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穴位贴压治疗论文(精)

合集下载

经络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对乳腺增生病的远期疗效

经络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对乳腺增生病的远期疗效

经络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对乳腺增生病的远期疗效发表时间:2017-11-16T14:44:04.9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作者:吴洲[导读] 综上,联合应用经络推拿与穴位贴敷对乳腺增生疾病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且起效快,药物作用时间长。

(湖南省长沙市融城医院 410008)摘要:目的探析在治疗乳腺增生病中联合应用经络推拿与穴位贴敷的远期疗效。

方法所有研究样本均选取于2014年06月到2017年02月我院接收的8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并根据掷骰子法随机将所有研究样本随机分为38例对照组与42例实验组。

对照组予以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实验组予以经络推拿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

对比与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的远期综合评分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远期综合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

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的远期综合评分远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综上,联合应用经络推拿与穴位贴敷对乳腺增生疾病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且起效快,药物作用时间长,无需加用口服药物,在临床医学上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经络推拿;穴位贴敷;乳腺增生病;远期疗效乳腺增生是一种临床医学上常见的乳房疾病,主要是指乳腺上皮以及纤维组织增生、在结构上乳小叶与乳腺组织导管发生退行性病变与进行性变化。

该病高发于25-50岁妇女群体,近几年年龄发展趋势有年轻化的倾向,在所有乳房疾病中所占比例高达75%[1]。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乳腺增生疾病患者发生癌变的概率为2%-3%,乳腺增生患者常伴有乳房结节肿块、疼痛以及情绪波动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消极影响[2]。

本文将探析在治疗乳腺增生病中联合应用经络推拿与穴位贴敷的远期疗效,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研究样本均选取于2014年06月到2017年02月我院接收的8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80例患儿均符合2002年由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八次会议中规定的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 [3]。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乳腺增生症80例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乳腺增生症80例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乳腺增生症80例作者:兰勇军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9期乳腺增生症是一种乳房非炎症性疾病,属于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好发于青壮年妇女,一般认为与雌激素作用活跃有关。

本病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内上象限次之,内下象限最少。

大多数为单发,少数属多发性。

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

现代医学目前对该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自2008年10月~2013年6月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乳腺增生症8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

年龄最小的为19岁,最大者为48岁,平均40岁;病程最短者为5个月,最长者为11年,平均病程为4年;单侧增生36例,双侧增生44例。

全部病例均经本院红外线扫描和B超确诊,排除乳腺恶性肿瘤。

1. 2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制订的“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拟定:①临床上随月经周期变化的单侧或双侧乳房内肿块,且多伴乳房疼痛,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②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青春期乳房痛及仅有乳痛而无肿块的乳痛症;③乳腺钼靶X线、红外线、B超、热像图等现代检测手段,作为辅助诊断,并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其它乳腺病。

1. 3 治疗方法体针法:取穴,乳根、膻中、足三里、期门、丰隆、合谷、太冲、三阴交;让患者仰卧,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2寸毫针,胸部穴位只取患侧,针尖向乳头方向平刺,进针0.8~1.2寸,其余穴位直刺。

行平补平泻手法至得气后,留针40 min。

1次/d, 15次为一个疗程。

耳穴贴压法:取穴,乳腺、内分泌、胸、肝、交感、卵巢。

将患者外耳廓擦净,用探棒找准穴位敏感点,将王不留行籽放在胶布上,对准穴位贴紧,按压3~6次/d, 3~5 min/次,强度以胀痛感为宜,每隔3 d,两耳交替贴压1次, 10次为一个疗程。

2 结果本组80例,痊愈32例,占40%;显效35例,占43.8%;有效12例,占15%;无效3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2%。

伍用乳腺穴位磁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

伍用乳腺穴位磁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

伍用乳腺穴位磁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口服乳增宁片伍用曼吉磁贴乳腺穴位敷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3380例乳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380例,对照组1000例。

两组均经临床触诊再选择三算子红外扫描、超声探测、钼靶X线摄片以及细胞学等2-3项检测手段联合诊断,排外乳腺恶性病变。

观察组给口服乳增宁片治疗,同时将圆形磁贴从防粘纸上剥下,直接贴敷在相应穴位上,轻按片刻,每2天更换1次,对照组单用乳增宁片口服,均以两周为一疗程。

结果全组3380例治疗中经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结论曼吉磁乳腺穴位贴是一种辅佐治疗乳腺增生类疾病的有效手段,受到医生和病人的青睐,故具有广开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曼吉磁贴穴位敷用乳腺增生乳腺贴是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穴位外敷治疗型磁贴,我院乳腺门诊自2003年8月至2008年11月,应用乳腺贴作为一线药物辅佐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较好,应用安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院3380例就诊患者中,.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30-45岁占78.6%,已婚占94.5%。

