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方服饰文化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方服饰文化对比

中西方服饰文化对比




中国儒家的“仁”, “德”,“善”; 道家的无为;释家 的寂灭,都使中国 的服饰增添了以下 特征: 自然性:追求天人 合一,崇尚自然, 一袭长袍,潇洒灵 动,竟有仙家的境 界。 装饰性:皇帝的龙 袍,彰显权威,代 表了无上皇权,是 为天下唯一统治者。 内涵性:与儒释道 的哲学有直接联系, 每件衣服都有很深 的内涵。
旗袍

中国的传统女性 服饰之一,在20 世纪上半叶由民 国时汉族女性参 考满族女性传统 文化基础上设计 的一种时装,是 一种东西方文化 融合具象。在现 代部分西方人的 眼中,旗袍具有 中国的女性服饰 文化象征意义。
旗袍的流变

旗袍是中西方服 装的融合体,体 现了中国的传统 风格,又吸收了 西方追求的人体 线条美,结构美, 使它得到世界人 民的喜爱。
列宁服

列宁装因列宁在 十月革命前后常 穿而得名,样式 为西装开领,双 排扣,各有三个 纽扣,腰中束一 根布带,列宁服 多为蓝色,需系 腰带,戴八角帽 (上场后脱帽行鞠 躬礼)。上世纪三 四十年代在广大 解放区流行。穿 上列宁服看上去 既朴素干练又英 姿飒爽。
嘻哈服装

在西方Hip-Hop是街头 的文化,是一种生活 态度。走在欧美的大 节上,我们总是一群 年轻人头戴棒球帽、 或者包着大头巾,身 穿宽松的服饰,甚或 披一件带有头罩的夹 克,脚踩着球鞋,在 那里舞动、奔跑,或 做着其他动作。这就 是“嘻哈风格”。
两种不同的裁制方式

中国造就了一种“自然的”、“平面化的”服装形态;西 方则创造了一种“人工的”、“立体化的”服装形态。

中国是“一气呵成”的,充分保持布料原貌,结构十分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纯,是“非构筑式的”;西方则根据人的体形把衣服“解

中西服饰文化差异

中西服饰文化差异


中西服饰文化差异
小组成员:
一、色彩比较
• 中国传统服 饰以黄为尊, 青、红、黑 为正色
在西方,最流行 的色彩是“白色” 和“紫色”,白 色代表纯洁、正 直,紫色象征高 贵。
二、图案比较
中式服装喜 好运用图案表示 吉祥的祝愿。龙、 凤、牡丹常出现 在中国传统服饰 之上。
西欧服装则 较流行“藤草” 图案和轻淡柔 和的庭院“花 草”花样。
披挂式服装
贯头式服装
中西经典服饰欣赏
燕尾服 Tuxedo
欧洲正统的男士礼服,脱 胎于中世纪欧洲的宫廷礼服。
牛仔 cowboy
牛仔裤 jeans
牛仔裤,一 种用靛蓝色粗 斜纹布裁制的 直裆裤,最早 出现在美国矿 工和牛仔们的 欢迎,在当代 仍然十分流行。
C ~
旗装是满族妇女 的民族服饰。旗装 大多采用平直的线 条,衣身宽松,两 边开叉,胸腰围度 与衣裙的尺寸比例 较为接近;在袖口 领口有大量盘滚装 饰。
三、材料工艺的比较
西方服装材料以“毛呢” 为主
中式服装材料以 “丝绸”为主
中国人对服装穿着价 值的认识在于平面的 衣片上面,裁制时注 意工艺装饰,侧重对 服装的点缀
西式服装 裁制时讲究立 体塑型,侧重 服装的整体造 型。
中国服装的制作是静态的
中式服装的 裁制都是平放在 案板上进行的, 衣片的衣缝均以 直线为主。这种 静态制作服装的 形成,和中式服 装平面型结构有 关,和我国的民 族性格喜静不喜 动有关。
与此相对,西方服饰则不同。西方的衣 服非常实地,甚至是夸张地表现人的体形, 尤其是自中世纪末期的“哥特式”时代以 来,更是十分“露骨”地“强化”男女两 性在体形上的性别特征。
不同的着装方式 中国的衣服自古以来就以上衣下裳为特征, 前开前合,多用带子固定衣服,穿脱方便。

