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卫生防护距离设置
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执行要求的说明

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执行要求的说明
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执行要求的说明
2008年下半年,在最后几次导则汇报与讨论会上,环境保护部环评司的领导提出要加入环境防护距离的管理要求和相关定义。
虽然到现在为止,导则-总纲的正式版还没推出,这次修订版大气导则中率先提出了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提出和规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建立环保系统内的管理要求,以取代原有卫生部提出的卫生防护距离的概念。
虽然这次定义和原来卫生防护距离很接近,包括对源的处理方法和管理要求,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这些也是最近被咨询的比较多的地方:
1、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直接采用修订版大气导则的推荐模式进行计算即可。
不需要考虑原来所涉及的提级、叠加周围点源的综合影响,也不考虑污染物的毒性。
2、注意这次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是以面源为中心的距离,然后以此为半径画圆,只有超出厂届以外区域才定义为项目的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注意最终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应该结合包络线来表达。
原来习惯定义的场界外多少多少米作为卫生防护距离是不太科学的。
关于两个防护距离的执行,注意以下几个具体要求:
1、现行国家标准中尚有效的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首先应执行该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在环评中可参考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一个结果,但只作为参考。
2、对于没有相关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不必再采用原有91年的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进行计算。
直接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即可。
3、对于计算结果为没有超标的无组织排放源,不用再设置防护距离。
4、设置环境防护距离的前提是,无组织排放源场界监控点处排放达标。
卫生防护距离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计算

收稿日期:2003-05-09作者简介:邓小 (1970-),男,湖北松滋人,工程师,现为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200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力工程及环保研究工作。
卫生防护距离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计算邓小 1,吴 飚2(1.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重庆400044;2.重庆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重庆400044) 摘 要:由于在化工、医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卫生防护距离的设定,能保证人群健康,减少纠纷,对工厂建设投资、布局影响巨大。
作者结合多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国家颁布的环评技术导则,探讨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的原则和步骤,对计算过程中的有关参数(污染物、源强、标准、面积等)的取舍进行了说明,并列举实例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卫生防护距离;计算 中图分类号:X 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41(2003)12-0138-0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专业性工作,在提高决策质量和保护环境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而在医药、化工环评工作中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确定,是一项很重要的章节。
卫生防护距离(health p ro tecti on zone )是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其作用是为企业无组织排放的气载污染物提供一段稀释距离,使污染气体到达居民区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是一项涉及建设规划、工业建设总平面布置、环境卫生、卫生工程的综合性工作,其目的是保证企业项目投产后产生的污染物不致影响居住区人群身体健康。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主要针对各类有害因素的特点,找出有害因素的发生、扩散、稀释、率减、降解特征,再按照我国目前经济水平可以达到的治理措施和维持管理措施,确定工业企业容许排放强度,最后选择合适的大气扩散模式和相应的参数,确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为规划、环保决策提供依据。
1 计算卫生防护距离的原则、步骤1.1 原则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 T 13201-91),主要按企业大气污染源无组织排放水平确定其所需卫生防护距离,而不应将达标排放的高架源产生最大落地浓度距离作为卫生防护距离。
合理设置环境防护距离的探讨

dB《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年第8期合理设置环境防护距离的探讨方金武(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2)摘要:设置合理的环境防护距离是保护敏感目标的重要技术措施。
本文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执行中的困惑入手,提出了对现行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进行全面适宜性修订和将归口管理由卫生部门变更为环保部门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吩护距离;合理;设置1有关建设项目的几个"距离”1.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预测模拟一年时间周期,模拟并标示厂址周边所有超过环境质量短期浓度限值的网格区域;沿超标厂界同方向外延超标区域距厂界的最远垂直距离即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1.2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XGB/T13201-91)推荐的公式计算,(2)原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先后颁布的有关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2017年3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2017第7号令:关于《水泥包装袋》等1077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转化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公告。
其中将所有行业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全部由“G B”变更为“G B/T”。
1.3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GB/T37243-2019):“3.4.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为了预防和减缓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潜在事故(火灾、爆炸和中毒等)对厂外防护目标的影响,在装置和设施与防护目标之间设置的距离或风险控制线”。
夕卜部安全防护距离的确定:⑴事故后果法;⑵风险评价法。