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余年。

既往曾经其它中西药治疗好转又复发、或治疗后效果不明显者占12.6%。

双侧病变为33.73%,单侧病灶为14.27%。

其中与月经相关占68.2%,与月经无关占31.7%,已绝经占0.1%。

临床表现是一组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包括乳房疼痛(胀痛或刺痛或肩背酸胀痛等),有的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纳食减退,月经紊乱;有的伴肩胛部或同侧上臂部酸痛、腰疲乏力。

临床体检单侧或双侧乳房可触及腺体增粗或增厚组织,单个或多个肿块(肿块型或结节型或混合型)。

乳房疼痛多与肿块、月经周期变化及情志改变相关,从追溯病史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因素和月经不调。

1.2 药物与功能曼吉乳腺贴系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耳穴贴压法治疗乳腺增生概要

耳穴贴压法治疗乳腺增生概要

耳穴貼壓法治療乳腺增生趙齊生、翟鉞、陳全勝(營口市中醫院中醫 zqszyjxy@)【摘要】王不留行籽1粒黏在0.6em×0.6cm大小膠布中央,然後貼敷在所選耳穴上。

結果:治癒率為14.81%,顯效率為52.77%,總有效率為94.44%,各年齡段患者應用本法均具有較好的療效,以年齡分組進行比較無明顯差異性(P>0.05)。

治療時間最短為半個療程,最長為3個療程。

結論:耳穴貼壓法治療乳腺增生病簡單方便、經濟實用,患者易於接受,能夠充分發揮時間治療學的科學意義。

【關鍵詞】乳腺增生耳穴貼壓非藥物療法乳腺增生通常表現為伴隨月經周期而出現乳房脹痛或觸痛,可發生於單側或雙側乳房,月經前期發生或加重,月經後減輕或消失。

目前發病率可高達60%~70%左右,多見於30~40歲左右女性,且有年輕化趨勢。

多數患者以經行乳房脹痛就診於中醫婦科。

自2006年12月-2007年12月,筆者以耳穴貼壓法治療本病108例,取得顯著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病例均為我院中醫婦科門診女性患者。

本組108例中年齡16~50歲。

其中16~20歲18例,21~30歲22例,31~40歲54例,41~50歲14例,平均年齡37.2歲;病程2~12個月36例,1~3年40例,4~6年15例,7~15年17例,平均病程2.6年。

其中92例曾經採用市售乳核散結片、乳塊消、核立消等中成藥或中藥湯劑及西藥他莫昔酚治療,因效果不甚明顯或費用高而停用,最長者連續用藥18個月;其餘16例未經任何藥物治療。

1.2、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佈的《中醫病証診斷療效標準》。

1.3、納入標準所有病例臨床表現:行經前後或經期乳房脹痛,或乳頭癢痛,觸及衣物明顯加重。

常伴有胸脅脹痛、心煩易怒、月經失調等症狀。

經首診醫生查體及超聲波掃描,納入治療的患者為:(1)體格檢查見單側或雙側乳房脹滿,張力增高;觸痛明顯或無明顯觸痛;均可觸及大小不等的條索或團狀腫物,腫塊邊界欠清,與周圍組織不黏連,以乳房外上象限多見;皮色皮溫正常,皮膚與皮下組織無黏連,乳頭無溢液。

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苏莹;陈兴华;黄子培;林文佳;邬昌求【摘要】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oint applicationin treating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with Liver-qistagnation.Methods:60 patients with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were evenly randomiz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acupoint application together with acupunctur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fake acupoint application together with acupuncture.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hree-month treatment.Results:The breast pain and lump scores were significant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0%and 63.3% repectively,which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Conclusion:Acupoint application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with Liver-qi stagnation.It can alleviate breast pain,reduce the lump and improve other clinical symptoms.%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30例,对照组(假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30例,分别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腺疼痛、乳房增生肿块大小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变化.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能够有效改善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乳房疼痛、乳腺增生肿块大小及中医临床症状.【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乳腺增生病;穴位贴敷;肝郁气滞【作者】苏莹;陈兴华;黄子培;林文佳;邬昌求【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澳门999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2乳腺增生指乳腺上皮、乳腺纤维组织异常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结构上退行性变及结缔组织过度生长[1]。

