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基因阳性肺癌脑转移
最新: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最新: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全文)一、EGFR突变EGFR基因突变是非鳞状NSC1C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之一,EGFR突变阳性率在高加索人群中约为10%,在东亚人群中约为50%o对于伴有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1C患者,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EGFRTKIs,包括第一代EGFRTKI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第二代EGFRTKIs(阿法替尼和达可替尼)和第三代EGFRTKIs(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入研究证实,与传统化疗相比,EGFRTKIs显著改善了ORR和PFS o但随着治疗的推进,不可避免的面临耐药问题。
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发挥肿瘤杀伤作用,并可获得持续的疾病控制。
共识意见1不推荐ICIs用于晚期初治EGFR敏感突变NSC1C患者(推荐程度:一致不推荐IEGFR突变与肿瘤免疫原性低及非炎症性微环境有关,且早期临床研究表明,IQs单药或ICIs联合化疗治疗初治EGFR敏感突变患者疗效远不及标准EGFRTKIs靶向治疗,然而,在EGFRTKIs基础上联合ICIs的疗效提升有限,且存在较大安全性风险。
共识意见2推荐耐药的EGFR突变患者再次活检,同时检测肿瘤耐药基因和免疫微环境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推荐程度:一致推荐工基于EGFRTKIs治疗会影响肿瘤特征和及肿瘤微环境(TME),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再次活检,为后续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检测标本优选肿瘤组织,组织标本无法获得时可以采用其他类型标本替代;检测范围优选高通量检测以获得全面的耐药信息,包括肿瘤相关和免疫微环境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共识意见3对于EGFRTKIs耐药后发生广泛进展的患者,且在缺乏有效靶向治疗的情况下,推荐使用ICIs(推荐程度:一致推荐\对于ICIS的方案选择,应结合患者的体能状态和疾病进展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其中IC1s+化疗+抗血管治疗方案的临床证据较为丰富(推荐程度:强推荐);IQs+含粕化疗方案在多项早期研究中均显示良好的治疗活性,且耐受性方面ICIs+含粕化疗方案较ICIs+含粕化疗+抗血管联合方案具有一定优势(推荐程度:强推荐);ICIs联合抗血管治疗(推荐程度:弱推荐)的证据主要针对多线耐药的患者或体力状况较差不耐受高强度治疗的患者,疗效获益有限。
基因驱动阳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

基因驱动阳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
简介
本文档旨在探讨基因驱动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免疫治疗的相关信息。
NSCLC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基因驱动阳性NSCLC是一种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亚型。
基因驱动阳性NSCLC概述
基因驱动阳性NSCLC是指肺癌细胞中存在特定基因的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EGFR、ALK、ROS1等。
一线免疫治疗
一线免疫治疗是指在NSCLC患者初始治疗阶段,使用免疫治疗药物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药物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基因驱动阳性NSCLC一线免疫治疗的意义
基因驱动阳性NSCLC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时可能有更好的治
疗效果。
根据不同的基因突变,可以选择相应的靶向免疫治疗药物,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具体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的基因突变,基因驱动阳性NSCLC患者可以选择合
适的免疫治疗方案。
例如,EGFR突变的患者可以使用特定的
EGFR靶向免疫治疗药物。
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
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结论
基因驱动阳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
疗方法。
通过基因检测和采用相应的免疫治疗药物,可以提高患者
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基因
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个性化选择。
以上是对基因驱动阳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的简要介绍。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请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研究文献。
肺癌脑转移去世前症状

肺癌出现脑转移说明已经处在肺癌晚期,肺癌脑转移多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那么,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去世前症状有哪些呢?肿瘤专家建议,当肺癌晚期脑转移患者出现以下症状:1.患者极度消瘦。
2.常常感到很乏力。
3.声音开始变的不明朗,嘶哑。
4.几乎没有什么食欲,而且吞咽悔恨困难,只能吃些流质的食物。
5.痰很浓。
6.患者大部分时间在睡觉,睡觉的姿势只有一个,坐在椅子上90度前弓腰坐着,床上几乎找不到能睡的姿势,非常痛苦。
7.患者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就是肺癌死前的表现。