由于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归口应急管理部,本文重点讨论环保部门关注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虽然卫生防护距离归口卫生部(卫健委),但是在建设项目的环评、事中事后监管过程中备受环保部门关注。
2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实际执行中的困惑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报审过程中,环保部门关注的主要问题还是项目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是否合理。
建设项目环评卫生防护距离确定办法

建设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选址问题至关重要,选址的环境合理性除取决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公众参与的认同性等诸多因素外,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达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合理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可有效防止污L——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m2)计算r=(S/π)0.5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1中选取。
根据GB/T13201-91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级差为50m;超过100m 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将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取整。
15m低矮排气筒的排放都属于无组织排放。
⑵污染源: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如车间、厂房等)。
⑶无组织排放源:指设置于露天环境中具有无组织排放的设施或具有无组织排放的建筑构造(如车间、厂房等)。
⑷零散居民点:指少数(几户到十几户)零散居民的居住地。
⑸排毒系数:指某种污染物的平均无组织排放量与该污染物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之比值。
⑹特征污染物:指某装置(设施)的数种污染物中排毒系数最大的污染物。
⑺凡不通过排气筒或通过15m高度以下排气筒的有害气体排放,均属无组织排放。
工业企业应用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加强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
TJ36时,无组织排放源源强的可控水平在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源强时,是在分析了1982年编制卫生防护距离标淮的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再选择近几年来典型炼油厂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确定无组织排放源源强,并用现场监测浓度反推源强进行复核。
1982年曾对胜利炼油厂、锦州炼油厂和安庆炼油厂进行了污染源调查,按排毒系数大小排列;其中硫化氢和酚类较大,作为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污染因子。
建设项目环评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建设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选址问题至关重要,选址的环境合理性除取决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公众参与的认同性等诸多因素外,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达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合理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可有效防止污染纠纷,减少影响范围。
一、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有关规定及现行有关国标中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
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民区边界的最小距离,进一步解释为: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
二、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方法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规定,计算公式如下:()DC L.0/1=/+25ArQc50.02BLCm式中:Qc——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Cm——标准浓度限值(mg/m3);L——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m2)计算r=(S/π)0.5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1中选取。
根据GB/T13201-91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页脚内容1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将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取整。
表1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页脚内容2注:表中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为三类:Ⅰ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者;Ⅱ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者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Ⅲ类:无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且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执行的说明

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执行的说明2008年下半年,在最后几次导则汇报与讨论会上,环境保护部环评司的领导提出要加入环境防护距离的管理要求和相关定义。
虽然到现在为止,导则-总纲的正式版还没推出,这次修订版大气导则中率先提出了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提出和规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建立环保系统内的管理要求,以取代原有卫生部提出的卫生防护距离的概念。
虽然这次定义和原来卫生防护距离很接近,包括对源的处理方法和管理要求,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这些也是最近被咨询的比较多的地方:1、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直接采用修订版大气导则的推荐模式进行计算即可。
不需要考虑原来所涉及的提级、叠加周围点源的综合影响,也不考虑污染物的毒性。
2、注意这次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是以面源为中心的距离,然后以此为半径画圆,只有超出厂届以外区域才定义为项目的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注意最终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应该结合包络线来表达。
原来习惯定义的场界外多少多少米作为卫生防护距离是不太科学的。
关于两个防护距离的执行,注意以下几个具体要求:1、现行国家标准中尚有效的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首先应执行该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在环评中可参考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一个结果,但只作为参考。
