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311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
311考研 外国教育史教程名词解释和简答

智者:又称诡辩家,产生于公元前5-前4世纪古希腊文化、经济和教育发展达到全面繁荣的古典时代,原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指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
到前5世纪后期被用来专指云游各地,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他们认为,一切知识、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都有赖于具体地感知者,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
智者不仅在希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他们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对于希腊从自然哲学向社会人事哲学的过渡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丰富的政治理论、道德学说,产生了希腊教育思想的第一次重大发展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是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一,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也叫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这种方法包括讥讽(不断追问对方使其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和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通概念)等步骤。
这种方法不将结论灌输强加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不断提问诱导,使其认识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而得出正面的结论,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但是它是一种原始而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知识即美德:在论及知识与美德的关系时,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知识即美德”。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正确行事,所以知识就是美德。
这一论断在教育实践爱你上具有重要意义,既然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那么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教的,但知识即美德并不完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美德。
文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在认为职业与教学分为自由与偏狭的思想上提出了适合自由民的教育。
6 第六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 革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宗教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从天主教内部分裂 出了新教。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就在于它提出 了许多新的主张。 (1)“因信称义”的主张。 (2)提出了“人人皆僧侣”的思想。 (3)提出了新的天职和善功的观念。 (4)提出了政教分离的思想。
二、新教各派的教育改革
在新教教育中,有影响的是德国路德派、法
国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办的教育,这是在三种
判断力和主动性的思想。
《巨人传》这部小说是拉伯雷的代表作。小 说以比较的方法批判了经院主义教育,提出了人 文主义教育的主张,即理想的社会由享有完全自 由的人所组成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总之,拉伯雷主张应在令人愉快和富有刺激 的环境中来进行自由的教育、身心并行发展的教 育和认识所有事物的教育。
(二)加尔文派的教育改革特点
加尔文教派的主要影响是在瑞士的日内瓦。 其改革特点有: 1、注重为人的发展提供规范化、理性化的 环境,强调教会、国家、学校、家庭教育的一体 化。 2、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强调学校教 育的系统化。
(三)英国国教派教育改革的特点
英国的宗教改革又不同于前两者,它形成了 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国家和教会两者在 最高权力上是平等一致的关系。 1、强调教育为国家服务,重视高等教育。 2、初、中等教育由私人团体办理、负责。
不同理论指导下展开的教育活动。
(一)路德派教育改革的特点
考研教育学-外国教育史必备资料(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名词解释一、快乐之家【答案要点】(1)维多里诺是文艺复兴时期影响较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孟都亚创办了“快乐之家”宫廷学校,成为当时欧洲最好的宫廷学校和欧洲大陆人文学校的范例,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学校的发源地。
(2)快乐之家学校环境优美,招收贵族子弟和部分天才贫苦学生,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即“受过良好教育的完全公民”。
在教育内容上,古典学科和古典语为中心,广泛涉猎其他知识,教育方法上反对死记硬背,体罚,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启发式教学。
二、人文主义教育【答案要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化标志,表现在教育方面就是人文主义教育。
其内涵是: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宣扬人的思想解放与个性自由;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经历了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的发展,以人文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贵族性和宗教性为特征。
人文主义教育复兴了古典的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理想,要求培养具有资产阶级绅士的品质。
三、耶稣会学校【答案要点】耶稣会设立的学校称为耶稣会学校。
出于培养精英以控制未来的统治阶层考虑,耶稣会集中力量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但不重视初等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中等教育和大学预科以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文法、古典文学等人文学科为主;高等教育则主要是哲学和神学。
在教育管理上:耶稣会学校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组织管理模式。
在师资准备上:高水平的师资也是耶稣会学校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耶稣会的教学方法富有成效,采用了寄宿制和全日制,学生依成绩分班,采取班级授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授、阅读、写作、背诵、辩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学校提倡温和纪律、爱的管理,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很少使用体罚。
耶稣会学校的许多措施都为后世所继承,成为人类宝贵的教育经验。
但是,不管它的制度、方法多么完善,组织管理多么周密,师资水平多么高,这些都服从于一个目的企图重建教皇和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统治,这一目的是逆历史潮流的。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编 近代教育史(第7、8章)【圣才出品】

第二编近代教育史第7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7.1 复习笔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大致可分为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包括从中世纪沿袭下来的以及在反宗教改革运动中由耶稣会创办的)三种类型。
这三种教育势力交织在一起,相互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对当时及其后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在性质上和程度上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影响。
一、人文主义教育1.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的特征(1)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的斗争,复兴的内容主要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非基督教的世俗学科。
实质上,复兴古代文化只是口号,文艺复兴不仅仅是复兴,而且是新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利用和发展,古典文化成为表达新文化的媒介。
(2)人文主义的特征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新文化被称为人文主义文化。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所共有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主要体现为以下特征:①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文化的核心是提倡人道,肯定人的价值、地位、尊严。
②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
③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
④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人文主义世界观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有鲜明的反映。
2.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狭窄,后期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则比较宽泛。
(1)前期人文主义教育①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以古罗马文化复兴为先导,崇拜人文学科,强调世俗性,强调人性的解放。
一些不同于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世俗学校建立起来了,教师为世俗人士,教授的也是世俗的人文学科,打破了教会对教育领导权的垄断。
教育中注重人的天性和自由,采用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科目和课程,与教会压制体罚不同的教育方法。
主要代表人物有弗吉里奥、维多里诺、格里诺等人。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9章 17

