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癖消颗粒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乳腺增生症
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临床观察

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临床观察
朱云朋;王辉;陈威鹏;刘江波;韩志敏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40)3
【摘要】目的:观察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
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三苯氧胺治疗,观察组用消乳散结胶囊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
治疗后两组乳房肿块大小与乳房疼痛评分均下降
(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
随访6个月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效果较好,并可减少复发。
【总页数】3页(P404-406)
【作者】朱云朋;王辉;陈威鹏;刘江波;韩志敏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甲乳外科;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445.58
【相关文献】
1.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效果观察
2.消乳散结胶囊联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3.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临床观察
4.观察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
5.穴位按摩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增生经方治验

乳腺增生经方治验乳腺增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乳腺非炎性疾病,属袓国医学“乳癖”范畴,四逆散源于《伤寒论》,有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之效。
米某,女,2003年8月24日初诊。
患者自述一年前洗澡时触及双乳发现肿块,每于行经及情绪波动时,双乳疼痛加重,伴有,心烦易怒。
曾自行服用“乳癖消”、“ ”等治疗,症状好转,未予理会。
近日因和他人争吵,双侧乳腺疼痛加重,特来我处求诊。
现双侧乳房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条索状,肿块边界不明显的肿块,小者如粟粒,大者直经可逾3~4cm,质地稍硬韧,有触痛,可活动,乳头无溢液,腋下未处及肿大的淋巴结,乳房外观无明显异常。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经红外线扫描诊断为双侧。
嗳气乳安片乳腺增生辨证:肝失调达,痰瘀凝滞。
治法:舒肝解郁,行气化痰,活血通络。
处方:柴胡10g,白芍20g,甘草10g,炒枳实15g,当归12g,川芎6g,皂刺30g,浙贝母4g,水煎服,5剂。
二诊:服上方后双侧乳腺肿块变软,疼痛未作,效不更方,服上方共20剂痊愈。
按:乳腺增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乳腺非炎性疾病,多为,属袓国医学“乳癖”范畴。
乳房乃足厥阴肝经循行之处,肝主疏泄与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不舒,气机不畅则郁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血失和,经络滞涩则化为乳内肿块。
笔者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滞,痰瘀凝结所致。
《医宗金鉴》曰:“忧思恚怒,气郁血逆,与为凝结而成。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有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之效。
方中柴胡、枳实解郁开结、疏畅气机。
白芍、甘草敛阴养血,正所谓:“理其气者,必调其血”。
当归以养血为主,川芎以行气为最,二药伍用,气血兼顾,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自除,瘀去则痛自止,有“通则不痛”之义。
皂刺可软坚散结,浙贝母长于清火散结,诸药相合,则肝气调畅,瘀行痰消,故奏其效。
唐汉钧·乳腺增生症证治经验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乳腺病首位,约占60%~70%,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房结块,并多随月经周期或情志改变而变化。
消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96例

关键词
乳腺纤维囊性肿瘤/ 中医药疗法; @ 消乳癖汤
3
治疗结果
2002 年 6 月至 2005 年 6 月, 我们分别采用中药汤 剂与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病 96 例与 48 例, 取得满意 疗效 ,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 144 例, 均为门诊病例。年龄 18- 34 岁 31 例, 35- 45 岁 67 例, 岁 以上 46 例, 46 未婚 19 例, 已婚 125 例, 病程最长 20 年, 3 个月。将 144 最短 例按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 两组间的年龄、 婚否及病 变程度无显著差异。 临床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红外线乳 腺扫描或 B 超检查, 确诊为乳腺小叶增生病。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 1 治疗方法: 消乳癖汤组:用自拟消乳癖汤剂: 醋柴 胡 l og, 炒白芍 15g , 青皮、 陈皮各 l og, 15g , 当归 川芍
经 2 个疗程后治疗结果见表 1。 经统计方法处理自 拟消乳癖汤的疗效明显高于中成药组 , 两组有非常显 著的差异(P < 0. 01) .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 〕
例数 消乳 癖汤组
中成药 组
0 扣 b 户 4 口 介
显效
一几 了J 乃Z 山
有效
} n . 丹 工 1 内 匕 人