中外服饰文化差异

中外服饰文化差异

例如,红色在中国象征着 吉祥、繁荣,而在西方则 常常与危险、血腥相联系
4
服饰的面料
服饰的面料
A
中国传统的服 饰面料以丝绸、 棉麻为主,而 西方则更加喜 欢用毛料、化
纤等面料
B
此外,中西 方对面料的 质地也有很 大的差异
C
例如,中国的 丝绸面料质地 轻薄、柔软, 而西方的毛料 则更加厚重、
挺括
5
1
科技的进步也对中外服饰文化 产生了影响
2
例如,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服 饰设计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可以打印出更为复杂、个性化 的服饰
3
这种技术在中国和西方都有应 用,但具体的运用方式和效果 可能存在差异
4
此外,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也 为中外服饰文化带来了新的元 素,这种设备在中西方都有市 场,但具体的款式和用途可能 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2
3
本文将从服饰的发展历程、服饰的款式、服饰的色彩、服饰的面料 以及服饰的穿着方式等方面,探讨中外服饰文化的差异
1
服饰的发展历程
服饰的发展历程
2
服饰的款式
服饰的款式
中国传统的服饰款式讲究的是宽松舒适,以宽袖、 大褂、长袍等为主,突出的是一种婉约、端庄的 美。而西方的服饰款式则更加注重修身、凸显身
服饰的穿着方式
服饰的穿着方式
中西方在服饰的穿着方式上 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 中国的传统服饰中有很多的 搭配方式,如旗袍配腰带、 汉服配玉佩等,而西方的服 饰则更加注重单品的选择和 搭配。此外,中西方在穿着 的时间和场合上也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的传统服饰汉服 是正式场合的穿着,而西方 的西装则可以在正式和非正
13
服饰与文化交流
服饰与文化交流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
服装的整体配合给人以秩序和谐美感,严肃 庄重,美观高雅,能起到烘托月之效,服饰文化 与环境相配合,更具鲜明的时代感。
注重服饰文化的民族性
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个性的重要民族性。 不同民族长期交往,服饰文化互相影响和渗透, 甚至有意借鉴和模仿。但是中华民族有自己 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因而有自己的着装规 范。
服装是为了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 意

西方服饰通过对人体曲线和对某些敏感部位 作裸露处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服饰吸引力,给 人以不可言状的美感,以此产生心理效应,使 人迅速进入纯粹的审美境界。
突出表现个性
西方人着装重在表现自我,寻求对平衡的 突破和片面性的掘进,自我设计、自我表 现、自我创造而别具一格;通过着装充分 表明自我的理想境界和各种观念,借以标 明自我。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
服饰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它是指服装、 饰物、穿着方式、装扮,包括发型、化妆 在内的多种因素的有机整体。服饰文化是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素质的物化,是 内在精神的外观,是社会风貌的显示。由 于历史条件、生活方式、心理素质和 文化 观念的差别,中西方的服饰文化有着较大 的差别。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A、 注重营造和平统一的气氛 孔子曰:“见人不可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 敬无礼,无礼不立。”时过千年,在以孔孟之道为核 心的大一统思想指导下,中国服饰也力求稳重、平 静,有助于安宁、融洽和礼让之先的人际关系。 B、“文质彬彬”——儒家对服饰的审美观 文是指一个人服饰的美,质是指一个人资质的美。 C、“披褐怀玉”一一道家对服饰的审美观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若不以论诗,而以 论人,正可为道家对服饰的审美观。
中国服饰文化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外国语学院英语2班岳奇2014102034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服装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文化背景。

同时.影响服装发展的原因也是比较复杂的,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战争、意识形态,还有地域上的差别。

中国人的服装分为中式服装和西式服装两大类,中式服装、西式服装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在审美文化、式样、面料、造型以及穿着方式、结构特征、局部结构特点、装饰、图案等方面均有其差异,有其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一.中西方对服饰的审美态度差异在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非常崇尚礼数传统与等级制度。

古代中国的服装一向是被看作穿着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加上儒家道家等几千年的源远流长的文化的影响,中国形成的服饰美学观念表现在服装型上的是意象的结构,这种平面的直线与曲线的裁剪方法使衣服适体又不完全合体,不裸露张扬也不尽力束缚。

在遮体的隐约之中含蓄地显现了流畅婉约,温情流动的人体曲线美。

造型意识是节奏化的,在宽衣的帖体与离体之间流露气韵。

当穿在身上时,起伏连绵的衣褶和曲直缠绕的襟裾,营造了飘忽自在的效果。

在造型上使用这种没有明确凹凸的平面裁剪方法。

求得了一个自成纹理、和谐统一的空间造型。

这种平面剪裁的服装造型,更趋向于整体感。

因此,中式服装造型更显视域空间大,更显大气、大方的气韵。

西方有崇尚人体的传统,要求服装穿着者能更好地表现和反映人体的线条美丽。

西方的穿着观念是服装穿着必须是为人体服务,通过服装穿着能使人体显长掩短,装点得更美。

经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影响,遭受文化禁锢又到文艺复兴,无论服装式样如何翻新,都是按着西方人士穿着观念的支配,都是为了极力地体现人体美。