第7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7.1 复习笔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大致可分为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包括从中世纪沿袭下来的以及在反宗教改革运动中由耶稣会创办的)三种类型。
这三种教育势力交织在一起,相互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对当时及其后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在性质上和程度上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影响。
一、人文主义教育1.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的特征(1)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的斗争,复兴的内容主要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非基督教的世俗学科。
实质上,复兴古代文化只是口号,文艺复兴不仅仅是复兴,而且是新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利用和发展,古典文化成为表达新文化的媒介。
(2)人文主义的特征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新文化被称为人文主义文化。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所共有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主要体现为以下特征:①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文化的核心是提倡人道,肯定人的价值、地位、尊严。
②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
③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
④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人文主义世界观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有鲜明的反映。
2.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狭窄,后期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则比较宽泛。
(1)前期人文主义教育①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以古罗马文化复兴为先导,崇拜人文学科,强调世俗性,强调人性的解放。
一些不同于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世俗学校建立起来了,教师为世俗人士,教授的也是世俗的人文学科,打破了教会对教育领导权的垄断。
教育中注重人的天性和自由,采用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科目和课程,与教会压制体罚不同的教育方法。
主要代表人物有弗吉里奥、维多里诺、格里诺等人。
外国教育史 6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2.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和中世纪没很文教派的活动中心是在瑞士的日内瓦,加尔文认为所有人民的教育应由教会负责,教育本质上是宗教性的,其改革特点有(1)强调教育对个人、社会和宗教的意义;(2)提倡免费教育并进行了实践,创办了免费学校;(3)重视人文科学的价值;(4)学习古典文科中学的管理方式,创办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日内瓦学院;
2.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特点为强调宗教和道德,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代表人物伊拉斯谟(尼德兰,《论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莫尔等;
3.法国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是拉伯雷(《巨人传》);
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①人本主义 ②古典主义 ③世俗性 ④宗教性 ⑤贵族性;
(二)新教教育
1.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路德派教育的特点是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办教育,代表人物是马丁?路德、梅兰克顿(拉丁文法中学的改革,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德意志人的伟大导师”)、斯图谟(斯特拉斯堡文科古典中学的实践)、布根哈根(初等学校的建立);路德主张(1)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重视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2)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3)建立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国家教育体系;
3.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英国的宗教改革又不同于前两者,它形成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国家和教会两者在最高权力上是平等一致的关系,主要改革有①加强对教师的管理;②教育目标开始转向培养绅士,教育具有一定的世俗性,但还是以古典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③加强英语教学;
(三)天主教教育——耶稣会派的教育改革,反对宗教改革而兴起,代表人物西班牙的罗耀拉;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
外教简-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十日谈》叙述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 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别墅里住了10天,讲 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 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腐败,讽刺教士的 奸诈和伪善,赞赏手 工业者、商人的 智慧和才干,歌 颂真挚的爱情和 高尚的情操,表 现了资产阶级对 人生的追求。
(一)早期——文艺复兴前三杰 2、但丁 《神曲》
弗朗索瓦· 拉伯雷 (1495?-1553)
拉伯雷生平
弗朗索瓦· 拉伯雷(1495-1553)是法国也是文艺 复兴时期欧洲最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他出身于律师 家庭,当过修士、医生、学识非常渊博,对哲学、神 学、医学、法律、数学、几何、天文、地理、植物、 考古、音乐、绘画、民歌都有研究,提出了大脑、神 经、肌肉之间的联系,是植物雌雄性别的第一个发现 者。他一生只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巨人传》,但就是 这一部作品使他成为16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家。
你能否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 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二、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
维多里诺(Vittorino da Feltre,1378~1446)
1、基本情况
(1)18岁入帕多瓦大学,受教于彼特拉克学 生。 (2)深研西塞罗《论雄辩术》,是当时最优 秀拉丁文作家。 (3)1432年他在孟都亚公爵冈查加(G. F. Gonzaga,1407—1444年)的邀请下,在孟 都亚创办了“快乐之家”(House of Joy)宫廷 学校 (4)该宫廷学校是当时欧洲最好的宫廷学校, 成为欧洲大陆人文学校的范例,被认为是人文 主义学校的发源地。
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特征是:
歌颂世俗以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性;
反对中世纪教会所宣扬的来世念、禁欲主义、蒙
昧主义,强调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新编外国教育史 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453年,拜占庭帝国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更多的希腊学者逃到意大 利。这些学者到意大利后,不仅带来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的作品,而且开 设学校,传播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西欧对古典文化的了 解。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外国教育史
三、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
从15世纪开始,文艺复兴运动逐渐扩展到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国家和地区, 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从学校的发展看,法国和英国人文主义 的传播促进了新型教育机构的建立。 1530年和1534年,法国先后建立了法兰西公学院和奎恩学院。 1376年后,英国陆续建立了温彻斯特公学、伊顿公学等新型的中等教育机构。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文
艺
复
兴
与
第宗
三
教 改章革 时期1的教
2
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公元14—16世纪,西欧先后发生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这两场运动 使西欧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开始全面向近代社会过渡。在文艺复 兴运动中,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成为主要代表,并出现 了许多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重视古典文化, 强调人性的发展,形成了与中世纪教育截然不同的特征。在宗教改革运动中, 一些新教领导人大力倡导教育,提出了强迫义务教育的学说。反对新教的耶 稣会派也创办了自己的学校。本章主要介绍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
14—16世纪,意大利兴起了对古典文化的普遍热情。人们到处搜寻和挖掘 古典作品,热衷于对古典语言和古典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受这一热情的影响, 许多城市都先后建立了拉丁学校,讲授读、写、算、拉丁文和逻辑学等方面 的知识,为接受古典文化和艺术的系统教育做准备。在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 育中,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和弗吉里奥的教育思想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