耳穴贴压时长对乳腺增生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耳穴贴压时长对乳腺增生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耳穴贴压时长对乳腺增生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朱国香;吴晓萍;高雅文;魏素兰;钟建亮;蓝素华;徐向红【摘要】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时长对乳腺增生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于2012年3月—2013年7月,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乳腺外科门诊抽取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患者120例。

按患者门诊号顺序,将其平均分为4个组(中药组及3、5、7d组)。

中药组患者采用常规中药治疗;3、5、7d组患者在常规中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耳穴贴压治疗,分别以3、5、7d为更换另一耳的间隔时长。

3个疗程后,比较并分析4组患者的疗效和3个耳穴贴压组患者的复发率。

结果(1)4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93,P<0.05);3、5、7 d组与中药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3d =24.63,D5d =32.28,D7d =30.21,P <0.05);而3 d 组与5 d 组(D =7.65,P >0.05)、3 d组与7 d组(D=5.58,P>0.05)、5 d组与7 d组(D=2.07,P>0.05)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个耳穴贴压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P<0.05);5、7 d组与3 d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d =4.72,χ27 d =4.99,P<0.05);而5 d组与7 d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

结论常规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较好,贴压时长为3、5、7 d的患者疗效无差异;贴压时长为3d 的患者复发率较高,但贴压时长为5d和7d的患者复发率无差异。

在保证患者疗效、降低患者复发率的前提下,将贴压时长定为5d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duration of auricular point plaster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of cyclomastopathy.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cyclomastopathy induced by liver qi stagnation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breastsurgery in th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Xiaoshan District in Hangzhou from March 2012 to July 2013 were enrolled. Based on the outpatient order,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TCM group, 3 d group,5 d group and 7 d group,with each group 30 people. The four groups all received common TCM therapy,while 3 d group,5d group and 7 d group were also given auricular point plaster therapy,and the durations of the therapy on one ear for the three groups were 3 days,5 days and 7 days respectively. After 3 curses were completed,the efficacy of the four groups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hree groups given auricular point plaster therapy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1) The four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H=18. 93,P<0. 05)in the efficacy;the TC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3 d group,5 d group and 7 d group in efficacy(D3 d =24. 63,D5 d =32. 28,D7 d =30. 21,P<0. 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fficacy between 3 d group and 5 d group(D=7. 65,P>0. 05),between 3 d group and 7 d group(D=5. 58, P>0. 05)and between 5 d group and 7 d group(D=2. 07,P>0. 05). (2)The three groups given auricular point plaster&nbsp;therap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χ2 =7. 19,P<0. 05)in recurrence rate. The 5 d group and the 7 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3 d group in recurrence rate(χ25 d =4. 72,χ27 d =4. 99,P<0. 05),while the 5 d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χ2 =0. 00,P>0. 05)from 7 d group in recurrence rate.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common TCM therapy,the extra use of auricular point plaster therapy may improve efficacy on cyclomastopathy. The 3 day,5 day and 7 day durations of auricular point plaster therapy make no differenceon efficacy,while 3 d duration is associated higher recurrence rate,and 5 d and 7 d duration make no difference on recurrence rate. With stable efficacy,the 5 d duration of auricular point plaster therapy may shorten total treatment duration,improv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lower recurrence rate.【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5(000)019【总页数】4页(P2357-2360)【关键词】耳穴贴压;时长;乳腺纤维囊性病;治疗结果【作者】朱国香;吴晓萍;高雅文;魏素兰;钟建亮;蓝素华;徐向红【作者单位】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护理部; 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耳穴门诊;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乳腺外科;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内分泌科;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耳穴门诊;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统计室;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眼科;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护理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82乳腺增生症既非炎性病变,也非肿瘤性病变,而是一种乳腺组织良性增生性疾病,属中医“乳癖”范畴。