现今人们都崇尚穿着刚好合体的衣裙,在服装裁制时要求"收省"、"折裥",做垫肩,系腰带,大坍领或开叉等,以及在裁制妇式服装时要求突出胸部的丰满,腰部的纤细,用裙子的长度来调节下肢,目的是进一步突出和强化人的身体。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通过做这次作业,我对中西方服饰文化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与感悟。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西服饰在融合。

越来越国际化。

下面我就来总结一下中西方各自服饰文化的特点以及进行一下差异对比。

中国服饰的特点:①式样,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②外形,外形强调纵向感觉,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③结构特征,外形特别强调横向感觉,并使衣着人体变得纤细,特别就是并使四肢存有拔长美感。

④图案,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

西方服饰的特点:①古波斯服饰,德武雷瓦、直筒裙装式②古希腊服饰,迷人、优雅③古罗马服饰,奢华富丽、庄重④拜占庭服饰,造型呆板、笨拙⑤哥特式服饰,新奇、荒诞和大胆⑥文艺复兴时期服饰,人体曲线成为了服装的审美关键⑦巴洛克服饰,男装最艳丽最疯狂的时期⑧洛可可服饰,将女人发推至繁盛至极的华服中西服饰文化的共同点:①社会功能,中国人很早就以服装来“辨等威、显贵贱”,用森严的服饰制度来规范各色人等的社会行为和权限。

西方人也同样重视这种社会功能,进入封建社会后,虽然西方的封建官员还没有中国历代那样完整的章服制度和区分级别的“制服”,但王宫贵族的穿戴与一般平民是有鲜明区别的。

②装饰审美功能,服装的装饰审美功能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注重,已沦为促进服装改良技术创新的两大源动力。

③形态构成,从造型理念和造型意识上看,都是平面的。

从裁制方式上看,都是直线裁剪的。

对于中西服饰的发展与交,流坚信在将来可以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做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两种服饰文化之间也存有许多相近甚至相同的地方,这就是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并存、共生的基础。

未来中西双方的服饰文化会有质的横越。

中西服饰文化差异

中西服饰文化差异

中西服饰文化差异中西方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传统。

服饰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体现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中西服饰文化方面,可以从服装的历史渊源、服饰的功能和象征意义、服饰的设计和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中西服饰文化的差异可以从服装的历史渊源着手。

中国的服饰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周代、汉代。

汉服作为传统的中国服饰,曾经流行了几千年之久,其特点是宽袖、大襟、长衫、长裙等。

而西方的服饰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受到了古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的服饰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西装、裙装、裤装等。

其次,中西服饰文化差异还体现在服饰的功能和象征意义上。

中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因此服装在两种文化中的功能和象征意义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服饰的功能主要是为了保护身体、展示个性和表达社会地位。

古代的朝服和官服就是为了显示权贵的身份和地位而设计的。

然而,在西方社会,服装更多地强调个人的审美选择和时尚的追求。

服装不仅仅是保护身体的工具,更是用来展现个人品味、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最后,中西服饰文化的差异还反映在服饰的设计和风格上。

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中西方的服饰设计和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服饰设计注重的是整体的和谐和对称美,追求端庄、典雅和内敛的风格。

色彩上以红色和金色为主,寓意着喜庆和吉祥。

而西方的服饰设计则更加注重个性和时尚,更强调个人的审美追求和表达。

色彩上更为多样,可以使用各种鲜艳和对比强烈的颜色,以突出个人的时尚品味。

总结起来,中西服饰文化在服装的历史渊源、功能和象征意义、设计和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它们对服饰的不同认知和追求,导致了中西服饰文化的差异。

对于人们来说,了解和尊重他人文化的服饰差异很重要,这有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对比

秦汉时代——内衣外穿
• 社会背景:秦统一中国,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创 立了各种制度,其中包括衣冠服制,对後世影响很大。 • 特点:当时的男子多以袍服为贵,袍服的样式以大袖收口为多,一般 都有花边。百姓、劳动者或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身穿交领长衫, 窄袖。
秦代的袍服是 一种有絮棉的 夹层内衣,穿 着时在袍服的 外面要罩一件 外衣。

