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漱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案新版新人教
八年级地理下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教案、教学设计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北大荒农业发展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包括北大荒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农业发展的过程及其影响等方面,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
2.设计一份关于北大荒农业发展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如政策、技术、生态等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北大荒农业发展的特点等。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6.评价与反馈: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活动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优点,指出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教学策略:
a.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b.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讲解北大荒从荒芜之地变为粮仓的过程,分析政策、技术、生态等方面的因素,使学生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3.通过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展示北大荒农业发展的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成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出讨论主题:“分析北大荒农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展开小组讨论,运用地理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北大荒的变迁。
c.情境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d.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段关于北大荒的历史影像资料作为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北大荒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4.及时批改和反馈作业,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2)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时间地址招集人第二节“白山黑课时课时科任教师课题水”—东北三省(总第课时)讲课时间知识与能力:认识东北三省农业、工业的发展状况,剖析其优势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教课过程与方法:经过对本区工农业的学习,领会本区是北方以致全国重要的地理地区。
目标感情态度价值观:正确对待工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培育学生全面对待事物的辩证唯心主义世界观。
要点:东北三省农业、工业的发展状况。
重难点难点:东北三省重工业发达的原由。
教课过程教研活动记录自主备课记录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讲了东北三省的自然特色,今天我们来学习东北三省的农业和工业。
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东北三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以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认识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3、知道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初步经过图文资料剖析其优势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三、出示自学纲要(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东北平原北部地域开发较晚,人烟稀罕,沼泽遍及,体现“”的情景,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 。
2、现在“北大荒”变为了“北大仓”。
这里盛产、玉米,、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供给商品粮的粮食生产基地。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研活动记录1、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建立后建成的重议论增补记录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
2、东北三省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地位。
当前,东北三省形成了以、机械、化学工业为主导,包含煤炭、电力、建材、丛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好的系统。
三、疑难研究研究一: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研究二:东北三省工业散布的特色。
五、教师小结依照板书总结概括。
六、稳固新知、学会运用1、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2、检查达成状况板书设计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发展条件2、重要农作物及其散布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课反思、。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3课时)精品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方案第3课时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一、教学目标1.根据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
2.根据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特点。
3.了解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衰败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特点。
三、教学策略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
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课时分配上分为3个课时。
此为第3课时,在教学策略上,延续“坐着高铁看中国”视频内容,展示老工业基地向新而生的视频,以此展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工业结构特点及成因分析,衰落的原因及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四、教学流程【图片展示】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2.工业发展的条件五、当堂练习1.东北有中国最大的()A.城市群B.重工业基地C.铁路交通枢纽D.国际航空港2.20世纪90年代东北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其原因有A.资源储量增加B.生产设备先进C.产业结构单一D.生产成本下降3.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A.以重工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C.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D.轻、重工业高度发达4.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丰富的矿产资源B.便利的海陆交通C.水资源充足D.较好的工业基础答案:1~4:B;C;A;C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四、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共和国“长子”(1)发展工业的条件: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2)工业结构特点:重工业为主(3)工业城市布局:靠近原料地2.衰落的原因: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生态恶化、环境污染3.振兴老工业基地八、课后作业收集家乡的地形图、工农业布局以及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本章学习的方法,完成下列任务。
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2课时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D.一年三熟
随堂习题
4.下面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的措施中,最不
妥的是( C)
A. 充分利用技术力量,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 率及产品附加值 B.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 C. 大量利用湿地建设工业新区 D. 注重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和谐同步
大庆:以石油工业为主 原因:靠近大庆油田
伊春:以木材和钢铁工业为主 原因:附近有煤炭,且靠近小 兴安岭
鞍山:以钢铁、机械、非 金属加工为主 原因:铁、铅锌、菱、镁 等矿产资源丰富
三.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振经兴济东发展北滞老后工的业现象基。地
1980-2020全国各省GDP排名开降统计(含港澳合)
三.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读图:找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工业中心及 其主要工业部门。
沈阳 大连 长春 抚顺 大庆 伊春
(机械工业)
(造船工业) (汽车工业) (煤炭工业) (石油工业) (木材工业)
三.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 1.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 读图,说出这些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136推98动.5 创新驱-动17 、 12311.3产2 业升级-8 • 治理环境污染、
排除体制障碍
61.98 124.86
课堂小结
“白山黑 水”东北 三省
农业 工业
耕作制度及主要农作物 农业地位:东北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 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三江平原湿地的保护
发展条件: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较好 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分布在矿产地附近和铁 路沿线面临问题及对策
6_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活动]请看P19的阅读材料,思考:
(1)理解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从阅读材料和图片等资料中能够看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工业产品都重工业产品,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活动]课本20页内容,并读图6.20及“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所学知识点,实行巩固深化。
四、板书设计
6.1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五、作业:《自主学习与测评》
六、教学反思
理解“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资源、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发展历史……
主要的煤炭产地:鸡西、鹤岗、沈阳、抚顺等;主要的铁矿:鞍山、本溪;主要的石油产地:大庆、辽河。
[小结]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三省的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活动]请大家继续看图,查找东北三省的主要河流。单独标出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
[提问]黑龙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图们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鸭绿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提问]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你能解释吗?