肺癌脑转移患者疼痛和饮食不好是最明显的表现。
那么,出现了以上症状是不是就无药可医了呢?当然不是的。
一般来说,脑转移早期,肿瘤刚形成,病灶还比较小,通常情况下,医生和患者都会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手术治疗若没有及时的控制住病情就会再进行放化疗治疗,但是这样的治疗方式其实对已经发生脑转移的患者作用不大,因为到了转移的地步,已经说明了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现在已经很严重了,到现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稳定病情,想办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病痛的折磨,延长生命周期。
而且由于肺癌闹转移患者多数伴有体质差,免疫功能低下,病情严重的特点,所以在治疗时应考虑到患者的承受能力,尽量减少副作用对患者的伤害。
肺癌脑转移目前有一些几种治疗方法供患者参考;1、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根本治疗为全脑放射配合中医中药治疗,放疗后可使颅内压升高加剧,应适当限制每日的摄水量或使用利尿剂,以减轻头痛、呕吐等症状。
可结合中药治疗减轻毒副作用。
2、γ刀治疗是肺癌脑转移的局部治疗:此种肺癌脑转移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局部效果,受到照射范围的限制,对某些多发和单发病灶能缓解症状,但对不能发现的微小转移灶效果差。
3、肺癌脑转移的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肺癌脑转移治疗常用方法,而且采用针对性强的肺癌脑转移治疗药物,能够很快取得治疗效果。
肺癌脑转移治疗药物需要根据细胞类型而定,中药在针对脑瘤病灶治疗的同时,对肝肾整体功能进行调理,通过血脑屏障,使药物迅速直达病灶,控制瘤体生长和转移。
肺癌脑转移治疗指南(2021年版)

放射治疗
✓ WBRT:WBRT是脑转移瘤的主要局部治疗手段之一,可以缓解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神经系 统症状、改善肿瘤局部控制情况。
✓ WBRT的适应证包括: (1)NSCLC脑转移患者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失败后的挽救治疗; (2)>3个病灶的NSCLC脑转移患者的初始治疗,联合SRS局部加量; (3)NSCLC脑转移患者颅内转移灶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 (4)对广泛脑膜转移的肺癌患者综合应用WBRT与椎管内化疗,对有脊膜转移的肺癌患者可
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适应证 (1)活检术:明确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诊断,以指导下一步治疗。
①肺原发灶隐匿或虽原发灶明确但取材困难; ②肺原发灶病理明确,但脑部病变不典型或难于诊断; ③明确是肿瘤坏死或复发,评估前期放疗或内科治疗效果。 (2)手术切除:脑转移瘤患者是否适合外科手术切除需考虑肿瘤个数、肿瘤大小、
序贯SRT或同步加量的调强放疗对脑转移灶进行更高剂量的治疗。之前接受过全脑预防照 射(PCI)等WBRT的复发患者,再次进行WBRT时要谨慎评估,或建议对复发病灶进行 SRT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优点 (1)全部切除转移瘤可以迅速缓解颅内高压症状,消除转移灶对周围脑组织
的刺激; (2)获得肿瘤组织,从而明确病理诊断; (3)外科手术能通过切除全部肿瘤达到局部治愈。
失语和命名性失语等; (6)视野损害:枕叶和顶叶、颞叶深部肿瘤因累及视辐射,而引起对侧同象限性视野缺损或对侧
同向性偏盲。
临床表现
✓脑膜转移 (1)脑实质受累和脑膜刺激表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精神状态
改变、意识朦胧、认知障碍、癫痫发作和肢体活动障碍等; (2)颅神经受累表现:常见的受累脑神经有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
高剂量奥希替尼治疗肺腺癌伴软脑膜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8月 第32卷 第8期• 1015 ••病例报告•高剂量奥希替尼治疗肺腺癌伴软脑膜转移 一例并文献复习李梦远,罗建华,潘君素doi:10.3969^.issn,1671-0800.2020.08.068【中图分类号】R734.2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我国最 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软脑膜转移(LM) 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 5% 111 = LM 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4.5个 月叫 对于NSCLC LM 患者,传统的放 疗、全身化疗及鞘内化疗等疗效十分有 限,目前仍缺乏标准有效的治疗方案,现 报告1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 变阳性的晚期NSCLC LM 患者,先后予 全身化疗、吉非替尼及奥希替尼80 mg 治疗,效果均欠佳,予奥希替尼160 mg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 (PR),现报道如下。
1病例患者,男性,54岁,有吸烟史,因“咳 嗽3个月”就诊于上海某医院,2019年5月中旬查胸部CT (图1),显示“右肺中 叶及下叶软组织影,恶性病变可能,纵隔 及右肺门肿大淋巴结影,两侧胸膜增厚, 右侧胸水,胸廓组成诸骨骨质破坏”。
骨 ECT 显示“脊柱、右侧肩胛骨、肋骨、骨盆 等全身多发骨转移”。
胸水病理:胸水包 埋见少量恶性肿瘤细胞,结合酶标倾向 腺癌,考虑肺来源。
免疫组化:NapsinA (+),TTF-l(+),CK(+),P40( —)。
肿瘤 标记物:血癌胚抗原226.06 ng/mL 初步 诊断:右肺腺癌CT4N2M1CIVB 期(骨、 胸膜转移)。
体力状况(PS)评分1分。
2019年5月中旬予一线治疗:培美曲塞 针、顺钳针全身化疗,瞠来麟酸针抗骨转【文献标志码】B 作者单位:318000浙江省台州,台州 市立医院通信作者: 李梦远.Email : 493486829 @【文章编号】移。
2019年6月中旬因头痛、恶心、呕 吐明显,PS 评分2分,头颅增强MR 显 示头颅小脑及枕部软脑膜转移,双侧小 脑及枕部软脑膜广泛增厚,增强扫描明 显强化(图2)。
驱动基因阳性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发生有症状放射性肺炎的风险因素分析