2、对于没有相关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不必再采用原有91年的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进行计算。
直接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即可。
3、对于计算结果为没有超标的无组织排放源,不用再设置防护距离。
4、设置环境防护距离的前提是,无组织排放源场界监控点处排放达标。
最后转一个人的询问邮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及“6、环境防护距离根据正常工况下产生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等)无组织排放源强计算的结果并适当考虑环境风险评价结论,提出合理的环境防护距离,作为项目与周围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控制间距,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
实例分析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条件

实例分析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条件黄舸【摘要】卫生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其定义相近、设定途径相似,但两者又有不同。
故在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预测分析时对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的概念极易混淆。
本文以某县殡仪馆建设项目为例,详细分析建设项目设置防护距离的设置条件,帮助环评工作者理解防护距离设置原则,防止出现“在环境保护法规和导则要求下盲目划定、划大防护距离”的技术错误。
%The two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hygienic buffer zone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protection zone have similarity in the respects of definition and setting way, which is subject to misunderstanding in practical work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forecast analysis. 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was conduct in a funeral parlour of a county. The conditions to set protection zone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which was helpful for the people who condu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and preventing over large protection zone.【期刊名称】《四川环境》【年(卷),期】2012(031)006【总页数】4页(P91-94)【关键词】卫生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实践【作者】黄舸【作者单位】重庆一三六地质队,重庆4011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31 防护距离概念卫生防护距离[1~3]:卫生防护距离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 (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建设项目环评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建设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选址问题至关重要,选址的环境合理性除取决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公众参与的认同性等诸多因素外,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达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合理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可有效防止污染纠纷,减少影响范围。
一、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有关规定及现行有关国标中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
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民区边界的最小距离,进一步解释为: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
二、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方法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规定,计算公式如下:()DC L.0r/+=25/1BLACmQc50.02式中:Qc——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Cm——标准浓度限值(mg/m3);L——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m2)计算r=(S/π)0.5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1中选取。
根据GB/T13201-91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将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取整。
注:表中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为三类:Ⅰ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者;Ⅱ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者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Ⅲ类:无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且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一 有 无 组 织 排 放 源 就 计 算 卫 生 防 护 距 响 , 污染 源 不宜 因 考虑 最 小 风频 方 位 的修 现有 的 3 0 多 个行 业 标 准 大多 仅按 其 所 在
离 。按 照 《 制 定 地方 大 气 污染 物 排放 标 准 正而 减少 该方 位 的防 护距 离 。 的技 术方 法 》 中 的规 定 : “ 无 组 织 排放 的有 2 . 2 步骤 害 气体 进 人 呼吸 带 大气 层 时 , 其 浓度 如 超 2 . 2 . 1主要 大气 污染 物 的选定 过G B 3 0 9 5与 T J 3 6 规 定 的 居住 区 容许 浓 由 于 影 响 防 护 距 离 的 主 要 因 素 是 无 度 限值 , 则 无 组 织排 放 源所 在 的 生产 单 元 组 织 排放 源 , 特 征 大气 污染 物 一 般 是无 组
( 生产区 、 车 间或 工 段 ) 与居 住 区 之 间应 设 织 排 放 的排 毒 系数 ( 大 气 污染 物 排放 量 与
联合加工厂等部分行业将生 产规模 的大 小也 作为 卫 生 防护距 离 设 置 的依 据外 , 其
余一 半多 的行 业标 准对 此均 未提 及 。 事 实 上, 同一 行业 的不 同企业 生 产 规模 差别 很 同, 其 影 响的 范围必 然有 所差 异 。 此外, 同
一
置 卫生 防护 距 离 。 ” 笔 者认 为 , 在无 组织 排 容 许 浓 度之 比值 ) 最大 的 污染 物 。凡不 通 大 ,污 染 物 的 产 生 和 排放 总量 也 大不 相 放 的有 害 气 体 最 大 落 地浓 度超 标 的 情 况 过 排 气 筒 或 通 过 1 5 m 高度 以下 的排 气 筒 下, 才 需设 定 卫生 防 护距 离 。若无 组 织 排 的有 害气 体 排放 , 均 属 无组 织 排 放 。 当几 放 的有 害气体 最 大 落地 浓 度达 标 , 则 未 必 种 大 气 污染 物 的排 毒 系数 相 差 不显 著 时 , 行 业或 产 品往 往可 以采用 不 同 的原 料 、
源面 积影 响
除 了 风 速 及 工 业 企 业排 放 量 的大 小对
实际计 算 中应考 虑 1 6个 风 向 的 影 卫生 防护距 离 也有着 决 定性 的作 用 。 但是
地 区 近五 年 平 均 风 速 的 大小 设 置不 同 的 卫生 防护 距 离 , 除 了水 泥 厂 、 塑料厂 、 肉 类
2 Q 1
Q : Q ( 工!
