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知识点总结
《无题》李商隐 阅读鉴赏题背诵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无题》李商隐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无题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1.内容主旨: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表达对昨夜一度春风,旋即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也含有自伤身世的意味。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连用的两个“难”字分别指什么?有何深意?
“相见时难”中的“难”指困难,“别亦难”中的“难”指难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连用两个“难”字突出了“别亦难”,把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写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
3.“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1)点明离别的季
1。
李商隐无题格律

李商隐无题格律
摘要:
一、李商隐简介
二、无题诗的背景与特点
三、无题诗的格律分析
四、无题诗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正文: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他的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擅长写七言律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其众多作品中的一大特色,这些诗歌没有题目,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题诗的背景与特点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1.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诗歌成为文人表达情感、抒发抱负的重要方式。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间的交往频繁,这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情感特点:李商隐的无题诗多表现了他对爱情、友情以及身世的感慨和哀怨,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在格律方面,李商隐的无题诗严格遵守了七言律诗的格律。
具体表现为:
1.每首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四行,形成一个完整的诗篇。
2.平仄相间,平声和仄声交替出现,使得诗歌具有优美的音韵。
3.押韵严格,每两句诗为一个意群,上下句押同一个韵。
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
歌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启示。
李商隐《无题》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 蓬。”,正当诗人沉浸于对昨夜良辰美景 的回忆时,远处传来了阵阵鼓声,天要亮 了,诗人又该上朝了。“应官”也就是应 付官差,包涵着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心 境。“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 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 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 一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进一步渲 染有情人难以亲近的无奈与遗憾。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2、课文分析
这首律诗一共八句,每两句形成一联。 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即一二句写昨夜楼下想望的情景。 诗的首句中“昨夜”二字连续出现两 次,提示诗人是在今天回想往事, “昨夜”二字的情感含量大,说明诗 人的记忆刻骨铭心。“星辰”与 “风”,“画楼”与“桂堂”,暗示 了诗人所经历的幸福时光和生活情景。 诗人对“昨夜” 何以如此刻骨铭心呢?
无 题 二首 (其一)
李商隐
一、焦点问题
1.了解李商隐无题诗体制的基本特点。
2. 欣赏体会本诗的朦胧美。
二、李商隐与无题诗
1. 李商隐 晚唐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
所做七言律、绝成就最高。诗与杜牧齐 名,人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 “温李”。
《李义山诗集》。
杜牧的诗
七绝·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选取典型的情境,让读者构造意境。 恰恰如此,千百年来,此诗才具有引人入 胜的独特魅力。同样的还有另外两首诗 《无题》、《锦瑟》。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首联写惜别之苦。 第一句中两个“难”字,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 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第二句点明分 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 “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 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 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 的效果。
《无题》(李商隐)注释及译文

无题1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
春蚕到死丝方尽3,蜡炬成灰泪始干4。
晓镜5但愁云鬓6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7此去无多路,青鸟8殷勤9为探看10。
【注释】
1。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残:凋零
3.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4。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5。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6。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7。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8。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9.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10。
探看:探望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李商隐的无题批注

李商隐的无题批注
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非常深情的诗,下面是《无题》的部分批注和解读: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
恋人的深深相思之情。
身无彩凤双飞翼,比喻自己无法与恋人相见,无法像凤凰一样展翅高飞;心有灵犀一点通,则表现了两人心灵相通,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的深情和思念。
2.“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这两句诗则描绘了宴会
上的热闹场景,通过送钩和射覆等游戏,表现出诗人与恋人的亲近和欢乐。
同时,春酒暖和蜡灯红等细节也烘托出宴会的气氛。
总的来说,李商隐的《无题》以深情和含蓄的笔触,表现了对恋人的相思之情和思念之苦。
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欢愉和对爱情的追求。
这首诗是李商隐爱情诗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贵遗产。
李商隐《无题》简要分析

xx《无题》简要分析无题xx唐代以来,有的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在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妻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袭人。
有情人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来往传递消息。
1、本诗中用景物烘托,极力渲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奂”的悲凄气氛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本诗中用比喻手法,把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忠贞不渝表现得格外真切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叙述别后设想,表现一对真挚相爱的人分别后的痛苦情形的诗句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既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自我安慰之词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现在人们在赞美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时,常引用本诗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根据诗句内容和联想属对:(1)上联:离情别恨云鬓改下联:深夜吟诗月光寒简析此诗: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这首诗抒发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
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李商隐《无题》诗论