驱动基因阳性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发生有症状放射性肺炎的风险因素分析谭佩欣,黄唯,张红丹,杜钦文,潘燚(广东省人民医院放疗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510080)[摘要]目的评估驱动基因阳性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靶向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有症状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RP )的发生率及风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靶向治疗序贯胸部放疗的不可手术Ⅲ期NSCLC 患者。
采用不良反应评价标准5.0版进行RP 分级,≥2级定义为有症状RP 。
使用χ2检验以及Kruskal Wallis 检验评估潜在的临床及剂量学危险因素。
结果13例入组患者,其中6例(46.1%)发生有症状RP 。
2级RP 5例,3级RP 1例。
经激素治疗后所有RP 均转归为肺纤维化1~2级。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炎病史等临床因素与≥2级RP 不相关,V20、肺平均受量等剂量学因素均未见与≥2级RP 相关。
结论靶向治疗序贯胸部放疗后≥2级RP 的发生率较高,未发现与有症状RP 相关的临床或剂量学危险因素。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放疗;放射性肺炎[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DOI :10.12019/j.issn.1671⁃5144.2020.04.010Risk Factors of Symptomatic Radiation Pneumonitis in Patients WithDriver Gene Positive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Targeted Therapy Followed by Sequential Radical RadiotherapyTAN Pei⁃xin ,HUANG Wei ,ZHANG Hong⁃dan ,DU Qin⁃wen ,PAN Yi(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Guangdong Provincial People s Hospital ,Guangdong Academy of MedicalSciences ,Guangzhou 51008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symptomatic radiation pneumonitis (RP )inpatients with driver gene positive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ethodsFrom January 2017to April 2020,patients with inoperable stage ⅢNSCLC who received targeted therapy followed by sequential thoracic radiotherapy in Guangdong Provincial People s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adiation pneumonitis was graded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5.0.The symptomatic RP was defined as ≥grade 2.Chisquare test and nonparametric Kruskal Wallis test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clinical and dosimetric risk factors.ResultsAmong the 13patients ,6(46.1%)had symptomatic RP.There were 5cases of ≥grade 2RP and 1case ofgrade 3RP.After steroid treatment ,all RP were recovered and resulted in pulmonary fibrosis grade 1~2.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histor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neumonia and other clinical factor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grade 2RP.Dose factors such as V20and average lung dose were not related to ≥grade 2RP.ConclusionThe[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资助项目(B2020024);广东省人民医院国自然配套启动资金资助项目(8190120260);广东省人民医院院内启动基金资助项目(8197110946);吴阶平医学基金资助项目(320.6750.19089⁃1)[作者简介]谭佩欣(1988-),女,广东佛山人,医师,博士研究生,从事肿瘤放射治疗研究。
2022肺癌脑转移二线免疫治疗疗效记录实况(全文)

2022肺癌脑转移二线免疫治疗疗效记录实况{金文)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3岁,吸烟史30余年,每日20支;饮酒史30余年。
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150/90mmHg,口服氨氯地平,控制可。
患者于2017年7月26日体检,胸部CT报告:左上肺尖段结节(8mm), 右下肺胸膜下小结节(4mm), 2017年7月28日行PET-CT检查:左肺尖及右肺下叶胸膜下小结节,FDG代谢不高,随in观察。
2018年3月24日复查胸部CT:左上肺尖段结节增大(12mm).2018茸3月30日腹部B 超及青扫描均未见异常。
2018年4月28日于外院在全麻下行电丰赔南助胸腔镜下(VATS)左上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周围型高分化腺癌,肿块直径1.2cm,支气筐切缘阴性,支气筐周围检及2+/3见癌转移,第4组淋巴结1+/1见癌转移,第5组淋巴结1+/1见癌转移,第7组淋巴结2+/4见癌转移,第10组淋巴结3+/3见癌转移,第11组淋巴结1+/1见癌转移。
分子病理:EGFR野生型,ALK(-)I ROSI(-)。
头颅增强M阳(2018 年5月18日):两侧额顶叶皮层下小缺血灶。