无效
5
10
总有效率 94. 79
79- 59 %
4
讨论
乳腺增生也称乳腺小叶增生病, 属中医学“ 乳癖” 范畴。本病好发于 30^ 50 岁之间, 且大多具有不同程 度的性格内向、 神经质、 紧张、 烦闷、 抑郁等负性情绪反 应, 多可追溯到来 自家庭、 社会等不 良环境的长期刺 激。 正如清代余听鸿所言:“ 乳症, 皆云肝脾郁结。肝具 ” l og, 鹿角 l og, 玄参 15g, 浙贝母 6g, 9 20g (先 有调节情志的作用 , 生牡# 平素情志抑郁或所愿不遂, 而致肝 煎) , 炮穿山甲 3g( 冲服) , 王不留 l og , 5g, 行 生姜 甘草 气不畅, 肝气郁结, 且易横逆犯 胃, 思虑伤脾, 脾失健 5g , 15g, 15g , 香附 郁金 每日1 剂, 水煎取汁, 分早晚 2 运, 痰湿内蕴, 以致肝脾两伤, 痰气互结, 凝聚为核, 循 次口 1 个月为 1 个疗程。 服, 经期当 归加至25g、 益母草 经聚于乳中而成本病。 妇女 35 岁以后, 经血逐渐不足, 20g;经后期加鹿角胶、 冤丝子;排卵期加鹿角霜、 冤丝 肝肾渐亏, 则冲任不固, 经水时有不调, 肾精亏损, 肝血 子、 巴戟天; 经前期加三棱、 我术、 益母草; 阴虚加熟地 不足, 肝气不畅, 故经前乳房胀痛明显, 肾气不足, 水湿 黄、 天冬; 阳虚加淫羊蕾、 肉桂;腹胀加木香、 草果;不思 不化, 久蕴成痰, 痰湿内结, 结于乳络, 形成肿块。正如 饮食加焦山植、 炒麦芽、 神曲;气血虚弱加黄蔑; 白带增 余听鸿《 外科医案汇编》 所云: “ ……乳中结核, 虽云肝 多加炒 白术、 芡实;月经过少加鸡内金;肿块坚硬或有 病, 其病在肾” 所以肾气损伤, 。 精血不足, 冲任失调乃 翻连有癌变迹象者应动员及早手术, 或加 山慈菇、 该病之本;肝郁气滞, 血痪痰凝, 则为该病之标。 娱蛤 。 根据“ 结者散之”“ 、坚者消之”“ 、痛者通之” 之原 中成药组: 乳癖消片( 辽宁好护士药业有限公司) 则, 我们采用柴胡疏肝散为主, 疏肝解郁, 活血止痛, 以 每次 6 片, 次/ 日, 3 逍遥丸(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 治其标; 以鹿角补血壮阳益精, 内含钙、 铁、 镁、 磷、 锌、 司)每次 8 粒, 次/ 日, 个月为 1 个疗程。 3 1 铜等微量元素, 具有明显的雌激素样作用, 能调节和纠 2. 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 正雌二醇和黄体酮比值, 以治其本。气有余便是火, 故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的疗效评定标准分为 3 加玄参, 既能清解血热, 又能软坚散结 ;浙贝母、 生牡砺 级。显效 :双乳房质地变软, 片状肿物及临床症状完全 软坚散结化痰; 穿山甲、 王不留行活血散结通乳络; 郁 消失, 近红外线扫描为正常乳腺图像, 随访 1 年未复 金理气活血止痛。 诸药合用, 标本兼治, 共奏疏肝解郁, 发。有效:双乳房质地变软, 肿物缩小 2/ 3, 经前症状明 活血化癖, 化痰散结, 解毒消肿, 理气止痛之功, 可使气 显缓解, 近红外线检查比治疗前好转。无效:肿块未缩 顺、 血活、 痰消、 痛化、 结散、 肿消、 乳络得通。 小, 临床症状及红外线检查无明显改善。 ( 2006一09一29 收稿)
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及对乳房疼痛症状的影响

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及对乳房疼痛症状的影响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和乳房不适等症状。
乳腺增生病因复杂,但与内分泌失调、情绪压力、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乳腺增生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治疗乳腺增生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存在着疗效不明显、复发率高的问题。
而在近年来,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治疗乳腺增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是将中医传统的“三才”疗法与现代的乳腺治疗手段相结合,通过肌肤穴位灸法、乳腺导管灌注和中药内服等手段综合治疗乳腺增生疾病。
这种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无创、并发症少,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和认可。
一、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的治疗效果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是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通过中药导入、经络调理、内外结合等方式对乳腺增生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调节女性体内的内分泌,改善乳腺组织的微循环,促进病灶的吸收和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治疗乳腺增生有着良好的疗效。
在一定疗程内,患者的乳房胀痛、肿块和不适等症状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不仅可以缩小乳腺增生肿块,还可以减少乳腺导管扩张,提高乳腺组织的免疫力,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在提高治愈率的还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乳腺增生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乳腺疼痛,这种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通过改善乳腺微循环、调理体内气血,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乳腺疼痛症状。
据临床观察数据显示,在接受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乳腺疼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疼痛症状甚至完全消失。
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乳腺组织的营养供给,使得患者的乳腺疼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疗效确切: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不仅可以缓解乳腺增生患者的症状,还可以促进病灶的吸收和消失,预防疾病的复发。
董氏针灸治疗乳腺疾病的案例分享!