中药贴穴疗法治疗乳腺增生107例

中药贴穴疗法治疗乳腺增生107例

摘 要 目的 : 观 察 自制 中 药采 用 贴 穴 疗 法 治 疗 乳 腺 增 生 的 临 床 效 果 。 方 法 : 治 疗 组 应 用 自选 中 药 特
殊 炮制后 , 于选 定有效 穴位 采取 贴 穴疗 法进 行 治疗 ; 对 照 组采 用 口服 乳 癖 消 片 治疗 。结 果 :
对 照组 治疗效 果 的治愈 好 转率 明显低 于 治疗组 ( P <0 . 0 5 ) 。治疗 组复发 率 5 . 5 , 对 照 组 复
发率 l 1 , 两组 比较 有 显著性 差异 ( P <0 . 0 5 ) 。结论 : 自制 中药贴 穴疗 法治疗 乳腺 增 生符 合
传 统 医学辨证 论 治 的原 则 , 集 中药 、 针 灸疗 法为一体 , 能有效预 防乳腺 增 生 的复发 率 , 具有 临
床 可行 性 。
主题 词 乳腺 纤维 囊性病/ 中 医药 疗法 穴位 疗 法 穴 , 乳根 穴 , 肝 俞 穴 , 太冲 【 中图分 类 号】 R7 3 7 . 9 【 文 献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1 o o o 一 7 3 6 9 ( 2 0 1 3 ) 0 6 — 0 7 4 5 — 0 2
容 物 的廓 清 能力 , 促进 胃的排 空 , 促 进 幽 门、 十 二 指 肠
及上 部 空肠 的松 弛 , 形 成 胃 胃体 与 上 部 沁肠 间 的功 能
中药贴 穴 疗 法治 疗 乳腺 增 生 1 0 7例
甄 旭 王 冠秀 白春辉 河北 省石 家庄 市行唐 县人 民医院外科 ( 石家 庄 0 5 0 6 0 0 )
于 胃肠道 的作 用 主要 在 上 消化 道 , 促 进 胃及 上 部 肠 段 的运 动 ; 提高 静息 状态 胃肠 道括 肌 的张力 , 增加 下食 管

耳穴放血、贴压法辩证治疗乳腺小叶增生86例

耳穴放血、贴压法辩证治疗乳腺小叶增生86例

耳穴放血、贴压法辩证治疗乳腺小叶增生86例目的:耳穴放血、贴压法辩证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临床观察。

方法: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把乳腺小叶增生分为肝郁痰凝和冲任失调两种,应用耳穴放血、贴压法辩证治疗。

结果:86例患者中治愈71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19%。

结论:耳穴放血、贴压法辩证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耳穴放血;贴压法;乳腺小叶增生;辨证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是妇女常见乳腺疾病,是乳房部一种非炎症性疾病,好发于30~50岁的青中年妇女[1]。

病程较长,可达数年之久。

近年来笔者运用耳穴放血、贴压法辩证治疗本病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6例乳腺小叶增生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64岁,平均年龄38岁;已婚71例,未婚15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18年,平均4年;双侧乳房发病者33例,单侧乳房发病者53例。

均经我院高清晰乳腺彩超诊断明确。

检查均可发现患者一侧或两侧乳房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质韧结节。

结节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也可局限于乳房某一个部分,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但与皮肤以及胸肌筋膜无粘连,故可活动,腋下淋巴结不肿大。

患者常有乳房酸痛感,有时挤压乳头可见少许溢出物[2]。

肿块随情绪变化而出现或消失,但是终不破溃。

此证常见于月经前3~4日更甚,月经后可逐渐消失,随月经周期而反复发作。

1.2 治疗标准86例患者均排除肿瘤及炎性病变,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 方法2.1 取穴主穴:乳腺、内分泌、胸、耳尖、肺。

配穴:肝郁痰凝者配以肝、胃、脾;冲任失调者配以肝、子宫、卵巢、脑垂体[3]。

2.2 治疗方法耳尖放血法: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常规消毒耳尖部,左手固定耳的放血部位,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耳尖处迅速刺入1~3毫米,每次放血3~5滴,放血时用干棉球擦拭,一周两次。

耳穴贴压法:将王不留行子粘贴在医用胶布上,用酒精棉球消毒耳廓,用镊子将胶布贴在相应的耳穴上,并适量按压,患者感到胀痛为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增生穴位贴压治疗论文
摘要:目的乳腺增生是乳腺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妇女健康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关注和研究乳腺增生的诊、治、防是广大乳腺疾病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方法三年以来,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上,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用外用穴位敷贴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积累。


果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且半年后门诊随访,复发率为0。

结论穴位贴敷内病外治是治疗乳腺增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乳腺增生乳腺贴穴位敷贴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78例年龄在20—52岁育龄妇女,经门诊初诊查体手诊和乳腺B超、钼靶检查证实为单双侧单纯性乳腺小叶增生,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138例)
采用传统治疗(口服中药)基础上加贴乳腺贴穴位外用。

对照组(140例)采用传统治疗(口服中药)
1.2 临床症状
行经前持续数日单双侧乳房涨痛,与气候情绪有关,少数可伴有痛经(一般为未婚未育妇女)偶见乳头少量透明微黄色溢液。

