 1 9 7 0 — 2 0 1 0年 的森 林 火 灾 统 计 数 据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伦贝尔市野火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赵慧琴徐英睿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根据呼伦贝尔市2001—2015年火点分布以及斑块面积数据,利用SPSS和ArcGIS软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探索性分析方法,以火灾强度作为主要指标,探究呼伦贝尔市野火分布的空间特征。

从局部上看:东北—东南为火点分布密集区域,作为火灾高发区,火灾强度越高,其内部相关性越强;东南—西北火点分布相对较少,为火灾强度中等区域,其内部相关性较弱;其他地区零散散布,内部相关性较差。

【Abstract】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fire places and the data of plaque area in Hulunbuir from 2001 to 2005, by using the software of SPSS and ArcGIS, and the method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exploratory analysis, the time-spa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ildfire in Hulunbuir are studied with fire intensity as the main index. From the local point of view: northeast to southeast is a dense distribution area of fire places. As a high incidence area of fire, the higher the fire intensity, the stronger its internal correl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fire places in southeast to northwest area is relatively less, where is a moderate fire intensity area, its internal correlation is weak; the distribution of fire places in the other areas is scattered, and the internal correlation is poor.
【关键词】野火强度;集聚分析;探索性空间分析
【Keywords】 wildfire intensity; agglomeration analysis; exploratory spati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6-0084-02
1 引言
森林的出现总少不了火的参与,在草木茂盛区多发的野火是森林火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世界各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使得不同程度地野火发生频率和损失逐渐增加。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野火发生次数和过火面积的时空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长足性进展,但是更多是针对行政区划的分析,很少对地理环境分布情况展开研究。

火灾强度作为表示火灾燃烧面积的指标,不仅可以表示不同火灾强度下的森林、草原损害程度,而且还可以衡量火灾分布地区的差异。

本文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探索性分析方法对呼伦贝尔市野火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探索不同火灾强度下的野火分布情况[1-2]。

2 研究区域概况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内蒙古乃至中国占地面积最多的地级市。

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呈西北—东南走向。

呼伦贝尔市由大兴安岭山
地、呼伦贝尔高原及大兴安岭东麓漫岗、平原组成,地势西高东低,表现为缓慢过渡,自然条件区域差异明显。

呼伦贝尔市具有丰厚的森林、生物、矿产、水等资源,为森林健康、维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保障。

呼伦贝尔市属于大兴安岭林区与呼伦贝尔大草原相邻的区域,也是我国现存林区比较具有研究价值的区域。

具体研究范围如图1所示。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搜集与整理
本研究涉及火灾数据采用的是全国2001—2015 年MODIS火烧迹地数据集 MCD64A1),以及火灾斑块数据集。

MODIS数据空间分辨率达250米,可覆盖0.4微米(可见光)到14.4微米(热红外)所有光谱。

以斑块数据具体燃烧日期为准,利用ArcGIS软件对数据进行裁剪、叠加、合并等处理,可以得到最小单元的温度和面积、过火时间和地理坐标等信息[3]。

3.2 相关性分析方法
以相关性或广义相关性等方式为基础的探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注意,并进一步成为模式识别学习中的钻研热门之一。

本文首先采用传统的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重视火灾强度数值之间的相关性对研究目标进行分析。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PSS中对火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各要素的分布与火灾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

蓝、黄、灰色分别代表火灾等级为2、3、4级,坐标横轴表示火灾强度与农田、城镇、铁路、居民地、河流、湖泊等的关系。

纵轴表示各地理要素的总和。

观察各市火灾等级分布以及火灾强度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火灾强度大的区域,火灾发生也较为频繁,其中,火灾强度的大小与facility(居民地)和lake(湖泊)关系最为密切。

4.2 探索性分析结果
从空间自相关报告得知,z值为9.024555,p
5 讨论与结论
本文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和探索性分析方法对火灾进行分析并求解火灾多发地。

对于类似探究火灾分布规律的分析,利用2015年的数据可以探究其分布特征,但对于研究其演化规律,需要更多的数据使其结果更精确。

影响火灾发生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在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到除自然因素之外人类活动的影响,更深一步的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志华,杨健,贺红士,等.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林区火烧点格局分析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11,31(6):1669-1677.
【2】崔学明,王林和,周梅,等.MODIS及ASTER卫星数据在林火面积估算中的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1):26.
【3】汤国安.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郭福涛,胡海清,张金辉.塔河地区林火时空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1):205-2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