诊断:支气筐肺癌,原发性,周围型,左肺,腺癌,VATS左上肺癌根治术,pT1bN2MO, IIIA期,PS1 , EGFR野生型,ALK(-)I ROSI(-)。
2018茸5月25日予以AC万案(培美曲塞860mg+卡铀540mg)化疗,再发热,体;Mi波动在38。
C左右,持续2日,血常规正常,未做处理后体;Mt自行恢复正常,偶高干咳,左下肢自觉麻木不适。
2018茸6月15日予以第2个周期AC万案化疗,化疗后无不适。
2018年7月10日予以第3个周期AC方案化疗,化疗后出现I度青髓抑制(血小板计数93x10。
/L,血红蛋白100g/L)。
2018茸6月20日~2018年7月27日予以纵隔淋巴结引流区放疗( SOGy /28fx ),放疗后出现放射性食管炎。
肺癌靶向治疗的二三事——访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史美祺

专家访谈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已位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
大多数肺癌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化疗是肺癌尤其是Ⅲ、Ⅳ期肺癌的最重要治疗手段,但目前肺癌化疗疗效已达到一个平台期,即使公认的疗效最佳的第三代新药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总体有效率也仅为25%~35%,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10个月。
近10余年,靶向治疗作为一种高度选择性治疗(精准治疗)方法,因其可靠的疗效及较轻的不良反应,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活质量提高和生存期显著延长。
为了增加大家对靶向治疗的了解,本期编辑部走访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史美祺,请史主任就患者比较关注的肺癌靶向治疗的几个问题做一介绍。
肺癌靶向治疗的二三事——访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史美祺李靖史主任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靶向治疗,他说:研究发现,在恶性肿瘤形成过程中有多个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信号通路和基因,它们的异常高表达或突变会使细胞无限制的生长,靶向治疗之所以称为靶向,就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上述已经明确的肿瘤特有的分子异常(可以是肿瘤细胞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段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人体后特异性、选择性的与这些异常的分子靶点相结合,发挥作用,只杀灭肿瘤细胞,而不会波及、误伤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
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需要强调的是,靶向治疗是有一个特定的受益人群的。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晚期肺癌,但并不是所有晚期肺癌患者都适合靶向治疗。
我们相信,随着对肿瘤研究的进一步加深,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开发出来,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靶向治疗主要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者研究发现,一些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某些基因发生了突变,其中较多见的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 )基因融合变异以及跨膜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基因变异。
让人欣慰的是:中国人全部非小细胞肺癌有这些基因突变的比例超过30%,单纯腺癌有这些基因突变的能达到5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值
年龄(年) 中位(范围)
性别(%)
女/男
分期(%)
I-III / IV
PS(%)
0-1 / 2-3
Ds-GPA评分 0-1.5/2.0-3.5
吸烟与否(%)
是/否
脑部症状(%)
有/无
60 91 / 40 12 / 119 101 / 30 78 / 53 89 / 42 16 / 115
58 77 / 43 10 / 110 87 / 33 90 / 30 76 / 44 61 / 69
脑部症状(%)
有/无
脑病灶(个) 1 / 2-4 / 5+
病灶直径(cm)
≤1/ >1
突变位点
Exon19/20/21
颅外转移
有/无
60 91 / 40 12 / 119 101 / 30 89 / 42
预78后/ 好53 无16 症/ 1状15 30病/ 灶54 少/ 47 肿87瘤/ 小44
82 / 5 /44 29 / 102
58 77 / 43 10 / 110 87 / 33 76 / 44 90 / 30 61 / 69 7 /25 / 88 42 / 78 80 / 6 / 34 26 / 94
63 68 / 32 20 / 80 68 / 32 62 / 38 52 / 48 49 / 51 32 / 50 / 18 44 / 56 59 / 7 / 34 28 / 72
W YL. Annals Oncol. 2012
BRAIN研究:TKI vs. WBRT
伴脑转移的晚期NSCLC EGFR 突变阳性& 既往
未接受过EGFR TKI治疗 脑转移灶≧3个 18-75 岁 预期生存时间≧12 周 ECOG评分0-1
R 1:1
主要终点:
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iPFS)
P值
0.15 0.66 0.014 0.302 0.543 0.001 <0.001 <0.001 <0.001 0.619 0.478
J Clinical Oncology 2017
总生存
46m 30 25 m m
J Clinical Oncology 2017
先靶向 vs. 先放疗
特征
先TKI(n=131) 先WBRT(n=120) 先SRS(n=100)
无症状脑转移
• 无症状脑转移 NSCLC
• N=48例 • 一线化疗2-6 • 颅外无进展 • 腺癌或EGFR敏
感突变
特罗凯 150mg/天
颅内PD或 出现症状
主要终点:PFS 次要终点:ORR,6个月生存率,1年生存率,安全性数据
W YL. Annals Oncol. 2012
疗效优于历史数据 无症状,先靶向!?