1.3 体格检查
单双侧(外上象限多见)扪及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不规则散在片状结节状的肿块,边界清、质韧、压(触)痛、可活动,无扪及肿大淋巴结,无乳糜色及其他脓性乳头渗出液。

1.4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乳癖”的诊断标准。

(1)年龄在19-52岁。

(2)乳房疼痛,如胀痛、刺痛、钝痛、牵痛。

痛重者不可触碰或震动,甚至可连及胸胁、肩背部,上肢活动时则疼痛加重。

(3)多数在乳房外上象限有一扁平肿块,扪之有豆粒大小硬结节,可有触痛,肿块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4)乳房疼痛及肿块可随月经、情志的变化而变化。

如情志不舒及经前乳房胀痛加重、肿块增大,情志舒畅及经后乳房胀痛减轻、肿块减小。

(5)辅助检查,如钼钯X线乳房摄片,冷光源强光照射,乳腺近红外线、B超等,有支持本病诊断的阳性表现依据。

必要时可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二、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在已选取的140例患者中,用常规中成药(乳癖消、小金丹、乳康丸选取一品)按剂量正常口服,观察三月后复查。

2.2 治疗组
在选取的138例患者中,在以上常规中成药口服基础上,加贴乳腺贴于固定相应穴位上。

(主穴-阿是穴、乳根、气户、膻中旗门辅穴-足三里)24小时换帖,观察3个月复查。

三、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诊断—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结合现有钼靶X线、乳腺B超检查,诊断可明确。

评定标准—治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消失。

好转:乳房肿块变软变小,疼痛减轻或消失。

未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无变化。

以上“治愈”及“好转”标准中,肿块变化,均有钼靶、乳腺B超检查结果证实。

:
3.2疗效测评
综上治疗组(口服配合穴位外用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口服组)。

治疗组(口服配合穴位外用组)单项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口服组)。

治疗组(口服配合穴位外用组)半年后随访复发率为0。

四、讨论
古曰“妇人之疾,关系最巨者则莫如乳”《妇科千金》,可见乳房疾病在女性疾病中的重要性。

乳腺增生是以乳房肿块乳痛、乳头溢液为主要症候群的常见乳腺疾病,其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为50%,乳腺门诊中乳腺增生患者所占比例为70%有余,其中30—48年龄段居发病高位。

中医以为“乳癖”概述,多以气滞、痰凝、血瘀的改变,肾虚、冲任失调则是病机核心,治疗上多以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调节冲任为治疗原则,基本方为川穹、莪术、当归、肉桂、红花、乳香、没药等,共研细末,用黄酒(米醋)调以糊状膏方贴于乳房患处(传统为疼痛点阿是穴)部位。

自制膏方简易方便易于操作,且价格低
廉,颇受传统女性患者的认同,但是,伴随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与日俱增,中药膏制剂的异味和膏制剂的外溢污染皮肤衣物的弊端,也逐渐成为人们的规避需求,传统中成药乳癖消、小金丹、乳康丸等,集中药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之功效,多年来被临床沿袭使用,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药剂量大、且必须长期口服,其由此引发的胃肠及胆道反应,不可不引起乳腺工作者的正视和应对。

探索寻求方便、简约、无胃肠反应、无皮肤刺激、且疗效贴切的治疗乳腺增生的途径是多年来乳腺工作者的课题,经参加多次乳腺疾病的学术研讨会,对内病外治、经皮给药的途径有了全新的认识,自2007年以来尝试用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的纳米乳腺贴,治疗单纯性乳腺增生,总有效率在90%以上,半年随访,复发率为0。

纳米远红外陶瓷材料和高度精化的十八种草本草本生物胶精华素,在特定的纳米工艺条件下,全面解析草本生物的药用成分,具备了吸收完全、起效迅速的特点,尤其其不经胃肠肝胆循环、不伤皮肤、无创伤、无污染、无毒副作用,符合临床治疗的需求,符合普及社区健康教育的方向。

穴位敷贴、内病外治是传统和现代科技结合的手段,必要而可信的治疗途径。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中国抗癌协会:《关于积极推进“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工作的通知》,2005.4. 21.
[2]陈豪,刘胜.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上海,2000.3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5-46.
[4]沈金鏊(清)编著.《妇科玉尺/经典医学名著》[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6-1.
[5] 唐汉钧.乳腺病研究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
[6]张琼,陈家旭.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研究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5):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