李商隐《无题》诗论李商隐《无题》诗论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商隐《无题》诗论,欢迎大家分享。
一、李商隐《无题》诗歌分析(一)《无题》诗歌中的悲剧色彩李商隐的《无题》诗歌,流传至今的也仅仅二十几篇。
这些诗歌的表达上以婉转的情思语言为主,给人以意境朦胧之感,使读者对于诗歌创作的意图难以理解。
从诗句的语言表达上来分析,结合晚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可以对于李商隐的“无题”诗创作特点以较为明晰的定位,即难以明辨的旨意中饱含着悲剧的色彩。
李商隐的“无题”诗充分着悲剧色彩,与其个人境遇息息相关。
李商隐出身于贫寒的家庭。
虽然与当时的皇室同族,但是,其祖辈上并没有位居显赫官职者。
这就决定了李商隐要走上仕途,也只能作为一名衰微的王孙。
纵观李商隐的一生,堪为是坎坷的一生,而这种悲剧色彩,很自然地就从其所创作的诗句中表达出来。
从“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到“五年诵经书,七年弄笔砚”,终于学业有成,功成名就,却又因为迎娶了王茂元之女而陷入政治的漩涡,导致其漂泊天涯大半生。
残酷的社会现实让李商隐下去,那种“安危须共主君”的激切主张逐渐幻灭,伴随着没落家族的嗟叹,这种沉重的精神负担与其仕途的坎坷相融合,促成了其诗歌创作的悲情风格。
晚唐的颓废,从文人沉浸于萧瑟并创作出的香艳体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尽管李商隐的诗歌受到当时社会形态的感染,但是,并没有流俗,而是将诗歌的创作定位于精神境界,更多地表达为爱情生活和心理特征,赞美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李商隐的“无题”诗所表达的是爱情生活,透过更深层次,不难看出,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悲剧基调,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唐王朝即将走向灭亡的命运一种忧伤。
他渴望能在仕途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唐王朝的“中兴”出一份力,但是,腐朽的官场势力必然会成为觉醒进步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
他们匡救国家的理想抱负,也只能够化所一曲梦幻相思,形成悲剧的情调,借助诗篇抒发自己的感慨。
中考无题李商隐知识点总结

中考无题李商隐知识点总结一、生平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晚号玉溪道人。
他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出生于长安(今西安),人称“李太白,李简甫”,是唐代骚人李白的孙辈。
他的祖父是著名的诗人李贺,父亲李义府是一名大官(即官员身份较高的朝廷官员)。
李商隐在天宝年间出生,成长于本朝文化繁荣的年代,也是唐代白居易、元稹而初唐四杰以及宗赞、王贞白、陆龟蒙等著名诗人的末代。
在他的青年时期,他曾任建昌达曼、温州录事参军等官职,后来因病告假回到洛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据说他是由于得罨还之功尤庶人等病而幸续卅馀岁。
唐代李商隐的家族曾经是一个名门望族,可是因为先辈之词无事,世家早衰,这个从小受到爬扶拂助之优待,李商隐即推移忧戚,老于名利,则业赋贫无一挍。
李商隐晚期的身世更是时劣。
太宗、文宣盛世时期的相国、中书侍郎还政之秀、还宜公(位)。
太宗天宝九年进贤士选举,选举定王府判官高野以善词调入为百官,另择士,偶以诗得名者也。
李商隐外(以)李太白圣、自矜论名也,于中书所选子丹、元时吏门位于(灯籁之火)竈侧、让(了)义宏之诗其诗甚短,中书因与问闻者口角,成为争相攛掇。
而书皆二绝。
二、诗歌特点李商隐的诗歌风格以豪放、清丽、婉约见长。
在他的诗作中,体现出深沉的哲理思考与激烈的社会矛盾。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着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对人情冷暖的体验,以及对宿命命运的沉思。
他的诗作情感真挚,现实感强烈,文字清丽流畅,驰骋自如,既有豪放奔放的气势,也有纤细婉约的情调。
李商隐的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独树一帜,他擅长运用对仗和象征手法,使诗作更具有韵律美和富有想象力。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出富有生活气息的形象和场景。
他的诗歌中含蓄的表达、深邃的情感以及对美的追求,都得到了后世诗人的高度推崇。
李商隐的诗歌在词藻方面也颇为精致,他善于运用华丽的修辞、错综复杂的文辞,以及生动的意象,使诗作呈现出隽永悲壮的美感。
同时,他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也非常丰富多彩,有慷慨激昂的豪情,也有婉约娓娓的柔情,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无题》知识点总结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他擅长诗歌写作,代表作有《泊秦淮》《夜雨寄北》《贾生》等。
二、故事背景
李商隐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内心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这首《无题》就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的诗。
三、理解诗意
注释:
①无题:唐代以来,有的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②丝:这里与“思”字双关。
③云鬓改: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
云鬓,指年轻女子浓黑轻柔的秀发。
④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⑤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
后为信使的代称。
⑥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译文:见面的机会难,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
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照镜,只担忧鬓发变色,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四、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
首联,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尾联希望有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
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寄意,借景言情。
五、课文主题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