董氏针灸治疗乳腺疾病的案例分享!(1)女,33岁,医院检查结果乳增生病。
来时左边乳房胀痛难受,健侧下针:灵大、建中、肩中、外三关、三重、驷马、上三黄、四花、门金,下针的时候让患者轻轻按揉乳房胀痛处,下完针痛苦全部消失,患者直呼神医。
(2)一女友左乳有硬块结节,前期来针了两次,用肩中、建中、肩峰、外三关、双龙,有改善,因怕痛,未继续针灸。
昨日又来,说结节又变大了,闲聊中说起家事,跟家人生气。
此病严禁生气。
昨日再给她针灸,按原方加上三黄、木穴,左边门金穴做引起,边嘱其按摩乳房,边给她做心里疏导,按摩到三十分钟时,她很惊喜的告诉我,说两大肿块块变小,并开始变成了一粒粒的小子了,乳房也变得柔软冰凉。
留针一小时,基本消退了。
(3)胆结石、乳腺结节肩颈,这个人寒大,先在膀胱经刮痧再放血,手六针,灵大、二角明、胆穴、腕顺一二、三其,火硬、火主、木斗、木留,脚排寒两个多小时,小手臂同样排寒两个多小时。
调理后患者感觉从未有过的轻松。
刺血结合针灸神效。
(4)一乳腺癌手术后化疗的患者扎针。
患者恶心呕吐,四肢凉麻。
对她进行董针治疗,取穴:门金、火主、火硬、四花、通关、通肾、通背、土水、灵大、手三火、中白、下白。
针后20分钟后有所好转。
留针50分钟,症状基本消失。
第二天随访,效果稳定。
(5)女44岁,有一个乳房多个包块,包块大的小馒头似的,小的有胡豆大,左右乳都有,扎了7次左右明显变软变小:双龙1、2,足三重,上三皇加肾关(她尿频),驷马,均双取;有时肩六针妇科,还巢,腕顺1、2,外三关,下三皇、火主,双取,隔2天分枝上下放血,而每次都是放了血,第二天她会很高兴的告诉我小了、软了。
(6)乳腺增生(肿块),女性21岁,来时乳房胀痛难受,乳房里有肿块,针:健侧肩六、灵大、妇科、四花、驷马、上三黄、三重、外三关、对侧门金,下针时让其慢慢按摩乳房下针不到十分钟,乳房肿块和结节都消失了。
(7)三重穴配外三关,调理好了三期的乳腺增生患者。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45例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45例壮医经筋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的作用。
在治疗乳腺增生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
结合疏肝消癖散,对于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将介绍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45例的疗效经验。
一、疾病特点及相关症状肝郁气滞是乳腺增生的常见病因,主要症状包括乳房胀痛、乳腺组织增生、乳腺囊肿、月经异常、情绪不稳等。
肝郁气滞导致气血不畅,乳腺组织受阻,从而出现乳房胀痛、乳腺增生等症状。
二、治疗原则三、治疗方法1. 壮医经筋疗法壮医经筋疗法是一种利用推拿、按摩、拔罐等手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疗法。
在治疗乳腺增生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推拿乳腺、背部、腹部等部位的经络和穴位,疏通气血、舒筋活络,改善乳腺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乳腺增生的症状。
2. 疏肝消癖散疏肝散结消癖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以当归、川芎、香附等药物为主要成分,具有疏肝理气、消癖散结的作用。
服用疏肝消癖散可以改善肝郁气滞的症状,缓解乳腺组织的增生和囊肿。
四、治疗效果我们收治了45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并采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进行治疗,经过观察和随访发现,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乳房胀痛明显缓解,乳腺组织增生的情况有所减轻,乳腺囊肿明显变小,月经恢复了正常,情绪也得到了调节。
临床疗效良好,达到了显著缓解和治愈的效果。
五、经验总结针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管理。
在饮食和生活方面也需要注意调理,避免情绪波动和不良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45例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董氏奇穴”治疗乳腺增生获显效

“董氏奇穴”治疗乳腺增生获显效
某女士,45岁。
患双侧乳腺增生症5年,经多次体检,病情有发展,医生提示定期复查。
现将我治疗该患者的情况介绍如下:我在研读杨维杰前辈所著《董氏奇穴针灸学》(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过程中,发现此书中对于治疗妇科疾病包括乳腺增生有些独特穴位,我便把其中一些穴位挑选出来,组成了两个方子:一是将妇科穴、下三皇加气海组成一个方子。
二是将三重穴倒马,四花中、副加膻中组成第二个方子。
我用这两个方子轮换给该患者治疗共六个疗程(注:两个方子中的穴位互有调用。
一个疗程为7天,两个疗程中间稍有休息)。
针灸治疗结束后,该患者再次到医院检查,结果没有再发现乳腺增生症状。
当时该患者反复说明曾多次检查确有增生,并出示以前体检记录。
此医生于是又请来另外一位医生共同检查,结果还是正常,未发现有增生。
到现今已过了两年,该患者乳腺增生症始终没有复发。
此例明证,董氏奇穴治疗乳腺增生确有显效。
但因我对董氏奇穴治疗乳腺增生的用穴方法、机理理解比较肤浅,所以将此例提交到论坛,烦请各位师友给以指教。
王全民:
这两个董氏针灸对乳腺增生的处方,用的很好。
在1973年董师亲自编着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中,有关乳房方面毛病,除了董氏奇穴外,也用了十四经的穴道,请叁考。
乳腫大:
-指三重穴
-三重穴(包括乳癌,乳痰,乳疼)
乳痛:
-陽輔穴/光明穴/外丘穴。
小金丸、独一味联合乳癖消干预乳腺纤维瘤样增生138例临床观察