工 程 技 术
Ch i n a Ne w Te c h n o l o g i e s a n d Pr o d u c t s
浅 谈环境影 响评价 中卫 生 防护距离设置
贾 兵 张 娟 许 姗 朱 占 富 何 咏
( 四 川 省 达 州 市 环 境监 测站 , 四川 达州 6 3 5 0 0 0 )
工艺 路线 及 设备 , 污 染 物 的产 生量 也 就各
需 要设 定 卫生 防 护 距离 。由 于《 制定 地 方 大 气污 染 物排 放 标 准 的技 术方 法 》 中卫 生 防护距离设置的从严原则 , 即“ 当按 照公 式 计算 的 L值在 两 级之 间 时 , 取偏 宽 的 一 级” ,只要 有 无 组织 排 放 ,无 论 排放 量 多 小, 按 照公 式 ( 1 ) 计 算 出来 的卫 生 防 护距 离 经 圆整后 都 必然 ≥5 0 m。这 无 疑会 增 加
文 献标 识码 : A 境 有 明 显影 响 的大 气 污 染 物 的企 业 卫 生
防护 距 离 时 , 计 算应 分 别 按各 自单 独作 用 的 影响 考 虑 ,卫生 防护距 离 应 取其 大者 。 卫生 防护距离在 1 0 0 m 以 内 时 ,级 差 为 5 0 m ; 超过 1 0 0 m, 但小于或等于 1 0 0 0 m时 , 级差为 1 0 0 m ; 超过 1 0 0 0 m 以 上 ,级 差 为 2 0 0 m。 如果 工业 企业 按多 种有 害气 体计 算 的卫 生 防 护距 离在 同 一级 别 时 , 其 卫生 防 护距 离级 别应 提高 一 级 。
中 图分类 号 : x 一 6 5 工 业 企 业 卫 生 防 护 距 离 是 指 产 生 有 害 因 素 的生 产 单 元 ( 车 间 或 工段 ) 的 边 界 至居 住 区边 界 的最 小距 离 , 其 作 用 是 为企 业 无 组 织 排 放 的气 载 污 染 物 提 供 一 段 稀 释距离 , 使 污染 气体 到 达 居 民 区的浓 度 符 合 国家标 准 。卫 生 防护 距 离 的确 定 , 关 系 到 厂 址 的选 择 、 厂 区平 面布 置 等 , 是 环 境 影 响评 价 中一 个重 要 的 内容 。 1卫生 防 护距 离设 置 的前提 条件 有 些 环评 编 制 人员 , 习惯 于 工程 分 析
摘 要: 本 文 结合在 环 境 影响 评价 工 作 中的 经验 , 主 要针 对 环境 影 响 评价 中卫 生 防护 距 离设 置 的前 提 条件 及 卫 生 防护距 离 设 置 的原 则 、 步骤 , 卫 生 防护 距 离设 置的 影 响 因素等 几 方 面进行 分析 论述 , 并建 议在 相 关 工作 中应 考虑 项 目生产 规模 、 污染 物性 质 、 污 染源有 效 高度 、 建设 地 点地 形等 多方 面 因素 , 结合 实 际情 况 设置 合理 的卫 生 防护距 离。 关键 词 : 环境 影 响评价 ; 卫 生 防护距 离; 重要 性
日平 均 容许 浓 度 限值 的大 气 污染 物 , 一 般 取其 日 平 均 容许 浓度 限值 的 3 倍 。对于 致 癌物质 , 毒 性 可 积 累 的 物质 , 则 直 接 取 其 日平 均容 许 浓度 限值 。 3卫 生 防护距 离设 置 的影响 因素 3 . 1生 产规 模 工艺 治理 情况 及无 组 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