中国服饰文化
• 1.了解中国服饰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涵,以及这种文化如何在历史变迁 中得以传承发展并得以稳定形成。 • 2.了解西方服饰文化的演变与特有意义。 • 3.最后通过中西方服饰的对比,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点,相同点,深 入理解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为我们未来跨文 化交际打下基础。
唐朝服饰的特点:华丽开放,等级制度
唐代女服中有一种 在贵妇间流行的款 式:高腰襦裙。它 将裙带高高系在腰 线以上,比如胸下, 甚至系在胸线上方, 准确地说应称为齐 胸襦裙。这种款式 无论身材丰腴还是 瘦削都能达到别样 的飘逸效果,尤其 是在以丰腴为流行 的圈子中更受欢迎
明朝重拾汉唐服制
•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後,为了恢复汉族的礼仪,便制定了以 周汉、唐宋为准则的新服饰制度。 • 这一时期体现了中国服饰文化中的图腾文化的鲜明特点。
四.哥特式服饰
• 影响因素及特点:受哥特式建筑风格影响,哥特服装风格 主要体现为高高的冠戴,尖头的鞋,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 齿等锐角的感觉。而织物或服装表现出来的富于光泽和鲜 明的色调是与哥特式教堂内彩色玻璃的效果一脉相通的。 真正的哥特时尚体现为:黑色的东西,或其他暗色,如海 军蓝、深红。
五.文艺复兴时期
西方服饰特点中国服饰特点早期服饰初具模型商周时期等级制度宗教拜占庭时期宗教影响大春秋战国对应天时节令十字军东征时期战争影响骑士风秦代衣冠服制哥特式服饰教堂色彩汉代不分级别性别文艺复兴时期形体美风格奢华魏晋南北朝享乐主义受老庄佛道影响巴洛克时期男装女性化隋唐时期文明开化中西结合洛可可时期夸张大胆明代图腾文化近代后期工业革命衣料改革创新清代庞杂繁荣现代个性化服装品牌林立近代社会革命现代受西方影响不同点衣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做的布
丝绸
与中国发达的丝绸文化相比,古希腊和古罗马在衣料
方面没有什么创举,是对地中海沿岸的上古文明的继 承,即亚麻文化与羊毛文化兼而有之。
雷萨和他的服饰才华 (羊毛)
亚麻布做的画
• 不同的服装功能意识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 常重视服装的社会伦理 功能。从夏、商到周朝, 随着服饰礼仪制度的完 善,这种观念几乎贯穿 整个中国历史,历朝历 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 用穿戴装束来统一人的 思想,不厌其烦地反复 修订服饰制度,以此来 规范各阶层人的行为, 来“治国安邦”。
清代龙袍
清代官服
清代贵妇服装
女王与骑士服饰
盛装的欧洲女王
• 服装的装饰审美功能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各国,服装的装饰审美功能已 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推动服装改进 创新的一大源动力。
这种美化的标准因文化形态、时代、地域环境、 风土及生活习惯而不同。如西方人非常现实地 (或写实地)把体现女性美的部位锁定在纤腰和 丰臀上,而中国人则把目光专注于女性的纤足上。
与此相对,西方服饰则不同。西方的衣服非常实地,
甚至是夸张地表现人的体形,尤其是自中世纪末期 的“哥特式”时代以来,更是十分“露骨”地“强 化”男女两性在体形上的性别特征。如男装以填充 物加强肩和胸的“雄健”,以紧身的长统袜(或是 连袜裤)“肖斯”来塑造和“显露”下肢的造型, 甚至以填充物在生殖器部位“强化”男性的第一性 特征,赤裸裸地表现这种“雄性”。而女装则以紧 身胸衣把纤腰勒得更细,把双乳托得更高,用裙撑 或臀垫把臀部夸张得更加丰满,以“强化”女性的 生理特征(生殖功能)。这种方式促使西方的服装 在造型上起伏很大,在衣服结构上出现许多人为的 创造性。
中国西方服饰文化比较
• 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 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股重新珍视本民族服饰文化的热潮正在悄 然兴起,人们在自强之后,更加自信;另一 方面,西方人也对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崛起 刮目相看,尤其是西方的服装设计师在推出 的新作当中不断导入中国服饰文化元素。
清黄帝身穿龙袍
清妇女梳妆
中世纪欧洲将军服 饰
中世纪欧洲贵妇服饰
• 服装的形态构成
从中国与西方服饰形态上来考察,有许多相 似甚至相同之处。
从造型理念和造型意识上看,都是平面的, 从裁制方式上看,都是直线裁剪的。
