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下)高一级期末考试讲述

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下)高一级期末考试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外膜破坏的叶绿体仍能产生O2

B.净光合作用速率长期为零会导致植物幼苗停止生长

C.叶绿体中只有叶绿素能吸收光能

D.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一定最高

2.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A表示叶绿体的结构,a-j表示化学物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光反应在结构A中进行,b物质的元素来源于a物质

B.暗反应时,A 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g物质中的化学能

C.暗反应在光下也可以进行

D.CO2浓度不变时,光照减弱,h含量会下降

3.从种植于室内普通光照和室外强光光照下的同种植物分别提取叶片的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植物叶片偏黄

B.提取色素时,要添加二氧化硅防止色素被破坏

C.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D.室内植物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

4.关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合成有机物的场所相同②都将CO2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③都属自养生物的营养方式④合成有机物所利用的能量来源相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欲通过观察倒置的装有水生植物和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

了氧气。下列四个倒置的试管中,最佳设计的一组是()

A.a试管和d试管

B.a试管和b试管

C.b试管和c试管

D.a试管和c试管

6.细胞分化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与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老年人体内细胞的分化水平已达到最大

B.细胞分化是个体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基因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C.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细胞分化是细胞内的基因都能够得到表达的结果

7.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精卵的全能性比生殖细胞的全能性小

B.动物细胞跟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所以才有多利羊的诞生

C.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都具有进一步分化的潜能

D.细胞全能性通常在离体的条件下才能表现

8..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细胞学角度分析,该过程

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B.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老年人头发变白

C.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积累,从而妨碍细胞内的物质交流和传递。

D.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膜内折,细胞核体积减小

9.细胞凋亡对于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凋亡是细胞遗传程序所决定的正常生命现象

B.细胞凋亡是在不利因素影响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损伤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C.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尾巴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D.生物体内肿瘤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维持了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10.谈癌色变,预防癌变的发生必须对癌变有清楚的认识。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癌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B.发生癌变的人体才具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C.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致癌因子三种

D.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增多,使得癌细胞彼此间黏着性降低

11.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12.下列有关内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内环境稳态遭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

D.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13.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14.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中的1个氧气分子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需要穿过5层膜结构

B.3中的1个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3层膜结构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D.图中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是3

15.下列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

A.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B.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C.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D.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

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

D.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17.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为弱酸性

B.有人到了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是因为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C.发烧时食欲下降是因为消化酶活性降低造成的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没有关系

18.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血液中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19.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开,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20.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刺激以电信号的形式在整个反射弧中进行传导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突触后膜上会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过程

21.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22.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

23.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

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

错误

..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神经纤维

灵敏电流计

肌①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24.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从而使乙酰胆碱失去结合的位点。

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25.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

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

26.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

A.肾上腺B.甲状腺C胰岛D.性腺

27.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 A.促性腺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

28.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29.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在0℃环境和在25℃环境中相比,产热和散热都多

B.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调节中枢都是下丘脑

C.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D.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增多,增加产热

30.下列有关人体血糖平衡调节,错误的是()

A.人在进食后30分钟,胰岛素含量增加,促使肝细胞吸收葡萄糖

B.胰高血糖素可以促使肌糖原直接水解成葡萄糖,升高血糖

C.血糖浓度降低,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D.肝细胞和肌细胞缺少胰岛素受体,也会导致糖尿病

31.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并不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B.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D.人类癌细胞能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32.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

B.抗体消灭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抗体不能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D.抗体都可被蛋白酶水解

33.下列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

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无关

D.HIV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大量增殖

34.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B.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属于过敏反应

C.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抗体分布不同

D.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35.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若不及时治疗将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HBV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效应T细胞将被HBV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

C.侵入人体的HBV最终被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D.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是注射疫苗,乙肝疫苗其实就是HBV表面的某些有效蛋白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扦插枝条是不能成活的

B.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是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必要条件

D.顶芽产生生长素,所以顶芽能优先生长,此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3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B.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植物体任何部位

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

38.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物质是()

A.2,4-D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

39.如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相同的琼脂块上,并做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被分解,则a>b、c

B.若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则c+d=e+f,且e

C.图甲中的玉米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图丁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

D.图乙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其原因是背光侧的细胞分裂较快

40.下图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分布有关

B.甲图中生长素在背光侧多,细胞生长快,所以出现向光生长现象

C.乙图中植物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D.乙图中植物根出现向地生长是由于重力导致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结果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40分)

二.简答题

41.(10分)图甲是小羊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其中A、B、

C、D、E代表分裂期不同的细胞;图乙是一个细胞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过程中使用解离,解离后进行漂洗的目的是①

;②

最后用于染色的染料是。

(2)用图甲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顺序是。(3)乙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示意图,图中有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个DNA分子。

42.(10分)下图甲示反射弧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在b处电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 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2)乙图的结构叫__ __。当神经冲动传到A结构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 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细胞膜上_ _结合,使神经元兴奋。

(3)图丙中TSH是_ _,常温下血液中D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__ ,这种调节属于__ __调节。对于血糖调节而言,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关系属于作用。

43.(10分)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吞噬细胞的_____________,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____________,该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目前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 机体免疫系统能分泌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

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临床中发现,康复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原因是。

44.(10分)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影响,将萌发不久的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胚芽鞘的尖端切去,再将剩余的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保持在25℃下培养2天,下表显示实验结果。据表回答下列问题:生长素溶液的浓度

(mol.L-1)

A

10-10 10-9 10-8 10-7 10-6 10-510-4…

2天后的平

均长度(mm)

胚芽…13.5 14.7 16.0 15.1 12.2 10.8 10.0 …

胚根…13.6 12.6 12.0 10.9 10.0 10.0 10.0 …(1)在正式实验之前,需要先做一个,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正确,应增加一个对照组,字母A处应填。

(3)某同学根据图中数据绘出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胚芽的生长影响曲线,如甲图所示,但他忘记标出生长素浓度,若2d后A组胚芽正常生长的平均长度是

12.1mm,请根据胚芽生长数据分析图中b点的生长素浓度应是。c点的生长素

浓度应是,

(4)请合理推测胚根在b-c点间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是。

(5)燕麦种子在即将成熟时,如遇雨水和高温,种子就会在农田或打谷场上的植株上萌发,这与哪种植物激素被破坏有关(填出这种植物激素的名称),这种植物激素与此现象有关的生理作用是。(6)植物正常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体内激素种类和含量不同有关,由此可以说明植物生长过程与植物激素的关系是。

1-5CDDCB 6-10CDDBA 11-15DADBD 16-20DCBDA 21-25CDCAC 26-30CDDCB 31-35BBADC 36-40CBADB

二、非选择题

41.(10分)(1)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影响染色效果;防止解离过度;龙胆紫、醋酸洋红和改良苯酚品红

(2)A→C→D→B→E

(3)中期,4,8,8

42.(10分)(1)不属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受到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控制(2分)。

(2)突触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

(3)促甲状腺激素减少负反馈协同

43.(10分)(1)摄取和处理淋巴因子激活B细胞 (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2) 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再次侵染机体时,很快会被记忆细胞识别,并发生二次免疫,很快将病毒清除掉,所以不易患病。

(3)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

44.(10分) (1)预实验

(2)0(未处理或空白对照)

(3)10-8 mol.L-1 10-6 mol.L-1

(4)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生长素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5)脱落酸促进种子休眠

(6)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只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