对东北的开发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区位条件,及工业地位。
过程与方法:能够分析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及此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理解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八年级地理下册 6.2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二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学目标】1.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2.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
【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讲述: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讲授新课】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阅读:阅读书本17页文字,归纳东北三省的环境以及发展农业的条件。
学生:阅读、讨论并发表意见。
展示:多媒体展示框架图,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并板书:板书: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提问:东北三省地区通过改善发展条件,从“北大荒”发展到“北大仓”,那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并板书: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展示:图6.18 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过渡: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力开荒,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发能带来发展,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东北在开发的过程中带来了哪些生态问题?学生:阅读书本18页,并归纳生态问题。
教师指导并板书:3.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过渡: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学生:结合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适当给予指导并板书: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过渡:了解了东北农业的发展,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吧!展示:播放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创造的“工业之最”的图片和资料,导入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学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主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对东北地区的一个概括性介绍,为学生深入学习东北地区的具体地理特征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对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图示教学法:利用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
2.准备案例材料,以便进行分析。
3.准备课堂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北地区,对其地理位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东北地区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特色,即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河流,以及冰雪文化、农业生产等地理特征。
3.操练(10分钟)针对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析。
例如:“东北地区为什么适宜农业生产?”“东北地区的资源有哪些?”等。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的理解。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6.2.1“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第二节《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和山河分布规律。
2.了解本区的气候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东北三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分析其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知道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理解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4.知道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初步分析其优势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二)综合思维目标1.通过对各类地形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地理要素对学期长短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地理实践目标通过对东北自然环境的学习和欣赏,增进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进一步了解。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及工业基地分布特点。
2.工业基地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三、教材设计思路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节系统讲述东北三省的自然、农业、工业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
“白山黑水”代表了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林海雪原”则形容东北地区气候寒冷、茫茫雪原、原始森林密布的环境特点。
除此之外还有“北大仓”“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的别称。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东北三宝的图片展示。
问题引领:你知道这“三宝”哪里的宝贝吗?学生回答:东北三省教师小结和承转:就让我们来学习北方地区的北方,位于中国雄鸡的鸡头—东北三省。
【讲授新课】学生活动一:认识东北三省的概况。
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6.9-6.12和课本第13-14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问题引领(1):东北三省在全国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教学目标】
1.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2.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
【教学重点】
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
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讲述: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讲授新课】
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阅读:阅读书本17页文字,归纳东北三省的环境以及发展农业的条件。
学生:阅读、讨论并发表意见。
展示:多媒体展示框架图,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并板书:
板书:
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
提问:东北三省地区通过改善发展条件,从“北大荒”发展到“北大仓”,那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并板书: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展示:图6.18 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
过渡: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力开荒,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发能带来
发展,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东北在开发的过程中带来了哪些生态问题?
学生:阅读书本18页,并归纳生态问题。
教师指导并板书:
3.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
过渡: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学生:结合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适当给予指导并板书:
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
过渡:了解了东北农业的发展,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吧!
展示:播放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创造的“工业之最”的图片和资料,导入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学习。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想法。
教师: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并板书。
板书: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资源、科技、政策等
阅读:图6.20,分析图中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学生:观察图片并总结归纳。
师生归纳:东北三省工业结构是以重工业为主。
讲述:东北的工业在我国地位重要,对我国奉献甚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对于这样的“东北现象”,国家出台了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板书:
2.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
3.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振兴?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适当引导)
课堂活动:
1、对于“活动”第1题,首先告诉学生城市是重要的工业中心,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题,要引导学生从铁路、水路两方面分析。
总结工业中心大多分布在交通便利地区。
2、对于“活动”第2题,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图6.20,找出东北三省主要的矿产资源,说出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然后再读教材图6.21,分析主要矿产地和铁路线的关系。
并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发表甲、乙修建铁路的可能原因。
3、对于“活动”第3题,分析的思路首先依据教材图6.22明确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再依据教材图6.20找出该城市的主要自然资源,然后分析两者的对应关系。
教师先选择其中一个城市为案例讲解,剩下的城市由学生完成。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相关练习题。
【课堂总结】
同学们,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吗?或者你可以分享你今天最大的收获。
学生:分享收获或提出疑问。
(教师适当给予指导或给予解疑) 【作业布置】
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3.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
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资源、科技、政策等
2.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
3.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