从衣服形态的进化过程上看,随着人类生产 力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革,无论中国还是 西方,都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又从繁到简 的变迁过程。
披挂式服装
贯头式服装
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共同点
• 服装的社会功能 中国人很早就以服装来“辨等威、显贵贱”,用 森严的服饰制度来规范各色人等的社会行为和权 限,“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服 装的象征标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西方人也同样重视这种社会功能,进入封建社会 后,虽然西方的封建官员还没有中国历代那样完 整的章服制度和区分级别的“制服”,但王宫贵 族的穿戴与一般平民是有鲜明区别的。
紧身胸衣 使用裙撑和臀垫
长筒袜 连袜裤
• 不同的着装方式
中国的衣服自古以来就以上衣下裳为特征,前开 前合,多用带子固定衣服,穿脱方便。(僧人的 袈裟是披挂式的除外)
秦汉帝王服饰
秦汉妇女服装
西方的衣服则从披挂式到贯头式,再到前开式,形式多样
。多用饰针或扣子固定衣服,形成一套较为复杂的穿着技 巧。尤其是贯头式的穿法,在中国服装史上很少看到;另 外,披挂式衣服在西方十分发达,用一块布披挂在身上的 衣服,强调披挂时形成的优美的垂褶效果,这也形成了区 别于中国传统服装形态和着装方式的一种独特类型。
汉服
明代侍女服
清代汉族妇女服
• 服装史上的贵族和平民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自古以来,王宫贵族以及富商 们都是当时最贵重的服饰物品的拥有者,而处于社 会底层的平民百姓以及奴隶,则往往衣不蔽体,食 不果腹,或只有最低限度的衣物。
因此,无论是中国服装史,还是西方服装史,几乎 都是以宫廷贵族服饰的变化为主线构成的,并非史 学家轻视下层百姓,而是因为下层百姓的服饰文化 能在历史上留下文字记载、图像资料和实物资料的
实属凤毛麟角。
欧洲中世纪贵族服饰
结语
• 20世纪以前,中国与西方世界几乎是在相互隔绝 的情况下各自发展着自己的文化,两种文化之间 存在巨大的差异是必然的,这正是双方相互学习 和互为补充的基础。我们在看到两者差异的同时, 还必须看到: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两种服 饰文化之间也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这是 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共存、共荣的基础。
满清汉族贵妇服装 魏晋南北朝妇女服装
西方在这方面就无法 与中国相提并论,虽 然古罗马人也曾十分 重视衣服对于身份的 表示,封建时代也曾 不断推出各种服饰禁 令,但大多是一些奢 侈禁令,很少有像中 国人这样充分地把服 装的社会功能发挥到 极致的,而更多注重 的是服装的财富价值 和审美功能。
罗可可时期女装
戴假发和裙撑
欧洲男子连袜裤
中国”三寸金莲“
• 服装的容仪功能
自古以,中国人在自己创造的文化形态当中,
形成了一系列伦理规范、着装规范和行为规范, 正是这些规范,限制、制约并塑造着中国人的形 象和生活方式。同样,西方人在自己的文化形态 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伦理要求,有自己 对于着装的容仪标准。这些也同样支撑着西方各 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秩序,形成了一些独特的 风俗习惯。尽管中国和西方所形成的这些规范的 内容并不完全一致,但其出发点和所起的作用都 是一样的。
• 不同的着装观念
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以
及对服装的社会伦理功能 的重视,中国人穿衣始终 保持着一种东方式的矜持, 对肌肤严密地包藏和掩蔽, 中国服饰文化在一定程度 上可说是一种“包”的文 化,既不能“显露”体形, 更不能随便“裸露”肌肤。 衣服与人体之间保持着一 个宽大的空间,但还要保 持着严谨的造型,不许裸 露肌肤。
• 透过这些表象,不禁引起人们一连串的深思: 中国服饰文化与西方服饰文化到底有哪些不 同?这两种文化有无相似或相同的地方?未 来中国人的服饰将以“国际化”的西方服饰 文化为主流,还是以中国本土的服饰文化为 主流?或是两者的融合?
中西服饰文化特征差异
• 不同的衣料文化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利用葛、亚麻、苎麻等植物纤维 和羊毛等动物纤维来织布,而且早在6900年前, 就已经开始养蚕织丝,丝绸是中国人对人类衣生活 的一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