临床研究36我科通过总结临床实践,将具有镇痛止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小金丸、藏药独一味以及具有攻坚散结、清热解毒之功的乳癖消联合应用于乳腺纤维瘤样增生患者之中,效果甚佳,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45岁;②经红外线扫描确诊为乳腺纤维瘤样增生者;③患者意识清楚,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乳腺纤维腺瘤、肿瘤等其他乳腺疾患者;②有严重躯体疾患者;③有严重精神疾患者;④有药物及酒精依赖史者;⑤对上述药物过敏或者出现严重不适者。
根据上述标准,将2013年5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138例乳腺纤维瘤样增生患者纳入研究。
1.2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37.5±1.5)岁;病程:1~7年,平均(3.7±0.6)年;婚姻状况:未婚者28例,已婚者110例;患病情况:双侧者100例,单侧者38例;月经情况:正常者27例,异常者111例。
1.3病例分组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平行对照分为2组,即:小金丸、独一味联合乳癖消干预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小金丸、独一味联合乳癖消干预乳腺纤维瘤样增生138例临床观察谢生科 周晓东怀化市五三五医院 湖南省怀化市 418000【摘 要】目的:观察小金丸、独一味联合乳癖消干预乳腺纤维瘤样增生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科门诊收治的138例乳腺纤维瘤样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小金丸、独一味联合乳癖消干预组(简称观察组)以及红金消结胶囊干预组(简称对照组),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28例,无效7例,有效率89.86%,对照组患者治愈13例,显效15例,有效26例,无效15例,有效率78.26%,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金丸、独一味联合乳癖消干预乳腺纤维瘤样增生临床效果较佳,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乳腺纤维瘤样增生;小金丸;独一味;乳癖消;疗效红金消结胶囊干预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69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癖消颗粒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乳腺增生症
目的观察乳癖消颗粒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将12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两组均口服乳癖消颗粒,月经期停用。
治疗组联合揿针穴位埋针。
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随访记录复发情况。
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乳癖消颗粒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乳腺增生症安全、有效、并可降低复发率。
标签:乳腺增生;乳癖消颗粒;揿针;穴位埋针
乳腺增生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多见于25~50岁女性。
此病的发生主要与女性内分泌功能紊乱,特别是卵巢功能失調,导致乳腺组织中乳腺的末端乳管和腺泡以及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所致。
本病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主要临床症状为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1]。
乳腺增生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
乳癖的发生与肝、脾、肾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冲任失调为乳腺增生发病之本,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2]。
结合中医理论,2014年1月~6月,我们采用乳癖消颗粒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6月,本院门诊病例120例,依据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3|,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者:①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②一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四周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③乳腺B超,钼靶X线或红外线扫描结合针吸或活检排除乳癌或乳腺纤维腺瘤等其它乳腺疾病。
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
治疗组60例患者中,未婚21例,已婚39例;年龄19~54岁,平均(35.30±5.96)岁;病程1~20个月,平均(3.65±
2.33)个月。
对照组60例患者中,未婚20例,已婚40例;年龄20~55岁,平均(37.35±5.77)岁;病程1~21个月,平均(
3.78±2.36)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均口服乳癖消颗粒(哈尔滨泰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90028,规格为每袋8g,批号为20120624),月经前15d饭后服用,月经时停服,3次/d,1袋/次,开水冲服;15d为1个周期,3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组联合揿针穴位埋针。
选取乳根、人迎、膻中、期门、足三里为主穴。