先靶向 vs. 先放疗
A:先EGFR-TKI, 颅内进展后SRS/WBRT
N=131(37%)
N=351 来自6家中心
B:先WBRT后EGFR-TKI N=120(34%)
C:先SRS后EGFR-TKI N=100(29%)
排除标准: 既往接受过EGFR-TKI治疗;EGFR-TKI耐药突变 WBRT或SRS后未接受EGFR-TKI治疗 EGFR-TKI治疗后出现颅内进展未接受放射治疗 数据缺失;随访时间<6个月;初始脑转移行手术
Wu YL. ASCO. 2017
BRAIN研究的启示
特征
埃克替尼
WBRT
P值
iPFS
10
4.8
0.014
PFS
6.8
3.4
0.001
OS
18
20.5
0.734
埃克替尼组71%需要WBRT;WBRT组81%后继埃克替尼。放疗+TKI=新标准
Wu YL. ASCO. 2017
放疗哥哥与靶向美眉的真实关系
• 靶妹妹,哥有一个明显的 缺点,爱的光芒太过炽热, 有时会让对方头晕和健忘
• 放哥哥,其实我也不完美, 跟朋友的关系也就维持一 年半载,容易审美疲劳
• 读懂了BRAIN人都说他们是: 天生的一对,般配!
内容提要
• 肺癌脑转移分类法 • 靶向鲤鱼飞跃龙门 • 靶向与放疗的联合 • 放疗技术与时俱进
0
0.5
1
-
NA
+
≥70
<70
NA
<70
70-80
90-100
有
NA
无
>4
1-4
NA
Sperduto PW. JAMA Oncol, 2017
molGPA预测更为准确
Sperduto PW. JAMA Oncol, 2017
内容提要
• 肺癌脑转移分类法 • 靶向鲤鱼飞跃龙门 • 靶向与放疗的联合 • 放疗技术与时俱进
中位随访22个月
J Clinical Oncology 2017
先靶向 vs. 先放疗Fra bibliotek特征先TKI(n=131) 先WBRT(n=120) 先SRS(n=100)
年龄(年) 中位(范围)
性别(%)
女/男
分期(%)
I-III / IV
PS(%)
0-1 / 2-3
吸烟与否(%)
是/否
Ds-GPA评分 0-1.5/2.0-3.5
驱动基因阳性的肺癌脑转移瘤
分类与治疗
内容提要
• 肺癌脑转移分类法 • 靶向鲤鱼飞跃龙门 • 靶向与放疗的联合 • 放疗技术与时俱进
RTOG1997: RPA分类
(recursive partitioning analysis, RPA)
Gaspar G. IJROBP, 1997, 37:745
RTOG2008: GPA分类
预后因子
年龄 KPS 颅外转移 脑转移数
GPA (Graded Prognostic Assessment)
0
0.5
1
>60
50-60
<50
<70
70-80
90-100
有
--
无
>3
2-3
1
Sperduto PW. Int Radiat Oncol 2008
预后因子
EGFR/ALK 年龄 KPS
颅外转移 脑转移数
GPA2016
GPA(Graded Prognostic Assessment)
0
0.5
1
-
+
++
>60
50-60
<50
<70
70-80
90-100
有
--
无
>3
2-3
1
预后因子
EGFR/ALK 年龄 KPS
颅外转移 脑转移数
molGPA2017
GPA(Graded Prognostic Assessment)
埃克替尼+ PD 化疗
埃克替尼组 125mg tid
颅内
颅内+颅外
WBRT+ 埃克替尼/化疗
PD
生存者 继续随访
WBRT组 30GY/3GY/10F
±化疗
颅内 颅外
PD
埃克替尼 125mg tid
iPFS
OS
PFS
次要终点: 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颅内客观缓解率(iORR); 总生存(OS) 安全性和耐受性