根据不同类型乳腺增生患者选取太冲、乳根、章门、期门、合谷、肝俞、脾俞、肾俞、三阴交、阿是穴等为副穴。
7组穴位(5主穴2副穴)为一单位,24h更换1次,
每月15d,3个月为1个疗程。
1.2.2观察方法疗效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病专题组制定的疗效标准判定[4]。
近期痊愈:肿块及疼痛完全消失。
随访观察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
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或结节数量减少在1/2以上,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
随访观察3个月经周期无加重。
有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或结节数量减少不及1/2,但增厚腺体明显变薄,疼痛有所减轻或不明显。
无效:用药3个月肿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者;疼痛不减轻或反而加重;或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小。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32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
3.3%,对照组治愈20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2.2两组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治疗有效者随访52例,随访率86.7%;对照组治疗有效者随访50例,随访率8
3.3%;随访时间3~6个月。
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7.69%,对照组复发为10例、复发率20.0%,P<0.05。
3讨论
据统计,目前乳腺疾病已占据女性全身疾病的第1位。
其中乳腺增生又占75%左右。
乳腺增生具有易复发性和多向性发展的特点。
特别是不典型乳腺增生患者有恶变的可能[5]。
因而受到医学界和整个社会的关注,应当积极防治。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乳腺增生是由于内分泌失衡、雌激素相对增高所致。
现代医学治疗乳腺增生多以激素类药物为主。
以抑制或拮抗雌激素作用为治疗手段。
但不良反应较大且干扰内分泌系统,一般是在短期、少量、应急情况下使用[6]。
而中医在治疗乳腺增生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乳腺增生属”乳癖”范畴。
乳癖的发生与肝、脾、肾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
主要病机有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郁脾虚,痰凝血瘀;肾元亏损,冲任失调。
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兼调摄冲任为主。
乳癖消颗粒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积化痰,软坚散结的作用。
同时经临床研究表明,碘具有促进卵巢滤泡黄体化从而减少雌激素生成的作用[7]。
在治疗组中,同时配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乳腺增生症,相对于对照组提高了总有效率,降低了复发率。
揿针疗法古已有之,《素同·离合真邪论》有”静以久留”的刺法。
揿针是久留针的一种发展。
针埋入皮下后,可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刺激,不断地促进经络气血的有序运行.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
揿针穴位埋针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作用持久,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通过刺激穴位能疏通经气,调和气血,并通过长时间从皮部发挥针刺电化学作用及调和气血的作用大大提高疗效。
选取主穴为乳根、人迎、膻中、期门、足三里。
乳房主要由肝胃两经所司,乳根、人迎、足三里可疏通胃经气机,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此外,足阳明之标在人迎,另据气街理论,胸气有街,其腧前在于人迎,且人迎穴近乳房,故人迎穴对本病尤为有效。
膻中为气之会穴,且肝经络于膻中,期门为肝之募穴,两穴均位近乳房,故用之既可疏肝理气,与乳根同用,又可直接通乳络消痰块。
诸穴同气调则津行,津行则痰化,痰化则块消。
综上所述,乳癖消颗粒联合揿针治疗乳腺增生症,依照中医药学基本理论,集中医药、针灸、穴位刺激等多元化治疗为一体,具有科学性和使用性。
安全,有效,并能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高新彦,杨援朝.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经验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
[2]高新彦,杨援朝.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经验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3.
[3]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1-108.
[4]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57.
[5]王非,吴开明.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及实验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3):622-623.
[6]曹月敏.现代乳腺外科学[M].石家庄:河北医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